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佛光山鳳山講堂佛學講座】金剛經的菩薩修行之路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5 жов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91

  • @許麗鈴-s6f
    @許麗鈴-s6f Рік тому +1

    感恩覺培法師慈悲開示講解
    感恩鳳山講堂所有護法團隊
    南無阿彌陀佛

  • @yenlily12
    @yenlily12 Рік тому +3

    太讚嘆法師了!深奧的金剛經能深入淺出用通暢平易的表述,令人法喜充滿!感恩

  • @kctay207
    @kctay207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阿弥陀佛 感恩星雲大师

  • @福成-d6w
    @福成-d6w 2 роки тому

    金剛經煉無為!南無無上能仁本師釋迦摩尼佛。🙇🙇🙇🙇

  • @cht380
    @cht380 Рік тому

    感恩法師🙏

  • @saiyuye7371
    @saiyuye7371 Рік тому

    感恩觉培法师❤❤❤❤❤

  • @ongteelian8300
    @ongteelian8300 Рік тому

    金刚经经典 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 说 谈 讲 论证 做人做事修身养性行囊 行善善行 播种菩提心念❤举 好作为因果缘故🔎🙏🙏🙏🙏🙏🙏🙏🙏🙏🙏🙏🙏🙏🙏🙏🙏🙏🙏🙏🙏🙏🙏🙏🙏🙏🙏🙏🙏

  • @佛法的智慧用感恩的心

    感恩 覺培法師 阿彌陀佛

  • @mcphang
    @mcphang Рік тому

    感恩觉培法師,讲述金惘经,听着听着也了解了更多🙏🙏🙏

  • @leesiokwan9454
    @leesiokwan9454 Рік тому

    感恩法师南无阿弥陀佛🙏

  • @王敏娟-s4e
    @王敏娟-s4e 2 роки тому +6

    感恩法師精彩演說

  • @victoriaamita-amidaparadis6704
    @victoriaamita-amidaparadis6704 2 роки тому +3

    Thank you so much, love you the Buddha within you, this is the best diamond sutra sharing that I have ever received, superb! Namo AMITUOFO

  • @shanchong1810
    @shanchong1810 Рік тому

    🙏🙏🙏

  • @dequnlei4291
    @dequnlei4291 2 роки тому

    ,覺培法師講金剛經

  • @jianhui66
    @jianhui66 3 роки тому +6

    阿彌陀佛!剛參加了開心禪課程,需要做功課“我是誰?”。聽聞覺培法師的細緻開示,挺有幫助,感恩!🌻🙏🙏🙏

  • @jenniferyong9392
    @jenniferyong9392 3 роки тому +7

    感恩師父👍佛法開示攝受大眾,聽了師父講經典很歡喜。會再聆听的追隨🙏

  • @layenglee4391
    @layenglee4391 3 роки тому +4

    觉培法师吉祥🙏🏻,
    看完您这金刚经的讲座, 使我禁不住也观照自己的心。 正如您所言, 真的要放下我执,那才能安住在当下。
    非常感恩师父的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 @youshan7918
    @youshan7918 3 роки тому +16

    覺培法師講金剛經講得非常精彩,用很多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去詮釋金剛經,讓我更容易理解金剛經,感謝覺培法師的開示,讓我參與一場心靈饗宴,希望自己能夠將金剛經的智慧靈活運用在生活中。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роки тому

