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老禪師-圓覺之道 01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1 лют 2025
- 【版權所有•請勿翻錄】
洽購專線-白雲書坊
電話:(07)346-1929
傳真:(07)341-9536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文府路546號1樓
E-mail:paiyun3419536@gmail.com
這裏所謂談禪定呢?是依於在這一個禪的境界裡面,怎麼樣不偏不邪,而是在一個可以運用思想發揮智慧,能夠幫助我們見道,這一個圓覺的境界,這是他的主題。
所以他談正知正見,是以菩薩、佛的修養,做為前提,他談到最後呢?就涉及到我們怎麼樣,深入的去認識他的道理方法,而能夠轉換到自己本身,成為一種利益。
佛陀究竟在那裡說一些什麼?我們需要去知道的是什麼?可能對我們的利益,又是什麼?這一些就是叫做法要。因為唯有知道覺悟的法,我們才能夠成就道業,這是必須要能夠把握的一種觀念,也可說是應該用這種方式去看經典。
圓覺經,這一部經是屬於菩薩法,也可以說是屬於摩訶衍,這一類型的經典。
究竟『法在那裡』是怎麼解釋?很簡單,這些言語、這些文字,我們先要想到,跟自己的生死有沒有關係?尤其跟你個人的修養上面,有沒有相應之處?你必須要把握這兩個,你才知道這個裡面『法在哪裡』?
所以我說要『想經』,『想』是什麼?『想』是要去思考,你不思考,你不可能深入,唯有思考,能深入,你才能尋找到它的『法』在哪裡?
*我們可以從經典裡面的文字,去發現它的法義,從法義上面,可以得到利益,因為這種法義,關係到你個人的根基修養,你根基愈高,它的法義顯現的境界愈高,下的功夫欲深,也就是修養的愈多,當然能得到的利益也就愈多,這都是必須要把握。
*『頂門具隻眼』,究竟說什麼?其實是告訴你,因為人的自我意識很強,喜歡聽,即使說錯了,也喜歡聽,不喜歡聽,即使說對了,也聽不進去,其實不管,正面的,負面的,你只要能夠去把握,除了自我意識,主觀的意識,感性的,你還有客觀的,理性的一面,去看的話,去聽的話,多少你就可以有選擇的機會,否則的話,你就不會選擇,人云亦云,最後所得到的呢?人家說對了,就對了,人家說錯了,也跟著錯了。
*自度度他,你自度,度什麼?可以轉煩惱成菩提,可以離苦得樂,要到達這一種修養,那就是可以自度了,具備了這種修養,再去幫助別人,那就是度他。總認為這個人不信佛教,我引它來信佛教,就是度他,那不叫做度他,那只是一種導引而已,真正的『度他』是幫助他,能夠從煩惱中間顯現菩提,能夠離開苦而得到樂,怎麼去學習慈悲喜捨、怎麼去學習六波羅蜜法、或者是說其他的道理方法。
感恩老禪師慈悲開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感恩老師父慈悲開示 南無大智文殊菩薩
感恩老禪師慈悲開示 南無大智文殊菩薩
感恩白雲禪師師傅慈悲
為何有插廣告?以前都沒有啊!開廣告收益了嗎?聽一聽被中斷很難聽仔細
佛菩薩原始教育:日常生活處事如理如實不貪婪即離苦唯一途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