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時代來臨】當我們老了|記者 李婉婷 徐森城|華視新聞雜誌EP2350單元3 2023.2.3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6 чер 2024
  • 🔥完整版影片連結: • 【單身時代來臨】一個人也很好│我想要結婚│當...
    🔥單元1 一個人也很好 • 【單身時代來臨】一個人也很好|記者 徐敏娟 ...
    🔥單元2 我想要結婚 • 【單身時代來臨】我想要結婚|記者 蘇韋宣 張...
    ⭐更多精彩影音 goo.gl/qEMao8
    隨著晚婚、不婚的趨勢,台灣的生育率,全球排名敬陪末座。您有想過,老後生活該怎麼過?或是想住在哪裡呢?
    ► ►分段重點
    00:00 不婚不生趨勢 老後生活該怎麼過?
    02:41 青銀共居園館 年輕管家牽起長輩的手
    07:03 荷蘭、美國、日本 青銀共居成功案例
    09:32 青銀跨世代互助 相約共好 一起變老
    #單身 #不婚不生 #生育 #高齡 #年老 #退休 #青銀共居 #長照
    #華視新聞雜誌 #華視
    📺請鎖定@華視新聞雜誌
    ▌華視主頻12台首播:每週五晚間23:00
    ▌52新聞資訊台首播:每週六晚間20:00
    ⭐加入@FB粉絲團 掌握最新消息 / newsmag.cts
    █ 訂閱華視新聞 CH52 █
    【UA-cam】 pse.is/CTS_YT
    【Facebook】 pse.is/CTS_FB
    【華視新聞網】 pse.is/CTS_NEWS
    【全球資訊網】 pse.is/CTS_official

КОМЕНТАРІ • 172

  • @judylin1324
    @judylin1324 Рік тому +55

    很久沒有去台灣了. 看到這個影片竟然讓我流下眼淚. 非常感謝這些有智慧,有愛心的年輕人, 奉獻他們的時間來造成老年人的幸福. 太美了!

    • @amidabaya
      @amidabaya Рік тому

      官網列出的收費是:
      入住費用,透過三種費用的安排,找出最適合您的方案!
      會員費(200萬~850萬)
      生活服務費(49,000~20,000/月)

  • @user-jw5og5fp1z
    @user-jw5og5fp1z Рік тому +15

    大學退場,許多校舍是現成的硬體,可以開放承租(私人或政府)。把教室稍改建,一樓保留給行動有礙或是高齡者,原辦公室當作管理人員的辦公室和宿舍。
    就可以結合社會住宅+青銀共住+增加就業機會。

    • @rason61
      @rason61 Рік тому

      可惜,台灣政府只想炒房炒地,這種社會福利政策市井小民都想得到,大官員們想不到嗎?沒有心而已
      無論藍綠白,都是混蛋

    • @user-lg7ol1dm6k
      @user-lg7ol1dm6k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那土地變更地目就會是建地,然後消防設施跟無障礙設施的設置又是一筆大經費....

    • @Ophelia-rj6zt
      @Ophelia-rj6zt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政府要整合資源,否則作啥事?

  • @footman5678
    @footman5678 Рік тому +32

    結果那些鼓吹結婚有人照顧的,我看影片結婚老後也是住養老院阿,所以單身還結婚不是重點,有錢才是重點

    • @user-ck7fz9hr8x
      @user-ck7fz9hr8x Рік тому +5

      沒有家底的,單身比較有機會存到退休金

  • @juneyoung4960
    @juneyoung4960 Рік тому +38

    看到你們的片集,我感到有希望,渴望飛來台中來這間青銀共居長住。我膝下無兒,家人都不在。看到各位生活管家都很有愛心,感謝創辧人紀金山對老人付出,給我們老人老來不感孤獨。

    • @sound4823
      @sound4823 Рік тому +1

      我也一樣,說不定可以做朋友。

  • @4409101
    @4409101 Рік тому +36

    看後滿感慨感傷的...還是趁現在把身體顧好..能夠自理..省得麻煩旁人..要活得有尊嚴...加油吧...

  • @user-zy8ud9ii6g
    @user-zy8ud9ii6g Рік тому +12

    看完了影片好感動,感觸好深,謝謝你們報導這麼有意義的議題,希望更多人都能看到

  • @vianchen7875
    @vianchen7875 Рік тому +17

    重點還是費用啊....理論只要接觸社工 長照的大家都知道 但是看了一下官網的評估與費用 能付得起的 也就是那少少的人 所以問題還是都在....

  • @user-le1sp7vl2s
    @user-le1sp7vl2s Рік тому +12

    一個人也很好,自由自在。身心靈的健康最重要。阿彌陀佛。人的迷惘是一輩子的功課,沮喪和不安會一再地重複。你也許對自己不滿,對現狀也不滿,但又無力改變。但請放心,你能用智慧從這股力量中掙扎出自己真正想走的方向,並且藉此擺脫以往的困境,好好的重新出發。再次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與善解。理解受苦有受苦的意義。懂得沈澱和淨空,轉化與超越。大家加油吧!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嗡。嘛呢。唄咪。吽。

  • @user-xi9db1xg8w
    @user-xi9db1xg8w Рік тому +4

    這篇新聞報導的多還是以健康能動的老人為主

  • @user-tq8oj3hr4w
    @user-tq8oj3hr4w Рік тому +7

    政府應該把經費投入在這樣長照機構身上而不是亂撒錢去搞甚麼燈會甚麼節慶

  • @yolo-my6og
    @yolo-my6og Рік тому +20

    交往 結婚 生子 變數實在太多太大。不一定會幸福。 把自己跟長輩顧好才是最重要的。房價高 物價高 工時高 與其期待政府改變 打房。不如改變自己來得快

    • @cbp2348
      @cbp2348 Рік тому

      現在的社會沒有人可以一直全心全力的照顧年老的父母,我就曾經在家照顧過失智失能的老爸到終了,因此中斷了從事很久的工作和事業,也因此我還短暫的重回大學進修社會工作學,所以我很瞭解,台灣社會未來的退休生活模式還有社會住宅的發展,就是如此。

  • @howie740701
    @howie740701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這影片製作溫馨,會讓觀賞者提早體會未來生活模式!good job

  • @yunglingchen5637
    @yunglingchen5637 Рік тому +6

    無意中看到的影片,感觸頗多!

  • @user-dx1jg1ku3v
    @user-dx1jg1ku3v Рік тому +3

    太棒了

  • @cbp2348
    @cbp2348 Рік тому +2

    現在的社會,沒幾個人有辦法全心全力的照顧年老的父母,我就曾經在家照顧過失智失能的老爸到終了,因此中斷了從事很久的演藝事業,也因此我還短暫的重回大學進修社會工作學,所以我很瞭解,台灣社會未來的退休生活模式還有政府的社會住宅的發展,應該就是要這樣。

  • @user-rs4xx4pz5o
    @user-rs4xx4pz5o Рік тому +54

    我認為沒有小孩、沒有結婚可,還有單身愛交朋友可,喜歡一個人的不適合這樣。
    我是單身者,但我不想要人過多,所以我喜歡一個人生活。
    所以我未來老後,我要好好的躺平在家,讓家成為我的世界。
    除非年老白髮,就我姐姐跟妹妹一起住,因為我們家三姊妹都是不婚不生主義!
    反生育主義者

