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20 讓新年新希望成真的目標設定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0 лют 2025
  • 2024最後一集,
    何老師與怪獸訓練團隊 祝大家2025新年快樂~

КОМЕНТАРІ • 37

  • @張凡-b8w
    @張凡-b8w Місяць тому +12

    2024年:我從改變習慣開始,每天大概計算當天食物的熱量,早上量體重,不去預設要瘦多少,自然而然從年初89公斤到年底79公斤;另一方面,在四月的時候開始慢跑,每週加一點跑量,目的是養成有氧運動的習慣(本身有在重訓,重訓三年多),也在10月的時候跑了人生第一場全馬(雖然很慢,但完賽了)~何博士說的我很有感覺,好的習慣養成,自然會有好的結果~現在每天計算熱量,量體重;一週重訓5天(每天一小時),慢跑一週5天(每天一小時);體檢報告都沒有紅字⋯⋯2025繼續加油

  • @gz.7643
    @gz.7643 Місяць тому +6

    This video makes my day& This channel changes my life. Better❤🎉祝二位新年快乐,阖家安康。感恩人生路上有你们陪伴引导。你们两个的组合是最棒的很match,听起来很舒服👍❤❤

  • @吳政諭-r1c
    @吳政諭-r1c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邊聽邊訓練也是一種享受..新年快樂

  • @MaiSchneeNonne
    @MaiSchneeNonne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謝謝何老師今年的教導,您的節目是我運動健身歷程的精神糧食! 期待來年更精采的節目! 感恩!

  • @lokalaw
    @lokalaw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每週最期待的podcast 🎉感謝兩位老師

  • @choumoku
    @choumoku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很適合在跨年夜聽的主題👍

  • @Ryanwangwang
    @Ryanwangwang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YA! 又到了最期待的上課時間! 老師與Josh哥新年快樂~ 感謝老師與Josh每周撥空製作節目 : D

  • @小飛-f7y
    @小飛-f7y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新年快樂🎉

  • @chrisfan800509
    @chrisfan800509 Місяць тому

    謝謝老師的分享,獲益良多

  • @I_hear_everything-lil
    @I_hear_everything-lil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祝两位人生导师新年快乐🎉

  • @aikawaaii
    @aikawaaii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做對的事情才是你真正應該設定的目標

  • @CoachHankSC
    @CoachHank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新年快樂🎉
    謝謝每週持續分享訓練好知識
    (今天聽到肌肉自由,有點羨慕😆)

  • @LukaMakusHemuy
    @LukaMakusHemuy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謝謝老師和Josh哥一直都在!
    新年快樂!

    • @mtscjosh
      @mtscjosh Місяць тому

      新年快樂🎉

  • @vince911619
    @vince911619 Місяць тому

    這集真的有讓我醍醐灌頂的感覺⋯這個概念真的能應用在生活方方面面上😮

  • @andywang4062
    @andywang4062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Happy New Year 🎉

  • @vanlee0831
    @vanlee0831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兩位老師好,想先跟你們說新年快樂🎉
    想說一下一直以來聽貴節目的一個小感受;就是你們常常開口閉口談論的重量,動輒都是180、200這種數字,你們知道這個對許多人(至少我)來說根本就是3、4倍以上的體重嗎? 大概就是要運動員才有辦法達成的目標,可是在你們談話之間卻好像喝水一樣,不知道誒,我每次聽了,最深的感受就是自己是廢物😂
    還是希望兩位老師在造福人群的時候,可以多多考慮一下「平凡人」的實際狀況和心理,祝節目、事業、家庭都順利平安

  • @jingfenglu474
    @jingfenglu474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從運動探討人生哲學

  • @YAWEN76034
    @YAWEN76034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何老師、Josh哥新年快樂!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聽聽你們說明抱槓深蹲的動作注意事項、好處跟有別於其他蹲系列動作的特別之處?
    (因為我的私人教練評估我的肩膀活動度後,決定先從抱槓深蹲開始教學,再慢慢回到背槓蹲法。想趁機求教,感謝!!)

  • @MingHsinChen-w4h
    @MingHsinChen-w4h Місяць тому

    謝謝教授❤

  • @Lina-r8j5m
    @Lina-r8j5m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祝何老師、Josh哥
    新年快樂🎉🎆🍾🎊

    • @mtscjosh
      @mtscjosh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新年快樂🎉

  • @staynight6032
    @staynight6032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新年快乐!

