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法】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悠悠岁月》|诺奖获得者代表作,一部“无人称自传”|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5 жов 2024
  • 品味世间百态,感悟智慧人生。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www.youtube.co...
    影片录制于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上午 仔仔细细逛故宫
    诺奖获得者代表作,一部“无人称自传”
    2022年10月6日,安妮·埃尔诺以小说《悠悠岁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对其致以颁奖词: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
    谷主麦家说:“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安妮·埃尔诺笔下的作品,记录的就是那些难以消逝的历史记忆。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她以“无人称自传”的体裁对法国社会几十年来的思想变迁进行记录。
    2022年10月6日,瑞典学院宣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
    在斯德哥尔摩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马茨·马尔姆宣读了埃尔诺获此奖项的理由:“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
    事后,埃尔诺接受了诺奖官方的电话采访,并向记者坦言:
    当时她一边在厨房里忙碌,一边等候着收音机里传来获奖者的消息--毕竟埃尔诺也迫切地想要知道,如此殊荣今年将花落谁家。
    当收音机里传来了她的名字,埃尔诺感觉那一刻就像是“自己身处沙漠之时,听见天空中传来了声声召唤。”
    尽管安妮·埃尔诺的《位置》《一个女人》《耻辱》《悠悠岁月》等代表作早已有中译本问世,但是我们对这位八十岁高龄仍旧笔耕不辍的法国作家,似乎依然难以描摹出一个清晰的轮廓。
    埃尔诺关注哪些层面的社会问题?她凭借怎样的写作技巧将现实关怀投射到文学创作中?与其他呼声很高的诺奖候选人相比较而言,埃尔诺的文学贡献又有何具体表现?
    接下来的七天里,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好奇踏上《悠悠岁月》的阅读之旅,共同走进安妮·埃尔诺和她的文学世界吧!
    1940年9月,安妮·埃尔诺出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小镇利勒博纳。
    几年后,她随父母移居到附近的伊夫托小镇,父母在当地的工人区经营着咖啡馆和杂货铺,埃尔诺则在那里度过了她的少女时代。
    后来,埃尔诺进入一所私立天主教中学学习,学校里的女孩大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埃尔诺逐渐感受到,她与同龄人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阶层差距。
    这些阶层差距既是她年少时耻辱感的来源,也成为她日后非虚构写作的重要素材。
    成年后的埃尔诺先后求学于鲁昂大学和波尔多大学,并于1971年获得了现代文学高级学位。
    她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之后于1977年,埃尔诺进入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工作,并在后来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一直在该机构任职。
    2000年退休后,埃尔诺仍然继续从事着文学创作活动。
    据埃尔诺本人所述,西蒙娜·波伏娃探讨女性个体发展史的著作《第二性》和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社会学论著《区分》影响了她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方式,因此她的文学创作始终带有强烈的社会性而非简单的个人性。
    发表于1974年的自传体小说《空衣橱》是安妮·埃尔诺的处女作,小说记录了她通过接受教育,从工人阶级跃升为中产阶级这一身份转变的经历。
    这部作品正式开启了埃尔诺的文学创作生涯。
    1983年,又一部自传体小说《位置》问世。在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梳理出埃尔诺年少时的成长轨迹以及她与父亲始终难以融洽的关系。
    次年,她凭借该作品获得法国勒诺多文学奖。
    不难看出,埃尔诺早期的文学作品就已经有意识地将创作目光从虚构小说转向了自传,关注个人经历与历史进程之间的联系。
    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埃尔诺更是借助个人传记书写了一代人共同的回忆。
    2008年出版的历史回忆录《悠悠岁月》即鲜明地体现了埃尔诺的艺术成就。
    这部小说一问世便被法国文学评论界视为埃尔诺的代表作,先后获得法兰西艺术学院颁发的“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奖”、法国“玛格丽特·杜拉斯文学奖”等奖项。
    安妮·埃尔诺也凭借这部作品跻身法国一流小说家的行列。
    这部小说问世不久便吸引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联合评选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名单中,《悠悠岁月》赫然在列。
