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这一期挺有意思的。其实对于那些什么都不想干的人,我是这么解释的。 我26岁,我父母那一代和爷爷那一代是中国最压抑的两代人,虽然都处在中国准备崛起的时代。而且他们是带着烙印生活,例如“集体主义”,“传统观念的枷锁”,他们认为自我意识就是自私,所以很少人会跟着自己的心去活着,而且主观能动性极低,他们所有走的路都不是他们所能选择的。连自己灵魂都很难找到,所以大部分人也就没有抑郁症这么一说,因为他们认命。之后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国只用10年就可以做成了国外需要花费将近半个世纪才能做成的时代,这里面首先就透露着一种拔苗助长的扭曲。因为整个社会都很难沉淀下来,加上我们又生在一个网络时代。我们生下来没有温饱问题,各种网络信息砸向我们,势必会有一些人开始触碰到了灵魂,但又无法逃离父母那一代强加给我们的“集体意识”,所以我们这代分三种人。1,一部分找到了灵魂,勇敢的跟随灵魂而活;2,一部分触碰到了些许的灵魂,但任然被传统观念压抑着;3,一部分人任然继承着上一代人传统观念,不知灵魂为何物的继续着争名夺利的活着。 第一和第三种人,活的比较开心,第二种就是很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和抑郁的心理,不喜欢身边的环境但又没有勇气和能力逃离,就那么挣扎着。其实蛮可怜的
非常同意你的看法,而且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即便我现在离家人比较远,但是多多少少还会受早期家庭教育的束缚,倒不是行为不自由,而是做决策会有延迟感。
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比那几个嘉宾总结的还好
分析得好啊
说的太对了,我就是第二种。
要完全是1或3也不簡單,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屬於第2種,包括我也是...
非常认同陈丹青说的那句,人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只要你愿意承担相应的代价。你可以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拼死拼活,也可以不追求挣大钱过得轻松,只要你觉得最终你能得到的值得,你因此幸福,那就是好的。没有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谁也别替别人规划人生
说得对!
chao xue 也可以选择轻轻松松赚大钱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工作的代价都是啃老,而且毫无愧疚感。
@@郜桐 求求你告诉我8
张云汉 ....比如说微博大V
窦文涛挺有水平,特别是最后总结性的话:本来每个人都有它该带的地方,但是我们用简单粗暴的逻辑把所有人都集中到了一起,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和筛选他们。这句话既能浅显的从表面理解,又能深度的从不同立场去解读。可以整一篇论文了
就这句话破防了
看到评论区的一句话“以前以为不上班是混日子,后来发现上班才是混日子”,说到心坎了,现在的上班无非就是为了生存生活应付差事,下班后自己琢磨着烘焙蛋糕点心是一天里最快乐的事情。就像几位老师所说,我们只是不想上班,而不是不想工作。
陈丹青后面那一段说得太好了,句句戳中我心。真的是现实特别残酷,现在看似处处都有选择,实际上处处都没你的分,特别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普通的年轻人。上班是真的很绝望的 每天去坐在同样的桌子 做同样的事,面临一辈子升不上去的可能,因为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升迁,还得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累啊。
真的吗 那我继续自己创业不上班了
@@tonggary3946 有目的的上班,先学学东西,选一个行业,看看里面有什么可以学习,避免。改进的地方 。再创业比较好
忙目地工作终归是虚度了时光,应该想想你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一步步地努力改变,即使可能努力之后变化很小,但有方向地前行就是希望。
窦文涛真的非常厉害,至少看得出来,他说话的方式很能激发陈丹青的表达欲望。对于中国大陆年轻人大规模出现不想上班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和独生子女政策有很大联系。在一个家庭中,从出生的一刻起就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得到万般宠爱,凡事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难免会有自己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错觉。这种错觉也许会让人好高骛远,在这种情况下,上班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和年轻人心中的远大理想便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了。所以上班这件事变得很痛苦。
YUTONG CHEN 走心,之前听汪涵说过一句:我们那时是干什么爱什么,现在的年轻一代是爱什么才选择干什么
有道理
没有啊,上学了就知道自己不是中心了
@@elisanan3512 想问一下 这是汪涵在什么节目上说的?
精辟啊
建议窦文涛多和理工背景的实干家也聊聊,您的客人都是作家艺术家文科背景,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思想里和世界里,虽然都很能说,但是很多观点只能代表那一个小群体
WJ C agree!
WJ C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这些人的观点起点有脱离生活的倾向。所以虽然逻辑还对 但是结论未必有多普世性和值得借鉴
丹青老师尤其,还特倔lol
Can not agree any more
WJ C 同意有点神神叨叨的,可能也是学问不好,说的我都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丹青老师分析透彻,而且了解真正的社会,既有深刻 又接地气,圈粉了,移步 局部
刘索拉感觉是一个一辈子都活在温室或者泡泡里面的人,她的人生阅历不足以支撑她明白这些问题的本质。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没研究过她的过往,不过按她说的曾经下过乡,应该比较坎坷吧?无意抬杠,仅供讨论,谢谢浏览!
感觉她半桶水乱晃,一直想展示自己那浅薄的思想。结结巴巴的说半天一点营养都没有😂
我特别赞同”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你就被生出来了“的观点。你被赋予了生命,不得不活着,还得在各方亲人朋友的眼里,为了”他们认为的你“而活着;去上兴趣班,去学商科,把性格搞得外向一点。一旦你的使命开始了,这个陀螺便永远旋转着。最终你想活成什么样子呢?你有想法吗。就算你有想法,其实你没有能力去换一条路走,暂时来说;所以,按着他们指引的路走,其实也不错,走久了,还真的不错。走到某一个阶段,或许你才能够说,活成你想要的生活。
但是他们却歌颂自己的伟大,他们赋予了你声明,让你对他们感恩戴德。如果让我选,我才不要出现在这个世界
陈丹青的话讲到人心坎里了 单一化的价值观 同质化的生活方式 模式化的成功标准 还有集合着全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社会资源的北上广深
价值观单一 不能苟同
坏事好事?
