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禅与道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5 вер 2024
  • 论禅与道
    人所心念一动,自然就分为,念前和念尾,禅宗称为话头前和话头尾,禅宗讲不立文字,为何?因为所有的文字均在话尾,禅宗讲求话头前用功夫,所谓禅修,就是在一念始生处看去!人同此心,那倡导这种修行方法的禅宗,属于宗教吗?还是属于人所共有的普世认知?
    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几于心念初动之时,此修行方法为历史上多少人物人所共知;天下万物,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道德经提倡的“无”与禅宗的“禅”又有什么关系呐?
    禅宗非常看重对无的认识,强调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如何理解“禅”与“无”的关系!我认为禅宗是一种对“无”的修行方法。道德经只是强调了无的重要性,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但如何达到无的境界,并没有明确的给出方法!只是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不如禅宗究竟,禅宗开宗明义指出要在心念上做功夫,相比于道德经的柔与静,要更加深刻和究竟!
    道为体,禅为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也”,我等凡夫,禅修的目的不只是开悟,又有几人能真正开悟?但对人世间的体道、悟道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责任;所谓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人间世道,道无所不在!孔子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君子之行,首先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是对世界的理解,禅是对内心的理解,两者是一体两面,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能很好的理解,确大谈对世界认知;道与禅的根基在于无,可以看作在无的土壤上长出了两颗参天大树,一个是道,表现为对世界的理解,另外一个是禅,表现为对内心的理解。
    这两棵大树生长的先后顺序是不一样的,禅在先,道在后,了解自己在先,理解世界在后;从有到无,是修禅、从无到有是修道!对此惠能法师的开示是,“定慧等持,任运双修”。我认为定与慧是一体两面,修定主动在先;
    禅宗开悟讲求“绝后苏生”,是从有要修到无,而后还要能够从无修到有,对此马祖道一有言:“所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悟了若不遇人,十个有五双杜撰,决定为人不得。诸人要识悟了遇人这么?”,我理解禅修过程要能够死去活来,所谓活来,就是一个禅修功夫很好的人,如果对人生、社会所蕴藏的道没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禅修的好处和意义又在哪里?

КОМЕНТАР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