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合唱團2017年度公演視頻 曲目3 流民生活(Zigeunerleben)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2 січ 2025
- 曲:Robert Schumann
詞:Franz Geibel
中文歌詞譯填:陳明哲
時間:2017/12/10 14:30 ~ 16:30
地點:新北市四號公園文創演藝廳
指揮:莊舜旭
鋼琴:方怡婷
德國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是西洋音樂浪漫時期的翹楚。他夙習拉丁語、希臘語及法語,兼具文學與音樂雙重才華,集詩人、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及樂評家多元成就於一身。年輕時他在萊比鍚大學攻讀法律,卻醉心於詩歌、散文、劇本和音樂創作;到20歲起,他才專心以音樂為職志;起初立志成為鋼琴家,後來因過度練習導致右手嚴重受傷,遂放棄演奏而全心投入作曲。
舒曼師從維克(Friedrich Wieck)習琴時住在老師家,於1828年首次見到老師的掌珠克拉拉(Clara Wieck, 1819~1896)。克拉拉時年9歲,正是剛要崛起樂壇的鋼琴女神童。舒曼待她和她兩位弟弟直如長兄,常為他們朗讀自己創作的童話故事,陪著這位小他9歲的小師妹散步。克拉拉16歲時情竇初開,主動接近舒曼而與他成為情侶。然而這段戀情卻遭到父親百般阻撓,主要因為舒曼以手傷之故,已毫無希望成為演奏家,而克拉拉則是享譽歐陸的鋼琴大師,演奏事業如日中天。兩人的苦戀終於在1840年9月12日修成正果,由法院判准他們結婚。
舒曼早期的音樂創作以鋼琴曲為主;與克拉拉結婚這一年,他寫了150首藝術歌曲;之後他的作曲種類更趨多元,包括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和合唱曲。當時同儕認為他的作品過於艱深,遂有盛傳一時的譏評,戲謂他作曲「以神童始,以天才終;而晚期的作品更將他自己逼進了瘋人院。」然而藉由20世紀以來的音樂研究和演奏家推陳出新的詮釋,如今人們對舒曼的評價已全然改觀,咸認他是19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舒曼對歐洲浪漫時期的音樂大環境另有一番特殊貢獻,就是在1834年4月與藝文界友人創辦了《新萊比錫音樂雜誌》(Neue Leipziger Zeitschrift für Musik),翌年更名為《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這份由他擔任發行人、主編及主筆長達十年之久的雜誌,是當時激盪音樂新思潮最活躍的喉舌。名不見經傳的作曲家一經他撰文品題,立刻成為眾所矚目的新星,演奏與出版合約接踵而至──布拉姆斯便是因此在樂壇上嶄露頭角的。
舒曼這首〈流民生活〉(Zigeunerleben)作於1840年,以德國詩人蓋貝爾(Franz Geibel, 1815~1884)的詩句為歌詞,譜出一首浪漫時期的經典之作。詩人從歐洲社會主流觀點管窺貧困底層的流徒族群──茨岡人(Zigeuner,英文稱為Gypsy,吉普賽人)的神祕生活,由紮營歇宿的當夕到絕塵而去的翌晨,寫出他們四海為家、無處著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惶惑;作曲家則用音符譜出流民且樂樽前一夕之歡,明日酒醒又天涯的蒼涼。
這樣一首德語合唱傑作拿到我們中文場域裡演出,如果用原文演唱,不知有幾成歌者能夠輕鬆駕馭和淋漓表現?又有多少聽眾能夠情意感通而產生共鳴?它早年有個傳唱於大專合唱團間的中文譯本,標題叫〈流浪的人們〉。然而考其譯詞,大多是譯者想當然耳的填造,距離「信」、「達」的基本要求甚遠。1997年方玉山指揮舊金山灣區「青青合唱團」要演唱這首曲子,特別央請陳明哲重新譯填,便是今天這個中文譯本的濫觴。歐西音樂源遠流長,名家輩出,若能精擇其經典作品,譯填中文歌詞,相信可以大幅充實國人習唱、表演的曲目。我們期待更多健筆一起來耕耘這片園地。
莊舜旭教授:臺中市人,臺大化工系畢業;東海大學音樂系進修;美國依士曼音樂學院指揮碩士,並獲歌唱家文憑,為男高音歌唱家;辛辛那提大學音樂院管絃樂指揮博士。現任臺中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臺大校友合唱團及台中新世紀合唱團指揮及藝術總監。
方怡婷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鋼琴博士。自幼由母親啟蒙學習鋼琴,曾師事王美齡教授,先後就讀臺南市永福國小、大成國中、臺南女中音樂班,並分別於2004年、2006年與2019年取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之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7年起應邀擔任臺大校友合唱團鋼琴合作老師,亦時常受邀與知名音樂家們演出。
歌詞譯家陳明哲:台北市人。臺大森林系學士、森林研究所碩士,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植物系進修,獲歌德學院德文高級班結業文憑;國際新聞人員特考德文組及格,曾任行政院新聞局機要祕書、資編處科長、漢光文化事業總編輯等職。大學時代為臺大合唱團男高音團員。民國64年考入作曲家游昌發教授籌組的「存三詩班」牧歌合唱團,後來改組為「毅音牧歌合唱團」,由他出任團長,歷三場公演,譯介複音音樂時期牧歌、經文歌達二十餘首之多。留學維也納期間,他持續應學弟妹之請,替臺大合唱團覓譜及譯詞;旅美期間參加舊金山灣區青青合唱團,亦協助方玉山指揮中譯德文歌曲多首。喜好文藝,曾加入「創世紀詩社」為社員,慕學前輩詩人;處女作短篇小說〈畚餿李仔〉曾獲聯合報第二屆(民國66年)小說獎佳作;短篇小說、散文、新詩曾見登於報章;舞臺劇《一二三,到台灣》及多齣諷時劇、相聲劇,以及專為青青合唱團創作的小歌劇,曾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劇院公演,風靡當地僑社。他每年自製元宵燈謎,以現場及網路方式猜射,與友朋切磋雜學,較量機鋒,二十餘年得題越半千之數而樂此不疲。現為臺大校友合唱團男低音團員。民國104年至105年擔任該團團長,並自103年5月起主持該團週刊型團訊《e-旋律》編務至今。
(解說:陳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