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20年才当上讲师?!比非升即走更残酷的学术行业真相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3 гру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44

  • @kaha5114
    @kaha5114 Рік тому +7

    你只讲表现 不讲本质原因 就在这制造焦虑 国外的高校 能不能拿终身教职 不是以你毕业多久决定的 而是以你的学术能力决定的 学术能力达不到要求 当然拿不到

    • @DrJ4Change
      @DrJ4Change  Рік тому +12

      国外高校能否拿到终身教职,的确不是以毕业多久决定的。但是也不是以学术能力决定的 (我真心希望是,可惜不是)。学术能力只是一个要素而已。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因素,比如时机,比如专业是否对口,比如你是否愿意为了一个终身教职搬去另外的城市甚至搬去另一个国家。很多学校的终身教职,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时候你拿不到终身教职,只是因为没有给你的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很可能就是面临这样的情况,才不得不耗了这么久的时间。澳洲的学术行业市场本来就很小,全国不过50多所高校,一个城市的高校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如果你没有很高的mobility,愿意搬迁去就工作机会,你的学术能力再好,你所在城市的大学如果没有坑,你还是拿不到终身教职。我见过学术能力超强的同事,只能拿fixed term,因为学校里没有对口的职位,也就是没有‘坑’给她。后来她通过工会跟学校去交涉,经过很艰难的谈判,学校才最终给了她ongoing的职位。面对这样的学术行业,我们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你可以像故事主人公那样坚持一直走下去,也可以选择离开去探索其他的路和其他的可能性。

    • @xiaoyugao3108
      @xiaoyugao3108 Рік тому +3

      @@DrJ4Change确实是这样呀。我现在都不敢定居成家的,教职都是全球找。要是成家没了mobility了,那可能就真的是十几二十年才能找到tenure了吧😂

    • @iamhomeiamhome
      @iamhomeiamhome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我是美國的教授。你說的沒錯,Wade Hadwen發表不怎麼樣,02年畢業找不到終身教職一點都不意外。另外,3:13 說到Wade任教的Griffith Univeristy不算第一梯隊的大學,卻不說Wade就是02年Griffith University博士畢業的校友? 如果Wade是名校博士畢業那還可以說是學術圈特別卷,Wade漂泊20年後,不怎麼樣的母校終於給了Wade這位不怎麼樣的博班校友終身教職,我怎麼覺得這個case是在說學術圈其實沒那麼殘酷,還是有特別溫馨的人情面?

    • @achilochus
      @achilochus Місяць тому

      I hope you are able to find tenured positions through your "research ability"

    • @terryadams3634
      @terryadams3634 4 дні тому

      我觉得视频主说得很对 找教职除了看实力以外 机遇 运气和人脉都非常重要 我个人的亲身经历 我和我一个同学是同一届常春藤的博士毕业 然后都留校做博后 我毕业的时候刚好遇到一个富翁给我们学院捐了一大笔钱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 和我的研究方向很吻合 要招很多的新faculty 所以我只做了一年博后就顺利在我的母校找到了教职 反观我的同学 他很多方面都比我强 但是因为他的研究方向一直没有职位空缺 所以他比我多干了快3年博后 才在一个比常春藤低一级的学校找到教职

  • @petyang3327
    @petyang3327 Рік тому +9

    我在加拿大读博期间 有一个女老师博士后两年后在学校里做technician整整23年,直到55岁那年终于拿到了assistant professor🎉

  • @iamhomeiamhome
    @iamhomeiamhome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我是美國的教授。Wade Hadwen早期發表不怎麼樣,02年畢業找不到終身教職一點都不意外。另外,3:13 說到Wade任教的Griffith Univeristy不算第一梯隊的大學,卻不說Wade就是02年Griffith University博士畢業的校友? 如果Wade是名校博士畢業那還可以說是學術圈特別卷,Wade漂泊20年後,不怎麼樣的母校終於給了Wade這位不怎麼樣的博班校友終身教職,我怎麼覺得這個case是在說學術圈其實沒那麼殘酷,還是有特別溫馨的人情面?

  • @wangwilliam9551
    @wangwilliam955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这个例子应该这么理解,这位仁兄坚持了20年,也没有放弃学术路,仅此而已。这个例子说明的是这位仁兄的个人选择,他选择了坚持,对这个选择可以唏嘘,可以敬佩,但不说明学术圈是否残酷。20年不是必备条件,往往“坚持”越久,越难有职位,因为那些很强的,很快就找到职位了。学术圈确实生态不好,竞争激烈;并且很多竞争其实没有意义,不创造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内卷”--这些是事实。但本例不太能反映这个事实。

  • @carzetonao
    @carzetonao 2 роки тому +14

    学术这条路真心难走,因为读书和创造收益之间的链路太长了。想要靠纯学术能致富非常少,基本就和玩摇滚能致富一个几率。学术圈人渣也挺多的。这是事实。

  • @whatJJhaha
    @whatJJhaha Рік тому +10

    我是一个已经博后4年,也在纠结于是否退圈,拿着鸡肋的工资,临时合同,然而生活需要的稳定的薪水。

  • @newqbsfisher7436
    @newqbsfisher7436 Рік тому +3

    下面的评论有的好mean。博士的视频做得很好,希望再接再厉!

    • @DrJ4Change
      @DrJ4Change  Рік тому

      谢谢鼓励,我会继续用心做视频👍

    • @blessall66661
      @blessall66661 Місяць тому

      The "mean" posts just pointed out the truth, instead of being "nice" by covering the truth. Face reality, even it is not in your favor.

