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我常年在非洲从事基建工作,也一直是罗胖的忠实粉丝。非洲的工作与生活让我远离了中华文明,每周收看《文明》,思考文明,学习文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感谢罗胖二十年的承诺,让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期待。每周一次的文化洗礼,每期节目的独特观点,总能让我思想穿越时空,梦回大宋,深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包容并蓄。
非常精彩,知識性十足。歷史教科書從未深入探討的內容,本集中完全解答。原來活字印刷必須仰賴識字工人,這太難了,除非皇上下旨,帶頭提倡,創造環境啊。(例如規定讀書人參與科舉考試之前,必須在活字印書場,“服役”一年)
看完後豁然開朗啊,一直不懂中國四大發明都是最早,怎麼都不是由中國人發揚光大呢,印刷術的謎團解開了,關鍵是排版工人需要識字,這真是我想破腦袋都想不到的檻,一直以為雕字工人也都必須認識字,沒有思考過古代識字者是如此珍稀,感謝羅胖帶我們走了一趟印刷術巡禮
这一集太精彩了,有些许早年罗辑思维的风格,但更精致,更完整。活字印刷我自己瞎思考过,也读到过3800页的说法。过去一直觉得,但凡有个书商巨富,咬咬牙熬过最初的3800页,后面全都是利润。假如有一个富有且有经验的书商,他一个月接到的订单达到比如说380页,他可以预估10个月的订单就能满足3800页,那他就有动力咬咬牙先投资。所以,过去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古代中国缺乏巨富的文化商人导致技术和应用割裂。说白了皇家做的起整套活字,但没什么应用场景。普通书商有应用需求但初期投入太高。这个理解,距离本节目还是太远了,的确读书人和工匠的割裂才是根本。另外我还有个不成熟的猜想是:古代中国被认为需要印刷的知识总量偏少。印刷主要受限于圣贤书,诗词歌赋,族谱,等等,而数理知识,工匠技术。。。等等其他巨大的知识领域没有被认为是有必要印刷的。印刷需求被限缩,可能也导致最初的3800页难突破……总之,今天看这期节目大有收获!
古代印刷品其实挺多的。朝廷的邸报,我觉得就很适合用活字印刷,京城有一两个识字的书吏就可以很快制版,印上几百上千份下发到各州县
這一集到最後實在太讓人豁然開朗了,一開始看到一半覺得有點悶,有點平淡,但是耐心聽到最後,醍醐灌頂,怎麼就從來沒有想到過呢!真的是帶領大家回到那個時代的特殊性。
看罗胖的节目一直是种享受,每期点赞👍,亲自点赞👍!
活字印刷,適合一次性印製,因為無法把板子保存,如果一段時候後要再印,就得重排一次。雕版印刷,適合想印就印的情況,所以古代很多機構自己出書(如道藏)就會雕版,然後把版保存起來,幾年後如果要再版,馬上可以印。
对的 维护成本高就很难推广
感谢罗胖,每周一期文明之旅,罗辑思维断更后,重新找回了一份期待,一份大餐,一份归属感!
听到因为缺少识字的工匠,导致活字印刷难以推广,会心一笑,豁然开朗,感谢老罗的智慧解读
对中华文明有乡愁的华人 - 移居海外一百年的N代华人来报到了。衷心感谢您等制作此节目。
近二十年來,我在美國看到愈來愈多,和愈來越精的中,英文 書籍在大陸印製和出版,也是一個大國在崛起時所展現的軟實力。
这一期真精彩,最近的节目质量越来越高了。
比起庆历来说,庆丰这个年号,名气更大。
我来自马来西亚,从好多年前的逻辑思维开始一直关注观看了。现在虽然是快节奏时代,我几乎都没看电影的习惯了,但却能耐心的看完每一部😂 也许每一次更新我都很期待新的知识吧❤加油
学习到了,从逻辑思维一直听到现在,我的世界观完全是罗振宇老师给开拓的。
每期蘊涵文史博大精深每週期待心靈如沐春風
这期可太有意思了,提到很多当代日常常见的技术现象背后的社会人文条件,我还真有一种小时候啥都不懂初看世界满是新奇的感觉!