    • @user-ln3et7tg4l
      @user-ln3et7tg4l Рік тому +2

      我的房客,他們是三戶人家,兄弟姊妹的關係,其中妹妹單身。我單身,看到他們的例子,我想老後跟姊姊住在一起,因為跟姊夫的關係也不錯。

    • @user-lt2uq2cv6w
      @user-lt2uq2cv6w Рік тому +4

      確實,兩個人的決定卻要三個人負責。看到越來越多的社會狀況,比如階級固化、高房價低薪、渣男渣女等等,自己也無力為下一代解決,就會怕小孩以後會怪我為什麼要把他生下來就像我現在一樣,還是算了吧

    • @meiyuc22
      @meiyuc22 Рік тому +9

      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身體健康到老,所以趁年輕早點開始研究保養身體

    • @luciolucio2989
      @luciolucio2989 Рік тому +2

      👍👍👍💪💪💪+1

    • @footman5678
      @footman5678 Рік тому +7

      目前也單身,未來也不知會不會結婚,假設單身到老我也不會想去住養老院,個人不喜歡群體生活,但會花錢請外勞照顧我,跟社會局定期通話假設哪天老死在家來幫我收屍就好

  • @meiyuc22
    @meiyuc22 Рік тому +9

    年輕人沒錢、沒資源、就業機會少,跟老年人需要人照顧恰好是互利共生

  • @meiyuc22
    @meiyuc22 Рік тому +13

    最好還是發展出相似類型的營利組織才能大幅度推廣,如果全靠非營利機構是不可能全面普及的

    • @Zoe2008100
      @Zoe2008100 Рік тому

      台灣有一些類似的養生村, 有錢人才住得起。

    • @user-jw5og5fp1z
      @user-jw5og5fp1z Рік тому

      不靠營利才更難經營下去。只是要盡量降低入住者的負擔,如果大學校舍改建後出租的租金應該夠整個(小社區)的運作。

  • @yaoyao539
    @yaoyao539 Рік тому +7

    这代人应感到幸福。既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优越的生活、又没有战争的困扰、至少是这60年的平安、人生而是过客、就活了开心些吧

  • @yywnicole7
    @yywnicole7 Рік тому +31

    这就是我梦想的养老社区,有服务有社交,有精神生活,有价值体现,也有各自独立空间。有机会一定要去台湾看看😊

    • @GW-oz9sf
      @GW-oz9sf Рік тому +1

      來逛逛吧

    • @user-ev6fo3ry7m
      @user-ev6fo3ry7m Рік тому +1

      你來了也沒有台灣人了 因為留島不留人啊...

    • @GW-oz9sf
      @GW-oz9sf Рік тому

      @@user-ev6fo3ry7m 你會把綠共養的塔綠班當成台灣人嗎?
      如果不會,就不會把小粉紅當大陸人

    • @user-kt4nk1su8b
      @user-kt4nk1su8b Рік тому

      倒退的三十年逆股道德的公挑卷叛徒手 司空見慣的溺愛放縱不上進取 偷盜 廢棄物發賀被語發賀備語
      有什麼是住不慣在正規的範圍 對於需要處裡的零三森木管理的 成本及建築廢棄物
      購置 權狀不明的 詐騙區域可能犯有罪狀極 涉及 歐 管理條例的罪犯無保障

    • @user-kt4nk1su8b
      @user-kt4nk1su8b Рік тому

      陵墓管理 鈴木 許木 杵午管理者 陸務 路木

  • @user-to5fb6ry3p
    @user-to5fb6ry3p Рік тому +12

    各有利弊得失,每個人都有選擇結不結婚的權。

  • @Nancy-kz1fp
    @Nancy-kz1fp Рік тому +3

    我們家五個兄弟姊妹~我們都有結婚~不過孩子大了之後~我們有種想法就是一起蓋房子當鄰居互相照顧不靠孩子😊

  • @yunkangwang2910
    @yunkangwang2910 Рік тому +43

    台灣的老人,目前太沒有趣了,恐怕不會有年輕人想共居!我居住的德國老人,就從年輕時就閲歷丰富(不管老人有否高學歷)也願意幫助年輕人!彼此吸引及互動成長!

    • @jannicechang902
      @jannicechang902 Рік тому +19

      真的很認同…很多老人都很固執😂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Рік тому +11

      確實很多老人喜歡倚老賣老,仗著自己年紀大,就什麼都要別人讓他、幫他,然後其實早早就停止學習成長,可是老了是個更不用成長的好藉口,完全只想把自己人生丟給別人負責

    • @manyes7577
      @manyes7577 Рік тому +8

      主要是台灣老一輩很多都是窮人上來的
      當然沒什麼文化背景 人生通常只有工作
      話題也只停留在工作賺多少錢 政治 當兵
      歐美日發展的早 老人都有一定經濟基礎的 當然生活閱歷會更豐富 也很正常

    • @cbp2348
      @cbp2348 Рік тому +3

      台灣的世代對立問題確實存在,統獨爭議、價值觀不同、資源分配不均等都是原因,這個問題是我們大家要努力化解的,試著嚐試去青銀共居,甚至接受老少配、忘年之交,都是好的方法。

    • @layaten
      @layaten Рік тому

      台灣的老人無趣還無所謂(不要交流就好),
      很愛以老賣老,說現在年輕人草莓族,
      以前他們當兵多操,現在多爽,
      所以現在年輕人吃不了苦,
      不買房不結婚,
      很愛管東管西,對的事情只因他們沒做過就反對,
      偏偏是親威家人,你不想聽還不行,
      這樣的老人誰想跟他們住

  • @Ophelia-rj6zt
    @Ophelia-rj6zt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這個會流行。解決很多社會問題

  • @user-im8ug5eg6v
    @user-im8ug5eg6v Рік тому +9

    從政治,宗教,人類的任何事業都是為了賺錢而已>>任何生活型態都須要有錢-只要沒錢任何生活都沾不上邊!

  • @gto9882225
    @gto9882225 Рік тому +9

    我覺得這個模式!只有少數人適合!

    • @user-gs8cx7ww7j
      @user-gs8cx7ww7j Рік тому

      不夠完善還是經濟上的問題能接受的很少

  • @Tdapa2022
    @Tdapa2022 Рік тому +4

    單身萬歲

  • @user-hu2xw5xc1n
    @user-hu2xw5xc1n Рік тому +3

    沒健康活著也痛苦吧

  • @emilylin5138
    @emilylin5138 Рік тому +1

    照顧是一種專業

  • @miwlmiwl4651
    @miwlmiwl4651 Рік тому +4

    華視可不可以開一個交朋友的節目,幫助年輕人交流5

  • @gracielaliao
    @gracielaliao Рік тому

    請問這間園館是在哪裡呢?

  • @sophisticatedgrace7519
    @sophisticatedgrace7519 Рік тому +3

    房價太高
    ➡️買不起房
    ➡️不敢生小孩
    ➡️沒小孩
    ➡️有結婚跟沒結婚
    沒什麼差別

  • @michelletung1710
    @michelletung1710 Рік тому

    請問這個在哪裡

  • @hs00lo
    @hs00lo Рік тому

    請問如何可以找到台灣其他縣市有類似的生活空間設計? 好希望家母能住在這個地方。

  • @user-pm9pv6mr3p
    @user-pm9pv6mr3p Рік тому

    👍

  • @asktungetc
    @asktungetc Рік тому +1

    Back to Normal

  • @user-ki2qo9di5e
    @user-ki2qo9di5e Рік тому +9

    不怕死,就怕死不了生不如死

  • @jn7959
    @jn7959 Рік тому +1

    想到老時很傷心!

