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豫 - 佛子行 三十七誦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31 січ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4

  • @ebic1157
    @ebic1157 4 роки тому +3

    第一偈
    此時幸得暇滿人身船,
    為渡自他脫離輪迴海;
    白晝黑夜悉皆不散逸,
    聞思禪修乃是佛子行。
    第二偈
    貪愛親邊好似水波蕩,
    瞋怒敵方猶如火在燃;
    不知取捨愚痴昏闇者,
    遠離家鄉乃是佛子行。
    第三偈
    捨棄惡境煩惱漸減少,
    心無散亂善行自增長;
    明智清淨於法起正信,
    依居寂處乃是佛子行。
    第四偈
    長久相伴親友各自離,
    勤聚財物死後成遺產;
    意識賓客捨棄身客房,
    心捨此世乃是佛子行。
    第五偈
    若與誰伴增長貪瞋痴,
    而且退轉所學聞思修;
    能使仁慈悲心盡喪失,
    遠離惡友乃是佛子行。
    第六偈
    依止於誰能使罪過盡,
    而且功德猶如新月增;
    賢正善識比起我自身,
    更加珍愛乃是佛子行。
    第七偈
    自己仍然縛於輪迴獄,
    世間神祇能夠解救誰;
    是故投靠真實不欺者,
    皈依三寶乃是佛子行。
    第八偈
    極難忍受所有惡道苦,
    佛陀說是惡業之果報;
    是故性命即使臨危難,
    亦不造惡乃是佛子行。
    第九偈
    三界快樂猶如草頭露,
    彼是剎那壞滅之有法;
    永恆不變殊勝解脫果,
    努力追求乃是佛子行。
    第十偈
    無始以來對我憐愛者,
    諸母若苦而我怎能樂;
    因此為渡無邊有情眾,
    發菩提心乃是佛子行。
    第十一偈
    無餘痛苦源於自樂慾,
    圓滿諸佛誕於利他心;
    是故己樂他苦二者間,
    如實交換乃是佛子行。
    第十二偈
    誰人起了大貪將我財,
    全部奪走或教他人奪;
    自身受用三世諸善業,
    回向於彼乃是佛子行。
    第十三偈
    自己一點過錯也沒有,
    某人竟然要來斷我頭;
    仍然慈悲將彼諸罪過,
    由我來受乃是佛子行。
    第十四偈
    某人百般惡言誹謗我,
    而且宣揚傳遍三千界;
    仍以仁慈之心對待他,
    讚彼功德乃是佛子行。
    第十五偈
    某人在於群眾聚會中,
    揭發我罪而且罵惡言;
    仍然把他當作善知識,
    虔心恭敬乃是佛子行。
    第十六偈
    我所珍愛護育如子者,
    雖然待我猶如視仇敵;
    好像母親善待生病兒,
    更加憐愛乃是佛子行。
    第十七偈
    與我相同或者不如我,
    雖然起了我慢施欺凌;
    仍如對待上師般恭敬,
    置我頭頂乃是佛子行。
    第十八偈
    生活貧苦常常受人欺,
    又生重病並遭鬼魔侵;
    眾生罪苦由我來承受,
    毫無畏怯乃是佛子行。
    第十九偈
    美名稱揚受到眾人敬,
    而且獲如多聞天子財;
    觀視世間榮華無實義,
    沒有驕慢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偈
    若不馴服己之瞋恨敵,
    而去降伏外敵敵反增;
    是故應以仁慈悲憫軍,
    調己內心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一偈
    欲界妙樂猶如鹽水般,
    任意取用欲求愈增生;
    所有能生貪欲諸事物,
    頓時捨棄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二偈
    一切顯現皆是我自心,
    心性原本沒有諸偏見;
    知已於諸能取所取相,
    心不造作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三偈
    倘若會遇悅意之對境,
    知其猶如夏季彩虹般;
    所顯雖美但卻不真實,
    斷除貪著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四偈
    各種痛苦猶如夢兒死,
    執著迷亂為實唉真累;
    因此值遇逆緣的時候,
    視為幻象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五偈
    欲證菩提尚需捨己身,
    何況那些種種身外物;
    因此對於回報不冀望,
    慷慨布施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六偈
    不守戒律自利尚不成,
    還想利他反而成笑柄;
    故於世間諸有無希求,
    守護戒律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七偈
    欲享善業福報之佛子,
    一切損惱侵害同寶藏;
    是故對於一切無怨心,
    修持忍辱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八偈
    聲聞緣覺唯獨修自利,
    見其勤奮如同救頭燃;
    為利眾生功德根源處,
    勤奮精進乃是佛子行。
    第二十九偈
    具有禪修寂止之勝觀,
    知其能夠摧破諸煩惱;
    清淨超越四處無色界,
    修習禪定乃是佛子行。
    第三十偈
    若無智慧憑五波羅蜜,
    不能證得圓滿菩提果;
    方便具足三輪不分別,
    修習智慧乃是佛子行。
    第三十一偈
    倘若自己不察己謬誤,
    可能會以道貌行非法;
    是故經常於己之過失,
    察而斷除乃是佛子行。
    第三十二偈
    煩惱力使自己去違犯,
    談論其他佛子之過失;
    對於修持大乘之行者,
    不論其過乃是佛子行。
    第三十三偈
    貪圖利敬互相起爭執,
    因而造成退轉聞思修;
    於諸親友以及施主家,
    斷除貪著乃是佛子行。
    第三十四偈
    粗言惡語使人心煩亂,
    而且有損佛子之威儀;
    是故他人心裏不悅之,
    惡言斷除乃是佛子行。
    第三十五偈
    煩惱串習很難去對治,
    念知行者執持對治器;
    只要貪心煩惱一萌起,
    立即剷除乃是佛子行。
    第三十六偈
    總之在在處處之行儀,
    己心分際當下即了知;
    恆常具足正念與正知,
    達成利他乃是佛子行。
    第三十七偈
    如是精勤所修諸善業,
    為除無邊眾生之苦楚;
    三輪體空清淨之智慧,
    回向菩提乃是佛子行。

