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一定要給自己留三條後路,否則多半晚景淒涼 | 佛禪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8 січ 2020
  • 内容均为本人制作,严禁搬运,版权侵权追究一切权利! 佛禪每天為大家帶來不同類型的影片 :
    健康養生、生肖運程、風水命理、奇聞趣事、生活百科、心靈勵志等文章,為大家提供不同的資訊知識!
    希望大家能夠訂閱我的頻道,這是對我的一點點支持,令我更有動力去製作影片!
    訂閱頻道是【免費】的哦!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文章所用圖片源於網路,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解決具體問題,詳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КОМЕНТАРІ • 146

  • @YT-li4wh
    @YT-li4wh 2 роки тому +3

    老了靠自己 重點要有錢 任何人都不會給你靠 包括子女親戚 都ㄧ樣 這都是現實

  • @user-dt5vu7be7r
    @user-dt5vu7be7r Рік тому +2

    養兒不是防老,養兒出不肖子,天天是痛苦.
    照顧好自己身體,才可以到處趴趴走,到處逛逛逛,快樂過日子.

  • @enzol2823
    @enzol2823 3 роки тому +13

    四十後人生只有三件事重要,一不缺現金,二健康,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自理。三 樂觀心態。
    不管有沒結婚,有沒小孩,不管你認不認同,這三樣如影隨行,逼迫這你。

  • @waishanlau7056
    @waishanlau7056 2 роки тому +1

    健康同錢

  • @tonyching2866
    @tonyching2866 3 роки тому +1

    本來就要靠自己。靠山山倒。

  • @wenhuihuang7988
    @wenhuihuang7988 3 роки тому +18

    等老了有錢有健康的身體過得平安簡單的日子一切就靠自己

  • @ZhengPeiRou
    @ZhengPeiRou 4 роки тому +38

    您好,非常感謝您的分享。我們老了,要為自己留後路。1擁有足夠的養老金2保持健康的身體3不討人嫌的好個性。
    其實現在的兒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自顧不暇,無法照顧老人。老人家都要靠自己的,所以要有健康的身體,老伴,老本,老窩,老友還要有樂觀的心態,要靠自己才是真正的快樂。

  • @user-hu6zp3bz5k
    @user-hu6zp3bz5k 3 роки тому +10

    每個人都會老冷暖自知

  • @magickyy
    @magickyy 3 роки тому +4

    人要靠自己,是最好的,子女也有子女的煩惱,

  • @qingtianlin7176
    @qingtianlin7176 3 роки тому +3

    人的計劃如果沒有福報,不修功德陰德...最後都是千算萬算也比不上天一劃。

  • @calvinchen1752
    @calvinchen1752 3 роки тому +26

    人,终归是要靠自己的。看开了这一点,什么都容易了。

  • @user-el7vh6oc4t
    @user-el7vh6oc4t 2 роки тому +2

    頭吃土尾凍露,自己的身體自己顧,小孩壓力很大,不要 倚老賣老,增加小孩的困擾,放過小孩,這樣家才會快樂,祥和的。

  • @chingching6410
    @chingching6410 3 роки тому +6

    人的一生,順其自然吧!

  • @user-iv3fb6ux9h
    @user-iv3fb6ux9h 2 роки тому +1

    順自然法則!心存善念!心存感恩!知足常樂!行善行孝不要等!平安健康就是福!

  • @liujim2231
    @liujim2231 3 роки тому +6

    1.自己的身 , 口 , 意清淨是絕對必要的 . 2.遵守戒律 , 一絲不苟 . 3.念佛持咒功德 , 迴向西方極樂世界佛國淨土 . 晚景淒涼就是沒有晚景淒涼 , 明白心經說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金剛經說如夢幻泡影 . 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

  • @user-ko4fj7yk2u
    @user-ko4fj7yk2u Рік тому

    平常心平安自律

  • @kamsau5559
    @kamsau5559 3 роки тому +7

    有經濟和健康,能動,自己靠自己,為自己生存下去!

