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解碼泛音形成的八部合音!布農族是全球8支能單人發出雙聲雙音階的民族之一!【zalan見識南島S5】南島聲音的密碼|主持人:劉益昌|講者:吳榮順 EP1-1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8 сер 2024
  • ⚠️本節目期待成為社會大眾深入看見台灣原住民族群,進一步認識南島人文與知識的路徑。
    ⚡歡迎訂閱頻道並按下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最新消息 🔜 ‪@titv8932‬
    ⚡《zalan見識南島》UA-cam首播 每周五 22:00
    🌍台灣電視史首度以科技解密八部合音形成元素!
    🌍布農族是全球8支能單人發出雙聲雙音階的民族之一!
    🌍阿美族於1996年紅遍世界的複音歌唱技巧,多聲部自由對位再收同一尾音階為你解構其精彩!
    🌍國寶級台灣民族音樂家吳榮順親臨示範全球罕見泛音歌唱技巧!
    節目名稱中「zalan」一字源自於古南島語,意指路、軌跡、水痕、足跡、路徑等,在南島民族裡多有此同源詞,例如排灣族為djalan、阿美族為lal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節目目標︰
    ✅從南島語族觀點連結台灣多元人文知識體系,凸顯台灣原住民族群之國家價值。
    ✅促進社會各界對多元文化之理解與重視,推動多元化價值。
    ✅串連南島語族知識體系,提升原住民族歷史文化之能見度,發展國際交流與對話。
    🔆節目資訊︰
    ✅主持人: #謝哲青 #劉益昌
    ✅每週五晚間 21:00~22:00
    ✅講者A:#吳榮順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 專任教授
    ✨演講主題:布農族Pasibutbut的泛音現象
    ✅講者B:#高淑娟 Panay (阿美族) 杵音文化藝術團 團長
    ✨演講主題:阿美族的Macacadaay複音技法與社會意涵-以馬蘭為例
    ✅原視16頻道/官方粉絲專業同步播出
    🔆官方粉絲專頁:
    ✅FB請收尋:#zalan見識南島 ( / zalan.seeaus. .
    )
    ✅IG 請收尋:#zalan見識南島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原住民族電視台 #原視TITV+

КОМЕНТАРІ • 19

  • @justinmicheal3105
    @justinmicheal3105 Рік тому +5

    真酷!原住民真是台灣珍寶!

  • @user-xr1ff9of6x
    @user-xr1ff9of6x Рік тому +6

    這集好看!用科學的方式解釋布農族八部合音與阿美族復音歌唱!

  • @user-rs1sq3hh3k
    @user-rs1sq3hh3k Рік тому +13

    早期布農族只有一個巒社群、群社群是第一個分出來的、八部合音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就要思考了!
    還有它不是歌、是一個祭儀的方式而已、透過不一樣的音域讓天神知道我們的需求、我是這麼認為!
    但日治時期的發現與紀錄讓它變成不一樣的一首歌、我也覺得荒繆、但是為了發揚傳承、大部分的布農族人也就接受了!

    • @user-kc1jr5xx3r
      @user-kc1jr5xx3r Рік тому +1

      郡社群是布農族第一個最早的社群 也是布農族社群當中最大的一支社群

    • @KelvinLin-fi9vr
      @KelvinLin-fi9vr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沒有先後順序 當時是只有兩個社群
      郡社和巒社

    • @user-ny2me7lf7i
      @user-ny2me7lf7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的確如此! 耆老證實了~

  • @cgtsai1971
    @cgtsai1971 Рік тому +10

    科學方法的使用與實驗數據的判讀必須謹慎為之,避免產生錯誤。更重要的是,從科學研究中得到的新觀念,必須要能夠自我修正,適時更新。
    我認為,吳教授對於泛音有些誤解。當我們在分析每個人講話或唱歌的聲音時,都會在聲譜圖上看到許多泛音,其頻率為基頻(fundamental frequency)的整數倍,這個基頻f就是聲帶振動的頻率,也是我們感知的音高頻率。通常我們聽不到個別泛音的音高,也就是說,一條泛音譜線並未形成一個聲部。這是因為頻率為Nf的諸多泛音(N為自然數),在腦中會被整合成一個音高與一個音色。這種組織外界訊息的方式,可以避免我們感知到過多訊息,徒增混亂。
    吳榮順教授認為〈祈禱小米豐收歌〉使用了喉音唱法(throat singing),從而讓個別泛音形成單獨的聲部,我認為這個說法似是而非。喉音唱法之所以能讓特定泛音產生獨立的音高(也就是「雙音」),大致有兩個因素。其一是該泛音特別強,至少比相鄰泛音強12分貝;其二是歌者藉由改變被凸出的泛音來產生可辨識的旋律,形成另一個聲部。在〈祈禱小米豐收歌〉中,發出母音[e]的歌者確實有點像喉音歌手,我偶爾可以觀察到其歌聲的某個泛音(頻率約為1.8 kHz)比相鄰泛音強12分貝以上,但是,這位歌者並沒有刻意藉由改變被凸出的泛音來產生旋律,因此我們不宜貿然斷定,這一位歌者唱出了兩個聲部。事實上,布農族人自己也沒有聽到所謂的「雙音」。至於發出母音[u]及[o]的歌者,音色迥異於喉音唱法,就完全不可能讓個別泛音形成獨立的聲部。
    對於布農族人而言,Pasibutbut的內涵大致為「聲部彼此拉抬」,拉抬時自然會有音高滑動,這些現象沒有必要用西方藝術音樂的微分音、層次複音去理解。至於吳教授所稱的八個聲部與泛音幻象,到底有誰聽得到呢?也許就像〈國王的新衣〉中所描述的,只有「聰明人」聽得到。
    我在大學的通識課中發現,有不少學生誤以為布農族真的有「八部合音」,由此可見,誤解科學可能會導致錯誤觀念,而這個錯誤觀念若加上學者的光環,還會誤導大眾。我誠心希望,「八部合音」這個虛構的名詞永遠消失,布農族的Pasibutbut應該翻譯成〈祈禱小米豐收歌〉。

