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把順序改一下呢?比如台灣、中國、香港? 因為台灣不屬於中國。@7 Lin 7 Lin 7 Lin 18 小時前 麻煩看到評論的朋友請打開評論看一下,(中國、台灣、香港)我們一直想創造一個好的討論環境,請歡迎喜歡交流,能夠接受想法不同觀點的朋友加入我們的理性客觀素質客觀交流群組,大家可以自己發表任何言論不受限制(但不能罵人,發黃色違反規則的內容),不斷交流思維才會不斷拓展哦👍 需要入群加我個人LINE然後私訊我發送入群就可以了,line ID: jasonyezhu777,期待各位朋友的加入🤝🤝🤝 ,歡迎喜歡交流討論的朋友們多多加入!
影片名稱應該改為「精!這條視頻乾貨滿滿,台灣小哥哥在線教學普通話,馬雲看了會流淚,不轉不是中國人!」
學到精髓 就差搞成簡體字了親
傳神
应该叫“这个视频”
影片名稱應該改為「幹!這部影片超爽,中國人玻璃心又碎了!台灣NO.1!轉給更多人看中國玻璃心碎滿地影片!)。。沒偏向誰。。不過感覺玻璃心這三個字也可以用在台灣人身上。。用語都能因政治和統一感到不爽。。當然,中國更玻璃心
@黑猫警长 哈,说没刷评论,前面就有一样的内容了,好好讲话行不,非要引战。
我和台湾人说话的时候都会经历避免大陆用语,我的台湾朋友也会尽量不讲台语和很难让大陆人理解的用语。我觉得互相尊重才是最好的。
不用這樣 用語是沒差 大陸人講自己的用詞用語 OK 但不要穿插 夾雜幾個對方民族的用語 很反感 (尤其還是台灣人講出來的真想揍死他)
說得好
我可以請教您嗎?
我們這裡講影片我們都說集為甚麼妳們會說期?
@@蔡嘉霖-t4q 我的理解集的场景可能是剧集之类的,期大概up个人制作的系列视频分期吧,不过这种区别讨论没意义啊,就很随意的都用,突然提出大陆用什么台湾用什么就很怪,明明都有使用非要区分什么大陆台湾。。。
我也跟你一样!!
使用『高清』會起爭議,但使用『高清無碼』一片和樂安詳
哈哈天下司机一家人,不过”司机“的这层意思在台湾又属于外来词了吧
@@snowcatcat 你理解的不对.司机在大陆指的是一种职业或者说是岗位.特指开各种车的人,比如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吊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地铁司机.司机一词指的是一个岗位,并且这个岗位并不像总经理,主任,所长等这些职业有面子.往往直接称呼职业是不礼貌的.而对于中层和底层工作者或者技术工作者的统一称呼都是师傅.比如保洁阿姨可以直接用她的姓加上师傅二字表示尊重,张师傅麻烦吧那打扫一下.停车的小弟,也可以称呼他为小师傅,麻烦帮我停下车.所有不清楚或者不认识的陌生人都可以称师傅.这是一种让人听了不反感的称谓.
@@snowcatcat 所谓的{老司机带带我}一词.跟你解释起来就要从开车说起了.开车表面意思是驾驶.而在大陆讨论一些色色的话题时经常会被封锁.也不知道从何而起,在男性中讨论女性时候把女性比拟成车.比如车灯=胸,车轮=腿.车身=身材,车尾=臀,连车漆都会成为穿着.而在大陆有一个词叫车前脸=形容车中网到引擎盖的位置也被拿来比喻女性长得漂亮.之前跟你说了在大陆司机是一个职业,特指开车的人.老司机顾名思义是开过各种车辆经验充分的人.而车被形容成了女性.带带我的意思就是上车或者坐车的意思.顾名思义这个词语的初衷是分享一些情色内容,或者是讨论一些男人之间的女性话题的专门用于.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司机这个词句的意思大致就变成了,对于很有经验某件事情的人,或者在某个方面很突出的人的一种褒称,带带我,表示想学习,请教的意思.比如同事之间某人购买的股票大涨,其他人就可以用老司机带带我 来表示对他获得的成绩称赞并且想请教的意思.这个词只能用在相同年龄之间.对于长辈和领导并不适合.
@@snowcatcat 運匠UNCHAN這詞是台語沒錯,但不是閩南語
這詞源自日語(所以跟中國閩南人講這詞他們聽不懂),但也不是日語,他們講"運轉手桑"UNTENSHUSAN,如果在日本喊人運匠其實很沒禮貌XD
@@namaster4906 老司机带带我是一首云南民歌,那里面写的就有黄色内容,你可以去听听看。所以有人在网络上搞黄色就叫开车啦
作為香港人,其實當我去台灣或者中國內地旅遊時,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說的究竟是哪種語言?因為我說的話裏同時夾雜了國語、普通話、英文和少量的粵語。而我這樣說話的方式,就最怕遇上帶有強烈政治傾向的人,一時不知道自己說錯了甚麼,就要捱罵。
💪会体谅的人都知道是不同文化才会有误解 就像去外国一样 香港粤语加油
作为一个广东人在国外生活,和你有一样的感想。身边台湾香港大陆都有朋友,其实很多时候,尤其是网络时代,大家的用语都会相互交叉互用。
粤语加油,,,,,吴语快被消灭了,,,你们要坚持,,,
@@vivianearth 最白痴的事是各種被用語糾正
啊我又不是台灣人==
不是我想針對台灣人 大陸人真不會跑來糾錯你 只會覺得沒聽過的詞聽不懂
@@johany8977 也是部分人,感觉主要看朋友圈🤣。像我和台湾的书友,她们用繁体,我用简体,大家都看得对懂写什么,也比较少用那种过于“方言化”的文字--就是看不懂,也很难猜到的。现在的网络用语,很多都是共通性的,就是即使你不是来自那个地区,你也会从get到那个梗。😆
同意,听不懂,也没有必要纠正,问对方是什么意思就好了,或者google查看,也是不错的文化学习。
我最不習慣的是: "不感冒"這個詞
每次看到他們講"我對這件事情不感冒"時,腦袋都要轉一下才能知道他們的意思....
有沒有人也有這種困擾
不感冒大概就是不感兴趣的意思吧
@@ks-op8pe 不感冒在大陸的意思是不喜歡 和台灣完全相反
! 本人大陆的...一直以为这个网络用语是台湾传来的...
因为不太容易get意义...以为是舶来之物
我也常常轉不過來
感冒是不好的東西怎麼會拿來代表喜歡這個很正面的詞
一般用沒興趣,不在意。
台灣人: 影片
中國人: 視頻
馬來西亞人: 別管什麼視頻還是影片了 這裡通通都叫video
-Xvideos-
@@icelaceon734 太專業了😎👍
大陆对视频和影片没什么感觉,这种词还能有争议😂看了超多的台湾UA-camr也没什么感觉,听多了就习惯了啊
@JUN DA ONG 再up一点就是荷兰薯😎
忆昔兮 我也是聽多就習慣了🤣會交錯的用
不過有些人聽到就會反感
對於“土豆”印象特別深刻
我媽是陸配,小時候是和阿嬤住
小時候被老媽指揮去拿馬鈴薯,她說“去拿土豆,找不到問阿嬤”
我原話轉述,然後阿嬤就給了我一包花生
給老媽的時候她無言表示她要的不是花生,然後帶著我去拿馬鈴薯
我小時候因為這件事糾結“土豆是什麼”很久,甚至以為馬鈴薯和花生是同一種食物(小時候的奇妙思路XDDDD
落墨、宣雲 樹薯、地瓜叫法也都不同
中国很大!我们这不叫土豆也不叫马铃薯,我们叫洋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叫法,中国也要叫马铃薯的地方。
@@内马尔-k9s 台灣也會講洋芋,講洋芋片的時候
@@barabara3296 过分了啊!那你们山药叫什么....
@@HHZX 我们贵州很多叫法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我是一名從大陸來到台灣上學的一名學生,對於這種問題我覺得就只有剛開始才會有,但只要過了一個學期,班上的同學就可以幾乎沒有障礙的溝通,還有我還是習慣看一下抖音(陸版),還有B站,就會實施更新一些大陸用語到班上使用,雖然我沒有刻意的去說,但會是會帶動班上的一小段風氣。
最難過的就與語文(台灣叫國文),很多字台灣人都會以爲是簡體,但簡體中文壓根就沒有那個字,甚至他們居然還在懷疑我這個“中國人”是不是冒牌的。但就是沒有啊!!!
我覺得還是要促進兩岸溝通會比較好,雖然在政治理念上會有所不同,和會造成文化衝突,但至少到了國外還是我們兩岸人民還是最方便互幫互助的團體,不要因爲兩岸的那兩個家夥,就讓兩岸民衆也跟著一起鬧騰
在法國的時候跟中國室友住一起;某天跟中國室友說家裡的「洗碗精」要沒了,如果順路的話可以買一下,結果朋友買回來的是「菜瓜布」,因為他們稱菜瓜布為「洗碗巾」,鬧了一個笑話大家都笑到不行😂
這真的好笑XD
洗洁精
洗涤灵,,北方人这样说,
南边地点,洗洁精。。
洗碗精这种说法实属罕见了
中華民國是改國名了嗎 ,都不自稱自己是中國人了
第三種狀況,同一個詞不同意思當中有「媳婦」
在臺灣中,父母會稱兒子的妻子為「媳婦」
但在中國的某些地方則是會稱自己的妻子為「媳婦」
大部分是北方会称自己的老婆为媳妇儿,还要带儿化音,男方很少这么说
粤语中也是父母把儿子的妻子称作媳妇
媳fer
想請問一下 那如果是你們的話 那會如何稱呼自己兒子的妻子呢(?