人们还没有从物质追求中解脱出来。可能也很难解脱出来。精神上的修养,始终是少数人的选择,太过于个人。又太过飘渺,对于大多数人,现阶段。
穷困近百年的国家 突然有机会享有物质 国民怕是很难不成为物质的奴仆
Lu ZHU 我想起了竇唯老師
陈丹青所言说的角度和深度让人肃然起敬。
丹青老师开头说的“选择就有代价”一语中的,犬儒主义者不想工作本身就是自我满足的生存状态,而大部分人面对的是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矛盾与绝望,前一部分人根本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后一部分人还是渴望成功的,他们能做的还是继续前进吧。
这种节目太好了。让我懂了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情。
您多大?
其实,是我们的心还是那么穷,永远就不踏实。为什么不想上班,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而是需要喘口气的时间,每天我能有一个时间来休息一下,有一点点一个人时间,做点我喜欢做的事,甚至发发呆也好,这也是我永远无法认同推行996制度的原因。奋斗是好事,但真实的活着更加重要。
很是理解这种感受 工作未必是难受的 但是上班的环境就复杂了 让人彻底崩溃 心里本来就贫穷了 还被无穷无尽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功利给榨干了
我觉得奋斗不一定是好事。我们太多问题都没思考过就给结论了。首先你得知道你你想干嘛。为什么要工作。我们从小忙到大,忙着不知道为啥要做的事,犹如行尸走肉。年纪轻的时候可能还乐趣多些,长大了也习惯了麻木的生活。大家都在奋斗,也跟着奋斗。随波逐流,其实都干着没啥意义的事。有些人直接更悲观,认为万事皆无意义。其实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主要是我们在生命中感受太多了无聊,无用的事物。
888 dd 谈奋斗都为时过早 你先生存吧
刘索拉作为一个红二代,她的看法不具有代表性
陈丹青乃神人也,眼睛亮,话语也透心凉。越高尚的人,越接近神。祝陈丹青生活幸福!
陈老师说得好对啊,看起来到处都是选择,实际上没什么选择。就好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看着社会光怪陆离,而所有这些,大部分人只能看看,当作自己单调生活的背景。
个人感觉gap year真的很重要,我自己一路读完研究生,也是工作之后才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果当年能gap一年去实习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你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想说的
真理呀,我当年出国留学就是大三时候精神崩溃的。假如当时休学一年出去打工旅游什么的就好了。
陈丹青老师讲的太好了,以至于不适合这种节目,给他配个小记者他就能聊几个小时。
很幸运看到这期,给迷茫的我带来很多警醒和鞭策,及时悬崖勒马,重新出发,惯性的社会问题需要个人逆向的努力才能解决,我自信可以做到。
好喜欢陈丹青. 心平气和的面对人是的艰难和矛盾, 在现实和理想中总能找到一条平衡的认知.
Bright Chu
富士康那位年纪轻轻就跳楼自杀的诗人叫许立志。他的诗被朋友结集出版,叫做《新的一天》。这些诗确是入髓入股的深刻、感人,绝望的情绪似乎从纸上渗出来,涌入心底。
圆桌派弄成了个哲学探讨节目,挺好,就是嘉宾有事聊到自我矛盾。。
可以理解为是互相矛盾的统一
刘索拉很好啊~她有一种轻松,平和,包容的性情。
徐累话说的少 但一说就很精准!赞!丹青老师就像一个解惑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
原来不想工作也是 可以被接受的,不需要内疚了
这一集这档节目的局限就出来了,其实这期内容真如果可以的话邀请一个素人的“外卖小哥”加入讨论会更接近真相一些,几位嘉宾的言语在一个圈子里打转,有点谜语人的意思,老窦也讳莫如深,但他们不真的明白普遍的年轻人为什么做那样的选择。
不是节目的局限性,是政治环境不允许揭露太深刻,节目需要生存下来才能让更多人看到
认同刘索拉老师的“宅”和“厌倦”的论点, 有道理
陈老师有深度
刘索拉只了解自己的圈子……
刘索拉活的很纯粹很简单,典型搞艺术的人,只是她不适合这类节目😆
基本活在自己圈子也没问题
最后总结特别好!一种价值观!这个真的是问题!让我想起以前一个朋友的口头禅,我什么都要是最好的!我每次听,都觉得奇怪,明明是一般的家境,一般的工作和一般的人,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了!
