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t type Chinese well, so I'll comment in English. Muse, do you think if you never had the knowledge of distortion of a 35mm lens on a 35mm film sized medium at x meters distance to from medium to subject, that you would still think 35mm lens on an APS-C sized medium at a distance that provides the same subject size on frame looks strange? I thought perspective distortion is only dependent on distance to subject. So to create the same subject size on frame at the same distance (meaning perspective distortion is the same), we need a wider lens to bend light more on to a smaller frame size. Or are we not just talking about perspective distortion? Is it a matter of the distortion not matching your knowledge of what the distortion should be like at that focal length on a 35mm film sized medium?
Hmmm…. If focus length and sensor size creates distortion then why I don’t see a big distortion on phone camera or small sensor point and shoot camera. Design matter, using a FF lens on a smaller sensor camera would create distortion for sure.
閣下用淺白語言清𥇦解釋專業問題 ,令人獲益良多 ,謝謝你😀
好認同Muse你既講法就係睇不到同睇不到,聽得出同聽唔出,一個很好的解說。
我自己睇法係,而家呢個世代係無差既相機,只係每種相機都有佢適合用既場合。要遠征影長焦影生態用m43, 影event 影人像既用ff, 主力影靜態人或風景影printout foto既用4433 或者更大,日常輕便有機動性so far綜合性能高可以point and shoot既就用apsc,所以以muse既工作性質黎講點解佢偏向會用ff 甚至phase one 呢類機。我自己有部Fujifilm GFX, 亦都有部nikon z30, 分工都非常明確………
理論上,apsc涉獵ff的24mm中間位置所形成嘅35mm,那個變形依然會是35mm,但呢個完全只係理論,係光學計算上嘅理論,實質問題在於鏡頭嘅玻璃組件設計係用喺咩格式之上,呢個情況只要玩得多古董鏡嘅人都會有啲印象,就係我哋會收藏大量同一焦距嘅鏡頭(通常都係50mm),用得多嘅比較之下自然會發現唔同生產商唔同生產期嘅同一焦距鏡頭,佢哋都會有各自唔同嘅變形程度,因以前嘅鏡頭沒有數據修正,所以任何色散/色溫/變形/銳利度,都要靠玻璃的鍍膜和弧度,或鏡片組件嘅折射設計去解決,而鍍膜係最容易影響鏡片弧度製造出嚟嘅銳利度,所有問題互相制衡,怎樣才是最好就由設計師而定,加上在早期嘅鏡頭玻璃是人手生產,就此導致以前幾乎唔會有一支鏡頭係同一個變形效果。
而去到數碼世代,由於有數碼修正,鏡頭嘅設計只需要兼顧銳利度,所以現代鏡頭只要沒有用數據修正,大多數都會比以前嘅舊鏡古怪得多,而apsc機身可以用返自己原生鏡頭,亦可用到ff制式嘅鏡頭,但apsc用ff鏡頭時,如果沒有加入變形嘅數據修正,就自然會覺得超怪,經常會覺得自己用咗魚眼鏡咁😂。確實85mm以上嘅焦距鏡頭呢啲問題影響會較少,但10年前我打算買一支70200 4.0嘅單反鏡頭,由於我會用在電子單反菲林機身之上,所以我刻意檢查佢嘅變形效果,卒之比我發現那款最後一代單反鏡頭,只要唔用數據修正,在70-135焦斷都會係內凹陷變形,因而令我選擇返較舊款嘅型號,相信現代無反相機的鏡頭會更加過分,所以大家請多多注意自己部機有冇嗰支鏡頭嘅數據修正,真係好緊要㗎🙏🏼