因為我有聽過有人說 兒媳婦這個詞
不知道是不是我誤會了
這個我也不理解,意思也差太多了吧😅
每次聽到對岸稱呼自己老婆為「媳婦」就覺得哪裡怪怪的(才不會說是想到亂倫((艸
台灣 : 媳婦 (兒子的老婆)
中國 : 媳婦 (我的老婆)
剛開始聽到一直搞混 哈哈哈
愛俏客 你知道儿媳妇和媳妇是什么意思吗?不了解中国就不要乱说,谢谢
这个词在一个省里都会有这种情况。媳妇第三种意思:未婚年轻女性。
第一次知道这个耶……
以後有機會和臺灣人說話的話有很多要注意的啊
@@明远萧 查了一下 真的是这样 媳妇是儿子老婆的意思 看来在北方媳妇一直被误用 这个词误用久了也就约定俗成了
對唐玄宗來說沒差別。
哈哈。
樓主+1,
我第一次聽嚇了一大跳,兒子才八歲中國朋友就當公公了@@
愛俏客
1 天前
台灣 : 媳婦 (兒子的老婆)
中國 : 媳婦 (我的老婆)
剛開始聽到一直搞混 哈哈哈
在台灣:土豆=花生
在中國:土豆=馬鈴薯
故得證:花生=馬鈴薯
高,实在是高
我覺得可以
天才
外行了。土豆在中国各个省份也是不一样,河北管土豆叫山药,而山药叫地蛋所以土豆=山药=地蛋=花生😂
學的對岸廈門的叫法 土豆在福建就說花生
如果中國不是敵國,那是不是中國用語根本無所謂
日本用語也入侵台灣幾十年了,也沒看誰特別排斥日本用語,很簡單,日本就不是敵國嘛
*補充,這裡說的日本用語是以網路時代以後、或是日本流行文化正強盛的時代傳入台灣的用語為主,近代歷史的和製漢字詞彙傳入中華圈這部分不是我要表達的,我知道日本漢字詞彙跟現代漢語組成關係緊密
日本是殖民國 但中華民國名義上打贏了他們,後來雙邊互利外交,沒有再互相侵略彼此,所以不算敵國吧
日本是被美國打趴的...中華民國誰都沒打贏還被自己人打到邊境
我覺得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是日本用語,例如「宅」
怎麼可以說左邊鄰居是敵國呢,這樣敵國的同胞會來搞事的(?
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芥蒂的話,確實就只會說是文化交流而已
日本沒有"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
最頭痛的是科技用語
選單 菜單 (menu)
啟用 激活 (activate)
網址 地址 (address)
導覽 導航 (navigation)
翻譯的人是直接把英文丟進百度翻譯嗎
完全沒有考慮到中文的特性耶
最有意思的是“缓存”--“快取”。。两个含义完全相反的字,组合起来却是表达同一个意思。。
現在GOOGLE翻譯也都變成這樣了歐,感覺就是官方偷懶直接共用字庫
@@shanliang7601 這非常有意思
Token吊牌
@@shanliang7601 窗戶也只有窗的意思,戶本是單邊門的意思
我從事教育的父親某天無意說了:「軟件」
我:「軟體啦,哩嘛咖拜託」
软体动物😏
質量很高???🙄🙄🙄 Mass or Quality??
@@shawn99114 quality质量高,mass质量大。
軟賤??😄
我會變魔術,看我把軟體變硬體🤥。
作为一个大陆人,我还是觉得台湾在这些问题上不必太斤斤计较“中国用语”与“台湾用语”。语言的确能够传递我们的立场,但是不同立场的人不一定就不能好好交流。就好像我虽然自称“大陆人”,但是我依旧很喜欢看77的节目😄!你们的“国旗歌”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毋自暴自弃,毋固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不同文化之间只有彼此包容,才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我很理解许多台湾人的心情,你们希望能够维持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独立性”,其实这对我们也一样,中国有很多的方言,如今却正在慢慢消亡,比如我们家乡的方言就是。
我覺得用哪裡的用語都可以,聽得懂就好
我也覺得聽得懂就好
你們中國和我們台灣這種講法是近20年來「中國」一詞被政治成功地異化的結果。
个人觉得大陆方言现在还是极为丰富的,我是河南人,南方方言我几乎听不懂,之前去厦門玩,感觉再说外语
各地方言漸漸消失這也是共產黨的功勞啊⋯⋯
我能理解共產黨可能是為了消除各地的文化差異
但他們沒想過的是這些也是屬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共產黨總說中華文化傳承 但是行為卻總是與說的相違背
希望共產黨能早日認清這些事情
不然未來想拿回這些真的不容易
作為一個寫小說當興趣的馬來西亞人,因為閱讀的題材很廣泛,導致寫的時候什麼順手就什麼來……也就造成了大陸人讀我的作品時會覺得莫名有股台灣風,而台灣人讀我的作品時就感覺有種大陸feel……我有點左右為難囧
然而,事实是大陆各地内部的差异,有的甚至比这个77描述的还要大。
我覺得無所謂 有表達到意思就好
建議專精,就是太過表面才會有縫合怪的感覺,就跟畫畫的畫風一樣麻煩,韓式﹑日式﹑港式﹑美式﹑油畫﹑賽璐璐﹑巴洛克﹑極簡主義?
清楚自己寫的是什麼,專精就沒有問題了
#非法盜用請下架#勾起你心中的惡 #勾惡幫為民除害 #直娘賊 請志期在馬來西亞的粉絲一起聲援#哇嘎哇嘎 ua-cam.com/video/nQsG8clUMaQ/v-deo.html
当年两边都能为难到的时候,就可以证明你的作品是优秀的了(笑)
我最受不了的是:我司、你司
敝公司,貴公司,不是比較文雅,而且也表達尊敬與謙遜之意。
敝公司太卑微了吧,贵司这个词我们也在用
這個我也不明白...公司才是指company嘛,只有司是什麼意思?
@@台台-w7s 這是中文比較謙遜的用法,就像會說"敝姓王"、“寒舍”、“舍弟”等等,是比較文雅且正式。當然如果只是要平鋪直敘說“我公司..."也不是不行,只是就比較適合平輩而且聽起來很口語。
@@台台-w7s 依照使用場合,可以用本公司或敝公司的
只有政府机关才能自称“我司”。
講一個應該大部分人比較不知道的差異
「睡太晚」這三個字
台灣人多理解為「太晚起」
中國人多理解為「太晚睡」
華語涵 為什麼我想到「睡過頭」的老梗
香港人也會理解為太晚睡
其實差不多,晚睡就會晚起
之前PTT有篇文從語言結構分析台灣國語的特色,在文法上有一些從台語或日語演變出來的特殊用法,是別的地區的中文不會出現的
詳細的例子我忘了,不過那篇文章很有趣,可以去找找
這個應該是語氣問題比較大
6:02所說的服務生和服務員其實臺灣都有,而且兩個還是不同職位,服務員的位階比服務生大的!簡單來講,服務員就是正職,服務生就是PT
「服務員」英文為「Waiter」
「服務生」英文為「bus boy」
我都用兄弟跟小姐 0. 0
香港的Waiter一直是服務生
分享本集沒講到ㄉ:
水準就水準,用什麼水平?
我們的水平是物理上面的用法吧!例如水平線、水平面。
如果被誇獎說「你很有水平」,我會覺得,是在講我長得很對稱嗎????
推你,我也討厭「水平」
嘿啊,水平是滿怪的,只是水準和水平不知道邏輯是不是一樣,都用高低來形容?
3 標準、程度。如:「他的程度不及一般水平。」也稱為「水準」。
@@三力才夕 感謝辭典支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動漫一詞在宅圈也根本被誤用好長一陣子了
動漫指的範圍意思為主張ACG中的A(動畫)C(漫畫)的一個大範圍
近年都被說成"動畫=動漫" 整個混亂
還有看到中國討論硬要拿以前日本的「電視漫畫 (テレビまんが,使用至約莫 1970 年代末)」來說「會動的漫畫」是合理的用法,
完全無視當時正是因為《原子小金鋼》和宮老的早年參與代表作《魯邦三世》、《未來少年柯南》為首帶來的轉變和全新的認識,
讓這兩種媒介的表現和認知脫勾,就像還在拿著「紅白機」去指現代的遊戲主機一樣,
也無視這詞就和台灣大多人對「卡通」感到反感的原因類似,在認知上也是屬於「幼稚、給小朋友看、不值一賭」的,
例如 2009 年朝日新聞的文章開頭就寫到「以前動畫是被叫成『漫畫電影』、『電視漫畫』,屬於小孩子的東西的」,
> アニメはかつて「漫画映画」「テレビまんが」などと呼ばれ、子供のものだった。
以及在推特上找這兩個詞的使用語境,都能看出這兩點的關鍵差異變化。
「二次元」也是原本從物理意義上的不同空間/Dimension 存在出發延伸,在語意上是類似「虛構、幻想」的形容詞,
重點是放在不同的「世界空間」本身,或更廣義的整個相關文化獨有的虛構特徵性,
例如 RAINBOW GIRL 的歌詞「對不起 我沒辦法離開螢幕 因為我是二次元的女孩子」,
或是用在內容的區分上,像是「二次元エロ」或是「二次元コンテンツ」(這詞其實也才比較貼近現今中國的用法),
使用上還是不離脫字面上的物理意義
到現在卻多被拿來直接代稱原本的 ACGN 指的整體相關產業,或是一種商業宣傳用語以至指 ACGN 文化的愛好者 (?????)
