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陆-p6w the charging handle of qbz-191 design like that to allow anyone familiar with AK system feel right at home and it doesn't pose any issue in real combat at all because : soviet standard manual for AK reload was right hand reload magazine and right hand pull the charging handle not left hand (support hand) like western/us style . regular soldiers also do not carry pistol and pistol magazine at all because it useless , they rather save that weight for a couple extra rifle magazine + a couple more hand grenade no pistol = any extra spare mag can be carry on the right belt very easy to reach with right hand same as regular extra mag on tactical vest tbh i don't even understand why so many people think when reload a rifle the shooting hand (right hand) must never take off the grip . real life combat isn't video game : you don't often reload new mag when it still have ammo , there are no point of keeping holding the grip with right hand if your weapon doesn't have any ammo at all
AK mag, mag release and charging handle, AR buttstock, rail, fire selector, ejection port and mag lock!!! Modularity also feel like AR. I don't know if its free floating barrel like AR if so, the accuracy will be good. Also if it is as durable as AK it will also be a big bonus. I really like it, the only thing I don't like is the AK mag release over AR, I think AR is far superior, its faster and quiter. I personally like AK charging handle over AR, i don't find it practical to have the charging handle next to my face and it is easier to clear jams with AK charging handle.
AK mag is superior to AR mag, thicker and sturdier due to its original design, has much thicker feed lips. and more stable when attached to upper. At the beginning,Stoner designed the AR mag as a disposable box that fits its magazine well, limit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magazine, requiring materials advancements to compensate for its strength.
the charging handle of qbz-191 design like that to allow anyone familiar with AK system feel right at home and it doesn't pose any issue in real combat at all because : soviet standard manual for AK reload was right hand reload magazine and right hand pull the charging handle not left hand (support hand) like western/us style . regular soldiers also do not carry pistol and pistol magazine at all because it useless , they rather save that weight for a couple extra rifle magazine + a couple more hand grenade no pistol = any extra spare mag can be carry on the right belt very easy to reach with right hand same as regular extra mag on tactical vest tbh i don't even understand why so many people think when reload a rifle the shooting hand (right hand) must never take off the grip . real life combat isn't video game : you don't often reload new mag when it still have ammo , there are no point of keeping holding the grip with right hand if your weapon doesn't have any ammo at all
This is more like SIG SG 550 with AK series characteristics, piston op designs, and with AR ergonomics. The point of this family of weapons is still not quite to be "The Best" regarding small arms development, but rather to be "The Right" for the PLA. There's no prolonged service history for PLA to operate a western AR, and any other rifles like SCARs and Sig MCX. To adopt such Western firearms, the troops must retrain their practice and fundamentals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error-promoting. The PLA wanted to develop their stuff rather than straight copy and paste any existing AR platforms, even though it's a proven and reliable design. However, you can still notice some concepts the PLA borrowed from the SIG pistons operating system. It's not groundbreaking in some of the features, but you can tell it demands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which is what a service weapon requires in various attributes. The PLA will surely make a better version for the special ops units, such as titanium receivers, carbon fiber barrels, and premium triggers. The aftermarket parts like optics, lasers, lights, rail covers, vertical grips, bipods, and slings are not a concern as long as the attachment system is mlok and Picatinny rails. By the way, I can see a problem with this weapon when installing some thermal optics because of the height clearance issue on the backup sights area.
博主讲的很客观,也很谦虚。虽然说我是大陆人,但也由衷地佩服博主这种脱离杂乱的主观臆断和立场的束缚,从枪支的本质来发现枪支的优缺点的思想,这种思想应该是两岸军事博主都应该学习的。
后面挂了乌克兰旗帜,他立场你应该知道。
@@lukew3224 知道,就因为他能抛开自己的立场,从技术立场和自身的学识,理性严谨的说明他个人认为的191的优缺点,我觉得这已经比两岸的某些自媒体要强不少了。
@@lukew3224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反对西方污蔑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支持俄罗斯 立场的行为。
所以你是不是西方间谍?
