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代」最詳盡完備的破魔法典《楞嚴經》,學人依此修行,終不落於歧途!| 不思議BSYi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30 вер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586

  • @BSYi
    @BSYi  3 роки тому +69

    【楞嚴經】法界佛教總會線上閱讀地址:
    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hu/appendix/respect_01s.htm

    • @wiejjjgg
      @wiejjjgg 3 роки тому +3

      耳根圓通超越時空: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 @chunseongchang6334
      @chunseongchang6334 3 роки тому

      5

    • @黃敬翔-o1h
      @黃敬翔-o1h 2 роки тому

      讚歎,頂禮

  • @EGNSVIOLIN
    @EGNSVIOLIN 2 роки тому +58

    隨喜讚歎不思議製作這一集楞嚴經,確實是末法眾生所應讀的經典。

  • @kelvinge190
    @kelvinge190 3 роки тому +202

    终于讲解《大佛顶首楞严经》了,这真的是是一部破邪显正的经典。人生在世,有幸读到这本真的是此生无憾!真的

    • @黃敬翔-o1h
      @黃敬翔-o1h 2 роки тому +3

      讚歎

    • @chingyangchan8220
      @chingyangchan8220 2 роки тому

      我還以為說佛陀本身的事耶!😳😆

    • @kumameow3045
      @kumameow3045 2 роки тому +2

      可要看懂真不容易呀!

    • @kelvinge190
      @kelvinge190 2 роки тому +4

      @@kumameow3045 你可以去找网上有宣化上人讲解的,我也是从那里明白了很多

    • @kumameow3045
      @kumameow3045 2 роки тому +1

      @@kelvinge190 阿彌陀佛謝謝分享😊🙏

  • @chyeelu3499
    @chyeelu3499 2 роки тому +49

    願所有佛陀弟子都能誦持“楞嚴咒”

  • @boogier1017
    @boogier1017 3 роки тому +64

    讚嘆「不思議 BSYi」製作這一集流布極善知識... 阿彌陀佛

  • @wailidtcmnkaratecentre2946
    @wailidtcmnkaratecentre2946 3 роки тому +22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donnadean8879
    @donnadean8879 Рік тому +18

    感恩護法大師為楞嚴咒所做的一切使我們能夠讀誦到楞嚴咒。

  • @lam9956
    @lam9956 2 роки тому +27

    願楞嚴经長住人間。🙏🙏🙏

  • @MHObserveNimbus
    @MHObserveNimbus 3 роки тому +50

    非常期待的一集。成佛法華開悟楞嚴。
    隨喜贊嘆👍

    • @BSYi
      @BSYi  3 роки тому +9

      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师兄鼓励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3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4

      「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又:近年來,曾遇數位學佛人,或因參禪、或因體究念佛而至無語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時,便將無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擔,便以「此心為我」呈善知識,善知識便以此印證為開悟 ,渾然不知此心乃是妄心。若「離語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則一切無語言妄想傍生之心皆離語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離語言文字妄想,彼等靈覺心亦應是真心;若謂彼為真心,則彼等對於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為何遲不現前?此微細處,務須真善知識始得明辨,並善導行者之見、以趣正道。莫以靈知心之無念為悟,莫以定境見花(心花)為悟,否則,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論進入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體究念佛時,最好有真善知識指導。所謂真善知識,是指此人已入實相念佛境界,親見佛性而不退失,於第一義諦真實了知;並有方便善巧,能教導念佛人從有相入無相,藉權巧入實相。此善知識未必有名氣,卻能引導念佛人之修行與前,能勘驗念佛人之境界於後;避免體究念佛者誤將妄心作為真心,免將妄覺誤作真覺。能使念佛人順次進入實相念佛境界,並消除念佛人對於聖境之執著。要緊的是我們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減慢心、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否則,即使善知識現前,亦恐當面錯過。

  • @btc96323
    @btc96323 2 роки тому +20

    謝謝不思議制作這一集愣嚴經,令見者有正面影響,功德無量

  • @jacobcheung7546
    @jacobcheung7546 3 роки тому +56

    经中之王《大佛顶首楞严经》,真的是所有学佛者都要一读的难得珍贵的经教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3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腾死
      @腾死 3 роки тому

      为什么这部经是“经中之王”呢?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3 роки тому

      @@腾死 正確來說《楞嚴》是【銅輪法王】
      宣化上人說《華嚴》奧藏是【金輪法王】「王中之王」
      《法華》秘髓是【銀輪法王】「諸經中王」

    • @腾死
      @腾死 3 роки тому

      @@淨華居士哦, 原来是宣化上人的观点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 роки тому

      @@腾死
      《華嚴經》【奧義法藏】「王中之王」
      --《竹窗二筆》華嚴大藏一經
      帝云:「般若如是浩瀚,何不居華嚴之先?」
      法師謂:「華嚴具無量門,般若雖多,乃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也。」
      三藏聖教,獨華嚴如天王,專制宇內;諸侯公卿大夫百執事,以至兆民,皆其所統馭也。夫孰與之等也?
      《法華經》【成佛秘髓】「諸經中王」
      --〈藥王菩薩本事品〉云:
      「又如諸小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眾經中、最為其尊。又如帝釋、於三十三天中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楞嚴經》則是【開悟破魔】寶典,所以被許多祖師大德視為「經中之王」

  • @kelvinge190
    @kelvinge190 3 роки тому +81

    不读法华 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 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3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又:近年來,曾遇數位學佛人,或因參禪、或因體究念佛而至無語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時,便將無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擔,便以「此心為我」呈善知識,善知識便以此印證為開悟 ,渾然不知此心乃是妄心。若「離語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則一切無語言妄想傍生之心皆離語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離語言文字妄想,彼等靈覺心亦應是真心;若謂彼為真心,則彼等對於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為何遲不現前?此微細處,務須真善知識始得明辨,並善導行者之見、以趣正道。莫以靈知心之無念為悟,莫以定境見花(心花)為悟,否則,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論進入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體究念佛時,最好有真善知識指導。所謂真善知識,是指此人已入實相念佛境界,親見佛性而不退失,於第一義諦真實了知;並有方便善巧,能教導念佛人從有相入無相,藉權巧入實相。此善知識未必有名氣,卻能引導念佛人之修行與前,能勘驗念佛人之境界於後;避免體究念佛者誤將妄心作為真心,免將妄覺誤作真覺。能使念佛人順次進入實相念佛境界,並消除念佛人對於聖境之執著。要緊的是我們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減慢心、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否則,即使善知識現前,亦恐當面錯過。

