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所謂麵, 永遠都是巷口那間熟悉小麵攤最好吃
我们普通消费者吃面还是更聚焦在20元以下的档位,确切地说会集中在15元以下,而且日常吃面还是会喜欢去居住地附近的小面馆吃,和老板聊聊天,每天吃的可能是一样配置的面,去了老板也就知道你要吃什么,简单的生活也会有一种朝圣的仪式感
台灣開的最多的連鎖麵館[三商巧褔]就是這個價位,而且你要想台灣的所得是內地的三倍。
@@誰讓華人強大就支持誰 三商巧福 10几年前在内地还是蛮火的 不过我感觉三商巧福的话 主要就是那个辣椒酱好吃 不过店员私底下和我说 别多吃。。。
@@zhimengdao 還好吧?至少我吃都沒拉肚子。
我老家杭州公寓楼下随便一碗大排面都要30,生意还挺好的😂一二线城市十几块的面只配吃葱油拌面😂
@@我爱台妹台妹爱我无敌 不得不提沙县4块的葱油面了
其實這種連鎖店對於出差/外地的打工人也是一種很方便的選擇:1.路邊攤比較難找到開收據的店家2.中央廚房產出的餐食,雖然沒有靈魂,但衛生至少達到一個標準3.味道雖不到頂美味,但也不至於到難以下嚥,有時候沒那麼多時間找好吃的在地小店,多花一點錢省點時間讓自己吃到可以預期的食物對於午休一個小時一吋光陰一吋金的打工仔來說真的很重要
在没有看本视频分析之前,我说一下我作为中餐厨师的感受为什么不行:1.一碗面条卖20-30块,没几个人能接受2.中国人对中餐概念就是高档中餐在高档环境吃好吃,面条这类的日常主食会让人联想到烟火气,觉得街边档的才好吃3. 中国人觉得连锁餐厅除了洋快餐之外,连锁店出品都不好吃,不能说难吃,只能说中规中矩,至少价格跟它的口味有落差4. 洋快餐在国内深耕多年,中式快餐的规模,营销手段都比不上
关键还是出品的东西,要能值那个价格。货不对板,把顾客当韭菜割,店肯定开不长
没毛病,在我们北方面条价格一般在15~22元之间。但每个地方都有他的明星店铺,我并不相信连锁店铺能有多好吃
为什么不大力推广机器人做面,全自动做面机不但干净卫生,还便于品控,采购成本不会高于厨子工资和养老,高科技的噱头还能吸引眼球🎉🎉🎉🎉
我觉得看这个账号把当成段子看就行了。永远讲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对现在和未来有什么能赚钱风口一概不讲。
兰州牛肉面这东西,不是手拉的真的是不好吃。
台灣除了牛肉麵之外,還有一種麵品小吃,肉(花枝,魷魚)羹麵,現在普遍價格也在台幣五六十,所以我很認同館長最後說的,中國人需要的連鎖麵店,應該就是麵店裡的蜜雪冰城,價格親民,味道一般,但是可以代替正餐,也可以代替點心,天天吃月月吃都行。
这个道理就跟麦当劳肯德基一样,麦当劳的汉堡包不是最好吃的,肉也不是最优质的,但是呢,价格相对于普通欧美的食物西餐厅亲民,所以蜜雪冰城绝对是掌握了这一点。
真的,肉羹麵才是台灣真正的庶民美食
@@rkaydenvideo 也不用連鎖化啊,台灣那些50-60元的小面店也很多沒有連鎖化,很多都是個人戶。台灣連鎖化又便宜的,八方雲集那些。或是三商巧虎,都容易比50-60那些貴一點。麥當勞是連鎖化,便宜,難吃(但可以吃)。主要是西方很多地方開店成本比台灣高。台灣的小面館,開店政府的衛生檢查要求不高。西方那種店,政府檢查比較嚴格,而且有些地方還會要求你成績貼給大家看。我有朋友西方做中式小吃店的,每次都被這個煩的很慘。而房租也是,西方的房租很容易比台灣高。結果就是,西方很容易是大資本的麥當勞才能亂開一通。台灣一般人要做小麵館並不難,所以才有滿街不錯吃又便宜的小麵館可以吃。(但衛生通常就...)
那怎麼賺錢
可是臺灣不屬於中國
陕西西安的小街道里,大碗干拌牛肉拉条子,劲道又有滋味,量还大,15一碗,太美了。
提出個意見,台式肉羹麵根據觀察,似乎滿適合作為連鎖品牌的以下為優點1.能加各種小的雜料(肉燥和羹都能標準化,只要能解決調料包的問題)2.口味平和(能依照個人口味加辣、加麻醬或是加香菜等,和麵本體的口味並不衝突,基底偏甜似乎會更適合做為基底)3.價格低(用太白粉勾成的芡,當然便宜)4.能加其他配菜(滷蛋或滷雞翅十分適合標準化,當然雞肉捲切片搞個雞肉叉燒也不是不行)5.操作難度低(基本上個人都能搞定,畢竟本質上只是湯需要勾個芡的麵)6.出餐速度能大幅加快(採取漏斗裝羹湯,漏斗出口盛料還有麵的"泡麵式裝法"的話速度驚人,符合快餐中對"快"的需求)以下為需要克服的困難:1.口味協調2.配料標準化3.後廚整潔困難4.羹料沉澱問題5.店面整修困難目前想到的大致就這些,歡迎大家討論
那和牛肉麵有啥不一樣?我覺得沒有耶。
想多了,這不適合中國口味。
肉羹麵很難吃
我是真的覺得是可行的 但價格的部分 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畢竟這種東西在中國吃的是一個新鮮 沒吃過的產品 沒吃過的產品就可以對大眾來定義
南台灣有一個連鎖餐廳丹丹漢堡,很神奇的店,有炸雞、漢堡,也有粥、肉羹麵,有中有西還挺好吃的。
底层逻辑的悖论在于 肯德基麦当劳在国外是最低端最便宜的快餐,所以能做到收割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国内人却以为连锁“快餐”是吃逼格的,价格贵的离谱,这种连锁根本开不大,完全竞争不过小区楼下10块钱的面。
麥肯在大陸有很貴嗎,每個人都吃得起的吧?