@@lukew3224 乌克兰国旗什么立场?不支持俄罗斯就是错的吗?我不敢相信一个过去被他国侵略的国家的人会去支持一个国家侵略另一个国家
@@PCB_computer_rookie 不,人家才没抛开立场呢,是你自己抛弃了
那个拉机柄放在右侧主要是两个考量:一是pla习惯的背负方式里突出部分放在右侧不容易勾挂
二是这种拉机柄和枪机复进模块是硬连接的,在故障的时候把枪用托着地立起来,踹一脚拉机柄就能强力排障。 比ar的非随动拉机柄排障方便很多。
当然非随动柄也有双侧拉机,复进不容易勾挂等优点,只能说是一种取舍。对于pla这种需要在极寒/沙漠环境使用的用户来说,光是不用靠手抠就能排障这一条就把别的pass了
终于有个有脑子的评论
而且只需要把槍橫過來一下就可以方便用左手拉了
右手持枪左旋(逆时针)至10点钟,左手经枪上方,不是下掏,即可拉右枪栓。毛子的瓦格纳经常如是操作。
其实可以学西格MCX SPEAR, 自动折叠拉机柄而且左右两边都可以拉,不过那枪体积大很多就是了
特別是搶灘登陸。。。在海水海砂的浸泡下能不能擊發很關鍵
PLA这种大陆军就得用这种枪,耐操,产量大,性能稳定,家族化,零件通用,减少后勤保障难度
中国军费是美国的三分之一,性价比当然成了很重要的考虑因素,讽刺的是美国是民主先锋,中国几十年没打过仗😢
何止呢,制式裝備最完美化就要想這樣子。
@@ju-yk4wl国军的t91有没有家族化,比如改成卡宾枪或者精确步枪
@@黄医师产量太少应该没办法家族化吧,成本问题
@@阿涛-r1z 家族化才能更好的降低全军装备成本,家族化的设计费增加不了多少成本,T91是设计之初就没考虑家族化。
我觉得他更主要考虑的,还是便于爆产能,考虑大量装备,便于运输,防火防水。
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这东西卖出去,客户必须能够短期内适应
俄乌战争证明,欧美那种枪在高烈度战争里面因为过于精密导致故障率过高,可靠性比AK差太多了,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卡壳的几率暴增。
@@咪咪有毒没错,看到一个视频俄军在被打爆的装甲车中拿到一把乌军的西方步枪,枪很脏居然打不响,俄军清理半天才能正常使用!
@@咪咪有毒 你結構越簡單相對要犧牲的就是精準度!雖然在戰場上槍枝精準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談,況且AR的耐用性沒有你想像中的這麼差勁
@@23江昆澔 毕竟俄乌现在的打法变成了一战堑壕战+无人机互炸。 就可靠性来说,AK系列的依然很能适应摸爬滚打, 遭遇战时跟本没有时间让你端起来瞄准,都是端着做概率扫射火力压制。 甚至手榴弹的使用机会都比步枪更多, 据俄军的视频介绍,他们都是手榴弹能带多少带多少,拿背包装手榴弹的都有,前方发现有人先拿手榴弹开路,面对面的时候双方中弹的几率都差不多。
@@咪咪有毒 其實槍械發展到現在差別都不會太大不是AK耐操AR不耐操
挺不错的,很专业啊,真心希望两岸和平,191只玩过气的,个人感觉比95强,拓展性也更好,关于换弹可能真的是玩多了就顺了,我个人觉得挺顺(仅限于玩具😂)
如果要談槍枝結構的話要從cabbage那部有提過內部結構的影片切入,
191類似AK的其實只有"槍機頭"畢竟191跟95/03一樣是短行程活塞的,
說是AK和AR合體不是不行....只是應該是AR18跟AR15兩把,
另外依照07的戰鬥小包(06A式背包)的說明書來說是會帶散裝彈藥的所以照理來講彈匣不能拋,
應該不會敲掉...新的19的戰鬥小包說明書我沒看過但我不覺得他們教範會改太多,
那種用敲的玩法應該只是展是很帥用的。
當然如果有人要打我臉的話請提供19式小包說明書....我會很開心的給你打的。
没毛病啊单身换弹匣这类操作一直都是禁止的,但永远都有人觉得很帅会练这个动作。
現在用的是21突擊包 然後那個背包裡面附了一個甚麼塑膠彈匣架
@@鍾添 那個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全軍配發...不過那個主層裡有個專門放彈藥盒的,如果跟以前的說明書解釋法沒便的話應該是指盒裝彈藥一樣是要射手自行填裝,如果那是標配肯定會要求射手回收空彈匣不會讓你敲。
“短活塞”你的意思是和AK一样的长行程短推杆,还是HK的短行程长推杆?
