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好喜歡Amanda這集的播報,好溫柔又好自然,愛了愛了 ❤❤
感謝支持鏡錶誌團隊一起努力的成果🙇🏻♀️
沛納海的聯名款蠻好看的,但價錢也真的是太高了
SLGW005 is the only choice of this year!
Good Choice 👍🏻
😊😊😊
🙇🏻♀️🙇🏻♀️🙇🏻♀️
亞洲人手腕比較細小,帶上40mm 的錶,真的不搭,能夠回到早期32-36mm,才是正途。
GS 自11月起 調整手錶的售價 看不懂調那1000元-6萬不等 我是搞不太懂 調那1千元 真的有那必要嗎? 但真的漲價了 品質有漲價嗎? 沒有
GS的台灣售價之前有些款式其實是訂得比其他亞洲國家低的,例如Tentagraph,這波調整等於是讓各地定價盡量趨於一致。只是漲價通常很難被體諒也無可厚非,調得太多錶迷一定抗議、調得太少有漲等於沒漲也沒意義。據悉GS這波調漲還是跟日本那邊一支一支討論要漲多少的,應該也就是希望能落在一個合理範圍內。另外加上近年因為日幣貶值的關係大家都去日本買錶,讓手錶的定價在匯率換算後趨於統一,整體來說購買感受上應該也會比較好。品質的部分SEIKO WATCH社長內藤昭男在接受Hodinkee訪問的文章裡提到,關於錶迷們回饋比較多的錶釦等局部細節,他們之後也會推出新的設計,感覺滿可以期待一下的😃
@@mirrorwatchtv 消費者在意的絕對不會是那幾千元,而是都是日本製,漲那1千,直飛日本買回來不就成了,還順便刺激日本旅遊業,至於您說的,也都是後面的款式,一些常備的錶款,這次的漲幅也沒有真實的回饋在手錶價值上,手錶甚麼都不怕,就怕捧著現金,買到的是2-3年前的舊錶(也許他2-3年前就生產好)但是用2024年11月的新價格來販售給消費者,傻子才買舊不買新,還比較貴,功能性沒比較好,手錶這種東西偏偏不需要打印製造日期,敢打印的話,相信放個2-3年的錶,用2024年11月的訂價賣你,沒幾個消費者能接受。至於GS有提到說?如何保護你的手錶。官網有寫到:不要將您的手錶長期放置在溫度低於5°C或高於35°C的環境裡。現在台灣夏天動不動就快破40度,請問哪來的35度呢?日本人在手錶跟地球暖化中所做的應對跟配套,顯然不太夠,台灣實在太熱了,所謂的精準,未來只會被高溫讓GS手錶失準
白孔雀真的太隱晦了,失去了特殊面盤的吸引力
實錶的面盤紋理有種曖曖內含光的雅致感,和GMT金針與金標配起來也是滿美的。三款相比之下的話,會比較傾向藍孔雀和綠孔雀,錶面顏色比較突出的版本嗎?
@mirrorwatchtv 應該說藍綠兩款面盤紋路都明顯得多
看不懂Swatch的操作,寶璣出一隻跟寶珀完全重疊的錶幹嘛,反而把寶璣B格降低了,搞得好像變寶珀的貼牌一樣,集團化是技術資源共用,但應該還是要發展各自品牌特色,結果Swatch搞得一團糟
持平來看SWATCH集團的策略,和RICHEMONT以及LVMH兩大集團比起來,資源共享的這個方向,的確是會有點削弱每個品牌的獨特性,客觀而言他們的操作模式比較不像精品,而是務實的路線。有歷史的品牌就發展歷史、講性價比的牌子就給滿滿的牛肉,方向上是滿明確的。如果換個角度討論,集團裡某品牌的既有資源,可以提供給另一個品牌,讓他們能嘗試出自家研發不可能出現的產品,其實也是多樣性的展現。而現在值得觀察的是,SWATCH集團的每個品牌有沒有在所謂技術共享的狀況下,還能保有自家特色會是重點,像是OMEGA的整體評價大家幾乎都讚譽有加,TISSOT最近碳纖維的PRX也殺出一條血路,各品牌分別來看還是很有亮點的😃
@@mirrorwatchtv說得真好👍🏻
好喜歡Amanda這集的播報,好溫柔又好自然,愛了愛了 ❤❤
感謝支持鏡錶誌團隊一起努力的成果🙇🏻♀️
沛納海的聯名款蠻好看的,但價錢也真的是太高了
SLGW005 is the only choice of this year!