本集最后致谢的清代安徽人翟金生真的了不起。家境贫寒,考中秀才后教私塾为生,出于热爱一直研究活字印刷,因为没钱雇佣帮工,只能自己一点一点做,后来发动了几个儿子,孙子,外孙,学生……一起做,用了三十年时间,做了十万个泥字。可以说一辈子奉献给自己的兴趣了。如今被记入史册,故宫博物院有他词条,是应得的。
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記得歐洲古騰堡開發活字印刷整套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所以他專印銷量市場最大的《聖經》和《拉丁文法書》。
這集的許多驚奇許多先進都提到了,還有一個讓我多年前 (小時候) 就想到的問題,為什麼這種字 (後來才知是宋體字) 的筆劃是直得直,橫的橫,右上還個大頓點?因為彼時正在練書法四體(篆隸楷草),每一字體都是氣象萬千,原來這宋體字是功能導向,說得我天都亮了,比個讚!
工业革命能产生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金融资本和中央银行的产生。
每集必看,很感謝
这一集非常有启发,尤其是结论。相比之下,西方印刷术发明后之所以能迅速普及,因为两大原因:一、所需字模总数少得多,总共不过几十个,即大小写两套字母加标点符号,而且每个字模的结构都非常简单。同样重要的是,排字工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排字过程,而且他无须识字,这样活字印刷术印拼音文字的书,成本就低得多。
活字印刷术在中国无法推行主要原因有1,中国文字的问题,文字众多。2,中国政府对信息控制更强,中国人缺乏类似的广泛信息传播需求,且社会结构较为稳定,传统技术更容易延续。古代中国的书籍需求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科举考试和儒家经典领域,需求不够分散。雕版印刷可以满足这些稳定但相对单一的需求。3,中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是宣纸等较为柔软的纸张,不如欧洲的羊皮纸或后来普及的机械纸适合活字印刷。4。活字的铸造和维护成本高昂,尤其是金属活字。相比之下,雕版木刻材料易得且便于加工。5.材料问题:早期中国的活字多为泥活字或木活字,易磨损、难以长期保存。虽然毕昇发明了泥活字,但技术不够成熟,使用寿命短。金属活字的局限:宋元以后虽然出现了铜活字和铅活字,但金属活字制作成本高昂,工艺复杂。金属活字需要精准的铸造技术,而在古代中国的工业条件下,难以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6,活字印刷需要配套的压力机(类似欧洲的印刷机),但中国古代多以手工压印为主,效率较低。压印过程中要求压力均匀、纸张平整,但中国的宣纸更柔软,不适合与粗糙的机械设备结合,容易破损。中国活字印刷术的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制造精度、排版难度和配套设备不足等方面。这些技术性问题与汉字自身特点相互制约,导致活字印刷术的实际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技术的进步必须与社会需求和经济条件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普及,但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并未提供这一契机。
老罗,你和我都注意身体。接下来几十年你讲下去,我听下去。
受益良多,謝謝!
教育普及是个漫长的过程,宋仁宗时代,识字人少,可以想象。直到明清,手抄仍然是最常见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拥有一本自己的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书籍成本要降得极低,教育才能普及,当然还有官方的支持,大量建立学校。还有科举的持续举办,文人一代一代的累及,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当教师,当技术工人,这每一样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数百年数代人来达到,这是文明的历程。
技术的迭代需要渐进,而且是各个环节都成熟才能爆发威力;搞过科研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的工作无法嵌入现有技术体系,无论多么先进,都没有影响力;就如同上个世纪的AI一样,很多学者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足够的数据可以提供训练。直到近十年,互联网上的数据才足够支撑大模型。
谢谢🙏
从北宋到清末的千年时间,无数好事者研究改进活字印刷,竟然没有一个人象15世纪的德国人古登堡想到用低熔点易熔化易雕刻的铅来做活字并用铅倒模来做平整的印板印出完美的印刷品。中国古代几千年前早就有金属铅了。
這一集, 猶如暮鼔晨鐘, 非常有啓發性. 雕版刻字的方法, 猶如近代流水線生產的安排. 誠然, 很多所謂的新創造, 早己有舊原形, 只是條件不足, 未能完成階段性任務實現.
