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急需一組星鏈?低軌衛星的上網速度真的夠快嗎?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 лют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862

  • @a2011521
    @a2011521 Рік тому +225

    就算延遲無法變成主流,目前當作備用網路縮小接收站,災難發生時絕對是非常好的工具,偏遠地區也很方便
    如果延遲解決了,那未來人類只要解決食物與電力問題,要住哪都不是問題了

    • @Chaplin-c6k
      @Chaplin-c6k Рік тому +5

      很好奇你想住哪😂

    • @莊惠雯-t5g
      @莊惠雯-t5g Рік тому +1

      偏遠地區一樣佈線就可以了.
      電線可以到達.纜線就能到達.
      其實..國與國之間的網路就是靠海底纜線.
      幾千公里都沒問題...
      這不是研發中.而是現在已經有的技術..

    • @a2011521
      @a2011521 Рік тому +11

      @@Chaplin-c6k
      問題不是我而是別人
      我上面那些話都不是以我出發而是以人類這群體出發
      多為別人想想世界會更美好

    • @a2011521
      @a2011521 Рік тому +5

      @@莊惠雯-t5g
      星鏈衛星在網路上有很多影片去找來看吧
      無知不是問題懶得讀書也沒關係
      有很多人都在做影片都有報告和官方說法
      至少把那些看完在嘴人

    • @莊惠雯-t5g
      @莊惠雯-t5g Рік тому

      @@a2011521 很多影片都是錯的避重就輕. 延遲重. 容易受干擾.雲 乃至葉子 樹枝.地形都會影響.
      重點: 耗電.(這是基礎科學..你把無線訊號打到幾十公里高.自然很耗能)
      不讀書? 現在很多人只看這種單一頻道就自認為獲得新知.
      那才是最恐怖的事. 科學是講求驗證的.
      更多的影片顯示出我們的說法.
      高延遲/容易被阻隔/高耗能..

  • @twdemocracywin
    @twdemocracywin 24 дні тому +13

    2025.01 海底電纜被切斷來看的,原來一年前就有這部片啦

  • @PanScitw
    @PanScitw  Рік тому +59

    關於大家留言提到的太陽風暴會不會造成衛星故障的問題,我們先前介紹Starlink的時候就有提到這點,歡迎大家回去複習~
    而且不只有通訊衛星,太空望遠鏡等衛星上面有更加精密的電子元件與儀器,更會面臨太陽風的挑戰。關於衛星對抗太陽風暴的策略,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們就再來規劃介紹
    ua-cam.com/video/GVP5fWTmFJ0/v-deo.htmlfeature=shared&t=446

  • @viscourtroy
    @viscourtroy Рік тому +76

    海底電纜仍然好重要。一旦宇宙和太陽系有強烈射線或有碎屑塵破壞星鏈網絡,海底電纜仍有作用作另一後備通道。

    • @aliteseki8828
      @aliteseki8828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其實星鏈通道被破壞感覺也還好 它們之間的距離不會是通訊極限距離 在範圍裡一定還有其它顆低軌衛星 以數量跟涵蓋範圍來計算 應該壞了幾顆不是大問題 但海底電纜這種很容易因為地震 漁船收網而影響的手段 海底電纜可以不用新增 但星鏈這個通訊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旦海底電纜失去了一半 通訊速度肯定大打折扣 台灣需要高速網路的行業不少
      海底電纜修復時間並不短 去年年底一條APCN2就修了兩個月 低軌衛星恢復傳輸速度應該是不用這麼久啦 哀嚎遍野 只是沒有被主流媒體報導 太陽風不是沒有的 台灣射上去肯定是沒有starlink的衛星強啦 Tesla就算你覺得普通 但他們量產了電車
      台灣做不到的工業突破 他們做到了 新型態的各種研發都是用錢堆疊出來的

    • @jennifertusung1235
      @jennifertusung1235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aliteseki8828 內行喔!

  • @garyli9914
    @garyli9914 Рік тому +48

    應該是比例值,電纜穩定價廉,仍會是應用主力,衛星科技初期以備援為主,在足量後成為特殊領域的優先使用,兩方合力不需偏頗。

  • @LiiwoVusam
    @LiiwoVusam Рік тому +126

    惑星奇航(星空清理者)這部動畫裡的太空垃圾回收的職業感覺逐漸會成為越來越可見的未來。雖然還很遙遠,但近地垃圾的製造速度已經進入指數增長的爆發期,每一顆飛散的螺絲或是碎片都是未來星空旅行時,可能會遭遇到的時速近三萬公里的穿甲彈。

    • @陳順益-j4g
      @陳順益-j4g Рік тому +13

      高速穿甲彈下眾生平等

    • @陳貓貓-v5j
      @陳貓貓-v5j Рік тому +9

      倒不用擔心這問題 以前年代技術有限不像現代老愛在還有點大氣的近地軌道逗留 按照流體沉降公式 物體受固定的力時在流體的終端速度與直徑平方成正比 所以太小的物體難以久留 大一點的物體則容易追蹤 且因阻力無法永久留存 也就更難以累積。
      一個時代一個觀點與一個時代的恐慌,這種事也沒啥好奇怪的