每次听窦文涛说“到点儿”,就想笑。感觉和我讲课时心里就盼着下课是一异样的。
陈老师说得很真实。刘老师老是说欧洲农村什么鬼。。。完全不到点
陈丹青一句“卧槽,你牛逼”笑死我了
丹青老师太有深度,喝刘索拉不是一个层次。
一定是从小经济上无忧无虑,又有家庭社会给予的鼓励,在加上自己对艺术或哲学有耳濡目染,或天生的敏感程度,再加上很长时间的沉淀,才能领悟刘索拉老师说的
放弃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很多人既不能放弃也不能坚持才一直在煎熬中度日😣
其实大部分人是由基因决定的我在外面上学我一直觉得性格一些地方是教育造成的后来旁观自己各个方面,都是从不同亲戚身上遗传的,哪怕是没有教育过自己的人还有潜意识,有时候也是某个亲戚要强的性格或懦弱的性格影响着你
看評論後怎麼都盡是些沒從討論話題中吸取營養精華而是偏向對節目主持人的個人形象甚或話語里挑三撿四了呢,現在的人都缺乏從自身找原因而忽視別人真貴的分享。
xue cpf 唉,不能再再再苟同。現在的人大多都太膚淺表面的,看視頻內容覺得好精彩,看到評論太讓人失望覺得令人反感無比
我就是愛看評論裡評論別人的評論而後再寫下評論
xue cpf 评论区的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坐在那张桌子旁
xue cpf I
xue cpf 您这话应该贴到每一期圆桌派和锵锵下边…
我感觉提升整体幸福感需要多元化的价值观。如果所有人都被迫竞争同一块蛋糕,没竞争上的都会认为自己很失败。但如果社会认同多元的成功方式,很多人都可以感觉很幸福
挺喜欢这个话题,哲学!
喜欢这期,可以拔高到为什么而活的高度。
最后的结尾是点睛 其实工业化工作的问题老早在卓别林的黑白片子里都表现过了 然后现在又多了一个信息大爆炸 选择困难症 和拼爹 和超高价格的刚需(住房 教育 医疗 甚至各种衣食住行都贵的离谱) 让年轻人根本看不到希望
另外我个人觉得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 亚洲 东方国家 (华人?) 都是比较偏向于享受的 所以 有钱 豪车 名表 时装 美食 也许本来就是追求的目标 也许再过50年 越过土豪的年代以后 也许还是这样 就好像法国人爱美食那样 也许就是这个样子 也谈不上对错
工业化的成果用了1,2个世纪才完全吸收掉,到了信息化时代不知道要用多久才能看到对生活成效所在。
有时候在想,刚需,真的是刚需,还是消费主义衍生出的,是否需要降低对所谓刚需的欲望。
迷茫两个字真的有同感,这么多的信息,这么多人对你不同的希望和劝说,自己该走哪条路,想走哪条路,真的还能那么坚定吗?
这三位嘉宾都是人才这个没什么好吃诉。但我发现主持人真的很厉害,真的。
陈丹青老师真是一语中的,总能把问题的点提出来,水平不知道比剩下的高多少
陈丹青这集全程扛把子
他这个圈和民众脱离太远,这个话题不适合她
现在的社会 年轻人都是拼爹拼妈,很多人努力也没用、看不到希望! 所以才如此的颓。
陈不错,了解底层青年的绝望
收入跟回报不成正比,谁还想好好干活,一看有人靠拼爹,靠投机,靠腐败就能轻松获得你几辈子都获得不了的财富时,心态就崩了,没法不丧
2021年叫“躺平”
现在就是有点不太想工作,有时候很烦躁。自我诊断感觉前面没有特别想要的,后面没有外界条件逼迫自己必须要去做些什么。就是处于安逸区。但其实并不安逸,应该还是有些想要的东西的,但是感觉很遥远,而获得那个目标的路对我来说太狭小了。
没有成就感,没有认同感,没有定位,自己做的不喜欢,长时间以后自己喜欢的也不喜欢了。就是绝望。
8点40分起床,9点30上班,18:30下班,19:30健身房,22:30到家,23:00开始陪女票聊天,00:00结束!还要学习看书,01:00睡觉!
我就是特别颓的人 没有追求 不是说我不喜欢物质 好东西谁都喜欢 我看到好东西 第一反应就是好高兴我能看到它但从来没想过我要去买它 什么都喜欢又什么都不太在意 更没有精神追求 各种书都看一点但也没有特别喜欢的类别 我不喜欢婚姻 事业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title 真的没有什么自身价值要实现 我也想过要怎么过好我的一生 但说实在的 我觉得怎样过都挺好
觉得这期嘉宾三观特别正,而且都非常善良。很多惊才绝艳的人 令人仰望,但他们的言论表现中没温度
喜欢梁文道
初看时还是学生,现在工作了才理解 准备年底辞职,我也有房,然后不工作了,只体验性的打点散工,偶尔挣个两三千 看书、思考、吹风、及我的严肃摄影实践
越来越喜欢窦文涛先生。喜欢说实话的人。
那種想去理解的努力還是值得贊賞的。但一來隔年代,二來隔階層,個人經驗很難作為當前問題的參考。這裏很多人批評劉索拉,我心想天啊,是因為老了臉部線條柔和了,沒了攻擊性,才被視為等閒了嗎。她說出我們現在生活/生存的最大困境:沒有空白。以陳丹青的敏銳,若上一年班(要加班加三小時通勤),也會很明白「不想上班」到底是什麼意思。後來他也說到點了,上班和工作是兩個概念。竇文濤我以為他人明白,但聽一個老的士司機瞭解香港青年再來這陸地媒體亂講,是真落後。嬌氣不能解釋香港青年,因為以我的接觸,他們可以比我更拼。嬌氣的論調只為安慰中老年人,問題打發了同時又站在高地俯瞰,太便宜。日本的那個不叫「宅」,叫「繭居」,是社交退縮的表現,不結合日本社會來理解是沒法理解的吧。「不想上班」是世界文明財產,人類世界自有生態,跟地球一樣,什麼東西過度了,自然會有自我調整。宅也好,躺平也好,都是人類精神自我調整和療愈。還有,假設人都想在社會階梯攀升也是個幻像。
好喜欢丹青老师的人生智慧和索拉老师的豁达
其实他们聊的很多都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 很多人无所事事茫然地活着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一辈子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又或是从小受虐待 心里有创伤 能无忧无虑的茫然是最舒适的状态 还有的就是融入不进社会的人 不善于与人打交道 或是不屑和他人假客套的人
文涛兄一直就是个大角儿,这二十来年从没变过,谨慎、睿智、风俗……
用今年的话来说,标题改为“我想躺平可不可以”
发觉陈丹青老师和曹星原老师表情和说话语调好相似啊!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不要再请刘索拉了!!!!!!!我现在一看到有她就马上关掉!孟广美都比她好太多!!!!!