像「二次元手遊」、「二次元週邊」都限縮而且出現了和原本指涉範圍不同的意義,
這也和志祺講的第三類的用語很像,有些東西前面其實加「二次元」反而很突兀或是多餘的,
二次元手遊指的並不是存在不同世界裡,伸手無法觸及的手遊,或是超級完美無暇、不可能存在現實裡的手遊
而是從「二次元文化內容」為基底製作的手遊。
最近跟人家聊天問他你平常沒事會幹麻? 被回看動漫的時候我頭上也一個問號出現😂 明明都只有看動畫你後面加一個漫是表示你也會看漫畫嗎? 因為我印象裡大部分的人動畫黨跟漫畫黨還是分的蠻清的
真的 身為一個有素養的動漫迷 一定都會清楚界定動畫和漫畫的差異 講話要精準 不然會有暴雷的危險 每次聽到人家講濫用動漫這個詞都很受不了..."你有看鬼滅嗎?" "鬼滅我只有看動漫而已~" 聽到這種對話真的會吐血...
真的!聽到有人說甚麼這部「動漫」很好看都很想跟他說是「動畫」!(他指的是動畫)
我認識的人都說
動漫=日本動畫
動畫=美國動畫
我:「??蛤??」
我覺得如果是平常用語其實都還好,有誤差或是不認同都是可以較快解決的,但如果是官方也使用的話,就真的比較不合適了。
第一,公文類型造成些微的誤差可能就會有漏洞或是不同表述等等...
第二,官方語言是較為硬性的,比較不適合做語言的混用
以上都只是個人見解
同意,而且官方來說會帶有更多政治立場的問題造成混亂
我覺得官方真的要站好腳步
就像我很不爽以前我們常說塞車
不知道什麼時候新聞都說堵車了
我堵爛
@@tat4340 新聞是民間啊
臺灣真的要禁抖音 真的很煩 很鏘 電視就已經很多中國節目了 像這種會收取個資的app真的很反感
@@xuanlee0313 更可怕的是現在媒體已經開始默默的搬抖陰影片當新聞了
之前看一部大陸的電視劇-神話,裡面就有講到父母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的,一開始聽就覺得受到了文化的衝擊,讓我印象深刻。
還有在台灣講ok繃,大陸是說創口貼。
OK繃……我是大陆人,你单说这个词的话,我真的听不懂
現在才發現 OK繃這個詞好像蠻特別的ww
創口貼感覺就好了解一點點
(不過我聽到的都是創可貼耶
但我還是習慣OK繃 可愛ww
@@youzi_writer 你是台湾人?
@@laodaout824 噢对呀,我是台湾人,怎么了吗?(换简体单纯方便您阅读,没有任何反讽之意)
马来西亚叫他 膏药布…
聽到會一秒暴怒的音:
危(ㄨㄟˉ)險、攻擊(ㄐㄧˉ)、曝(ㄅㄠˋ)光、垃圾(ㄌㄚˉㄐㄧˉ)、企(ㄑㄧˇ)業、質(ㄓˋ)量
沒錯!感覺就是渾人用語!
高樓大廈(ㄕ ㄚ ˋ)
拉基這個音好像是北部的台語的念法?
女主(覺)
@@黃偉庭-s6q
據說「拉基」,就是沒知識的平民或文盲,因為不懂「垃圾」的真正讀音,而「有邊讀邊」,所以才這樣唸,最後以訛傳訛,直到現在!
有聽過一種說法叫「詞意弱化」
就是說一個詞大家用久了,會需要一個新的詞去替代,重新強化想要表達的意思
其實就只是「審美疲勞」嘛~這詞本身就是這思維下的產物吧XD
很、非常 => 超、超級、極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記得以前很多長輩都不習慣講「超~」,超就是個年輕人的流行語
想太多,就是前幾年中國的影視媒體強化宣傳能力罷了
是否可以把順序改一下呢?比如台灣、中國、香港?
因為台灣不屬於中國。@7 Lin
7 Lin
7 Lin
18 小時前
麻煩看到評論的朋友請打開評論看一下,(中國、台灣、香港)我們一直想創造一個好的討論環境,請歡迎喜歡交流,能夠接受想法不同觀點的朋友加入我們的理性客觀素質客觀交流群組,大家可以自己發表任何言論不受限制(但不能罵人,發黃色違反規則的內容),不斷交流思維才會不斷拓展哦👍
需要入群加我個人LINE然後私訊我發送入群就可以了,line ID: jasonyezhu777,期待各位朋友的加入🤝🤝🤝 ,歡迎喜歡交流討論的朋友們多多加入!
@@sosweet168 順序跟是否是國家無關吧
我們家很常說視頻兩個字,每說一次就會被我強調一次是:影片啦幹
大陆的"影片"一般是指电影🎬两岸互相理解就都还OK
我男朋友:我剛剛傳了一個視頻給你
我:影片啦幹
很好奇台湾把音频又叫什么呢,我觉得视频这个词更加先进诶。
silence Easy 音樂⋯
silence Easy 我是覺得各地讀法不同並不會覺得哪邊比較先進........
作為一個喜歡台灣文化的馬來西亞人
我只能說,我會為了台灣的朋友們而把自己習慣的詞彙比如視頻換成影片
甚至去學習一些注音,但不代表
我能接受台灣人因此去肆意攻擊別人
我看過很多台灣人攻擊我的同胞們,理由也僅僅是用了大陸用語,不覺得很奇怪嗎?你作為一個台灣人,你不用,那是你的自由,別人用也絕不關你屁事
我們的敵人應該是阿共才對,而不是簡體字使用者更甚至是中國用語使用者
那可能有些台灣的一些激進派就會覺得,啊你們如果支持台灣就應該改掉大陸用語啊blablabla
第一,我們本來就不同國家,本來就沒有必要選邊站
第二,你們本來也就沒有任何權利去阻止甚至攻擊或你們所謂『糾正』別人的用詞
當然我相信台灣絕大多數都是好人,但就樹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希望大家將心比心
仇恨教育還是扭曲了你的人性
舉雙手贊成…
说白了就是 人生的两大哲理 关你屁事 和关我屁事
我是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我有一個臺灣同事,我跟他交流的時候都是儘量用繁體字外加台灣用語,其實就是一個互相尊重的問題。反而在中國大陸,也有一些台灣用語逐漸成為主流用語,但是沒有人敢發77這種「視頻」😂,因為沒有人敢差異化臺灣與大陸。這點本身臺灣就贏了。
很多時候真的就是尊重這些事情沒有達成共識
有了尊重,更容易達到共識😉
其实大陆禁止过主持人用港台腔播音。至于流行用语,民间好像没关心那么多。强势的文化肯定会影响其他文化。之前港台强势,现在大陆强势。语言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需要交流的。英语里还有很多发语词呢,这反而扩大了英语可以涵盖的含义。
我中國朋友跟我聊天也都打繁體字欸,還跟我說想學xD感謝你們
我自己跟中國朋友的講話方式其實也和跟台灣朋友不一樣,口氣會變得跟他們類似一些,偶爾會用你們的用語(其實也沒刻意,但跟他們說話就是會模式切換)
@@anartistfoodie656 有些用语比如安安,啾咪,工具人,边缘人,灌水之类的,大陆台湾都有用,但是我不知道起源于哪。看了很多台湾youtuber也学会了87,8+9,酸民,母汤之类的台湾用语😂。
香港: 貼地 (相反詞: 離地)
中國: 接地氣
台灣: 親民
香港用詞應該更為傳神嗎?
堅離地 應該係呢幾年先有的用法?
@@anitaweasel 因為有堅尼地城
@@anitaweasel 離地應該好早就有出現,應該係指社會上層諗既野同現實脫節/唔知民間疾苦之類
我覺得台灣的最清楚吧, 親近民眾 , 接地氣真的完全不知道是怎麼來的
@@wataru33100 接地氣大約是西方的grounding吧?中國文化也講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達成和諧之類的
武漢肺炎跟新冠肺炎就有差了,一個會被黃標,另一個不會
蛤
在中国不是黄标这么简单啦
現在都會吧
因為兩個名詞的意義已經不同了…
不是都同一個病嗎
標題後面再加個"背後的原因令人暖心"就更完美了
對於馬來西亞人: 我們都是摻著用😂
現在台灣人也差不多
华语地区多元是不错的 毕竟同一种语言不同地区都是不同些 除了华语更希望各地方言也是多元
自從看太多大陸小說後,我常台灣話參雜中國詞,我的小伙伴們有時都聽得霧煞煞😅
说明你的小伙伴不常看小说,哈哈。其实只要长期看小说的,都会变成各地流行语混用。
@@vivianearth 全班我最愛看小說,因為書太貴,所才轉看不用錢的網路小說,不過因為看書速度太快,現在已經開始有些找不到書了😢
最近看到有人不禮貌的稱呼對方為“逼”、“那個逼”、“傻逼”
我覺得真的很難聽
這不是從臺語來的嗎?該逼
。你也知道是带有不礼貌的意思去称呼 那当然很难听了。哪有脏话是好听的。。。。哈哈哈。。
中國北方胡人用語
你這不是很懂嗎,這個用法的意思
@@hudsonvan4322
那個是pinn,音跟逼有差
你說的是屄(ㄅㄧ/bi)吧,就是閩南語裡的雞bai
中國 : u盤
台灣 : 隨身碟
香港 : 手指😂
語言都是用自己習慣的,友好溝通互相尊重不就好嗎?又不是看不懂,語言的最大作用是交流啊。我自己也認識一些大陸網友,他們也不介意我不會寫簡體字和拼音啊
倒是有一次我在家裡說了“素質”(以前考試用習慣了書面語)和枱上有兩腳插,黃的親戚就嘲我大陸人。這樣真的很累哦,超怕說錯話,21世紀文字獄嗎? 原以為自己只需要在大陸平台小心謹慎,沒想到連這裡也是啊😂 真的不想被炎上
另外我親戚怕是不知道台灣日本也用兩腳插頭吧笑死
艾 政治向(T_
大妈直接英文pendrive 香港人因为thumbdrive而取名的吗 我老豆也是叫手指 应该是他从福建广东籍贯朋友听来的 不然也不懂
廣東話都叫“質素”嗎?