      阿難:汝性沈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偏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分別善惡;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 不然就是在助紂為虐;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欲作自愚伴; 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印順法師否定七識已,則四阿含衆經應當一一改寫,則佛語成妄。此謂-佛於四阿含衆經中,處處說十八界法以破常見外道;既有六根六識,則已顯示有第七識也,意根是心故,合六識則成七識故。若無第七識,則十八界唯餘十七,佛語應妄;故知印順法師否定第七識之說,違背佛意。復次,此七識心攝在「名色」之名中,佛復處處說「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則已說有第八識也;是故印順法師否定第八識之說,完全不符阿含佛旨,不應以其著作為教材,以免誤導學子,敬請-大德鑒察。
      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
      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時候,說祂是一尊佛。入滅了呢?那又是不同了。住世的時候是應身佛,是化身佛,入滅的時候,祂以什麼形態存在?以莊嚴報身的形態存在。我們稱之為盧舍那佛。但是盧舍那佛也不是真佛,釋迦牟尼佛也不是真佛。盧舍那佛是報身,圓滿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八萬四千種的光明相好,是報身佛。但是這也不是真佛,真佛叫做法身佛。法身無身,無身就不可見。無身所以無法可說,所以真佛不說法,說法的不是真佛。所以說念佛雖有個佛可念,可是究竟念那尊佛啊?又是念哪個層次的佛啊?這裡面學問就大了。
      說到這裡有許有人要抗議了:「真佛不說法,住世示現的都是假佛,那我們學佛做什麼?所以那個佛一定是真的嘛!」但是金剛經裡面世尊又講:「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為什麼?如來真實法身無說無示,他不說法,經由莊嚴報身為諸天說法,經由應身化身為人間的人來說法。
      「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又:近年來,曾遇數位學佛人,或因參禪、或因體究念佛而至無語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時,便將無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擔,便以「此心為我」呈善知識,善知識便以此印證為開悟 ,渾然不知此心乃是妄心。若「離語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則一切無語言妄想傍生之心皆離語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離語言文字妄想,彼等靈覺心亦應是真心;若謂彼為真心,則彼等對於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為何遲不現前?此微細處,務須真善知識始得明辨,並善導行者之見、以趣正道。莫以靈知心之無念為悟,莫以定境見花(心花)為悟,否則,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論進入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體究念佛時,最好有真善知識指導。所謂真善知識,是指此人已入實相念佛境界,親見佛性而不退失,於第一義諦真實了知;並有方便善巧,能教導念佛人從有相入無相,藉權巧入實相。此善知識未必有名氣,卻能引導念佛人之修行與前,能勘驗念佛人之境界於後;避免體究念佛者誤將妄心作為真心,免將妄覺誤作真覺。能使念佛人順次進入實相念佛境界,並消除念佛人對於聖境之執著。要緊的是我們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減慢心、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否則,即使善知識現前,亦恐當面錯過。
      (求法最宜修習耳根圓通法門)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換句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以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既然佛已講說聞性是:「圓、通、常」了,不可執著坐禪才可修?
      「圓、通、常」,就是二六時中、行住坐臥,皆可修習。
      ( 或聞空無寂靜聲)
      (現今的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意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 盲昧無知的擁戴 ;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以白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роки тому