  • @leunglingo8207
    @leunglingo8207 2 роки тому

    感謝你,晚安

  • @nanomachine7795
    @nanomachine7795 3 роки тому +2

    年輕時以健康換取金錢˙時間一到就要以金錢買健康˙有時又買不回健康˙又一天到晚哀聲嘆氣˙何苦來哉。

  • @user-iw1ji2hz4l
    @user-iw1ji2hz4l 4 роки тому +13

    早上好,老师,你说的对,当俗话说得好,亲生仔不如近身钱,当你老了,病痛也多,趁自己还能工作为自己存点养老金也不为过,你说得对,儿孙自有儿孙福,适当地帮下就可,还是要保护自己多一点,人老了,己经养大了他们,该放下了,不要慈母多败儿,让他们去奋斗,年轻人,苦点累点不怕!💪💪

    • @user-gi2yp6bs2w
      @user-gi2yp6bs2w 4 роки тому +1

      我们潮州人有句话说得好:仔好,也要媳妇好,资娘好,也要女婿好!别忘了“枕边人”的话,是很吓人的,老了,最重要是:身边留着一间厝和几个银,不用看儿女的脸色,也不做足球,踢来踢去,身边有钱就自由与快乐!

  • @jasonsmithlin292
    @jasonsmithlin292 4 роки тому +42

    養兒育女天經地義,在風燭殘年裡還有餘力為子孫再盡棉薄亦是樂事;相反的,即使腰纏萬貫,路都走不了,哪都去不了,吃都要人餵,有錢何用? 因此,做為一名已近花甲的自己給自己的座佑銘:1. 別碎碎唸,2. 和靄, 3. 多動腦做自己喜歡的事,4. 知足必常樂,常樂必遠災。

  • @user-xy3ns9rh6z
    @user-xy3ns9rh6z 4 роки тому +28

    父母生你養你教育你,子女要有責任,父母省吃撿用,是給子女好好過活安居,就得引水思源才是正道,安享父母晚年。

  • @lulugoto
    @lulugoto 4 роки тому +22

    老人家切記不要嘮叨
    滿嘴說不完的話
    讓孩子唯恐逃避不及

  • @lingjackson9358
    @lingjackson9358 Рік тому +1

    非常同意.感恩感謝您的分享.
    2022年12月21日.星期三.虎年11月28日

  • @yeukoan2187
    @yeukoan2187 4 роки тому +3

    念佛。感恩。留些棺材本。三樣不缺一。

  • @lingjackson9358
    @lingjackson9358 2 роки тому +1

    感謝你的分享!!!

  • @jiangma1069
    @jiangma1069 3 роки тому +3

    謝謝,有那麼一天 我老了 好可怕,灑淚了

  • @user-gn6wb3uk4w
    @user-gn6wb3uk4w 3 роки тому +2

    重要的是!先保存好:老身、老房、老本、老友。行有余力?再酌给兒女!

