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 Good Art communicates complex feelings and emotions, thoughts and ideas, and acquires meaning, in part, from its cultural context and time. Some artworks embody a public nature, so it is highly disrespectful to other Western Art as "commercial" and having to serve the public.
首先要说UP这期节目做的很用心,应该说很真诚,确实是把自己内心对于传统书法绘画的理解和认知尽量用简介直白的语句表现出来了,从中也确实很让人体会到作者的那种炽热的情绪。
其次,交流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理解,这里面包括如何去深刻理解“文人”或者说士人阶层的底层价值和精神追求?窃以为有一句话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句话,可以说贯穿了几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反映了中国士人阶层的理想和现实目标。虽然看着好像很赤裸裸,特别是可能会让一些传统文化的欣赏者和崇拜者产生某种反感。但是如果真正去理解中国文明的内核本质,就会明白这是很恰当地描述了中国式权力结构的特点。与欧洲的封建历史不同,中国独特的地理风水(这里不是指风水迷信那个概念)所产生的文明形态,天然上就会去形成一种中央集权、自上而下,并且是单向的社会权力结构体系,直白地说就是天下唯一的帝王式权力架构,这是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族群稳定并且有效延续的唯一形式。而士人阶层,是这个权力结构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比作纲目。无论是儒家文化思想,还是文人书法绘画艺术,包括各种社会哲学思想,其实都可以看作整个士人阶层在作为帝王统治者的施政工具,以对整个民族进行有效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系统熵值的自我调节产物。这个逻辑有点绕,或者说,文人书法和绘画,如果我们把它们看成一个精英阶层自嗨的玩法,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去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自嗨玩法?作为士人阶层,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工具属性的阶层,他们必须在自我欣赏以及自我解读的同时,去释放某种压力,去进行某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来缓解某些情绪。如果说他们的书法绘画艺术从来 不是为了取悦大众,而是为了取悦自己,那么他们要取悦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从文人绘画的作品来看,绝大多数获得赞美的作品,大都有“洒脱”、“率性”、”君子“之类的评价,某种层面上似乎反映了士人阶层的终极精神追求,这是否也恰好体现了他们对于自身所处角色定位的某种认知和情绪呢?
窃以为要理解文人书法绘画,还要更加理解中国特色的文明,特别是中国特色的权力结构更为恰当。
关于其中取悦自己的终极目的,有一点自己的感受
这种取悦的确是无法避免受到政治的影响,但落回到一个具体的人,也应该注意存在更加“纯粹”的自我
好比现代的一个普通人去玩游戏,绝大多数都只是抱有排解压力的目的,但也总有人在这个过程发现自己的天赋,进而去全身心的投入
这样例子也有很多,像各种电子游戏的记录冲击者,像吉尼斯世界纪录,像徒手攀岩的 Alex,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地实现“纯粹”的追求
@@youxiualan9887 嗯。我个人觉得,中国古代的文人或者说士人阶层,在书法绘画甚至包括诗词表达艺术方面,除了取悦自己,还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情感诉求在里面,包括但不限于:
1)取悦自己;
2)展示自我,包括向更高一级的权力阶层以及同处于士人阶层的其他;
3)宣泄情感,寻求精神慰藉
4)表达理想
。。。。。。
以上所有,都不能脱离中国特色式权力结构这个框架原则,或者说,不能在明面上违背传统的士人阶层基本价值观。
您是说,文人的字画,是他们在工具人的角色中,做君子不成而衍生出来的精神释放?这倒是一体两用了,肉体层面卖给帝王,精神层面留给自己。
确实非常悲哀,自周朝到当今,这个思想没有进化,一直原地踏步。
这期视频做得真心好。总结的让人感动!一个作品,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文化,一个由浅入深、有深入浅的知识沉积,一个自由洒脱,一个精深博大的源泉。出国10年再回国10年后,这种感觉越发强烈,我爱这个世界,更爱自己的文化。
最近老师每次讲中国绘画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表現和流露的區別 實在是太有啟發性! 謝謝老師的講解!
虽然我不懂绘画,但是你们的对话真的是很棒,很触动!每个领域里潜心耕耘和钻研的人都值得敬佩!
