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系列講座第75場「AI怎麼那麼厲害?AI演算法大揭密!」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2 жов 2024
  • 國立臺灣圖書館長期致力於提升民眾科學素養,培養對科普圖書閱讀興趣,於假日舉辦科普系列講座,邀請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楊文老師主講「AI怎麼那麼厲害?AI演算法大揭密!」,以最簡單的原理,解密AI演算法。
    人工智慧是一種會學習的電腦程式,其實程式就是演算法,就是所謂的邏輯,要訓練出一個人工智慧,基本上你要有「工人」智慧,需要逐漸訓練,過程費力且耗時,演算法中,「工人」智慧佔比為70%,「人工」智慧佔比為 30%,後者用於編寫「人工」智慧程式。
    陳老師提到AI運算的二個秘密,第一個秘密:分析空間關係的卷積神經網路(CNN),卷積神經網路(CNN)之主軸是將一張一張圖,建立訓練神經網路的大數據(Big data)資料庫,訓練神經網路的空間辨識能力,只有一條線,一直分析,而且不是只有一次,要重複好多次,找出特徵。卷積神經網路基本上就是靠這樣的解析,找出它的每個特徵關係;第二個秘密:記憶的神經網路(RNN)+注意力機制,又稱遞迴神經網路 (RNN),R的意思是遞迴,是一種透過神經元之間交互連結,最後又連結回到自身神經元,構成自我循環概念的神經網路。
    陳老師並以他錄製的鳥鳴聲為例,輸入解讀鳥鳴網站Silic(silic.tbn.org.tw),將鳥叫聲轉成圖譜,電腦以圖像辨識以及聽音辨「味」-以聲音特徵分辨氣泡飲品,解釋人工智慧是一種電腦程式,不是無中生有。在辨識前,要先訓練,看出聲音的特色。
    陳老師也建議,若要求ChatGPT協助撰寫科學論文,並以「請」字開頭要求其改寫學術性文章,則它將會完全改寫該文章。最後別忘了向它道聲「謝謝」,這樣它會很開心,下次再請它幫忙會越來越強。據說這項技術被稱為「提示工程」,當您加上一個「請」字時,它就會認為您是專業人士。它會根據您的問題回答,提出的問題越嚴謹,它的回答就會越符合需求。
    聯合國第十四項永續發展目標是「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陳老師也開發潮間帶識別系統,運用自行建立的大數據,以AI人工智慧進行分析,遊客只要用手機對著潮間帶生物掃瞄,就能辨識及獲得該生物的資訊,減少對海洋生物的捕撈傷害,運用科學方法,同時建構監測資料,提供政府設立海洋保護區的科學依據,以期達到海平面上下生物的保護目標,並與AI共同學習解決自然保育問題。

КОМЕНТАР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