    • @陳貓貓-v5j
      @陳貓貓-v5j Рік тому

      @@陳順益-j4g 其實並不,動能公式E=(1/2)mv^2,乍看即使低質量但高速依然能有高動能,但非彈碰E=(m/(M+m))(1/2)mv^2,質量比小能傳遞的動能就小到可憐,幾乎都會在碰撞過程被其他形式消耗掉,所以眾生仍然不平等。
      (公式有點久沒用了,懷疑了話能用動量守恆回推損失及留存的動能)

    • @LiiwoVusam
      @LiiwoVusam Рік тому +5

      @@陳貓貓-v5j 但是近地垃圾在2015年以後的現代還是在快速累積,不像是難以累積的樣子。如果難以累積,那世界各國就不會聯合投入上千億資金去建設太空垃圾監控設施跟籌辦清理太空垃圾的遠期計劃。

    • @speedypard
      @speedypard Рік тому +16

      不是所有的垃圾都會落地的啦,如果下墜角度太小又質量小的話會像打水漂的石頭一樣彈回去的,太空垃圾是真問題也是近10年內就會碰上的

  • @tomyoooo
    @tomyoooo Рік тому +9

    這一集...教會了我好多知識...AESA的基礎知識我知道了,瞬間茅塞頓開,太感謝泛科學了

  • @HeiMiBR
    @HeiMiBR Рік тому +411

    真正意義上的「Sky Net」。
    另外,我認為「太空垃圾處理」也會是值得考慮的概念股 😂

    • @jesmobile7875
      @jesmobile7875 Рік тому +30

      太空垃圾處理 < 從人類將大型垃圾(衛星) 送上去之後就一直有的問題

    • @Geminir_1982
      @Geminir_1982 Рік тому +7

      萬能垃圾桶概念股??

    • @jesmobile7875
      @jesmobile7875 Рік тому

      比較像現在環團的「你在不回收,到時候人類就會被寶特瓶塞滿」,現在寶特瓶沒了,為了新的商機,又開始說北極熊和塑膠吸管了,如果我說,人造魚翅和人工鮑魚也是塑膠,環團會不會去自殺

    • @SD6yig8wrm6
      @SD6yig8wrm6 Рік тому +32

      低軌衛星不用管吧? 壽命到嘞 順便就因為太靠近地表受引力影響就自行墜毀 就好啦,墜毀地點選好做垃圾回收就好啦(說不定根本沒有垃圾都燒毀嘞

    • @RB811125
      @RB811125 Рік тому +28

      太早了,太空垃圾比現在多1億倍,太空也還是空曠到不行

  • @林宏儒-e2z
    @林宏儒-e2z Рік тому

    謝謝!

  • @锅巴喷火-f5k
    @锅巴喷火-f5k Рік тому +30

    真正的问题是带宽跟延迟,不过也只需要服务到偏远地区就足以。但是绝对不会成为主流的通讯方式。在非民用领域,这项技术就非常有军事战略价值了。

    • @easy_come_easy_go
      @easy_come_easy_go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卫星应该比海底电缆更容易攻击吧

  • @洪啟維-c4o
    @洪啟維-c4o Рік тому +13

    理想很美好,現實未必會實現
    星鏈在軍事上很重要,網路則未必
    衛星最大的問題是老化後難回收,以及受天候影響
    還有就是成本高,月費也奇高,以價格來說,台灣人九成九肯定會選擇海底纜線⋯⋯

    • @吴新鲜
      @吴新鲜 Рік тому

      没有人会回收报废卫星 都是让他自生自灭

  • @RB811125
    @RB811125 Рік тому +44

    這集的文本脈絡好不簡單,能講的東西那麼多,卻比相控陣列天線收束的更簡淺明確

  • @Lucas41033
    @Lucas41033 23 дні тому +9

    被演算法帶回來,還好有低軌衛星,不然切光電纜感覺真的糟糕

  • @liwang5778
    @liwang5778 Рік тому +2

    唐突!
    阿烏拉的每日迫害 1/1
    😂😂😂

  • @aaaaa-yv1zr
    @aaaaa-yv1zr Рік тому +29

    海底電纜成本還是低太多,當然會是主流。衛星通訊只會用在備援、偏遠地區、需要低延遲等等應用

    • @laujack24
      @laujack24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戰爭發生時海底電纜可以輕易被切割,參考一下烏克蘭。天網被打了幾小時內就能再發射上太空。最新space x 的超重型火箭可以一次發射200-250噸上太空。也就是一次就能有幾百個衛星上太空,你有多少地對太空的飛彈可以射。

    • @peter6314
      @peter6314 21 день тому +1

      說得很好,但僅限於現在

  • @edwardli2607
    @edwardli2607 24 дні тому +41

    居然意外預言了中國惡意勾斷海底電纜!

    • @PanScitw
      @PanScitw  24 дні тому +18

      不算預言啦,一直都在發生

    • @ericlai1819
      @ericlai1819 16 днів тому

      也許是星鏈與北斗的私下合謀?為了加速取代海底電纜產業利益。

  • @HorCyChang
    @HorCyChang Рік тому

    不知是換器材還是攝影角度改變 注意到主持人身上有綠影
    僅提醒一下團隊 辛苦了 希望你們可以繼續加油!!