这期艺术鉴赏课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感恩有您的引导。
谢谢维维老师,也有学生问我这个问题,学生说油画好看,中国画看不懂,我的解释是浅浅的,没有深入的研究过,这个视频给我了帮助,让我要仔细的考虑的这个问题,并且仔细研究的问题。也顿悟一些价值观,思想、意识、认知上的不足,对中国画只是从绘画技法和意境上讲解,没有深入从社会、历史、阶级、画家的人品方面研究,解答这个问题。非常感谢维维老师的这期视频,受益匪浅。
国画的欣赏门槛太高了,也不是大众不想去理解,所以老师能以视频形式教导大家如何欣赏国画,把这个门槛降低下来,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理解国画
所以浮世繪能夠被歐洲人所喜愛接受
讲得太好了,好像一缕阳光洒落!
其实我很想了解为什么画画和人品要挂钩。绘画表现的可以是一个人理想中的样子。人品差的人不代表就不向往美好吧。就像大自然一样,荷花展现出来的样子是清洁无暇,但却是扎根于淤泥且根茎都是空心。艺术是一个多元的领域,人性也是多元的,一定要放在自己或者大众认可的价值体系下评判,也不是很妥当吧。宋徽宗的瘦金体潇洒松动,充满了皇家的贵气,只是因为他是个亡国皇帝就被批评,多少有些被文人价值观绑架之嫌吧。个性会塑造绘画风格,但绘画风格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个性
视频里都说的很清楚了,画作和人品挂不挂钩是看每个人的内心感受的,被中国文人画熏陶的人自然会对画家的人品也有很高要求,被西方那套商业绘画熏陶的人当然就更看重商业价值对画家人品无所谓了。
博主不是说了吗,文人画是一种自我表达,跟书法、文学是一体的,既然是这样,它就天然跟作者的人格、品性有关。打个比方,如果刘禹锡是个攀炎附势的小人,你读《陋室铭》的时候难道不会感到装逼和割裂吗?如果杜甫是个豪掷千金的富家子弟,你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会感到讽刺和不适吗?而西方绘画,生长于商业社会,说高级点叫艺术家,说通俗点就是画匠,画画主要是为了卖钱,服务于客户需求,因此可以抛开作者人品去欣赏技法。用我的业余视角去总结的话:中国文人画的核心是表达,欣赏方法是感受;西方绘画的核心是表现,欣赏方法是观察。
@@PeterZhu370 我只能说文人画是中国儒家思想禁锢下的产物。自宋朝以后中国文化就丧失了其精髓,失去了多样性。只剩下所谓的形式上的忠孝仁义所以国画就充满了形式感,而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其实唐诗宋词即高雅又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真正的艺术是要雅俗共赏的。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艺术多样和严谨的系统是国画没办法复制的。其实细想想,国画的写实度和西画是不在同一层面的。大概率是我们从来没仔细研究过透视和结构。国画的美感多在意境构图和笔触上,但这只是艺术表达的一些形式,可以欣赏,但没必要拔高。
其实我很感谢作者提供的这个视角,让我对国画的迷思觉得豁然洞开。宋朝以后国画这种对笔触的极致追求其实是中国文化自宋朝后就丧失了其精华和多样性,只剩下一个刻板的清高的壳子。文人画就是单一思想下的产物。失去了雅俗共赏的力量。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巅峰就是唐诗宋词,既高雅又通俗。大道至简就是这个样子
笔法的真诚也会很快变成肌肉记忆,真真假假,不过是存在的证据,真伪都是证
非常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辛苦啦!!!古画应该是沉积在我们的血液里的。小时候看过一套类似教科书的画册,就莫名的喜欢。现在猜想那应该是《芥子园》。90年代在北京捷特画廊里第一次面对油画,真的被震撼到了!是的,油画给人的是一种撞击;而我们的传统国画给人的是忘却现实的安宁,是心灵的抚慰。俺只是个古画爱好者,不知道我们的古画技法是否真的能够传承下去,非常遗憾地告诉老师,现在就连地道的宣纸,毛笔,砚台,墨块及颜料都越来越少了。。。
观赏画的最重要一点是不带着对比心态去欣赏。一副艺术品是一种表达,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东西。就像巴赫的音乐,任何国家的人都知道它的精妙,用不着去对比其他作曲家。不带对比心态去欣赏,你能欣赏多少就多少,这取决于你的欣赏水平。至于什么决定你的欣赏水平,什么是好艺术品,是有个客观的衡量标准的,虽然大师们有很多不同风格但这不代表没有客观衡量标准。不然就不会有共识这些是几个最伟大的画家,作曲家,导演。有很多人一谈到这个问题就说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特点,这种说法对弄清这个客观标准没什么好处。
挺有趣的。窪地確實更早失去工匠傳統而禪宗化。這段對話錄很好的論證與解釋了這點