Good Choice 👍🏻
😊😊😊
🙇🏻♀️🙇🏻♀️🙇🏻♀️
亞洲人手腕比較細小,帶上40mm 的錶,真的不搭,能夠回到早期32-36mm,才是正途。
GS 自11月起 調整手錶的售價 看不懂調那1000元-6萬不等 我是搞不太懂 調那1千元 真的有那必要嗎? 但真的漲價了 品質有漲價嗎? 沒有
GS的台灣售價之前有些款式其實是訂得比其他亞洲國家低的,例如Tentagraph,這波調整等於是讓各地定價盡量趨於一致。只是漲價通常很難被體諒也無可厚非,調得太多錶迷一定抗議、調得太少有漲等於沒漲也沒意義。據悉GS這波調漲還是跟日本那邊一支一支討論要漲多少的,應該也就是希望能落在一個合理範圍內。
另外加上近年因為日幣貶值的關係大家都去日本買錶,讓手錶的定價在匯率換算後趨於統一,整體來說購買感受上應該也會比較好。
品質的部分SEIKO WATCH社長內藤昭男在接受Hodinkee訪問的文章裡提到,關於錶迷們回饋比較多的錶釦等局部細節,他們之後也會推出新的設計,感覺滿可以期待一下的😃
@@mirrorwatchtv 消費者在意的絕對不會是那幾千元,而是都是日本製,漲那1千,直飛日本買回來不就成了,還順便刺激日本旅遊業,至於您說的,也都是後面的款式,一些常備的錶款,這次的漲幅也沒有真實的回饋在手錶價值上,手錶甚麼都不怕,就怕捧著現金,買到的是2-3年前的舊錶(也許他2-3年前就生產好)但是用2024年11月的新價格來販售給消費者,傻子才買舊不買新,還比較貴,功能性沒比較好,手錶這種東西偏偏不需要打印製造日期,敢打印的話,相信放個2-3年的錶,用2024年11月的訂價賣你,沒幾個消費者能接受。至於GS有提到說?如何保護你的手錶。官網有寫到:不要將您的手錶長期放置在溫度低於5°C或高於35°C的環境裡。現在台灣夏天動不動就快破40度,請問哪來的35度呢?日本人在手錶跟地球暖化中所做的應對跟配套,顯然不太夠,台灣實在太熱了,所謂的精準,未來只會被高溫讓GS手錶失準
白孔雀真的太隱晦了,失去了特殊面盤的吸引力
實錶的面盤紋理有種曖曖內含光的雅致感,和GMT金針與金標配起來也是滿美的。三款相比之下的話,會比較傾向藍孔雀和綠孔雀,錶面顏色比較突出的版本嗎?
@mirrorwatchtv 應該說藍綠兩款面盤紋路都明顯得多
看不懂Swatch的操作,寶璣出一隻跟寶珀完全重疊的錶幹嘛,反而把寶璣B格降低了,搞得好像變寶珀的貼牌一樣,集團化是技術資源共用,但應該還是要發展各自品牌特色,結果Swatch搞得一團糟
持平來看SWATCH集團的策略,和RICHEMONT以及LVMH兩大集團比起來,資源共享的這個方向,的確是會有點削弱每個品牌的獨特性,客觀而言他們的操作模式比較不像精品,而是務實的路線。有歷史的品牌就發展歷史、講性價比的牌子就給滿滿的牛肉,方向上是滿明確的。
如果換個角度討論,集團裡某品牌的既有資源,可以提供給另一個品牌,讓他們能嘗試出自家研發不可能出現的產品,其實也是多樣性的展現。而現在值得觀察的是,SWATCH集團的每個品牌有沒有在所謂技術共享的狀況下,還能保有自家特色會是重點,像是OMEGA的整體評價大家幾乎都讚譽有加,TISSOT最近碳纖維的PRX也殺出一條血路,各品牌分別來看還是很有亮點的😃
@@mirrorwatchtv說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