以上分享希望有朋友仔得到更多了解🙏🏼
@@kaonirenaeuschui2150 我相信最多人唔明白嘅就係科技可以令這個透視變形修正變得更完美或者說更加接近相對焦距。大部份人都只會不斷說物理物理物理物理。覺得知道物理就等於知道一切,我都知道物理,我亦知道科技會可以令到兩者越來越接近,但係真係唔可以說是一樣冇分別。影風景又或者一般影人像經常將人物在一段距離之下放在中間位,的確兩者分別根本不大,但係這不代表一切。認真拍攝個人像就會知道人物的些小變形是特別明顯,尤其是經過不同角度以及肢體動作產生的結果,尤其是在沒有風景作背景下的影樓拍攝。那種古怪感覺的變形便會更加容易感覺得到。
情況就好似見過鬼嘅人同未見過鬼嘅人。甚至見過外星人同埋未見過外星人嘅分別。我未見過鬼亦都未見過外星人,但係我的確見過apsc / ff 的變形分別,它是存在的。
@@MUSECHAN完全明你講咩呀🙏🏼,apsc影人像經常會搞到張張相都唔係好同樣,我都覺得好難夾返,你哋用嚟專業或商業用途更加痛苦,攝影我只係娛樂嚟嘅啫,但係同啲老婆仔女去旅行如果用apsc,都係例牌用嗰啲10-35(大約等效16-50mm),好多時我都唔夠膽行得太近,我成日會影到個下巴/膊頭歪咗,因為我部apsc太舊款唔會有嗰啲乜鬼嘢AI人像修正(即係手機嗰啲),我用135數碼或菲林都唔會有呢啲問題,不過又講返有時撞手神變形得啱啱好,例如個下巴尖尖地,啲女人都幾鍾意㗎😅
至於數據修正始終我覺得暫時都唔係萬能,而我係有少少抗拒,我玩D平價日本古董鏡頭係會欣賞吓當年嘅變形控制,欣賞吓以前設計師嘅努力,雖然嚟緊會有AI修正,即係每張相都可以全自動獨立照顧,但始終認為有排都唔會夠物理光學咁自然。
@@MUSECHAN 用唔同焦段既鏡頭係唔同距離下影人……五官同身形比例都真係相差得好遠……以前唔識,拎支50影半身會影到大頭狗咁……影晒全身影埋腳又影到腳勁短……我打後一段好長時間都搞唔掂50呢個焦距……用左35+85呢個組合好耐……
@@ridersinglem 用50唔影全身架啦,一般用盡1.4 1.8 影到樣清,頸開始濛,其他咩變形唔重要架啦,所以用85mm最隱陣
@@chandaniel3919 所以85 真係好好用😂😂
講解非常清晰,完全明白MUSE的意思,謝謝😊
最好體驗就係帶兩部機外出,一部 APSC 另一部 FF 機,兩部都配大約等效焦距及光圈,最好兩部體積及重量差唔多,差不多設定去影同一樣嘢,之後返去用電腦放大睇,之後你時常帶果部出街,就係最適合你果部啦 ! 😊
@@smartlam 如果做到大約等效焦距光圈,同時體積重量做得到差唔多,我相信無人會揀apsc😂 即係……將z8 做到z50 咁輕咁細……apsc 除左價錢之外就真係唔洗巧慮
我純貪平 貪輕細 😄 如果 售價/ 大小/重量 全部一樣,梗係要FF,低啲resolution 都無所謂。
而家的apsc 我都覺得重,如果做到好似菲林機咁輕 就好啦。
Muse,你好!是否可以说解一集apsc与ff distortion?因为想了解你的视野
Full frame 最強大係高感、黑粉又準備捉字蚤❤學海無涯、老師無私👍📷
第一次偶然睇到你嘅頻道,多謝你這個解說,對我嚟講較易明白,亦解開我對選購相機嘅迷思。
我像很多師兄一樣, APS-C有買, FULL FRAME也有買, 某些場合用APSC , M4/3的确好一點, 例如晴天去打鳥. 對於FULL FRAME, 其它場合完勝. 揾食工具? FULL FRAME有好多鏡頭選, 可以令工作更出色, full frame 幾好. 若無BUDGET, 建議只用手機.
絕對同意.
@@lokpatrick2576 的確百貨應百客的
同埋APS-C 都可以用回同mount 的FF 鏡頭
你講緊嘅係APSC機用full frame鏡,所以透視上可能有影響,但係如果APSC鏡用喺APSC機上,應該就唔會有透視嘅問題了。
講得好👍令我更加了解APS-C和FF除景深以外的不同之處!
真係好中意你嘅文字表達。相信大部份人除咗知識上嘅缺乏之外,更多嘅係對文字上嘅唔理解,再加上個人情感偏誤去睇又或聽一件事,最後個結果就只會係佢哋所認為的。
@@kafongchan 其實影片可能係我自己表達唔夠清晰或詳細,導致觀眾不盡理解係唔緊要的。如果唔合心意,可以聽完就算,至少我自己睇其他人嘅影片嘅態度係咁樣。但是如果帶着偏見去觀看,又故意曲解原意就唔係咁好。可能普遍香港人就是少了一種包容的量度,喜歡用知識來當作武器。
@@MUSECHAN 點都好,我懂你🙌。有啲嘢真係只能意會,不能言喻,在心中。
完全同意。
我 apsc 3/4 full frame midium formar ( Hass & Leaf )
Lens from 12mm voltlander to 1000.