@@chase5177 阿...行程沒打出來,短行程活塞不是短活塞。
個人認為用彈匣敲卸彈扭效率很差,可以試試拿著新彈匣然後用拇指去推卸彈扭,連同空彈匣一起往前推掉,動作更小且彈匣保持垂直有助於肌肉記憶,其他操作部分真的就是訓練習慣的問題,肌肉記憶練成後就很難改了。
話說各國為了避免換裝適應困難,所以會選用相同操作系統的武器,解放軍這次從犢牛系統換成AK構型也是滿大膽的一個決定。
正解,教官都不建議使用彈匣敲械彈鈕的方法
之前在YT上有看過幾部軍隊教官(美國、俄羅斯或烏克蘭都有)教授走位和快速換彈的教學,他們都不太推薦使用上述的方式更換彈匣,以視覺觀感來說這樣的確很帥,但卻會比以手扳械彈紐更換速度還要來的慢個零點幾秒,而且用彈匣敲械彈鈕還有可能會沒扣完整導致彈匣釋放失敗
一直在用03甚至81的部队也不少,换191没啥障碍
除了大量的03和81 三四线部队和民兵甚至还有极少数压箱底的56式还在服役 所以不用担心放弃无托时的适应问题
還是慢
191在構型上跟AK沒啥關係
191也有一种和AR甩抛类似的换弹,那就是用另一个弹匣横过来去撞弹匣释放卡笋,同时一并把原弹匣向前推出去,因为新弹匣已经横置在前,刚好可以顺手把新弹匣向后挂回去,非常的丝滑。
那个是AK式换弹
AR誰在跟你用彈匣敲釋放鈕,食指直接按就下來了
@@Misfit_TW 分享个帅气的姿势而已
按照你的逻辑,ak誰在跟你用甩的,拇指往前一拨就下來了。
真无聊
@@danbhdwei2014 191也可以这样玩,前提是别让你班长看到。
@@易陆-p6w the charging handle of qbz-191 design like that to allow anyone familiar with AK system feel right at home and it doesn't pose any issue in real combat at all
because : soviet standard manual for AK reload was right hand reload magazine and right hand pull the charging handle
not left hand (support hand) like western/us style .
regular soldiers also do not carry pistol and pistol magazine at all because it useless , they rather save that weight for a couple extra rifle magazine + a couple more hand grenade
no pistol = any extra spare mag can be carry on the right belt very easy to reach with right hand same as regular extra mag on tactical vest
tbh i don't even understand why so many people think when reload a rifle the shooting hand (right hand) must never take off the grip .
real life combat isn't video game : you don't often reload new mag when it still have ammo , there are no point of keeping holding the grip with right hand if your weapon doesn't have any ammo at all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时俱进……,好熟悉的话术。
给我的感觉,台湾有这样想法和能真这么说的人,真的不多。似乎更多的是,沈柏洋式的青年。
沈柏洋有服役吗
其實不會
那些大放厥詞的反而是不關心軍事的人
真正關心的人 天天都在罵軍隊陳腐落後
國家其實也知道
但是確實經費有限
必須先強化海空軍
所以這類輿論 會刻意淡化
@@James-qn5mv 不知道,我只知道謝國樑 連勝文 連勝武 蔣萬安等中國賊寇黨公子哥都沒當過兵
兩者專業跟講得內容又不大一樣……
@@h102847 体量在那,军费就那么多,确实也不是不想强化,大概率有心无力。
我拥有97(95外贸版)和AR-15(真枪)多年, 换弹匣确实还是Ar-15方便。但是中国枪械和美式最大的区别根本不在这一点。而是中国枪械一般都是短连杆,AR-15都是气吹。保养和可靠性方面短连杆远远好于导气。AR-15打完整个枪匣都很脏,导气管也容易被堵。还有一点就是95的握持感真的非常舒服。后坐力也要小于AR-15.
我听说美国更换了火药之后气管残渣少了很多。至少比越战时大大进步了。
95适配亚洲人,手感肯定好很多
SR16表示有话说
但並非所有AR都導氣式,HK416跟T91就是短行程設計,所以可以出水直接使用
以前看過北美玩家的97 gen2版本,好像評價還不錯
實際上,191和AK這類結構最大的優勢在於惡劣環境下生存率,凍住或者卡住時直接用腳踢踩拉機柄即可恢復工作,這點AR15這類的就沒辦法這樣操作了
这才是作为一个武器最基本的素质啊,又不是做艺术品
191设计成这样的弹匣,有一个目的是方便黑暗环境下换弹,弧形的弹匣即使是黑暗环境也能很快分清前后。
所有彈匣設計都可以黑暗中快速分清前後,直彈匣也是。
30發的彈匣是彈殼錐度決定的。
弹匣弧度还能刻意去设计?不是药筒锥度决定的吗?
22:13 应该是用备用弹匣撞击步枪的卡榫让空弹匣松脱,顺便用备用弹匣往前推,把空弹匣卸掉,然后插上备用弹匣。网上有AK系列步枪单手换弹匣教程的
因为研发定型要求不同,95-1和191空仓挂机后标准操作不需要确认是否是卡弹,释放枪机上弹也不需要确认推弹入膛这个操作,可靠性达不到要求没法定型入列。
AK mag, mag release and charging handle, AR buttstock, rail, fire selector, ejection port and mag lock!!!
Modularity also feel like AR. I don't know if its free floating barrel like AR if so, the accuracy will be good. Also if it is as durable as AK it will also be a big bonus.
I really like it, the only thing I don't like is the AK mag release over AR, I think AR is far superior, its faster and quiter. I personally like AK charging handle over AR, i don't find it practical to have the charging handle next to my face and it is easier to clear jams with AK charging handle.
AK mag is superior to AR mag, thicker and sturdier due to its original design, has much thicker feed lips. and more stable when attached to upper.