    • @qingyanlim601
      @qingyanlim601 3 роки тому

      金刚经呢?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2

      @@qingyanlim601 修行不落斷滅空
      (經):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這是破斥「斷滅之見」。空生聽說應當以離相才能見佛,就生起斷滅的見解,認為:如來不必以具足三十二相的緣故得證菩提的。佛教示他說:不要這麼想!如果這麼認為,那麼說一切法都是斷滅的了。發菩提心的人,對一切法並不是說「去斷滅一切法相」,只是說要「了知一切法都是無自性」而已。若是又有人了知一切法無自性,因而得以成就無生法忍,那這個菩薩所得的功德,勝過用滿恆河沙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因為他不受福德的緣故啊!所說「不受」的意思,並不是說絕對沒有福德,只是不貪著福德罷了!所謂:沒有能做的人、沒有所造的事物、也沒有接受的對相,但善惡之業也不會沒有果報。世尊出現於世間,說法四十九年,只說一個「無」字而已。因為九法界的眾生,通通都執著一切法有我。如來只以「無」字破斥衆生的迷執,這是「金剛正眼」,直截透觀向上一路,所以禪宗門下有所謂的「單傳直指」,就是要從這個地方進入。

    • @kelvinge190
      @kelvinge190 3 роки тому +5

      @@qingyanlim601 你好👋每一部经典都一样重要但唯独《楞严经》是最最重要的。为什么那么重要也许只有你自己亲自读了才明白。金刚经是教我们不要着相,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 @明心-w6x
    @明心-w6x 2 роки тому +9

    一切都是因果,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学佛之后才会付出,学佛之后才会无缘大慈。
    --仅分享善言,不针对任何人和事,感恩宽容!

  • @許華瓊-w9i
    @許華瓊-w9i 3 роки тому +16

    不可思議真法喜佛恩浩蕩!感恩今生因緣接觸佛法,如今末法時代慶幸得以頌經!持咒!唸佛不枉此生南無阿彌陀佛🙏

  • @hkheart1997
    @hkheart1997 3 роки тому +12

    原以生命保護這經咒。
    己收經在家中保存(迷你版),楞嚴咒梵文為MP3

  • @Xinjingtu
    @Xinjingtu 3 роки тому +7

    凈土宗第十三祖師{印光大師} - 往生正因是什麼?怎樣做才是真念佛人?
    凈業正因有三: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此四種屬世善(人天福)。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二乘福)。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大乘福)。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回向凈土,皆得往生。(‎印光大師文鈔)
    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 (續編·卷下·淨土指要)
    須信願行具足。信之既深,則發願必切。發願既切,則行持必力。但念彌陀,莫加他法。真信切願,執持名號。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心念耳聽,字字句句,念得分明,聽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印光法師文鈔)
    欲生凈土,當凈其心。欲凈其心,非持佛凈戒不可。念佛人如能嚴持佛戒以清凈身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故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02頁 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註節要跋)
    怎樣做才是真念佛人?
    所言念佛妄想多,當一心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心自歸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告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72頁 復拜竹居士書三)
    念佛人須知行住坐臥食語,無非自利利他之時。如是念佛之菩提心就會更為殊勝。其次須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吃素戒殺做起;須心心念念,對治自己習氣毛病;須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須將好體面的心完全放下。果能如是,方可謂為真念佛人。《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然亦不至過甚。多有只圖快圖多,胡口滑讀,故無效也。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84頁 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汙雜妄念,故名凈念。凈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凈念相繼。能凈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雲: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21頁 復修凈師書)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19頁 復唐能誠居士書)
    心中默念,均須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一函徧複)
    念佛聲默,須視其地其境何如耳。若朗念無礙者,宜於特行念佛儀軌時朗念。然只可聽其自然,不可過為大聲。過為大聲,或致傷氣受病。倘所處之境地不宜朗念,則只可小聲念,及金剛持。其功德唯在專心致誌,音聲猶屬小焉者耳。除特行念佛外,若終日常念,固宜小聲念、金剛念、默念。以朗聲常念,必至於傷氣。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損耳。朗念費力,默持易昏,散持雖亦功德難思,較之攝心凈念,何啻天淵。(《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12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四)
    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勿只滑口讀過。若再不能歸一,當依《文鈔》十念記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22頁 復朱德大居士書)
    印光大師十念記數念佛法
    "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壹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壹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壹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壹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壹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壹口氣為壹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壹句佛為壹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壹句佛,心知壹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壹至十,從壹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註壹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壹。"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壹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皆法菩提心,同生極樂囯。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huilx
    @huilx 2 роки тому +16

    講解的還是非常好,感謝分享! 在末法時代,只要守護好自身也就是守護好佛法。當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還是很有必要的

  • @釋真守佛教學系碩士班
    @釋真守佛教學系碩士班 3 роки тому +16

    影片做的很好,內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隨喜讚嘆

    • @BSYi
      @BSYi  3 роки тому +1

      謝謝您的鼓勵!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1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 @准提佛苑
    @准提佛苑 2 роки тому +9

    楞严经住世佛法永驻!感恩十方诸佛菩萨,感恩所有分享楞严经的师兄,随喜赞叹随喜功德!南无阿弥陀佛

  • @bryanking8888
    @bryanking8888 3 роки тому +6

    卍南無阿彌陀佛卍
    卍ན་མོ།འོད་དཔག་མེད། 卍
    🙏🙏🙏🙏🙏🙏🙏
    願每一个众生每一念南无阿弥陀佛都一心代十方三世法界一切有缘无缘有情无情众生念佛,願每一个众生受戒都一心代法界一切众生受,願每一个众生行善都一心代法界一切众生行善,願每一个众生迴向都一心把自己累生累世功德福德都一心迴向法界一切有缘无缘有情无情众生,願每一个众生所做都一心能帮法界一切无缘众生早得善缘早闻佛法,願每一个众生每天一心念佛都有蒙佛菩萨加持,离苦得乐,往生西方净土,皆共成佛,普度众生。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净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sora_shiro6214
    @sora_shiro6214 3 роки тому +50

    楞嚴經云:「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4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 @idtyu
      @idtyu 2 роки тому +3

      跟华严经说的 心如工画师 是一个道理

    • @lihongyan6701
      @lihongyan6701 2 роки тому +1

      唯心所现吗?贪嗔痴也是唯真心所现?