@@laodaout824 對
當說了謝謝之後
台:不客氣
中:沒事
當說了對不起之後
台:沒關係
中:沒事
台湾用法在南方也通
我们也说不客气和没关系啊
而且一般用没事的应该是西北人(我就是)
幹別人說對不起我有時候也會說沒事欸😂😂
中版的可以少花些腦細胞很棒啊
就像
遇到驚訝的事:幹!
遇到生氣的事:幹!
遇到抱怨的事:幹!
遇到開心的事:幹!
同一個詞彙指的是不同的事
92共識
九二共识是“共识”啊,如何指不同的事?
@@zhangeluo3947 簡單講,當初會談完的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但兩邊對「一個中國」的認知不同:國民黨認為「一個中國」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即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你覺得你是正統中國,我覺得我是正統中國,但總之就是一個中國;共產黨認為「一個中國」是「一個中國原則」,意即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且就是我的這個,遲早還要來解放你這個島。
所以「九二共識」簡單講就是「我們都支持一個中國,但對何謂一個中國的想法不同,而且我們都知道彼此想法不一樣」的這個共識。
@@zhangeluo3947只有中共认同
@@andyhuang4228 问题是,九二共识只是局限于国共两党的协商共识啊。
@@zhangeluo3947 实际上还真的没有达成共识,两岸对于九二共识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你可以wikipedia一下
中國用語倒是還好,最煩的是的一堆屁孩一直亂用,不看場合一直跳針還要再刷一堆白癡的表情符號,尤其是抖音出來後更嚴重,還以為自己很酷很潮,腦袋被車輾過是不是?
我覺得你的評論要一針見血,比如說是哪些用語,不然我完全不理解你要表達的是什麼
老鐵們
JOE LOH 我大陆人也反感老铁这个词,因为这纯粹是东北胡子的话
@@成绍勇 这个词,都快成为某些地域黑的上手名词了。
这种带表情符号交流的玩意,叫做抽象文化emojis。很难想象,这玩意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躲避屏蔽词拿来骂人用的。我个人的话很讨厌这种文化的。
我觉得只要不是会产生失礼的场合,用词的话不需要太过纠结。
无论中国还是台湾,我们现在使用的不少词其实也是从外部来的舶来词。
语言本身就是为了交流而存在,也会随着交流而不断演变,一味地拒绝变化反而会使自身变得愈加封闭与保守。
接受变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1+1
認同
你多看几个他们这边的各种类型的博主以及当地非常有名的综艺节目(比如《小姐不熙娣》)等等,你就不会奇怪这里的人整天关注的芝麻绿豆无聊至极的内容是为什么了,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真实的他们就是活得极其纠结,拧巴,认知错乱,看看那些街访大学生的回答,都怀疑是怎么考进大学的,严重的认知错乱,不知道自己是谁,其实也是很可悲的,还不自知,也或许是知道,但的确也不知道还能怎样更好。唯一自豪的就是开口就是民主,而那些采访,有几个敢大胆表态的?哪怕稍微有一点点粉红的念头都不敢有,因为怕被同学霸凌,怕说错话的样子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最怪怪的應該是「打造」跟「優化」,把原本能夠細緻描述的詞彙變得粗糙、貧乏
創造 -- 打造
塑造 -- 打造
建造 -- 打造
締造 -- 打造
製造 -- 打造
營造 -- 打造
建立 -- 打造
創立 -- 打造
開創 -- 打造
改善 -- 優化
提升 -- 優化
改良 -- 優化
改進 -- 優化
完善 -- 優化
@CK K 我現在還不能理解Q_Q
CK K 原來一個走心意思這麼多⋯⋯
@CK K 笑死XDDD走心這個詞真的很煩
走心=變心
走心=心不在焉
走心=用心
走心=放在心上
走心=走神
走心=放空
走心=專心
走心=貼心
走心=用心
走心=認真
(從百度查到的)
還有創建(create)啊
馬的
建立檔案就建立檔案
創造就創造
創建檔案到底是三小啦?
我希望你们能分清口语和书面,这些算口语化吧。
林北最賭爛的是如果是新發明的流行用語就算了,但是台灣這邊已經有很多使用多年的專有名詞,卻被某些媒體有意無意的替換,例如金鐘視帝.吸引眼球.質量.激活
"傾盆大雨"也被變成"強降雨"
同意 一些新時代引申出的中文詞彙我覺得有助於語法的創新跟活力
但是已經有的用語硬要換成別人的說法真的很不爽
真的 很歡迎創新 但麻煩堅持用舊用語阿QQ
我忘了說還有一個超肚爛的詞就是"視頻",明明"影片"影帶"台灣用了幾十年現在越來越常在電視上聽到這個詞
请问林北是什么意思
小學的時候轉學到外縣市,跟隔壁同學問「可以借我擦布嗎?」
他疑惑的看著我,問我「你說擦子嗎?」
我愣了一下,雖然不懂意思還是點了頭,然後成功借到橡皮擦
曾有個女生跟我借擦布,我拿抹布給她,就再也沒說過話了
以前同事跟我借擦子,然後我拿免洗叉子給她...
橡皮擦
國一的時候第一次聽到「擦子」這個說法,那時候音樂老師在全班面前要我去拿「擦子」,我聽不懂又不敢問,尷尬到爆XD
安月Yasutsuki 你可以以手捏2*4*1公分方盒的姿勢,往任意方向進行峰值3~5公分的簡單諧振運動,這樣他就知道你所要的東西是 可以擦去紙上可擦去碳粉筆痕跡 之白色/黑色 彈性文具了。
我是马来西亚人 现在人的想法就是 只要我不认同对方 我就不去跟对方沟通 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吗?回顾历史上 杯葛 冷战的方式 完全解决不了冲突问题 只会加剧矛盾的产生
就好像马来西亚上一辈的华人大多数都不会说马来语 也拒绝和马来人沟通 小时候也实施很多偏见教育给孩子 说马来人都懒惰 印度人都会喝醉酒打架 不要跟他们混在一起 … 可是长大过后通过学习 学会了跟不同的种族沟通 也了解到其实异族也不全是这样的人 只是文化上和我们的确有很大的差异 需要多沟通才能了解对方为什么这样做
我的意见是 假如台湾和中国人这样长期互相厌恶 拒绝了解对方的文化 只是通过媒体带风向去揣测事实 对于两岸都没有好处 被一个离十万八千里的美国牵着走
明白人,旁观者清
在中文系聽到同學說「那是我的U盤」感到非常擔憂
我就回說U盤是沒看到....USB到是有看到一個
@@安書妍 USB沒看到,隨身碟到是有一個
⋯⋯
真的應該擔憂
還有充電寶...
我長年在大陸經商的阿姨回台灣,聽她講話我超不習慣!
分享聽到就會直接因人廢言ㄉ:
早上好
企(ㄑㄧˇ)業
發酵(ㄐㄧㄠˋ)
混淆(ㄒㄧㄠˊ)洨三小
暫停(ㄗㄢˋ)
微笑(ㄨㄟ) 瘋掉
曝光念暴光比較不能忍受 曝寫作暴這點就不存在台灣義務教育內,隔壁大外宣的108導播室就念暴光,根本露骨的跟台灣人說那個光頭不是台灣人
威笑 這念法 我還是不太能接受...
@@zeroorange9748 发笑好像是习语把
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陸的精湛唸精湛(ㄕㄣˋ)
通商寬農 變 通商寬衣
哈哈哈哈哈
不对,我们习大大说了读精甚(shen),你这个是错误的读音(坏笑)
大陸簡體字弄的自己都不懂讀音,可悲
還有暴(ㄆㄨˋ)露(ㄌㄨˋ)
對岸念暴(ㄅㄠˋ)露(ㄌㄡˋ)
只有一方才有的事物(詞彙):民主、自由、人權、投票
有啦他們有投票的
實際的狀況大概是:
沒有 沒有 沒有 ...沒有 好 通過!