  • @zjliu7324
    @zjliu7324 Рік тому +5

    关于星链的部分讲解的非常详细细致,非常好的一期节目👍

  • @孔北海KongBeihai
    @孔北海KongBeihai Рік тому +26

    身為一個關注台海戰爭的人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對台灣國防在戰時的C4ISR的通信跟資訊有一定保障 希望這個可以幫助未來兩岸開戰 能成為台灣國防的一大助力

    • @mzd2952
      @mzd2952 Рік тому +4

      中共割断海底电缆后,台湾网络运营商迟滞的反应,进一步说明了卫星通信的重要性
      民国明显没有对赤匪来犯做足够的准备,尤其是那个前几个月台湾国防部的防弹衣事件

    • @df140
      @df140 Рік тому +3

      老共除了電戰能力已經與美比肩外,對付衛星也有的是手段,特別是在其國土周邊,而縱不論軟殺,在持續性的高強度體系化海陸空硬殺壓制下,所謂的保障價值將從根本上喪失意義。

    • @xiaoxiao2259
      @xiaoxiao2259 Рік тому +3

      意义不大,中美俄都有把彼此高轨卫星打下来的能力。这种低轨卫星更容易,用大功率激光即可。

    • @JohnChu-z4w
      @JohnChu-z4w Рік тому

      @@mzd2952 老共什么时候割断海底电缆了?
      法轮功邪教让人厌恶的地方就是“从来只会造谣”

    • @znz4448
      @znz4448 Рік тому +5

      战争靠这个就说明你已经在山里打游击了

  • @tzuyenpeng8600
    @tzuyenpeng8600 Рік тому +26

    這個有修過基本RF就知道,答案是:不能!頻寬窄導致位元傳輸率不如有線正是低地軌傳的最大軟肋!

    • @acutocn
      @acutocn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如果所有民航飞机和轮船都安装星链,马斯克资产数字能加个零。

  • @Bananaolddog
    @Bananaolddog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內容很詳盡,包含原理與優缺點

  • @森林之怒-i1v
    @森林之怒-i1v Рік тому +19

    以前我的爺爺數星星,
    現在我們一起數衛星。

  • @jangjack1161
    @jangjack1161 Рік тому +5

    我一定要介紹家裡小孩定期觀看本節目 加強科學知識

  • @kevinluo8590
    @kevinluo8590 Рік тому +13

    衛星通訊的路由問題不容小覷,高速移動的衛星需要不斷更新對地面的路由表,且衛星間路由會使這個問題幾何式的放大,是個全新的挑戰。

    • @kevinluo8590
      @kevinluo8590 Рік тому

      另外,低軌衛星可能不夠robust,若都在同一軌道上,失控的衛星如果破碎,可能連鎖的損壞更多衛星

    • @格鲁特-i5m
      @格鲁特-i5m Рік тому +1

      路由表?通过anycast技术和gps定位结合就行了啊,anycast让每个卫星经过某个地面站的时候都用同一个ip地址,卫星间通信又不需要走tcp/ip网络

    • @assassinyzk3346
      @assassinyzk3346 Рік тому +3

      这不是啥问题,卫星的速度和轨道都是固定的,那个看似不断变动的路由表也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顶多是路由表大一点。

    • @kevinluo8590
      @kevinluo8590 Рік тому +2

      @@assassinyzk3346 對耶!路由表確實可能預測

  • @Uncle.Sheep.Speech
    @Uncle.Sheep.Speech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6

    不錯的分享,希望能持續製作相關續集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謝謝,特別想看什麼主題嗎?

    • @Uncle.Sheep.Speech
      @Uncle.Sheep.Speech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PanScitw 想聽microwave傳輸技術,目前聽說台灣有團隊在研發從金門傳回台灣之類的。世界上很多人正利用micro wave傳輸,替代海底電纜。目前在國際金融交易上,每個交易所報價,幾乎都是透過海底電纜傳輸,目前有一些人已經透過海底電纜與微波器共同用度。

  • @l.l.4839
    @l.l.4839 Рік тому +5

    👍👍👍這已經是在先驅者的實踐下實現新常態...台灣需快速接續❤

    • @LuZhao-z4q
      @LuZhao-z4q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湾有宇航工业吗?

    • @l.l.4839
      @l.l.483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LuZhao-z4q 中國人真的都活在中共的宣傳下.….🤣你開心就好

  • @loveyouforeverloveyouforever
    @loveyouforeverloveyouforever Рік тому +24

    星鏈重點在便宜,上下傳速度快,延遲低,可連結時間長到24小時。
    樂觀其成。這樣子星鏈,光纖,4G-A..5G-A...6G 各大技術互相競,互補對消費者來說總體來說是有好處的。
    消除網路速度落差很重要。

    • @leo1300177
      @leo1300177 Рік тому +2

      比起原本地面上的传输方式,目前还没看到便宜和低延迟。

    • @andyu4848
      @andyu4848 Рік тому

      目前傳輸夠快 但延遲還是問題

    • @hmsboy001
      @hmsboy001 Рік тому +4

      雞蛋不能全放在同一個籃子內
      通訊方法不能只有一兩種

    • @babc97
      @babc97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是自己的星链吗?😜😜