  • @ewy8317
    @ewy8317 4 роки тому +3

    你铺好路。慢走

  • @777-ooo
    @777-ooo 3 роки тому +1

    規劃、執行、養生

  • @user-rx5fu7yz5q
    @user-rx5fu7yz5q 3 роки тому +1

  • @user-tp9ee9fz9l
    @user-tp9ee9fz9l 4 роки тому +1

    沒錯

  • @user-kk2bg3jp4g
    @user-kk2bg3jp4g 4 роки тому +2

    君之身命由父母千莘萬苦養育而來、 如無父母安有我身、 是父母之身重於我身也。 為人子女當盡孝、 侍奉父母到終年、 不孝子罪逆天、 雷擊碎身。

  • @k2754003
    @k2754003 3 роки тому

    南無阿彌陀佛

  • @laiwang3642
    @laiwang3642 3 роки тому +1

    感谢分享,为您点赞。

  • @user-ie8sq1mt9e
    @user-ie8sq1mt9e 4 роки тому +2

    午安。🐻

  • @user-zh9tg7kb8u
    @user-zh9tg7kb8u 3 роки тому

    錢、健康、好相處。

  • @guangzhujin6506
    @guangzhujin6506 3 роки тому +2

    身体棒棒比什么都重要也是最大的幸福

  • @user-eh5fh6xc9m
    @user-eh5fh6xc9m 3 роки тому

    你說的對但是我要說一聲謝謝你

  • @nanbong9889
    @nanbong9889 4 роки тому +17

    自然吧!人算不如天算

  • @user-sh5ou5qe1m
    @user-sh5ou5qe1m 3 роки тому +2

    人老有錢,要懂得取悦自己避免晚景凄凉。

  • @ellewy8714
    @ellewy8714 3 роки тому +4

    退休还要帶孫不是退休啦⋯⋯🤦‍♀️

  • @jintsai749
    @jintsai749 4 роки тому +6

    謝謝你,記住了!感恩

  • @user-zy8ld3kq8b
    @user-zy8ld3kq8b 4 роки тому +8

    師父.説的设錯,真的要給自己留好這三條後路.正確的感恩分享

  • @11barbarasewgeokyew56
    @11barbarasewgeokyew56 4 роки тому +1

    哥哥午安

  • @user-bh7pb2ss5z
    @user-bh7pb2ss5z 2 роки тому

    老病死人人都沒法避開 =只要有錢 到哪都輕鬆

  • @hanlaihui9282
    @hanlaihui9282 3 роки тому

    自我世界独自快樂人生单身胜利哈

  • @linlee5366
    @linlee5366 4 роки тому +5

    佛禅早上好☀️謝謝🙏分享

  • @user-nn1zh6rv5j
    @user-nn1zh6rv5j 4 роки тому +3

    我自有打算
    不會虧待自己

    • @Fochan1811
      @Fochan1811  4 роки тому +2

      人生苦短,對得起自己就好😄

  • @user-lu1my3wt9x
    @user-lu1my3wt9x 3 роки тому +2

    前人種樹 後人遮陰

  • @ooiahbah5670
    @ooiahbah5670 3 роки тому

    namoAmitabha

  • @user-iw1ji2hz4l
    @user-iw1ji2hz4l 4 роки тому +7

    对,必须趁自己还能工作,做点長线投資,比如人寿储蓄什么的,因为老了会有很多病。会用钱,如果下下问仔女要钱,也就悲哀,儿女给你是孝心,但如果觉得逼儿女拿,也觉凄凉,所以以要留点钱自己老年用

  • @user-qc4xz9py8p
    @user-qc4xz9py8p 3 роки тому

    說的很好內容豐富有内涵欣賞

  • @user-uo1gi2dg1n
    @user-uo1gi2dg1n 3 роки тому +4

    不是以前的養兒防老,傳宗接待了

  • @user-wd2qj5wo2b
    @user-wd2qj5wo2b 3 роки тому

    老了仙佛帶路!你勿擔心!

  • @user-mo6cy1ui1b
    @user-mo6cy1ui1b 2 роки тому

    👍👍👏👏🙏🏻🙏🏻

  • @user-px4ep1jx4u
    @user-px4ep1jx4u 4 роки тому +5

    所以現今社會最實際自己保重自己 有錢是要留下自己以後用 養仔不知仔心肝 多孩子也是沒用 到時靠自己 樓下個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 你沒錢什麼都會了孩子到那時候 孩子你看他他看他 幾個孩子也沒用 到時候你 老了 冇錢 沒人看 就太辛苦了 不知以後 如何孩子如何 看代你 始終識到是有的時候保留個錢在身 是最好 到時候冇錢 兒子 也不理 到時候你哭也無用 人生好難說 誰人沒有病 有病事務錢 孩子也不理 你就痛苦不堪了 所以能有錢 時剩下一點 保障以後老的時候有個錢防身 最好的辦法 也不要看他生活不好又拿出來給他 他年青自己想辦法 所以怎樣都要為自己一條後路 現今社會最實際 希望個個老人都健康長壽 幸福 滿滿

  • @user-hp7jq5lg7k
    @user-hp7jq5lg7k 3 роки тому +10

    說什麼都是多餘的!命中有時終會來

    • @user-gn6wb3uk4w
      @user-gn6wb3uk4w 3 роки тому +1

      重要的是!保存好:老身、老房、老本、老友!行有餘力?才酌给兒、女!