投票这玩意就是给失败的一个安慰(你看,没采纳你的意思,是大家的意见呗)
确实。但 核弹 武统 不强制兵役 也是一方才有的词
Here is the translation: 爱国, 爱国, 吃饱, 团结。
@向真理低头是光荣的 台灣人才不在乎啦 酸大陸人的時候也只會提你們沒民主
不過確實有民主的話很多事情會不一樣 可是沒人在乎的就是沒人在乎
有多少能鬧上新聞的社會事件都是過了很多年才被人注意到 數都數不完== 而且今天見報 過一陣就忘了
現代民主完全就是比較出來的東西
再來如你所說的 投票的人很多都沒長腦袋 不知道為什麼而投 就像出社會問題就跟風附議的那些人
而且反映了一點 在輿論壓力下無論你是不是對的你都會先被人民判決 這時代很好反映了人民本身的素質就沒有很好 有民主是好但也有缺點
之前最反感的大概是有人在現實生活中用
嚇死寶寶了
覺得很無言...@@
這個真的很尷尬~~~
他們的寶寶動不動就被嚇死 死亡率超高
在中国算是上古网路用语了
.... 同样讨厌
非常做作
之前在小7買東西,旁邊休息區的一群小朋友在玩手遊,
一句句“牛逼” 之類的用語一直大聲亂喊...
聽了心裡很不舒服,想問他到底知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
不過後來想想...比起用詞的方式,
我更在意的其實是對方大呼小叫,不尊重別人的態度🙁
台湾人带来的用屌表示厉害的含义,也是脏字呀,可能表达强烈情绪的时候就会说脏字吧
牛逼本來就不雅
其實第一個回覆的沒錯,台灣的 屌 其實也是粗話,
但是長久以來演變成厲害之類的意思,
牛逼也是,只是地域不同,語言的演化也不同,
所以我後來想想才說,真的讓我反感的,
其實是屁孩不顧他人感受&不尊重他人的態度。
Isba T 在台湾可能是不雅 但是在大陆 家里的小孩讲牛逼 大人不管 都会有差异 你总不能因为自己是那样就觉得别人是那样了吧 这样太狭隘了
@@chih-hangchiang8128 嗯有點意思
當年去大陸衛生局的時候,護士竟然說為什麼台灣人會講我們的語言(普通話),笑翻~日常被獨立
還有一點我們常常叫店員"小姐",但在大陸的"小姐"有一點暗指特種行業的女生
我们也叫店员小姐或者先生
台灣也會把妓女叫做小姐,但並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不要說得太白而已
都要叫服務員
只是有時候忘記,稱呼還是變回小姐,有時候會被無視XDDD
護士台獨份子被抓到w
我一直很討厭”所以我剛剛是被獨立了嗎.jpg”的梗 講的一副你本來就被中共統治的樣子
如果我小孩把影片說成視頻,我一定會把他打到youtube按鈕一樣
建议去看锡兰ceylan的youtube频道
用詞我覺得反而還好
最賭爛的是 企業念成 ㄑ一ˇ 業
每次聽到都覺得起拎老師
還有 鵝 羅斯 到底在ㄜˊ ㄜˊ ㄜˊ ㄜˊ ㄜˊ 什麼
4153133MN 台灣也是讀做ㄜˊ羅斯啊,只是大家習慣念ㄜˋ羅斯。就跟亞洲一樣,應該要讀做ㄧㄚˋ洲,不過還是習慣念ㄧㄚˇ洲
@@Hitokage1227 字典是好東西,舊音確實讀四聲
4153133MN 你都說是舊音了,現在正確的發音是ㄜˊ啊,學校也是教ㄜˊ
@@Hitokage1227 「俄」這字發音是二聲沒錯,但國名發音是有翻譯淵源,變更讀音會失去語音溯源
吸引眼球(X
目光(O
老實說第一次看到這用法覺得超驚恐的www
哈哈,有这么恐怖么,现在改成流量了
我還有看見過“抓住眾人的眼球”
雖然對比上下文可以知道意思啦,不過細想覺得有點可怕
流量、目光是名子,吸引眼球是形容詞阿,怎麼會一樣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個說法我也很討厭,上次77有部影片也用,驚呆了我(捲舌
香港人的酒店是可以住宿吃飯,台灣的酒店就是喝酒娛樂的地方⬅️跟台灣的朋友聊天的時候也會鬧笑話w
坂田澤 有台灣運將看著剛下飛機的夫妻跟他說要去酒店的尷尬場面😂
這個好像新加坡馬來西亞那邊也有一樣的問題🤣🤣🤣好像只有在臺灣把酒店當成特指聲色場所
而且在大陸下機場不能說去飯店,因為飯店是吃飯的店,超混亂的
中国的酒店和香港一样
但如果是用在旅店名稱上代表的是高級飯店。
語言是個很自然的東西 會隨著文化和時間有所改變,那些同化或是創新的語言都是人類語言很自然的表現。從英文來看其實就有很多字的意義被淘汰或是替換,因為隨著時代不同、文化融合的不同 才會有所改變。 我覺得大陸用語也是一個語言發展的正常狀況
中國用語的大量進入臺灣,所以當時有人覺得光頭哥哥很棒,因為他讓母湯這個台語使用更頻繁
說實話
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很理解"母湯"的意思就用了
反而讓台語算精通的我
有時候聽得一頭霧水...XD
@@_rpg0822 其實延伸到現在,大部分時候說人家很母湯
是指他的所作所為有點地獄之類的XD
所以有時候看看就好
就像有時候女生對自己說你真可愛
sometimes是在說你真笨
其實我從來沒搞懂過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那個人很好....
母湯,本字毋通,雖然這個詞有推廣但用諧音還是不太OK
@@喇啊水雞 台語沒有一個強力統一化的過程,是有點麻煩的,到現在就連有要拼音為字還是漢文為主都搞不定了。
我個人是會把母湯用漢字音義合理的寫為「毋倘」。
這篇底下的兩岸討論好和平
有點感動啊哈哈
七七的中國觀眾在中國基本都是異類。。所以他們和平,換句話說,在YT上遇到的立場與我們一邊的中國人在中國也都是極少數的異類,就好比我們這裡的“舔共”
zy chan 這算和平了啦
看得出來不是刻意引戰 而是單純陳述自己的想法
明明有那么多吵架的…………
@@tokchsr6441 幸好是少数,不然中国就完了
因为想喷的人你又拦不住他喷,那就只好绕开去找那些不是来喷而是来分享自己经验的人讨论好了😂
電視圈中最愛講內地的就內地憲了,說他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最近拍了一個手遊廣告 說著一口大陸話 這我真的不行
@@謝小蝦 他可能覺得學那樣的說話很好玩吧....?但台灣人怎麼聽都覺得很奇怪....所以完全不想看...
謝小蝦 大陆很多明星也会学台湾腔啊
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台灣人講內地了,喇叭憲活該涼了
@@uix6ubm 你這樣講其實不一定準確 有些中國南方省份其實腔調跟台灣很像的 他們說不定口音原本就是那樣...
接地氣不會比「親民」好,因為這背後帶有「天子」(皇帝)的意味在,基本上是當初現任中國國家主席上台時,中國為了要做領導人的宣傳而使用這個詞彙的。
Optimization本身就是最適化(最佳化),意思是目前能做到最好的就是這樣;優化則是近於改善(可能更好),相較於「最佳化」是無法完全表現出Optimization所想表示的。
我也覺得聽中國人講自己的用語不覺得怎樣
但聽到一個在台灣的台灣人說什麼視頻
一股尷尬癌上身
同感!!!
A人說:大陸最近好像淹大水喔!
我說喔中國啊? 淹很大啊
重複幾次,換A自己會搞不清大陸跟中國的差異XDD
可能會回說,沒有,我沒說中國,我說大陸!
原來是大陸國跟中國兩個國家XDD
说 “音视频” 更尴尬。更尴尬的:频道。 更不舒服的:声像。
“尷尬癌”也是中國用語,你說你尷不尷尬?你是自己在尷尬自己嗎?