重口味哪啊!孟只能算花瓶、砖泥做的。
兩個女人都不咋地
很多人真的其实没有那么多选择,真的是这样,听到说家里给个几十万入股做生意了不起,读博、出国吧啦吧啦,但是我们根本不会想,不工作活都活不下去
对大多数人而言,上班是保证口粮唯一途径。情愿饿死的,是病态,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不敏感,是要去积极帮助这些人,而不是指责不上班的。对上班族心理的关注可能是更重要的社会话题。特别喜欢结尾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如果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自己能力爱好和社会环境,积极寻求自我和他人帮助,抵触上班会少不少吧
窦文涛最后总结得很好
我工作过几年现在任然很迷茫 仍然最大的梦想就是瘫在家里看电视 不想工作不想学习 怎么破 破不了
刘索拉就是个过弃了的红二代!不必在这以老卖老,还有她的狂笑让人满地掉鸡皮疙瘩
老窦真是逗 嘉宾也很棒
丹青老师的说法,战争会消灭大量的人口,可能这类会厌倦的人在战争中就死掉了,自然就没有这个毛病了
开场那一拍“啪”, 显出了文涛的层次。
现在人没有爱好的太多了。。。。
Danqing is much more deeper than the lady guest in reflection on human history
我也不想工作,天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发呆到困
恭喜 您做到了 哈哈哈
说出了我的心声
是缺一种责任感的培养吧 善良和责任心是做选择的基础 对自己的选择也会负责 于己于社会都好
有时候就是一两句话,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陈丹青对宅的理解是穴居。。这个角度太奇特了。。窦文涛一开始以为他是开玩笑,结果不是。
陈丹青这个耳朵厉害了。
6年以后看,怎么还是被这个问题困惑啊,不想工作怎么破?
什么选择都在 但这些选择不属于你 【会心一击】
看了好几集,骂刘索拉的特别多。她经历多,有深度。很久之前在她的那个年代也是写过轰动全国的小说,尝试各种新事物而影响了好多人的先锋。她55年出生,一生在创作。现在却因为上节目笑太多,出生红色家庭,老太说话在不点子上被人诟病?好奇怪。。。。。。
chtoootheY 5 而且说陈丹青表达观点心平气和的人 我是完全没看出来心平气和。我只看到一个麦霸。麦霸也不是说他说的不对 但是很多来这个节目的人都应该懂 有些话 你说出点子 观众该懂的就会懂 不懂的 说再多也没用。他仿佛是初中老师。而且不让别人说话。刘索拉 她知道叫她来是干嘛的 应该提供什么视角。无可厚非。以为她不懂陈丹青说的道理的人 太天真了。
為什麼把缺點和優點並列說呢?她確實不太會聊天,很散,為什麼不讓別人說呢?不影響她優點啊…
我也很喜欢刘索拉 嗯嗯 创作很不错的
首先这些人包容性不够强,只允许自己认可的观点?二他的讲话能力甚至人品不能和艺术创造同比,有些人是可以独立开的,她说的代表一类人观点而已,至于这么喷嘛。
因为这时代孩子父母太宠,全部准备妥善给孩子,加上科技创新,很多青年沉迷电脑手机游戏,所以没时间没心情没责任感去工作。
嘉宾都不是上班族,有自己热爱、擅长、成功的事业,来聊这个话题就像神父聊男女之情,说的都对,也有高度,感同身受少了一点。
做了快15年的设计 只有给育碧做设计的那段时光是最快乐的 艺术总监会给你表达的空间 会倾听你的设计想法 甚至拓展你的设计思维 而在国内的设计公司更多听到的是凑活能用就够了 这很大程度受到资本追求短期回报的影响所致 现今总在倡导匠人精神 日本技术+中国质量 资本要总是一成不变 站在匠人精神的对立面上 那充其量也就是句滑稽的口号 所以还是自由设计师适合我
你做原画吧?求带
第一次在对谈节目看到刘索拉。还挺喜欢刘索拉的。
今天看这个节目正好应了文涛说的香港的士司机对年轻人的评价
社會制度就是要上班工作養活自己或家人,也提到了 做自己熱愛的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於不知道自己熱愛事或者對熱愛事有懷疑但又不想體制化的,不上不下的狀態怎麼破這才是主要內容吧,討論也沒有一個結果,就好像現今的環境,做到很另類的 需要付出時間,做得自由自在的工作,需要代價。
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这个嘉宾组合虽然有说有笑,但是聊得非常安静。是嘉宾气质原因,还是话题的原因?