At the beginning,Stoner designed the AR mag as a disposable box that fits its magazine well, limit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magazine, requiring materials advancements to compensate for its strength.
Up说得很好,不能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就否定对方的一切,这句话放之两岸都是对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是大陆的,我希望知己知彼,两岸和平,不再兵刃相见,这是中华民族的幸事。
那你不如说支持台湾独立了,都来这了还自欺欺人,97%的台湾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不要自我感动,也别套近乎。
@@duxiuchen4132台湾不独立?你发个台湾快递看上面写的是不是国际包裹
@@user-asswecan 哇,走国际包裹就能独立了,真好,港灿们一定乐坏了,因为香港和内地走的也是国际包裹,谢谢你给他们打气!
@@user-asswecan 扣字眼精神胜利没用,等台湾进了联合国再来说这些话。
第一次刷到Longfei的视频,先点个👍🏻。
随动垃机柄和非随动拉机柄互有优劣,解放军坚持随动拉机柄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可靠性,排障比非随动拉机柄要容易的多,大陆需要适用的天气和地形太复杂了。
拉机柄的问题,其实在左在右问题并不大,因为这么多年以来已经针对拉机柄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大纲,对士兵来说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因为AK系列的庞大销量,包括北美地区,很多人都习惯了这种设计,所以也很少吐槽这个。而AR15系列的这种看似可以左右开弓的拉机柄,在你保持射击动作的时候要去拉反而不方便(拉到末端被脸挡住了),但是其实问题也都不大。
AR15的原版拉机柄是不能左右开弓的,除非你用大G的。
握把垂直还是弯曲各有利弊。垂直的缺点是30发弹匣较长,卧姿射击时容易磕碰到地面,不利于瞄准射击。
觇孔式照准不可拆卸显然是做了明确取舍,在实战中如果光学瞄具因为持续作战丢零且不具备重新校准的条件,固定式的机械瞄具可是能救命的。
虽然立场不同,但你的专业性很值得尊重
What is your mission in 台北!(优质口音)
把他們通通上市
最优秀的战士😂
做出回答!
好,把国军上市!
请我们西方的朋友做出回答!
补充一点,机械瞄具是故意设计成不可拆卸的。因为191是装备量最大的步枪,如果可以拆卸,那些活泼好动的士兵保证给你弄丢,到时候麻烦得很。
按观网军工组的说法 这叫:防傻瓜式设计”
其实更多的并不是因为拆卸后丢失,一般你也不会在野外拆这玩意,且拆了之后就放好了,也不太可能会丢。但是一旦拆卸后,就涉及到归零的问题,归零点变动就会导致需要重新校枪,这点对于不打仗的军队而言就很麻烦,因为一旦拆卸,归零丢失,你怎么报告班长,连排长要求去靶场重新校射归零?且大陆陆军依然没有标配红点或者其他类型光学瞄具,所以机械瞄具仍然作为最主要的平时瞄具,设计成不可拆卸,就避免拆卸后的归零偏差,当然可能得丢失也能避免,但。。。。。丢失真的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这玩意。。。。。不贵!且不太可能丢失。
@@huanghe7735191的光学瞄具是肯定一把出场配发一个对应的新光瞄,连老95/95-1的标准步枪/班用机枪都是出场就一一配发那个YMA光瞄,更别说新的。但是各个部队瞄具在拍照/训练的时候拿不拿出来用和作为老武器移交给接收部队时能不能一一对应(损坏等原因导致没有移交全部瞄具)这个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以放下来的
在我看来无非就是成本问题,多一个零件多一万道工序,军品从来都得控制成本
这种是给步兵打仗用的,ar偏综合,还要考虑民用和cqb,大陆的191就是纯作战使用的,其实换弹多几秒少几秒不重要。这种枪最重要的是结构简单,皮实耐造,还要火力强大。俄乌战争中很多数北约雇佣军也是用ak系列。
作为大陆人,我就很喜欢你这个封面的地图,给你点赞
感觉广义的AR和AK枪族的发展就是在不大改外观和操作方法的情况下补破网。传统AK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难以兼容光学瞄具。AR的问题在于如果改成用活塞会出现Carrier tilt.
讲随动拉机柄那里有点难绷:为了方便和他们的友军交换使用
我是冲着封面左上角的地图来给你点赞的
中华民国国土就是这么雄伟,所以要铭记被俄国和中共抢走的那些土地
上次看了你的影片也買了一把95-1,我的95-1槍機拉柄和拋殼窗也是可以連動的
开头看到民国地图,原来还是秋海棠啊,还以为这几年已经改成一个岛了
你們得到秋海棠,守得住嗎?不要被威脅一下又把土地送給額螺絲了!