”尴尬癌”这个词应该出自中国网络吧,好尴尬╯﹏╰
最討厭的就是小哥哥跟小姊姊到底是在小三小
對!!!正好我才跟同事(香港人)討論,啊?小哥哥?我們台灣不這麼說哈哈哈
@@amily0921 香港也不會太用這種詞語,藍絲除外
@@alvinwong3515 我明白...但那位同事都是跟中國人相處,所以用語就很中國,時常聽起來就有點歪腰這樣。
最讨厌贱兮兮的压着嗓子叫别人小哥哥小姐姐
老爸爸唯一清流
個人覺得最大的困擾是大公司、新聞台、網拍平台等等都在使用中國用詞,民間流行就算了,正式使用才讓人困擾。
例如螢幕已經被「屏」取代、改善被「優化」取代、檢舉被「舉報」取代、影片及短片被「視頻」、「短視頻」取代、高畫質被「高清」取代、產品資訊被產品「信息」取代、高品質被「高質量」取代...流行一時使用還能接受,但正式使用上看到這些用詞真的很頭痛,以用詞精準度方面來說,台灣相對精準。尤其新聞台及報紙別再亂用詞了
最後感謝志祺拍攝這部影片🙏看得出來做了很多功課。身為華語老師,可以方便與學生解說
作为华语老师,应该很清楚,语言是交流的产物,是工具,会不断融合、演化、发展的,这种现象很正常,恰恰说明了华语圈的交流,而且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
为什么你会觉得头痛?我看台湾的电视剧,综艺节目,UA-cam也有很多台湾用语,我反而觉得很新奇,又学到了新知识这种感觉。再者,你以上的举例完全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大陆人也会用荧幕,改善,影片,高画质,产品咨讯这样的用语。
“优化”这个词,恐怕是日汉语来的。
@@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彩虹 "UA-cam"
精準度問題我想應該是說不準的。就好比「高畫質」跟「高清」這一組對比來說,「高畫質」只是描述畫質好而已,「高清」除了畫面品質「高」,還多了一個「清晰」的詞綴修飾,反倒是大陸用語更進一步。
所以精不精準,倒不是什麼絕對的問題。
“我估计明天会下雨。”这个说法虽然也能听懂,但是国内一般不会这么讲。“ 估计”这个词也是比较口语化的时候才会用在这个情景,大多数时候会说 “明天估计会下雨。”
“高清“是”高清晰度“,DVD时代的”480P“的易懂版,现在其实有点过时了,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很少用,
其实视频里提到的很多“差异”,是不专门提出来根本意识不到的,因为国内南北方讲话差异本身就很大,现在”北漂“ ”南下“的情况这么普遍,一个公司里一百人,全国各地的都有,大家都习惯了”能听懂就行“呗。
说到”用哪个词更好“这种话题,其实非常像五六年前”豆腐脑吃甜的还是吃咸的“的争论,那是国内少有的南北方大讨论,背后争论的根本不是哪个更好,而是单纯要站队自己老家一边,而且这种现象都是出现在社交平台,现实中大家都很斯文。现在大家都是外地人和新移民,慢慢也意识到了,见识和格局足够大了,就不会执着于争论”哪个更好“,听懂就好,能娱乐到大家就更好。
個人覺得差異最大是『韭菜』,在臺灣是指青菜,在大陸是指老百姓。
😂🤣
hhh
靠背 原來網上那些說中國什麼什麼韭菜什麼什麼的是這個意思 瞬間領悟😂
@@yue-z6c 因為韭菜割了會再長,可多次收割
@@yue-z6c 韭菜很好種,割了又長割了又長,一直割一直長🤡
本人最厌烦的就是视频网站对视频分辨率或画质分类的:“高清”“超清”“蓝光”。说白了就是混淆视听,感觉很虚。像YT一样标注720/1080这种直白的标注还是很舒服的。
每个网站对高清超清蓝光定义又不同,有时候某网站的蓝光还不如别人的高清清楚,确实很烦
高清超清那個超難理解的 標準是什麼根本不知道
YT這種有明確標準嚴格定義的比較容易理解
「還是很舒服的」就是一個台灣用法不同的詞~~😆
高清無碼
通常最上面的比較清楚😂
我比較希望繁體字可以重回國際
這是真正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現在用繁體的已經越來越少了
共匪垮台之后,正体字就会在大陆重新使用了
大秦帝國首席丞相李斯漢化 推荐看一下这位翻译的H漫,小篆也不错哦。😂
说老实话,我非常感谢当年把正体中文数位化输入电脑的那群台湾工程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对岸的我们才没有抱着「计算机无法处理中文」的想法,走上疯狂简化甚至拼音文字的死路。
我倒是覺得還好,還蠻喜歡看到關於時代的變遷帶來的變化,那很有趣,我是覺得不管怎麼樣文字到後面還是會持續變化,哪天可能我們用的繁體字或是簡體字在未來又不一樣了
如果真的害怕..把字典留起來吧 會被慢慢淘汰掉的感覺
以前請一個大陸人翻譯法文料理課,一堆名詞都要重新適應
牛油=奶油、土豆=馬鈴薯、酸牛奶=優酪乳、三文魚=鮭魚、奶油=鮮奶油
一堆食材名稱超級混淆、邊記還得猜台灣對應的食材
分享常常惹惱我ㄉ:
用「菜單」來講電腦軟體的「menu」,
選單就選單,為什麼要用菜單?
覺得冰鱸桑對這次話題很有感🤣
然後去餐廳跟服務生要菜單
就會變成「功能表」🙄
留言這樣滑下來已經看到四五次冰鱸了www怨念很深齁😂
#冰鱸 超有感的!
不過電腦用語的話,算是翻譯的一種
很多都有差異的
在專業用語的確各個地方都不一樣
尤其是連去中國電腦,一來就就計算機已經是要再翻譯了
这个有点懵逼
我最不懂的中國用語,就是親.....
前面加個親是在親什麼啦(╯°□°)╯︵ ┻━┻
還有UA-cam ,怎麼被叫油管?
超級難聽的( ・᷄ὢ・᷅ )
大概是自以為dear的中文化吧
这是淘宝体来着,就是一开始不熟悉对话的陌生人或是潜在顾客,说 亲 比较破冰
亲也大多只用在淘宝客服啊....平时也没听说过这样说的
最早是淘宝客服在用了,后来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样叫别人比较亲切
是“油管儿”
我覺得「感冒」這個詞蠻有意思的
我對這個很「感冒」
在臺灣是不喜歡
大陸則是喜歡
第一次聽到時嚇了一跳
沒錯,我看大陸小說的時候也常遇到這個詞,花了很長時間才能腦袋自動轉換XDD
好像中國本身自己對這個詞也有二個意思,有的跟台灣一樣是不喜歡。忘記是不是南北分(小說越看越多,就看的出來XDD, 有時作者自己也會閒聊到感冒這個詞)
覺得感冒這個用詞可能是中國那邊網路小說上面有人寫錯,或者是盜文網站盜文時產生的錯誤,用久了,積非成是,就變成喜歡的意思了
大陸的「道地」叫「地道」XD
感冒在我们大陆,不会说我很感冒这个东西,来表示喜欢。但是在用否定的时候会用,我对这个东西不是很感冒。表示不是很喜欢。这个词一般只用于否定啦
中台:橡皮擦
馬:膠擦
中:視頻
台:影片
馬:video,視頻,影片
中:屏幕
台:熒幕
馬:屏幕,screen
中:服務員
台:服務生
馬:bang!kak!
中:高清
台:高畫質
馬:通用
而且“胶擦“的“擦”念第四声~
香港人表示: 用廣東話對話, 用英文工作/念書, 然後用普通話/ 國語/ 廣東話的書面語上網
真的很容易混淆兩邊的用語, 畢竟都是同一種語言的發音方式
但係我講唔出話我呢家睇緊"視頻". Sor. 就正如D大陸打嚟嘅詐騙電話同我講"我今日第一日上班" 心諗, 上乜春班, 返工就返工啦~上你老味.
仲有, 優乜X化. 改善工程咪改善工程lor.
同埋"一次性", 我同你就一次性服務好唔好!?. 即棄好難聽咩?
係改良/改善都掉晒落 優化, 而我係唔會明佢個優化, 幾時係改良, 幾時係改善
@@takuro9499 係呀~改良版係有個procedure/ formula, 然後你轉左某D位,但係大方向係無變. 改善係你睇成個換左個新野都得. 但係佢就咩都優化... 都唔知佢優左邊忽.
台灣人崩潰中XDDD
如果你有南洋親戚或者在星馬公司打過工,情況會更加混亂好玩⋯
吸引眼球、搏眼球⋯⋯是要把眼球拿走嗎= =
走心⋯⋯根本就跟台灣不一樣的意思
特麼⋯⋯罵髒話還要故意帶鄉音?
小夥伴⋯⋯我們好像不是一夥的吧
叫床⋯⋯當我親耳聽到他們在台灣對著飯店櫃檯說要叫床,水真的差點吐出來🤮
還有超受不了簡體字直接翻成繁體字的文章,水果乾都變成水果幹,水果有得罪你嗎😂
還有法髮不分,後后不分
小夥伴則是不適合討論認真議題
抓眼球应该是catch one's eyes的直译吧。
中肯
吸睛 跟 晨喚 好聽多了
哈哈哈😂,叫床吗,我是中国人但我也不这么讲
還有 緊張這個用法, 我們常用在感覺很緊張。對岸用緊張的狀況有這狀況很緊張,車間內很緊張。我們會說這狀況很棘手,工廠內很忙沒時間休息。以上🤣
難得浮出來回一下
1."貌似" 和 "估計": 我們家是完全的外省家庭,這兩個詞從小對我來說確實都有這兩個用法,所以我覺得例子舉的不太好。但"質量"在我的經驗確實是比較容易誤解;我的確是會分開用"質量" 和 "品質",但混用好像我也沒差 (?)。
2.有趣的是"土豆",我一開始的認知是花生,稍微大一點才發現祖父母輩他們在說的是馬鈴薯。有時候我會思考這樣是不是我的"母語"也備受影響。
3.我正在加拿大念書。某天跟著老加拿大人去看(紳士追殺令),我一開始以為是英國腔加沒有字幕讓我跟不上,但老加拿大人說他用了很多英國下階層會慣用的詞,他也聽了很不習慣。
4.我覺得"中國用語"這個問題,就像其他網友說的,"如果中國不是敵國...",應該這都不是問題吧;我還覺得挺有文化多樣性的XD。
推,只要中國不要一天到晚想要侵略我國,我相信台灣人都不會在意用語差異什麼的
說真的,貌似這個詞在台灣也有好像的意思啊!(貌似忠良)~就是好像的用法啊!
我也是聽到土豆是花生時嚇一跳,中國小說看太多惹
推,台灣一堆韓國用語日本用語根本沒人care。說到底還是因為中國是敵國,台灣人才會對中國的一切如此敏感
@@劉建谷-r5n 應該說,這個詞在台偏重於"看起來~"這個出發點,而陸方則"推廣"到一些不需要看的事務也能用。
最討厭的就是水準講成水平了!
以前都有讲,但现在讲水准的少了。应该是全国都开始渐渐统一语言习惯了(南北差异就很大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吧
看用在哪裡吧
+1
水平就是垂直的相反.....