    • @PC-rt3zm
      @PC-rt3zm Рік тому

      @@lihongyan6701 是的,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心之所現為非法耶?非非法耶?應當知。不知者,謂之無明。
      贪嗔痴是當下真心之所现;也是心法之一,非法也。當下真心若是執取像法之心未知修行非非法,當下真心即是無明。
      佛陀說:「迦葉!只要正法之未滅,像法之世則不生,迦葉!像法之世生時,則有正法之滅。」
      今日像法充斥,所以才有末法之説。
      佛陀說:「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
      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
      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滅、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 @joetw-wo5hf
    @joetw-wo5hf 2 роки тому +30

    南無阿彌陀佛🙏
    願大家都能有機會拜讀「大佛頂首楞嚴經」,有正知正見,不令邪師外道所惱害,得以破邪顯正。
    流通法寶,功德無量。

  • @義凱林
    @義凱林 3 роки тому +43

    不思議真的功德無量,很喜歡看您們的影片,每次都很期待希望往後能多發片最後願正法久住!
    阿彌陀佛

    • @BSYi
      @BSYi  3 роки тому +4

      會的,謝謝鼓勵🙏🏻

    • @1020cjh
      @1020cjh 3 роки тому +1

      @@BSYi YT上, 所有關於佛法的資訊, 不思議BSYi, 最正確, 讚喔 !

  • @AaAa-iz3cp
    @AaAa-iz3cp 2 роки тому +5

    楞嚴經不是一般人看得懂,如果沒有人去解釋,一般人不會明白,高深莫測!

  • @Namuamidabu4818
    @Namuamidabu4818 3 роки тому +20

    回归善导大师,念南无阿弥陀佛🙏

  • @henryguo1058
    @henryguo1058 3 роки тому +10

    願以此聞法功德,迴向廣大眾生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

  • @sora_shiro6214
    @sora_shiro6214 3 роки тому +15

    南無阿彌陀佛

  • @小亦-y4f
    @小亦-y4f 2 роки тому +6

    楞嚴經云,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阿彌陀佛

  • @TerraWise2024
    @TerraWise2024 2 роки тому +7

    大佛顶首楞严经不愧是开智慧的法宝。看完觉得人生都被点亮了。有这部经不会误入歧途,不要再去相信那些假的善知识

  • @ttchang9
    @ttchang9 3 роки тому +15

    楞严经!真善知识!谢谢不思议!

  • @richardshuang5295
    @richardshuang5295 3 роки тому +46

    這集影片非常用心,影片內容大多都與內容相關,實在不容易!善知識也太豐富了,了不起!

    • @BSYi
      @BSYi  3 роки тому +3

      谢谢

  • @陳美雀-l7r
    @陳美雀-l7r 3 роки тому +15

    感恩.菩薩.分享這麼讚的~~楞嚴經.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 @sakurama3664
    @sakurama3664 3 роки тому +9

    视频做得太好了 谢谢有心了

  • @hcnb-bh7gt7sn2c
    @hcnb-bh7gt7sn2c 3 роки тому +5

    感谢宗师开示,十方佛法 普度众生 破魔诸邪 参悟弥觉 《佛说法灭尽经》末法时代 诸般妖魔邪魅鬼祟重生 混入佛门 乱我佛正法 《大佛顶首楞严经》 《般舟三味经》 十二部经皆覆灭尽 袈裟由红变白 僧侣比丘尼善男信女尽堕魔域受六道轮回无间地狱之诸般苦楚灾厄 然但持一念正信 心向善法者 则可在末法时代 婆娑世界诸光十色中存续佛法真谛 以红尘为道场 法寺 以本心为佛心 修行不辍 直至佛法度尽轮回以期破空直达彼岸 终成无上正等正觉

    • @kinhtieu2793
      @kinhtieu2793 3 роки тому

      真难得!愿您将来成道度尽众生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 @amtb4818
    @amtb4818 3 роки тому +6

    南無阿彌陀佛
    想請問15:24版本的楞嚴經
    要去哪裡恭請呢?
    喜歡這樣的古書

  • @brianlin1226
    @brianlin1226 2 роки тому +8

    剛開始上早課時,愣嚴經太長又有點繞口唸不順,記得師父跟我說:慢慢練習,但從第五會後的:唵 阿娜隸 毗舍提 開始到最後的娑婆訶,共5句,一定要背起來。

    • @pollocheng5177
      @pollocheng5177 2 роки тому

      真的真的太大本了
      卷七的第五會?
      我看到音釋都直接跳過,祂的意義是什麼?

    • @homast3632
      @homast3632 2 роки тому +3

      不知您是誦楞嚴咒?還是楞嚴經?
      楞嚴經早課誦不完吧!您末尾題的是咒心,應該是指楞嚴咒吧!

    • @brianlin1226
      @brianlin1226 2 роки тому +1

      @@homast3632 是的,是咒心!有段時間沒背,又忘了..呵呵!

    • @brianlin1226
      @brianlin1226 2 роки тому

      @@homast3632 而且早晚課都印在同本佛經上

  • @ourfamily9397
    @ourfamily9397 2 роки тому +2

    人在走運時,享福的時候,不妨分一些给别人,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去帮助别人,多多行善積德,只有這樣福氣才能夠長長久久。
    福德就像存款,揮霍完就沒了!千萬不要揮霍你的福報!
    福德福報千萬不要隨意揮霍,前世因果照出福德來源,一生多少福德命運自有定數,累世前世福德就像存款,揮霍完業力就反撲了!福德業力可以改變因果命運嗎?業力超過福報,命運就轉變了。算命,命運,運勢.
    多積陰德改善命運!福德要配得上你的慾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不管是能力還是福德,都要配得上你的慾望,如果沒有足夠的福德,又一定要求些什麼,就一定會失去什麼。在這世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權力無福德,是一個人最大的災難。
    福德就像存款,揮霍完就沒了!千萬不要揮霍你的福報!
    福德福報千萬不要隨意揮霍,前世因果照出福德來源,一生多少福德命運自有定數,累世前世福德就像存款,揮霍完業力就反撲了!福德業力可以改變因果命運嗎?業力超過福報,命運就轉變了。算命,命運,運勢.
    願大眾廣作善事、廣修功德,孝順父母、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懺悔消業、福慧增長。祈願諸災不生、人間皆安.
    真心懺悔一句佛號能治病, 多積德行善素食許多天災人禍病毒會消退. 阻止战争,世界和平。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bryanking8888
    @bryanking8888 3 роки тому +3

    卍南無本師阿彌陀佛卍
    卍ན་མོ།འོད་དཔག་མེད། 卍
    卍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卍
    卍南無藥師琉璃光如来卍
    南無本師燃灯佛
    南無本師弥勒佛
    南無本師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大勢至菩薩
    南無本師文殊菩萨
    南無本師普贤菩萨
    南無本師大願地藏王菩薩
    🙏🙏🙏🙏🙏🙏🙏🙏🙏
    感恩师兄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隨喜讚嘆
    願阿弥陀佛慈悲蒙佛加持願十方三世法界一切众生跟着佛菩萨摩诃萨一心念南無阿弥陀佛,離苦得乐,往生西方净土,皆共成佛,普度众生。
    願此功德和法号善正累生累世一切功德,普皆迴向,十方三世法界一切佛法僧三宝,莊嚴一切佛净土,一切护法神,一切天神,一切山神,一切地神,一切花草树木神,一切众海河湖神, 一切六道有情无情有缘无缘众生(願一切无愿众生早日得善缘),一切累生累世冤亲债主,一切累生累世伤害一切众生, 一切累生累世历代祖先历代宗亲, 一切累生累世父母师长, 一切黄荘张万杨陳氏世世代代历代祖先历代宗亲,一切流产堕胎婴灵, 一切孤魂野鬼意外自杀众生,一切疾病痛苦和冠状病毒众生,同享功德,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净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
    🌷🌷🌷🌷🌷🌷🌷
    🍊🍊🍊🍊🍊🍊🍊
    🍎🍎🍎🍎🍎🍎🍎
    🍬🍬🍬🍬🍬🍬🍬