很喜歡陳丹青,講話特別沉穩,特別有思想。
这期嘉宾太被动了 窦文涛带节奏带的好累
哈哈哈哈哈哈我也是最爱睡觉没救了
上班和工作的区别说得很好,就像现在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做一个快递小哥,送外卖应该会有一种单纯工作而与普通正常上班有明显区别的感觉。时间相对自由,不用搭理各种普通工作中的很多人际关系。
有意思,这期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思索的问题
21:02 卧槽 那你牛逼 哈哈哈哈
其实是工作和职业的问题。工作和人是互相需要,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而职业和人是互相创造,才能解放人性。
其实今天讨论的这些,就是因为像刘索拉这样思考的人太少了,一个社会需要能包容,乐观,多视角看问题。
这一期挺有意思的。其实对于那些什么都不想干的人,我是这么解释的。 我26岁,我父母那一代和爷爷那一代是中国最压抑的两代人,虽然都处在中国准备崛起的时代。而且他们是带着烙印生活,例如“集体主义”,“传统观念的枷锁”,他们认为自我意识就是自私,所以很少人会跟着自己的心去活着,而且主观能动性极低,他们所有走的路都不是他们所能选择的。连自己灵魂都很难找到,所以大部分人也就没有抑郁症这么一说,因为他们认命。之后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国只用10年就可以做成了国外需要花费将近半个世纪才能做成的时代,这里面首先就透露着一种拔苗助长的扭曲。因为整个社会都很难沉淀下来,加上我们又生在一个网络时代。我们生下来没有温饱问题,各种网络信息砸向我们,势必会有一些人开始触碰到了灵魂,但又无法逃离父母那一代强加给我们的“集体意识”,所以我们这代分三种人。1,一部分找到了灵魂,勇敢的跟随灵魂而活;2,一部分触碰到了些许的灵魂,但任然被传统观念压抑着;3,一部分人任然继承着上一代人传统观念,不知灵魂为何物的继续着争名夺利的活着。 第一和第三种人,活的比较开心,第二种就是很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和抑郁的心理,不喜欢身边的环境但又没有勇气和能力逃离,就那么挣扎着。其实蛮可怜的
非常同意你的看法,而且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即便我现在离家人比较远,但是多多少少还会受早期家庭教育的束缚,倒不是行为不自由,而是做决策会有延迟感。
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比那几个嘉宾总结的还好
分析得好啊
说的太对了,我就是第二种。
要完全是1或3也不簡單,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屬於第2種,包括我也是...
非常认同陈丹青说的那句,人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只要你愿意承担相应的代价。你可以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拼死拼活,也可以不追求挣大钱过得轻松,只要你觉得最终你能得到的值得,你因此幸福,那就是好的。没有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谁也别替别人规划人生
说得对!
chao xue 也可以选择轻轻松松赚大钱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工作的代价都是啃老,而且毫无愧疚感。
@@郜桐 求求你告诉我8
张云汉 ....比如说微博大V
窦文涛挺有水平,特别是最后总结性的话:本来每个人都有它该带的地方,但是我们用简单粗暴的逻辑把所有人都集中到了一起,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和筛选他们。这句话既能浅显的从表面理解,又能深度的从不同立场去解读。可以整一篇论文了
就这句话破防了
看到评论区的一句话“以前以为不上班是混日子,后来发现上班才是混日子”,说到心坎了,现在的上班无非就是为了生存生活应付差事,下班后自己琢磨着烘焙蛋糕点心是一天里最快乐的事情。就像几位老师所说,我们只是不想上班,而不是不想工作。
陈丹青后面那一段说得太好了,句句戳中我心。真的是现实特别残酷,现在看似处处都有选择,实际上处处都没你的分,特别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普通的年轻人。上班是真的很绝望的 每天去坐在同样的桌子 做同样的事,面临一辈子升不上去的可能,因为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升迁,还得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累啊。
真的吗 那我继续自己创业不上班了
@@tonggary3946 有目的的上班,先学学东西,选一个行业,看看里面有什么可以学习,避免。改进的地方 。再创业比较好
忙目地工作终归是虚度了时光,应该想想你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一步步地努力改变,即使可能努力之后变化很小,但有方向地前行就是希望。
窦文涛真的非常厉害,至少看得出来,他说话的方式很能激发陈丹青的表达欲望。
对于中国大陆年轻人大规模出现不想上班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和独生子女政策有很大联系。
在一个家庭中,从出生的一刻起就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得到万般宠爱,凡事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难免会有自己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错觉。这种错觉也许会让人好高骛远,在这种情况下,上班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和年轻人心中的远大理想便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了。所以上班这件事变得很痛苦。
YUTONG CHEN 走心,之前听汪涵说过一句:我们那时是干什么爱什么,现在的年轻一代是爱什么才选择干什么
有道理
没有啊,上学了就知道自己不是中心了
@@elisanan3512 想问一下 这是汪涵在什么节目上说的?
精辟啊
建议窦文涛多和理工背景的实干家也聊聊,您的客人都是作家艺术家文科背景,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思想里和世界里,虽然都很能说,但是很多观点只能代表那一个小群体
WJ C agree!
WJ C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这些人的观点起点有脱离生活的倾向。所以虽然逻辑还对 但是结论未必有多普世性和值得借鉴
丹青老师尤其,还特倔lol
Can not agree any more
WJ C 同意有点神神叨叨的,可能也是学问不好,说的我都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丹青老师分析透彻,而且了解真正的社会,既有深刻 又接地气,圈粉了,移步 局部
刘索拉感觉是一个一辈子都活在温室或者泡泡里面的人,她的人生阅历不足以支撑她明白这些问题的本质。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没研究过她的过往,不过按她说的曾经下过乡,应该比较坎坷吧?无意抬杠,仅供讨论,谢谢浏览!
感觉她半桶水乱晃,一直想展示自己那浅薄的思想。结结巴巴的说半天一点营养都没有😂
我特别赞同”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你就被生出来了“的观点。你被赋予了生命,不得不活着,还得在各方亲人朋友的眼里,为了”他们认为的你“而活着;去上兴趣班,去学商科,把性格搞得外向一点。一旦你的使命开始了,这个陀螺便永远旋转着。最终你想活成什么样子呢?你有想法吗。就算你有想法,其实你没有能力去换一条路走,暂时来说;所以,按着他们指引的路走,其实也不错,走久了,还真的不错。走到某一个阶段,或许你才能够说,活成你想要的生活。
但是他们却歌颂自己的伟大,他们赋予了你声明,让你对他们感恩戴德。如果让我选,我才不要出现在这个世界
陈丹青的话讲到人心坎里了 单一化的价值观 同质化的生活方式 模式化的成功标准 还有集合着全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社会资源的北上广深
价值观单一 不能苟同
坏事好事?