在臺灣還把水準講成水平就真的很沒水準了。
水平我會想成水平線(攤手
誰叫我是個有水準的人(撥瀏海
同意「語言是承載著認同還有意識形態」的概念,
希望不要有人再說什麼都是中文哪有差啦~
前陣子才正好跟朋友討論到這個問題,
真的,對於不在乎的人來說,糾正他們反倒會被討厭。
非常感謝志祺做了這支片~
不過不管對方用了怎麼樣的用語,互相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啦:)
真的,我個性反骨,越糾正我越討厭,我真的又怕又討厭她,超怕說錯話,用大陸用語不表示我非台獨,只是大陸民眾生活的樂趣,就像看韓劇會學幾句那樣,看古裝劇就之乎者也
清末張之洞對屬下說
「我們不要用日本名詞」
屬下回答
「大人,名詞就是日本貨」
所以,這玩意兒扯不清的。
@@タバタバ-さん 我也覺得不需要分甚麼語言政治認同
台灣也很多人喜歡日本用語 難道那些人就想被日本統治?
某些大陸用語我也覺得很有意思 會拿來用
但不代表我想被統...
就和早期那些出國留學 或學習西方文化 就被說崇洋媚外??
真的是...
井娃要當的這麼徹底就是了?? 甚麼年代了還再思想封建...
嗯嗯 論傳承,台灣隨便一個語言都比中華民國帶來的北京話還要久遠深厚。
不過通通要被中華民國的北京話消滅了。
我天生的混用北京天津河南腔,但一般都是顺着聊天的对方,对方用什么地方腔和词汇我就变换使用同一种
我是在日大陆人。我和台湾人讲话,会偶尔讲几句我学的taigi,不为别的,就因为这样讲话台湾人会觉得开心,他们开心,我也就会开心,我们的友谊也会巩固。
“像極了愛情”
這也是兩年前左右的中國用語
我遇到最大的困惑反而是外語音譯。
切爾諾貝利???
特朗普???
還有赫敏!要不是看到照片我都不知道在講妙麗😂😂
@@康阿基茫茫 還有羅恩 馬爾福……重點是我之前看到有人吐槽我們翻的妙麗 我整個快氣死ww
Llll Yeon 妙麗是什麼東西
虽然我也觉得川普音译更合适。不过日本,香港新加坡等等都是特朗普。。。
中国翻译的原则是名从主人 不会直接从英语发音发音词汇 特朗普是德国姓氏
我第一次去中國出差遇到比較大的溝通問題是「沒事」。那時候跟中國廠商商討公司問題的時候他一直講「沒事兒」我以為對方在敷衍就回他「是在沒事什麼啦」,後來才知道原來「沒事」在中國有「不客氣」「不用擔心」「不要緊張」之類的意思
這個是大陸用語嗎?我平常也會這樣說
代表
小事啦,沒什麼事的意思
蛤?沒事不是我們常用的嗎?A:謝謝 我:沒事,反而在知乎還有人在問台灣人爲什麽要回答沒事。
英文版的"没事"应该是cool了吧😂😂
你告诉别人一件事别人就cool / ok cool,你给别人东西别人cool thanks,做了一个影片别人回你looks cool,反正回应什么都用cool就对了
我已经被别人讲cool讲到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在称赞还是纯粹在用"cool"来当作"ok"了
cool三小啦
我覺得沒事 也是挺奇怪的 真的 台灣大多會加一些話進去 像是 我沒事 不用擔心 沒事不用緊張 不用客氣 我是沒遇過 有人在跟我說話 他直接回沒事 那因該是指 我在詢問她 你有沒有事 他才會 回沒事 2個字 懂嗎 他因該是在 在意 動不動就說沒事 是在沒事啥小
我也覺得回答沒事很奇怪,台灣這邊比較常說沒關係,但是最近發現台灣人也越來越常沒事沒事🙄到底有什麼事?
長知識了!!不過,我認為語言是語感的問題,只要是漢字組成的詞,就可以叫做中文,我覺得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去講就好了,只要在聽不懂的時候說個"蛤"XX是什麼意思,這樣就好了,就當作是學習新的單字,覺得這樣說有爭議再跟對方討論也可以😊😊
像我就覺得日文的花火比中文的煙火詮釋的更好,哈哈!!
志褀剛說第三種狀態最應該要注意的時候,我以為第一個會提到九二共識XD
中國常用的
小哥哥 小姐姐
我對這詞非常反感,對岸常常用來稱呼不認識的人感覺有點噁心,這詞比較像是跟熟一點的人在一起時會說的
各国都有自己的称呼习惯 所以别恶心来恶心去了 你生活在台湾自然觉得自己的词很正常 就好像我会觉得台湾人说话的语气很尴尬 很正常
你很机车诶
台湾国语真恶心
并不是,熟悉的人才不会用这种词。
小哥哥小姐姐是抖音快手这几年兴起的词,其他地方很少用,至少b站就很少
這裡的人脾氣真好~
不過我覺得噁不噁心主要是看說話者的顏質?抱歉,開玩笑
是說「顏質」這個詞也是中國來的嗎?我記得以前台灣都只講「看臉」?
比起這些我更在意“特”這個副詞
明明有“很”、“超”、“非常”可以用
退一萬步用“特別”也還可以接受
到底是在“特”什麼啦!
拜託不要再把“特”寫在照樣造句裡了!
我覺得中國用語盛行跟抖音很有關係
就算沒有下載抖音也可以在FB和YT看到一堆抖音的影片
在這些影片的薰陶下
現在的小孩說話方式越來越像中國人了
不說我還以為是來玩的客人呢
北京人真的很喜歡用「特別」,像是「我特別喜歡這兒」。
例如特好吃。好吃,但又不是最頂的好吃,有種不把話說滿的感覺,留給其他人評論的空間,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
@@owouo 可以說滿好吃的~也是一種還沒到最好吃的感覺
齁真的 到底是在特甚麼啦www
現役工程師認為再過幾年,台灣的學子就不大會用原本的詞彙了,資訊量跟論壇差了不知道有沒有萬倍以上
雖然我在業界並沒有看到中國用法,但應該再過十年就會開始出現了吧我猜
當然工作上基本上都是使用原文(英文)在溝通,也很少在用中文表示的,可能也沒差。
舉幾個例子:
台灣中國 (箭頭表示個人偏好)
programming/coding: 撰寫程式編程 (>)
code: 程式碼代碼 (=)
software engineer: 軟體工程師軟件程序員 (
macro 和 OO,每次看到都很困惑XD
作為一個香港人我們也是在經歷同樣的情況,隨著過去一年本土意識掘起很多香港人也開始排斥中國用語,甚至我們會把中國用語稱呼為"匪語"(沒有對所有中國人鄙視的意思,"匪"是指"共匪"的意思),不過撫心自問想清楚其實重點並不全在於"保護本土文化",就日本和台灣流行用語在香港還是很受歡迎,甚至有時候還會有種認同感。我認為這種"保護本土文化"其實是實質想對抗侵略的意識延伸,因為香港台灣同樣受中國共產黨的實質侵略,所以發展出除了實質抵禦以外在意識上的反抗。至於台灣來說,就我個人而言反而會蠻自豪在日常生活中有台灣的文化,甚至說近來疫情再度爆發,而我很自然地率先關心台灣的情況,這可能也歸於過去一年台灣人對香港的支持為我們帶來的感動。所以其實公平點說,喜歡的就叫"文化共融",不喜歡的就叫"文化入侵",確實就是這麼的雙重標準,也沒甚麼對本身文化優劣的批判可言,畢竟人類就是一種會感性思考的生物
我觉得文化没有真正的入侵。你想想美国,以前绝对老大的时候就开放包容,现在地位不保就斤斤计较。有的文化本来就会消失,甚至承载文化的民族都会消失,历史告诉我们抵制无效,自强永生。
大陆人因为被各种“入侵”习惯了,看到这种说法反而蛮,嗯,无语的。 另,我们管1945-1972年的国民党叫蒋匪帮,1972年想跟全世界宣布民国政府是匪帮可惜没机会了。
你的說法恕我完全不敢苟同。我是香港人,文化優劣確實存在,我們有足夠的思考能力去分辨優劣。我們不抗拒「高清」、「接地氣」這種中國詞語,但是對於「質量」、「人流(人工流產的縮寫,我們叫墮胎)」、「視頻」、「一起(指一宗)」、「立馬」、「即便」等語意不清、有歧義或用字過於簡化的劣質詞語,我們有抗拒的理由。然而來自中國的詞語,普遍也有這樣的問題,相較於台灣和日本的詞語,特別是香港早期基本上都是從台灣輸入科技詞彙的,例如「冷氣」、「電腦」、「熒幕」、「晶片」、「資訊」甚至「科技」等,這類詞語一般有精準、言簡意賅也較少出現歧義問題。日本的詞語如「放題」、「人氣」等,有部份雖然語意不清(在中文的角度上),但由於是獨特詞,因此不會產生太大問題。
@@ohtani2024 明白你的意思,也許是不同人感性理性的想法會不同吧,至少我個人確實是偏向感性地對中國用詞反感吧。不過當然,有些字用慣了我們不會刻意去挑出來,像是"高清"我從小就用完全不知道是中國用語還是其他用語,但反而最強烈反感的並非普通正經用詞,而是所謂"潮流用語"或者句式。例如說中國人現在常用的"牛逼","真香"之類的句式用詞,可能因為得"益於"抖音之類充滿低質素中國行為的平台,令到這些中國較流行文化的用詞特別令人抗拒
@@wolf0109112 牛逼這些也算是「劣質」詞語的一種啊,不知所云的,所以是雞先定蛋先的問題,究竟是中國詞語太劣質令我們反感,還是中共太劣質令我們對中國文化反感,我覺得兩樣都有道理,但在語言上我傾向前者,叫「蝗語」、「匪語」不是無原因的,「實施強姦」、「進行檢討」、「強烈反對」、「加大力度」這些都是很標誌性的例子,我相信也不會有其他地方的人會願意接受這種廢詞語吧……
激活 : 啟用
印圖 : 打圖
其實還有一個特點沒講,同一個單辭,發音不同真的很好笑。
舉例影片的例子"質量"對面應該唸 質ㄓˋ 量 ㄌㄧㄤˋ
還有剖 ㄆㄡ 面圖 、雙擊 ㄐㄧ....etc. XD
回車
還有企 "ㄑㄧˇ" 業
@@qq2274 推,每次聽到有人這樣唸,都會懷疑他國小有沒有畢業
這不是國小就會教的字了嗎
攻擊=公雞
本期(ㄑㄧ)視頻
我覺得最煩的是新聞媒體,把贅字發揚光大...教壞民眾,例如:為您進行一個什麼動作→弱化動詞。搞到服務生也說:為您做個整理...
