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字可使(會使)小可仔討論一下。 這字(包括佛字)佇臺語的讀冊音 hut 應該是中古音 fut 變的(日本話嘛發生ハ行転呼:はひふへほ本底是 pa pi pu pe po(ㄅㄚ ㄅㄧ……)變做 fa fi fu fe fo 閣變做 ha hi hu he ho 的現象),上古本底應該是一个 put 的音(所以佛是buddha (上古 but),毋過上古早本底通「弼」pi̍t,後來爲著翻譯 budh (印度口語尾音可使落去)就借用「佛」字),有人講這字就是「不之」的合音。網路頂懸揣「"弗" "不之"」可看著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另外上古閣有一个否定疑問詞「闔」,實際上是「何不」的合音,「闔」本底是 ha̍p 就是 何+p(不) 結果佇華語無入聲讀成佮「何」仝音矣。 閣另外,否定詞閣有一个「毋」,可使看著這款否定詞攏是「p b m 」開頭的。《史記‧張釋之傳》漢文帝共張解之講:「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意思就是講較簡單咧(較低的、予伊卑),莫(不要?)講甲太懸,就予伊這馬可使施行就好矣。毋字嘛是一个否定動作的詞。
「否」讀hoo或加鼻音hoonn攏會使。咱兮語言常有加鼻音、連音、合音、轉音、變音等的自然現象。
我都把教部的袂寫未,這字音意都兼有,完全不用想太多。
多謝分享。
以下是我的研究。
“未”不能否定未來。
新聞有講,三點以後就“不會”落雨矣。
不可使寫:三點以後就“未” 落雨矣。
不會≠未。
火車猶"未(ㄅㄏㄨㄝ7)"來。
咱不"可(ㄝ7)赴"坐此班車。
這樣用,好像比較合理。
確實如你所講,有不足之處。
否定詞「没」but文/bo白,1.〈動〉没有,無(有的相對)。例:伊有才能,但是没/無錢財。
2.〈副〉未,不曾(對已然、曾經的否定。
例:1.沉没tim-but
2.我沒/無bo去是有不得已兮/的原因,並沒/無bo表示講我不要/覅buai去。
《覅》 ㄈㄧㄠˋ(北語),乃近代江浙文人新造漢字,是吳語方言"勿要"的合成合音字,字義為不要。原典出處,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序言·清·韓邦慶》,又《清稗纇鈔·經術類·民國·徐珂》蘇州人所用者如下:「覅」勿要切,不要也。
以上提供逐家参考,慎用。
當知道'要'可讀成與'愛'同音時,'愛'這一字就可卸下多年來承担'要'這個字的功能了。
另外,'要讀書'和'愛讀書'是兩種不同的意思,國語是音義皆不同,但台語雖異字但音同,所以在口說以上兩詞時,台語就只能靠上下文來區別了
那請問 是不是: 哭夭 X 哭要 O....?
😂好像有道理喔!
《不會使=不可以?》1.會、可在意義上有些交集,會著重在自我"能"力,而可則在肯許。
2.「可以」如同「可也」,以、也都是加在可字後之缀助詞,是虚詞,用於加強肯定可字的語境,去除不會改變本意,i和e語氣音可自然交換下,「可也」和「可以」很相似吧?!若將虚字「以」實體化為「使」似乎不妥。
3.「不可」在否定詞叵ㄆㄛˇ(北語)定義如下:會意,可字反寫,本義不可,不可二字合音。《說文》叵,不可也,从反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頗。例:居心叵(不可)測。在母語裏似乎沒聽過有如此合音的例子,大都讀文音没合音。
4.不會使這三字都是甲骨文且在目前的官語裏仍使用著。否定詞「不會」合音字用甲骨文「蔑」字最適配,如蔑使、蔑曉…
註:「不」有m和put的音。
5.又「會」有些人認為只有hue的音,其實不然,還有e的音。甲骨文之後創造的形聲字「」e/i《廣韻.》吟,可也,尒也。烏弟切。《集韻》杳禮切,音䚷,然也。它是與「會」定義有交集的替代字,又音的變化e→oe→ue→hue,氣聲母可有可無的方音差是自然存在的。
1. 同意.