All proof your point of view
多謝 muse 親自解答小第提問
我想提出一個觀點,未見有其他人提過:我係一個相對玩得多超廣角鏡既用家,包括副廠鏡,手動鏡,原廠鏡......我經驗係透視感,尤其超廣角,講緊去到
@@kennethbadminton 是的,鏡頭差異可以很大。
執迷不悟,仲係未明片幅帶來的視角視覺影響同鏡頭帶來嘅影響係兩樣嘢,人哋講緊片幅你又走去講鏡頭。
Muse 解釋話 FF 與 APSC 不同,在於透視 perspective. 我唔明。我只知透視在乎距離主體遠近。
@@DIO.Passenger 片中意思,片幅帶來的影響,就是要用不同焦段去拍相同既野,16mm apsc 去影24mm 既野
@@jchoy3969 其實每支鏡頭都有自己稍微不同透視,感唔感受到係一回事
Muse, 我看了你的影片一段時間,十分感謝你的分享。最近我終於買了第一台full frame 相機,因為財力有限,也並不清楚不同焦距的變形,所以沒有掃幾支定焦,而係買左一支28-75 f2.8開始練習
請問如何可以學習不同的焦距使用,及看到那些「變形」?
因我在外國生活,較難回到香港上你的課程😓,所以想在此請教一下
有時候出遠門旅遊,不是平常風景,而是攀山涉水需要長焦拍攝山川異域時,APS-C的相機+長焦鏡頭的輕便實在幫了大忙,尤其是在高原地區拍遠景。我當然之後全畫幅的會更好,但是對體力的消磨也是最大的。而且APS-C超長焦的鏡頭輕而且便宜,先解決了影唔影到的問題再解決影得好唔好的問題,只是偶爾生活記錄的話,其實是絕對夠用。
要24mm (equivalent)嘅構圖,APSC一樣有16mm鏡頭可選用。
反而廣角大光圈(24mm f/1.4)這類才是APSC做不到的地方。
相機只是工具,想輕方便一般拍攝就APSC,想畫質與更好性能就FF等,都真係看人而定,但APSC與FF不單透視景深,還有廠家對FF機在雜信畫質控制和放更多功能或性能上的放權。所要拍攝內容用那個適合就按自己權衡,打雀用APSC有放大好處但一些功能廠家在經營理念上相對的在FF放的功能會多D
Muse你好!我有位朋友用過中片幅機,他說要x1.3倍的,中幅機比Full frame片幅還要大。點解還要x1.3倍呢?
但distortion只跟拍攝點與被攝物距離有關係,比如apsc等效50焦段的景別應該和full frame 50mm景別的distortion係一樣?
正確呀,但係 crop 左
@@ifanyu9322 但35mm嘅apsc佢先係等效50mm啊,等於用full frame用35mm機內裁剪1.6倍一樣吧?
分析得好清楚👍
Muse, 有啟發性,我冇諗過透視變型,不過我一直用FF
APSC 另一個好處係鏡頭,價錢平過FF好多(Fujifilm可能除外),亦輕巧好多!
FF同APS.C或M43相機鏡頭的主要分別不是透視或景深問題,這只是在超廣角(
我都唔明,apsc16 同 ff24 影出来應該幾乎無分別吧,😅。
I can't type Chinese well, so I'll comment in English. Muse, do you think if you never had the knowledge of distortion of a 35mm lens on a 35mm film sized medium at x meters distance to from medium to subject, that you would still think 35mm lens on an APS-C sized medium at a distance that provides the same subject size on frame looks strange? I thought perspective distortion is only dependent on distance to subject. So to create the same subject size on frame at the same distance (meaning perspective distortion is the same), we need a wider lens to bend light more on to a smaller frame size. Or are we not just talking about perspective distortion? Is it a matter of the distortion not matching your knowledge of what the distortion should be like at that focal length on a 35mm film sized medium?
absolute agree , most of people cannot feel the differ as I told them . This video you help me ask them what I feel .
相信自己的感覺,對自己負責就夠了。到他們一天親身感受到既時候才會明白,但有些人一世都不會感受到的。所以大方包容不同人的看法是很重要。
Hmmm…. If focus length and sensor size creates distortion then why I don’t see a big distortion on phone camera or small sensor point and shoot camera. Design matter, using a FF lens on a smaller sensor camera would create distortion for sure.
謝謝陳Sir教學分享❤
讀設計出身既完全明白你講既野,簡單啲黎講就係如果正常透視既情況下,APSC會出現好似畫面缺失一樣,但係硬生生將主體放係那個不完整既感光元件之中,就會覺得透視感好怪,只要你用FF機影一張APSC同樣距離既相,就會知道主體變得好細小好遠,破壞了成張相既平衡。APSC就好似眼睛有病變一樣,只是看到中間既野,立體感就會失衡。
見有咁多討論,正反都好,攪旺個場先。
請問可吾可以實品示範一次不同之處呀🙏🙇🏻♂️
講得非常詳細,謝謝你!🙏🙏
睇用途同埋睇下識唔識用囉, 一般去旅行影響女朋友apsc 夠曬用 18 一135或者18- 200, 影人嗰陣時就扭到100自己個人褪後啲,咪唔會變形 而且景深都已經好靚 ,咁當然你唔能夠同啲超級大光圈比啦
拍攝工具及片幅的選擇好在乎使用者的喜好及要求, 品牌或外型亦是因素之一.
