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帝国的兴亡1(概述)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8 тра 2024
  • 本系列详细介绍德意志帝国,即第二帝国的历史,重点讲解德皇威廉二世的狂妄自大如何使德国成为欧洲弃儿,并因此挑起一战导致最终覆灭。

КОМЕНТАРІ • 22

  • @laomiwei5966
    @laomiwei5966 6 днів тому +2

    终于盼来了新的历史主题系列,并且比以前讲得更加流利和高效(以前我听得都是加速模式)。作者有着理工科严谨实证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历史知识扎实深厚,讲述中注重不同时代历史事件的联系和相互影响,适当穿插中文和英文(尤其是历史名词,地名,人名等),配以地图,图片,照片,音乐,是中文媒体世界里非常难得的历史知识分享频道!!

  • @othereffects
    @othereffects 20 днів тому +1

    Thanks for your new series lecture, sir.

  • @Patrick-68hc11
    @Patrick-68hc11 14 днів тому

    还是喜欢听历史,您那个意识、量子理论课太抽象了。

  • @kevinyang1529
    @kevinyang1529 26 днів тому +1

    感谢老师无私奉献!!

  • @Vanderbilt536
    @Vanderbilt536 24 дні тому +1

    感谢 老师

  • @lingxu1690
    @lingxu1690 26 днів тому +1

    Thank you professor ❤😊

  • @jasonji2989
    @jasonji2989 26 днів тому +1

    支持。

  • @bing3167
    @bing3167 27 днів тому +1

    太好了,终于讲德国了🇩🇪

  • @user-wq7fp7ds4i
    @user-wq7fp7ds4i 27 днів тому +1

    老师辛苦了

  • @user-gn6uv1mi9c
    @user-gn6uv1mi9c 27 днів тому +1

    感谢老师高产,omg

  • @chiehmarr3725
    @chiehmarr3725 27 днів тому +1

    开始新系列了!