    • @zhasilo
      @zhasilo Місяць тому

      感謝您專業的解說,但是我還是很好奇造成 Pasibutbut 聽感獨特的原因,不知道您對此有沒有解釋?我身為渴望了解本土文化的大眾,也認為八部合音這個中文名字我也覺得要改掉比較好,有誤導性,我以前看教材還真的以為有八個聲部的歌手呢。

  • @user-of2ss8qe1x
    @user-of2ss8qe1x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我布農,我驕傲。
    感謝先祖。

  • @user-ny2me7lf7i
    @user-ny2me7lf7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部落耆老說:八部並非小米豐收歌,而是出草前的祈禱聚神 !

  • @smbigsun
    @smbigsun Рік тому +9

    昨天看到貴台YT釋出一個新影音,由吳榮順教授談布農族的八部合音,這確實是相當值得參考與收藏的文化珍寶,當年吳教授在台東文化中心發表此一論述時,個人恰好恭逢其盛,雖然許多與會學者在論文發表會場發言對所謂的泛音是否能被視為一個聲部提出質疑,但整體來說,透過頻譜分析儀所呈現的頻譜確實和所謂的八部合音相契合,也讓人為之大開眼界而嘖嘖稱奇。
    但是個人偶然發現,吳榮順教授提到的黑澤龍朝採集地海端鄉崁頂村時,字幕顯現【此歌曲最早由黑澤隆朝於1943年3月25日在(台東縣鳳山郡里瓏山社海端鄉崁頂村)發掘,並由族人解釋為「初種小米之歌」】
    經對照"臺東縣臺東市戶政事務所日據時期住所番地與現行行政區域對照表"日據時代台東縣是台東廳,當時的關山是郡,至於字幕所顯示的字幕"鳳山郡",除了高雄州外,台東並無此郡,應是誤植無誤。
    所以正確說法應該是【此歌曲最早由黑澤隆朝於1943年3月25日在台東廳關山郡里壠山(今海端鄉崁頂村)發掘,並由族人解釋為「初種小米之歌」】
    說明:戶政事務所資料顯示崁頂舊稱只有"里壠山",其他地區有"社"稱呼者則不會省略,我訪談崁頂胡天國先生時,他也只稱黑澤龍朝"1944年他又回到我們這個里壠山這裡"而不是"里壠山社"(習慣上不稱社)。
    另外【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議題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06.【國小-綜合活動】議題融入式課程-布農族的小米酒(第3次審查稿)完整附錄檔.pdf",也引用同樣錯誤資訊,這兩個誤植部分雖然瑕不掩瑜,但都應該給予補正,以求文資及教育資源之正確性。

    • @titv8932
      @titv8932  Рік тому +2

      感謝您的指證👍

    • @cgtsai1971
      @cgtsai1971 Місяць тому

      "許多與會學者在論文發表會場發言對所謂的泛音是否能被視為一個聲部提出質疑"
      我也有同樣的質疑!

  • @chupika3421
    @chupika3421 Рік тому +3

    第一次聽懂原理,真感謝

  • @ahmadalhaj5309
    @ahmadalhaj530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Would be great if there is an English subtitle on the video.. I am so curious about the Bunun polyrhythmic singing

  • @maya6212n100
    @maya6212n100 Рік тому +8

    哇! 我自己是布農族但我不知道這些

    • @maya6212n100
      @maya6212n100 Рік тому +8

      阿美族的古調也是超級無敵讚!
      我們完全唱不出那個味道

  • @TjavavauMan
    @TjavavauMan Рік тому

    吳教授解釋的精彩

  • @user-cc8tz1cy9b
    @user-cc8tz1cy9b Рік том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