      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
      印順於書中作如是邪說,阻止佛弟子求證三乘菩提。如是言語,亦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邪見:「若是勤求證悟三乘菩提者,即是小乘自了漢。」如是開示之結果,便是削除佛弟子求證三乘菩提之心志。然而……世尊之開示,卻是勸諸弟子:人人皆應進求三乘菩提之開悟,而後始能以法度人;人人皆應證悟三乘菩提,然後不急於斷盡思惑煩惱,亦不急求成佛,於菩薩地中廣度有緣眾生;如是名為「自未得度而度眾生」。
      印順卻反……佛說,故意澆滅佛弟子證悟三乘菩提之火種,令人都不進求三乘菩提之見道,誣蔑求證三乘菩提之人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然而印順作如是說者,卻是教人永處常見外道見中,教人永作凡夫,而不能以三乘菩提之證悟來利益眾生。佛弟子四衆之求證三乘菩提心志,由於印順之制止而消失以後,則佛教存在人間,欲令大眾證悟三乘菩提之目的,便隨之漸漸消失;則……世尊示現於人間,此一大事因緣之目的,便亦隨之滅失。大衆若皆信受印順邪說之後,則無人相信末法之時可以修證三乘菩提,無人敢進求三乘菩提之見道功德,三乘菩提求證之法門便隨之漸漸消失於人間,佛教便因此而隨之淺化,而必定日漸同化於藏密自續派中觀之常見外道見,佛教之本質便告消失於無形。
      到此地步以後,佛教四衆弟子旣然不須修證三乘菩提,則無真正之佛法可學、可修、可證,所以,佛教若欲繼續存在人間,就必須提倡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之宗旨,當然不須修證三乘菩提,當然不求三乘菩提之見道,當然不以修證三乘菩提為中心主旨,因此緣故,當然就應以世間法為主。由此緣故,人間佛教之弘傳者,趨向「學術化、教育化、世俗化」之方向發展,而不以真參實證為主,就成為必然之結果。此即是昭慧與傳道二人「外於如來藏而弘傳佛法」,以及星雲與證嚴二人專向世俗法中用心,共同帶領佛光山與慈濟之四衆弟子走向世俗化方向之原因。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分別善惡;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 不然就是在助紂為虐;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欲作自愚伴; 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佛教己陷於危急存亡之關頭
      如斯扭曲事實而作味於良心之說等事,近來愈發嚴重,為諸學人之法身慧命計,為解除佛教今時與未來之危機故,應令學人了知其中之事實,而藏密繼續實行古時天竺密宗「以外道法全面取代佛教正法」之手段,欲再度實現古時天竺密宗「李代桃僵」之伎倆,欲和平轉變佛教之本質為外道法,已經快要全面成功了,佛教其實已經到了緊急存亡之關頭,如果再不痛定思痛,採取正本清源之作為,佛教再過二十年以後,便將全面改易內涵為藏密之法道了,到那時,全球佛教已經同於古印度波羅王朝時的「密宗佛教」了,本質已經不是佛教了,那時再要使佛教回歸真正之三乘菩提法義,恐怕為時已晚;所以應使大眾皆能知悉:佛教已陷於危急存亡之關頭。亦應令諸學人了知佛法正理,了知佛法與藏密外道法之差別所在。
      (學佛當學菩薩道)
      《瑜伽師地論》卷76:
      善男子!若一向趣寂聲聞種性補特伽羅,雖蒙諸佛施設種種勇猛加行方便化導,終不能令當做道場,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由彼本來唯有下劣種性故,一向慈悲薄弱故,一向怖畏眾苦故;由彼一向慈悲薄弱,是故一向棄背利益諸眾生事;由彼一向怖畏眾苦,是故一向棄背發起諸行所作。我終不說一向棄背眾生事者、一向棄背發起諸行所作者當作道場,能得無上正等菩提;是故說彼名為一向趣寂聲聞。
      受菩薩戒者有幾條戒是時常犯的;戒本經波羅夷法第四謗亂正法戒:突吉羅法第六不施法戒、第二十一不受師教戒、第三十八不隨他戒、第三十九不隨喜功德戒。
      (現今的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意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 盲昧無知的擁戴 ;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以白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роки тому