  • @林峻賢-t6h
    @林峻賢-t6h 3 роки тому +10

    南無阿彌陀佛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sora_shiro6214
    @sora_shiro6214 3 роки тому +12

    希望小編能為我們講講我們世間人的通病-淫慾
    南無阿彌陀佛

    • @logouts8382
      @logouts8382 3 роки тому +2

      淫欲真的很難破,我們眾生皆因淫欲而生,所以未證道的我等皆無法去淫欲,末學也自然不例外。但有一觀建請參考,即不淨觀,若您想到美女時即起觀照,此女上廁所時一切垢穢,而念念其汙穢不捨,或可稍減其淫心。此亦為佛說四念處也ˉ。南無阿彌陀佛。

    • @yeukoan2187
      @yeukoan2187 3 роки тому +1

      既然世上眾生的我們因淫慾而生。但修道證道成果必得去破"慾" , 誠然如果不存在因慾而生的眾生們 , 没有 "人"之外 , 世上還會有什麼生物去修練苦行成正果呢 ?.(不會是陸海空飛离走獸 花草樹木 ? 但它們也是因慾而生呢 ? )

    • @sSs-js2tx
      @sSs-js2tx 3 роки тому

      你可以多去去停屍房看看女屍,再去西藏看看那些女屍是怎麼天葬的,就能破解看透了

    • @1020cjh
      @1020cjh 3 роки тому

      @@sSs-js2tx 末法眾生根淺福薄, 看完照幹不誤.

    • @peihenglan1089
      @peihenglan1089 3 роки тому

      在家修行不至于破性欲 比这个更糟糕的念头太多

  • @hwangfongmain7326
    @hwangfongmain7326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常听人说,念佛名号,可以消业障,可以增福慧!然,佛陀在很多经典里一直在说:众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耳根,听闻佛的名号,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历耳根,消无始业障;一历耳根,增无尽福慧!-------何以见得?比如,佛在地藏经中说,“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意思是说,有人若能听到波头摩胜如来的名号,此人在人间寿尽之后,先投胎到四天王天,寿命500岁;继而再投胎到忉利天,寿命1000岁,如是层层投胎到他化自在天,寿命1万6千岁。这样在六层天之间,循环投胎一千次,一千个往返。享尽天福。这个福报到底有多大,请自己算吧。

  • @术赤-i8v
    @术赤-i8v 3 роки тому +9

    行文连贯优美,都赖翻译者之功😄

  • @qwqqwq1223
    @qwqqwq1223 3 роки тому +19

    喜歡這種影片 想聽聽極樂世界

    • @BSYi
      @BSYi  3 роки тому +9

      稍後安排👌

    • @weekndhsu4258
      @weekndhsu4258 3 роки тому +1

      @@BSYi 感謝你們!

    • @qwqqwq1223
      @qwqqwq1223 3 роки тому +1

      謝謝,看完了 想聽楞嚴經怎麼說邪淫 淫比殺罪還重,而且是人人都會犯的,而且很容易上癮,不容易戒掉,跟戒菸戒毒一樣,極其困難. 想知道有甚麼方法能破除邪淫,還有楞嚴經怎麼講述邪淫的事,為甚麼會這麼嚴重

    • @monlisalau4642
      @monlisalau4642 3 роки тому

      @@BSYi 請用繁體文字。謝謝。🙏🙏🙏💐💐💐😊

    • @BSYi
      @BSYi  3 роки тому +2

      好的👌🏻,相關內容後面會安排的,請持續關註,感謝你的提議!

  • @junquanfeng1650
    @junquanfeng1650 3 роки тому +12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 @Cindy-y4w
    @Cindy-y4w 2 роки тому +5

    感謝講解大佛頂首楞嚴經,能聽聞實屬不易
    阿彌陀佛

  • @HeibaiWuchang
    @HeibaiWuchang 14 днів тому +1

    凡是附佛外道 都不敢修持與聽誦楞嚴咒! 維基百科 熊仁謙 內容:爭議事件 其中包含''反對楞嚴經事件''
    希望有心學佛者 好好讀誦楞嚴咒 才能脫離一大堆邪師的誤導,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
    佛咒裡的鬼滅之刃
    在龐大守護者的凝視下,開發心靈深處的智慧能量
    〈楞嚴咒〉為佛教中最長的咒,透過息災、增益、敬愛、降伏、鉤召、延命等六種壇法,來庇護修行者,調伏宇宙能量。誦完此咒,等同於下載了諸佛菩薩的智慧能量,也凝聚了周遭環境或是自然山林空間神靈的保護能量,讓修行者能夠勇猛地前進智慧道路。

  • @謝圳忠
    @謝圳忠 3 роки тому +7

    南無阿彌陀佛

  • @kinhtieu2793
    @kinhtieu2793 3 роки тому +12

    阿弥陀佛!感谢大师开示

  • @hvcxvcxz2545
    @hvcxvcxz2545 3 роки тому +4

    南無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南無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南無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 @ongteelian8300
    @ongteelian8300 Рік тому +1

    中国 中土 ( 🌐地球村 ) 中华 ( 人道 ) 缘由 因缘缘故 原因之一 护驾 / 护航 / 扶持 三宝 ( 佛法僧 信愿行 = 佛信 , 法愿 , 僧行 ) 传递正能量 中土给世界之窗 ( 佛法僧众 宝 五洲四海为家🌍🌎🌏🌐 )

  • @KevinLeop
    @KevinLeop 3 роки тому +2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祉護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渡如是恆沙眾
    將此身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座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

  • @宝钰
    @宝钰 2 роки тому +4

    弟子顶礼赞叹不可思议🙏🙏🙏妙堪總持不動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 @writetokcc3650
    @writetokcc3650 3 роки тому +5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大佛頂首楞嚴王
    🙏🙏🙏🙏🙏🙏🙏

  • @tonylew6342
    @tonylew6342 3 роки тому +10

    随喜赞叹!感恩分享!🙏阿彌陀佛🙏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1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 @陳俊宏-j3e
    @陳俊宏-j3e 3 роки тому +4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西方極樂阿彌陀佛感恩著作者分享