十年前我拣APSC的原因有两个,1 便D , 2 对焦点相比FF系画面上面铺得更满
唔同場合又唔同需要,好難一概而論...不過作為ㄧ個攝影師,個人認為靈魂緊先決重要過器材先決...🙏多謝😁Fun享🤘
是的,所以我只係針對拍攝人像而提供的意見。
分享我自己嘅經驗。請問是否正確?
如果好似影學生相將個主角放正喺畫面中間,Full Frame 或APS-C嘅扭曲大致上都「可以接受」。但係叫主角企埋一邊就會感覺到四肢有不同程度嘅扭曲。
所以要學同埋要練嘅應該係如何在器材+framing+pose去達到自己想要嘅效果。
@@SpeedYellow 就算全片幅相機超級廣角都會有這透視變形問題,不過Aps-c / M43廣角時就會比較明顯。
睇用咩年代嘅機鏡啦,單反時代器材如果唔係影樓、擺拍,要係街玩足半日,咩機玩得開心好明顯知道,同一相一定大機質素好,不過玩得唔開心又拍唔到呢
學到嘢❤❤
我之前用apsc機27mm鏡頭 影出嚟梗係有種怪怪地既感覺 之後再用full frame 24-70再感受一下 完全體會到了
謝Muse老師分享!👍🏻
多謝老師分享
第一部數碼相機富士xt4,影出嚟嘅顏色係好靚。但係好多時玩街拍啲noise特別勁。除咗noise細緻又唔夠。
最後換咗全片幅幅相機,街拍效果好好多。
A7cii?
多謝分享 🙏
謝謝分享
好多攝影者仍未搞清楚透視/壓縮既物理現象
不知道Muse Sir对FF的像素又有没有要求呢? 或者两仟肆佰万像素都很足够呢?
@@cwl1354 一般Portrait,我本身很少Crop 圖的,所以一般3000萬像數我都夠用的,如果是景大人小的作品,當然像數越高越好。最重要還是光的質量。如果光不好,高像素也沒大作用的。
其實apsc同樣用F11影風景 細節位都系會比FF差D 不過要放大睇先睇得出
是否即係鏡頭越廣角變形會越多?ff12mm如果apsc就要做個8mm鏡。
這個是一定的,FF / APS-C / M43都一樣。不過畫面中心點變型是最少的,所以好多人用APSC拍靜態人像都覺得無乜分別。因為無乜角度和支體動作。
唔常睇你D片
但這集真係獲益良多
FF 及APS-C 的分別, 引致的物理光學問題, 是不能在後製, crop相去還原返裁走的部份
APS-C 的出現是因為歷史原因, 在數碼相機面世初期, 因為相機sensor 成本問題而生
長久歷史及發展, 引伸就是APS-C 面向入門市場, FF 就進階用家/ 用家已用APS-C 多年而購的第2部升級機
拍攝來說, 兩個同品牌機用同一枝鏡, 如50MM拍人,
APS-C 個攝影師就要自己物理移後才可以取到FF 同樣的畫面,
拍星空, FF機也比APS-C 有更大的星空取景範圍, 也有更好的ISO雜訊消減/降低使用ISO值的好處
反而如果你會好天去打雀, 機場航空拍攝, 拍遠東西/closeup, 用APS-C 那個物理上的放大率就是其優勢, 因為你用的長焦鏡頭可用短一級 , 用輕一點的鏡, 或是同樣重炮但不用crop 相已夠大
所以應該按用途去選擇器材比較好
當然日常無帶相機出街 就手機影
如果用鏡頭透視理論去睇 sensor size 呢件事,咁手機standard lens 的透視distortion 一定大到不可接受 (比 ff)
意思係咪 35mm左右配APSC ,50mm 配Full Frame,企係同一位置,同一距離,分別用兩部相機去影model 同一個POSE,會發現個變形有少少唔同?(P.S. 我睇完條片試左同時拎部APSC 同Full Frame 用以上呢個方式影室內景睇相好似差唔多,可能影Model 會發現明顯D既變形問題?不過我冇model 試唔到住 😂)
我明白你意思,真的,如果你有MODEL在前面不斷轉變拍攝角度的時候(尤其是直倒相),以及有支體動作改變,尤其頭傾向鏡頭或離開鏡頭的時候便會發現很多古怪的透視感覺。如果純粹影站直和水平角度,分別不大的。當然另一個更明顯的便是當焦距更廣角時情況便會更明顯的。
@@MUSECHAN 感謝解答同分享經驗 👍
冇分別,透視變形係幾何唔係光學
我玩過哂M4/3、apsc、135同中片幅,其實唔同片幅嘅感光元件有不同優勢,適合唔同題材。中片幅嘅通透感比FF更好,但鏡頭系統的確遠遠唔夠FF全面,最終我都係玩返FF
真的
我都係M43 > GFX > NZ
其實器材都係幫你完成作品同比你創作靈感姐,
無需太執着,反而試多啲享受唔同嘅樂趣先好玩
原理唔知點解,APS-C同FF或者中幅片,都系透過光學折射在平面成像.