2. "可使"在上古文獻中和"可以",同時並存。光是論語裡面。"可使"出現11次。"可以"出現33次。"使","以" 應該都不是虛詞。我相信,同時並存,一定有其道理,而且互相不可取代。只是已經失傳太久了。
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頗。中古音是ㄆㄛˇ。沒問題。可是上古音(白話音)的火,讀作ㄏㄨㄝˋ。ㄛ/ㄝ 是一對互訓的音。火,果,貨,過,等都是此類的字。
4. 對岸普通話,有三個字很常用: "不好使"。意思就是: "(不可)使用"。
這張信用卡不好使了。
這張信用卡(不可)使用啊。
此處的(不可)若是換成(不會)則不通。
5. 同意。但是"會"字"ㄝ"的音,教育部寫個[替]。我想(猜測),應該是找不到"會曉"的文獻,無法自圓其說。所以寫個[替]。先找樓梯,免得下不了台。
@@yao-jenchang6365.1.使(部分意義):可以,行。行使同義連詞,北語至今習慣用「行」,如:行不行?不/行!(可不可?不/可!它不是綴助詞。
2.可以的「以」在此情況下是綴助詞,可查《漢典》「以」字。
在某人的影片中,有網友問台語的颱是否為篩。好像得到肯定。那不是變成風篩了嗎?古代中原地區不可遇到颱風,官方文獻可能不好找吧😄
我也覺得風篩比風颱更加合理。
@@黃喬鴻-q5y 確實不好找,剛剛找了一下,唐詩裡有“颱”字。可是文獻不多。我覺得“風篩”光是字面上的意思,應該不合理。
篩子是用來過濾用的,風颱並沒有篩選,過濾的意思。
@@wenchen-kr6ww 願聞其詳。
@@yao-jenchang6365 有文獻還是尊重文獻為主。颱風,風颱。也是合理的。
詩經: [星有好風好雨]。唐代孔穎達注釋有提到風篩。
你可以查看看。
「弗」字可使(會使)小可仔討論一下。
這字(包括佛字)佇臺語的讀冊音 hut 應該是中古音 fut 變的(日本話嘛發生ハ行転呼:はひふへほ本底是 pa pi pu pe po(ㄅㄚ ㄅㄧ……)變做 fa fi fu fe fo 閣變做 ha hi hu he ho 的現象),上古本底應該是一个 put 的音(所以佛是buddha (上古 but),毋過上古早本底通「弼」pi̍t,後來爲著翻譯 budh (印度口語尾音可使落去)就借用「佛」字),有人講這字就是「不之」的合音。網路頂懸揣「"弗" "不之"」可看著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另外上古閣有一个否定疑問詞「闔」,實際上是「何不」的合音,「闔」本底是 ha̍p 就是 何+p(不) 結果佇華語無入聲讀成佮「何」仝音矣。
閣另外,否定詞閣有一个「毋」,可使看著這款否定詞攏是「p b m 」開頭的。《史記‧張釋之傳》漢文帝共張解之講:「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意思就是講較簡單咧(較低的、予伊卑),莫(不要?)講甲太懸,就予伊這馬可使施行就好矣。毋字嘛是一个否定動作的詞。
感謝精彩的留言!
弗,分勿切。小張不知道還有其他的音,感謝指點!
毋,再先請秦漢的文獻裡面,沒有“毋要”的寫法,所以沒有討論到。
再次感謝精彩的留言。
請問〔不會曉〕可以寫成〔未曉〕嗎?
從問候語〔食飽未〕思路延伸來,謝謝,
@@adeechang9342 “未曉”在先秦兩漢有文獻!太好了!
至於可否當疑問詞,還要再研究。
感謝!
@@adeechang9342 可以放在句尾當疑問詞。韻書有記錄“無沸切”,讀作“ㄅㄏㄧ3”。
感謝對台文的付出!@@yao-jenchang6365
歹蹇,在此插播留言,關於「未」做為否定詞的幾點⋯
⒈不,表示否定的意思。
如:「火車晚點了,所以未能準時到達。」
唐溫庭筠〈楊柳〉詩八首之八:「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
⒉沒有。
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殤。」
⒊放於句末,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否」。
唐.王維〈雜詩〉三首之二:「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葉正松感謝文獻分享。
小弟有一個想法。
未來,若讀作ㄅㄏㄧ7 ㄌㄞ5。沒問題。
未來,若讀作ㄅㄏㄝ7/ㄅㄏㄨㄝ7 ㄌㄞ5,可能會產生誤會。
所以裡有註明:“未”可以否定過去,不能否定將來。
所以“不會來”,ㄅㄏㄨㄝ7 ㄌㄞ5,應該是比較合理。
久要不忘平生之志.出自《論語.憲問》若臧武仲之知(智)公綽之不欲(清廉)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才華)文之以禮樂亦可成人矣!意思大概是說有了智謀廉潔勇敢果斷的志向和多種技能才華再配合禮樂的修為就可以是一個成熟有所作為的人嗎?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志)亦可以成人矣!
曰何必然者是孔子或子路退而求取次呢?
見利思義.利和義常如魚和熊掌二者不能兼得.盡取其利必有受侵害者故仁者謀取利益必考量適不適當有沒有人因我的獲利而受害?見危授命是一種忠誠的勇氣如子路.文天祥從容死赴就義...
承上文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久要l”是蘊藏在心中長久以來的志向意願.…如孔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遠.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後一句傳不習乎通常被解釋成老師或長輩教導你的有沒有時常記得或作到呢?
但不要忘了曾子說這句話已經不年輕而且身為人師了.他的意思是在做自我反省說我平常教人家的我自己有沒有做到呢?
就像現在有許多自稱大師的吸收許多信眾平時滔滔不絕講了許多大道理要人清淡寡欲慷慨奉獻斂聚大筆財富卻不行公義只供自己花用還暗笑衆生愚癡!當人家是"襻阿"(盤子.眅阿是誤寫)襻是古裝衣服的紐扣孔俗語說:襻丫孔好康(孔洞)任人紐(音柳.挖取意)
所以小張您說錯了.雖然孔夫子曾說:君子固窮小人斯濫矣!但窮苦並不是一種德行修為不能成就什麼功業!