  • @sillyduck1
    @sillyduck1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最近煮飯或做家事的時候,我聽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的 Podcast,一方面是自己也需要更新肌力科普,一方面是許多人生體悟是類似的。
    這一集,講的是目標設定的問題。我蠻有感受的。分享一個跟教育有關的。
    就是,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假設考 30 分好了,我們設定下一次考試要考 50 分、70 分,甚至 90 分的目標,是不是正確的?
    不是的,這是很典型的錯誤目標。
    因為分數不是你能直接追求的,下次的考試跟這次的考題不一樣,下次的範圍也跟這次的不一樣。
    用醫學或研究的話來說,就是分數不是一個很好的 biomarker,也不是很好的 endpoint。
    分數有其長期價值,但作為短期指標非常危險。
    你可能因為一次的雜訊,老師題目出太簡單,孩子考得好,就以為危機度過。
    你也可能因為一次的超困難考題,孩子考差,就認為過去的努力是錯的。
    所以,在輔導孩子的時候,需要智慧。
    你要知道真正的問題是什麼、該做什麼事情,然後也要懂得判讀指標(分數),並仔細看看這次孩子為什麼考這個分數,以及他的想法,才有可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就像是他們比機器人比賽,能得獎當然很好,但能拿第幾名,永遠都有點運氣成分。
    我們更專注在孩子的程式、結構、認知、策略、團隊運作、溝通技巧、問題辨認、故障排除、危機處理等問題。
    這些更具有長期價值,而這些都做好,孩子的隊伍就能進入第一領先群,能不能得獎,很難說,但家長就給予祝福,孩子自己更想拼盡全力。
    以上是正向的說法。下面要講負向的了。
    使用分數或者得冠軍作為「目標」,最糟糕的副作用就是作弊跟道德低落。
    因為讀書你所讀的東西老師不一定會考出來,所以努力不見得可以換成分數。但如果爸媽老師都堅持要求成績,作弊是最快的。
    偷看隔壁厲害同學的考卷;利用收考卷的時候改分數,71 改 79,63 改 83;成績單拿回家之前去塗改後再影印才給爸媽看,這些都更直接能夠得到分數。
    目標盯著分數,競爭激烈,孩子就會用各種方法去提高分數,包括不正確的方法。這在實證上也有研究證實。
    While our results objectively show that this type of academic misconduct is low, we highlight that large competitive courses face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valence, and high-achieving students may have gone underreport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
    journals.physiology.org/....../advan.00103.2016
    在機器人世界也是一樣,求勝慾望非常強的隊伍,可能用很多連孩子彼此都看不過去的爛招。
    即使他們知道畫面有直播也有錄影,之後可能會被檢舉,但在那個當下,孩子因為知道父母師長只看最後得名,他們還是會忍不住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很重要。
    爸媽不關心過程,只看結果,結果不好就罵,結果好就稱讚,這樣就有點危險。
    爸媽關心孩子本身,看到他的努力,協助分析結果,稱讚他的規劃與執行,著眼在人生長遠價值,孩子就能跳脫分數或獎項的限制,獲得長期效益。

  • @許靜婕-l4h
    @許靜婕-l4h Місяць тому

    上私人教練課,太重教練會把槓片拿下,太輕馬上就加槓片,就是這麼密切配合~😅

  • @xuan1743
    @xuan1743 7 днів тому

    我很喜歡聽到www

  • @SFK021555
    @SFK021555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照著武功秘笈學習的比喻真有趣,該不會就是模仿了動作,卻不會發力,因此覺得對手有玄妙的內力吧😂

  • @asd-gc2kq
    @asd-gc2kq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我也有做過蠢事,在決定參加SFG Lv1的時候,因為我的量級需要24kg的壺鈴完成5分鐘抓舉100下,這遠超過我過去的訓練強度(頂多到16),因此我心想把現在的最大肌力課表分一點訓練量給壺鈴,壺鈴的訓練僅專注在重量,不出意外的不到一個禮拜在20kg就出意外了XDDDD

  • @gym7229
    @gym7229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簽到

  • @ckwatch1980
    @ckwatch1980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運動是一種享受 但我不運動,因為我不是那種貪圖享受的人😁

  • @林之翼-n1j
    @林之翼-n1j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比起破pr我更期待自己可以把目前1rm80趴的重量,做成耐力訓練

  • @sarahgao8300
    @sarahgao8300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Weight training 三个月, 只是用dumbbell, 两个胳膊肘出现了tennis elbow 的症状。如何继续进行up body training? Low body training 感觉不太受影响。

    • @deaddedd
      @deaddedd Місяць тому

      ua-cam.com/video/U7jlTtAW0Bc/v-deo.htmlfeature=shared

    • @deaddedd
      @deaddedd Місяць тому

      8:16的舒緩動作做2-3分鐘,就能有效減除酸痛(雖然當下做很痛,但隔天你會發現肘關節舒緩許多)

  • @怕今生是朕-t2f
    @怕今生是朕-t2f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