人们还没有从物质追求中解脱出来。可能也很难解脱出来。精神上的修养,始终是少数人的选择,太过于个人。又太过飘渺,对于大多数人,现阶段。
穷困近百年的国家 突然有机会享有物质 国民怕是很难不成为物质的奴仆
Lu ZHU 我想起了竇唯老師
陈丹青所言说的角度和深度让人肃然起敬。
丹青老师开头说的“选择就有代价”一语中的,犬儒主义者不想工作本身就是自我满足的生存状态,而大部分人面对的是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矛盾与绝望,前一部分人根本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后一部分人还是渴望成功的,他们能做的还是继续前进吧。
这种节目太好了。让我懂了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情。
您多大?
其实,是我们的心还是那么穷,永远就不踏实。为什么不想上班,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而是需要喘口气的时间,每天我能有一个时间来休息一下,有一点点一个人时间,做点我喜欢做的事,甚至发发呆也好,这也是我永远无法认同推行996制度的原因。奋斗是好事,但真实的活着更加重要。
很是理解这种感受 工作未必是难受的 但是上班的环境就复杂了 让人彻底崩溃 心里本来就贫穷了 还被无穷无尽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功利给榨干了
我觉得奋斗不一定是好事。我们太多问题都没思考过就给结论了。首先你得知道你你想干嘛。为什么要工作。我们从小忙到大,忙着不知道为啥要做的事,犹如行尸走肉。年纪轻的时候可能还乐趣多些,长大了也习惯了麻木的生活。大家都在奋斗,也跟着奋斗。随波逐流,其实都干着没啥意义的事。有些人直接更悲观,认为万事皆无意义。其实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主要是我们在生命中感受太多了无聊,无用的事物。
888 dd 谈奋斗都为时过早 你先生存吧
刘索拉作为一个红二代,她的看法不具有代表性
陈丹青乃神人也,眼睛亮,话语也透心凉。越高尚的人,越接近神。祝陈丹青生活幸福!
陈老师说得好对啊,看起来到处都是选择,实际上没什么选择。就好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看着社会光怪陆离,而所有这些,大部分人只能看看,当作自己单调生活的背景。
个人感觉gap year真的很重要,我自己一路读完研究生,也是工作之后才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果当年能gap一年去实习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你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想说的
真理呀,我当年出国留学就是大三时候精神崩溃的。假如当时休学一年出去打工旅游什么的就好了。
陈丹青老师讲的太好了,以至于不适合这种节目,给他配个小记者他就能聊几个小时。
很幸运看到这期,给迷茫的我带来很多警醒和鞭策,及时悬崖勒马,重新出发,惯性的社会问题需要个人逆向的努力才能解决,我自信可以做到。
好喜欢陈丹青. 心平气和的面对人是的艰难和矛盾, 在现实和理想中总能找到一条平衡的认知.
Bright Chu
富士康那位年纪轻轻就跳楼自杀的诗人叫许立志。他的诗被朋友结集出版,叫做《新的一天》。这些诗确是入髓入股的深刻、感人,绝望的情绪似乎从纸上渗出来,涌入心底。
圆桌派弄成了个哲学探讨节目,挺好,就是嘉宾有事聊到自我矛盾。。
可以理解为是互相矛盾的统一
刘索拉很好啊~她有一种轻松,平和,包容的性情。
徐累话说的少 但一说就很精准!赞!丹青老师就像一个解惑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
原来不想工作也是 可以被接受的,不需要内疚了
这一集这档节目的局限就出来了,其实这期内容真如果可以的话邀请一个素人的“外卖小哥”加入讨论会更接近真相一些,几位嘉宾的言语在一个圈子里打转,有点谜语人的意思,老窦也讳莫如深,但他们不真的明白普遍的年轻人为什么做那样的选择。
不是节目的局限性,是政治环境不允许揭露太深刻,节目需要生存下来才能让更多人看到
认同刘索拉老师的“宅”和“厌倦”的论点, 有道理
陈老师有深度
刘索拉只了解自己的圈子……
刘索拉活的很纯粹很简单,典型搞艺术的人,只是她不适合这类节目😆
基本活在自己圈子也没问题
最后总结特别好!一种价值观!这个真的是问题!让我想起以前一个朋友的口头禅,我什么都要是最好的!我每次听,都觉得奇怪,明明是一般的家境,一般的工作和一般的人,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了!