  • @楊妙音感恩聽到後精神
    @楊妙音感恩聽到後精神 3 роки тому +2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十方三世無量慧 同乘一如號正覺
    二知圓滿道平等 攝化隨緣故若干
    我歸阿彌陀浄土 即是歸命諸佛國
    我以一心讚一佛 願遍十方無礙人
    如是十方無量佛 咸各至心頭面禮
    願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 @于小傑-s5o
    @于小傑-s5o 2 роки тому +2

    先感恩此視頻,但我的古文程度不好,若能再白話一點就好了。謝謝。

  • @王宇-p5k
    @王宇-p5k 2 роки тому +2

    南無阿彌陀佛

  • @張登榮
    @張登榮 2 роки тому +6

    隨喜贊嘆🙏
    隨喜功德🙏
    阿彌陀佛🙏

  • @milkywayaaron8562
    @milkywayaaron8562 2 роки тому +5

    信息量好大,辛苦了。

  • @夜貓-s7w
    @夜貓-s7w 3 роки тому +4

    搞懂楞嚴經
    其它佛經要懂就不難了

  • @普济-i5w
    @普济-i5w 3 роки тому +2

    阿弥陀佛🙏。
    现在已经是末法了。可还是有人在题这楞严经。为什么?
    说的人最多了。但是相阿难尊者的说法者的行为的?
    就等于是末法了。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2 роки тому +1

    觀世音菩薩【大悲水之念服法】
    凡三寶弟子淨口虔修者均可念大悲水療疾,並佈施結緣。念時,先須焚香頂禮,供開水一杯(多少不拘);應念:1.香讚;2.淨口業真言;3.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4.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三聲),大悲咒(四十九遍);5.補闕真言;6.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此大悲水仗佛威力能治一切大小疑難之症。服此水者必須素口先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如小兒或病者無法念時,凡有關係之人均可同聲代念),然後服下,立刻見效。如服此水者或其家人能發願放生,或每月齋素幾日,尤見功效;至若潛修大德念大悲水時,水可無限而佈施亦無限,此隨發心者功德如何而定。
    【大悲咒防火災法】
    除用大悲水遍灑居屋可免火災外,可改備黃元紙一張,念咒時儀式同上述;每念大悲咒一遍於此黃紙上印一紅。共念大悲咒四十九遍(即印七O成一行,共七行),並於四角O上,每角加念觀音靈感真言(即十小咒之一)一遍,加一小咒於角上大O內,然後將此咒紙焚於各家灶君座前,能免一宅火災。如念咒者功德圓滿,能使四週鄰舍同受法益,不遭回祿。
    【觀音靈感真言】
    唵。嘛呢叭彌吽。麻曷倪牙納。積都特巴達。積特些納。微達哩葛。薩而斡而塔。卜哩悉塔葛。納補囉納。納卜哩。丟忒班納。
    (口奈)麻嚧吉。說囉耶。莎訶。
    【爐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淨口業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訶修利。修修利。娑婆訶。
    【補闕真言】
    南謨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佉囉佉囉。俱住俱住。摩囉摩囉。虎羅。吽。賀賀。蘇怛拏。吽。潑抹拏。娑婆訶。(三遍)
    書名: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神咒功德說明·放生儀軌。
    【誦持大悲咒之功效】
    一、1.能得安樂。2.除一切病。3.延年益壽。4.得富饒。5.滅除一切惡業重罪。6.離障難。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8.成就一切諸善根。9.遠離一切諸怖畏。10.臨命終時,任何佛土,隨願得生。
    二、觀世音復白佛言:持此咒者,得十五種善生: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2.常生善國。3.常值好時。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純熟。7.不犯禁戒。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10.恆得他人恭敬扶接。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13.龍天善神恆常擁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不受十五種惡死:
    1.不為飢餓困苦死。2.不為枷禁扙楚死。3.不為冤家仇懟死。4.不為軍陣相殺死。5.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6.不為毒蛇虺蠍所中死。7.不為水火焚漂死。8.不為毒藥所中死。9.不為蠱毒害死。10.不為狂亂失念死。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為惡人魘魅死。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15.不為非分自害死。
    三、誦持此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
    四、若在山野誦經坐禪,如有山精魍魎鬼神擾亂,誦此咒一遍,諸鬼魔皆被縛。
    五、如法誦持者,觀世音時敕一切善神、金剛密跡,常遂護衛,不離側,如護眼命。
    六、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
    -以上節錄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悲咒
    1.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2.南無阿唎耶
    3.婆盧羯帝爍鉢囉耶
    4.菩提薩埵婆耶
    5.摩訶薩埵婆耶
    6.摩訶迦盧尼迦耶
    7.唵
    8.薩皤囉罰曳
    9.數怛那怛寫
    10.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11.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
    12.南無那囉謹墀
    13.醯唎摩訶皤哆沙咩
    14.薩婆阿他豆輸朋
    15.阿逝孕
    16.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
    17.摩罰特豆
    18.怛姪他
    19.唵阿婆盧醯
    20.盧迦帝
    21.迦羅帝
    22.夷醯唎
    23.摩訶菩提薩埵
    24.薩婆薩婆
    25.摩囉摩囉
    26.摩醯摩醯唎馱孕
    27.俱盧俱盧羯蒙
    28.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29.摩訶罰闍耶帝
    30.陀囉陀囉
    31.地唎尼
    32.室佛囉耶
    33.遮囉遮囉
    34.麼麼罰摩囉
    35.穆帝隸
    36.伊醯伊醯
    37.室那室那
    38.阿囉參佛囉舍利
    39.罰娑罰參
    40.佛囉舍耶
    41.呼盧呼盧摩囉
    42.呼盧呼盧醯利
    43.娑囉娑囉
    44.悉唎悉唎
    45.蘇嚧蘇嚧
    46.菩提夜菩提夜
    47.菩馱夜菩馱夜
    48.彌帝唎夜
    49.那囉謹墀
    50.地利瑟尼那
    51.婆夜摩那
    52.娑婆訶
    53.悉陀夜
    54.娑婆訶
    55.摩訶悉陀夜
    56.娑婆訶
    57.悉陀喻藝
    58.室皤囉耶
    59.娑婆訶
    60.那囉謹墀
    61.娑婆訶
    62.摩囉那囉
    63.娑婆訶
    64.悉囉僧阿穆佉耶
    65.娑婆訶
    66.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67.娑婆訶
    68.者吉囉阿悉陀夜
    69.娑婆訶
    70.波陀摩羯悉陀夜
    71.娑婆訶
    72.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73.娑婆訶
    74.摩婆利勝羯囉耶
    75.娑婆訶
    76.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77.南無阿利耶
    78.婆羅吉帝
    79.爍皤囉耶
    80.娑婆訶
    81.唵悉殿都
    82.漫多囉
    83.跋陀耶
    84.娑婆訶
    🙏🙏🙏🙏🙏