  • @phyllisdai6987
    @phyllisdai6987 3 роки тому

    這很喜歡您分享的佛禪

    • @Fochan1811
      @Fochan1811  3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你的支持,今後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精彩的分享💪

  • @user-fv4wr1bz4n
    @user-fv4wr1bz4n Рік тому

    醒世歌.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見浮生總是空。天也空來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來月也空。來來往往有何功。田也空來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來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來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經中空是色。般若經中色是空。朝走西來暮往東。人生恰似採花蜂。
    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深夜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
    仔細從頭思想起。便是南柯一夢中。萬般既空唯業隨。不如禪定放輕鬆。
    為有緣人介紹一個佛門(尤其密法)中最重要的咒王、法寶。念誦即得滅罪增福、消除障礙、所求如意等等,轉業改命,非常殊勝。(見此文「點讚隨喜」或轉發也能有一份功德)
    百字明. (建議每天最少念廿一遍,最好過百遍,越多越好)
    此咒雖然放在最後,但卻是最能開發菩提心(本覺,即如來藏)的密咒,字數雖更少,但因為它能相應「空悲不二」的究竟見地。萬有是空性的,所以是一體的,所以開悟者能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正如手足身體,本來就是同情共感,手足有疾有痛自然就要療治救護,這本就是自然不過,也是大乘菩薩道的根本。亦因如此,此咒在滅罪淨業、剔除心垢、顯發心光方面都有極大的功效。因為眾生都有來自今生或多世所積累的宿業罪障,一旦修行,不管是自力或他力法門都會提昇我們的靈性振頻,就會加速了業力的顯化,而一旦我們本來的罪業比較多,就會產生業障現前,進入了高速淨化業力的「重報輕受」階段,這其實是好事,因為業力拖得越久才爆發會越嚴重,所以現世受報總比死後下地獄或當畜牲要好得多,所以叫重報輕受,但如果程度嚴重過程漫長,期間我們會覺得諸事不順、相當煎熬,所以修行是必須先盡量懺除罪業的,修行之路才能走得順,因此在掃除業障上最強的「百字明」在修行中是最先要的法門,亦能積集修行資糧,往後才能達到事事如意的「吸引力顯化」之高頻狀態,乃至成佛,自利利他,故此咒在密乘中可說是最被重視的密咒之一。
    金剛薩埵百字明(藏譯) :
    嗡。班雜薩埵薩瑪雅,嘛努巴拉雅。
    班雜薩埵 底諾巴、底叉知桌美巴哇。
    蘇埵卡喲美巴哇。蘇波卡喲美巴哇。
    阿努拉埵美巴哇。薩哇斯德瑪美扎雅叉、薩哇嘎嘛色匝美、
    則當鞋央革熱吽、哈哈哈哈貨、班嘎哇納、薩哇達他嘎達、
    班雜嘛麥母雜、班雜巴哇、嘛哈薩瑪雅。薩埵啊。
    09*也可單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為入門,遇上任何大小苦惱皆可念誦,觀音菩薩救急救苦,每求必驗,常持誦也能得消罪增福、延壽生西、福德難量。

  • @user-gt5uo2cq3t
    @user-gt5uo2cq3t 4 роки тому +9

    我女兒現在就這樣。常說在等我的遺產。開玩笑也不可以。是吧?所以我說我的財產要辦禁治產。誰都不給

    • @user-zn1cc3nm6l
      @user-zn1cc3nm6l 4 роки тому +3

      同感 您做的對 👍🙏

    • @wu5683
      @wu5683 3 роки тому +3

      請問什麼叫做禁治產 如果不分給兒女 那你說的這個是 給政府是嗎 因為我不懂 所以我問一下這是什麼意思 遺產絕對不能給政府

  • @brightent4659
    @brightent4659 3 роки тому +1

    老了,退休了,有时间了,多练太极拳,可使人更健康,更有活力。

  • @user-dh1zz9my2s
    @user-dh1zz9my2s 4 роки тому +7

    🙏

  • @kweelanpong7841
    @kweelanpong7841 4 роки тому +4

    人老了是很可怜*没人会知道的*

  • @mamamama4553
    @mamamama4553 3 роки тому +2

    別想太多了,若當我們生病,没利用價值,且又可能拖累子女時,就趕快自我了断吧。

  • @user-uy5mk7be4z
    @user-uy5mk7be4z 2 роки тому +1

    當你老了你還有選擇嗎

  • @ewy8317
    @ewy8317 4 роки тому

    你要留善心。爱心。奉献

  • @sue4690
    @sue4690 4 роки тому +15

    一切都是 命 說穿了就難看了 說穿了就不好做人了 說穿了 就翻臉了 說穿了 就六親不認了

    • @kuo7396
      @kuo7396 4 роки тому +2

      六親不認又怎樣?自己都不看重自己,誰要理你?