  • @Co-xx4gy
    @Co-xx4gy 26 днів тому +1

    哇哈!還有片頭曲

  • @chenchanching
    @chenchanching 22 дні тому +2

    好开心 您终于终于终于开讲这个系列了❤❤❤

  • @yonggangzhang5169
    @yonggangzhang5169 27 днів тому +1

    终于盼来了😂

  • @user-bx4fx1cd4l
    @user-bx4fx1cd4l 26 днів тому +4

    如今嘅世界局勢很像20世紀(一戰與二戰)嘅時候一樣的當下的全球情勢其實與兩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情境擁有高度相似性,我認為如今中國有些人整天到晚都幻想中國會重演大清的舊路而我認為如今的中國國力基本上面是比起大清還要強大得多而且如今的中國沒有割地賠款,因為中國是會重演德意志帝國舊路而美國是會重演大英帝國的舊路,今日中國是就像一戰前的德國?習近平就像德皇威廉二世?我深入分析;習近平本人就是典型的漢族至上主義者,這決定了他的一系列政治冒進:新疆維吾爾集中營,粉碎香港「一國兩制」,武力威脅臺灣,對西方在華公司嚴格審查,以及在南中國海擴張軍事。狂熱的民族主義和「屈辱」意識形態讓中國像20世紀初的德國一樣自相矛盾。威廉二世:德意志末代皇帝,一战妄图打破英法称霸的格局,拼命造舰和大英攀比,忽悠几百万战狼和英法美俄打了4年,还拼命煽动教唆墨西哥反美,最后国内闹革命,公海舰队集体自沉,在凡尔赛被制裁,俾斯麦时代积累的成果一扫而光,自己也被赶下台 。直到习大大的“中国梦”,除了经济更重视武力组建,海军舰艇如同下饺子一样下水,才引起日本警觉,认知到自身必须组建足够的海空军力来保卫至少一千海浬的生命线。“日本再武装”及提高军事预算到GDP的2%,才成为多数党派的共识。 习近平跟威廉二世一样蠢 ,这个历程很像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与德国。如果德国乖乖卖他的精工产品到英国,或者发展为陆上强权,与海权英国一搭一唱,不但足以控制住法国及大多数欧洲国家,甚至根本不会发生世界大战。但蠢到爆的威廉二世,满脑子“恢复德意志民族荣光”,硬要以有限预算抢建海军无畏舰,与英国一较长短。引发英国安全恐慌,于是在不到十年内,英法世代仇敌转为同盟,围堵德国,一路军备竞赛直至战争,结果砸了大钱的德国海军只出海打过一次日德兰海战,其馀时间龟缩港内。而预算、人力被分散拨用的陆军,又没办法壮大到一战消灭法国,结果两头落空。如果中国乖乖做他的代工,搞他的陆军,与美、日海权唱双簧,也许俄罗斯现在仍旧乖得跟猫一样,美中也不至于发展为全面对抗。但习大大跟威廉二世一样的蠢,一切恶化发展也怪不得别人。 ,习近平就是雍正和乾隆的结合体。上台之初就好比雍正,由于康熙晚期(江胡时期)对官僚系统的纵容导致贪污成风,国库空虚。习近平收敛自己的锋芒,在皇位继承中低调胜出(九子夺嫡)上台之初,面临着各个政治势力对皇位的觊觎和对他权力的挑战,习近平通过整肃吏治,清除陋规,追缴国库,集权一身,大刀阔斧进行整肃因而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者(打江打团,没收邓家巨额财产收归国库),但底层老百姓也感受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万亿扶贫,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尽一切可能的收编改造控制军队,在西北边疆地区敢于任用陈全国这样的悍吏同分裂势力斗狠比凶(雍正用年羹尧平青海)。同时收紧舆论,打击了一批亲美宣扬政改的自由派媒体,尽力凝聚和统一中国的思想(雍正搞文字狱)。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逐步转入乾隆时代,现在中国同美国在贸易战,高科技战,香港战,病毒战中一一角力,看似强大的美帝并没有拿到很有效的制约中国的利器。感觉中国在未来的十年总体上处于主动出击的态势,在西藏达赖喇嘛回国,台湾之战,南中国海岛礁上如果能够获得成功,那就是复制乾隆的十全武功。习近平将作为红朝第四代皇帝(乾隆是清朝入关的第四代皇帝),以自己的丰功伟绩载入红朝史,年号庆丰,庙号高宗,谥号毅皇帝。,原自於他有一个显赫的出身,却在童年时代因为这个出身而饱经磨难。他上任伊始大力反腐整顿公务员系统,推进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使得那些本来就因为他的出身而对他寄予厚望的民众对他更加信赖。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需要,他毅然修改宪法,终结了软弱无能的共和制度,大权定于一尊。他推崇强力政府,为了凝聚民众意志杜绝有害思想,他强化了秘密警察和出版审查制度,从此国内的声音和民众的思想前所未有的达成了空前一致,爱国主义成为主流民意,自由主义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重视国家荣誉,大力扩充武备,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曾经力排众议派出舰队跨海远征某个大岛粉碎了盘踞在哪里的挟美自重的分裂势力。此战之后,他的国家声威大振,而他的敌人却没能对此作出足够的反应,这更加强化了他重现昔日帝国光荣的信心。此后,他开始到处碰瓷找碴,成功的把大部分的文明国家变成了自己的敌人,直到他遇上了被某个马基雅维利之术比他更加高明的铁血领袖领导的国家以后发制人之计"郑伯克段于鄢",他的军队被解除武装投降,后方朝廷的两面人则发动了政变攫取了权力,而他本人则沦为战俘,后被流放到远方的邻国抑郁而终。这次灾难性的军事冒险失败还导致首都爆发了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和换汤不换药的两面人政权在首都大打出手血流成河。同時間習近平他,就是像拿破仑三世,我就是要正式告訴大家們,我說,「當時的德國和現在的中國都將自己與快速現代化聯繫在一起,包括在建築、城市化、技術和社會變革方面,但兩國都聲稱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實現現代化。學者常說德國的Sonderweg ,即通往現代化的特殊道路,也就是一種沒有伴隨法國和英國的民主的現代化。就像今天中國宣稱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即由中國特色改變的國家控制經濟的基本範式。」,崛起的威廉德國其工業實力的增強更顯著地表現在海軍擴張,就像中國現在在海軍能力上超過美國一樣。而伴隨硬實力增長的是全方位的民族主義狂熱。中國愈演愈烈的民族主義情感中還夾帶了明顯的不滿,圍繞日本和西方對中國造成的「百年屈辱」的受害意識形態,以及以漢族民族主義為基礎建立的「愛國主義教育」正是這一表現。「像今天的中國一樣,1900 年左右的德國認為自己在文化和科學方面都很優越。德國當時在許多科學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而中國正迫切渴望在科學技術領域佔領高地。因此,當時的德國和現在的中國都追求地區甚至全球霸權,而謀求霸權的載體就是軍隊。軍裝在當時的德國無處不在,就像今天解放軍在中國的巨大的影響力一樣。」,2010年就指出中國的,這種迅速的工業化進程正是由於相似的自上而下的經濟模式。德意志帝國由軍隊主導大部分經濟領域,比如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德國利用煤和鐵資源,建造了位於遭掠奪的魯爾和萊茵河沿岸的軍火工廠;而中國發展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主導經濟,例如,迫使外國公司與一家國有企業合作,迅速竊取西方公司的知識產權。,我認為,在1871年德意志統一後的幾十年裡,威廉二世治下的德國比其鄰國發展得更快、更密集。這種工業化也發生在重工業、化學和科學部門,直接影響了德國的硬實力。,中德兩國的相似點中最有意思的是認定自己崛起的歷史獨特性。,用威廉德國類比今日的中國,目的在於用相近的歷史預測未來。將美中之間的緊張與當年英德之間的關係作類比,稱「1914 年和現在最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是自滿。」 「19 世紀後期的德國與今天的中國之間的類比是理解美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的框架。直到1871年在俾斯麥總理領導下才成為統一國家的德國,到了19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開始挑戰英國的工業和海軍霸權。這場競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來源之一」。 我認為,中國和威廉德國在政治形態上存在根本差異,也比19世紀德國更專制。我說,首先,那時的德國在很大程度上是憲政法治國家,德文叫做Rechtsstaat,法院基本上是獨立的。而共產黨禁止任何獨立司法。這就是為什麼外國公司在中國總是處於劣勢的原因:他們無法向中國法院提出申訴並期望得到公正的審判。其次,儘管存在對投票資格的明顯限制,但威廉德國確實受益於真正的民主。它的立法機關,即德國國會是選舉產生的,可以行使不可忽視的權力。幾個獨立於國家的政黨在立法機構中有代表,到1890年代最大的是社會民主黨,一個工人運動的政黨。與此同時,德國出現了許多強大而獨立的工會,這在今天的中國是不可想象的。第三,國家權力面臨宗教組織的挑戰。1900年的德國出現了許多並存的獨立機構,政黨、工會、教會;而文化上推崇主觀文化,重視個人的獨立性和「內在性」。這和今天渴望對社會進行極權控制,實施廣泛監視的中國政府形成強烈對比。總結說,「德國/中國的類比在初始層面成立:兩個非民主國家從事海軍建設,具有霸權野心。但也存在顯著差異:中國更加專制,因此受國內政治反對派的約束較少。