  • @LoPhoBoi
    @LoPhoBoi 2 роки тому +1

    光孝寺

  • @music9031008
    @music9031008 3 роки тому +5

    感謝不思議分享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王順弘-v1n
    @王順弘-v1n 3 роки тому +8

    隨喜讚嘆 南無阿彌陀佛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又:近年來,曾遇數位學佛人,或因參禪、或因體究念佛而至無語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時,便將無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擔,便以「此心為我」呈善知識,善知識便以此印證為開悟 ,渾然不知此心乃是妄心。若「離語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則一切無語言妄想傍生之心皆離語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離語言文字妄想,彼等靈覺心亦應是真心;若謂彼為真心,則彼等對於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為何遲不現前?此微細處,務須真善知識始得明辨,並善導行者之見、以趣正道。莫以靈知心之無念為悟,莫以定境見花(心花)為悟,否則,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論進入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體究念佛時,最好有真善知識指導。所謂真善知識,是指此人已入實相念佛境界,親見佛性而不退失,於第一義諦真實了知;並有方便善巧,能教導念佛人從有相入無相,藉權巧入實相。此善知識未必有名氣,卻能引導念佛人之修行與前,能勘驗念佛人之境界於後;避免體究念佛者誤將妄心作為真心,免將妄覺誤作真覺。能使念佛人順次進入實相念佛境界,並消除念佛人對於聖境之執著。要緊的是我們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減慢心、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否則,即使善知識現前,亦恐當面錯過。

  • @sweeswee1403
    @sweeswee1403 Рік тому +2

    感恩楞嚴咒幫了我.我還沒念楞嚴經阿爾陀佛。

  • @qingnian6706
    @qingnian6706 3 роки тому +5

    随喜赞叹,「不思議 BSYi」愿更多人订阅广为流传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又:近年來,曾遇數位學佛人,或因參禪、或因體究念佛而至無語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時,便將無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擔,便以「此心為我」呈善知識,善知識便以此印證為開悟 ,渾然不知此心乃是妄心。若「離語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則一切無語言妄想傍生之心皆離語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離語言文字妄想,彼等靈覺心亦應是真心;若謂彼為真心,則彼等對於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為何遲不現前?此微細處,務須真善知識始得明辨,並善導行者之見、以趣正道。莫以靈知心之無念為悟,莫以定境見花(心花)為悟,否則,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論進入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體究念佛時,最好有真善知識指導。所謂真善知識,是指此人已入實相念佛境界,親見佛性而不退失,於第一義諦真實了知;並有方便善巧,能教導念佛人從有相入無相,藉權巧入實相。此善知識未必有名氣,卻能引導念佛人之修行與前,能勘驗念佛人之境界於後;避免體究念佛者誤將妄心作為真心,免將妄覺誤作真覺。能使念佛人順次進入實相念佛境界,並消除念佛人對於聖境之執著。要緊的是我們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減慢心、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否則,即使善知識現前,亦恐當面錯過。

  • @jtan4087
    @jtan4087 2 роки тому +2

    圆明无碍是真心。心有挂碍是操心,心外有心,多心,不是直心。楞严难遇,三难其说,无缘读之便知!感恩宣说,无比感激,正法久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 @蔡美玲-l3v
    @蔡美玲-l3v 3 роки тому +5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 @lilidutrey5491
    @lilidutrey5491 3 роки тому +6

    谢谢您!
    南无佛顶首楞严!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2 роки тому +1