如果你用過projector 放相,又或者用菲林放相,同一格底片出來影像,你會發覺放大越大,立體感越強.
所以APSC,比較同一個FF,系會有立體感分別
如果用到中幅相機更立體感
底大一級壓死人,呢個理論恐怕只能在菲林上正確
謝謝你的講述.
FF和APSC的焦距,景深問題,好多時間俾廠和KOL搞亂和俾左錯誤理解。
特別係對效焦距,搞到世界大戰
我又唔係搵食不用追究極之,在本地就用full frame,去旅行就只帶apsc,始終鏡頭重量差太遠。
@@MrPongpongyu 就是自由選擇的權利
陳老師,因著你在本片說明APSC與135幅廣角焦段透視變形的問題,想請教一下,今時今日135幅同44mmx33mm中幅(4433中幅)價錢差距亦唔大,甘如果我用44mmx33mm中幅廣角影人甘個透視變形感覺會唔會同135幅廣角差距好大?會唔會4433中幅更容易影到一D更好效果出來? 感謝! 另外至於54mmX40mm中幅我就實在沒條件入手了,最盡只能買到4433中幅。
不一定的,跟135比例上不一樣。44x33 亦都不是"full frame" medium format。另外在flash sync speed / 速度亦不能跟135 FF相題並論和直接比較。
@@MUSECHAN 是的3:2構圖比例與4:3構圖比例有差別…4433中幅也不是645FF理解…無論如何 感謝陳老師分享! 5440真中幅對一般普羅大眾還是太遙遠了。
@@gungnir2497 中片幅相機景深會比135更淺,機動性相對地不容易用的好,不可以純單方面看畫面結果而比較135。
@@MUSECHAN對,相機的成像是一件事,操作的效率/準確性/compatibility/成本,都要好好考慮。
陳Sir晚安😊
你所講的原則上及理論上都是正確,一般攝影由菲林開始的人先會有透視感或變形上的唔習慣(唔習慣同是否唔識是兩回事),用ff的24mm同aps 的24mm比根本就唔公平,要比就要ff的24mm同aps 的16mm去比較先唔會有要向前向後移動去遷就,講到aps 必然要特別向後先影到某某構圖,要比較就要比ff24同aps16 透視及變形相差多少而這個差異對沒有經過菲林年代的人來講又重唔重要呢,而且實際影相時是不需要用間尺去度構圖,除非是想複製某一個影像才需要跟到足。
支持!
Gavin Hoey 係用 M4/3 😂
you're right ! 我錄完先記得佢係用Olympus, 仲慘過aps-c😄
Thanks👍👍
其实好似我哋玩惯FF嘅人,突然转用MF,都会觉得个画面好震撼!!会觉得,点解咁广嘅视觉可以做到咁浅嘅景深。
不同主題選擇不同相機,莫講不同片幅特性,連不同品牌和機種都各有特性。APSC的確比較好用在街拍、旅拍和生活用,而工作用FF,至於中片幅,目前的使用場景太窄,Cmos讀存速度太慢,哈蘇的X2D的readout是166 ms(14-bit)370 ms(16-bit),不計Sony A9iii。。Canon R1是2.3ms,Nikon Z9是3.7ms,Sony A1是4ms,X2D恐怖的readout time幾乎與一切同速度有關的主題都絕緣,它只適合在靜止不動的畫面,所以不少風光攝影師都用哈蘇富士的中片幅。至於APSC具有比較強的隱藏性,街拍是十分理想。
利申:持有Sony a1 + Sony a6700雙鏡頭系統
不過比較起畫面的美感,我比較傾向畫面的故事性,所以全幅定APSC都持有但又無咩特別抵觸,通常比較思考的是構圖和傳意,美感不是不重要,但對我來講不是首要,甚至很多紀實攝影的偉大作品,也就講究一個故事性,甚至看上來完全不美,但存在意義。。不需要太抽象,我舉個實例。。一位早逝已故的父親擁抱著剛出世不久的你,你那不懂攝影的母親拍下了這張唯一的照片,甚至連構圖都沒有,但在你的生命中,這張唯一的照片。。應該遠超所有。
所以選擇是人類社會應有的權利,百貨中百客。每個人拍攝動機和目標也不一樣。
thanks.