@@JOEMDMD 大約三十人民幣,正常學生也吃得起。不過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才10多元人民幣
@@JOEMDMD 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最低月工资不足三千RMB,隔壁的日本最低一万RMB,是上海的三倍有余。日本一碗牛丼折合人民币差不多也是三十块钱,配合他们的收入水平才叫每个人都吃得起,这里吃得起不是说咬咬牙能吃一次,而是能当作日常开销,大陆吃不起的人太多了。
沙县小吃模式才比较合适吧,飘香拌面配大肉,感觉不输40块一碗的高档工业面
@@JOEMDMD 麦肯一般开在商场里,算是最基础的价格了不算贵,但是比一般的小店快餐贵。
快餐要诞生在“服务最底层人民”这个需求上;努力的方向就会是用最单一的原材料创造最多的组合商品。低成本是策略核心。最后弄出来的餐点并不以翻台率去增加限制达成“快”而是希望巩固住奔忙的人这个蓄量池,逐渐去繁化简。客人感受到便利。最后演变成的快餐,超高标准供应链也是这两者结合来的。。。总之后来的都是单品类原材料加工压缩成本衍生出来的spillover。这么看,面条这种多配料+繁琐配料+堂食品 就做不成。(供应链成熟度一部分还是因为人工费低、一部分是放弃“新鲜”这个概念,所以成本低,不代表供应链成熟,也就是说提高生产规模不会继续压缩成本。)
精闢
我现在只爱去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前两年回老家发现小时候爱吃的餐馆小摊街都没了。市区整改,建了好几个商业中心。普通居民区的人流量都没了,很多店铺做不下去结业了,交通倒是好了不少,但整个城市冷冷清清的,感觉一点生气都没有。额,广场舞大妈不算。
速食連鎖品牌在歐美等地是便宜且平民化的代表,資本只看到他們在中國賣的多貴,卻沒意識到那是體量做大後再非本土的情況,他們一心只想摘桃子,想的美
而且资本也不看看洋快餐在本土化上付出多少努力 只想捞钱不想努力是不行的
不 在歐美當地都有比速食連鎖店更便宜的選擇。
這道理那些資本家肯定都懂得🤣🤣
@@Sulzbach-dk7ov 很難吧,那些連鎖速食至少在美國算是非常低價的食物了。
@@TheBlvision 15年前一個套餐要7美金了。去中餐館吃大概也就10美金而已,分量可能還比較多。最便宜的還是自己煮 = =。一次煮三天分的東西,還有人一次煮一星期。
麵館生意其實很簡單理解,好吃有勁道,不需要太多華麗的東西。我還是喜歡街邊店
情感上也接受不了。我常去的两家面馆,我去了只要跟老板/老板娘说“老样子”,他们就知道我要的是硬面还是烂面,放葱还是不放葱,酱油重一点还是轻一点。视频里说的几家面馆我都去过,感觉冷冷的。
@@xiaoxu553 工业化就不可能个性化,很正常
@@梦醒人独醉 如果是有消費紀錄,是能夠推估出你的口味與習慣
@@吼搭啦-h1u 那我怕是要逼疯机器,哈哈
@@梦醒人独醉台灣做法是在菜單註明,由顧客填寫
连锁化走的远的,从来都是低价的。麦当劳在美国本身就是低价,吉野家在日本也是低价。因为连锁有个特点,就是上限不高,但是下限也不低,当只是为了吃饱一顿饭而不是寻找美食的时候,低价的连锁品牌就是消费者首选,因为它便宜实惠并且不会太难吃。在美国走中高价路线的,也都开不了多少家门店,也不用多高,shake shack就已经开不下去了。
沒錯啊,吉野家和麥當勞在各自國內確實就是低價選擇之一。
麦当当也不便宜啊。也不好吃。ss还稍微好吃一点点
只能同意第二點。高語境的說法太牽強了,價格及市場定位錯誤比較重要。
麥當勞在西方或日本都是低價食物。我在西方跟日本工作讀書,沒有錢的時候,我很多時候是三餐麥當勞。麥當勞的吃法就是點好幾個最便宜的漢堡,很便宜而且可以吃很飽。但在台灣麥當勞比一般小吃面店貴,說不上是貴的食物,但我在台灣要省錢吃外面就吃便宜的小吃就好了。在台灣麥當勞變成是學生跟拉保險的人最喜歡的聚餐地點(外國這都是咖啡店的定位,等於台灣的麥當勞取代咖啡店)因爲台灣麥當勞通常環境還不錯,有冷氣,所以可以讀書跟談低階生意(保險)。日本跟西方則是隨便一個東西都比麥當勞最便宜的漢堡貴很多。日本可以跟麥當勞比的就是快要下班前的打折便當,但那是晚上才能買,而且要去搶。(不過日本泡麵跟超市都還不錯便宜)西方則是隨便一個咖啡店的三明治都比麥當勞貴。根本就沒有什麽小吃。就連chinese takeaway都沒有多便宜。所以麥當勞跟某幾個連鎖炸鷄品牌是窮人最愛吃的東西。在西方我沒有錢的時候,有段時間不是吃冷凍pie就是吃麥當勞麥當勞可比冷凍食品好吃多了(價格也沒有比較貴)所以麥當勞在很多西方外食確實是”沒有選擇下的選擇“。但你影片說的那些中國連鎖麵店都是打高價化(相對於本來的小吃麵館)。在中國如果好吃的小吃麵店很多,那有什麽理由去高價化的連鎖麵店吃飯?我覺得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裝潢用餐環境(表面的衛生)了。我確實有時候跟人去吃飯,會有人因爲用餐環境點比較貴,但吃的内容一樣的小吃店。不過不知道在中國是不是麥當勞也跟台灣一樣有讀書的功用?(取代咖啡店)如果是,那面店的劣勢就是,不管再怎麽乾净,面這種食物比起用紙包著吃的漢堡可樂來説,更不適合當作咖啡店用。
大陆麦当劳很吵的,特别是小孩子多,没人会去麦当劳肯德基读书,反而咖啡店挺安静
台灣最大的連鎖麵店其實是八方雲集。因為賣水餃鍋貼為主的八方也有賣麵。門店數也破1000家以上。八方賣的麵有11種品項選擇,價格從NT39~NT85。與泡麵的價位在伯仲之間而已。
但八方也退出中國市場了
八方雲集在香港也不便宜,最便宜一個套餐,十顆水餃+一杯豆漿要HKD40
@@Zack-tl4nk 看起來八方想清楚了。正如這影片說的,在吃麵食長大的地方,連鎖不是好選擇。而且價格賣不高。所以八方退出中國市場,改進軍美國。同樣的麵在美國賣USD6.35(台幣約200),他還賣一碗USD15.5的牛肉麵(台幣約450~500)。水餃12個賣USD8.75(約台幣270,等於台灣1個賣6元的水餃,美國要22.5元)。這價位在亞洲華人地區穩掛。但是在美國算便宜。而且老美應該吃不太懂中式麵食,只要口感能接受,就像亞洲人吃披薩、漢堡,沒那麼多講究。不算難吃,價格便宜,吞得下去,連鎖發展就有機會成功。資本市場也看好八方的操作,事實上台灣股市2022年至今跌幅達到21%。但是八方反向上漲了57%。
@@Joe_kuo 对的 对于华人来说一般般的东西会觉得 我做的比你还好吃嘞为什么卖这么贵美国人: Emm, authentic Asian!还是一个文化差异
@@AaLLLLL 有夠真實澳洲和歐洲的中國餐館的炒飯有夠難吃。但歐美人完全不以為意
当年五块钱一碗吃到饱(大概十年前吧,现在最少也10块了),40块还是太贵了,10-20元左右的面才比较适合日常去吃,40块的更多是尝个鲜,尝完发现也就那样估计也就不会去了
吃过一碗四十多,亏大发了
2003年北京通州一个菜市场内,吃了一年的3块一碗鸡蛋盖面,蒜瓣随便吃
2012年 五块钱能吃饱的面应该很难找。
@@cruisel7584 批发市场的路边摊,不是门市,这种一般给的分量都比较大的
美国的麦当劳的汉堡可是比非连锁店的汉堡便宜多了。按照这个思路,中国的连锁面店要比一般面店更便宜才行
在日本7年,刚开始图个新鲜吃各种日料韩料本土特色;但是久了发现其实都是千篇一律。现在天天在家自己炒菜,研究新菜吃。不愿意出门,想想国内是选择太多不知道吃什么,这边就是不知道吃什么因为没得选😓
我倒是觉得不管在哪,到最后都是感觉千篇一律,不知道吃啥
国内疫情前就倒了很多饭馆,我3年前回国都不那么方便吃饭。要不吃食堂,要不打车去商业街,家边上的饭馆好多都关了。
簡單說,為啥中國的麵條賣不出連鎖化?因為文化差異中國人吃麵吃了2000年,每個中國人對於麵,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看麵條,有的看湯頭....連鎖化代表就是一貫化、統一化為啥KFC、麥當勞可以連鎖化?因為你很早就被KFC、麥當勞洗腦了,你從未想過那些快餐會有其他不同的口味,在上海吃跟在日本吃,吃到的炸雞、薯條都是一樣的連鎖化能大量累積資本,相對的,也就喪失了追求不同口味的追求這就是本土與外來文化的衝突在美國,KFC等連鎖品牌,就只是圖個吃飽而已,美國人其實蠻厭倦吃的,他們反而會去追求小店面但口味不同的炸雞就像中國人吃麵一樣當麵條的味道統一化的時候,那你還會去吃嗎?不如回家煮碗泡麵吧
核心矛盾其实就一个:极度深入普及的产品品类是否真的能够支持“溢价”的存在?这个问题其实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根本不可能。所以你可以在一个不普及的品类上上追求溢价,也可以在一个没有高溢价的品类上追求普及率,但是你不可能两者兼得。
說得太對了!!
在北京,我觉得一碗朴实无华炸酱面或者打卤面的价格在15元以内才是合理的价格。
日本拉麵每個地區都各有特色,但這也不妨礙連鎖拉麵店發展
有个卵蛋的特色
@@jonesmin8354 濃到會殺人的豬油
因为兰州拉面 成都小吃 沙县小吃 已经超越连锁 走向另一个维度了
除了和府捞面其他店我都没吃过。厦门最近开的比较多的是有京面,有台式的牛肉面也有北京炸酱面和含有笋类配菜高汤的江浙面,还卖水饺各类小吃,人均不过在20-30价格加上多品类选择才显得能打。
台灣三商巧福牛肉麵有155家,不過還兼賣排骨飯
什么价位级别的连锁都需要,不然怎么出国跟麦当劳,星巴克对打?😓
什麼是黑暗森林 降維打擊?