  • @mingkuo6089
    @mingkuo6089 Рік тому +6

    這種社會現象只會越來越多
    從年輕世代開始衍生不婚不生
    而在位者也無心處理,更多的是向《錢》看的政策,並非有心處理問題……

  • @danteliu10
    @danteliu10 Рік тому +6

    說難聽一點.台灣的老人會給年輕人什麼誘因住在一起?現在年輕人在工作上被壓搾、貧富差距加劇更是痛

  • @jojo-jj
    @jojo-jj Рік тому +1

    這種地方 人人平等,沒得攀比 沒得炫富 得放棄財富給於子孫,台灣沒幾個老年人能做得到的 …

  • @user-bh7pb2ss5z
    @user-bh7pb2ss5z Рік тому +1

    有能力的老人,能提供給年輕人賺錢機會 算少數

  • @1127Peace
    @1127Peace Рік тому +1

    支持安樂死合法化
    減輕國家的醫療負擔
    也能夠有尊嚴的逝去

    • @chiehlo4265
      @chiehlo4265 Рік тому

      蠻難的
      醫院藥廠安養院療養院的龐大利益就足以讓政客忽視安樂死這塊

  • @user-cv3wd2wb9u
    @user-cv3wd2wb9u Рік тому +23

    入住費用太高,非富豪住不起😢

    • @hest_1578
      @hest_1578 Рік тому +2

      我打算老了去買別墅退休

    • @user-xc6tn5ev2i
      @user-xc6tn5ev2i Рік тому +4

      @@hest_1578
      老了難免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有沒有人照顧才是重點!

    • @user-xi9db1xg8w
      @user-xi9db1xg8w Рік тому

      @@hest_1578買別墅,身體不行了,自己獨居更可怕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Рік тому +4

      @@user-xc6tn5ev2i 這是觀念問題吧,國外很多老人都很獨立,可以靠自己做很多事,但台灣不知為何老人就覺得一定要人照顧,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然後又覺得變成別人的累贅不想活了,所以一堆憂鬱的老人,其實是缺乏自立的能力和維持運動、培養興趣的自信生活

    • @amidabaya
      @amidabaya Рік тому +1

      他們網站列出的收費是:
      入住費用,透過三種費用的安排,找出最適合您的方案!
      會員費(200萬~850萬)
      生活服務費(49,000~20,000/月)

  • @tinawang8519
    @tinawang8519 Рік тому +43

    我身為女生的角度覺得現在女生大部分選擇單身的原因是因為眼光太高,不喜歡被拘束,也造就了剩女
    其實我認為雙方因為愛而磨合彼此包容才是最好的,一個人往往要到真正發覺想要一個真正的家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雖然我才26,但是我想得比較遠,更何況兩個人再一起不一定要追求完美的結果,而是過程和在對方身上學習到什麼??
    像我後分手,但在另一半身上學習到以前從沒接觸過的不少事物跟體驗,格局也會大開,好的壞的都接受,不要當書不起的人,能接受,能看開,才是對人生的成長,就我看來往往很多選擇單身的女性往往都因為眼光較高覺得男性應該如何,不然就是曾在另一半那受過傷不感踏出這是一種逃避!!可能我15歲就出社會,也接觸過很多人,有過幾段戀情,無論結果是好壞,當下的過程是最重要的~而我~~正在遇見未來另一半的旅途中~~

    • @user-fk1lh1lm8i
      @user-fk1lh1lm8i Рік тому +14

      男生的眼光也很高,朋友說,有一位男工程師主管,要求女生要身高165體重42,皮膚要白,要有學歷,要經濟獨立,我朋友建議,他娶白骨精女王🤣🤣🤣。說真的,要不是薪水跟不上物價,以及視頻娛樂錯誤的價值,也不會有奇怪的要求,其實,這些要求都源自於生存本能,但很多人很明白,生存本能就是要活的更好,如果另一半不是助力而是阻力,寧可樂於單身。

    • @hsy7882
      @hsy7882 Рік тому +7

      女生只要顧好外表欸…要求哪有多高
      又不是要女生有房有車有存款
      高學歷高社經地位

    • @karenhuang6896
      @karenhuang6896 Рік тому +3

      我也是覺得男生眼光高的多

    • @user-nm6xm4qb4p
      @user-nm6xm4qb4p Рік тому +12

      要一起過一輩子的人眼光當然要放高,要不然隨隨便便只要是男的就嫁了那算什麼呢
      結婚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會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影響,如果最後是離婚,那還不如一個人樂得清靜

    • @hsy7882
      @hsy7882 Рік тому +5

      @@user-nm6xm4qb4p 差別就是說 女生往往慕強 就是說明明只有150卻要求對方要180 要求一個不符合自己條件的對象 找一個符合自己條件的女生又不想屈就

  • @user-ph5bw4tw7j
    @user-ph5bw4tw7j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問題是這個費用,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希望政府多補助

  • @user-nt4uk9hd1q
    @user-nt4uk9hd1q Рік тому +6

    但老人回家後呢?行動不便還是要靠家人幫助,如果是獨居有些生活需求就有心無力了。

  • @user-to5fb6ry3p
    @user-to5fb6ry3p Рік тому

    這種樓很精彩,很炸樓,線上朋友吵翻天。

  • @linlin8074
    @linlin8074 Рік тому +9

    現在又變回類似以前三代同堂的居住模式,只是不是自己血緣者,老人家要住得花不少錢。
    又走了回頭路了!以前的社會反而老有所終,而且可以互相照顧。

    • @user-sc6vq6vq9r
      @user-sc6vq6vq9r Рік тому

      老時
      別窮的只剩youtube

    • @meiyuc22
      @meiyuc22 Рік тому +5

      別想得太理想,以前的老人也不是每個都很幸福終老

    • @user-sx9ry3hi3u
      @user-sx9ry3hi3u Рік тому +4

      @@user-sc6vq6vq9r UA-cam 可昰自學交流區耶,明明就是個性問題,華人老人家不像是西方淘氣大方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Рік тому +3

      還好我活在現代,一點也不想三代同堂,嚇死

    • @amidabaya
      @amidabaya Рік тому

      官網列出的收費是:
      入住費用,透過三種費用的安排,找出最適合您的方案!
      會員費(200萬~850萬)
      生活服務費(49,000~20,000/月)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Рік тому