子貢是個聰明富有的人在原憲的眼裡覺得他對德行的修為不專志但實際能幫助孔子的就是子貢.而清貪如洗的顏淵.原憲者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要件上是不達標的!
@@吳秩陞-w4q 感謝吳大哥賜教!
對岸的學者大多把這個“要”字解釋為“約束”。因為“要約”,“約束”有,在那個年代,某種程度上,這兩個詞的意思可能差不多。
有少部分的學者解釋為“貧窮”。可能的專家們是閩南語的使用者,直覺反應就覺得應該是台語的ㄧㄠ。
再次感謝吳大哥的精彩留言!
要,還有要緊,政要第3種發音,
但這件事我正要去做,"正要"台語應該另有辭彙,而不是直翻(也或許是2字連音)
@@iron33heart
“要緊”,很奇怪的詞。
“要”有二音。
[例]你有要緊不?
“要”,可以讀作ㄧㄠ2/ㄧㄠ二音。
既=欲(beh)
@@yao-jenchang6365 詢問身體狀況的"要緊"跟事情的"要緊",似乎有點不同,
例,A:這件事是某政要要求的,真要緊,要趕快去進行
B:我正要去做
@@iron33heartB 是不是: 我要徑去做?
小 文音ㄒㄧㄠˋ 白音ㄒㄧㄜˋ
腰 文音ㄧㄠ 白音ㄧㄜ
韻母「ㄧㄠ」轉為「ㄧㄜ」此謂「小腰韻」也
例:
搖 蕉 招 窯 腰
漂白 標 鰾 驫 保鏢 車票 笑
描 秒 廟
橋 轎 叫
跳
少
釣
椒
釥 tshiau2 /tshio 釥跳
翹 tshiau2 /tshio 起翹
燒
照
挑 銚
尿
口 叩
錶
趒
感謝許老師的用心整理。
我記得您以前將此轉韻規則命名為 "招笑韻"。
能整理出一套規則和理論,才是大家風範!
油耗~油哀
嗜~欲~喜~好~耗~號~哀~愛
矮~短入
礙~㝵~得~短
礙上班~㝵上班~得上班~短上班
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得~貪~欲~約~要
礙~疑~宜~有~約~要
久要~舊約
餓~我~外~月~約~要
飢~幾~鬼
餓飢~要鬼
@@vdu6i4 “久要”翻成“舊約”不合理。
古文都言簡意賅。直接寫“不忘舊約”不就好了嗎?
久要--->一種處境,在這種處境下不忘平生之言。才能算是完人。
久要=長期貧窮,餓肚子。
@@yao-jenchang6365 原文前言後語來看恐怕就是貧窮之義~其機轉可能是這樣~
要~約~灼~爍~瘦~貧
要~脅~洽~寠
全錯
甲骨文的“要”:心。
西周時還是用“心”當做要。另外還有“既”=開口要東西。
心+又=要有。字形像今天的“得”。
所要(ai)這字沒有很好傳承,‘’愛‘’字有心有手有腳是最接近的字。應該用愛。
要字的確是比愛更加合理,我愛上班,我愛吃飯…一聽就覺得怪怪的…
西周是不是說閩南語的?很多人說不是,因為唸不順,果真如此?
<尚書康誥>朕心朕德,惟乃知。
惟乃知=可惟知(倒裝)所以唸成(tio e 知)。可=乃,漢朝時轉成“著或則”。惟,見於甲骨文,相當於今天的“會”
@@李大樹-s1d “唯”和“惟”,好像都是only的意思。請教大樹哥:這兩字何解?
@@yao-jenchang6365 甲骨文:隹莫=惟暮=快天黑了。
隹雨=惟雨=會下雨=將要下雨。
隹(e)有三羊=會有獻上三只羊。
@@李大樹-s1d 小張有點不同的看法。
惟雨,應該解釋為:只會下雨。
唯,從口從隹。
口者,洞巢,這種巢進出都只有一洞。燕子,啄木鳥的巢就屬洞巢。
隹的原型應該是鳥。
出入都用同一個洞=唯一的洞=只一洞。
@@yao-jenchang6365 不惟=不只會下雨?西周以前和秦漢以後文字義大不相同。
@@yao-jenchang6365 惟甲子年,不能解釋成惟一甲子年。
<詩經>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閩南語)。
未=還沒。
靡使=不惟使=不行。
歸聘=迎娶下聘。
@@李大樹-s1d 甲骨先生的推薦用字就是這個字。
“靡” 不是冷僻字。有很詳細的文獻資料。而且如果是正字,放到哪裡都應該要通。
《爾雅·釋言》靡,無也。《書·咸有一德》命靡常。《詩·邶風》靡日不思。
命無常。
無日不思。
靡=無。結案。
“不惟”還比較有道理一點。
@@yao-jenchang6365 西周歸西周,漢朝歸漢朝。今人會誤會,漢朝也會誤會。後面的往回推是有疑義的。商朝西周春秋到漢朝字音字義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