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use the atomic radius of silicon because it exists in a lattice form. The smallest thing you can with with it is the dimension of the lattice which is 0.5 NM.
far away from the truth It makes you look unprofessional 9:39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 advertised specs do not match the actual size that the idea of not being able to further shrink the process to improve it is merely a "myth"
省流:晶體管製程無法低於1nm,會發生隧穿效應。
短期解決方法是換材料,未來方向是量子晶片
量子電腦的概念不是01,它連演算法都要重新作,不是同一種東西。
@@louis2923768對,是完全不一樣的路線
倒是光芯片有機會一點
我惗量子晶片起碼要過多30年先可以用到
制成名称就只是名称而已,3nm造出来的芯片没有任何一个尺寸是3nm,实际上很多尺寸你实际量一量都在10nm+
所以只要制成继续发展,随时都可以管下一代制成叫“1nm“,当然同理,没有任何一个尺寸真的是1nm
@@chengong388 影片裡面有詳細的說明,可以仔細看
你那個量子電腦講的太玄了, 量子電腦不是在所有場合都適合的, 古典電腦, 尤其是現在人工智慧輔助, 在所有場合還是具有優勢
未來的經典應該不是納米了計算 係用多層覆蓋納米製造 就好似華為製造芯片一樣 佢不是7納米 只係佢的芯片等於7納米.
還早,記得SSD 在SLC 到 MLC,
消費主力總容量停滯在256很久,當時常見的顆粒是16~32GB
後來3D堆疊製程上線,現在TB都要普及了
晶片也一樣
只是良率只有頂尖廠才能拉上去
說明的很清楚有知識含量淺顯易懂
這個動畫會讓人對finfet有誤會吧?
gate控制的一直都是source跟drain之間的channel
但是動畫中只有把channel包在gate中,並沒有表示兩端依然是source跟drain,很容易讓人誤會導電方向
finFET有錯嗎?
好像GAAFET才有錯,源級跟集級不見了,
我不是做晶片的,我的判斷可能不對,
但finFET好像沒什麼問題。
與其煩惱現在晶片技術到頭
不如開始app優化
現在app相同功能其況之下都過分肥腫...
那是企業文化的問題了,無解
优化本质就是堆人力,一样推高总成本
@@weijiadeng8012 不,那是不一樣的優化方向,我舉個例子,你進公司之後公司要怎樣裁定你的績效考核?
一般公司這很簡單,但是軟體公司這就變成一個很複雜的事,甚至可能是非本科的來當你的主管,到最後可能只能用你每天打多少程式碼來評分,每個app都這樣玩程式當然越來越肥,全部都是無用代碼,公司越大這問題越嚴重
@@weijiadeng8012 這道不一定,有可能是企業考核方式導致的,如果公司要避免app肥大就必須從根本變更公司績效考核標準跟方式
@@weijiadeng8012請這麼多審核員,跟我說優化沒有人力?中國跟我說沒有人力?好笑
科技發展到了一個階段,擠牙膏是必然,每次看到有新手機發布,都會有不少的人在那邊說:XX沒新意、XX已死。從這些言論就可以發現大部分的人是無法看到事情本質的。硬體大概就這樣了,改往軟體發展也是不錯的方向
智能手机的性能瓶颈主要源于芯片制程的发展放缓,这是因为物理极限、成本增加和散热问题使得传统的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尽管当前通过芯片架构创新和多芯片封装等方法有所缓解,但未来的发展可能在量子计算、光子芯片、神经形态计算和3D芯片堆叠等新技术上找到突破口。虽然挑战重重,但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将为未来智能设备的性能提升带来新的可能性。
虽然不可能听懂,还得给小朋友喂奶,同时关注伊朗以色列和隔壁老王,我无法控制我的手伸向点赞按钮。一听到您讲话就觉得好亲切!
台積電在2奈米還要導入奈米片與超級電軌技術,未來不再單純看製程線寬,要看整體的PPA
從立體方向去疊小晶片不知道會不會可行。
可以減少stubs並跟水平沾膠水比起來,降低延遲,但是散熱需要解決。
功耗是沒有,縮小單個電晶體,放入更多電晶體來的有效,但成本應該可以控制的更好。
胡正明,台灣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前台積電技術長
You cannot use the atomic radius of silicon because it exists in a lattice form. The smallest thing you can with with it is the dimension of the lattice which is 0.5 NM.