    • @sue4690
      @sue4690 4 роки тому

      SL Kuo 抬頭不見低頭見 或者處在 一個屋簷下 總歸不好吧!
      新年快樂家和萬事興

  • @age5582
    @age5582 3 роки тому

    -------------感兴趣。

  • @user-gv4vn5rv1i
    @user-gv4vn5rv1i 3 роки тому +1

    生孩子太多負擔重如果孩子有辦法才有用

  • @meoshandson951
    @meoshandson951 4 роки тому +7

    沒錢會苦悶

  • @fatheryu3530
    @fatheryu3530 2 роки тому

    你好 经常看你的视频 我想给你提个建议 就是把自己的音调 主音和辅音抓好 虽不知你是何地友人 …………

  • @user-zb9rk2wj6m
    @user-zb9rk2wj6m 4 роки тому +1

    ☺☺

  • @kenTsang3015
    @kenTsang3015 4 роки тому +8

    不要生兒女生餞好了

  • @yingchouchang6426
    @yingchouchang6426 3 роки тому

    建議: 影片下面要打上中文全文、會好百倍否則看不下去

  • @mayjin3433
    @mayjin3433 3 роки тому

    中国人喜欢听甜言蜜语、很多老人口袋没有钱、每天吊在嘴巴说家人有多么多么生意有多少多少房子🏠其实就是喜欢别人说他们家有多好都好、真的很无语😓人家国外有一点好、脑袋很清楚自己的父母自己亲自照顾、信不过老婆的、特别理智、中国人很多儿子自己不去对老妈好、全部依赖老婆去看看妈、说真的您们信吗?呵呵🤭

  • @zhixinghou4102
    @zhixinghou4102 4 роки тому

    李大宵创作室。

  • @hanlaihui9282
    @hanlaihui9282 3 роки тому

    你准略好后路嗎哈

  • @user-om5bj6ej4k
    @user-om5bj6ej4k 4 роки тому +1

    老趙阿,沒有花過你一毛錢,沒欠你錢,你家人不要來找我阿,我也沒侵門踏戶,哇靠,收工

  • @liujim2231
    @liujim2231 3 роки тому

    要問自己有沒有常常修行佛法 , 自己有沒有真正實修佛法 , 自己有沒有跟佛菩薩相應 , 自己有沒有自私自利 , 自己有沒有遵守戒律 , 如果犯了戒律 , 有沒有修懺悔法與還淨法 , 自己有沒有定力 , 不受世間花花綠綠人事物誘惑 , 如果偽裝 , 心機 , 虛假 , 騙人 , 欺瞞 , 充當一位佛法修行人 , 命終 , 會下三惡道 . 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

  • @user-iz3it2vd2f
    @user-iz3it2vd2f 3 роки тому +1

    想儿防老,最好儿子别结婚。陪伴到老。养女不防老?别太守旧了。

  • @user-js9cy1ng9e
    @user-js9cy1ng9e 3 роки тому

    廣告太多是最大缺點。

  • @user-wd2re7jv8f
    @user-wd2re7jv8f 3 роки тому

    朋友請用真心講,这佛講还是你作出来,係就指出那部經典!千萬別害人害物。

  • @chiifaiwong78
    @chiifaiwong78 3 роки тому +1

    养兒待老時,积谷只防饥?儿女无孝道?依靠身边錢!。

  • @user-np2ym8uv8h
    @user-np2ym8uv8h 4 роки тому +1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确实不应该拖累,麻烦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上班工作吧?既然这样,也肯定不是那么富余,雇保姆吧。就算你雇保姆,你放心么?夫妻为房贷车贷工作,为孩子上学,补习班,哪个不需要付出。我们既然想好从父母角度出发,那就别生孩子为好,因为你麻烦了好多人,自己也累。这样问题解决了。你只管孝顺父母,这样就符合小编的意思了。人人都会说麻烦父母,但为人父母哪个愿意麻烦老人家们。希望年轻人们都想好,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抚养孩子,那就别耽误人家投胎到有能力的家庭。害人害己。