    文昌帝君陰騭文:白話文(彩色漫畫)
    文昌帝君累世為儒,隸掌人間科名爵祿,帝君多世以來精進向道,已蒙佛授記,將來證果,號~安樂不動地如來,若能每日虔誠地讀誦《文昌帝君陰騭文》,依教奉行,並流通助印此篇寶訓,不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必得帝君暗中護佑,獲得以下殊勝利益
    1.考運順暢,金榜提名。
    2.子孫賢孝,聰慧上進。
    3.家庭美滿,事業發達。
    4.遇難呈祥,逢兇化吉。
    5.心想事成,福壽綿綿。
    文昌帝君陰騭文:我從先世以至末世,共投胎轉世了一十七次,均是作地方父母官,一向愛民如子,從來沒有虐待過百姓;且待人以寬,未曾以殘酷手段對付下屬。若遇到他人遭遇苦難時,我總是竭盡心力去救助他們。在他人有急需時,也定要盡我財力予以濟助。若遇到孤苦伶仃之人,就發同情心,加以憐憫。包含寬容他人的過失,使他懺悔改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除了表面上行善,暗地裡也累積了不少不為人知的陰德。以致感動了上蒼,而降福於我。如果人人都能像我這樣懷著慈悲心腸,上天一定會賜福給你。
    於是,帝君再特別開示了一些道理來教誨世人:漢朝時有位于公,做了監獄典獄官,管理獄政公正廉明。有一次,他家裡的大門壞了,于公說:管工,大門可蓋高大一些。管工說:大人為什麼呢?于公說:因為我平時處理獄政時,從未冤枉過一個好人,將來子孫必定興盛發達!這樣的大門,未來可方便駟馬大車進出!後來他的兒子當了宰相(于定國),孫子(于永侶)做了御史大夫。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從政者盡心為民服務,從商者貨真價實,不偷斤減兩,就是積德行善。
    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五代後周的燕山~竇禹鈞。竇禹鈞常行善事,救濟窮困之人,不遺餘力,後來,他五個孩子都揚名於世!竇儀(禮部尚書),竇儼(禮部侍郎),竇侃(右補闕),竇翱(右諫議大夫),竇僖(起居郎)。當朝宰相馮道,贈以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宋朝王應麟所作的三字經就有一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救蟻中狀元之選。宋朝時期~有一對兄弟正在赴京趕考,宋郊和宋祁。哥!你看!這蟻穴快要被大雨沖毀了!這些螞蟻的性命危在旦夕啊!哥哥宋郊情急之下,以竹葉給螞蟻當橋,助蟻群逃過此次水難!因這次救活數以萬計性命的功德,哥哥宋郊就高中狀元。禮部本把弟弟宋祁列為第一,哥哥宋郊第三,但章獻太后認為,弟弟的名字不能排在哥哥的前面,於是將哥哥宋郊改為第一,而將弟弟宋祁降為第十。
    埋蛇享宰相之榮,楚國孫叔敖,小時候看到兩頭蛇,傳說看到此蛇都會死於非命。孫叔敖擊斃兩頭蛇後,孫叔敖將蛇埋入土中。孫叔敖對娘說:孩兒剛才看到兩頭蛇了!聽說看見此蛇的人都會死!兒很快就要離母親而去了!孫叔敖母說:蛇現在在哪裡?兒為了不想別人再看見牠而遇害,已殺死埋葬了!孫叔敖母說:孩子,不必憂慮,你是出自一片善心!有陰德的人、必得善報,將來你一定會在楚國發跡的!孫叔敖因一念之仁,長大後掌管楚國大政,成為楚國一代賢相。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想要廣種福田,時刻積累陰德,多做善行而累積福報。時時為大眾打開方便之門,默默地造作不為人知的陰德。 ❤這部【陰騭文】主要勸人,積陰功,修陰德,暗中行善,不沽名釣譽。❤說的每一句話❤說的每一件事,❤必須有利於無情的萬物,以及有情的眾生。 ❤並勤修善業,以達成福慧雙修的成果。 ❤修福修善。❤
    以正直無邪的胸懷,代天行道,教化眾生。去惡行善。慈祥為國救民。心懷慈悲,上報國家之恩,下救萬民之苦。對眾生存平等之心,心胸寬大,能容人之過錯。忠主、孝親、敬兄、信友。 ❤忠 ❤對領袖盡忠,忠於職守。❤孝 ❤孝順父母,不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悌❤尊敬兄長, ❤信❤對朋友要有誠信,言行一致。
    或者奉事天仙,朝拜星斗;或者禮拜佛祖,念誦經咒。心懷感激,常懷報答四恩。
    1.父母恩,盡心奉養,事事順從。
    2.佛恩,必須依教奉行,以心供養,發菩提心,普度眾生。
    3.國家恩,國家有保護、培育我們的恩德。
    4.眾生恩,所有啟發,幫助我們的,都是我們的貴人,佛菩薩不辭勞苦地說法,就是要報眾生的恩情。
    並推廣儒、釋、道三教的義理,廣度一切眾生。講解仁義道德,以感化奸邪狡詐頑固之人。講述經典裡的道理與歷史,來教導開化愚昧不明事理的人。
    濟助他人的窮困,就像濟助缺水的鱼蝦。(如捐錢付診療費和藥費),拯救他人的危難,就像拯救陷在羅網中的鳥雀。矜孤,遇有失去父母的孩子,要以憐憫的心情待之。恤寡,對於喪失丈夫的婦人,要盡力撫恤她們。敬老,對老人必須尊敬(十分敬重村裡的老人)。憐貧,憐憫貧窮的人(對窮人不收診費,免費送食物。)舉善薦賢。,饒人責己。推舉孝順善良之人,引薦賢能之士。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寬恕他人的過錯,嚴格注意自己的品格。
    措衣食。籌措衣服和食物,以濟助在路上挨餓受凍的行人。施棺。布施棺木,用以埋葬無主屍骸,令其入土為安,為貧困者,設立免費的墓地。興建不收費的私塾,供民眾就讀。如果家境比較富裕,就要經常幫助內親和外戚。饑寒載道,對鄰居親友,應竭盡財物給予救濟。
    公正。公平。做生意斗秤必須公平公道,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絕不短斤缺兩,少給多收。
    厚德戴物。對待奴僕或下屬要寬恕,不可尖酸刻薄,責備苛求。印贈經書(非賣品,免費贈閱),繪製佛像,創建或修復寺院,以供養三寶,弘法利生。遇到病者,應施醫贈藥,或軟言安慰鼓勵,助其痊癒,恢復安康。施予茶水,以解人之渴。漆黑的夜晚點燈以供路人照明,建造河船渡人到彼岸,以造福大眾。
    放生。或者買物命放生。由於殺生的因果循環,因而產生永無休止的刀兵劫。所以更應持齋戒殺。走路時,應看清楚地上有沒有蟲蟻,以免不小心傷害了生命。山林是生物棲息之地,若遇森林大火,許多生命將斷種絕後,故此千萬不能焚燒山林。入山應當嚴禁煙火。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鱼蝦。勿宰耕牛。牛能耕田,田是糧食的來源,牛對人類有莫大恩德,若殺而食之,於心何忍啊……
    勿棄字紙。論語。聖人之言以及古訓,都賴文字以傳後世,所以片紙隻字,都不可隨意丟棄。惜字紙,就是惜福。財各有主,非我所有,雖一毫也不可取;也不可妒忌別人的才能高於自己,切不可忌人之長,護己之短。
    勿淫人之妻女。萬惡淫為首,不可侵犯他人的妻女。勿唆人爭訟。居家戒爭訟,喜歡爭訟打官司的人,最後必勞民傷財,兩敗俱傷!勿壞人之名利。世人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名利,故此不能破壞別人的名聲與利益。勿破人之婚姻。不可挑撥別人夫妻間的感情,破壞別人的婚姻幸福。
    悌。兄友弟恭,人之常情。切莫造成別人手足反目、兄弟鬩牆。
    孝。父慈子孝,人之天倫。切勿因貪圖小利,使人父子不和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可倚權仗勢,欺辱百姓。也不可恃一時的富有,而妄自尊大,欺侮貧困之人。以謙虛恭敬的態度,從事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行為端正老實,並且遵守法制。
    與親戚族人應當和諧共處。常替他人調解冤仇。助人化敵為友。常親近善人,有助於德行的修養。對於惡人則要避開,可杜絕災殃的發生。隱人之惡,使人有機會悔而改過。揚人之善,使人樂而精進。做人要心口如一,不可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常牢記對人有益的道理,不去說不合禮節的言詞。應修剪障礙道路的荊棘,移除擋道的石塊,使成為坦途大道,以利人通行。整修多年失修的道路,使成為康莊大道,以減輕旅人之苦。河川上若無橋樑,如何能到達彼岸?搭建橋樑,可方便兩地來往之人。
    著書立說,教化世人,以矯正眾生的邪知邪見。捐助財物,濟世利人,以成全他人。做事要合乎天理以及自然法則,不能倒行逆施。說話要順從人心,不可冒犯別人。
    時時存念聖賢的教誨。以致行住坐卧當中,彷彿聖賢就在眼前。
    在幽思獨處時,仍能謹慎不苟,不欺於心。若不能慎獨,獨處時則會做虧心事。暗中行惡,恐人知曉。
    各種壞事,絲毫不敢造作;各種善事,全力盡心奉行!
    而吉祥之神,則常來庇佑!
    善惡報應,絲毫不差,只是在時間上有遠近而已。近的則報在自己,果報自受。遠的則報在兒孫身上。
    🍀 百種福報,並駕齊來;千種吉祥,雲集而來。不都是從力行陰德中得來的嗎?