随动拉机柄,利于卡弹时候的排障,如果手拉不动,直接可以将枪立在地上,用脚踩拉炳
共軍步槍回到傳統有托設計,ar15構造配短行程活塞可以說目前槍隻最佳解了。氣吹式AR戰場可靠性不佳,AK系長行程往復震動過大影響精度。而AR系的復進簧在後設計可讓槍身變更緊緻,更利於減低後座力。單一大彈簧也比AR-18雙復進簧設計簡單對工藝要求低,AR18構造另一優點槍托可折疊很要求折疊構造可靠性而不是主要考量。歐洲各國改採HK416,以後槍隻會越來越趨同化。
龍飛非常專業!讚!後面您說的驕兵必敗是真的,謹慎研究對手武器系統是必要的,在可能的戰場上虜獲相關武器時即可立即使用,在有限的資源下以敵制敵!
你为什么还没签下去? 讲真 民进党发枪 你会去领枪 和解放军对射吗?
旁边拉柄比AR-15上拉更有优势。如果你是狙击手。实眼已在瞄具盯住敌人,因为要拉拉机柄。实眼要离开瞄具。AK的拉机柄,就不用。拉拉机柄不会影响实眼。
正解
从俄乌战场来看,在一个地点连续射击30发的精确射手几乎无。普通单兵轻武器其实早已不在要求精确射击,虽然设计的时候,每支步枪都是以精度作为第一优先考量。剩下的就是可靠性,短行程活塞显然优于气吹。至于弹匣井和前推后卡谁优谁劣,我认为并没有高低之分,因为设计不难,只是军队沿袭习惯问题罢了。充分训练,两者的换弹速度并无差别,菜鸟新兵推上战场,给啥都是白搭。
真正战争,绝大部分伤亡都是炸药造成的,枪伤占比很低。而枪战绝大部分发生在30米内,其实战术套件用处并不大。而武器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却非常重要。ar系武器更适合特种作战,而不是大规模战场。
从俄乌战场,占领阵地最后还是靠步枪手榴弹。
@@刘振东-d6i并不是,只是特定的视频让你觉得是这样。
AR18衍生派系:蛤?
炮兵也要步兵占住线才能输出,你不用枪枪打中,只要枪响,对方就要停下来,然后炮兵就干活了
@@刘振东-d6i 所以武器的可靠性可持续输出和可装备性才是最重要的
用ar的操作习惯套191,当然不顺,哪怕191是cn416,那也是刻舟求剑。191的使用场景很重要,左右手的问题,能有多少使用场景用到换手。反倒是ar,很容易黄河泥沙不过关
大陆军工企业其实对AR系列的研究也是很深入的了,北方工业当年从M16 开始到M4,山寨了多年的AR系列,80年代长庆厂开始仿制M16,后来又换成了M4, 还有 M311半自动款的,卖去了加拿大。但是其实在60年代开始就在研究了,我家里还有一本很老的内参资料,60年代出的,当时M16也刚装备美军不久,这里面就有了M16步枪的各部件的精确参数,原理图,三视图,可能限于生产工艺不足,到80年代长庆厂才有能力山寨。
而191的技术源头是从08年后开始的新世代模块化步枪来的,16年北方工业推出CS/LR17模块化步枪,通过更换枪管就能实现兼容多种口径。你从外形图片上就能看出和 191 的亲戚关系,其实191就是 5.8口径,并且弹夹固定形式修改为只用前挂后卡(节约成本)版本的 CS/LR17。其实也具备推出 5.56,7.62 口径版本的能力
主要是十年动乱的问题导致AR的仿制直到80年代才有产品
@@danbhdwei2014大哥你搞清楚,改革开放前我们根本就没生产过AR好吧!大规模生产AR主要在阿富汗战争以后,美军直接从中国采购AR去打仗。
大陆就是瞧不上导气式,解决了上机匣装导轨的问题以后还是最喜欢长行程活塞。
@@chase5177 你说得不对,从81式开始往后,几乎都是短行程活塞+回转式闭锁枪机 的形式了,81, 95, 03, 191 都是这个形式
@@ipconfiger 嗯是,你说的对,81往后确实都是短行程活塞了,长杆短行程活塞。不知道191用5.8弹的实际表现是否能超越用.223的HK系列。
191融合AR所有優點,擴充性佳,後座力小,射擊精度高,射選方便,釋放槍機方便,而它自己也擁有AK優點,導氣活塞耐用不易造成卡彈,卸彈匣鈕不容易誤觸,右側拉槍機眼睛不需離開瞄具,是把很優的槍
你這基本上都是刻板印象。AK系列從小口徑AK74開始後坐力已經比M16系列後坐力低50%了,連發可控性還超過M16,而且二者單發精度持平。 而AK不易卡彈首先是槍機設計了複進時候的帶動平面,完全消除了楔緊效應,而且採用剛性拋殼挺。 AR的優點主要是上下機匣設計,有安裝瞄具的話,不需要每次歸零,然後AR的加工簡單,尤其槍機的加工,因為AR槍機很對稱,還採用簡單的彈性拋殼挺,上機匣直接當做槍機框,沒有複雜的結構。而且氣吹AR的話沒有導氣活塞結構,取而代之的是槍機內活塞,非常容易製造。 而AK因為有帶動平面的設計,槍機形狀非常不規則,槍機閉鎖凸筍還有槍管節套都需要進行複雜的倒角加工,所以加工比較費時費工。
所以191其實是一把有上下機匣和AR式緩衝器的,短活塞有AK式帶動平面槍機的步槍。
@@looknice9999 为啥不左侧拉机柄
@@huizhao6063左手随动柄打右手,scar的双面随动拉机柄就出现过这个问题
@@huizhao6063重新解释一下吧,如果拉机柄是随动的放左边会打右手,如果改成非随动又会让枪的结构变复杂
你可以找找俄罗斯的教官视频没人推荐敲弹夹,都是拇指顶拨片拆下来的,原因都是弹匣敲其实并不真的像看起来高效,反而是那些一看像美国人的教官视频都这么教你敲。
個人因為少前有買把AK-12電槍來收藏(?),感覺上彈匣的方式挺有意思的
不過說AR跟AK拉拉柄...雖說是維持射擊姿勢下
但感覺AR左手再拉的時候基本上也差不多脫離該姿勢
那跟AK左傾,左手從上去拉好像感覺都一樣了...