  • @Matt-li5is
    @Matt-li5is Рік тому +8

    5:53 地球同步軌道距離地面35786公里,距離地球中心約42000公里

  • @真天真-f7g
    @真天真-f7g Рік тому +7

    C.低軌道已成兵家必爭之地,很多頻道都分享過低軌道通訊衛星的技術,功能。但還沒有分析低軌道持續發展的未來,有沒有可能會飽和?低軌道數字上可能容納多大量的衛星而不發生意外?衛星壽命、回收?經營者萬一倒閉後,衛星如何處理(放任不管應該會在某段時間以後墜回地面?)?戰爭爆發時,太多低軌道衛星會不會影響?敵國互相能不能對對方的低軌衛星發起攻擊?
    用是好用,也是必要發展的技術,但好多技術層面外的問題,希望泛科學幫忙解答

  • @Yzo-vi5qv
    @Yzo-vi5qv Рік тому +41

    身為在通訊領域耕耘的研究者,我想提到此影片沒有提到LEO最大的問題,那便是如何讓一顆衛星同時服務數萬個使用者。雖然LEO單顆衛星的服務範圍比較小,但不可否認仍比5G基地台大。如何讓多個使用者同時上傳資料給衛星,這便是6G甚至7G的研究了。
    至於beamforming…這早就是被玩爛的技術了,我們老闆發了數十篇關於這個的Journal papers。已經玩到有SOP去處理最佳化問題了。

    • @taichlon623
      @taichlon623 Рік тому +1

      可是我們都不是從業人員。

    • @jim618
      @jim618 Рік тому +1

      其實還算是很早期 3GPP也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共識與規範

    • @博翔許
      @博翔許 Рік тому

      beamforming真的已經被玩的滾瓜爛熟了,連大學端都在玩了-_+

    • @jeff38382000
      @jeff38382000 Рік тому +1

      專業樓層!

    • @An-oh2py
      @An-oh2py Рік тому +4

      技術玩得熟跟可以商業化量產是兩碼子難度

  • @書海飄揚許-d3e
    @書海飄揚許-d3e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不错,精良制作,福建收看此节目 8:40 9:00

  • @林燕興-b9v
    @林燕興-b9v Рік тому +3

    海底電纜就像有線電話一樣,全取代不妥。太陽黑子活動造成的傷害變成太空垃圾如何處理,未來升空的會不會撞上?

  • @photizohwang9632
    @photizohwang9632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優質頻道!!!

  • @murraygdccp
    @murraygdccp Рік тому +2

    謝謝這麼詳細的說明

  • @TWALBEVA
    @TWALBEVA Рік тому +57

    怎麼很多人會認為幾千顆或上萬顆低軌衛星,會把整個地球都封鎖住😂
    這問題很好思考,第一: 衛星都很小。第二: 地表上的空間遠大於地表
    有人會擔心地球上蓋上萬棟房子,會讓地表全部都被塞滿嗎?

    • @huontw
      @huontw Рік тому +4

      衛星一直在移動啊,速度還那麼快,航道不會被干擾到?

    • @pi870325
      @pi870325 Рік тому +46

      @@huontw飛機跟衛星完全不在同一個高度上😃…

    • @博麗靈夢-e5l
      @博麗靈夢-e5l Рік тому +4

      太空垃圾是很可怕的

    • @fb--3787
      @fb--3787 Рік тому

      ​@@pi870325又一個沒讀書的

    • @y-rh2579
      @y-rh2579 Рік тому

      房子可以拆,衛星汰換誰去收!?😮
      百多年前,石化燃料燒很爽阿,現在在哭暖化
      幾十年前,污染物往河裡海裡排很爽阿,現在又哭海洋污染
      還不都自找的😮

  • @ErrorFour
    @ErrorFour Рік тому +3

    能集束能絕緣的光纖還是比較好的,
    這種在大氣中遊走的模擬集束感覺就很容易被遮蔽干擾
    怕是很容易掉封包阿..

  • @daievan1676
    @daievan1676 Рік тому +22

    我還是比較擔心用望遠鏡的時候只能看到衛星🤣

    • @leolee-d1h
      @leolee-d1h Рік тому +21

      已經能看到了,天文學家們都在罵,長時間曝光的相片都一條條線

    • @daievan1676
      @daievan1676 Рік тому

      @@leolee-d1h
      嗯,我也聼説了
      光污染+星鏈

    • @MILLERQOO
      @MILLERQOO Рік тому +5

      找個光害少的地方,不用望遠鏡,肉眼都看得到

    • @daievan1676
      @daievan1676 Рік тому

      @@MILLERQOO
      已經這麼誇張了嗎😖😖

    • @pkpk7348
      @pkpk7348 Рік тому +2

      SPACEX:沒關係!我幫你打太空望遠鏡上去~

  • @lionlai6660
    @lionlai6660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充滿希望的未來,謝謝。

  • @-Skillful-
    @-Skillful- Рік тому +1

    當然是天上、地面系統獨立但整合使用,少了其中之一頂多降速,也不會完全斷訊。

  • @許哲豪-v4m
    @許哲豪-v4m Рік тому +2

    我覺得各家的衛星之間是不是要建立一個通訊協議,才不會造成各家的衛星自成一套無法對資源利用最大化。

  • @bing-tshiongtshua694
    @bing-tshiongtshua694 Рік тому +5

    未來低軌通訊衛星,會如何改變網路市場? -> 覺生態會隨技術改變,但真正民生用的網路市場影響有限。因只要收發天線無法小到如手機平板可攜行並長時間待機,那麼影響就不可能深入到手機/穿戴裝置上。

    • @阿才-f1x
      @阿才-f1x Рік тому

      簡言之
      沒料

    • @sbk0713
      @sbk0713 Рік тому +1

      星艦帶星鏈v3就可以實現直連,手機功率不夠,衛星來湊,但要等星艦成功

    • @bing-tshiongtshua694
      @bing-tshiongtshua694 Рік тому

      @@sbk0713 Starship 可以加速部署 Starling 衛星,但並無法改善地面收發站體積功率呀..,而翻查未正式公佈的手機應用,偏向於間接,是利用 5G/NR 與地面站相連達到使用 Starlnik 網路的目標。...