自己在家可以立煮的東西就別想搞大搞品牌了。就提洋快餐在家自製,漢堡--麵包你烤嗎?肉餅你絞嗎?薯條炸雞--一大鍋油才炸那一盤,剩下的油不浪費嗎?歐美人在家自己做的日常主食,像煎牛排、煎餅就不容易搞出大型連鎖中國人煮麵條可能在小學生肚餓食宵夜就會自己煮了,想搞品牌想賣到飛天價格,第一步還得是消費者願意踏出家門,我水滾十分鐘後能現吃、樓下開的到處都是的個人麵館,我還特意花一小時專程到商場去吃連鎖店嗎?你行你上這句話在麵條界是嘴不到酸民的,所以想把麵店水成中國麥當勞真是在作夢
出来国外也许才是赛道 只要不超过$20每碗 都有机会 $15 基本每天都可以吃
你15是指美金對吧?我懂你說的,但這種店主要消費群體還是以華人為主,而華人居多的城市店面租金通常比較貴,而且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中餐館當競爭對手,不論哪間中餐單純麵的價格也差不多那個價,畢竟麵這麼基本的食物,哪家餐館都有,這並非像奶茶店一樣,當初只有幾家店喝得到,連鎖麵館真的有辦法複製奶茶店在國外的成功?除非有辦法和麥當勞一樣一餐壓到10美金或者12美金以下,甚至推出價格更便宜的單品(類似麥當勞的起司漢堡),這樣可能會有外國人會慢慢走進去吃,不然我覺得很難,只單純面向留學生市場頂多就開一間評價不錯的店,連鎖開的到處都是就別想了。
@@jaykuo5743 麦当劳12刀不太够吃…疫情后通胀很厉害
麵條機械化,原料中心化預處理,以批發價購買食材,降低員工訓練難度......那價格不是應該不高才對嗎真要像麥當勞肯德基,那也應該變成不特別貴、但環境品質穩定、基本肉澱粉蔬菜組合、不管到哪裡都可以成為保險選擇,這樣的連鎖店才對嗎怎麼在中國經資本改造後價格就飆上去了,往相反的方向衝
能看出来剪辑水平提高了,支持!
台灣也是這樣 外來的快餐品牌很多 也通常都能展店做的久 但本土食物很少有可以做成連鎖大品牌獨霸一方的 像是台灣人喜歡的牛肉麵 就沒有一個品牌做成像日式拉麵那樣 品牌化 連鎖化 有統一的視覺標示和裝潢的 大部分人吃的牛肉麵都是個體戶開的小店 曾經有出現過一些想做成連鎖品牌的店 但也是開個幾間 過沒幾年就慢慢消失了..
三商巧福啊~人稱牛肉麵低標,在台灣的門店數其實跟肯德基差距不大。
@@十一旦 但整體感覺跟環境還是跟那些速食名牌有差距..
@@blackgbaoops 打击。 我在瑞士法国开餐馆。觉得前途渺茫
我在泰国曼谷11年了,泰国的咖啡店很多又便宜,一杯也就8~12元左右,回国时在我们小镇一杯都要25元左右,国内做什么行业都把利润定得太高了,感觉就想割一波走人的😢
连锁的优势是成本和卫生,就像kfc和maccas那就是最便宜同时兼顾卫生的选项。40元面馆的连锁不可能有活路,现在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
麦当基能发展起来有历史原因机缘巧合,如在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最适合快餐的地方卖起了快餐。更主要是:推出的食物能代表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如汉堡包,翻开欧美人的食谱,你能看到的仅仅是牛肉,炸鸡,生菜,面包,肉饼,番茄酱,土豆,而这些都i可以用汉堡囊括了。但中华饮食东西南北差异巨大,抛开几大菜系不说,面条馒头包子米饭糕点汤圆,几千上万种菜肴,请问哪个食品能包容万象,让所有地区的人都能当饭吃。在欧美没有几个不会做饭的,顿顿炸鸡面包薯条牛排,一个人半个月保证学会全部,中华饮食大家都会几样?大半还只会电饭锅煮米饭吧
你这就是对欧美饮食的了解有局限了,类似视频里提到的,如果在欧美开中国面馆反而更容易标准化一样。别说汉堡主要是美国人食物,欧洲人没有吃汉堡的习惯,就算在美国内部,你问一个美国人爱吃哪家汉堡,他们都能给你讲出个门道来。中国麦当劳其实应该对标美国panda express。而中国如果想要开连锁快餐店,可以考虑学习美国本土的麦当劳。但如果再去了解一下麦当劳的发家史,其实有很多历史因素我们是无法复制的。我对国内开快餐不看好,毕竟本地小商贩物美价廉,谁需要为了资本的面子生造一个快餐连锁呢
贵不贵才是老百姓考虑最重要的问题
作者立意高度很不错★
但白领其实很看重工作餐的一点是出餐速度,面和饭最大区别是面要现做,如果是盖饭一般3分钟就够了,面要10分钟往上,所以面在快消领域前景还是差些
面哪需要这么久,浇头都是现成的,煮面烫那几下比盖饭可快多了
@@candyspottedcat1690 你家面烫几下就能熟,做过饭吗?
兰州人吃牛肉面,人不多的情况下,从买票到端在手里,3-4分钟。
好像白领都忙的跟三孙子似的
@@normanf.2304 你倒是说说谁家面要煮十分钟不会煮烂的,我们这儿的小面就烫一分钟捞起来
還是味道的問題,你搞連鎖麵店除了包裝,味道和小店賣的差不多,除非你能搞出獨特口味的東西,不然為什麼不去小店吃,你味道好像日本拉麵八九十一碗都有人來吃。
日本拉面?那还不就是汤底的事儿?他们能做出来的汤底,你觉得资本不会做?
我觉得日本拉面太难吃了
好分析,謝謝館長
其实没有连锁品牌是好事,给小老百姓一些赚钱的营生。否则个体面馆成本上根本竞争不过连锁品牌,还没法像对方那样打广告。现在美国就是开肯德基的赚的盆满锅满,小老百姓只能给人家打工挣个微薄的时薪,实惨。
我在江苏镇江,这边的人大部分是把面条当早餐的。但是在我的家乡福建大部分人是当中饭或晚饭的。价格的话在镇江上午的锅盖面大概就是15-25左右,看浇头。我们老家特色面一般没有一人食的,都是一盆,大概价格在50左右
现在能坚持更新的up主不多了 馆长挺住啊!
臺灣:三商巧福
台灣牛肉麵其實有算成功的三商巧福啊~人稱牛肉麵低標,在台灣的門店數其實跟肯德基差距不大,門店數大概都在一百五家上下,肯德基應該略多一點。然而台灣其實麥當勞比較成功,大概有四百家上下。
你以为中国人常吃的面:各种红汤清汤配香菜小葱蒜蓉加排骨牛肉羊肉鱼虾。实际上中国人常吃的面:清水煮面配两瓣菜叶或隔夜剩菜加陈醋酱油老干妈
其實就是簡單的兩句話,吃不慣,沒必要。就像我住基隆,基隆的乾麵是稍寬的白麵+豬油+醬油膏,別縣市是黃油麵+肉燥,再好吃也吃不慣,吃不慣就不會點了。沒必要也是,比如台灣賣的日本拉麵,一碗要1百多到2百,同等價位可以選擇麥當勞、肯德基、夜市牛排,1百左右有小火鍋、鍋燒麵,往下還有各式小吃,太多選擇就變成沒有必要。
这期说的相当到位啊,非常解惑,到底什么能连锁,以及为什么新生的面条品牌都这么贵。能够标准化的东西在于共同的认识,这个总结太到位了
在近20年的香港興起,最終被日資收購,近年反攻日本在東京開店的連鎖麵店 - 譚仔雲南米線(和譚仔三哥),也就主打30~40港元一大碗麵(30~40的價位在港是中下,算便宜),能飽肚,獨家辣味刺激味蕾,出品穩定,是 "不想花錢,想不到食甚麼,飽肚,保證不難吃" 的首選 (這也跟麥當奴在港定位一樣)。連鎖店想賣的貴永遠都是痴人說夢
香港今年新上市的面馆,谭仔国际,也开出了大概200多家店。上市规模也高达了40~50亿了
1.譚仔國際是上年上市,不是今年2022.2.譚仔國際今年也從來沒有番過家鄉aka 招股價.投資者沒太多期望.