我同意MUSE的睇法. 我都沒留意Full Frame和APSC的問題. 相機就是有乜用乜. 我最初都係用APSC相機.因為影野好似好著數. 50MM變85MM好抵, 之後都係做野就用番Full Frame,可能以前用開FILM機, 而我用廣角鏡影野多. 重點我係要個結果. 之後唔洗做野,我就轉用OM 機來影一般野. 主要影公仔,旅行野要用細機. 因為運動性要強. 景深已不會去追了. 主要係要影出想要的結果. 拿乜牌子相機?幾貴相機? 如果影得不滿意的相片, 就是沒有用了.
主要其實體驗才能夠感受到的差異,頭5年用APS-C 拍攝我都分別不到的,因為沒有比較。
你由太早啲片都強調你影人為主,出去影外景都成隊crew咁,便利性同crop factor 根本唔係你考慮重點,咁就梗係越大底越好,只不過目前大過ff既選擇少,咁有得㨂就一定ff好過apsc,啲人為拗而拗姐。
要普通人明白FF同APSC個透視不同,我覺得係勁難解釋.......
即係 Wide 鏡 + 近中距離主題 會明顯見到 FF / APSC 構圖結果的分別
係未咁解
用感覺去感受親身試試看。
😍👍
各個制式各有優缺點,full frame其實只係菲林時代嘅標準,數碼時代理應百花齊放,其實用aps-c機就用返aps-c鏡,根本唔存在crop唔crop嘅問題,如果用同一支鏡影相同構圖aps-c要企後1.5,但問題係我都用得aps-c點解要用同一支鏡先,我full frame aps-c m43都有玩,如果唔係追求高像素高iso,full frame就唔係咁必要,更重要係每個系統有冇你啱心水嘅鏡群。
其實我都用過10年APS-C 相機,同意任何相機都有目標對象,攝影師亦有選擇的權利,所以我只係有人問,我先解答一下我的選擇和感覺,並無意去改變任何人的想法。
@@MUSECHAN 睇來有相當大部份人,仍然不明白 APS-C機 與 FF機,兩者在同焦距鏡頭裡(例如 APS-C 24mm vs FF 24mm) -有景深的錯覺感
及畫面的變形,都存在差異。😄😄😄
所以他們在選擇相機的首要要求上 ,都並沒有考慮到以上問題。😅
其實是成本及體積問題, 以及用家的缺點: 無錢
光學透視perspective 和光學變形distortion是兩種不同的鏡頭特性,APSC 因為只使用鏡頭的中心,所以向來光學變形都比較少,近年很多相機廠也用數碼方法減少全片幅鏡頭的光學變形,所以目前最大的不同,大多數是來自光學透視的不同
可能大家不相信或不認同,如果同時期出同系列相機,級別及價錢大致相近 APSC 與 FF 機身,影同一樣嘢影出嚟,先唔計清晰及細緻度,色水點調較都係 FF 較好,後製就撇除唔講啦,唔知大家搵兩部 APSC 及 FF 相比下。相機廠冇 S 錯人,感覺有心令 FF 色水好啲, 將 APSC 色水差啲,令 FF 及 APSC 有級數分別,從而突出底大一級壓 S 人邏輯,信不信由你 😏
拍人像當然FF, 景深 同 低光都比APSC 強。
大家用唔同焦段影一個相同比例的正方形,應該會明白
一試便知龍與鳳, 我只有 aps-c 富士相機, 由9mm, 16mm, 20mm,28mm,35mm,50mm, 拍攝人像自動變形 個樣唔同咗. 感覺都唔同咗. 直至75mm, 85mm,135mm. 人像真實咗靚咗. 六年來換取的經驗. 當然拍攝人像重點用善意表達作品. 有善就有美
@@leungmichael333 我十年前都仲有用GH3,Gh4,GH5, 一樣有不同焦距鏡頭,廣角變形差異真的是很明顯。
透視感係同視角(等效焦距)有關,而非實際焦距,不過muse唔係器材L,唔熟悉都好正常,今條片大家聽下就算,唔好過份糾結
反証 muse 真係唔係器材 L 😆🤣
相對值同絕對值,商人好鍾意玩口技😢
講得好詳細,但可唔可以舉啲例子嚟睇下?
廣角有差別
又上左寶貴的一課。
因为ff平
畫質來講影日景的確分別唔大,但影夜景就分別好大
@@danielleung7304 是的,不一定夜晚,只要光源不夠理想就會好大問題。
呢集有商確嘅地方,因為係有關物理,物理唔係主觀感受可以解得通的,例如, iPhone 13主鏡, 實體焦距 5.1mm, 但影出嚟有 26mm 透視感,我相信無人會覺得iPhone主鏡其實係支5.1mm超廣。當然,畫質係另一樣野,一支FF 16mm超廣晝質可能唔夠一支靚嘅FF 24mm嚟,的確有機會有更差嘅變型 (distortion)。
咁就直接當我錯就可以了,其實我真係無所謂的,我一向都係分享感受。器材、物理就交返比器材達人去分享。
讀設計時,老師第一句就教我們不要信把尺,不要單純信數字,要信對眼和感覺,唔係把尺話主體在正中央就係代表正中央。藝術要靠感覺。
可能要對視覺感官嘅理解,人眼透視感,放大率,視覺有少許差異,例如在戲院看電影,在家裏看50吋電視,雖然可視角度及放大率接近,但觀賞距離不一樣,人眼接收的透視感覺會不一樣,換過來說,感光元件也會有相類似的情況?