频率高到一定程度,电阻就不是简单的电阻了,出现电容效应,电容也不是简单的电容了,会出现电阻和电感效应,甚至导线也不是简单的导线了,高频电流只在导线表面传播。更不要说半导体了,一个晶体管的高频模型,就不是大学里教的那种简单的电压控制电流源,而是有一百多个参数的模型。那这样的器件,很显然有频率限制。为啥还用这样的器件呢?想改这个,不容易,那也是人类几百年发展出来的,从理论到模型到实践,不是旦夕就能有发展的。
謝謝你為我們講解,王迥先生
芯片硬件到头了,但是软件部分还大有可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时候手机算力都是过剩的
確實,當今的軟件都太臃腫,且程序都寫得超爛,跟本是算力浪費
不好說 算力是永遠不夠的 算力越多就可以寫出越濫的程式給你用
要是沒有台積電的浸水式雕刻,現在可能只能再90奈米就真的不動了
理論上是快到盡頭無誤
但那得看是誰走在盡頭邊
在這條跑道上離盡頭還很遠的一方
在呼喊對方快要到盡頭了
是在同溫層取暖
然後期待新道路的開闢
實現超車?
看完之后觉得:如果能实现常温常压超导体,那么芯片领域将会飞跃现在的技术发展,后面很多领域将是一片坦途😂
手機發展的瓶頸主要還是在於型態已經發展到極限了,難以再新增什麼核心體驗而不影響使用,跟筆電一樣;人類的想像力極限才是科技發展的真正極限
乐,你再有想象力材料学不批准还是白搭,少看鸡汤,多看看每次所谓的技术爆炸式发展背后有多少材料学得支撑。
还有能源🎉🎉🎉@@sliptruth3118
没关系,还有ar/vr和人形机器人,电动车不也就是个大号的手机么,消费电子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对算例的需求也是持续的。
@@sliptruth3118 要有創造新產品的想像力,才有技術結合的機會,想像力不是亂編那種無價值的空想,而是像以前iPhone 剛出來時、或各種劃時代產品那種創造力,不然永遠沒有水到渠成,渠都不知道的話水要去哪
其實不是芯片能力,而是配套
蘋果一早已經通過接同2塊M2成為M2 Ultra去提升算力
問題是提升了芯片能力可以做什麼?AI目前的程式其他能用的不多,要資料搜索的又得外接
3A遊戲性能講求的是GPU不足。
除非能解決成本,散熱,內部空間,續航,AI程式提升及外部環境對CPU要求提升
否則沒有動力推動廠商去大幅改善芯片性能
未來的經典應該不是納米了計算 係用多層覆蓋納米製造 就好似華為製造芯片一樣 佢不是7納米 只係佢的芯片等於7納米
三十年前的人的知識力=書本+卡帶+小電影,,
那時候,少有家裡有五百本正經書。
現在一隻手機的知識力=三十年前一百個高官貴富的財富都無法買齊。
算力提升方法還是很多的 是量產成本怎麼處理
謝謝你 現在我是完全聽不懂了😂
希望他引領世界
近幾年 雖然NM升級 但其實也沒升級到讓人驚豔 我也覺得除非有新翻案 不然差不多就到頭了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常温超导体
很棒的解說
所以看同體積下電晶體數量多寡?
但現在真實距離遠沒到一個原子的厚度,甚至接近1nm,2nm/3nm製程是宣傳,真實距離大概在10nm
看完这期视频后感觉只要材料和技术用对,迟早可以造出一只钢铁侠
虽然听不懂,但就是喜欢看喜欢听😂我谢谢您
量子電腦準備來了~ 幾納米好像不太重要~ 可以加大面積去等於量子電腦
计算存储一体化技术应该是未来几十年的方向
就算晶片碰到了物理極限 最重要的還是晶片的良率
這種就是被台媒亂洗腦到沒常識的留言
講的好像三星廢到笑一樣
也不想想連聯電都還比三星差
當邊際效應顯現最重要的是IC設計好嗎 笑死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Mr. Question 😊
現在已經算力過剩。除非有殺手級app出現,不然廠商沒有積極進步的動力。
堆疊就可以了
这个芯片目前看晶体管密度和能耗就知道谁强了,那些什么几纳米的听听就好了。
far away from the truth
It makes you look unprofessional
9:39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 advertised specs do not match the actual size
that the idea of not being able to further shrink the process to improve it is merely a "myth"
投资量子计算机吧
弱弱的問一下....一開始就說“芯”片到底發展到甚麼程度了...,然後馬上回頭就變成...這是一個“晶”圓,上面規整一個個矩形就是一顆顆被製造好的“芯”片....怎的?材料是“晶”圓,製造後卻變成“芯”片?怎麼不是叫“晶”片嘞?起碼我知道台灣是如何稱它為“晶”片的!那“芯”片的說法如何來的?不會是中芯半導體公司的“芯”命名的吧?還有“芯”片裡的結構也是數十億百億的“晶體管”(台灣就叫“電晶體”,已經沒有“管”了)組成的,而不是“芯”體管!所以“芯”到底從何而來?
不要去糾結國外的名詞
@@exitmylife1130必也正名乎!名不正言不順!