    書名:群書治要
    1.《尚書》說:「與其妄殺無辜,寧可犯不依常法的過錯。」也就是說,處理案件要體現仁政,司法的官吏要以仁德存心,避免冤獄。
    (卷十七 漢書五)
    2.聽取言論不如觀察事情,觀察事情不如觀察行為。聽取言論必須審察其中的來源、動機,觀察事情必須驗證實際狀況,觀察行為必須考證事情的前因後果。把這三方面綜合起來分析,比較不會出錯。
    (卷四十九 傅子)
    3.孔子說:「人的本性本來是相近的,都是純淨純善的,由於個人後天的習染不同,差異就愈來愈遠了。」
    (卷九 論語)
    4.孔子說:「身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恭敬長輩和上司,做事要謹慎小心,說話要言而有信,要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實行這六事以外,再學習古聖先賢的典籍。」
    (卷九 論語)
    5.孔子說:「要求自己從嚴,要求他人從寬,就能遠離怨恨。」
    (卷九 論語)
    6.老子說:「不記仇恨,反而用恩德去回報傷害我們的人。」
    (卷四十 賈子)
    1.王處訥,五代後周洛陽(今河南省)人,精通星相、曆數、天命以及占候吉凶等學問。王處訥與五代周祖郭威有深厚交情。當周祖進入汴京時,問及五代後漢劉氏國祚短促的原因。王處訥回答說:「漢氏依據中原地區,承受正統即位。以曆數來推算,國祚本來還可長久,但因漢氏高祖劉知遠即位以後,多行報復,殺害仇人,滅人家族,結怨天下,由此促短他的國運,不得維持長久……。」周祖聽了這一席話,深深感悟。本來準備發兵圍攻蘇逢吉,以及劉銖等家族,進行殺戮兩家妻妾子女,這時立刻下令阻止攻殺。當時蘇逢吉,已經自己自殺,周祖只有誅戮劉銖一人而已,其餘家族全部寬恕釋放全活,因而減少了一場殺業。
    後來到了宋朝時,王處訥呈上新曆二十卷,宋太祖授予司天監官職。可見有仁心者當得厚報。
    2.王祐是宋朝名宰相王旦的父親,學問文章顯揚於五代漢、周之際。宋朝初年,官任潞州知縣,後來官至尚書兵部侍郎,為朝中名臣。平生作為,很有陰德,博得當世人的稱讚。
    五代時曾經規勸杜重威不要反叛漢,宋朝時又曾抗拒權臣盧多遜對宰相趙普的謀害。當節度使符彥卿鎮守大名時,有人彈劾符彥卿罪狀,宋太祖對彥卿也起猜疑心,便命王祐前往大名代理職務,以便察看彥卿動靜。臨行前太祖對王祐說:「卿此次前去,若能察出符彥卿不法罪狀,朕當與卿王溥職位。」(當時王溥擔任宰相)王祐到達魏地,察得符彥卿兩個家僮,在當地仗恃勢力,任意非為情事。王祐量其罪行,只將兩人處以流放而已,不作任何牽連。回朝上奏說:「符彥卿並無罪行,臣敢以百口性命擔保。」接著諫正說:「五代國君都因猜忌心太重,而殺戮無辜,因此國運不能長久。祈願陛下引以為戒,國家幸甚!」太祖聽罷,非常憤怒,認為王祐說話太耿直太過分,於是貶王祐為華州司馬。
    王祐要赴貶所就任時,親友到都門來送行,對王祐說:「本來料想公必定會作宰相呢?……」王祐笑著說:「雖然我不作,但我的兒子必然會作。」王祐話中指的是其子王旦。王祐曾經在庭院中種植三棵槐樹,三槐樹蔭滿庭。王祐對人說:「我的兒孫,必定有人作到貴為三公者,這三棵槐樹就是標示。」後來其子王旦,果然貴為宋朝名宰相,正應了王祐所說的話。天下稱為三槐王氏。
    3.竇禹鈞五子登科
    竇禹鈞有一僕人,盜用了禹鈞二萬銀錢,恐怕給主人發覺,就寫了一張債劵,繫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劵上寫明:「永賣此女,償所負錢。」僕人從此遠逃他鄉。禹鈞發覺了這件事,把僕人所寫的債卷焚毀,並且對僕人的女兒撫養得很好。那女兒長大後,禹鈞還替她備了嫁妝,嫁了一位美滿的賢婿。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捨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那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裏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竇先生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親友中有喪事無錢買棺者,他出錢買棺葬殮;有家貧子女無法婚嫁者,他出資幫助其婚嫁,對於貧困得無法生活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有做生意的資本。因此各地的窮人,由他幫助而得以維持生活的,不可勝數。他為了要救苦濟人,所以自己的私生活很儉樸,絲毫不肯浪費。每年量一歲的收入,除了供給家庭的必要生活費用外,都作救苦濟急之用。他還建立書院四十間,聚書數千卷,禮聘老師,教育青年。對於無錢的貧苦子弟,代為繳納學費,先後造就了很多優秀人才。
    有一天,竇先生又做了一個夢,夢見祖父對他說:「你多年以來,做了不少的善事。上天因為你陰德很大,給你延壽三紀,並且賜給你五個貴子,來日都很顯達。你將來壽終之後,可上升天堂。」
    從此以後,竇先生更加努力修身積德,後來果然生了五個兒子。五個兒子都先後中了進士,大兒子竇儀,官至尚書;次兒竇儼,位至翰林學士;三兒竇偁,官參知政事;四兒竇侃,任起居郎;五兒竇僖,位左補闕;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竇禹鈞本人,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
    4.晉國趙宣子,在首山打獵。看見桑樹蔭下有一個饑餓的人,知道他三天已經沒有吃東西了,就拿出食物給他吃。只吃了一半,他就停下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回答說:「想要拿回去給母親吃。」宣子讓他吃盡,另外再打發他一些食物回去。後來靈公想要殺宣子,埋伏士兵在門內向宣子進攻,宣子萬分危急。正在這時,忽然有一個勇士,反過來搶救宣子。宣子被救出去後,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就是桑樹蔭下的餓人啊!」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他不告而退。
    一飯之恩,可以免死;棉袍之贈,足以救生。【左傳】
    5.李勉唐朝人,字玄卿,從小好學,個性沈厚高雅,神志光明。少年時代家境貧寒,曾經客遊到梁宋地方,正巧和一位書生同住一家旅館。書生染患重病將死,拿出所帶的白金,對李勉說:「我已經不行了,現在左右無人知道。我死後,請你用這些白金替我辦理後事,為我安葬,剩餘的就全部贈送與你,請你收下吧!」李勉安慰答應了他,於是依照遺言,將他安葬,但是所剩白金,卻暗中把它放在棺材底下。後來那書生的家屬開墳墓時,掘出白金,終於歸還其家屬。
    肅宗時提拔李勉為監察御史,李勉見武將有驕慢異常情事,便上章揭發糾正。肅宗對左右說:「我有李勉,朝廷才見尊重了。」代宗時任滑毫節度使,統理軍民要政八年,不用威武而治安良好,那些兇暴狡猾的部將,都敬畏懼怕他,德宗時提升為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宰相之職)。
    勉累官位至將相,所得薪俸或賞賜,全部分送給貧困的親族姻戚,自己生活儉樸。去逝後,家中竟然沒有贏餘錢財,賜諡號「貞簡」。
    李勉在朝正直清高,廉明耿介,又能自始至終敬重賢人士子,曾經引用李巡、張參為幕府(軍中文官)。二人死後,每至宴飲時候,仍舊設置兩人的虛位,進獻酒食懷念。骨鯁大臣,又能禮賢下士,實為當時宗室大臣的表率,亦不愧是位賢德宰相。【唐書 宗室宰相傳】
    書名:因果感應事蹟類編
    書名:群書治要
    ♥️立志做事而不忘仁愛,就能宅心寬厚;考慮事情不忘道義,行為就會遵循禮義;工作時不忘盡忠職守,行動就不會徒勞無功;說話不忘遵守誠信,言語就像符節一樣有信用。如果內心寬容大度而且行為舉止遵循禮義,做事很有成效而說話很有信用,即使是古代那些有厚功大名,顯揚於四海之外,而為千秋萬世的後人所敬仰的人,他們的立身處世也沒有更超越於此的了。
    (卷三十六 尸子·四儀)
    ♥️文王問太公說:「我想知道治國的方法。」太公答說:「愛民。」文王問:「如何愛民呢?」太公答:「要給予人民利益而不要加以傷害;要幫助成全人民而不要加以毀壞;要保護、生養人民而不要濫用刑罰殺害;要施與人民恩惠而不要掠奪;要使人民安樂而不要使他們勞苦;要讓人民心生歡喜而不要使他們怨怒。」
    (卷三十一 六韜·文韜)
    歡迎翻印

  • @user-fl5vd6ik8q
    @user-fl5vd6ik8q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物價太高,民不聊生
    南無 阿彌陀佛 🙏🙏🙏

  • @alpacalun
    @alpacalu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年輕時多累積資產,老後一定要有被動收入來住這裡~~

  • @user-ps1ly4dn9p
    @user-ps1ly4dn9p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青銀共居模式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不是所有老人家思想都那麼開放,也不是所有老人家都有特殊才能,從影片中看得出,都是知識水準較高的老人家

  • @raeyingchang
    @raeyingchang Рік тому +8

    現在40歲,25年後已經沒有什麼勞動人口(年輕人)了😢。

  • @user-np2fw4ow9q
    @user-np2fw4ow9q Рік тому +1

    去看看那些首富有哪個不結婚,當環境不友善怎麼結婚

  • @takeshimiao
    @takeshimiao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看到老爺爺去哪兒都牽著老奶奶 就讓我想到 大茂黑瓜~ 🥰

  • @ckinghsu6850
    @ckinghsu6850 Рік тому +5

    安樂死 合法化

  • @alicetang1882
    @alicetang1882 Рік тому

    要有什麼資格才能入住?
    如何收費?

