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E性平辦 ▌小家庭的育兒困境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 лют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3

  • @TurnAround-g8n
    @TurnAround-g8n 2 роки тому

    一個人在家帶小孩真的比上班累,上班尤其公務員之類,工作中是有休息時間的,女生可以穿得美美的,有人際交流,有專長發揮,有地位,有精神和金錢回饋。每天出了家門過著類單身的生活,雖然回到家又有一堆家事要做,但也是換了口胃,有休息的作用。而全天在家帶小孩就不一樣了,它是沒有休息時間的,孩子醒著時你要陪他照顧他,孩子睡了你要做家事,買菜做飯,馬不停蹄的忙著;等到負責賺錢的另一半回來,他也很累需要休息,這時你要照顧他和小孩。這種生活真的要經歷過才會知道“在家照顧孩子+持家”是怎麼一回事,這等於一個人在兼兩份工作,而且還被不知情的人以為你很輕鬆很享受。這情況在數十年前的社會,女性結婚後承擔這兩份工作還算正常,因為那時的女孩從小就被訓練做家事帶小孩,且多為家族聚落,長輩鄰里都會幫忙帶小孩,或者孩子群中有大有小,除了餵奶需要媽媽,其它時間不一定都要媽媽照顧,因此以前的婦女不但身兼養兒持家還能下田、做生意、做手工的非常普遍。以前養孩子不像現在人這麼講究,隨便放養隨便長大,那時的環境自然,孩子在外面玩到天黑才回家,並不需要父母時刻照顧陪伴,我們這一代五、六十歲的人都這樣長大。而現在不一樣,孩子24小時都需要大人陪著,鄰居不認識,親友在遠方,沒有人代勞,孩子沒有地方可以自己玩,在家也沒有玩伴,因此唯一的照顧者就被鎖緊了。其實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也是不健全的,孩子出生後除了貼身照顧他的父母(指主要照顧者)之外,應該要有豐富的人際圈,例如鄰里往來、社區玩伴、家裡的手足等等,現在的社區型態居民互不往來,完全靠自己,是新手爸媽陷於焦頭爛額、無法勝任育兒工作,導至婚姻破裂、罹患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而這部份卻是可以由政府社福政策與個人對“在家帶小孩”的重新認識,得到緩解。政府方面提供足夠的育兒場所讓小孩有安全的公共場所可玩,這個公共場所附帶人力幫忙看小孩,例如低價的“共學團體”,讓家長可同時獲得人際交流、經驗分享、技能學習、壓力舒解。個人方面,一定要改變“,在家帶孩很輕鬆”的錯誤觀念,必要時夫妻輪留體驗“帶孩是一個沒有休息沒得喘氣的工作”,在共同的體驗中互相體諒,在互助互愛的理念下,借著帶孩的機會,好好享用孩子帶給我們大人的愛的世界,當你能夠翻轉帶孩的挫折、抱怨心境為驚喜與感動,你能夠享受到孩子回饋給自己的純真無瑕、孩子對你百分之百的信任、他們的笑顏、他們的貼心與擁抱,將使你成為一個最幸福的人,親情無價,親子之愛世上沒有東西可取代,想想多少人不能生育,妳何其有幸,上帝多麽愛妳,你(妳)還抱怨就太傻了。

  • @TurnAround-g8n
    @TurnAround-g8n 2 роки тому

    換個揹帶吧!現在流行的幼兒揹帶很厚重,好像在揹兩個幼兒,主要承重在後腰錐,幼兒身體在前面,不符合人體工學,等於把一個重物掛在一支橫向伸出的桿子,隔著二、三十公分距離用手提它起來,是不是特別吃力?省力的方法是將重物靠近自己(結為一體),再垂直拿起來。傳統“四角揹帶”把嬰兒綁在後背,媽媽的翹臀正好接住孩子屁股,加上厚肩帶,讓孩子體重均勻分配在四條帶子與媽媽臀部、背部、肩部,以及前面的胸口、腰腹。孩子兩腿自然成門型,背部拉直,兩手兩肩伸出,視野開闊、活動自由。這種揹法很適合婦女前凸後翹的身形,可以長時間揹孩不覺酸疼,空下兩隻手正常工作、走動,孩子在媽媽背後看到媽媽在做什麼,增廣見聞,母子互相陪伴,累了趴在媽媽背上睡著。這樣,在帶孩過程,同時完成家務,而爭取到和孩子一起躺下小睡的時間。反觀現在的前揹大型揹帶:揹了孩子無法做家事,走路看不到前面,有絆倒風險,最嚴重揹一下腰椎就受不了,感覺好像要斷了,當孩子越來越大,真的會傷腰。這樣帶孩太辛苦,耗費時間,妳必需等到孩子睡著放入床舖才去做家事,根本沒有休息。糾結的心情牽連到在外賺錢的另一半,對疲累不堪的他抱怨、擺臭臉,憂鬱情緒同時襲向兩人。日久隨著體力耗盡,感情也枯竭了。帶孩的方法很關鍵,只要多一點嘗試,帶孩過程充滿喜樂是可以預期的!

  • @kkatn8787
    @kkatn8787 2 роки тому

    所以越來越多女性不想生育了,攞嚟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