    • @Dksfu
      @Dksfu 27 днів тому

      🙏 阿彌陀佛
      感謝樓主整理。

  • @ycknews
    @ycknews 8 років тому +1

    支持著作財產權,請購買原版CD或DVD。

  • @綠度母
    @綠度母 3 роки тому +1

    此生幸得暇滿船 自他須度生死海 故於晝夜不懈怠 聞思修是佛子行 貪愛親眷如水盪 瞋憎怨敵似火燃 痴昧取捨猶黑暗 離家鄉是佛子行 捨離惡境惑漸減 棄除散亂善自增 自心清淨起正見 依靜處是佛子行 長伴親友須別離 勤聚之財必捐棄 識客終離客捨身 捨世執戀佛子行 伴隨惡友三毒盛 聞思修德漸壞少 慈悲喜捨令退失 遠離惡友佛子行 依善知識罪漸消 功德增如上弦月 珍視智慧聖導師 重於自身佛子行 自身仍陷輪迴獄 世間神祇能護誰 應依殊勝無虛者 皈依三寶佛子行 諸極難忍惡趣苦 世尊說為惡業果 縱須捨命為代價 亦不造罪佛子行 三界樂如草頭露 均屬剎那壞滅法 不變無上解脫道 奮起希求佛子行 無始劫來慈憫恩 諸母若苦我何樂 為度無邊有情故 發菩提心佛子行 諸苦源於貪己樂 諸佛生於利他心 故於自樂與他苦 如實修換佛子行 縱他因貪親盜取 或令旁人奪我財 猶將身財三時善 迴向於彼佛子行 我雖無有何罪過 竟有人欲斷吾頭 然以悲心於諸罪 自身代受佛子行 縱人百般中傷我 醜聞謠傳遍三千 吾猶深懷悲憫心 讚嘆他德佛子行 若人於眾集會中 揭我隱私出惡言 猶視彼如善導師 恭敬緻禮佛子行 護養於他若己子 其反視我如仇敵 仍似慈母憐病兒 倍加悲憫佛子行 其若等同或低劣 心懷傲慢侮蔑我 吾亦敬彼如上師 恆常頂戴佛子行 縱因貧困受輕賤 復遭重病及魔障 眾生罪苦己代受 無怯儒心佛子行 雖富盛名眾人敬 財寶等齊多聞天 猶觀榮華無實義 離驕慢心佛子行 若未降除內瞋敵 外敵雖伏旋增盛 故應速以慈悲軍 降伏自心佛子行 三界欲樂如鹽水 渴求轉增無饜足 於諸能生貪著物 即刻捨離佛子行 諸法所顯唯自心 性體本離戲論邊 不著能取所取相 心不作意佛子行 遭逢欣喜悅意境 應觀猶如夏時虹 外像美麗內無實 捨離貪執佛子行 諸苦猶如夢子死 妄執實有極憂惱 故於違緣逆境時 當觀虛妄佛子行 為求菩提身尚捨 身外物自不待言 布施不盼異熟果 不求回報佛子行 無戒自利尚不成 欲求利他豈可能 故於世樂不希求 勤護戒律佛子行 欲積福善諸佛子 應觀怨家如寶藏 於眾生捨瞋噁心 修習寬忍佛子行 見求自利二乘士 勤修行如救頭燃 利眾生為善德源 歡喜精進佛子行 甚深禪定生慧觀 摧盡業障煩惱魔 知已應離四無色 修習靜慮佛子行 五度若無智慧導 菩提正覺難圓成 認​​知三輪實體空 智巧合一佛子行 若不省察己過錯 披佛外衣行非法 故當恆常行觀照 斷除己過佛子行 我因煩惱道他過 減損功德徒退轉 故於菩薩諸缺失 切莫議論佛子行 因求利敬起爭執 聞思修業漸退轉 故於親友施主家 捨離貪戀佛子行 粗言惡語惱人心 復傷佛子諸行儀 令人不悅之惡口 捨棄莫說佛子行 煩惱串習難對治 覺智之士正念持 貪瞋痴心初萌起 即時摧滅佛子行 無論何時行何事 應觀自心之相狀 恆繫正念與正知 成辦利他佛子行 由此精勤所修善 為除無邊眾生苦 咸以三輪清淨慧 迴向菩提佛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