支持羅胖, 每一講令人腦洞大開
最新视频留名,您的百分之八十的视频都刷了,已经准备在淘宝买罗老师的书《文明之旅》。虽然对罗老师说的“契丹辽是我们共同的祖宗”这句话不太赞成,但如果罗老师的书跟视频一样面面俱到,那就是了不得的宋史科普,必须好好学习了。
感谢,太有趣了
很有深度啊
受教了,先生
赞👍🏼
方塊字版就是比蟹行字母還難,成本更高,一個要做幾萬不同的字,一個只要做幾十個字母和符號並大量複製即可,直到電腦及列印機出現後才拉平。
谢谢!中国古代识字的印刷工匠的人工成本,限制了活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很好的分析角度。以前,只知道中国文字的常用字有几千个字,这会限制活字印刷的排版效率、和拆版时把活字归位到字库的效率。所以,中国的活字印刷长期受限。现在认识到,识字工人的人工成本,这是更深刻的成本问题。
受教了😊
教育普及 一般人能阅读报纸,期刊,杂志,书籍,活字印刷、才有前途。
赞赞赞
讚
受教,長見識了。
我看了罗胖的节目,居然邮购了一套《集韵》,期望以后写诗会更加专业一点。
宋体字内置了容错符,引领了计算机编码技术😊
有意思
前一段想用3D打印一个印章 想着比找人刻快又便宜 机器打出来难道还没人手平吗 但结果远不如刻的,所以听到说雕版印刷比普通人想的难很多深以为然,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恭行
請問:羅先生會把「文明之旅」的內容集結成書出版嗎?
今天這集有意思
本集我赶个大早,第28个赞是我点的 💯
欧洲古腾堡的活字印刷,为什么能迅速推广开?
庆丰十三年,会发生什么事?
其实影响中国活字印刷的因素主要就是汉字,字数太多,找寻麻烦。当年去印刷厂参观,被排版车间巨大的字盘惊呆了。如果不是电脑排版的发展,中国也很有可能放弃汉字采用拼音。
刻字快,好几千个字里面找一个字,你找找就知道了,然后用完还的放回去,估计还的排序放回,又增加了时间
每周一集😂
🎉🎉🎉🎉🎉🎉🎉
其实西夏人应该更早开始活字印刷的
这一集真涨知识。
活字印刷更适合字母文字。
來啦
先赞后看,年薪百万。❤
我还没有开始看本期节目,但我猜中国的活字印刷没有成功的原因是该技术诞生的时机不对,配套的其它技术和市场需求没有到位。比如我自己是用五笔打字的,我用它是因为它比拼音有许多巨大的优势,但是它作为一种输入法却是失败的,笑到最后的仍然是拼音。
老师这个视频真好,现在好多讲历史的,哪怕真人出镜基本都是AI。真好这个视频我确定不是AI,我很反感AI,认为是抄袭。
我是第88!
不错不错!
我常年在非洲从事基建工作,也一直是罗胖的忠实粉丝。非洲的工作与生活让我远离了中华文明,每周收看《文明》,思考文明,学习文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感谢罗胖二十年的承诺,让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期待。每周一次的文化洗礼,每期节目的独特观点,总能让我思想穿越时空,梦回大宋,深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包容并蓄。
非常精彩,知識性十足。歷史教科書從未深入探討的內容,本集中完全解答。原來活字印刷必須仰賴識字工人,這太難了,除非皇上下旨,帶頭提倡,創造環境啊。(例如規定讀書人參與科舉考試之前,必須在活字印書場,“服役”一年)
看完後豁然開朗啊,一直不懂中國四大發明都是最早,怎麼都不是由中國人發揚光大呢,印刷術的謎團解開了,關鍵是排版工人需要識字,這真是我想破腦袋都想不到的檻,一直以為雕字工人也都必須認識字,沒有思考過古代識字者是如此珍稀,感謝羅胖帶我們走了一趟印刷術巡禮
这一集太精彩了,有些许早年罗辑思维的风格,但更精致,更完整。活字印刷我自己瞎思考过,也读到过3800页的说法。过去一直觉得,但凡有个书商巨富,咬咬牙熬过最初的3800页,后面全都是利润。假如有一个富有且有经验的书商,他一个月接到的订单达到比如说380页,他可以预估10个月的订单就能满足3800页,那他就有动力咬咬牙先投资。所以,过去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古代中国缺乏巨富的文化商人导致技术和应用割裂。说白了皇家做的起整套活字,但没什么应用场景。普通书商有应用需求但初期投入太高。这个理解,距离本节目还是太远了,的确读书人和工匠的割裂才是根本。另外我还有个不成熟的猜想是:古代中国被认为需要印刷的知识总量偏少。印刷主要受限于圣贤书,诗词歌赋,族谱,等等,而数理知识,工匠技术。。。等等其他巨大的知识领域没有被认为是有必要印刷的。印刷需求被限缩,可能也导致最初的3800页难突破……总之,今天看这期节目大有收获!