    • @amidabaya
      @amidabaya Рік тому

      他們網站列出的收費是:
      入住費用,透過三種費用的安排,找出最適合您的方案!
      會員費(200萬~850萬)
      生活服務費(49,000~20,000/月)

  • @eileenchang2096
    @eileenchang2096 Рік тому

    也許世界經濟論壇沒那麼可惡⋯

  • @user-vg2bf7mj9s
    @user-vg2bf7mj9s Рік тому

    全球化导致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 @minfanglin38
    @minfanglin38 Рік тому +1

    英皇的政績🎉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Рік тому

    所以吉祥的人,因為他的 ♥️語善♥️視善♥️行善 ♥️一天有三種善事,積滿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福於他。
    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意即:「其人有聰明才智,又能夠深入觀察,卻使自己陷入死地的,這種人大多是喜歡譏笑批評他人。)
    宋朝鎮江太守葛繁,每天都做幾件善事,四十年不曾間斷。有人向他請教,葛繁說:「我沒有其他方法,只是每天做一兩件利益他人的事情而已。」因而指著座位間的踏板說:「如果這個踏板放得不正,就會妨礙人走路,我就隨手將它擺正;又如別人口渴,就請他喝水。這些都是利人之事,從公卿將相到乞丐都可做到,只要持之以恆地去做,自然就會得利益。」
    後漢的管寧,遇到窮困的親戚或鄰居,家中米糧不夠,管寧必會分送食物救濟他們。遇到為人子女的,必定跟他說孝道;遇到為人弟兄的,必定跟他說悌道;遇到為人臣子的,必定跟他說忠道。他的容貌謙恭言語柔順,能夠藉事勸導人向善,有慚愧心的人,無不受其感化。
    人的性情各有不同,有人柔順,有人剛強;有人謹慎保守,有人豪放縱情;有人喜歡安靜,有人喜歡興風作浪。在遇到事情時,對是非判斷各有不同,總要看情況來圓滿其事。勿因自以為是,要對方必合我意,豈不又起爭執?即使有不合情理之處,讓人不忍旁觀,也只能心平氣和婉轉勸導,能做到如此地步,哪有不和睦的道理?
    現在有許多親兄弟相互失歡,有些事情本是微不足道,最後卻弄到無法化解;只因失歡之後,各自負氣不肯相讓。如果其中有位較賢明的,甘願自己吃虧,能先低下心氣,先侍奉應承對方,主動與對方說話;則彼此就會開始應答,漸漸地恢復和好,像以前平時一樣。
    王陽明先生曾說:「舜能夠感化同父異母的弟弟-象的關鍵,就是不去看象的不對。我認為骨肉至親之間,只應講情不應講理;如果一味地執著於理,必然會傷到感情,而傷到感情就不合理了。」
    有人問宋朝的程子說:「事奉兄長已盡到情理,卻還得不到兄長歡心,那該怎麼辦?」程子回答:「只要以至誠心盡到孝敬,並不需刻意表明自己心意就可以了。」又問:「應要如何對待弟弟?」程子說:「只要誠心盡到友愛就可以了。」
    宋朝的法昭禪師有一首偈子說:(意思是說:同一血氣的兄弟,就像樹木枝葉一樣各自發展,不要為了一些言語意見不同而傷感情。每次再相見時,人就老了一回,世上還有多少時間能夠再當兄弟?兄弟同住一起只要能忍就平安,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起爭端,目前自己生了兒子又是稱為兄弟,自己要做好榜樣給兒孫們看齊。)
    ♥️友悌♥️哥哥友愛弟弟,弟弟尊敬哥哥。
    古人說:「薄待兄弟便是薄待了父母,薄待堂兄弟便是薄待了祖宗。因為樹木的根若有虧損,它的枝葉必會敗壞。」
    隋朝時有位僧人,年紀已有一百多歲,曾告訴大眾說:「貧僧尊敬老人,就和尊敬自己父母一樣,事奉他們,就如同事奉菩薩一樣;凡是可以讓我盡力時,我沒有不盡心去做。貧僧今生能通達佛法真義,又能活得長壽,這都是因為尊敬老人所得的福報。所以希望大家不可欺侮老人,以致損福折壽。」
    文昌帝君說:「讀書人隸屬於我薄冊管轄的人,都從「敬重文字」中得來。」
    明朝的陳薦夫先生說:「仁慈的人捐出未用的多餘錢財,有智慧的人施捨不望回報的厚德,使將被殺害命在旦夕的生物,能在利刀宰割下脫困延命;使其驚駭無望的魂魄,能在瀕臨滾燙的鍋鑊上得救。這種功德,有三種是不固定放生,有的是對生物放生,有的是對人的放生,有的是自我放生。
    凡像這些放生事情,隨著機緣及個人能力,選定適當時機去做,千萬不可以為殺害小動物就不是傷害,也勿以為放生小動物就沒利益。不要因怕勞煩而阻絕放生善念,不要因價錢談不攏而放棄放生善緣。
    所以只要放下殺生,必定就能長生。
    對人也應關懷。有些人受連累情況值得憐憫,有些人受冤枉或困窮未能受到救助;有些人遇到盜賊水火等災厄,有些人受疾病侵害生命垂危;有些人因經商失敗無法生活,有些人積欠賦稅無法償還想自殺。這些人如能以財貨幫他們打開生路,設法幫他們處理事情就能夠使他們脫困。這種人我來給他們放生,這比對動物的放生,更應去關心。所以回想我過去窮困時,希望別人救助的心態,自會感同身受盡力去關照;推想他人救護我時那種感恩心,自然心中就有功德歸屬感。」
    漢朝的楊寶在九歲時,見到一隻黃雀被凶猛的大鴟鴞撲擊,掉落到地面;黃雀受傷跌落地後,又被群蟻圍困。楊寶趕快救起黃雀,放在箱裡保護,並用黃花餵食。等黃雀羽毛恢復後,立即將牠放走 有一天晚上,一位黃衣童子來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又稱王母娘娘、瑤池金母)的使者,在我前往蓬萊仙島途中,經過此地遇到災難,幸而被你所救。為了感謝救命之恩,我要把這四個玉環送給你,它能讓你子孫將來作官都作到三公的高位,而且操守就跟玉環一樣潔白。」黃衣童子講完就不見了。後來楊寶生楊震,楊震生楊秉,楊秉生楊賜,楊賜生楊彪;祖孫四代全都官居三公,操守非常清白,當時確時沒人能跟他們相比。
    李士謙,字子約,隋朝趙郡平棘(今河北趙縣)人,從小父親過世,事奉母親非常孝順。十二歲時,就被魏廣平王徵召為督撫的軍事參謀。家中富有,曾經出幾千石粟米借給鄉人濟困;剛好又碰到荒年歉收,就召集欠他粟糧的人家,把借據全都燒燬,並說:「債務都沒欠了。」來年春天,他又拿出粟糧種子分給窮人,因而救活許多人。有人死亡無錢埋葬,就幫他們埋葬。當地農民對他感恩載德,有人就稱讚他的陰德,李公說:「陰德就像耳鳴一樣,只有自己能夠知道,別人並不知道;現在你已知道,怎可說是陰德?」有一天,士謙夢到一位穿紫衣的神明告訴他說:「上帝嘉許你所積的陰德,要使你的後代昌盛無比。」
    玄天上帝說:「遇到他人患難顛沛時,如能善用一句善言解救,這種功德,上可資薦祖先,下可福蔭兒孫。」又說:「推陷人和扶持人,一樣都是用手;陷害人與讚歎人,一樣都是用口。寧可用扶人的手,不要開害人的口;如能依照這話做,前程自然會長久。」
    關夫子(即關公)的訓文說:「願上天常生好人,願世人常行好事,願嘴巴常說好話。」
    《易經》說:「聖人能以委曲的方式來成就萬物而不遺漏。」
    《道德經》說:「聖人常善於救人,所以沒有放棄不救的人;也常善於救物,所以沒被廢棄的東西。」
    東嶽大帝說:「行善就像春天時田園裡的草一樣,雖然看不出它在生長,其實每天都有增長;作惡有如磨刀的石頭一般,雖然看不出它在減損,其實天天都在虧蝕。所以禍福都在暗中移轉,而迷惘的人則無法察覺。」
    清朝崇明島(在長江入海口)的黃永爵,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斷定他一生都沒孩子,只能活到六十歲。後來南洋有一條船在海上遇到大風快翻了,黃永爵就急忙拿出十兩銀子,雇買漁船去搭救,共救活十三條人命。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他驚訝地說:「你滿臉陰騭紋(相術家稱眼眶下的紋是積陰德而來),一定是累積很大陰德,不但會有兒子,且會考上狀元,你自己也能得到長壽。」後來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振鳳,考中康熙己未年的狀元,自己活到九十幾歲才善終。
    慈為萬善的根本,也就是仁心。慈有兩種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釋放生靈。積德累功的君子,不但要親愛自己親友,對人們也要仁慈,而對慈心所到之處,又應要擴及到萬物。
    《楞嚴經》說:「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意即:想要大地平坦,首先要平心地,眾生心平,大地就平)。」
    有位鄭鄰暴斃,到了冥府因為冥吏捉錯人,就放他回陽間,閻羅王向他說:「你回到陽間以後,要認真積德行善,看見有人殺生,你就為牠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聖號,被殺者即可仰仗佛力超生,你也可以得到福報。」
    從前江陰(江蘇無錫市之北),有兩位讀書人奉命修訂縣志,見到兩位守節婦人的事蹟,就將她們刪除。當地城隍廟的道士,夜晚聽到兩位婦女向神明哭泣說:「我們兩人一生苦守貞節,死後被載入縣志,現在卻無故被人刪除。」神明說:「這兩位讀書人本可考上甲科進士,既然掩蓋別人節義事蹟,理當削除他們官祿。」二位婦人聽後,就哭著拜謝離去。到了隔年應試時,兩人果然成績太差,而被削除廩生俸祿,因此氣憤憂鬱而死。
    書名:集福消災之道
    選錄插圖本
    歡迎翻印
    宋代朱熹曾述:「善為傳家寶,忍是積德門。」