      要護持了義正法
      所有佛子應擁護了義正法,令不斷絕。為我們的子孫,為全世界的子孫,也為了所有的眾生,不只是這個世界的眾生而已;還有鬼神界、畜牲道、天道的眾生也將會往生到這裡,到人間來;為這些眾生,要護持了義正法。說自私切身一點,也為未來世的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往生再來時,這裡沒有了義正法,那我們往生來做什麼?不如去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都比重新生在這裡好;所以,為未來世的自己,也應這樣做。也為過去世的無量父母,為未來世的無量父母,亦應這樣做;我們既然發願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你未來世必定還有很多父母,所以應為未來世父母著想,要護持了義正法,令不斷絕。
      (換句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以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分別善惡;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 不然就是在助紂為虐;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欲作自愚伴; 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佛法只有一種,不可能有所演變;十方諸佛是一體的,三寶是一體的,沒有哪一個三寶中的凡夫僧寶或者勝義僧寶可以自高於三寶之上。」假使有人把自己拉抬到三寶之上而傳授四皈依,從而破壞戒律,我向你保證那一定是魔道,從來都不曾真的知道佛法。即使他已在佛門中剃髮出家、受具足戒了,還是一個外道,因為他是心外求法,根本不懂三寶的真義。
      密宗的法不是佛法 時時參雜外道法
      佛法上講的圓融叫做理事圓融,也就是說,在一切事相上面都看見真實理;這個真實理,你能夠在一切事相中現觀。怎麼叫做一切事相中現觀真實裡呢?就是在所有法相上面~在六根、六塵、六識上面,你都可以觀察到你的如來藏如何運作,這個叫做理事圓融。真如之理遍一切時、遍一切界、遍一切地、遍一切識,這樣才是真如喔!覺知心~譬如離念靈知~不能遍一切時嘛!不談死,不談悶絕,我們只說你晚上睡著無夢時就好,你的覺知心~離念靈知~就斷絕了,不遍一切時嘛!不遍一切時,那就表示他不是真實常住法。
      可是你睡著無夢時,你的真如也在啊!你要去找祂;你找到祂了以後,你就能夠從一切時當中觀察到真如在哪裹?在一切的事上面,在六根、六塵、六識上面,你都可以觀察到祂;在三界中你都能觀察到祂;在九地~三界分為九地~當中也可以觀察到祂;你可以在七轉識當中觀察他在運作,這才叫做理事圓融,於一切事上你都觀察到祂。
      那麼密宗沒有辦法證得這個真如之理,所以他們千方百計蒐集所有不曾聽過的東西,都把它納入佛教裡面來,指說這些外道所修的世間法是佛所不曾修證、了知、宣說的法,所以釋迦牟尼佛的修證不究竟,只有大日如來能使人即此肉身成佛,妄說密宗所隨學的佛是大日如來,超勝於顯宗的佛(其實不是真正的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他們努力蒐集許多佛弟子們所未曾聽聞而極為古怪的外道法,納入「密宗佛教」裏面,就使得天竺晚期佛教的密宗,變成一個「索隱」的宗教;最後被印度教同化,佛教就消失了。
      可是他們所蒐集來的「隱」,不是佛法的真正密意,都是外道邪知邪見法;一切外道古怪的法門都容納進來以後,密宗就成變成一個「行怪」的宗教 ,所以他們有很多行為及觀念都是很怪異、而且違背三法印及涅槃理的。特別是應成派的中觀見,完全違背阿含涅槃、般若中觀、唯識種智的正理。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湼槃是斷滅空:「認為二乘的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 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現今的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意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 盲昧無知的擁戴 ;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以白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роки тому