    • @HighRanksCamper
      @HighRanksCamper Рік тому

      手機收送今年已經開始測試了,且不需要加裝,現有手機也能用

    • @龙龙海-o7i
      @龙龙海-o7i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星链卫星与卫星间的通信技术,实现极低延迟甚至无延迟的通信链接!地面只需要一个接收器即可!目前的技术只能达到卫星与卫星之间的漫游低延迟通信,在返回个人地面接收器就延迟有点跟不上5g和6g的通信速率了!

  • @breezeli6233
    @breezeli6233 Рік тому +1

    低轨通讯民用没问题,军用的话必须得有防止激光、微波、手术卫星、空间武器的硬杀伤,电磁干扰软杀伤、星间链路干扰软杀伤,做不到这些卫星比光缆更脆弱。低轨星本身携带的燃料就不多,如果因为特殊时期经常变轨而寿命缩短,没有可靠的储备和规模化制造卫星、随时补发的技术也将是制约其使用效果的因素。星链用户的接发端用的是相控阵技术,需要大量的高效半导体材料,代表性的就是氮化镓,碳化硅,其中碳化硅主要用在能源,氮化镓长于高速通讯,没有这个也会成为制约其广泛使用的缺陷。最后,相控阵通讯对相控技术要求很高,如何做到频繁切换卫星中除与卫星通讯外漏波不被低空巡视设备发现,也是保证用户生存的硬要求。所以星链注定是应急和备用的手段,不会成为主力。

  • @skjhs-129
    @skjhs-129 Рік тому +4

    對於最後一個選項蠻有興趣的,希望能有一集來講解~

    • @PanScitw
      @PanScitw  Рік тому +3

      收到,我們來規劃介紹~

  • @tc994
    @tc994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另外,台灣偏遠地區的極少數網路使用人口與偶爾發生的災難事件救助,完全養不起自有衛星系統,上述需求以現有衛星通訊即可滿足。

  • @LL-mx2ol
    @LL-mx2ol Рік тому +1

    很棒的內容🎉

  • @jonrychen
    @jonrychen Рік тому +7

    常在登山的一定很需要,不然就要買“遙遙領先”的Mate60 Pro了 😄

  • @Uoni_iite
    @Uoni_iit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40 提到如果接收站設置在臺灣,若遇到對外海纜斷訊會收不到訊號。請問為何接收站設置在台灣,還需要對外海纜線協助傳輸呢?

  • @余正彥-o9u
    @余正彥-o9u 27 днів тому +6

    結果海底電纜這幾天被破壞了

  • @富雄洪
    @富雄洪 17 днів тому

    哈哈哈哈哈😂😂很有趣,謝謝。

  • @michaellee1871
    @michaellee1871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低軌衛星需要無中斷環繞,而建立一條環繞衛星帶僅供台灣,發射衛星成本,5年汰換數量的成本,商業收益不符成本,已不是台灣能負擔起的錢坑;加上低軌衛星傳輸的在同一區域容納量限制,加上在建築的室內,若光是靠衛星無線通訊會有收訊不良問題。現有的固網與行動通訊建設完善,一般民眾不可能捨棄去改用昂貴的衛星通訊。確實海底電纜在戰時會被破壞,但衛星同樣會受到干擾與破壞。如果星鏈那麼好用與台灣有更換需求,商人早就引進。

  • @yuchen6140
    @yuchen6140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請問泛科學有直接捐款的連結嗎?在UA-cam捐款手續費收太多,想直接捐款,謝謝!

  • @mayday9521
    @mayday9521 Рік тому

    地球同步卫星(Geostationary Satellites)的高度通常是在地球赤道面上,与地球自转同步的高度,称为地球同步轨道。该轨道的高度大约是35,786公里(22,236英里)。

  • @杀蜘蛛
    @杀蜘蛛 Рік тому +4

    我的想法是太空发射成本大幅降低后,会有一些之前想不到的应用出现,就像移动互联网降价后,短视频,地图,手机点餐,打车,手机支付等app才会大行其道,而这些事先无法完全预料。

    • @kingworld7747
      @kingworld7747 Місяць тому

      除非沒有地面基地台,否則星鍊就是廢物不得一提,其軌道在500公里,用你聰明的屁股想一台小小手機能傳那麼遠?!不要要小的中繼站,還要超大的中繼站,否則還連個屁!!