你果啲係味精
@@peteryim7447 不是冇人覺得,只是APPLE講什麼都對的。
而且99.99%人,不會理會電話影的曞是什麼焦距。
電話影相,足夠上IG,味精夠就可以
CM leung都用M43影~高手用咩相機都出到靚相~
@@fELiXBaByBaBy 可惜我不是他,他不是我,羨慕的。
透視變型由相機和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決定,而不是由感光元件尺寸決定。雖然感光元件尺寸會影響視野和景深,但它不會直接影響等效焦距下的透視變型。
理論是死的,實踐起來試試便會感受到的了。
@@MUSECHAN 事實係無, 如果感覺有, 當有就可以了。😄
ua-cam.com/video/_TTXY1Se0eg/v-deo.html
@@MinnieCee 16mm 同24mm 咁大分別,你都感覺唔到?
其實一直有睇開你channel, 同埋十分喜歡你的作品, 無意冒犯, 望別介意。但建議出多一條片, 一部APS-C機搭16mm, 一部135機搭24mm, side-by-side comparison具體分享兩者distortions的分別, 等大家更易了解到理論同實踐的分別, 感謝😄🙏
以我所知,透視感只係取決於物件與相機的距離,並不取決於片幅。
如果將一枝24mm放落一部APSC相機,一枝35mm放落一部Full Frame相機。FOV field of view(或等效焦距)相同,以相同的位置拍攝相同的相片,相片透視感亦相同。
如果自己感受無分別,就當無分別就可以了。
24 mm 35mm 嘅透視已經係兩回事, 最簡單方法你自己試吓Photoshop crop下相你就知
情況就好似一部FF機用24mm用APSC mode影相, 佢只系將中間個畫面放大左而己, 透視感都系維持系FF的24mm
apsc等如你ff 後期crop左張相😂😂,除咗像素老實講冇分別
@@kingwong9665正解, 希望樓上嗰個會明
Apsc 真係可以好輕,一機三鏡都無2kg
A6700+ sigma 10-18 2.8 +sigma 18-50 2.8 + 70-350mm 已經可以走天涯
就算FF 機同apsc一樣輕,鏡身點都會重過apsc鏡
去旅行應該用apsc會開心啲
@@luckystarxkagami 很多時我戶外拍Video都直接用Action cam 就算,效果自己可以接受就夠了,真的,最緊要開心。
其實中短焦係FF同APSC重量唔會差太遠 SIGAM C系列係妥協左畫質先輕咁多 APSC/M43 真正優勢係長焦 係同樣畫質同焦距下 FF會重上不少
@@MUSECHAN action cam 都好方便,唔會招搖過市
@@MUSECHANaction cam 可以影的角度同 duration 係好大優勢,當然要用 la。😂
睇留言就知,都係好多人未明你講緊咩。
咁就要看多幾次,去了解。
不認同你的講法。透視感係取決於鏡頭視角。FF24mm, apsc16mm, 1寸8.8mm... 全部都係84度視角,透視感都
係一樣的。
@@lennon8533 歡迎不認同,光學物理理論是不變的,我亦相信科學,但科技與生產技術我只能夠說絕對會有差異,Apsc / ff 我只能說透視相似,不能夠說一樣。中間的些小差異,看得到就看得到,看不到就看不到。16就是16 , 24就是24。經常用來拍攝人像應該會比較容易體會,如果閣下並唔係人象攝影師,發覺不到出來並不稀奇。
@@MUSECHAN 我對光學有點認識, 幫忙解釋一下,"FF24mm, apsc16mm, 全部都係84度視角", 這方面全片幅跟APSC的確是相同, 但只限於這四個角落頭 和 中心點, 四個角落頭 之內影像的其他地方 的視覺角度是不同的, 這不是很難的光學計算, 但是一般 沒有學過光學的人不容易理解, 比較容易證明的方法是用Photoshop 把FF24mm, apsc16mm 相同影像 重疊一起, 上邊 一層改成半透明, 分別就很明顯
@@user-longtingfan每枝鏡頭的透視都有輕微不同,你這方法不能排除這點
@@kennethbadminton 你可以用同一支zoom 鏡頭,在全片幅的相機分別用crop mode 及zoom in 的全片幅mode拍攝再比較,crop mode需要在Photoshop放大,那就可以排除不同鏡頭的少許不同
@@user-longtingfan 請解釋一下同一支鏡下 ff apsc 只係crop 的分別,透視光學上為何有分別?
