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由|建築才會自由|EP.102 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藝術很有事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9 лют 2025
- ❝ 我們不是只在講一個建築的故事,而是在講建築跟它那個時代的故事。❞
為了爬梳台灣1946至1983年的建築史,《藝術很有事》專訪了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從生活的角度來看建築,是他一直提醒的重要觀點。他同時也是臺北市立美術館正舉行之「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6-1983」展的策展顧問。
《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這一專輯,精選介紹戰後現代建築時,受訪者也都與他們介紹的建築關係匪淺。例如,新竹北埔家姜阿新洋樓的後代姜蒂玉,分享了她兒時在洋樓中的生活回憶,他們家的大門也經常敞開,其實是北埔人的大客廳。費格德神父青少年及接受神學教育時,都住在台南市碧岳神學院(今碧岳牧靈中心),他清楚知道善用在地精神與建材的聖堂格局至今不變,並是走在前頭的綠建築。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薛丞倫,在該校念書時即經常出入總圖書館(今未來館),享受優秀的開放空間與自然照明。這是台灣相當早高明運用水平、垂直等現代設計手法的大型建築,興建至今65年,現在來看依然不過時。北市萬年商業大樓當年時髦引進的國外貨品、西式餐點等,則是王俊雄等人少年時初嘗洋滋味的好去處。
是生活的點滴,拉近了這些經典建築與我們距離。「建築與生活文化的關係,基本上是互為辯證。建築建立了一種生活文化,我們的生活文化也影響了建築發展。」「摩」展另一位策展顧問吳光庭在本片中解釋。
隱藏其中的關鍵字,是「自由」。不同類型的建築群,完工年分或有重疊。但總的來說,下一個階段的設計幾乎都有些對上一代的反抗,只是不明說。在我們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生活逐漸自由,建築也才會自由。反之亦然。
循此脈絡來看本片、到北美館欣賞此展,略依年分漸次欣賞我們建築的演變,相信更能看出那人與空間慢慢的解放,領會到王俊雄所言,「建築作為一種藝術、或是設計作為一種思想跟方法,它的力量在什麼地方。」
____
*片尾字幕更正並致歉:
感謝 黃雍熙
製作十分精良、用心的影片!感謝
喜歡第一楝建築,內外都很有美感
像巧克力的格子窗一樣好看
好棒👍,台灣還有人願意保留這種建築。謝謝分享!
是台北市立圖書館
寶雅商品
發現姜阿新洋樓的貝殼窗飾,在已經被拆除的1899年竣工的汐止周家花園的老照片裡可以看到類似造型的窗飾~
有嗎?
築巢是人類的本能🎉
野柳風景區的沙灘
撞到極緻
建築也是社會的呈現
有淡水老街
愛買量販超市
摩登生活的城市展
北美市立美術館
景美夜市
是不是有竹圍漁港
有圓山兒童樂園
新光人壽
有西門紅樓夢
也有信義房屋
這種房子還有嗎?想買。😆
是台北市立美術館有藝術
是秀山國小
忠孝敦化
萬年大樓
大安森林公園
是台北台大校園
龍山寺
萬華地區
青年公園綠地
陽明山國家公園
薄型的屋頂
士林科教館
百貨專櫃廠商
基隆廟口
碧譚
設計教室門口
台北巨蛋球場
龍譚雅婷
公館自來水
成功大學
網球社
車埕車站
台南大學
桃園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