      即此文獻給上淨下空法師
      末學修行淨土法門二十幾年,後經觀世音菩薩指示修學第一義如來藏法門,現在對第一義諦有所了解,並不用捨棄念佛就能提高品位,這樣才是符合淨土經典的本意。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分別善惡;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 不然就是在助紂為虐;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欲作自愚伴; 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修證要知道修證的內涵
      佛菩提又名大乘菩提,或名大菩提,依此菩提修行即能成佛,故名佛菩提。佛菩提是以親證如來藏為其根本,就是以襌宗所說的開悟作為入門,開悟明心就是證得如來藏,所以能現觀真實常住心的所在與體性。這是佛子們修學佛法時所最期盼的,但是,往往卻沒有信心去實證;這個開悟明心的境界,就是大乘佛菩提的見道。能證悟明心,只是大乘般若實相智慧的總相智,又稱為根本無分別智;只是知道如來藏真心許多表面中的一面,至於從別的方向觀察時有什麼不同?就不知道了;想要知道不同方向所看見的狀況,就得進修別相智,發起後得無分別智,這就是相見道位的修行。但這些都只是表面的觀察,至於如來藏心體裡面有些什麼內容,還是不清楚,因為這是無生法忍的部分,不是剛悟的人所能了知的;如同一部電腦,你只看到整台電腦的各部分外表,但是對於電腦裡面的零組件與功能都不很清楚,只知道是一部電腦不同角度的表相而已,這就是總相智與別相智。所以證悟如來藏而明心時,再依總相智才能真正的入門開始修學大乘佛法:進修別相智與一切種智,所以開悟明心只是修學佛菩提道的起步,只是剛進入佛教的内門,剛剛成為實義菩薩而已。
      《央掘魔羅經》卷二
      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
      佛所說的慈悲,並不是一味爛慈悲,而是需要智慧的。就像佛在《瑜伽菩薩戒本》所說, 一個人要造作五逆重罪時,受菩薩戒者為了不讓他墮落無間地獄,「以憐憫心,而斷彼命,不但不犯菩薩戒,而且是生多功德」。
      (現今的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意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 盲昧無知的擁戴 ;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以白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佛云:上品往生者,要讀誦大乘解第一義,發菩提心行菩薩行,;中品往生者,要具足眾戒;下品往生者,造作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念佛。
      不可斷章取義;誤導眾生!
      學佛人該深入義理:才能得智慧;才不會被邪師誤導;斷送法身慧命!
      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皆為斷章取義不符因果;而成就誹謗正法。-佛已說一一品各有其往生因;想往生者修行九品皆是念佛;非獨口稱名號!
      大乘起信論分辨魔事
      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若說陀羅尼。若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
      這是說魔事會破壞定心,在這裡只是稍微指示他的相狀,使人知道應該如何去對治。《楞嚴經》中把魔事講得很清楚,在禪定當中,因為五陰未破而顯現的魔事,共有五十種,深淺不一。有說:或被天魔,諸惡鬼神,精魅魍魎,全部都來惱亂你;或是你的陰魔心魔,自作其孽,都一一詳示,這裡只是略說大概而已。
      文中說「諸魔外道鬼神」指的是在因地中也修禪定,卻因為惡習邪見而墮落在這一類的人,受到禪定氣分的熏發,因此現形而作惱亂。
      說「當觀唯心,境界則滅」的意思是:雖然外魔能夠撓亂定心,但這也是由於自己有這樣的惡習,現在因修定而熏發現前,由於自己的心識,寄託在它的外形,所以變影來惱害,因此說是唯心,其實並沒有外來的境界,若是能觀唯心,這些就自然消滅了。
      這是習氣魔。這種魔是因為修行的人過去多生有親近修習佛法,執持佛法相沒有忘失,或是修習空見就認為已是究竟了,貪求宿命的知見,所以現在因定而熏發,在三昧中,就顯現這類的事。由於原本修行的因就不正確,所以使他貪著世間名利之事,這正是唯心所變現。
      這是煩惱魔。這種魔是由於過去曾經修習外道三昧,並沒有斷煩惱,現在雖然依佛法而修行,但因為還未進入正定聚,所以熏發過去的舊習,才顯現這樣的事。
      佛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佛於《佛藏經》卷二已經說過: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壞我正法。
      《大般涅槃經》卷七也說過: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 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世尊的預言,千餘年來已在娑婆世界應驗了,這就是末法時代正法將滅的象徵。因此,廣老入滅後,當時人間已經沒有宗門正法的證悟者住世了,所幸後來有……師將宗門正法命脈延續下來,乃至擎正法之大纛、建大法幢接引福德因緣俱足之學人,得入宗門正道。
      金毛窟裡生獅子,野狐巖下出狐狸