@@李正岳-t9v 那你去幫共產黨修正一下吧,他們很需要你
@@exitmylife1130 剛剛聯絡習大大!他答應會改。以上。
所以快要可以人形AI做色色的事情了嗎
疊加可以嗎😂
个人感觉从a15以来就不行了
估计讲的人也不明白
量子電腦初期不可能商用化量產 剛開始一定都是大國的國防部擁有少數幾台
絕大多數人手頭上都會使用跟2024年科技原理相似的晶片筆電 手機 平板
人類使用核能的歷史已經80年
直到今天也做不到每台小汽車有一台便宜又安全的核能發電機
有机物芯片
現在是技術瓶頸
現在衍生到先進封裝技術。
能把這麼複雜的事情,講得如此淺顯易懂,真的是不得不推的視頻🎉
听不懂
B站这几家大科技媒体要是倒 小白评测肯定是一头一个 自身没啥技术 视频内容也是浅尝辄止 整活也不会整 幽默也不幽默 抽象也不抽象 出镜的人也没啥个人魅力 感觉像那种班上非常努力但就是学不好的学生,得做出改变了
極限是迟早的事,
感觉只谈制程的话,是不是就为了反驳or验证牙膏厂说我的10nm比台积电&三星的7nm强?感觉可以谈谈在相同制程下, 架构对芯片的影响,谈谈Jim Keller,IPC,intel环形总线,AMD HT总线等等
以后就是量子芯片了。
量子计算机只能解决特定问题 不能通用计算
量子需要低溫,不可能用在手機與家用
一個公式一部的量子計算機
通用的路感覺只剩光算這條路了 不然光電混算
算力不一定要掌握在行動裝置上啊!只要網路夠快跟你手機基礎算力夠好,算力可以交給量子電腦算好再透過網路把答案給你
顶一下
未来6G或者7G网速够快时候全部手机算力都放到云上,算力不是问题。
未來還有6G,7G?? 馬克斯為啥要製造 星連 加上接收器無死角連上網路
@@user-bh7cw3dn4t 規範早就有了
现在的算力也是大部份放在云上了,本地加载的只是效果而已,如果想每次玩个网游戏都要加载一次,我觉得8G都顶不住,到时候的游戏大小是按T计算的,再快也顶不住巨量无谓的数据
5 6年前就一就講性能過剩什麼的
Intel最棒了,怎么算都赢😂
忆阻器是一个方向
摩爾定律已死
当年大学毕业就感觉这行业离到头不远了果断转行
轉行出租車
出租车也马上到头了
一万个
柵極 ㄓㄚˋ ㄐㄧˊ
專有名詞請用英文 不然至少要解釋他的英文原名是什麼 不然只是給中國人看自爽 另外cfet 還沒出來 moore’s law遠還沒到頭
CPU細到不能再細,這早就預言到. 換新物料新計算法是必然的. 有些人心裡也明白這"升級"轉型,就代表原有的優勢會消失. 所以就急了.
台積搞出0.9~0.1 在0.09 不能嗎?????
@@so584167 物理極限
怎么感觉在胡扯呢,不懂的东西不要误导
真懂的人谁做自媒体啊,除非是宣传自家业务的
你懂就直接说,什么叫感觉?
摩爾定律已死,台積電走到末路了😂
當最後一個就好,難怪半導體大者恆大
What's really scary isn't clueless,
but not knowing that you are.
三体人教你做智子
延遲選擇實驗表示這個世界就是說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現代人也只是比石器時代多看到一些現象 而不瞭解現象本身是為什麼發生
原子沒辦法切割的物理極限啊
中美的技術圍堵也是造成技術很難突破的原因之一
只能期待我國自立自強,超英趕美了...
难,核心技术都在国外
@@老刘-y8p量子领域可不一定了,换跑道掐不住了,我们量子试验卫星都上天了。
@@老刘-y8p 乐观一点,以前更难的时候都过来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尘心-x9d 額 阿那個困難,不正是自己閉門自己造成的嗎...
中華民國已經超英趕美了,快回歸祖國吧。
是『你中國』的芯片快到頭了,準備斷頭了,懂?❤
中國人懂晶片嗎?那你們怎麼做不出晶片呢?
很大程度是因為專利限制, 還有光刻工藝. 大陸不是不懂的,就差一步而已.
@@13579water 大陸哪有管專利限制,我去年才在淘寶買了一個盜版airpods
偷到一半被趕回老家,懂是懂,懂一半而已
能解释下为什么你们台积电的光刻机不是台湾制造呢😅😅
@@龙傲天-x2u 做得出晶片就好了
你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哲学问题,科技可以无限发展吗?哲学又是神学的侍女,也就是说人终归还是在神的规则下行事。
神的旨意是人不能成事。
躺平!讓神處理。
神選吧!
小白是小粉红 , 这样请小白不要发油管, 谢谢, 爱党不翻墙
妒忌吗? 请发自己的视频说说人家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