每次听窦文涛说“到点儿”,就想笑。感觉和我讲课时心里就盼着下课是一异样的。
陈老师说得很真实。刘老师老是说欧洲农村什么鬼。。。完全不到点
陈丹青一句“卧槽,你牛逼”笑死我了
丹青老师太有深度,喝刘索拉不是一个层次。
一定是从小经济上无忧无虑,又有家庭社会给予的鼓励,在加上自己对艺术或哲学有耳濡目染,或天生的敏感程度,再加上很长时间的沉淀,才能领悟刘索拉老师说的
放弃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很多人既不能放弃也不能坚持才一直在煎熬中度日😣
其实大部分人是由基因决定的
我在外面上学
我一直觉得性格一些地方是教育造成的
后来旁观自己各个方面,都是从不同亲戚身上遗传的,哪怕是没有教育过自己的人
还有潜意识,有时候也是某个亲戚要强的性格或懦弱的性格影响着你
看評論後怎麼都盡是些沒從討論話題中吸取營養精華而是偏向對節目主持人的個人形象甚或話語里挑三撿四了呢,現在的人都缺乏從自身找原因而忽視別人真貴的分享。
xue cpf 唉,不能再再再苟同。現在的人大多都太膚淺表面的,看視頻內容覺得好精彩,看到評論太讓人失望覺得令人反感無比
我就是愛看評論裡評論別人的評論而後再寫下評論
xue cpf 评论区的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坐在那张桌子旁
xue cpf I
xue cpf 您这话应该贴到每一期圆桌派和锵锵下边…
我感觉提升整体幸福感需要多元化的价值观。如果所有人都被迫竞争同一块蛋糕,没竞争上的都会认为自己很失败。但如果社会认同多元的成功方式,很多人都可以感觉很幸福
挺喜欢这个话题,哲学!
喜欢这期,可以拔高到为什么而活的高度。
最后的结尾是点睛
其实工业化工作的问题老早在卓别林的黑白片子里都表现过了
然后现在又多了一个信息大爆炸 选择困难症 和拼爹 和超高价格的刚需(住房 教育 医疗 甚至各种衣食住行都贵的离谱) 让年轻人根本看不到希望
另外我个人觉得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 亚洲 东方国家 (华人?) 都是比较偏向于享受的 所以 有钱 豪车 名表 时装 美食 也许本来就是追求的目标 也许再过50年 越过土豪的年代以后 也许还是这样 就好像法国人爱美食那样 也许就是这个样子 也谈不上对错
工业化的成果用了1,2个世纪才完全吸收掉,到了信息化时代不知道要用多久才能看到对生活成效所在。
有时候在想,刚需,真的是刚需,还是消费主义衍生出的,是否需要降低对所谓刚需的欲望。
迷茫两个字真的有同感,这么多的信息,这么多人对你不同的希望和劝说,自己该走哪条路,想走哪条路,真的还能那么坚定吗?
这三位嘉宾都是人才这个没什么好吃诉。但我发现主持人真的很厉害,真的。
陈丹青老师真是一语中的,总能把问题的点提出来,水平不知道比剩下的高多少
陈丹青这集全程扛把子
他这个圈和民众脱离太远,这个话题不适合她
现在的社会 年轻人都是拼爹拼妈,很多人努力也没用、看不到希望! 所以才如此的颓。
陈不错,了解底层青年的绝望
收入跟回报不成正比,谁还想好好干活,一看有人靠拼爹,靠投机,靠腐败就能轻松获得你几辈子都获得不了的财富时,心态就崩了,没法不丧
2021年叫“躺平”
现在就是有点不太想工作,有时候很烦躁。自我诊断感觉前面没有特别想要的,后面没有外界条件逼迫自己必须要去做些什么。就是处于安逸区。但其实并不安逸,应该还是有些想要的东西的,但是感觉很遥远,而获得那个目标的路对我来说太狭小了。
没有成就感,没有认同感,没有定位,自己做的不喜欢,长时间以后自己喜欢的也不喜欢了。就是绝望。
8点40分起床,9点30上班,18:30下班,19:30健身房,22:30到家,23:00开始陪女票聊天,00:00结束!还要学习看书,01:00睡觉!
我就是特别颓的人 没有追求 不是说我不喜欢物质 好东西谁都喜欢 我看到好东西 第一反应就是好高兴我能看到它但从来没想过我要去买它 什么都喜欢又什么都不太在意 更没有精神追求 各种书都看一点但也没有特别喜欢的类别 我不喜欢婚姻 事业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title 真的没有什么自身价值要实现 我也想过要怎么过好我的一生 但说实在的 我觉得怎样过都挺好
觉得这期嘉宾三观特别正,而且都非常善良。很多惊才绝艳的人 令人仰望,但他们的言论表现中没温度
喜欢梁文道
初看时还是学生,现在工作了才理解 准备年底辞职,我也有房,然后不工作了,只体验性的打点散工,偶尔挣个两三千 看书、思考、吹风、及我的严肃摄影实践
越来越喜欢窦文涛先生。喜欢说实话的人。
那種想去理解的努力還是值得贊賞的。但一來隔年代,二來隔階層,個人經驗很難作為當前問題的參考。
這裏很多人批評劉索拉,我心想天啊,是因為老了臉部線條柔和了,沒了攻擊性,才被視為等閒了嗎。她說出我們現在生活/生存的最大困境:沒有空白。以陳丹青的敏銳,若上一年班(要加班加三小時通勤),也會很明白「不想上班」到底是什麼意思。後來他也說到點了,上班和工作是兩個概念。
竇文濤我以為他人明白,但聽一個老的士司機瞭解香港青年再來這陸地媒體亂講,是真落後。嬌氣不能解釋香港青年,因為以我的接觸,他們可以比我更拼。嬌氣的論調只為安慰中老年人,問題打發了同時又站在高地俯瞰,太便宜。
日本的那個不叫「宅」,叫「繭居」,是社交退縮的表現,不結合日本社會來理解是沒法理解的吧。
「不想上班」是世界文明財產,人類世界自有生態,跟地球一樣,什麼東西過度了,自然會有自我調整。宅也好,躺平也好,都是人類精神自我調整和療愈。
還有,假設人都想在社會階梯攀升也是個幻像。
好喜欢丹青老师的人生智慧和索拉老师的豁达
其实他们聊的很多都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 很多人无所事事茫然地活着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一辈子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又或是从小受虐待 心里有创伤 能无忧无虑的茫然是最舒适的状态 还有的就是融入不进社会的人 不善于与人打交道 或是不屑和他人假客套的人
文涛兄一直就是个大角儿,这二十来年从没变过,谨慎、睿智、风俗……
用今年的话来说,标题改为“我想躺平可不可以”
发觉陈丹青老师和曹星原老师表情和说话语调好相似啊!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不要再请刘索拉了!!!!!!!我现在一看到有她就马上关掉!孟广美都比她好太多!!!!!