艺术的创作的重点不在于是“讨好”还是“自我欣赏”,而是“自由创作”。一个只能自我欣赏而不能讨好他人的世界同样是压抑的,我们可以不去讨好别人但是不能没有讨好别人的权利,并且讨好别人不代表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低劣的。中国艺术与欧洲相比是落后的,因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创作空间太有限,封建王朝的统治结构实际上就是控制百姓的意识形态,而艺术的创作就是不断突破意识形态的边界和解脱固有审美的人类的一种交流方和式,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不适合艺术的发展,我更想说是扼杀了中国人对于艺术的追求。你可以爱自己的民族,但是不能无节制的赞美中国古代艺术,因为一旦这么做中国人会一直被禁锢在沉睡的牢笼中。绘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都只是技艺,但是当你用绘画向人们表达更高的思想境界的时候,绘画才是一门学问。
怎么没有讨好别人的权利了?一个只能讨好自己不能讨好别人的社会和时代,有例子吗?皇权之下恰恰是只讨好自己才容易惹来杀身之祸。你不能因为崇拜西方艺术就曲解别人的语言,然后自己竖个靶子开枪。他觉得中国画好正是他的权利,人画合一就是他的审美理想。落后是你说了算吗?落后就没权利吗?听着有点耳熟,是要以人类演进的正确方向之名革点什么命吗?一边定于一尊,一边强调权利。如果西画崇拜者都像你这样虚伪,那po 主的论断倒是获得了更生动的支持。
幸好不是。
还有一本书应该推荐一下,徐小虎的另一本书《被遗忘的真迹》。看完这本书大概就知道文人画玩什么,不过阅读门槛挺高的。
内容太棒了,给我对国画很多新的认知启迪,谢谢
老师讲得太好了,感激、感动!
感谢分享 节目太好了
说的太好了。
宋徽宗不想当皇帝的,但是他前面十个哥哥全死了,最大的一位仅活到5岁🙃 但凡有一个哥哥能正常活着,他都当不上皇帝,而能更好的玩他的书画艺术。这就是命。事实上,宋徽宗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短命,相信应该跟他爸宋神宗的炼丹癖好有关系。宋徽宗上位,是被动的,他19岁就登基,一直活到50+,明代皇帝平均寿命38岁。所以无需责骂他,他根本就想当皇帝这事
不当皇帝就没有这张牙舞爪的气质啦😂😂😂
这一集忍不住要谈一下个人感受 倪瓒的画就像古尔德弹巴赫,那种不为表演不为讨好,就是弹的他心目中巴赫的神圣气质。每个音都很自洽
非常赞同!!!
給那個學生一個建議,讓他去學學畫國畫,很快他就會有新的理解。
謝謝🙏老師開講❤❤❤❤🎉🎉🎉🎉🎉
7.45 Good Art communicates complex feelings and emotions, thoughts and ideas, and acquires meaning, in part, from its cultural context and time. Some artworks embody a public nature, so it is highly disrespectful to other Western Art as "commercial" and having to serve the public.
❤講得深到我們的血液,骨髓裡,太太太精彩了!
黄公望开创了文人画,文人画的标准就是讲究“笔”,和书法一样,而且还有另一个原因,文人的话语权大,所以掩盖了宋画和唐画的好。黄公望之前是讲究不漏“笔”,即写实,两个完全不同的评判标准。
何来黄公望开创了文人画?文人画既然叫文人画,不叫黄画,就是他是文人阶层的共识,共有的表达和休闲方式,而不是黄公望的。是那个时代文人阶层精神面貌的表现,非具体形式、风格和技法的表现形式。
很棒的分享❤
非功利艺术,,,,👍👍👍说的太好
并不认同,就像这个博主说的画好,字好能当官,想当官还不是功利, 或者文人想得个好名声,或者想换来同僚的美誉,青史留名。 这些都是功利
12:35 他肯定沒聽過董其昌的惡行。關於畫品和人品,其實董其昌也是畫品和人品完全相反的。董其昌魚肉百姓胡作非為,甚至還強搶民女成性,最後被憤怒的平民百姓給抄家了。老實說,知道董其昌的惡行後,我看到他的畫就討厭。
这个话题超复杂,我还是趋向于分开看,就看作品好了
@@honglee4912 我無法接受董其昌走文人畫路線人品上卻相反,但我反而能接受梵谷的畫品和人品的落差。真的說起來,梵谷的畫充滿熱情與欲望,雖然他有瘋狂及情緖上的問題,但是可以從他的畫裡看得出來的,還是畫品如其人品的。董其昌就不是畫品人品一致,我就接受不了。
@@georgefunx 而且別忘了,西方畫家多是打工仔
而中國古畫家多是"權力者",他們的人品可不只關乎繪畫呈現
@@georgefunx 我是选择强制自己屏蔽他人品,只看作品,一听他的故事就来火
@@georgefunx 梵高的作品是高度统一的,笔触、构图完全传达了他的精神状态,有时看他的画我都怕自己看进去得精神病了,哈哈
Great
中国画始终面对的是文人,不是大众。
老师有空聊聊范曾的人和画?