    • @blessall66661
      @blessall66661 Місяць тому

      mean or not, the only criteria is : if what was talked about is true. Face reality, honey coated sweet words are of no value at all.

  • @josperchristian886
    @josperchristian886 Рік тому

    谢谢分享。

  • @ruitian1069
    @ruitian1069 2 роки тому +2

    可以加vx吗🤥很喜欢你的内容

  • @wangwilliam9551
    @wangwilliam955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其实如果喜欢学术的话,这都不是问题。另外如果有家庭的话,考虑又不同。学术也可以兼职做的。而且什么叫稳定?换城市就不稳定了?如果家庭都愿意去尝试不同城市的话,这也没什么。而且在澳洲读,本身英语有优势,学术圈求职本来就应该是考虑全球职位的

    • @DrJ4Change
      @DrJ4Chang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说到点子上了,前提是‘家庭都愿意去尝试’,我身边也有朋友具备这样的条件,有举家从新加坡搬来澳洲,然后又搬去比利时的。可惜我家不具备这个条件😂

  • @zenghuizou75
    @zenghuizou75 Рік тому +2

    我很想知道大家想混学术圈的motivation。 是真的处于对科研的热爱。还是因为当教授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并且有不错的收入。还是因为学而优则仕,想通过做学术最终当官?还是因为没有其他行业的积累,不知道离开了学术圈还能干什么?

    • @DrJ4Change
      @DrJ4Change  Рік тому +1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也很想知道大家都是出于什么样的初心进入学术圈或是留在学术圈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当年进圈纯属无规划go with the flow,到了后来,就成为一种惯性,就觉得这是唯一的路。即使不开心,好像也觉得退圈是一种失败,就硬撑着撑了好多年。。。

    • @zenghuizou75
      @zenghuizou75 Рік тому

      我是觉得人生太虚无,探索物理真理才能感觉到充实,才能找到内心平静(艺术也可以让人找到平静)。@@DrJ4Change

  • @positivev7747
    @positivev7747 Рік тому

    博主声音好好听~

  • @hanfucolorful9656
    @hanfucolorful9656 Рік тому +3

    你去哪个公司就保证是铁饭碗了?Google,还是微软 ?

  • @stevejin9459
    @stevejin945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有2个可能,机构不配,或人不配。形势使然,凑合着吧。

  • @fantuan3259
    @fantuan3259 Рік тому

    澳洲的continuing position 是我知道的tenured position 么?如果是的话,怎么会有tenured lecturer 呢?如果不是的话,应该不能叫终身教职吧?

    • @terryg4795
      @terryg4795 Рік тому +2

      澳洲可能和英国的高校教职系统差不多,lectureship,国内以前也是这样,前苏联系统,讲师也是体制内有编制,能升上去就升,升不上去也不辞退。国内非升即走是这几年开始的,学的美国的tenure-track系统,博士多了,内卷就开始了。不过国内有一些档次低的学校还没有采用非升即走,可能是从讲师开始做起,有编制,不轻易辞退

  • @王先生-e2h
    @王先生-e2h 2 роки тому +1

    想请教一下:我是47岁,1975年出生,想去美国
    读硕士,然后在那边创业
    您说:晚不晚
    您实事求是讲,就可以
    俺不怕浇冷水😀
    感谢🌹🍷
    美女的节目,含金量很高
    祝节目越来越好

    • @DrJ4Change
      @DrJ4Change  2 роки тому +5

      这个我觉得还是要看您为了去美国需要放弃的东西有多大。如果您已经事业有成,放弃一切重新开始,这样的代价,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学生相比,当然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然后还有家庭的问题需要考虑。如果只是出去读一个硕士,先看一看,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再进一步做决定是想在美国创业还是其他的打算,我觉得也未尝不可。我一直奉行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永远都不晚。

    • @jiangfsh
      @jiangfsh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DrJ4Change 那旅游签黑下去或者走线,或者学生签黑下去。

  • @jiaminxu2156
    @jiaminxu2156 2 роки тому +1

    可以加个wx吗,即将phd毕业迷茫中

    • @josperchristian886
      @josperchristian886 Рік тому

      什么专业啊?我最近在考虑要不要申请博士。国内太卷了。唉。

  • @lovelymangold
    @lovelymangold Рік тому

    美女博士,不错

  • @黃國正-m9t
    @黃國正-m9t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好可惜啊

  • @eulogisor1597
    @eulogisor1597 2 роки тому

    是不是说澳洲公司的大多都是终身职位鸭

    • @DrJ4Change
      @DrJ4Change  2 роки тому

      也不一定的,现在很多行业都有一定的职位临时化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LebronJam540
    @LebronJam540 День тому

    Your oral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for a tenure position. Simple as that. 😂

  • @kz518
    @kz518 Рік тому +1

    能在高校做20年的科研也不容易了。讲师就步入正轨了,他应该能很快升职的。

    • @DrJ4Change
      @DrJ4Change  Рік тому

      的确是的,教职的长期稳定性解决了,升职也可以按部就班的走了。

    • @赔我小鱼干
      @赔我小鱼干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博士毕业基本上就30岁了,花了20年才获得终身教职。65就退休了,就15年想升到什么位置啊?主要是前边的人腾位置,后边的人才能升。留给他的时间太短了

  • @yangmcn
    @yangmcn Рік тому +1

    这么说吧,你研究了那么多年,有啥成就? 谁都不傻,养个没用的干嘛!

    • @blessall66661
      @blessall66661 Місяць тому

      agree. ask what contribution you have made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