古代印刷品其实挺多的。朝廷的邸报,我觉得就很适合用活字印刷,京城有一两个识字的书吏就可以很快制版,印上几百上千份下发到各州县
這一集到最後實在太讓人豁然開朗了,一開始看到一半覺得有點悶,有點平淡,但是耐心聽到最後,醍醐灌頂,怎麼就從來沒有想到過呢!真的是帶領大家回到那個時代的特殊性。
看罗胖的节目一直是种享受,每期点赞👍,亲自点赞👍!
活字印刷,適合一次性印製,因為無法把板子保存,如果一段時候後要再印,就得重排一次。雕版印刷,適合想印就印的情況,所以古代很多機構自己出書(如道藏)就會雕版,然後把版保存起來,幾年後如果要再版,馬上可以印。
对的 维护成本高就很难推广
感谢罗胖,每周一期文明之旅,罗辑思维断更后,重新找回了一份期待,一份大餐,一份归属感!
听到因为缺少识字的工匠,导致活字印刷难以推广,会心一笑,豁然开朗,感谢老罗的智慧解读
对中华文明有乡愁的华人 - 移居海外一百年的N代华人来报到了。衷心感谢您等制作此节目。
近二十年來,我在美國看到愈來愈多,和愈來越精的中,英文 書籍在大陸印製和出版,也是一個大國在崛起時所展現的軟實力。
这一期真精彩,最近的节目质量越来越高了。
比起庆历来说,庆丰这个年号,名气更大。
我来自马来西亚,从好多年前的逻辑思维开始一直关注观看了。现在虽然是快节奏时代,我几乎都没看电影的习惯了,但却能耐心的看完每一部😂 也许每一次更新我都很期待新的知识吧❤加油
学习到了,从逻辑思维一直听到现在,我的世界观完全是罗振宇老师给开拓的。
每期蘊涵文史博大精深
每週期待心靈如沐春風
这期可太有意思了,提到很多当代日常常见的技术现象背后的社会人文条件,我还真有一种小时候啥都不懂初看世界满是新奇的感觉!
本集最后致谢的清代安徽人翟金生真的了不起。家境贫寒,考中秀才后教私塾为生,出于热爱一直研究活字印刷,因为没钱雇佣帮工,只能自己一点一点做,后来发动了几个儿子,孙子,外孙,学生……一起做,用了三十年时间,做了十万个泥字。可以说一辈子奉献给自己的兴趣了。如今被记入史册,故宫博物院有他词条,是应得的。
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記得歐洲古騰堡開發活字印刷整套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所以他專印銷量市場最大的《聖經》和《拉丁文法書》。
這集的許多驚奇許多先進都提到了,還有一個讓我多年前 (小時候) 就想到的問題,為什麼這種字 (後來才知是宋體字) 的筆劃是直得直,橫的橫,右上還個大頓點?因為彼時正在練書法四體(篆隸楷草),每一字體都是氣象萬千,原來這宋體字是功能導向,說得我天都亮了,比個讚!
工业革命能产生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金融资本和中央银行的产生。
每集必看,很感謝
这一集非常有启发,尤其是结论。相比之下,西方印刷术发明后之所以能迅速普及,因为两大原因:一、所需字模总数少得多,总共不过几十个,即大小写两套字母加标点符号,而且每个字模的结构都非常简单。同样重要的是,排字工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排字过程,而且他无须识字,这样活字印刷术印拼音文字的书,成本就低得多。
活字印刷术在中国无法推行主要原因有
1,中国文字的问题,文字众多。
2,中国政府对信息控制更强,中国人缺乏类似的广泛信息传播需求,且社会结构较为稳定,传统技术更容易延续。古代中国的书籍需求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科举考试和儒家经典领域,需求不够分散。雕版印刷可以满足这些稳定但相对单一的需求。
3,中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是宣纸等较为柔软的纸张,不如欧洲的羊皮纸或后来普及的机械纸适合活字印刷。
4。活字的铸造和维护成本高昂,尤其是金属活字。相比之下,雕版木刻材料易得且便于加工。
5.材料问题:早期中国的活字多为泥活字或木活字,易磨损、难以长期保存。虽然毕昇发明了泥活字,但技术不够成熟,使用寿命短。
金属活字的局限:宋元以后虽然出现了铜活字和铅活字,但金属活字制作成本高昂,工艺复杂。金属活字需要精准的铸造技术,而在古代中国的工业条件下,难以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
6,活字印刷需要配套的压力机(类似欧洲的印刷机),但中国古代多以手工压印为主,效率较低。
压印过程中要求压力均匀、纸张平整,但中国的宣纸更柔软,不适合与粗糙的机械设备结合,容易破损。
中国活字印刷术的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制造精度、排版难度和配套设备不足等方面。这些技术性问题与汉字自身特点相互制约,导致活字印刷术的实际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技术的进步必须与社会需求和经济条件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普及,但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并未提供这一契机。
老罗,你和我都注意身体。接下来几十年你讲下去,我听下去。
受益良多,謝謝!