这些和府捞面,味千拉面动辄就是均价35-40,可是我们这别的本土牛肉牛杂面基本都是15-20,沙县和兰州拉面更是便宜,在13-15这样
6块钱的热干面 我都会加很多酸萝卜 香菜 葱等调料 但我可能都嫌贵 姑且不说没啥营养净是碳水和油脂 .一碗30+怕是连中饭也让我吃了
浙北,长兴干挑面,一般当早饭吃,中饭晚饭偶尔。一碗面5-8元,加荷包蛋/卤蛋1.5-3元,加肉圆6-10元,我常去的小区楼下的店一碗干挑面加荷包蛋加肉圆15块。
面食卖得太贵。以前去西安出差,一碗味道一般、绿叶菜只有香菜、薄羊肉五六片的泡馍就能卖到25往上。而在武汉25块可以去蒸菜馆点热腾腾的两荤一素,在广州可以吃豪华烧腊双拼,蔬菜、蛋白质的摄入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真正便宜的面,比如主做4元热干面的蔡林记,虽然全武汉公认最难吃、但它的分店照样到处开。
泡馍确实是贵的但是你在陕西普通路边面馆都是十块多一碗还超大份,泡馍陕西人不是天天吃的,但是面是天天吃的。武汉天天吃热干面也正常吧,广州也是可以天天烧腊的,拿泡馍比日常饭有失公允
肯德基麦当劳可以大口吃肉,这里可以吗
三商巧福呀...
蒙特利尔唐人街开了拉面馆,拉面师傅天天在橱窗表演揉拉面团,一群人围观,同时店内几乎爆满
連鎖店賣的是中央廚房調料包的產品,好吃有限。
老板,扁肉、拌面、蒸饺、小笼包。好的15谢谢。
最愛早上廠區邊上開的路邊武漢熱乾麵!
不光是麵,中餐各地口味都不一樣,要連鎖化標準化都很困難。日本沒有這個問題。
经常点外卖,发现面条比饭贵多了,而且看上去就不值这价。
上海黃魚麵、就是小店的好吃。廣東雲吞麵、雲吞是店內當天現包的才是真正好吃的。
要賣貴也要有那個品質和分量啊,我在台灣吃雞二,一碗麵接近200台幣(幾年前的價格最便宜大概160-170,但貴的也會超過300),雖然比我平時吃飯100-150貴不少,但就真的放了一大堆肉,湯好喝、麵好吃、肉厚又多。麵食想賣到40人民幣,至少分量和味道要夠高端才做得起口碑有人願意買啊。
雞二是拉麵誒 如果中國的文化飲食來看的話 估計是沙縣小吃的那種清湯拉麵 跟日本拉麵的不一樣 日本的主打吃一個從小到大沒吃過的東西屬於新鮮產品而up主說的是平民化美食 (清湯拉麵)要來做連鎖品牌 例子我覺得不符合😊
就是面条地域性太强了,消费者很难统一对面的预期,但一提到麦当劳和肯德基,大江南北期望获得的基本一样,所以很好做到批量化,想办法开店就行了。所以可能换个食品可能可以做到行业龙头,比如炒饭。
北京话里面条的面不能加儿化音。面儿的意思的面粉或类似面粉的东西。例如,“白面儿”指的是毒品。
我的最爱还是家乡的那碗10元/碗的达州干溜儿牛肉小面
9:28的时候这句话说的太对了,我就在奥地利,这边就有很多类似连锁的炒面店,
建议博主分析一下土耳其的durum kebab。各个角度来讲都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初中在国内天天中午吃西北马记 好怀念那口味太好吃了
高中毕业后在上海静安的大悦城地下商场吃到和府捞面… 爱上了… 现在吃不到…
麵館要走連鎖要走再就業方向吧..低價...砂縣...附屬小菜...
是否饃饃比較容易速食化
在中国,路边卖饼子的太卷了,连锁你这个,跟跑去重庆开连锁火锅一样的下场😂
@@zhaomengyu028 可能國際市場比較有出路🙋🏻♀️
台灣 連鎖麵店不多,三商巧福牛肉麵 1983成立全臺也才155家據點,2022單麵點牛肉麵也才20rmb~ 新的品牌 大心泰式拉面,日式拉麵 門店新裝修多在百貨美食街,單價會到30~50rmb.那價差就會成為偶爾吃吃,或是日常用餐的差別~ 這集介紹那些中囯麵食連鎖品牌,30~40rmb起 那也真只能在一綫城市中高端地段才能經營
甘肃只有牛肉面
在多伦多吃一碗牛腩拉面现在都要$15加币/约等于¥75元了。吃还是国内好啊
你小看国内一线城市了。而且肉量不一样。
人在上海,中午点了碗¥14.8的酸菜肉丝面
视频做的不错,就是音效很奇怪。中间有一部分声音突然变小。
台灣的話這類麵食相當於人民幣10~15元,而且量大概是大碗公,至於小菜那些是另計,畢竟華人吃麵很多是這餐就這一碗了。
以麥當勞跟肯德基來說,能在美國甚至歐洲紮根那麼久,味道還可以主要就是它的價位,經濟學上有所謂的大麥克指數但從來沒聽過牛肉麵指數、拉麵指數...四十塊人民幣在歐美所得高的國家不算貴,但是那畢竟是歐美人偶而吃吃的東西,不像珍奶那樣可以經常喝。真的要能大賺,還是很有難度。
就算是奶茶,不论唐人街还是Manhattan,基本都是亚洲人才去,西方人对中餐接受度太低了,各个方面都不行
麵館門檻低啊,天朝若讓擺攤,滿街的擔擔麵
很好呀,說得好
麦当劳和肯德基本身在国外就是底层产品 价格是最便宜的 人们就是饿了图个方便 想连锁就要做到最便宜一碗面十块 就有人吃了
智利这边可不便宜,,,😭😭😭
可是留子回去终于吃到一碗过气和府捞面都感觉太香了啊😢
连锁可以,必须比别的面馆价格便宜或者接近。
很多评论都说得对,快餐连锁在欧美的主要代表词都是便宜 快捷 (抵挡 或许还有不健康)。中国偏偏要反着来操作售卖,高价本身就不符合快餐这种工业化的产品。话说兰州面是真的开得很广泛啊(虽然不是同个品牌)。在美国都卖大十几美刀一碗的。
路边摊小店食品安全动态标示清一色全是最差的C级,相比还是吃连锁标准化的比较安心吧
快餐必須方便攜帶,拿了就走,甚至能在汽車、船舶上單手用餐⋯麵可以嗎?
6:30 這個bug超大的。連鎖餐飲在歐美幾乎就是最便宜低價的選擇。才沒有所謂的品牌溢價。怎麼會覺得麥當勞可以賣比較貴? 麥當勞在歐美根本是窮人吃的
最好吃的是面 是安徽太和板面 和 浙江诸暨次坞打面 yyds
其实有些城市,吃个拉面/烩面。 大概也就是一个人30/40的价格。 毕竟羊肉汤不便宜。
這集後面的背景音好雜⋯⋯
在美国麦当劳的汉堡一般是比同城非连锁店的汉堡要便宜的。你在国内做这种比路边小摊儿贵的面,显然定位不成国内的麦当劳。标准化规模化只是一方面。你规模化后成本和价格应该降下来啊
连锁店价格略高就有问题,按说连锁做得好的话应该比单打独斗的小店便宜才对。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不连锁的汉堡店卖的比较贵,档次最高。麦当劳的汉堡最便宜,最不上档次。中间夹着门店数比较少的州内或区域性连锁。这个结构才是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要是当地正宗小店特便宜的话就没有连锁的空间了。
一碗好的牛肉麵,製作湯頭麵條跟牛肉所花的功夫不會輸給日本拉麵,卻總是只有日本拉麵的一半價錢左右,到底是日本拉麵太貴還是牛肉麵太便宜!?
我们重庆这里均价最贵的是台湾雷门拉面,味道还不错的。单价40左右,当作每日定食就有点点偏贵了。
身為台灣人完全沒聽過這家,台灣本身幾乎沒有連鎖麵店
@@user-pyrodalit 三商巧福.......
