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哲学 09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4 лис 2024
- 【第九講 《孟子.盡心上》解讀:善,信,美,大,聖,神】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盡心下.16)
孟子說:「所謂仁德,說的就是人。人與仁德合在一起說,就是人生正道。」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智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盡心
下.24)
孟子說:「口對於美味,眼睛對於美色,耳朵對於好聽的聲音,鼻子對於香味,四肢對於安逸,都是出於本性的要求,但是能否得到要看命運,所以君子不說這些是本性。仁德對於父子關係,義行對於君臣關係,守禮對於賓主關係,明智對於賢者,聖人對於天道,都是屬於人的命運,但是其中也有本性的根據,所以君子不說這些是命運。」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盡心下.25)
浩生不害問說:「樂正子是怎麼樣的人?」孟子說:「是個行善的人,是個真誠的人。」浩生不害說:「什麼叫善?什麼叫真?」孟子說:「值得喜愛的行為,叫做善;自己確實做到,叫做真;完完全全做到善,叫做美;完完全全做到善,並且發出光輝照耀別人,叫做大;發出光輝並且產生變化群眾的力量,叫做聖;聖到人們無法理解的程度,叫做神。樂正子是在善與真二者之中,而在美、大、聖、神四者之下的人。」
孟子曰:「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
哭死而哀,非為生者也。經德不回,非以干祿也。言語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盡心下.33)
孟子說:「堯、舜的作為出於本性,商湯、周武王經由修身而回復本性。動作容貌與應對進退都合乎禮儀,那是德行的最高表現。為死者悲哀哭泣,不是做給生者看的。實踐道德而不違背,不是用來謀求官職。言語一定信實,不是藉此端正自己的品行。君子按照法度做事,以此等待命運的安排罷了。」
討論題目:請問如何從「可欲之謂善」推理出「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請評論此一論證。
延伸閱讀:〈「人性向善論」與「人性善向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
感恩您的知识传授!
傅教授您好,太重要了, 朝聞道夕死可矣呀!
太感謝您了,聽您的孔孟哲理影響我好深好有力,
真誠引發力量
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其原因,而且有助於我
人心向善 擇善 止於至善
中庸的簡單解釋就是擇善固執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引發我對社會想進一份心
請學生們,一定要深入用心,一輩子受用無窮
傅老师给我们真实的儒家哲学,精彩,真善美。👍👍👍
每次聽很多 學者上課,只要聊到孟子莊子,都會生起一個感嘆!
如果能看到孟子與莊子兩個人聊天的話,把他們談話紀錄下來,這本書絕對是人類第一名的愛智之書!
那不是精彩可以比喻的了!
唉,真的好可惜。一百顆我們這種凡夫頭腦也想像不出來他們之間的碰撞會激起怎樣的火花。
感恩 傅教授的教學!深深鞠躬致敬!
孔孟是对个人有很高要求的。现实中,往往因为人性欲望,选择了错误方向。
人沒有修煉,肉眼看到的都是看肉慾。肉眼瞎的人,只剩心眼,再聽了 老師的課程,那就有慧眼了,甚至法眼。
佛陀弟子也是堂弟,阿那律,佛陀說法時打瞌睡,被佛罵了一次,精進到眼瞎了,可是連天眼都開了!
孔孟之道近乎于common law。关于信与义这一段,类似common law中合同义务不能违反公序良俗。
😊
性為什麼是空的。可以證明!
因為人性向善!
所以的確不能說人性本善!一本下去,性就成了實有,這是絕對解釋不通的不合邏輯的。
因為空,所以可以向,可以朝著去實踐。
沒有恆產也能有成就的還有一種人。佛陀的出家弟子。(如法修行的)。可以成就阿羅漢。
40:05 傅教授談到神明 很想知道他對於現在台灣政治環境的拜廟有什麼看法?
Play
1:10:05 吹牛真是有点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