物理現象唔係信念
要證明自己啱
一定做到
會唔會你都係聽唔明我講既野呢?比例子我了解一下什麼物理現象呢?
所以我不嬲叫apsc 唔係叫apsc, 我係叫crop 機。因為apsc 其實唔係sensor 縮細左,而係裁剪左……呢個係概念既問題……要對唔同焦段既鏡頭既透視同變形有了解先會明…
一句講哂,比自己幾多%都无所谓,而比人哋請你給200%質素或500%more啦,這是人品問題,有些人總是比半杯水比人!就是Less than 50%其實誠意不足
你講嘅透視我明,兩種相機我都有。但係講到教人影相乜嘢係透視就難啲,因為佢會問:你架相機咁高科技,會影到透視咁正?係咪隱藏秘技?...個制喺邊度㗎?同一畫面aps裁出嚟嘅背景係會細d,呢個就係距離感。但係一般人唔會咁容易明白廣角剪裁出嚟嘅畫面同原生嘅透視有咩唔同,如果你整一張圖片示範相信大家容易明白。
點crop個透視都係一樣 只要你企係同一個位置 呢個唔係講感覺 係物理定律
@@JKJK-qz3djapsc 和 ff 用16mm 和24mm 鏡影相,都係同一個距離,同一個angle of view, 點會有透視不一樣
其實拍電影就是用緊APSC片幅嘅,你話電影靚過影相幾多呢?大家心中有數!你話電影鏡靚過貴過Full frame相機鏡幾多呢?
所以背後話Full frame好啲係有少少太主觀!正如中幅相機比Full frame一樣變成中幅嘅APSC。其實光學嘅設計當初24、35等等只是一堆數字,請絕不要拘泥於度量衡上單位的那個比那個好!
@@cheongau07 我對電影並不熟悉,少少愚見。
1, 照片普遍都一定靚過電影的其中一格
2, 電影很少需要用超廣角
3, 電影畫面是打橫看的,照片好多時都會打直影,人像輕微變形都相對更明顯。
4, 電影鏡頭相比Aps-c相機鏡頭貴很多很多, 相信光學變形修正會控制得更好。
5, 減少運鏡所產生的啫喱變形亦是使用Aps-c/ super35 的好處。
FF 絕對唔係王道,不要忘記我的建議只是給新手入門的選擇,以及純粹分享我的個人多年來使用感受,可以說同任何數據無關。
第三及第四點就是重點 懂的不多, 明的更少. 極致影像從來小眾明白的. 沒有理解電影鏡是很正常,
電影廣角鏡從來十分昂貴
抱歉師兄,我唔同意你既論點。
1)電影靚過影相? 如Muse回覆所講,電影片段其中一個frame,普遍比同焦距角度設定下 FF影嘅相片差好多,淨係講raw data/細節已經差天共地了。
2)電影鏡頭比相機鏡頭貴? 呢一點係必然嘅,由於構造唔同,開發成本亦高唔少,同時間電影鏡target customer 係另一班相對小眾嘅專業客人(電影製作公司甚至荷裡活級),所以廠商絕對唔會以普羅大眾角度及薄利多銷價錢去賣電影鏡頭。同樣地,醫療顯微鏡鏡頭,全組光學結構連zoom & focus module,價錢都唔能夠用電影鏡頭比,所以我想講,以不同應用類型嘅鏡頭價錢去衡量片中想帶出嘅思想係唔正確。
@@MUSECHAN對於片同硬照,人個腦的 processing 同埋有 latency ,呢個係 valid 的。唔記得邊條片講,以前的片解像唔同,d 人都覺得靚就係人腦的不同處理。
窮極都要同時擁有兩部啦,儲下錢先啦。一般人相機梗係攞嚟玩啦。樣樣都要玩下嘛。
两部都買冇错,一部行山,一部影人。
買落去就唔止二部,仲要有 4433,中片幅,M43,1“ sensor。就算 apsc Canon x1.6 同其他廠 x1.5 又唔同。。。。。
要是有能够显示字幕就好了。学习粤语中
@@stom5250 加油💪
喜歡APSC的因為佢夠平均
唔喜歡APSC係因為佢太平均
(即係屎坑關刀無張利)
當價錢,重量,體積都同FF差唔多
但檔案唔夠FF好
而FF嘅對焦又好過中片幅太多
咁正路影人像都會買FF居多
同意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所以觀眾們最好唔好問意見。
APS-C我買黎比model做小道具影相用的,老實講如果用APS-C我寧願用手機😗
咁又無咁極端
手機你當係有 2 or 3 支定焦鏡用,仲要未必統一 color science。咁中間好多焦段其實都冇左。有時要 details 就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