不会有,kfc mcd 这些快餐能做到连锁的同时,价格跟其他同类型快餐馆一样。而中国的中餐连锁则比同行贵一倍以上。
我在澳洲悉尼吃了孟非的小麵 很好吃 也不貴 服務也很好 希望它們能繼續在澳洲開花 發揚四川美食
亲 炸酱面不加儿化音 老北京也不加儿化音
所謂麵, 永遠都是巷口那間熟悉小麵攤最好吃
我们普通消费者吃面还是更聚焦在20元以下的档位,确切地说会集中在15元以下,而且日常吃面还是会喜欢去居住地附近的小面馆吃,和老板聊聊天,每天吃的可能是一样配置的面,去了老板也就知道你要吃什么,简单的生活也会有一种朝圣的仪式感
台灣開的最多的連鎖麵館[三商巧褔]就是這個價位,而且你要想台灣的所得是內地的三倍。
@@誰讓華人強大就支持誰 三商巧福 10几年前在内地还是蛮火的 不过我感觉三商巧福的话 主要就是那个辣椒酱好吃 不过店员私底下和我说 别多吃。。。
@@zhimengdao 還好吧?至少我吃都沒拉肚子。
我老家杭州公寓楼下随便一碗大排面都要30,生意还挺好的😂一二线城市十几块的面只配吃葱油拌面😂
@@我爱台妹台妹爱我无敌 不得不提沙县4块的葱油面了
其實這種連鎖店對於出差/外地的打工人也是一種很方便的選擇:
1.路邊攤比較難找到開收據的店家
2.中央廚房產出的餐食,雖然沒有靈魂,但衛生至少達到一個標準
3.味道雖不到頂美味,但也不至於到難以下嚥,有時候沒那麼多時間找好吃的在地小店,多花一點錢省點時間讓自己吃到可以預期的食物對於午休一個小時一吋光陰一吋金的打工仔來說真的很重要
在没有看本视频分析之前,我说一下我作为中餐厨师的感受为什么不行:
1.一碗面条卖20-30块,没几个人能接受
2.中国人对中餐概念就是高档中餐在高档环境吃好吃,面条这类的日常主食会让人联想到烟火气,觉得街边档的才好吃
3. 中国人觉得连锁餐厅除了洋快餐之外,连锁店出品都不好吃,不能说难吃,只能说中规中矩,至少价格跟它的口味有落差
4. 洋快餐在国内深耕多年,中式快餐的规模,营销手段都比不上
关键还是出品的东西,要能值那个价格。货不对板,把顾客当韭菜割,店肯定开不长
没毛病,在我们北方面条价格一般在15~22元之间。但每个地方都有他的明星店铺,我并不相信连锁店铺能有多好吃
为什么不大力推广机器人做面,全自动做面机不但干净卫生,还便于品控,采购成本不会高于厨子工资和养老,高科技的噱头还能吸引眼球🎉🎉🎉🎉
我觉得看这个账号把当成段子看就行了。永远讲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对现在和未来有什么能赚钱风口一概不讲。
兰州牛肉面这东西,不是手拉的真的是不好吃。
台灣除了牛肉麵之外,還有一種麵品小吃,肉(花枝,魷魚)羹麵,現在普遍價格也在台幣五六十,所以我很認同館長最後說的,中國人需要的連鎖麵店,應該就是麵店裡的蜜雪冰城,價格親民,味道一般,但是可以代替正餐,也可以代替點心,天天吃月月吃都行。
这个道理就跟麦当劳肯德基一样,麦当劳的汉堡包不是最好吃的,肉也不是最优质的,但是呢,价格相对于普通欧美的食物西餐厅亲民,所以蜜雪冰城绝对是掌握了这一点。
真的,肉羹麵才是台灣真正的庶民美食
@@rkaydenvideo 也不用連鎖化啊,台灣那些50-60元的小面店也很多沒有連鎖化,很多都是個人戶。
台灣連鎖化又便宜的,八方雲集那些。
或是三商巧虎,都容易比50-60那些貴一點。
麥當勞是連鎖化,便宜,難吃(但可以吃)。
主要是西方很多地方開店成本比台灣高。
台灣的小面館,開店政府的衛生檢查要求不高。
西方那種店,政府檢查比較嚴格,而且有些地方還會要求你成績貼給大家看。
我有朋友西方做中式小吃店的,每次都被這個煩的很慘。
而房租也是,西方的房租很容易比台灣高。
結果就是,西方很容易是大資本的麥當勞才能亂開一通。
台灣一般人要做小麵館並不難,所以才有滿街不錯吃又便宜的小麵館可以吃。(但衛生通常就...)
那怎麼賺錢
可是臺灣不屬於中國
陕西西安的小街道里,大碗干拌牛肉拉条子,劲道又有滋味,量还大,15一碗,太美了。
提出個意見,台式肉羹麵
根據觀察,似乎滿適合作為連鎖品牌的
以下為優點
1.能加各種小的雜料(肉燥和羹都能標準化,只要能解決調料包的問題)
2.口味平和(能依照個人口味加辣、加麻醬或是加香菜等,和麵本體的口味並不衝突,基底偏甜似乎會更適合做為基底)
3.價格低(用太白粉勾成的芡,當然便宜)
4.能加其他配菜(滷蛋或滷雞翅十分適合標準化,當然雞肉捲切片搞個雞肉叉燒也不是不行)
5.操作難度低(基本上個人都能搞定,畢竟本質上只是湯需要勾個芡的麵)
6.出餐速度能大幅加快(採取漏斗裝羹湯,漏斗出口盛料還有麵的"泡麵式裝法"的話速度驚人,符合快餐中對"快"的需求)
以下為需要克服的困難:
1.口味協調
2.配料標準化
3.後廚整潔困難
4.羹料沉澱問題
5.店面整修困難
目前想到的大致就這些,歡迎大家討論
那和牛肉麵有啥不一樣?
我覺得沒有耶。
想多了,這不適合中國口味。
肉羹麵很難吃
我是真的覺得是可行的 但價格的部分 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畢竟這種東西在中國吃的是一個新鮮 沒吃過的產品
沒吃過的產品就可以對大眾來定義
南台灣有一個連鎖餐廳丹丹漢堡,很神奇的店,有炸雞、漢堡,也有粥、肉羹麵,有中有西還挺好吃的。
底层逻辑的悖论在于 肯德基麦当劳在国外是最低端最便宜的快餐,所以能做到收割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国内人却以为连锁“快餐”是吃逼格的,价格贵的离谱,这种连锁根本开不大,完全竞争不过小区楼下10块钱的面。
麥肯在大陸有很貴嗎,每個人都吃得起的吧?