    • @杀蜘蛛
      @杀蜘蛛 Місяць тому

      @kingworld7747 翻墙引导舆论的机器人,拉黑伺候

  • @fenix20075
    @fenix20075 Рік тому +6

    表示想起一件很憤怒的事……表示某日和網上的YT討論UC年代放出監察器在太空中,運用浮遊相機捕捉敵方MS然後把發現用雷射的方式傳回給正在作戰的戰艦和MS,因為米粒再萬能都不可能擋住光線,然後一堆人說雷射不可能傳那麼遠 XD 說我不明白光也是波的一種在空中會散失,現在就証明那班人才是根本不明白甚麼叫做雷射 -_-

    • @wiraqocharasca8964
      @wiraqocharasca8964 Рік тому

      可是影片中的雷射是在真空中傳輸,但你的案例看起來需要用雷射從外太空傳回地球,感覺還是不太行(除非你說的太空戰艦),更正,其實做得到,是我才疏學淺

    • @fenix20075
      @fenix20075 Рік тому +1

      @@wiraqocharasca8964 首先,背景是機動戰士高達,所以那真的是太空戰艦 XD 放在外偵察的浮空相機在發現對方MS後用雷射傳回戰艦或者MS上,所以那些雷射是在外太空無阻隔的真空狀態下傳送, 反正到了UC年代很多東西都被小型化低耗能化,包括核熔爐;其次是,即使現在,NASA也是使用雷射從地球發射上月球再反彈回地球來計算月地之間的距離,所以這貨絕對可以用於通訊,也可以穿越外太空。

    • @PanScitw
      @PanScitw  Рік тому +6

      確實我們能從地面跟月球的錐稜鏡互傳雷射呢!同時還是最簡單證明人類確實有上過地球的方式~

  • @Anita-xz3zz
    @Anita-xz3zz Місяць тому

    😊感謝分享資訊。

  • @垣先生
    @垣先生 Рік тому +2

    星鏈只適合偏遠地區,在市區,我爲什麽放著5公里内的基站不連,跑去鏈接500公里外的衛星,是覺得手機電池太多嗎

    • @PanScitw
      @PanScitw  Рік тому

      對。以及戰時或災難時。

  • @timlin1827
    @timlin1827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衛星通訊會成為主流 各國會發展太空設施解決各種遇到的和所衍生問題

  • @ci8978
    @ci8978 Рік тому +2

    中共有間諜氣球可以控制高度方向可吊掛偵蒐傳送資料,台灣也可利用此法用在通訊傳輸、飛彈、攻擊無人機蜂群,氣球還能回收改更改吊掛設備或許能用在緊急狀況時😅

  • @brv312
    @brv312 Рік тому +1

    低軌衛星在非戰時不但對本果也能跟覆蓋的東南亞各國收取服務費用! 不只民間通訊跟車船導航同時也可跟越南菲律賓國提郭國防通訊跟偵查服務! 戰時衛星定位對方飛機 船艦 飛彈跟地面目標定位配合攔截跟攻擊飛彈能更遠更精準地命中目標!

  • @beansmind1121
    @beansmind1121 Рік тому +1

    有福利蓮就先推!

  • @georgehe3023
    @georgehe302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作为灾难备份,同步高轨道卫星不是更廉价的选择吗? (只须4颗覆盖全球,而台湾只须一颗外加一颗备份)相比低轨和电缆,只是延迟长一些

  • @kjc1469
    @kjc1469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古老的衛星裡 有那種完全沒有電波發送接收手段的 相當於在高空放個反光板 如果無人機能在五萬公尺左右高空巡航 達成同步衛星反射的效果 會不會是小區域內最便宜的方案

  • @順順-w6g
    @順順-w6g Рік тому +8

    英國OneWeb 低軌衛星 已經跟台灣中華電信合作了,明年就會在台灣建置好...

  • @jiantingxu5365
    @jiantingxu5365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台灣加油,期待全面無線通訊上網

  • @xjp910416
    @xjp910416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雖然先在還沒普及跟建設完整,但我覺得星練超級未來感😂❤

  • @耀汶莫
    @耀汶莫 Рік тому +1

    我只想知道這種衛星是永久使用還是年限到了就從天上掉下來.... 我好像可以看到哪天如果突然集體壞掉不知道會不會很精彩

  • @mengMeng-lm7si
    @mengMeng-lm7si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第一次刷到博主,关注了。
    请问能解答一下Starlink的后期升级与维护吗?我在想,如果未来Starlink已经发射上万颗了,但SpaceX研发出了新版星链,速度更快更稳定,那么是直接在旧星链上改装,还是销毁旧卫星发射新卫星呢?

    • @PanScitw
      @PanScitw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目前做法都是直接讓舊版退役,在大氣層燒掉。

  • @keep_calm_and_carryon
    @keep_calm_and_carryon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中華電信有開發出滯空的無人機基地台,(很小台,雷達測不到)因離地近,速度可達5G,馬斯克的星鏈由於離地太遠,速度只有100Mbps多,約是1秒4.5M左右,所以大多只能接收坐標與簡單的訊號,其實星鏈不好用,所以台灣人不必擔心,像烏克蘭星鏈被馬斯克切斷,烏克蘭用外太空衛星一樣可用,完全無差。

  • @城北徐公-m8h
    @城北徐公-m8h Рік тому +4

    感覺如果真的發展起來,成本會比海底電纜低很多,只是不知道天氣因素會不會影響通訊品質?