    • @user-np2ym8uv8h
      @user-np2ym8uv8h 4 роки тому +1

      我们这一代,被社会坑,被政策坑,被道德舆论坑,还被小编拿出来消遣。做个人也是做的对不起任何人似的。与其这样,你把我们这拨人都拉出去埋了吧。你以为我们这拨人活得痛快似的。

  • @wuchristopher3051
    @wuchristopher3051 Рік тому

    補充一點,不知政府的養老低保的資產收入限額是多少?每個國家都不同,以香港為例就非常低,你不窮得夠,就別指望那政府福利金!

  • @sok.hwafoo6969
    @sok.hwafoo6969 3 роки тому +1

    在德國沒有這種事發生 養老金失業金 救濟金 醫療免費 小孩 學費到18歲 大學 政府補助 政府供養 18年 小孩 飲食費 來自於德國 如果中國有一點點 這個制度 那是強國 之夢 科學家們努力努力

    • @Cecilia-xb9dm
      @Cecilia-xb9dm 3 роки тому +1

      老人对生老病死有深刻的认识,就会活得坦荡,靠人人会死,靠山山会倒。靠自己有信仰,身體健康,一日三餐,有屋住,就是幸運了。老了去老人院,老人政策政府也在慢慢完善。明天我们老去會更好。天主保佑!

  • @user-eb2pi6qf1w
    @user-eb2pi6qf1w 4 роки тому +8

    為什麼我一直不想活
    我已76歲了

    • @charityteng3529
      @charityteng3529 3 роки тому +1

      以現在這時代來說76歲還算年輕。公司裡經理級的人70歲以上還很多。活著的每一天有每一天的意義,如果你覺得自己梵行以立,所作已辦,那麼你可以用言語和行動去幫助別人。人身難得,不論是自我修行或幫助別人都好,不到最後一剎那決不輕言放棄。阿彌陀佛!🙏

    • @funngai2364
      @funngai2364 3 роки тому +1

      可以做人已好幸福了
      要學會有個好的心態
      自然常樂
      知足也會好開心

  • @huihui121
    @huihui121 4 роки тому +7

    流氓多的地方,老少没好日子

  • @yixianli2076
    @yixianli2076 4 роки тому +1

    叙述太世俗了,形式与花样都偏离其要目的!小编的见识不够全面,就算所讲的每个要求都不容易超越,因为那是世人行为准则,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我与忘记世上的种种,目的就是带来实在质的身心健康!怎样改变看每个人修身的方法与境界了

  • @user-no3pj1gd8k
    @user-no3pj1gd8k 3 роки тому

    還用你說嗎?

  • @user-gt5uo2cq3t
    @user-gt5uo2cq3t 4 роки тому +2

    請問大家。我女兒現在常說她要等我遺產。我說不給。給了我吃什麼🤔。難道我女兒瘋了嗎?還好她嫁人了。氣死我了。房ㄗ先借她住。我要用什麼方式請她出去。房子是我的名字

    • @hedy4569
      @hedy4569 4 роки тому +5

      莊淑媚 最好找個好的律師😊

    • @user-zn1cc3nm6l
      @user-zn1cc3nm6l 4 роки тому +6

      莊淑媚 讓她滾蛋 這樣的女兒要她做什麼 等於養一個白眼狼

  • @jackla2777
    @jackla2777 3 роки тому

  • @user-gf3uv9ws8s
    @user-gf3uv9ws8s 2 роки тому +1

    將無法接受您請注意鑑賞期非侵入者留言傲策會影響你可以與蘋果日報報導中最後的結果發現

  • @huihui121
    @huihui121 4 роки тому

    玩夫妻游戏,太監你玩埋

  • @louis-wb9vo
    @louis-wb9vo 4 роки тому +1

    为什么 女儿上大学,
    三个儿子做农民,
    重女轻男,重男轻女,都是不对的

    • @idychan8447
      @idychan8447 3 роки тому

      三個兒仔不會念書,加上資源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