      經云:「凡欲度人者,先須求自度。」《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云向救他疾。」《地獄報應經》云:「自不清淨,教人清淨,無有是處。」《蓮宗寶鑑》云:「是故為人師者,有度人之心,而無度人之智,何得端然拱手,空腹高心,不肯親近明師,惟知倨傲,受人禮拜恭敬供養。因貪虛譽,實種禍基。」又云:「大凡為人師,欲度第子,要當觀照從上佛祖修行之因地,得道之源流。一一修持,一一成就。既自利己,然後利人…………自見本性彌陀,亦教人見本性彌陀。如此用心,豈不是行菩薩行也。師徒弟子各稟正因,同行正道,展轉化度,盡未來際。一切眾生,俱悟佛乘,同出生死。其功德力,豈易量哉。以此為人師,亦何謙焉?其或不然,迷悟兩途,正邪異報,可謂「金毛窟裡出獅子,野狐巖下出狐狸。」若以修學、教授念佛法門作為謀取名聲、世間財物供養、自高慢人心態滿足之手段,則執著於名利,是自誤也。無修證者應親近明師,莫貪名聞利養,否則所教出者多為能言善道之徒,不能教導眾生真修實證。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роки тому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分別善惡;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 不然就是在助紂為虐;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欲作自愚伴; 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第七》
      白:佛言。世尊。何故;修諸善功德及觀佛,稱名。往生淨土。其故云何……佛言天王。初心菩薩,及下根士,大恐於此,娑婆國,行六度萬行。及修開悟,佛知見道!或,有倦勞。或有:退轉;以佛,方便。淨土成就根力:而還此土:欲:令成滿;萬善,大行。而說此義……於如是類修行人中:「有二種機。」一者,今生得利勝機。二者,後生得利劣機。
      何為今生,得利勝機。初,心中,有利根,敏慧,聞見經道,即解彼佛:阿彌陀及我釋迦佛:建願示誨;勸,願往生者。是即:諸佛善巧。所以不得止。說:其真實。為令諸:眾生:修行普賢大道是也。不求往生:即向:普賢大道而行。即成大根菩薩。或有菩薩,為往生故、觀佛身時、見已身:了是心,是佛。悟是理時,頓知此土,實,全是淨土。不轉是身;即是佛身:應時;知得;成就根力;不借往生、真行萬善;或有菩薩:為往生故,修行念佛;者不可得具!十大心念……如已前,依彌勒菩薩問之所答:是十念者。一切菩薩;修行本念,為,念佛故;常修十念。………………
      ……
      何為後生;得利劣機。若有下根:愚痴菩薩。雖見如是,諸佛方便、不解不覺、不志菩薩大修,行道;唯念著,於彼佛國土,快樂長壽,愚人是也。或有菩薩;唯稱名號、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一心不亂、唯入此道;不見他人、是非好惡!不思他法;勝劣高下。不對住他行,毀譽信難。不向他教、遠近向背。唯恐自己,罪咎邪惡。唯懺自己,散亂麤動。唯責自己,無道無法。唯愧自已,不正不和。修一心;故。自然成善忘欲:亦,忘邪見:及,忘邪智。無罪無逆;自然作成,孝養:慈悲柔和,質直安樂之心:命終時至;遠離諸執、諸著、即:離生死。往生極樂下品;蓮花胎生之中。………………
      ……
      如是二輩:名為:後生得利劣機。人相有如是等:二種得利。大利益故。諸佛如來往生他方佛土……唯除:以自愚痴無智:不知,道理;暗昧之心,而忘了解聖教義理,以,自為勝:以,他為劣。以私智!教他人,欲:作自愚伴。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入守常護:娑婆世界,修行大道……不以:極樂住安修行:為其本意。
      馬鳴菩薩解釋念佛如下
      復次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懦。以住於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供養。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這是為根器較差的眾生,為了防止他們會退心所施設的方便。因為初學的眾生,尚未得到正信,內心不但脆弱,於外又缺乏好緣的幫助,因此恐怕他們會退失進修,所以如來施設勝方便,以攝護他們的心,只要專意念佛,求生淨土就好。這是依靠有佛的保護,就好比念阿彌陀佛,得生西方的話,就能居於不退的地位,就是屬於這樣的情形。
      可是淨土的不退,也有三種不退,一是如果蓮花還未開,信行還未滿,這只是從「處所」來說不會有退出淨土的緣了,所以說「不退」。二是華開見佛,這是修十信位已經圓滿具足了,能夠少分見於法身,住正定聚,這才是真正的不退。三是三賢位修圓滿了,進入初地,證徧滿法身,生無邊佛土,這是究竟不退位。
      下文說明修止觀的方法: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之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得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脱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真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是永嘉禪師所謂 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的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由於淨土祖師居多未開悟,又喜歡斷章取義,教人不用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而成就了毀謗正法,所以往生者少。
      (現今的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意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 盲昧無知的擁戴 ;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以白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 @chingpan1590
    @chingpan1590 2 роки тому +3