    2010年,该小说中译本经由译者吴岳添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传递给了国内读者。
    2019年,埃尔诺凭借《悠悠岁月》的英译本入围“布克奖”,进一步拓展了其人其作在英语国家的知名度。
    当然,安妮·埃尔诺本人也对《悠悠岁月》颇为满意,这部作品沉淀了作家二十余年来有关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在接受诺奖采访时,记者曾向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那些刚刚开始接触你的作品的读者,你会建议他们从何入手呢?”
    对此,埃尔诺坦言:她的作品确实在主题、内容甚至是写作视角等方方面面均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对于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她有着并不相同的建议。
    然而唯一有可能将不同读者群体吸引到一起的,自然当属《悠悠岁月》。
    埃尔诺试图借《悠悠岁月》反映出时间的流逝,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大约涵盖了1941年作者出生直至2006年,记录了她从普通的工人阶级成长为中学里的语文教师、抚育两个儿子并最终离婚以及有关罹患癌症与衰老的人生经历。
    这些生活记录是碎片式的回忆,是断断续续的画面,其中又穿插着作者对世界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
    初读起来,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难免令人感到困惑:阅读文本竟像是在翻看影集!但这一点,恰恰是埃尔诺的高明之所在。
    古往今来,我们已然阅读了太多作家撰写的日记或回忆录,其中无一不能体现“时间流逝”这个永恒的主题。
    但是,任凭时光如何匆匆,这些日记或回忆录承载着的,无非是作家个体的记忆,读者阅读时往往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始终难以产生切身的共鸣感。
    虽然《悠悠岁月》同样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埃尔诺却在其中打破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小说通篇所使用的人称代词就是“我们”和“她”。
    这便是埃尔诺借鉴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手法之余,创造出的另类文学体裁--“无人称自传”。
    显而易见的是,埃尔诺有意以变换人称的方式,将个体叙述糅合进集体写作里去,将自己的成长故事写到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中去。
    如此一来,小说消解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膜,从而唤起了所有读者对于特定年代的共同回忆。
    而这部小说影集一般的记录方式,则令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像是翻看旧照片唤醒了过去的记忆那样,埃尔诺对出现在历史画面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件物品、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描绘,都成功将读者带回了那个熟悉却又不复存在的年代,带回到我们对于历史和过往的种种思考之中。
    正如译者吴岳添先生在中译本序里所谈到的:
    “《悠悠岁月》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自传,而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时代和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法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国读者也同样会对这部作品感到亲切,因为书中描写的种种社会现象,例如家庭中的代沟、地铁里的拥挤、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新产品等等,都是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现实。”
    那么,《悠悠岁月》的叙述起点从何处开始?埃尔诺对于战争的影响、战后的生活以及童年的经历有着怎样的记忆和看法?
    👇🏽歡迎嘗試我頻道裡的其他影片👇🏽
    唐浩明《曾国藩》 • 唐浩明《曾国藩》
    阿耐《余生》 • 阿耐《余生》
    感悟:
    • 感悟
    读书:
    • 读书
    社会:
    • 社会
    轶事:
    • 轶事
    育儿:
    • 育儿
    家庭
    • 家庭
    明星:
    • 明星
    影视:
    • 影视
    真人秀:
    • 真人秀
    红楼梦:
    • 红楼梦
    人到中年:
    • 人到中年
    大江大河:
    • 大江大河
    苏童: • 苏童
    【英】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 • 【英】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
    #podcast
    #经典
    #好书
    #解读

КОМЕНТАРІ • 2

  • @floralui425
    @floralui425 Місяць тому

    Please add Chinese words in the video

    • @readingfuns
      @readingfuns  Місяць тому

      sorry,I have no enough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