@@JOEMDMD 大約三十人民幣,正常學生也吃得起。不過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才10多元人民幣
@@JOEMDMD
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最低月工资不足三千RMB,隔壁的日本最低一万RMB,是上海的三倍有余。
日本一碗牛丼折合人民币差不多也是三十块钱,配合他们的收入水平才叫每个人都吃得起,这里吃得起不是说咬咬牙能吃一次,而是能当作日常开销,大陆吃不起的人太多了。
沙县小吃模式才比较合适吧,飘香拌面配大肉,感觉不输40块一碗的高档工业面
@@JOEMDMD 麦肯一般开在商场里,算是最基础的价格了不算贵,但是比一般的小店快餐贵。
快餐要诞生在“服务最底层人民”这个需求上;努力的方向就会是用最单一的原材料创造最多的组合商品。低成本是策略核心。
最后弄出来的餐点并不以翻台率去增加限制达成“快”而是希望巩固住奔忙的人这个蓄量池,逐渐去繁化简。客人感受到便利。
最后演变成的快餐,超高标准供应链也是这两者结合来的。。。总之后来的都是单品类原材料加工压缩成本衍生出来的spillover。这么看,面条这种多配料+繁琐配料+堂食品 就做不成。(供应链成熟度一部分还是因为人工费低、一部分是放弃“新鲜”这个概念,所以成本低,不代表供应链成熟,也就是说提高生产规模不会继续压缩成本。)
精闢
我现在只爱去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前两年回老家发现小时候爱吃的餐馆小摊街都没了。
市区整改,建了好几个商业中心。普通居民区的人流量都没了,很多店铺做不下去结业了,交通倒是好了不少,但整个城市冷冷清清的,感觉一点生气都没有。额,广场舞大妈不算。
速食連鎖品牌在歐美等地是便宜且平民化的代表,資本只看到他們在中國賣的多貴,卻沒意識到那是體量做大後再非本土的情況,他們一心只想摘桃子,想的美
而且资本也不看看洋快餐在本土化上付出多少努力 只想捞钱不想努力是不行的
不 在歐美當地都有比速食連鎖店更便宜的選擇。
這道理那些資本家肯定都懂得🤣🤣
@@Sulzbach-dk7ov 很難吧,那些連鎖速食至少在美國算是非常低價的食物了。
@@TheBlvision 15年前一個套餐要7美金了。去中餐館吃大概也就10美金而已,分量可能還比較多。最便宜的還是自己煮 = =。一次煮三天分的東西,還有人一次煮一星期。
麵館生意其實很簡單理解,好吃有勁道,不需要太多華麗的東西。我還是喜歡街邊店
情感上也接受不了。我常去的两家面馆,我去了只要跟老板/老板娘说“老样子”,他们就知道我要的是硬面还是烂面,放葱还是不放葱,酱油重一点还是轻一点。视频里说的几家面馆我都去过,感觉冷冷的。
@@xiaoxu553 工业化就不可能个性化,很正常
@@梦醒人独醉 如果是有消費紀錄,是能夠推估出你的口味與習慣
@@吼搭啦-h1u 那我怕是要逼疯机器,哈哈
@@梦醒人独醉台灣做法是在菜單註明,由顧客填寫
连锁化走的远的,从来都是低价的。麦当劳在美国本身就是低价,吉野家在日本也是低价。因为连锁有个特点,就是上限不高,但是下限也不低,当只是为了吃饱一顿饭而不是寻找美食的时候,低价的连锁品牌就是消费者首选,因为它便宜实惠并且不会太难吃。在美国走中高价路线的,也都开不了多少家门店,也不用多高,shake shack就已经开不下去了。
沒錯啊,吉野家和麥當勞在各自國內確實就是低價選擇之一。
麦当当也不便宜啊。也不好吃。ss还稍微好吃一点点
只能同意第二點。高語境的說法太牽強了,價格及市場定位錯誤比較重要。
麥當勞在西方或日本都是低價食物。
我在西方跟日本工作讀書,沒有錢的時候,我很多時候是三餐麥當勞。
麥當勞的吃法就是點好幾個最便宜的漢堡,很便宜而且可以吃很飽。
但在台灣麥當勞比一般小吃面店貴,說不上是貴的食物,但我在台灣要省錢吃外面就吃便宜的小吃就好了。
在台灣麥當勞變成是學生跟拉保險的人最喜歡的聚餐地點(外國這都是咖啡店的定位,等於台灣的麥當勞取代咖啡店)
因爲台灣麥當勞通常環境還不錯,有冷氣,所以可以讀書跟談低階生意(保險)。
日本跟西方則是隨便一個東西都比麥當勞最便宜的漢堡貴很多。
日本可以跟麥當勞比的就是快要下班前的打折便當,但那是晚上才能買,而且要去搶。
(不過日本泡麵跟超市都還不錯便宜)
西方則是隨便一個咖啡店的三明治都比麥當勞貴。
根本就沒有什麽小吃。
就連chinese takeaway都沒有多便宜。
所以麥當勞跟某幾個連鎖炸鷄品牌是窮人最愛吃的東西。
在西方我沒有錢的時候,有段時間不是吃冷凍pie就是吃麥當勞
麥當勞可比冷凍食品好吃多了(價格也沒有比較貴)
所以麥當勞在很多西方外食確實是”沒有選擇下的選擇“。
但你影片說的那些中國連鎖麵店都是打高價化(相對於本來的小吃麵館)。
在中國如果好吃的小吃麵店很多,那有什麽理由去高價化的連鎖麵店吃飯?
我覺得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裝潢用餐環境(表面的衛生)了。
我確實有時候跟人去吃飯,會有人因爲用餐環境點比較貴,但吃的内容一樣的小吃店。
不過不知道在中國是不是麥當勞也跟台灣一樣有讀書的功用?(取代咖啡店)
如果是,那面店的劣勢就是,不管再怎麽乾净,面這種食物比起用紙包著吃的漢堡可樂來説,更不適合當作咖啡店用。
大陆麦当劳很吵的,特别是小孩子多,没人会去麦当劳肯德基读书,反而咖啡店挺安静
台灣最大的連鎖麵店其實是八方雲集。因為賣水餃鍋貼為主的八方也有賣麵。門店數也破1000家以上。八方賣的麵有11種品項選擇,價格從NT39~NT85。與泡麵的價位在伯仲之間而已。
但八方也退出中國市場了
八方雲集在香港也不便宜,最便宜一個套餐,十顆水餃+一杯豆漿要HKD40
@@Zack-tl4nk 看起來八方想清楚了。正如這影片說的,在吃麵食長大的地方,連鎖不是好選擇。而且價格賣不高。
所以八方退出中國市場,改進軍美國。同樣的麵在美國賣USD6.35(台幣約200),他還賣一碗USD15.5的牛肉麵(台幣約450~500)。水餃12個賣USD8.75(約台幣270,等於台灣1個賣6元的水餃,美國要22.5元)。
這價位在亞洲華人地區穩掛。但是在美國算便宜。而且老美應該吃不太懂中式麵食,只要口感能接受,就像亞洲人吃披薩、漢堡,沒那麼多講究。不算難吃,價格便宜,吞得下去,連鎖發展就有機會成功。
資本市場也看好八方的操作,事實上台灣股市2022年至今跌幅達到21%。但是八方反向上漲了57%。
@@Joe_kuo 对的 对于华人来说一般般的东西会觉得 我做的比你还好吃嘞为什么卖这么贵
美国人: Emm, authentic Asian!
还是一个文化差异
@@AaLLLLL 有夠真實
澳洲和歐洲的中國餐館的炒飯有夠難吃。但歐美人完全不以為意
当年五块钱一碗吃到饱(大概十年前吧,现在最少也10块了),40块还是太贵了,10-20元左右的面才比较适合日常去吃,40块的更多是尝个鲜,尝完发现也就那样估计也就不会去了
吃过一碗四十多,亏大发了
2003年北京通州一个菜市场内,吃了一年的3块一碗鸡蛋盖面,蒜瓣随便吃
2012年 五块钱能吃饱的面应该很难找。
@@cruisel7584 批发市场的路边摊,不是门市,这种一般给的分量都比较大的
美国的麦当劳的汉堡可是比非连锁店的汉堡便宜多了。按照这个思路,中国的连锁面店要比一般面店更便宜才行
在日本7年,刚开始图个新鲜吃各种日料韩料本土特色;但是久了发现其实都是千篇一律。现在天天在家自己炒菜,研究新菜吃。不愿意出门,想想国内是选择太多不知道吃什么,这边就是不知道吃什么因为没得选😓
我倒是觉得不管在哪,到最后都是感觉千篇一律,不知道吃啥
国内疫情前就倒了很多饭馆,我3年前回国都不那么方便吃饭。要不吃食堂,要不打车去商业街,家边上的饭馆好多都关了。
簡單說,為啥中國的麵條賣不出連鎖化?
因為文化差異
中國人吃麵吃了2000年,每個中國人對於麵,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看麵條,有的看湯頭....
連鎖化代表就是一貫化、統一化
為啥KFC、麥當勞可以連鎖化?
因為你很早就被KFC、麥當勞洗腦了,你從未想過那些快餐會有其他不同的口味,在上海吃跟在日本吃,吃到的炸雞、薯條都是一樣的
連鎖化能大量累積資本,相對的,也就喪失了追求不同口味的追求
這就是本土與外來文化的衝突
在美國,KFC等連鎖品牌,就只是圖個吃飽而已,美國人其實蠻厭倦吃的,他們反而會去追求小店面但口味不同的炸雞
就像中國人吃麵一樣
當麵條的味道統一化的時候,那你還會去吃嗎?不如回家煮碗泡麵吧
核心矛盾其实就一个:极度深入普及的产品品类是否真的能够支持“溢价”的存在?这个问题其实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根本不可能。所以你可以在一个不普及的品类上上追求溢价,也可以在一个没有高溢价的品类上追求普及率,但是你不可能两者兼得。
說得太對了!!
在北京,我觉得一碗朴实无华炸酱面或者打卤面的价格在15元以内才是合理的价格。
日本拉麵每個地區都各有特色,但這也不妨礙連鎖拉麵店發展
有个卵蛋的特色
@@jonesmin8354
濃到會殺人的豬油
因为兰州拉面 成都小吃 沙县小吃 已经超越连锁 走向另一个维度了
除了和府捞面其他店我都没吃过。厦门最近开的比较多的是有京面,有台式的牛肉面也有北京炸酱面和含有笋类配菜高汤的江浙面,还卖水饺各类小吃,人均不过在20-30价格加上多品类选择才显得能打。
台灣三商巧福牛肉麵有155家,不過還兼賣排骨飯
什么价位级别的连锁都需要,不然怎么出国跟麦当劳,星巴克对打?😓
什麼是黑暗森林 降維打擊?