    超值得的兩小時!!!

  • @sut3287
    @sut3287 Рік тому

    無所住不攀緣。阿彌陀佛!

  • @陳文玲-s6m
    @陳文玲-s6m 2 роки тому

    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 @劉淑英-m3e
    @劉淑英-m3e 3 роки тому +10

    感謝鳳山講堂能夠在線上聆聽覺培法師的開示

  • @suliisthebest
    @suliisthebest 2 роки тому +2

    感恩把課程分享給大家 (鞠躬)
    謝謝法師開示

  • @LJack-nr8ro
    @LJack-nr8ro 3 роки тому +3

    醍醐灌頂, 南無阿彌陀佛

  • @平野明子-c8f
    @平野明子-c8f 2 роки тому +1

    わかりやすく説明してく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 @賴小姐-f4f
    @賴小姐-f4f 3 роки тому +7

    頂禮讚嘆覺培法師♥阿彌陀佛

  • @user-mike_chen_wenchung
    @user-mike_chen_wenchung 2 роки тому

    使我對佛法有更深的啟發

  • @王敏娟-s4e
    @王敏娟-s4e 2 роки тому +2

    感恩鳳山講堂

  • @翁玉宣-s5w
    @翁玉宣-s5w 3 роки тому +4

    感恩法師的開示,阿彌陀佛!🙏🙏🙏

  • @憶慈李-f7r
    @憶慈李-f7r 3 роки тому +9

    謝謝覺培法師

  • @Jennifer-jr1zh
    @Jennifer-jr1zh 3 роки тому +11

    感恩覺培法師的慈悲教授, 法喜充滿 🙏🙏🙏

  • @hsiaoyingchan7337
    @hsiaoyingchan7337 3 роки тому +6

    感恩覺培法師慈悲開示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要"活在當下,選擇不恨的日子比較好過"

  • @邱素蘭
    @邱素蘭 2 роки тому +2

    謝謝法師 真的很生活化。很受用。

  • @劉龍華-y8q
    @劉龍華-y8q 3 роки тому +8

    頂禮覺培法師的慈悲講授,感恩鳳山講堂🙏

  • @minghua9824
    @minghua9824 3 роки тому +2

    感谢觉培法师,顶礼。

  • @vyouwu
    @vyouwu 3 роки тому +5

    精采開衍金剛經法義分享佛教經典的智慧,讓大家共享一場心靈饗宴。

  • @鼠不盡的精彩
    @鼠不盡的精彩 3 роки тому

    隨喜覺培法師開示,阿彌陀佛

  • @余鳳珠-t4c
    @余鳳珠-t4c 2 роки тому

    🙏🙏🙏🙇🙇🙇

  • @祥瑞心靈享宴
    @祥瑞心靈享宴 3 роки тому +6

    感恩師父的開示,真的明白我是誰,真的很重要,

  • @邱小茹-t4k
    @邱小茹-t4k 3 роки тому +5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為我。如是因如是果是為我。所作不失,未做不得是為我。自作自受是為我。

  • @陳秀敏-p7s
    @陳秀敏-p7s 3 роки тому +3

    感恩覺培法師🙏🙏🙏

  • @sandylu3935
    @sandylu3935 3 роки тому +3

    感恩覺培法師🙏 受益良多⋯⋯家柔合十

  • @meilingche5881
    @meilingche5881 3 роки тому +4

    感恩❤️

  • @李佳芸-i3r
    @李佳芸-i3r 3 роки тому +3

    感恩覺培法師,阿彌陀佛

  • @yapkoonteck6285
    @yapkoonteck6285 3 роки тому

    阿彌陀佛

  • @崔英淑-c1z
    @崔英淑-c1z 3 роки тому +1

    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 @李昀潔-s1b
    @李昀潔-s1b 2 роки тому

    佛門法器, 感恩

  • @limalice1051
    @limalice1051 3 роки тому

    吉祥🙏

  • @houheyu6099
    @houheyu6099 3 роки тому

    凈空法師說: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本性的德能;功是戒定,德是智慧,三世諸佛的教法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梁武帝以國家財力蓋四百八十所寺廟,度數十萬出家人,達磨祖師說並無功德。修功是斷煩惱塵沙無明,德是本性中之智慧現前,能了生死、出三界、證菩提的是功德。功德內包括福德,福德內無功德,福中無慧,慧中有福;修福如不著相即是功德,有為是福德,無為是功德。

  • @houheyu6099
    @houheyu6099 3 роки тому

    三分:我皆:为示范示现意。
    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合于自性之节律为命,人合命即有福德,但非究竟功德;集自性之节律为令。随机缘而契合,令入直取自性而得功夫是为功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随顺众生不同而说法。
    无余:断除习气为无余。灭烦恼而度得清净为涅槃。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为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如是自己灭度。如是自灭自渡。