先点赞,搬个板凳听.
中国传统艺术史如果要在当代成书立传,应该完整收录本集。
其实中西文化各有千秋,而要说到二者的价值取向,甚至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西方近一千多年的文明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所以偏离了初衷。而我所指的“初衷”,是希腊哲人追求的那些东西,不论是我非常欣赏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后来的斯多葛派,与东方的孔孟、老子、释迦牟尼一样,我认为都是人类精神文明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这些人的共同之处,是几乎完美做到了超越本我和自我,进入到超我的境界。
对我而言,艺术应该追求的最终方向,不外乎是这个超我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最深。儒家表面上是讲求道德与自律,但更深层地说,这些都是为了“天人合一”的状态服务的。“天”可以理解为一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则和规律”。“天人合一”,指的是人应该不断向着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属于超越界的“天“或“天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式的超我叙事(narrative),就比较侧重于阐述人生的使命、价值、意义。比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的就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再看希腊的先哲们,他们崇尚的是绝对的理智,对他们来说,最高的价值是“真理”。人,虽然永远无法达到全知全能的状态,但却可以穷毕生之力向其努力,甚至献生。苏格拉底即我所知的唯一一位甘愿为抽象的“真理”牺牲生命的人。
可见无论是东方和西方文明中最伟大的价值观,都是导向“从人性到神性的过渡”。这里所说的“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超越人类认知与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存在” (有时也被说成是“更高维度的存在”)。我觉得“超我”是非常绝妙的一个词汇,它非常精简又准确地概括了人们之前只能靠想象和体会来传达的一个抽象概念。
以上是我看了老师这期的视频后,取自我自己目前的认知所作的一个肤浅的总结。
我也相信中国的文人画不会完全失去传承,上期讲的温驤老师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如果把中国文人画理解为一种由精神状态和价值观驱动的艺术的话,那温老师的作品是完全符合文人画的定义的。只不过儒家已经不是中国社会最主流的思想,所以不会像过去的时代那样,有一大批的人研究、欣赏和创作文人画而已。但倘若真有太多的人为宣扬而宣扬文人画,对后者恐怕也未必是件好事吧。
如果希腊那几个假货能有孔子老子佛陀的境界 会有基督教这玩意吗?你完全是用西方价值观在看华夏文明 恰好是这位老师在视频开头否定的那种人
@@xxx6659
我倒不认为老师说的是我这种人。老师倘若那样狭隘的话,不就跟你一样的胸襟和眼界了?跟你是同路人的那类人,想怎么否定我,于我都无关痛痒。最可笑的是,你自以为在捍卫华夏文明,却对中国文化的核心知之甚少,或者一窍不通。送你曾国藩的一句名言:“量随识长”--你如果真的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话,就务必好好体会一下
@@xxx6659你没看明白他的话吧?😂西方价值观和华夏文明不可以同时存在吗?如果不可以的话,请别用手机交流,用毛笔写,然后快马加鞭送过来。
我想看日本畫家講解
和范曾一样,演戏,献媚
分享得太好了
我画不出文人画那种脱离凡俗的美,我画观众喜欢的画,因为我自己也是观众之一,所以我也不会觉得我的画会比文人画低贱,这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走向
好感动
本人非常喜欢宋徽宗的工笔画,却实在是看不了他的瘦金体!
老師,有空可以聊聊中國風俗畫? 例如清明上河圖及光緒帝大婚典禮?