教育普及是个漫长的过程,宋仁宗时代,识字人少,可以想象。直到明清,手抄仍然是最常见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拥有一本自己的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书籍成本要降得极低,教育才能普及,当然还有官方的支持,大量建立学校。还有科举的持续举办,文人一代一代的累及,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当教师,当技术工人,这每一样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数百年数代人来达到,这是文明的历程。
技术的迭代需要渐进,而且是各个环节都成熟才能爆发威力;搞过科研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的工作无法嵌入现有技术体系,无论多么先进,都没有影响力;就如同上个世纪的AI一样,很多学者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足够的数据可以提供训练。直到近十年,互联网上的数据才足够支撑大模型。
谢谢🙏
从北宋到清末的千年时间,无数好事者研究改进活字印刷,竟然没有一个人象15世纪的德国人古登堡想到用低熔点易熔化易雕刻的铅来做活字并用铅倒模来做平整的印板印出完美的印刷品。中国古代几千年前早就有金属铅了。
這一集, 猶如暮鼔晨鐘, 非常有啓發性. 雕版刻字的方法, 猶如近代流水線生產的安排. 誠然, 很多所謂的新創造, 早己有舊原形, 只是條件不足, 未能完成階段性任務實現.
支持羅胖, 每一講令人腦洞大開
最新视频留名,您的百分之八十的视频都刷了,已经准备在淘宝买罗老师的书《文明之旅》。虽然对罗老师说的“契丹辽是我们共同的祖宗”这句话不太赞成,但如果罗老师的书跟视频一样面面俱到,那就是了不得的宋史科普,必须好好学习了。
感谢,太有趣了
很有深度啊
受教了,先生
赞👍🏼
方塊字版就是比蟹行字母還難,成本更高,一個要做幾萬不同的字,一個只要做幾十個字母和符號並大量複製即可,直到電腦及列印機出現後才拉平。
谢谢!中国古代识字的印刷工匠的人工成本,限制了活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很好的分析角度。
以前,只知道中国文字的常用字有几千个字,这会限制活字印刷的排版效率、和拆版时把活字归位到字库的效率。所以,中国的活字印刷长期受限。
现在认识到,识字工人的人工成本,这是更深刻的成本问题。
受教了😊
教育普及 一般人能阅读报纸,期刊,杂志,书籍,活字印刷、才有前途。
赞赞赞
讚
受教,長見識了。
我看了罗胖的节目,居然邮购了一套《集韵》,期望以后写诗会更加专业一点。
宋体字内置了容错符,引领了计算机编码技术😊
有意思
前一段想用3D打印一个印章 想着比找人刻快又便宜 机器打出来难道还没人手平吗 但结果远不如刻的,所以听到说雕版印刷比普通人想的难很多深以为然,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恭行
請問:羅先生會把「文明之旅」的內容集結成書出版嗎?
今天這集有意思
本集我赶个大早,第28个赞是我点的 💯
欧洲古腾堡的活字印刷,为什么能迅速推广开?
庆丰十三年,会发生什么事?
其实影响中国活字印刷的因素主要就是汉字,字数太多,找寻麻烦。当年去印刷厂参观,被排版车间巨大的字盘惊呆了。如果不是电脑排版的发展,中国也很有可能放弃汉字采用拼音。
刻字快,好几千个字里面找一个字,你找找就知道了,然后用完还的放回去,估计还的排序放回,又增加了时间
每周一集😂
🎉🎉🎉🎉🎉🎉🎉
其实西夏人应该更早开始活字印刷的
这一集真涨知识。
活字印刷更适合字母文字。
來啦
先赞后看,年薪百万。❤
我还没有开始看本期节目,但我猜中国的活字印刷没有成功的原因是该技术诞生的时机不对,配套的其它技术和市场需求没有到位。比如我自己是用五笔打字的,我用它是因为它比拼音有许多巨大的优势,但是它作为一种输入法却是失败的,笑到最后的仍然是拼音。
老师这个视频真好,现在好多讲历史的,哪怕真人出镜基本都是AI。真好这个视频我确定不是AI,我很反感AI,认为是抄袭。
我是第88!
不错不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