  • @houheyu6099
    @houheyu6099 3 роки тому

    【功德】《六祖坛经》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
    福报与富德
    修福報也做善事,但是福德的善事和福報的善事不一樣。福德的善事,是自己親自去做。怎麼做法呢?去接受難忍能忍的事,難行能行的事,用受苦受難來消業障。福報的善事,是用福報來消業障,也就是用財富來做善事。用財富來做善事,如何算是做到位呢?要想留得命在,就付出你現在所有的財富。

  • @陳圓真
    @陳圓真 3 роки тому +1

    雲河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為什麼是先住,然後再降扶,
    注的是無所著的心,被降伏的是我們的七住心,總共就有8個心,先把這八個新說摸清楚了證悟了,金剛經就在你的心中,你就能夠認應而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說了這麼多,希望對你們這一些行者有所助益啊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 @Guo.Buddha
    @Guo.Buddha 3 роки тому +7

    難得開衍金剛經法義,恭聽妙法🙏

  • @陳素娥-e4i
    @陳素娥-e4i 3 роки тому +2

    非常期待、歡喜!🙏

  • @妙醒釋
    @妙醒釋 3 роки тому +2

    好棒喔!金剛經

  • @陳桂英-u5b
    @陳桂英-u5b 3 роки тому +2

    1,拜懺能夠消除葉障:洗淨內心的污垢,能夠有效的正能量!阿彌陀佛。

  • @满月-j3k
    @满月-j3k Рік тому

    寒山☘️拾得🌿山中月🌑🌒🌓🌔🌕
    焦虑情绪🈶痛绝📖
    起心动念💕早灭绝🌅
    心🈚挂碍🍈好时节⏲️

  • @明琦莊
    @明琦莊 3 роки тому +1

    阿彌陀佛 期待中

  • @鄭錦-x6p
    @鄭錦-x6p 3 роки тому

    大般若經的總彙

  • @houheyu6099
    @houheyu6099 3 роки тому

    福 fú 〈名〉
    (1)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2)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blessing;happiness]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福气,福运:生而能享谓之气;谓之运。
    福德:福德门 [来源:佛学大词典]
    二门之一。为‘智慧门’之对称。指六度中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若入于福德门,则一切罪业皆能除,所愿皆得。

  • @donchentw
    @donchentw 3 роки тому +2

    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奉為個人人生修持目標。
    陳文錫 合十

  • @張順憲
    @張順憲 Рік тому

    許多佛學大師都說金剛經一字不差,但我卻發現共有三處漏字需改正!
    漏列字如下〔 〕處:
    一相無相分第九(2處):
    1.須陀洹名為入流,而〔實〕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2.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1處):
    3.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實〕,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以上漏字應該是抄經者遺漏所致,補上了讀起來就通順多了!…

  • @yusinchin370
    @yusinchin370 3 роки тому +1

    「眾生平等」是佛陀很重要的一個主張,為什麼在佛陀的出生地-印度,到現在仍有種姓不平等的制度,佛教無法影響印度改變的原因在哪裡?

    • @scju
      @scju 3 роки тому

      業力難以改變。當初佛在世的時候,釋迦族要被滅了也是救不了,目犍連尊者用神通將一些族人放缽內,最後也是失敗了,一切都是因緣果報。

  • @tonyxu9792
    @tonyxu9792 2 роки тому

    有字幕就更好了

  • @jieshi323
    @jieshi323 3 роки тому +2

    了无明!

  • @邱关
    @邱关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嘴。心。做都不一樣可怕啊,我没你們修的好没能力利他們,我工作的老闆和隔壁吵架,而隔天說早。我不是不。但這我還在如油.

  • @王敏娟-s4e
    @王敏娟-s4e 2 роки тому +1

    感恩覺培法師

  • @cindylim8234
    @cindylim8234 2 роки тому

    🙏🙏🙏

  • @李秀里-w9c
    @李秀里-w9c 3 роки тому +3

    🙏🙏🙏

  • @simsoochiang1608
    @simsoochiang1608 3 роки тому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