教学相长。所以菩提老祖选了个有悟性的人(猴)来教。
讲下赵无极,敲碗
理解文人繪畫的心境更是無法與之同感
追求自我心境提升大於黎民百姓
正是困住當初中國迎向新時代發展的窠臼
说的好,古今文人追求不就是两个,名扬天下或成仙
👍👍👋👋
技法术数可画皮点容,却演不来骨魂。得道要做真,有骨有魂自在真,难在真。如人生如感悟,不求圆满。
突然知道為什麼AI圖一眼就能分辨出來了
Ai的作品是赝品
学习了
謝謝
国画更加有高级感
啊啊啊感觉中国书法也有排线,欧阳询的梦奠贴里面全是排线我吓得虎躯一震
明白了为何文人画在元代是巅峰。在元之前或之后,或多或少都带有官画,商画的表演气息而变味,不真了。
Your student seems to change his mind too fast and easily, which is not a good sign.
呵呵,提点小瑕疵,毛笔可不是秦朝才发明,毛笔发明早了去了。只是毛笔写的字不好留存而已。
宋徽宗不是皇帝也寫不出來那個字🤣
說到畫/字如其人,我就想聽你說說董其昌
❤
有思想
彩
我一直觉的中国绘画的本质是基本上消散了,我这一直把新中国和旧中国艺术区分来看,没有传承的,历史,文化,阶级,本来的士大夫文化基本消散了。然后现在画国画这群人污糟糟,接触都不想接触。个人认为就是画这些画的人阶级改变了,一个是为了取悦自己另一个是为了求生,目的不同,东西也不一样。张大千的画挺好的,但是我觉得有点庸俗,之前看过睨瓒画的一颗树,就一颗树加个石头,真的能看很久能体会到很多。然后我个人感觉国画山水,写意这些更多还是偏向于取乐自己的消遣的方面,体会可以很多,但是路数有点窄。不过想想大部分搞传统文化非我独尊搞政治正确的嘴脸真的很讨厌。
1审美是一种人类本能,那种需要配一本说明书的审美本身就是伪美。
2审美是一种人类本能,所以每个人都理所当然有自由审美的权利。郭德纲于谦说,你花几个亿拍个电影,我就觉得街边耍猴好看 又如何?
現代人與古人的差異是合理的,我也不認為有所謂文化浪子一說,不一定要繼承所謂祖國文化或美學價值觀,甚至不欣賞哪怕厭惡都沒有問題。
真的要說,古代中國價值觀該推崇的,是經濟治世之學、是行政、農業、治水、大地工程,現代所謂藝術專科是浮於藻飾的奇淫巧計;至於中外之分,用顏之推的話來講,讓孩子學琵琶學鮮卑話是他不樂見,那當今學英語學鋼琴更是難以接受的。
話又說回來了,顏之推本人一生仕於南梁、北齊、北周與隋朝,官還都不小,其中北齊還是鮮卑政權,這不是諷刺嗎😂
現代人不要有對古人有錯誤的崇拜或心理,他們也只是過生活、他們的理想也是與生活有段距離的,真欣賞不來就別勉強,坦蕩開心的學習自己想要的事物,境界到了就有話語權了。
國畫欣賞真正令人困惑的,恐怕是當中有很多捏造出來的東西,比方以《富春山居圖》或《谿山行旅圖》整體來看,《清明上河圖》和《千里江山圖》根本是不入流的作品,而為何不入流呢?與其說是其技法構圖理念等問題,不如說是因為其本身就很可疑,因此在國畫藝術的演變長河中,難以給予真實的定位,為何在北宋那樣崇尚禪宗、文人思想的大環境中,突然冒出兩個民俗畫和鮮豔畫風,跟前後傳承完全無關,還在今日被吹捧到極致,我完全不相信宋徽宗會親自指導弟子,還指導他去畫如此媚俗的青綠山水,更不用說畫市井小民百態了。國畫中充斥著許多這樣亂七八糟的東西,令人不知道該如何沿著脈絡來理解學習評鑑欣賞。
11:53 因为都破四旧了,怪谁啊
是的,我正在画中国画呢!
中国画的根没了
毛腊肉的字令人厌。
中國畫是沒有情緒的,是一種絕對的抽離.
我个人不欣赏国画:有形无体,色彩单薄,其艺术表现力无法与油画相比。
国画讲的是意境
我想您是没有看过元朝之前的国画 (一定要真迹,大概十幅不到的样子),那时候非常讲求写实的。
两种表现形式而已,理解不了国画审美能力的问题,不是画的问题
先生你這是完全沒有看影片的吧
也沒差,不喜歡就不喜歡。品味是個人的
說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