the charging handle of qbz-191 design like that to allow anyone familiar with AK system feel right at home and it doesn't pose any issue in real combat at all
because : soviet standard manual for AK reload was right hand reload magazine and right hand pull the charging handle
not left hand (support hand) like western/us style .
regular soldiers also do not carry pistol and pistol magazine at all because it useless , they rather save that weight for a couple extra rifle magazine + a couple more hand grenade
no pistol = any extra spare mag can be carry on the right belt very easy to reach with right hand same as regular extra mag on tactical vest
tbh i don't even understand why so many people think when reload a rifle the shooting hand (right hand) must never take off the grip .
real life combat isn't video game : you don't often reload new mag when it still have ammo , there are no point of keeping holding the grip with right hand if your weapon doesn't have any ammo at all
枪背带那个,现役其实发的是三点带,枪口方向肩膀上有个插扣,松开扣子就可以自由操作枪械。训练教具送的这个带子...也就是根带子而已。
上膛标准动作就是右手拉,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我就是习惯左手反手拉枪机(退役PAP
其实要想的话可以从澳洲或者加拿大搞一把el的来,那个和真的除了枪击几乎没区别了,就是贵了点,还要用点手段才能进台湾
壳子结构差不多,里面是不同的东西
復進簧在槍托内,采用短行程活塞式自動結構,cn416🤣之後的發展估計就是復進簧改成兩條集成在bolt内,換可摺叠的槍托,進化為cn mcx
雙邊的bolt釋放那個小連接件,應該沒有什麽版權要考慮吧...就是一個簡單的連接杆,還是很值得公發的。雙邊釋放確實好用,再配上雙邊射選鈕,實用性更强。
前挂后卡的系統對比ar的彈匣井,個人感覺不太好找彈匣井那個卡的定位點。ar可以不用看就能感覺到彈匣井的位置,換彈的時候就可以保持目視目標,更順手一些。
@@SilenceAlice Cn MCX spear .w.
短活塞81式就在用了,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找个爹?要找也要找第一个用短活塞的。
@@Jupiter-nc3ql 都是大家調侃玩笑啦,畢竟類似一隻活塞式ar15,而且俺尋思也妹說416是他爹啊
我是覺得QBZ-191比AK-12還好看,可能是因為比較習慣AR槍系的因素吧!