  • @balduran98
    @balduran98 Рік тому +2

    人的後半生會反映他的前半生,也不用覺得老人可憐。

    • @GW-oz9sf
      @GW-oz9sf Рік тому

      這就是俗話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雖不夠精準,但也能當作參考

  • @xiou-luanlin2655
    @xiou-luanlin2655 Рік тому +1

    老了等終老,重要是年輕人結婚生子才重要性,少子化是國安危機!

  • @user-pg5qh4ds9r
    @user-pg5qh4ds9r Рік тому +2

    我註定出生就打定要結婚的,無論誰來鼓吹單身比結婚好,我覺得是屁話,人不管單身還是結婚都會變老上天堂,但我寧願用一生去拼看看有沒有找到對的人也一生無憾,那些不想嫁想一輩子單身的女人關我屁事,我只要活的好活的開心,有美好的另一半才是重點,當然知道找到對的人比登天還難,找不到也只能認了,沒有人能預測會不會遇到你動心的人,當然也不是說單身不好,單身老了沒朋友沒對象沒親人還不如離開世間比較好

    • @user-jh6qg5qr6m
      @user-jh6qg5qr6m Рік тому

      我單身什么都沒有可是我不想死

    • @user-yk6mm7mt4t
      @user-yk6mm7mt4t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我也單身曾經我也在為了找尋對的人努力 可是呢?我付出了什麼
      我付出了慘痛代價 卻還是單身
      連一個交往經驗都沒有
      讓我看透了,我就是注定單身
      我27了 卻連跟女性怎麼聊天都還不會
      我只知道把所謂的幸福寄托在找另一半身上根本就是狗屁
      只有把幸福放在自己身上才是正確的
      至於有沒有另一半根本就不重要

  • @miwlmiwl4651
    @miwlmiwl4651 Рік тому +13

    單身不好,一個人孤單寂寞,還不如打開心胸接納他人。不要一個人躲在角落,要走向人群。 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容不下別人,是註定要寂莫的。

    • @user-jh6qg5qr6m
      @user-jh6qg5qr6m Рік тому +1

      孤獨是一種病 我就是這樣的人

    • @user-yk6mm7mt4t
      @user-yk6mm7mt4t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個人想要真正單著
      而是在追求的過程中一直不斷地碰壁
      到最後付出代價 卻還是一無所獲
      像我現在27歲了,連一個交往經驗都沒有
      所以或許單身才是我最好的出路

  • @user-zv9he1cg8l
    @user-zv9he1cg8l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結婚生小孩不重要了在這個社會~自己有錢是王道😊

  • @dx7514
    @dx7514 Рік тому +2

    房價那麼高 誰會想結婚

  • @user-qk9yd1rb5g
    @user-qk9yd1rb5g Рік тому

    巡洋中 ...

  • @user-tj5pq1eu9w
    @user-tj5pq1eu9w Рік тому +1

    台灣出生率如此低,再過個三四十年,現在的青年老了,還有年輕人可以跟他們青銀共居嗎?

  • @kantimmanual2504
    @kantimmanual2504 Рік тому +13

    最穩定的關係應該還是家庭關係吧?多報導獨居老人的悲慘景況,結婚率也許會稍微增加。
    老人院和養護中心不一樣,失能老人不能住老人院,只能住養護中心,報導應該加以敘明,以免誤導視聽。
    養護中心幾乎都是外勞,不會有台灣人照顧你的,而且環境很差,隨時都有異味、消毒水味。

    • @user-qk1eg4fz3h
      @user-qk1eg4fz3h Рік тому

      有兒有女也不會照顧你,有錢的請外勞,沒錢的自生自滅。看多了,還是老本存多一點,才會老有所依。

    • @user-lt2uq2cv6w
      @user-lt2uq2cv6w Рік тому +7

      家庭真的會很穩定嗎?
      看看日本怎麼對待老年人,為何一堆老人寧願故意犯罪去住監獄,又為何一堆被瞞報的死亡老人,還有故意放生老人的風氣、無處不在的年齡歧視等。
      當老人成為負擔時,孝子也將變得不是孝子,尤其是在老人久病的狀況下...根本是在考驗人性
      又,社會太過壓榨年輕人,年輕人都低薪、被高房價、高工時(平均近10小時工時)壓垮了(台灣首購族已經是35-40歲了,繳個30年房貸等於要工作到快70...),都自顧不暇了,還照顧老人?何況以均值來說,中老年人的資產高於年輕人。目前39歲以下族群存款只有13萬且6成有負債。若以財富份額來計算,30~39歲世代,11年來無成長,40~49歲成長16%,50~59歲成長23%,60~69歲成長35%,70~80歲成長63%,社會的總財富因房地產股票等往年長世代集中。誰比較有錢有閒呢?到底是誰要救誰比較對?