自己在家可以立煮的東西就別想搞大搞品牌了。
就提洋快餐在家自製,漢堡--麵包你烤嗎?肉餅你絞嗎?薯條炸雞--一大鍋油才炸那一盤,剩下的油不浪費嗎?
歐美人在家自己做的日常主食,像煎牛排、煎餅就不容易搞出大型連鎖
中國人煮麵條可能在小學生肚餓食宵夜就會自己煮了,想搞品牌想賣到飛天價格,第一步還得是消費者願意踏出家門,我水滾十分鐘後能現吃、樓下開的到處都是的個人麵館,我還特意花一小時專程到商場去吃連鎖店嗎?
你行你上這句話在麵條界是嘴不到酸民的,所以想把麵店水成中國麥當勞真是在作夢
出来国外也许才是赛道 只要不超过$20每碗 都有机会 $15 基本每天都可以吃
你15是指美金對吧?我懂你說的,但這種店主要消費群體還是以華人為主,而華人居多的城市店面租金通常比較貴,而且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中餐館當競爭對手,不論哪間中餐單純麵的價格也差不多那個價,畢竟麵這麼基本的食物,哪家餐館都有,這並非像奶茶店一樣,當初只有幾家店喝得到,連鎖麵館真的有辦法複製奶茶店在國外的成功?除非有辦法和麥當勞一樣一餐壓到10美金或者12美金以下,甚至推出價格更便宜的單品(類似麥當勞的起司漢堡),這樣可能會有外國人會慢慢走進去吃,不然我覺得很難,只單純面向留學生市場頂多就開一間評價不錯的店,連鎖開的到處都是就別想了。
@@jaykuo5743 麦当劳12刀不太够吃…疫情后通胀很厉害
麵條機械化,原料中心化預處理,以批發價購買食材,降低員工訓練難度......
那價格不是應該不高才對嗎
真要像麥當勞肯德基,那也應該變成不特別貴、但環境品質穩定、基本肉澱粉蔬菜組合、不管到哪裡都可以成為保險選擇,這樣的連鎖店才對嗎
怎麼在中國經資本改造後價格就飆上去了,往相反的方向衝
能看出来剪辑水平提高了,支持!
台灣也是這樣 外來的快餐品牌很多 也通常都能展店做的久 但本土食物很少有可以做成連鎖大品牌獨霸一方的 像是台灣人喜歡的牛肉麵 就沒有一個品牌做成像日式拉麵那樣 品牌化 連鎖化 有統一的視覺標示和裝潢的 大部分人吃的牛肉麵都是個體戶開的小店 曾經有出現過一些想做成連鎖品牌的店 但也是開個幾間 過沒幾年就慢慢消失了..
三商巧福啊~人稱牛肉麵低標,在台灣的門店數其實跟肯德基差距不大。
@@十一旦 但整體感覺跟環境還是跟那些速食名牌有差距..
@@blackgbaoops 打击。 我在瑞士法国开餐馆。觉得前途渺茫
我在泰国曼谷11年了,泰国的咖啡店很多又便宜,一杯也就8~12元左右,回国时在我们小镇一杯都要25元左右,国内做什么行业都把利润定得太高了,感觉就想割一波走人的😢
连锁的优势是成本和卫生,就像kfc和maccas那就是最便宜同时兼顾卫生的选项。40元面馆的连锁不可能有活路,现在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
麦当基能发展起来有历史原因机缘巧合,如在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最适合快餐的地方卖起了快餐。更主要是:推出的食物能代表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如汉堡包,翻开欧美人的食谱,你能看到的仅仅是牛肉,炸鸡,生菜,面包,肉饼,番茄酱,土豆,而这些都i可以用汉堡囊括了。但中华饮食东西南北差异巨大,抛开几大菜系不说,面条馒头包子米饭糕点汤圆,几千上万种菜肴,请问哪个食品能包容万象,让所有地区的人都能当饭吃。在欧美没有几个不会做饭的,顿顿炸鸡面包薯条牛排,一个人半个月保证学会全部,中华饮食大家都会几样?大半还只会电饭锅煮米饭吧
你这就是对欧美饮食的了解有局限了,类似视频里提到的,如果在欧美开中国面馆反而更容易标准化一样。别说汉堡主要是美国人食物,欧洲人没有吃汉堡的习惯,就算在美国内部,你问一个美国人爱吃哪家汉堡,他们都能给你讲出个门道来。中国麦当劳其实应该对标美国panda express。而中国如果想要开连锁快餐店,可以考虑学习美国本土的麦当劳。但如果再去了解一下麦当劳的发家史,其实有很多历史因素我们是无法复制的。我对国内开快餐不看好,毕竟本地小商贩物美价廉,谁需要为了资本的面子生造一个快餐连锁呢
贵不贵才是老百姓考虑最重要的问题
作者立意高度很不错★
但白领其实很看重工作餐的一点是出餐速度,面和饭最大区别是面要现做,如果是盖饭一般3分钟就够了,面要10分钟往上,所以面在快消领域前景还是差些
面哪需要这么久,浇头都是现成的,煮面烫那几下比盖饭可快多了
@@candyspottedcat1690 你家面烫几下就能熟,做过饭吗?
兰州人吃牛肉面,人不多的情况下,从买票到端在手里,3-4分钟。
好像白领都忙的跟三孙子似的
@@normanf.2304 你倒是说说谁家面要煮十分钟不会煮烂的,我们这儿的小面就烫一分钟捞起来
還是味道的問題,你搞連鎖麵店除了包裝,味道和小店賣的差不多,除非你能搞出獨特口味的東西,不然為什麼不去小店吃,你味道好像日本拉麵八九十一碗都有人來吃。
日本拉面?那还不就是汤底的事儿?他们能做出来的汤底,你觉得资本不会做?
我觉得日本拉面太难吃了
好分析,謝謝館長
其实没有连锁品牌是好事,给小老百姓一些赚钱的营生。否则个体面馆成本上根本竞争不过连锁品牌,还没法像对方那样打广告。现在美国就是开肯德基的赚的盆满锅满,小老百姓只能给人家打工挣个微薄的时薪,实惨。
我在江苏镇江,这边的人大部分是把面条当早餐的。但是在我的家乡福建大部分人是当中饭或晚饭的。价格的话在镇江上午的锅盖面大概就是15-25左右,看浇头。我们老家特色面一般没有一人食的,都是一盆,大概价格在50左右
现在能坚持更新的up主不多了 馆长挺住啊!
臺灣:三商巧福
台灣牛肉麵其實有算成功的三商巧福啊~人稱牛肉麵低標,
在台灣的門店數其實跟肯德基差距不大,門店數大概都在一百五家上下,肯德基應該略多一點。
然而台灣其實麥當勞比較成功,大概有四百家上下。
你以为中国人常吃的面:各种红汤清汤配香菜小葱蒜蓉加排骨牛肉羊肉鱼虾。
实际上中国人常吃的面:清水煮面配两瓣菜叶或隔夜剩菜加陈醋酱油老干妈
其實就是簡單的兩句話,吃不慣,沒必要。
就像我住基隆,基隆的乾麵是稍寬的白麵+豬油+醬油膏,別縣市是黃油麵+肉燥,再好吃也吃不慣,吃不慣就不會點了。
沒必要也是,比如台灣賣的日本拉麵,一碗要1百多到2百,同等價位可以選擇麥當勞、肯德基、夜市牛排,1百左右有小火鍋、鍋燒麵,往下還有各式小吃,太多選擇就變成沒有必要。
这期说的相当到位啊,非常解惑,到底什么能连锁,以及为什么新生的面条品牌都这么贵。能够标准化的东西在于共同的认识,这个总结太到位了
在近20年的香港興起,最終被日資收購,近年反攻日本在東京開店的連鎖麵店 - 譚仔雲南米線(和譚仔三哥),也就主打30~40港元一大碗麵(30~40的價位在港是中下,算便宜),能飽肚,獨家辣味刺激味蕾,出品穩定,是 "不想花錢,想不到食甚麼,飽肚,保證不難吃" 的首選 (這也跟麥當奴在港定位一樣)。連鎖店想賣的貴永遠都是痴人說夢
香港今年新上市的面馆,谭仔国际,也开出了大概200多家店。上市规模也高达了40~50亿了
1.譚仔國際是上年上市,不是今年2022.
2.譚仔國際今年也從來沒有番過家鄉aka 招股價.
投資者沒太多期望.