    • @Feng_0604
      @Feng_0604 Рік тому +1

      會,有雨衰干擾

    • @marantzkuo
      @marantzkuo Рік тому +1

      你怎麼會覺得成本比海底電纜低

    • @吴新鲜
      @吴新鲜 Рік тому +1

      海底电缆便宜是真便宜

  • @blackjack1116able
    @blackjack1116able Рік тому +5

    阿烏拉對上福利蓮=嘴角破防
    這也太時事了

  • @dogofegg
    @dogofegg Рік тому +4

    除了低軌衛星,其實還有微波通訊可以走啊,台灣的電視台跟軍事基地很多都用微波通訊,台灣有很多高山,在東北部設一個,在南端在設一個,北部就往日本,南部就往菲律賓,不過這也要對方肯配合幫忙接入,在戰爭時期比較沒那麼好用,因為也會被列重點攻擊對象,但是備援選項越多越安全,因為比較難被一次就被破壞掉。

    • @chienchou9084
      @chienchou9084 Рік тому

      微波通訊在傳輸距離和穩定度方面都不及光纖雖然微波的造價比起光纖低很多但如果要讓微波成為主要的通訊方式就需要架設多個中繼站用來傳遞訊號作為主要的訊號傳輸方式而且微波通訊容易受天氣與地形影響畢竟不會有人會想在下雨天時傳輸速度慢很多吧在短期之內很難
      ㄧ般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是用在終端的傳輸上面5G就是一個例子

    • @無名氏-s9x
      @無名氏-s9x Рік тому

      可以問問看美國吧,畢竟美軍在日本和菲律賓都有軍事基地

  • @黃帝-v6t
    @黃帝-v6t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其實有一个叫「月域」的計劃:
    使用月球上的衛星開發月球
    人们可以在地球上用遙控機械作各種開發計劃

    這個計劃是完全繞過地球衛星這一个東西
    因為它沒有空閑的频道可以使用

  • @JPMorgan0811
    @JPMorgan0811 Рік тому +3

    希望國家找三大通訊商,要求出資設立台灣星鏈公司,提供台灣的網路服務

    • @吴新鲜
      @吴新鲜 Рік тому

      台湾那么小 建基站怎么也比发射卫星划算,而且卫星通信也不是不能干扰,

  • @ChinaziXitler
    @ChinaziXitler Рік тому +1

    台灣人口密集,非常適合建構星鏈,成本比很多國家都低。
    而且俄烏戰爭證明星鏈還有很強的戰時通訊功能,絕對會成為台灣是否能守住的關鍵,目前根本沒有手段能阻斷。

    • @znz4448
      @znz4448 Рік тому

      确实,到时你们在山里打游击用的上。移动的军事雷达不用用民用的卫星,战争时还是要听军队的,不要听网红的

    • @ChinaziXitler
      @ChinaziXitler Рік тому

      @@JohnChu-z4w 喔,看你急得什麼樣子就知道這東西好啊😊
      台灣早就有自製衛星的技術了,根本不用搞火箭,民間一堆商用運載火箭公司可以配合送上軌道,一群吱吶井蛙。

    • @ChinaziXitler
      @ChinaziXitler Рік тому

      @@znz4448 夢裡啥都有,你先加入解放軍再來吠吧

    • @znz4448
      @znz4448 Рік тому

      @@ChinaziXitler 难道你们准备用这个发导弹?飞行员抱着这个上飞机?就是个民用终端而已,你还当传家宝了

  • @Aska-oe1dy
    @Aska-oe1dy Рік тому

    我想知道衛星如何處理電力問題,如果要24 hr提供連線,又在夜晚區域。只靠電池夠用?

  • @fortunateforever4142
    @fortunateforever4142 Рік тому +3

    我覺得低軌衛星可以搭配一般衛星做連動互補會更好

  • @kroies
    @kroies Рік тому +1

    本想看看有沒有提到太空垃圾撞擊問題跟太空自然輻射導致的EMP問題,不過貌似都沒提到

    • @PanScitw
      @PanScitw  Рік тому

      好的,我們再來規劃談這個問題

  • @尋錢者浮雲遊子
    @尋錢者浮雲遊子 Рік тому +2

    如果是單對單的傳輸,那未來應用在手機時,會不會只要開網路,你的行蹤就無所遁形了呢?名副其實的天眼

    • @Jeepauau
      @Jeepauau Рік тому

      天眼:最討厭你這個聰明的小鬼了

  • @陳吉昌-w2u
    @陳吉昌-w2u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台灣加油 我也想用看看便宜的衛星網路

    • @PanScitw
      @PanScitw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便宜不容易

  • @BustRush
    @BustRush Рік тому +2

    有沒有一種可能,台灣的低軌衛星也是要接入地面IPS的,而這些IPS又是通過電纜連上骨幹網路?

  • @kormon2565
    @kormon2565 Рік тому +1

    一直有个问题,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卫星上的硬件技术一旦落后难道要全部重新发送卫星吗,现在的卫星通信技术预计能用多久呢

    • @黃智國-j6j
      @黃智國-j6j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重發就好囉,馬斯克發衛星很便宜,未來一天幾十顆都不是問題

  • @peterchen5644
    @peterchen5644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我蠻好奇這些衛星因為有大量資料傳輸的工作,應該比其他什麼氣象衛星來的耗電吧?
    那它的運作壽命(也許是電池、也許是燃料)可以多長?

  • @music105
    @music105 Рік тому

    感謝泛科學分享!