    • @kantimmanual2504
      @kantimmanual2504 Рік тому +2

      您說的都對,我也都知道,但是亂世有亂世的操作方法,一手爛牌有一手爛牌的打法。
      我指的家庭其實也包含沒有子女的家庭,也就是兩個人的世界。家庭是一個集合名詞,至少必須兩個人才能組成家庭,一個人嚴格說起來根本不能算是家庭,只能算是孤獨的個體,這個孤獨的個體在存在主義哲學中有很詳細的描述,但多是負面、沉重的、灰色的。
      把個人當作家庭只是製造家庭數還在增加的假象,自欺欺人罷了。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Рік тому +3

      家庭大多數是靠情緒勒索、綁架別人來照顧你吧?我覺得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好好存錢,老年自然可以過得好。家人不見得想犧牲自己的人生來照顧你,那樣很自私。

    • @kantimmanual2504
      @kantimmanual2504 Рік тому

      @@user-jn45jduc93jn 那可能是你們家的個案,真為你感到不幸。我在各大醫院進出,看到老人家看病大多是子孫、兒媳陪同的。你一定又要問,那沒有結婚、沒有家庭的老人呢?答案是,他們不會出現在醫院,直接病死在住所!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Рік тому

    1盲者得視
    後周時有人叫張元,字孝始,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祖父眼睛失明。在三年中,元晝夜禮佛,祈禱康復。有一天,他讀《藥師經》時,看見盲者得視的語句,就請來七位僧人,燃起七盞明燈,七天七夜念誦《藥師經》,邊拜邊哭說:「佛陀啊!元為孫不孝,使祖父失明,現在點起明燈,普施法界,願元代暗,使祖父復明。」這樣殷勤禮拜,過了七天,夜裡夢見一位老翁,用金 刮祖父的眼睛,對元說:「不要憂慮, 三天後就會康復了。」元在夢中歡喜跳躍,驚醒後把夢境告訴全家人,過三天,祖父果然復明。
    2.樹德資親
    福建的林承美,幼年就死了父親,他的母親守節不嫁,撫養幾子(後來母親死了)承美日夜哭泣,深感母恩難以報答。一位禪師很受感動,就勸告他說:「孝子思親,光是痛哭,親人並不會得到什麼好處,應當想一個報答的好辦法。名言道,作好事,親人就會得益;作壞事,親人就會受害。你想要報親恩,只有戒殺放生,廣積陰德,才能使親人真正得益。」承美一聽,醒悟過來,發誓戒殺放生,多做好事。後來享受高壽九十六歲,科第為閩中第一。
    3.優婆塞戒經說:「如果用衣服布施,就會獲得上等妙身的果報,如果用飲食布施,就會獲得無上大力的果報;如果用燈光布施;就會獲得淨妙眼睛的果報;如果用車馬布施,就會獲得身受安樂的果報;如果用住房布施,就會獲得所需無缺的果報。」又說:「如果給妻子奴婢衣食,並生憐憫歡喜心,未來將獲得無量福德。如果看見田倉中有鼠雀吃穀米,生憐憫歡喜心,也將獲得無量福報。」
    4.慰友重泉
    帝君說:「師氏韋仲將,與我是同事,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好朋友。他死後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五人,孤苦無依。我就幫助三個大女備禮出嫁,另兩個小的,寄養在司諫高之量的家裡,長大後嫁給然明、楙陽為妻。
    5.救物同登
    會稽人陶石梁和張芝亭,路過大善寺,放了幾萬條鱔魚。這年秋天,陶夢見一位神對他說:「你本來不能考中,因為放生的功德,所以就能考中了。」榜發後果然報得中,陶說:「事情是和芝亭一起完成的,怎麼能把功勞歸結於我一個人呢?」幾天後,南京錄取的通知來了,張也考中了。
    明朝末年,四川讀書人劉道貞,曾經寫了一篇戒殺文勸世。辛酉七月,他的朋友夢見到文昌殿,帝君揭開一張紙給他看,並說:「這是劉生的戒殺文,他能考中了。」醒來後告訴劉,劉不相信。榜發以後,果然應驗朋友所說的話。
    6.誘子傾家
    有一個富人叫徐池,與徐八住址接近。徐池看見徐八的房子壯觀漂亮,就千方百計的想圖為己有。當初徐八並沒有賣房的打算。徐池就設法引誘徐八的兒子去賭博。最後徐八因此破產,只好把房子賣給徐池。徐八為此與兒子不和,憤悶而亡。
    徐池去向邑神廟祈禱。正當進廟時,有一個乞丐看見他,就面露震驚的樣子。有人問他是什麼緣故,乞丐說:「昨夜偶然睡在殿裡,看見有人拿狀詞,控訴徐池引誘他兒子傾家蕩產。沒有想到今天就碰上徐池來祭祀,所以感到非常的奇怪。」徐池聽到後,心中更加害怕起來。不到一年,徐池就卧病不起。
    7.邑神示罰
    嘉定張某兄弟,分家產時,兄應還弟十幾兩銀子,但兄以其他事項開支為由,想要賴帳。弟弟貧窮,沒有辦法討得,就去向經手的叔叔質問。他的叔叔看哥哥富裕能幹,反而袒護哥哥。弟弟憤怒不平,就在康熙丁丑年夏天,寫了一封狀子,到邑神廟裡燒了。過了五天,沒有消息,就再寫一封燒了。第二天,叔叔、哥哥和弟弟三人死了。三人魂魄一起被抓到城隍廟那裡去審問。
    神說:「你們三人本來還不該死,把你們抓來,是因為一封狀子要審明白。」接著,他對哥哥說:「你應該還弟弟銀子十五兩七錢,怎麼想賴帳?罰三十大板。」又對弟弟說:「這種事應該向陽間官府告狀,怎麼能冒犯陰府?罰二十五板。」再對叔叔說:「你身為叔父,為什麼不從公處理?巴結富貴,欺負貧,使你的侄兒告狀到這裡,也應該罰十板。」
    審完發回,三人已經死去大半天了, 三個人都醒來。醒來後都喊腿上很痛,看自己坐著的地方,皮膚變成青紫色,各人躺了十多天才能起床活動。
    8.崑山人張虛江,嘉靖年間為浙江寧紹道台。剛上任就謝絕一切禮品和紅包,為官正直清廉。他曾經向人道:「我只喝浙江一勺水,或許能留後福,使子孫也能在浙江為官。」
    後來果然他的孫子泰符,也做紹興的知府。
    9.不欺窮困
    麻城縣一個官員,積累了千金資產,準備贖回二十年前所賣的田產。
    他的兒子才十二歲,知道後,就問父親:「爹,得到我家田產的人共有幾家?」父說:「大約二十多家。」子說:「賣出田產後,得了多少錢?」父親把其他額外的數目加起來告訴兒子。兒子說:「這樣說來,贖回田產,別人就吃大虧了,真要贖回,一定會損傷陰德。我家有銀錢,還擔心沒有田嗎?一定要去爭回那二十多家的養命田嗎?小家得到一點家業很艱難,即使他們用我們贖回的錢去買田地,就要減少一半畝數了,何況銀錢到手中,花費就很快啊!」父親沈默了很久。父說:「我兒說得很有有道理。但祖墳旁的一十八畝田,必須贖回,方便祭掃,其他的就沒有必要了。」子說:「要這樣做的話,就應當以現在的價格買回,不應向人家說要贖回。」父親依從了他的話。
    因為此鄉人們都非常感激他,常常在猛將小祠為他們祈福。
    兒子十八歲那年,考試以部司提升為嚴州守。有一天,兒子騎馬過河,馬兒跳起渡河時。忽然看見猛將現身用手扶住他坐到橋旁坐下來,這時他才明白自己任途順利。說:「原來我仕途順利,是鄉人們祈禱的感應啊!」後來享壽八十多歲。
    9.愛敬其兄,一片真情
    明朝趙彥霄和他的哥哥同吃同住十二年。哥哥游手好閒,揮霍浪費,不務正業,要求與弟弟分家。才過五年,哥哥就把家產蕩盡了。
    有一天,弟弟給哥哥安排酒菜,對他說:「小弟本來沒有分家的意思,因為哥哥不太節約,就代替守住祖輩一半家產,到現在還可以維持每天的生活。」就把哥哥請回家中,仍然讓他當家,把分家的契約燒毀了,把鑰匙交給他,並且代替哥哥償還了所有欠賬。哥哥很受感動,非常慚愧,下決心改變了舊習。第二年,彥霄和他的兒子都考上了進士。
    10.以田布施,大考高中
    明朝饒裳,預章人,路途中看見有人賣妻到遠方,正在哭別。饒詢問了他們的困難後,就賣掉自己的田給他們用,當年大考,主考官夢見金甲神說:「你為什麼不選中捨田的人呢?」於是就撿起一份淘汰的考卷,其中第三名,這個人就是饒公。三個兒子景暉、景曜、景暐都相繼考上功名。
    11.免租贖子,考試高中
    華亭地方的貧儒李登瀛,家裡很窮只有田產二畝。佃戶因病荒廢了種田,賣子還租。李知道後,心中不忍,說:「你因為有病,不能種田,不是你的過錯。我雖然貧困,但還能活下來,怎麼能夠使你父子離散?快取錢,贖回你的兒子。」佃戶擔心兒子的賣主不肯而憂慮。李說:「我一個貧儒,尚且都能讓你的租,富家大室也知道積德,我為你去說話。」就與佃戶一同前往,因此使他們父子團圓。佃戶日夜為李祈禱。康熙甲子,李登賢書,乙丑連傳捷報。
    (賢書:即是說舉賢薦能者的名籍。後因稱鄉試中式為登賢書)
    壽長:憐憫一切,戒殺放生,寧靜惜福
    少病:禮拜三寶,惠施醫藥
    端正:忍辱柔和,修造佛像,以食施人
    有威德:不懷嫉妒,誠信不欺
    尊貴:信奉三寶,力行善事,處己謙和
    富饒:性喜惠施,不負他財
    善智:修習智慧,親近沙門,受持正法
    《愣嚴經》中佛告阿難:十方虛空,存到你的心中,就如同一片雲飄在太空裡。
    第571頁:勿破人婚姻:上天最痛恨破壞別人的婚姻。已經結婚以後,不能輕易說離婚;沒有結婚以前,如果名義已定,也不能變更。
    第524頁:三代不食牛,必定得大福。
    12.鱔救回祿
    蘭溪人童際飛,在崇明縣開藥店。康熙癸丑年,買一些鱔魚放生。幾天後,夢見鱔魚噴水救火,旁邊有一位神說:「這是報答救命的恩德!」醒來不知其中是什麼意思。沒有多久,鄰家失火,就要燒到童家了,正在這時,突然轉了風向,童家就免除了火災,到這時,童才知夢所預告的是鱔魚報恩。
    書名:安士全書_文昌帝君陰騭文白話解
    歡迎翻印