其实根据大陆在海外的几个战术培训基地的反馈整体用起来就是和HK416差不多。
191除了拉柄和弹夹,其他基本和AR枪系大差不差了,使用体验上应该也不会差太远
感觉和MK47很像
另外,拉机柄与自动机随动,也有利与排障
第一次来这个频道,内容很棒讲的非常好。因为这个封面地图实在是很魔性所以想插一句:想要这么大的土地,是要和老共一起打天下才能有的,然而老蓝营一般都很纠结不独不统事实上就是在等死,有点好奇这个频道主怎么看。。
AR装消音器拉机柄缝会返喷火药气体,迷眼睛打完脸都是黑的,而且它只能拉,复位得推复推按钮,那个按钮复位力度又小而且用两个部件来做一件事多增加重量和复杂度。固定拉机柄碰到严重卡滞可以直接用脚踩,AR上是不可能的。
台灣的T91是短行程活塞,沒有DI系統AR那種火藥氣體回噴糊臉的問題,YT上可以找到Wolf A1裝滅音器射擊的影片。至於AR遇到嚴重卡滯時拉柄是能用腳踩的,加拿大軍隊的C7(M16)與C8(M4),在嚴冬槍機凍住時的標準操作就是腳踩拉柄。
@@david85828 主要从枪管返喷回来的
解放军喜欢右侧拉机柄而已,冲锋枪那个好像也是特意要求的要把拉机柄放在右边,说是跟军队内部的习惯有关
随动的拉机柄一般都是设置在右侧,SG550还有FN FNC这些也一样。
最後結尾我因該跟版主一樣
我也去找過 解放軍 他們可能的攻台裝備也包括他們的 迷彩服等的一些資料
星空迷彩
@@jamesycj1星空迷彩太贵了,现在已经不配发,换了一个新迷彩。
大陆不会全面换装这枪的,很多部队还是会保留95系列改型的,比如武警部队、部分特种部队、炮兵装甲部队等,无托步枪的便携性跟狭窄空间操作性是有托步枪没法比的,而且弹药也通用。
我看未必,95式槍系有太多問題,191也有短管卡賓型192
95短期內不會消失是因為產量大,但犢牛式步槍已經是上世代的思維了,未來也不會有新種槍械採用
@@edhsiao3473 95B短突击步枪有一个优势就是609毫米的全长,而192短突击步枪的全长要到725毫米了。
对于装甲部队而言,枪短比较有优势。
@@edhsiao3473装备95时有些地方还是用81跟03所以95也不可能全部换的 95短 步枪威力 狭小空间实用
95系列使用快30年了,又不是美军乱七八糟事情那么多,也到时间了。
有些炮兵部队都换装了,你说呢?
我们共军大规模使用的枪支初衷基于高烈度战场环境,因该比俄乌那种惨烈3-5倍。不会过度复杂化。能够持续使用3次轮换足够。至于战术动作,都是用来表演的。实际环境卧跪两姿势频繁切换,请问国军(中国国民党)会给我们共军立姿换弹的时间吗?😄冲进战壕打光子弹直接上刺刀朝脸,朝大腿刺,撂倒了再换子弹
玩AR槍的我有VR稍為體驗過它的操作, 好舒服很流暢
This is more like SIG SG 550 with AK series characteristics, piston op designs, and with AR ergonomics. The point of this family of weapons is still not quite to be "The Best" regarding small arms development, but rather to be "The Right" for the PLA. There's no prolonged service history for PLA to operate a western AR, and any other rifles like SCARs and Sig MCX. To adopt such Western firearms, the troops must retrain their practice and fundamentals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error-promoting. The PLA wanted to develop their stuff rather than straight copy and paste any existing AR platforms, even though it's a proven and reliable design. However, you can still notice some concepts the PLA borrowed from the SIG pistons operating system. It's not groundbreaking in some of the features, but you can tell it demands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which is what a service weapon requires in various attributes. The PLA will surely make a better version for the special ops units, such as titanium receivers, carbon fiber barrels, and premium triggers. The aftermarket parts like optics, lasers, lights, rail covers, vertical grips, bipods, and slings are not a concern as long as the attachment system is mlok and Picatinny rails. By the way, I can see a problem with this weapon when installing some thermal optics because of the height clearance issue on the backup sights area.
珠海航展展出过qbz191是有气动射击训练本版
没有用AR的拉机柄的原因是因为战场当中若因为污垢导致卡壳,AK系列以及191系列的右侧拉机柄是可以直接上脚硬踹来排出故障。
简单粗暴😂
嗯!不得不承认老美在人机设计上做的还是比我们好不少
因为人家全民玩枪啊,各种改进多了去了。。。
分析很客观,谢谢!
博主之后会去把玩一下E&L产的191 HPA吗?
191算是类AR15/HK416,但是侧面拉机柄;老美的新M7算是AR18,但是有排障杆
短活塞,吸收了各方面优秀设计,还有坚持随动拉机柄,卡壳直接踹就可以了。这个设计比ar要求高多了。
18:35 這個換匣方式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可以用手半握彈匣,多出的大拇指推動釋放桿,再把彈匣裝上,95式的部分...我就不知道了,畢竟沒那麼了解
总的来说,博主讲的比较细节,而且对比了QBZ、AK系列和AR系,对于打03的PAP退役人员来说更习惯与前挂后卡模式,不过对于结尾我想说继续解放战争的话名义上还是PAP出动的而不是PLA哦,PLA对外 PAP对内,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部问题,称不上是敌人,我更倾向于是叫台独反动派
请问什么是训练枪。指的是不能射击实弹的种类吗?