  • @Happy.C
    @Happy.C 19 днів тому +1

    低軌船員一定買爆

  • @無名氏-l1g
    @無名氏-l1g Рік тому

    衛星通訊受限於頻寬功率,未來將與纜線通訊形成飛機與高鐵的競爭合作模式,各自有各自的不同價位的營運市場。

  • @總統好
    @總統好 Місяць тому

    極力推薦 台灣建立自己的星𨫡

  • @Liam-ry8pc
    @Liam-ry8pc Рік тому +1

    問一下跟OneWeb簽獨家,是不是代表以後starlink進不來台灣?

    • @sbk0713
      @sbk0713 Рік тому +1

      主要還是看政府吧

    • @HsingAlex
      @HsingAlex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我們的法規要求部分業種的資料要落地。電信就是其中一個。
      Starlink不願意配合。

  • @ALEX-pw5nw
    @ALEX-pw5nw Рік тому +1

    看來我要先去武嶺一趟了,我還沒看過真的滿天星空...

  • @binladan911
    @binladan911 Рік тому +2

    發展太空科技,就是比燒錢速度和研發速度,雖然很高興知道台灣也發射衛星了,不過要到商業應用還要很久,而且媒體報導的不多。

  • @zxlai0000
    @zxlai0000 Рік тому +5

    海底電纜有一個絕對優勢:穩定。

  • @dinowang2400
    @dinowang2400 Рік тому

    未來令人期待

  • @Sakishizuku
    @Sakishizuku Рік тому

    04:36 真・斷頭台「阿烏拉」😂

  • @ken4660-m5p
    @ken4660-m5p Рік тому +1

    低軌道衛星不太可能取代海纜,無線通訊的頻寬有限,海底電纜頻寬不夠,再拉一條就好

  • @misoholy2450
    @misoholy2450 Рік тому +17

    會不會有外太空碎石砸到的問題又或是影響飛機航班的訊號,感覺現階段要地面跟低軌道兩者並行比較穩😂

    • @Sean94587
      @Sean94587 Рік тому +8

      都叫做低軌了,如果外太空的東西會砸到,那肯定原本也會砸到地表

    • @handsssr8
      @handsssr8 Рік тому

      那那麼擔心打到衛星,你怎麼不擔心天上有飛機打到你家電塔然後燒起來,機率算很低了,而且如果真的會在短時間碎石跑過來摸我們也不會有所防衛?

    • @thenumber2027
      @thenumber2027 Рік тому +1

      波段不同

    • @jojodu2032
      @jojodu2032 Рік тому +3

      古有杞人憂天,今有呆人憂隕石

    • @misoholy2450
      @misoholy2450 Рік тому

      爽啦🤗

  • @Geminir_1982
    @Geminir_1982 Рік тому

    靠近赤道最安全國家,東邊有廣大太平洋墜落區,四面環海易守難攻(發展太空電梯是不是更香)接下來該買哪一檔🤭

  • @にまりん-g2y
    @にまりん-g2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现在星链之间可以互相传送,远洋轮船与客机都可以用,不需要范围内的接收站。对于中国版星链 千帆计划,我就觉得是个噱头。8月6日一发18星10月15日一发18星,就这速度还想千帆?就算两个月一发打完1000发也要112个月,菜就别装,连基本的快速发射能力都没有就想要组星链,你新的打上去老的就掉下来了。更别说该计划最后要在2030年之前要发射1.5万枚,能打个零头就不错了。这还是计划方面,spacex星链已经盈利,中国的成本那当然还是从韭菜上面割,一次性火箭组网?底裤都要给你拔下来,客户?需要吗? 品客别生气,事实就是废物被薄纱,一点市场都抢不到,还赔个大的。

  • @9263STYV
    @9263STYV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星链的主要作用还是和有线通讯互补,可以覆盖那种极端地理条件下的通讯任务。但是对于普通在都市的人群来说,光纤明显是更好的选择,速度快,稳定,廉价。至于说处于战争状态下,想靠卫星通信来避免通信中断,就太天真了。中,美,俄以及欧洲一些国家,都具备打击卫星的能力,而且是批量的毁灭性打击的那种级别。目前的情况看,卫星通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只能是辅助,服务对象将是偏远地区,海上航行的船只,海上钻井平台,极地作业,高山上,等等常规手段无法正常信号覆盖的地方。

  • @ben8406091
    @ben8406091 Рік тому +3

    認真好奇C
    衛星越來越多,遲早可能因為相撞/太陽風/隕石等因素不慎墜落
    或是各國都在搶衛星的航線越來越密
    目前如何規劃淘汰的衛星垃圾?大氣層夠燒嗎?

    • @florianLin
      @florianLin Рік тому

      碎片很可能在繞行地球軌道等著撞上下一個衛星

    • @PanScitw
      @PanScitw  Рік тому +2

      目前的主動處理措施還很少,但有太空公司規劃2026年將試驗的清理機器人送上太空(但進度還是好慢😢)

    • @cj19881217
      @cj19881217 Рік тому +1

      這真的很可怕 同軌道漂浮的垃圾越多 相撞的機率越高,引發連鎖反應的話.........不說了 想到我就頭皮發麻....

  • @章魚燒-d1w
    @章魚燒-d1w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當代科學重點:光學科技
    不管是半導體晶片還是傳輸都用到光學

  • @masonwu1703
    @masonwu1703 Рік тому

    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