重口味哪啊!孟只能算花瓶、砖泥做的。
兩個女人都不咋地
很多人真的其实没有那么多选择,真的是这样,听到说家里给个几十万入股做生意了不起,读博、出国吧啦吧啦,但是我们根本不会想,不工作活都活不下去
对大多数人而言,上班是保证口粮唯一途径。情愿饿死的,是病态,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不敏感,是要去积极帮助这些人,而不是指责不上班的。对上班族心理的关注可能是更重要的社会话题。特别喜欢结尾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如果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自己能力爱好和社会环境,积极寻求自我和他人帮助,抵触上班会少不少吧
窦文涛最后总结得很好
我工作过几年现在任然很迷茫 仍然最大的梦想就是瘫在家里看电视 不想工作不想学习 怎么破 破不了
刘索拉就是个过弃了的红二代!不必在这以老卖老,还有她的狂笑让人满地掉鸡皮疙瘩
老窦真是逗 嘉宾也很棒
丹青老师的说法,战争会消灭大量的人口,可能这类会厌倦的人在战争中就死掉了,自然就没有这个毛病了
开场那一拍“啪”, 显出了文涛的层次。
现在人没有爱好的太多了。。。。
Danqing is much more deeper than the lady guest in reflection on human history
我也不想工作,天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发呆到困
恭喜 您做到了 哈哈哈
说出了我的心声
是缺一种责任感的培养吧 善良和责任心是做选择的基础 对自己的选择也会负责 于己于社会都好
有时候就是一两句话,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陈丹青对宅的理解是穴居。。这个角度太奇特了。。窦文涛一开始以为他是开玩笑,结果不是。
陈丹青这个耳朵厉害了。
6年以后看,怎么还是被这个问题困惑啊,不想工作怎么破?
什么选择都在 但这些选择不属于你 【会心一击】
看了好几集,骂刘索拉的特别多。她经历多,有深度。很久之前在她的那个年代也是写过轰动全国的小说,尝试各种新事物而影响了好多人的先锋。她55年出生,一生在创作。现在却因为上节目笑太多,出生红色家庭,老太说话在不点子上被人诟病?好奇怪。。。。。。
chtoootheY 5 而且说陈丹青表达观点心平气和的人 我是完全没看出来心平气和。我只看到一个麦霸。麦霸也不是说他说的不对 但是很多来这个节目的人都应该懂 有些话 你说出点子 观众该懂的就会懂 不懂的 说再多也没用。他仿佛是初中老师。而且不让别人说话。刘索拉 她知道叫她来是干嘛的 应该提供什么视角。无可厚非。以为她不懂陈丹青说的道理的人 太天真了。
為什麼把缺點和優點並列說呢?她確實不太會聊天,很散,為什麼不讓別人說呢?不影響她優點啊…
我也很喜欢刘索拉 嗯嗯 创作很不错的
首先这些人包容性不够强,只允许自己认可的观点?
二他的讲话能力甚至人品不能和艺术创造同比,有些人是可以独立开的,她说的代表一类人观点而已,至于这么喷嘛。
因为这时代孩子父母太宠,全部准备妥善给孩子,加上科技创新,很多青年沉迷电脑手机游戏,所以没时间没心情没责任感去工作。
嘉宾都不是上班族,有自己热爱、擅长、成功的事业,来聊这个话题就像神父聊男女之情,说的都对,也有高度,感同身受少了一点。
做了快15年的设计 只有给育碧做设计的那段时光是最快乐的 艺术总监会给你表达的空间 会倾听你的设计想法 甚至拓展你的设计思维 而在国内的设计公司更多听到的是凑活能用就够了 这很大程度受到资本追求短期回报的影响所致 现今总在倡导匠人精神 日本技术+中国质量 资本要总是一成不变 站在匠人精神的对立面上 那充其量也就是句滑稽的口号 所以还是自由设计师适合我
你做原画吧?求带
第一次在对谈节目看到刘索拉。还挺喜欢刘索拉的。
今天看这个节目正好应了文涛说的香港的士司机对年轻人的评价
社會制度就是要上班工作養活自己或家人,也提到了 做自己熱愛的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於不知道自己熱愛事或者對熱愛事有懷疑但又不想體制化的,不上不下的狀態怎麼破這才是主要內容吧,討論也沒有一個結果,就好像現今的環境,做到很另類的 需要付出時間,做得自由自在的工作,需要代價。
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这个嘉宾组合虽然有说有笑,但是聊得非常安静。是嘉宾气质原因,还是话题的原因?
很喜歡陳丹青,講話特別沉穩,特別有思想。
这期嘉宾太被动了 窦文涛带节奏带的好累
哈哈哈哈哈哈我也是最爱睡觉没救了
上班和工作的区别说得很好,就像现在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做一个快递小哥,送外卖应该会有一种单纯工作而与普通正常上班有明显区别的感觉。时间相对自由,不用搭理各种普通工作中的很多人际关系。
有意思,这期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思索的问题
21:02 卧槽 那你牛逼 哈哈哈哈
其实是工作和职业的问题。工作和人是互相需要,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而职业和人是互相创造,才能解放人性。
其实今天讨论的这些,就是因为像刘索拉这样思考的人太少了,一个社会需要能包容,乐观,多视角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