191更像一支ak化的ar,设计阶段必须照顾pla十分复杂的作战环境,还有这么长时间使用ak的习惯和武器生产规范。
ak系在pla编制里都淘汰20多年了淘汰。即便是民兵和预备役都是用库存的95式
@@user-eb8ml4jn4t民兵训练打的是59半自动
很客观, 这样的方式才是我们合格的敌人呀。 哈哈, 加油。
虽然我是小粉红,但是对这位博主我还是尊敬他的。他提到解放军枪械的问题很中肯,和某些只搞意识形态的傻逼没法比。
红就红,何必用敌人的叫法自轻自贱
@@DeathobJail 你觉得小粉红是个贬义词吗?我无所谓,第一我不是玻璃心,第二,我理解这个词他不是贬义的。只是一种意识而已。
说来台湾之后能买到E&L的那款HPA的191吗 之前看到有这款airsoft的评测是真不错…好像也是真铁厂从痛球改的…
不过我记得之前看说为什么鸡苗设计成了固定式 主要是防呆 因为可能会有手贱或者手残的士兵自己把零件拆掉弄丢的情况
AK通常都用左手拉槍機的,一種是從下面鉤,一種是把槍逆時針旋轉,左手從上面拉。我從下面比較順,不過我覺得AR系還是人性化一些
卡壳时,可以上脚直接踹🌚
卡壳时,可以上脚直接踹🌚
推! 欣賞這種精神!!
加利爾MAR近戰突擊步槍與加利爾系列也都是前掛後卡
还蛮帅气的
AR的问题是拉机柄时,眼睛要离开标准基线。所以两者其实是各有利弊
看流派,还是应该看是导气还是活塞,长行程还是短行程活塞,然后看枪机闭锁模式,再看弹匣、推弹和退壳设计嘛?
买乖巧虎QBZ191水弹枪比较好。至少还可以射和把玩。价钱又便宜,才258人民币。
等幸存者
等幸存者的2.0
买这个不会被查水表吗
虽然说是双面导轨,但脚男用的191和192护木还是好厚。这算是傻瓜化设计吗?
个人还是更喜欢射手步枪版本的mlok,感觉轻不少,而且还可以追加挂件。
感觉可以出192的mlok版本来提供给特战使用
然后班机就靠弹鼓精射。
ar的人机工程确实棒
ak系配合用田建明换弹法太帅,所以这种设计是保留项目 :》
哪裡可以買到呢?
很客观了
俄罗斯军队用AK并不是这种弹匣拨弹匣换的方式,大家可能是被民间操作误导了
我当时也是认为这是AR和AK的混种。灵魂是AK,外表是AR
消光漆喷的真不错
混种大剑 混种步枪 混种中国人 混种,融合的宇宙
拉机柄反手拉老舒服了,你用不惯AK系而已
QBZ191很早就出來了 都幾年了啊 全面換裝部隊 除了一些部隊是配備其他專屬的
191是一支合格的单兵武器,尽管依然还有缺点,就如同AR系一样。目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枪支配发了,但简易光学瞄具和前握把依然不是标准,甚至是可选配置。大陆军队更不可能允许自购,这就导致了到时候训练和作战的脱节。平时训练就要习惯于使用各类光学瞄具,辅助器材和防弹衣。作战时才配发,士兵和武器在战场适应磨合是要命的。简易光学瞄具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也是第一大出口国,防弹衣和防弹插片也是如此,虽然防弹衣是有寿命的,但是在平时应该标配战略值班的所有一线部队。有钱了就不要再苦一苦陆军了。抛弃幻想,准备斗争,那就要从实际做起,配发战术耳机,标配战术手套,标配光学瞄具。几十万套这种装备来说,对于现在中国军队的采购预算就是一个P,一条056A能全军换什么,一架J20能换多少。
一线部队早就开始换了,21年就开始给西藏军区先换的,什么背包 战术背心 迷彩服 头盔 夜视仪 全息镜啥的基本从头到脚全换了一遍
大陸一個5人小組只拿一隻步槍,一個班級戰鬥群只有3隻步槍,剩下的都是榴彈、火箭筒、反坦克飛彈、無人機手等,超過100米都是召喚火力覆蓋,步槍就剩下20米內的防身功能。
还是你懂兄弟 现在台湾你这么懂的人不多了 @@李灯灰-n5g
up,我也叫龙飞
E&L的191不错的比较还原
有沒有GBB可以買??
强在够便宜靠谱,ar里面最便宜的一档了,不过质量品控不大行
95如果不做改进,那肯定会慢慢退出一线,因为191配套了新弹,95虽然能用,但是会大大的消耗枪管寿命
那么多库存,怎么改?这玩意儿不是手机说升级就升级的
191精确射手步枪前后准星是可拆卸的,但其他的都不可拆卸,应该是经过考虑论证过的,是一种妥协的稳妥方案。
PLA主要還是考慮到成本控製,畢竟陸軍太過龐大,能省的盡量要省
95型全部卖到别的国家就可以了
@@dayimapilipala 没有其他国家用5.8弹
@@peterzhang788可以用5.56
@装备部改进一下,反正还没有大批量产装备
好多香香大和還有416跟俾斯麥
其实更AR一点,不是特别AK
博主已经掌握流量密码了,封面地图很有灵性。
Where did you buy this gun ? Export civilian of Norinco to international market?
It’s a model
如果这枪很换下鱼骨和后托还是很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