  • @user-ev3pw8yk6z
    @user-ev3pw8yk6z Рік тому +5

    不知一個月多少?還有幾歲才能住?

    • @user-ez8sl5qd4y
      @user-ez8sl5qd4y Рік тому +10

      4~5萬

    • @user-jf4qq8xi4h
      @user-jf4qq8xi4h Рік тому +6

      @@user-ez8sl5qd4y 這麼貴....
      夭壽哦一個月四萬

    • @amidabaya
      @amidabaya Рік тому

      @@user-jf4qq8xi4h 還不止如此。他們網站列出的收費是:
      入住費用,透過三種費用的安排,找出最適合您的方案!
      會員費(200萬~850萬)
      生活服務費(49,000~20,000/月)
      會員服務費(躉繳50萬)

  •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Рік тому

    給在看這留言的你🥰♥️😊♥️💯是帥哥美女💯🥰♥️😊♥️💯漂亮佛菩薩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事事順利 😊♥️多福多壽 😊♥️幸福圓滿😊♥️榮華富貴♥️😊♥️學識淵博 ♥️😊♥️健康平安😊♥️天天快樂♥️🥰♥️🧧💯平安快樂💯🧧 ♥️🥰♥️😊♥️福壽祿善德圓滿😊♥️財源廣進♥️ 😊♥️年年有餘♥️多子多孫♥️😊♥️💯子孫定成聖賢 💯♥️♥️♥️

  • @roger8645
    @roger8645 Рік тому

    这样的机构,如果是单身没孩子的老人,他们收不收?

  • @user-ln8kw1qk3w
    @user-ln8kw1qk3w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這個問題難道是今天才發生的事情嗎?早就在1萬年前就出現的問題到現在還在發生這就奇怪了,難道1萬年前的人都不會知道嗎,其實1萬年前大家都知道而已。

  • @user-on8ym3ph2p
    @user-on8ym3ph2p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以前有易子而教,以後考慮易父母孝?!養🎉

  • @user-fj7dd5uo8z
    @user-fj7dd5uo8z Рік тому

    單身老人最怕沒錢人還活著😱

  • @henieswu9521
    @henieswu9521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能來住的,準備好2千萬

  • @ericwong2674
    @ericwong2674 Рік тому

    創新模式,永遠都是西方基督教社會的產物。 台灣應該跟。 青銀共居,還沒有聽到哪一位議員候選人有提出。 真的不會增加選票嗎 ?

  • @Alan-fm2es
    @Alan-fm2es Рік тому

    沒希望的國家 台灣

  • @miwlmiwl4651
    @miwlmiwl4651 Рік тому +2

    華視不要鼓勵單身,台灣已經少子化,為什麼不打開心胸讓愛進來。與人連結,分享愛。

    • @user-jn45jduc93jn
      @user-jn45jduc93jn Рік тому +8

      呃,看你這種言論就是很愛強加自己的觀念在別人身上的人,你身邊很多人應該都只想敷衍你,然後敬而遠之吧。先學會尊重他人界限,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 @miwlmiwl4651
      @miwlmiwl4651 Рік тому

      自由言論無罪。我就是這樣的人。台灣少子化,大家不要放棄,加油吧。

    • @Li-ij7xe
      @Li-ij7xe Рік тому

      @@miwlmiwl4651 你有本事打房我就生阿

  • @user-oi9id8xw2t
    @user-oi9id8xw2t Місяць тому

    加入民進党,老年生活不用擔心。綠能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