这些和府捞面,味千拉面动辄就是均价35-40,可是我们这别的本土牛肉牛杂面基本都是15-20,沙县和兰州拉面更是便宜,在13-15这样
6块钱的热干面 我都会加很多酸萝卜 香菜 葱等调料 但我可能都嫌贵 姑且不说没啥营养净是碳水和油脂 .一碗30+怕是连中饭也让我吃了
浙北,长兴干挑面,一般当早饭吃,中饭晚饭偶尔。一碗面5-8元,加荷包蛋/卤蛋1.5-3元,加肉圆6-10元,我常去的小区楼下的店一碗干挑面加荷包蛋加肉圆15块。
面食卖得太贵。
以前去西安出差,一碗味道一般、绿叶菜只有香菜、薄羊肉五六片的泡馍就能卖到25往上。
而在武汉25块可以去蒸菜馆点热腾腾的两荤一素,在广州可以吃豪华烧腊双拼,蔬菜、蛋白质的摄入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真正便宜的面,比如主做4元热干面的蔡林记,虽然全武汉公认最难吃、但它的分店照样到处开。
泡馍确实是贵的但是你在陕西普通路边面馆都是十块多一碗还超大份,泡馍陕西人不是天天吃的,但是面是天天吃的。武汉天天吃热干面也正常吧,广州也是可以天天烧腊的,拿泡馍比日常饭有失公允
肯德基麦当劳可以大口吃肉,这里可以吗
三商巧福呀...
蒙特利尔唐人街开了拉面馆,拉面师傅天天在橱窗表演揉拉面团,一群人围观,同时店内几乎爆满
連鎖店賣的是中央廚房調料包的產品,好吃有限。
老板,扁肉、拌面、蒸饺、小笼包。好的15谢谢。
最愛早上廠區邊上開的路邊武漢熱乾麵!
不光是麵,中餐各地口味都不一樣,要連鎖化標準化都很困難。日本沒有這個問題。
经常点外卖,发现面条比饭贵多了,而且看上去就不值这价。
上海黃魚麵、就是小店的好吃。廣東雲吞麵、雲吞是店內當天現包的才是真正好吃的。
要賣貴也要有那個品質和分量啊,我在台灣吃雞二,一碗麵接近200台幣(幾年前的價格最便宜大概160-170,但貴的也會超過300),雖然比我平時吃飯100-150貴不少,但就真的放了一大堆肉,湯好喝、麵好吃、肉厚又多。
麵食想賣到40人民幣,至少分量和味道要夠高端才做得起口碑有人願意買啊。
雞二是拉麵誒
如果中國的文化飲食來看的話 估計是沙縣小吃的那種清湯拉麵 跟日本拉麵的不一樣 日本的主打吃一個從小到大沒吃過的東西屬於新鮮產品
而up主說的是平民化美食 (清湯拉麵)要來做連鎖品牌
例子我覺得不符合😊
就是面条地域性太强了,消费者很难统一对面的预期,但一提到麦当劳和肯德基,大江南北期望获得的基本一样,所以很好做到批量化,想办法开店就行了。所以可能换个食品可能可以做到行业龙头,比如炒饭。
北京话里面条的面不能加儿化音。面儿的意思的面粉或类似面粉的东西。例如,“白面儿”指的是毒品。
我的最爱还是家乡的那碗10元/碗的达州干溜儿牛肉小面
9:28的时候这句话说的太对了,我就在奥地利,这边就有很多类似连锁的炒面店,
建议博主分析一下土耳其的durum kebab。
各个角度来讲都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初中在国内天天中午吃西北马记 好怀念那口味太好吃了
高中毕业后在上海静安的大悦城地下商场吃到和府捞面… 爱上了… 现在吃不到…
麵館要走連鎖要走再就業方向吧..低價...砂縣...附屬小菜...
是否饃饃比較容易速食化
在中国,路边卖饼子的太卷了,连锁你这个,跟跑去重庆开连锁火锅一样的下场😂
@@zhaomengyu028 可能國際市場比較有出路🙋🏻♀️
台灣 連鎖麵店不多,三商巧福牛肉麵 1983成立全臺也才155家據點,2022單麵點牛肉麵也才20rmb~
新的品牌 大心泰式拉面,日式拉麵 門店新裝修多在百貨美食街,單價會到30~50rmb.
那價差就會成為偶爾吃吃,或是日常用餐的差別~
這集介紹那些中囯麵食連鎖品牌,30~40rmb起 那也真只能在一綫城市中高端地段才能經營
甘肃只有牛肉面
在多伦多吃一碗牛腩拉面现在都要$15加币/约等于¥75元了。吃还是国内好啊
你小看国内一线城市了。而且肉量不一样。
人在上海,中午点了碗¥14.8的酸菜肉丝面
视频做的不错,就是音效很奇怪。中间有一部分声音突然变小。
台灣的話這類麵食相當於人民幣10~15元,而且量大概是大碗公,至於小菜那些是另計,畢竟華人吃麵很多是這餐就這一碗了。
以麥當勞跟肯德基來說,能在美國甚至歐洲紮根那麼久,
味道還可以主要就是它的價位,經濟學上有所謂的大麥克指數但從來沒聽過牛肉麵指數、拉麵指數...
四十塊人民幣在歐美所得高的國家不算貴,但是那畢竟是歐美人偶而吃吃的東西,不像珍奶那樣可以經常喝。
真的要能大賺,還是很有難度。
就算是奶茶,不论唐人街还是Manhattan,基本都是亚洲人才去,西方人对中餐接受度太低了,各个方面都不行
麵館門檻低啊,天朝若讓擺攤,滿街的擔擔麵
很好呀,說得好
麦当劳和肯德基本身在国外就是底层产品 价格是最便宜的 人们就是饿了图个方便
想连锁就要做到最便宜一碗面十块 就有人吃了
智利这边可不便宜,,,😭😭😭
可是留子回去终于吃到一碗过气和府捞面都感觉太香了啊😢
连锁可以,必须比别的面馆价格便宜或者接近。
很多评论都说得对,快餐连锁在欧美的主要代表词都是便宜 快捷 (抵挡 或许还有不健康)。中国偏偏要反着来操作售卖,高价本身就不符合快餐这种工业化的产品。
话说兰州面是真的开得很广泛啊(虽然不是同个品牌)。在美国都卖大十几美刀一碗的。
路边摊小店食品安全动态标示清一色全是最差的C级,相比还是吃连锁标准化的比较安心吧
快餐必須方便攜帶,拿了就走,甚至能在汽車、船舶上單手用餐⋯麵可以嗎?
6:30 這個bug超大的。連鎖餐飲在歐美幾乎就是最便宜低價的選擇。才沒有所謂的品牌溢價。怎麼會覺得麥當勞可以賣比較貴? 麥當勞在歐美根本是窮人吃的
最好吃的是面 是安徽太和板面 和 浙江诸暨次坞打面 yyds
其实有些城市,吃个拉面/烩面。 大概也就是一个人30/40的价格。 毕竟羊肉汤不便宜。
這集後面的背景音好雜⋯⋯
在美国麦当劳的汉堡一般是比同城非连锁店的汉堡要便宜的。你在国内做这种比路边小摊儿贵的面,显然定位不成国内的麦当劳。标准化规模化只是一方面。你规模化后成本和价格应该降下来啊
连锁店价格略高就有问题,按说连锁做得好的话应该比单打独斗的小店便宜才对。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不连锁的汉堡店卖的比较贵,档次最高。麦当劳的汉堡最便宜,最不上档次。中间夹着门店数比较少的州内或区域性连锁。这个结构才是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要是当地正宗小店特便宜的话就没有连锁的空间了。
一碗好的牛肉麵,製作湯頭麵條跟牛肉所花的功夫不會輸給日本拉麵,卻總是只有日本拉麵的一半價錢左右,到底是日本拉麵太貴還是牛肉麵太便宜!?
我们重庆这里均价最贵的是台湾雷门拉面,味道还不错的。单价40左右,当作每日定食就有点点偏贵了。
身為台灣人完全沒聽過這家,台灣本身幾乎沒有連鎖麵店
@@user-pyrodalit 三商巧福.......
不会有,kfc mcd 这些快餐能做到连锁的同时,价格跟其他同类型快餐馆一样。而中国的中餐连锁则比同行贵一倍以上。
我在澳洲悉尼吃了孟非的小麵 很好吃 也不貴 服務也很好 希望它們能繼續在澳洲開花 發揚四川美食
亲 炸酱面不加儿化音 老北京也不加儿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