用語雖然聽得懂就好,可是看到40多歲的婦人稱大媽,台灣生活上哪會這樣叫啦…
大陆叫40岁的女性大妈估计会被骂。 然而20岁的男生被叫 大叔 倒没关系。
都稱呼歐巴桑
+1
做了一個...動作,其實是沒做,只是比劃動作而已。
那些媒體工作的真是語言不佳。
中國人的年紀和台灣人不一樣,
本來以為他們說小姐姐小哥是年輕的,
後來發現根本一把年紀也叫小姐姐小哥。
然後一把年紀的小姐姐張嘴就叫別人姐姐,
中國女真的很愛裝小。
林佩霖
2 天前
我覺得最煩的是新聞媒體,把贅字發揚光大...教壞民眾,例如:為您進行一個什麼動作→弱化動詞。搞到服務生也說:為您做個整理...
用語雖然聽得懂就好,可是看到40多歲的婦人稱大媽,台灣生活上哪會這樣叫啦…
我记得我从小看香港电视,然后叫陌生女性叫做小姐,那个服务员感觉脸上一黑,因为小姐这个叫法可以暗指性工作者。
「進行一個什麼動作」不是源自台灣的嗎?
文化本来就是相互交流的,使用彼此的词汇很正常
水平(水準)質量(品質)立馬(立刻)視頻(影片)高清(高畫質)硬盤(硬碟)是我聽到頭會痛的前幾名
U盤 雲碟
水平 質量真的賭爛
優盤+1
秋のかえで 高解析度
@@akinokaede 分辨率是FPS~
很不喜歡質量,聽到臺灣人用覺得很不舒服(品質就品質)
中國有很多用語聽到很不習慣,像是因為(ㄨㄟˊ)?質(ㄓˋ)量?
但是這就沒什麼好不高興的,純粹是文化差異。
講quality就行了
質量的意思根本和品質不同==
最討厭:小哥哥,小姐姐。
這商品的向量不錯
這東西質量很高=這東西很重
走心
我覺得這個超煩XD
在台灣的意思指的是不用心/走神了,但在中國指的卻是對這件事情認真了/戳到他了之類的,現在報導之類都用在後者,但完全相反的這種我真的看的很不習慣...
4同伴XDDDD 走心這個我第一次聽到也是一整個傻眼 到底什麼東西www
走心這個詞真的很不爽幹 一直看到
走心如果是 「當真了 / 被戳到了」 好像是個很難替代的詞
走心是流行词,现在过时许多年了。
走心真的很煩,聽到同學一直講都想翻白眼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和中国到底怎样,并不是我认为或者我想要就会怎样的。大家过的开心就好啦。我算是比较包容文化的,你们那边说的很多用词:企划(方案)、网路(网络),软体等等这些词,我都虽然觉得怪怪的,但是这都是各自文化的一部分,没必要去做谁对谁错的纠正,也就是您所说的意识形态之争。我会去学习一些台湾本土的流行词,也希望您们能多了解大陆的文化,只有互相了解,才会消除隔阂和误会。其他政治方面的事,也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了
其實有些詞語讀音也不一樣
信息(ㄒㄧ) 那邊是念一聲
質(ㄓˋ)量 那邊是念四聲
差異比較大的像攜帶,他們是念鞋帶XD
還有企業 他們念三聲(啟業)
ua-cam.com/video/OK6lXvE-5tA/v-deo.html
Chang Gladys 企鹅
蝸牛那邊都念ㄨㄛ牛
垃圾 ㄌㄚ-ㄐㄧ-
微信 Vㄟˊㄒㄧㄣˋ
企業 ㄑ一ˇ一ㄝˋ
混淆 ㄏㄨㄣˋㄒㄧㄠˊ
識別 ㄕˊㄅㄧㄝˊ
曝光 ㄅㄠˋㄍㄨㄤ
成績 ㄔㄥˊㄐㄧˋ
期待 ㄑㄧ-ㄉㄞˋ
射擊 ㄕㄜˋㄐㄧ-
玩手機遊戲也有個很明顯的差異詞彙,人物Skin台灣會說外觀或造型,大陸都講皮膚
應該是英文skin直翻來的
外观皮肤大陆都有用,只是皮肤比较多,玩剑网三的一般叫外观
皮膚的由來超智障的,本來他們都直接寫skin,習皇帝突然宣布遊戲詞彙不可使用外語,所以ABC要變成子丑寅,SKIN直接翻皮膚,連思考一下這個詞彙的合理性都不思考一下。
皮肤这个说法真的很奇怪,不晓得是谁定的。。。
@@clarawang7173 我覺得還挺貼切的
"列表中的哪些项目必须包含在项目管理中" - 這是中國的說法;
「清單上哪些項目必須納入專案管理」- 這是台灣的說法;
把 project 翻成"项目"就是很容易搞不清楚到底是 item 還是 project,偏偏連一些政府官員和學者都在講"立項"、"項目管理"。
再舉一例
"该系统可以仿真数字和模拟电路"- 這是中國的說法,大家可能看得一頭霧水。在台灣我們會這樣說:「本系統可以模擬數位及類比電路」。對台灣人來說,「仿真」會想到的是「山寨」,不會想到 simulation。而把 analog 翻成「模擬」一定會和 simulation 打在一起。另外,「數字系統」在台灣指的是 numeral system,而不是 digital system,根本完全不同的東西。
這些詞彙的混亂其實會干擾概念的形成,對專業學習非常不利。很多學子會用 google 翻譯,翻出來的都是繁體字的中國詞彙。google 根本沒打篹考慮兩岸文字不是只有字體不同。
那就直接用英文表达多好啊,何必都写了中文还要想对应哪个英文?
@@夏天天-k5b 在大學中學習這些相關專業課程,有時需要做一些口頭報告或繳交作業之類的
為了方便解說(畢竟台下的人並不一定真的都聽過這名詞)或是繳交格式規定(ex.作業繳交禁止中英文夾雜、請寫出對應的中英文)
所以還是得用中文說明,但一些教授是會對這類用語有意見的,錯用到對岸用語還會被扣分...
像我修過一門課的教授就很堅持在台灣演講就要用台灣用語,大陸用語在大陸用
在查詢資料時不小心忘了把資料上的"帶寬"改為"頻寬"
就被念了...
别说是你了,作为大陆人,对于analog和digital我也困惑了好一阵子。
前一阵子写学校布置的结课essay的时候就碰到了这种问题。当时查阅编译器的国外论文,有两个名词在同一句中出现:directives 和 instructions,当我试图翻译这两个词的时候,却发现这两个词都被用一个词汇“指令”代称--前者 directives 指 assembler directives,被翻译成“编译器指令”;后者基本上就是译作“指令”的(而我个人认为后者更适合被译作“指令”)。这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两个词。
@@jks15satoshi 其實以我所學,那兩個單字算是同義字
我是北京长大的,小时候小学初中我们当时的流行语都是台湾香港传过来的,因为当时大陆娱乐业不如港台发达。但是随着网路(网络)发展,中国毕竟网民很多,也有很多厉害的,特别是我出国生活以后,看台湾博主的视频发现中国网络用语已经被台湾人广泛使用。这就是一个语言习惯和选择的问题。我是有些词表达更加精准和短我就会用英文,反正同理。
更可惡的是明明同為八年級生 硬要說我們是90後 硬要什麼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早安就早安午安晚安這輩子一定聽的夠多 硬要什麼X好 真的好噁心
一聽到如果有人說下午好,白眼都快翻到後腳跟了.....
全部都說「安安」最實在
可是“晚安”很容易搞混耶。
感覺說了,就要睡覺了😅
所以我晚上的話,會說“你好”或“晚上好”。
@@r90230222 ua-cam.com/video/lcSbwsOy2Ik/v-deo.html
請問你覺得她要睡覺了嗎?
八年級生說自己九零後我真的會想打爆他頭
分享看到就不爽ㄉ:
「閨蜜」
這我就不懂了🤔
什麼!?這個也是中國用語嗎!?
这个是古汉语啦,闺中密友
我只覺得這個詞很彆扭,但是感覺不出怪在哪裡,可能只是因為我沒有閨蜜吧(?
等等閨蜜不算吧O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