    • @meanderingthoughts2927
      @meanderingthoughts2927  26 днів тому +1

      Very insightful comment. Thanks!

    • @huaer-gy5ul
      @huaer-gy5ul 12 днів тому

      确实很像,但历史不是简单重复,墙国和德国,是形似神不似,或者说架子很像,但肌肉不是一个档次,所以他会失败的很快,失败的更羞辱不堪。

  • @bobo5991
    @bobo5991 27 днів тому +1

    开始了开始了,去拿板凳了

  • @user-nr7uk4no7x
    @user-nr7uk4no7x 26 днів тому +1

    老师好,当年一战刚开始,德国其实完全可以避免两线作战的情况,机械的德国人偏执的觉得如果和俄罗斯开战就一定要先打败法国,而在深入法国境内以后又因为追击法军残部失去了合围巴黎的机会。当年威廉二世并不愿意打,但德国军方却执意要打,威廉二世甚至说:先生们你们会后悔的。战争末期军方却让威廉二世承担所有责任,让他退位。如果威廉二世没有退位,希特勒可能不会在最终夺得政权,也不可能加封元首的称号。不知道您怎么看?

    • @meanderingthoughts2927
      @meanderingthoughts2927  26 днів тому +2

      Not quite accurate, Wilhelm II played a highly culpable role leading Germany into the war, as we'll see in this talk.

  • @alvinxu7380
    @alvinxu7380 26 днів тому +1

    终于说了,我最感兴趣的课题了,最近一直在看米夏埃尔施蒂默尔的德意志帝国,感觉我们目前很像

  • @c3-qk4mvq6xp37r
    @c3-qk4mvq6xp37r 25 днів тому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