  • @yamingxie3451
    @yamingxie3451 2 роки тому +1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王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王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王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 @真心-q3b
    @真心-q3b Рік тому +2

    謝謝您菩薩我弟子知沒有錯南無阿彌陀佛佛光普照

  • @BuddhaCanada
    @BuddhaCanada 2 роки тому +2

    慈悲喜舍遍法界,
    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
    惭愧感恩大愿心。

  • @幸怡韓
    @幸怡韓 2 роки тому +2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mr31mr31mr
    @mr31mr31mr 2 роки тому +2

    誦了楞嚴咒 才知此咒 猶如地基。

  • @西方淨土
    @西方淨土 3 роки тому +5

    智者之言
    非常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 @tmmc2591
    @tmmc2591 3 роки тому +5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進入明師門,誓證如來真實義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又:近年來,曾遇數位學佛人,或因參禪、或因體究念佛而至無語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時,便將無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擔,便以「此心為我」呈善知識,善知識便以此印證為開悟 ,渾然不知此心乃是妄心。若「離語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則一切無語言妄想傍生之心皆離語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離語言文字妄想,彼等靈覺心亦應是真心;若謂彼為真心,則彼等對於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為何遲不現前?此微細處,務須真善知識始得明辨,並善導行者之見、以趣正道。莫以靈知心之無念為悟,莫以定境見花(心花)為悟,否則,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論進入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體究念佛時,最好有真善知識指導。所謂真善知識,是指此人已入實相念佛境界,親見佛性而不退失,於第一義諦真實了知;並有方便善巧,能教導念佛人從有相入無相,藉權巧入實相。此善知識未必有名氣,卻能引導念佛人之修行與前,能勘驗念佛人之境界於後;避免體究念佛者誤將妄心作為真心,免將妄覺誤作真覺。能使念佛人順次進入實相念佛境界,並消除念佛人對於聖境之執著。要緊的是我們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減慢心、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否則,即使善知識現前,亦恐當面錯過。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 @梁家荣-p7e
    @梁家荣-p7e 3 роки тому +5

    我只看了第一段!确实经典。

  • @HKghostchannel
    @HKghostchannel 2 роки тому +3

    感恩 阿彌陀佛。🙏🙇

  • @logouts8382
    @logouts8382 3 роки тому +24

    楞嚴經爲大乘佛法之基礎,有了楞楞經的基礎,不會落入邪魔外道。也會知道末法時期,證道之難。就算修到非想非非想還要再再輪迴。現在真的只有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途了,因爲靠阿彌陀佛願力故,容易成就。南無阿彌陀佛。

    • @hanmark3642
      @hanmark3642 2 роки тому

      你知道何謂末法時代?末法時代指「教法在,行法不在,證法不在」!禪定是行法!佛陀+達摩祖師都預言過了,末法時代「行法不在、行道者少」!就是末法時代是指:禪定不在、禪定者少!這就是末法時代之成因!沒有初禪就沒有開悟登初地!還講什麼非想非非想!連初禪都極少!

    • @joetw-wo5hf
      @joetw-wo5hf 2 роки тому +1

      南無阿彌陀佛🙏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2 роки тому +1

    群書治要:第二冊
    🍇明辨
    1.看到別人有私欲,就用正確的思想去矯正的人,是正直之人;違背正直之道而順從對方私欲者,是奸佞之徒。(君主)自己審察他們的內心,就知道佞人和正人的區別。(卷四十九 傅子)
    🍒因果
    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會興起雲雨。水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就會有蛟龍出沒。君子達到了高尚的道德修養,其仁德恩惠就會流布四方。暗中施恩於人的人(暗中做的有德於人的事),一定會得到明顯的回報。有人所不知的高尚品行的人(猶陰德,謂不為人知的美行。)日後一定會有顯著的名聲。
    (卷三十五 文子)
    🏞度量
    所以說:記住人的功績,忘記人的過錯,這樣的人適合當君主。一個人如果具有淳厚的美德,就不要追究他的小節;一個人如果擁有很大的聲譽,就不要指責他的小過失。從古自今,沒有品行十全十美的人。
    (卷四十八 體論)
    🧧臣術
    舊友和長輩中有人勸楊震為子孫置辦一些私人財產。楊震說:「讓後世人稱他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把這個留給他們,不是很豐厚嗎?」
    (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敬慎
    孔子說:「由,你聽說過六種事有六種壅蔽的道理嗎?」子路直起身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吧,我告訴你。好仁而不好學,其弊病是不分善惡,如同愚人;好智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放蕩不羈而無操守;好信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死守信諾而傷害道義情理;好直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急躁而好揭短;好勇而不好學,其弊病是錯亂種種規矩;好剛而不好學,其弊病是狂妄而容易冒犯他人。」
    (卷九 論語)
    🌾敬慎
    聖人委屈自己,是為了日後道義的伸展;暫時的彎曲,是追求日後的挺直。所以他雖然從邪僻不直的道路上出發,而走在昏暗不明的路上,是要由此振興大道、成就大業,就好比要走出叢林就不可能只走筆直的道路,要拯救溺水的人就不能不沾濕雙腳一樣。
    (卷四十一 淮南子)
    🍊貴德
    孔子說:「君子以言語教導人們向善,以身作則防止人們作惡,所以每說一句話之前,必定先想到它的後果,每做一件事之前,必定先考慮到它可能會造成的弊端,這樣人民才會說話謹慎而行事小心。」
    (卷七 禮記)
    🍊貴德
    人與人交往,要做到仁愛、寬恕、謙遜、禮讓,忠誠發自內心,信用顯揚於外,不聽信流言蜚語,愛憎沒有偏私,私下相處謹防指責別人短處,聚會多說別人長處。有負於我的人,我對他更加寬厚; 懷疑我的人,我對他更加誠信。別人有禍患災難一定相幫,暗中施恩於人而不圖回報,暗中成就好事而不求人知。勤勉不懈於此,終身不改,哪有與這樣的人結交還憎惡他的呢?
    (卷四十五 昌言)
    🍊貴德
    難忍一時之怒,便忘記了自身的安危和父母家人的禍福所繫,不是太糊塗了嗎?
    (卷九 論語)
    🍊貴德
    孔子說:「所居之處有賢德之人為友,這是福氣之所在。」
    (卷四十六 中論)
    ❤孝悌
    曾子說:「孝子奉養父母,敬備禮樂以使父母的耳目愉悅,要使父母的寢處起居安適,對於飲食各方面,都要盡心仔細地照料和侍奉。父母所鐘愛的自己也應鐘愛,父母所恭敬的自己也恭敬。」
    (卷七 禮記)
    ❤孝悌
    人子侍奉雙親,不離開父母的身旁,不厭煩勞苦之事,恭恭敬敬聽從父母的話不違背,體恤父母的需要盡力侍奉。父母身體不安,自己就無法安睡;父母沒吃飽,自己就無法進食。勤勉不懈於此,終身不改。
    (卷四十五 昌言)
    🏞度量
    君子自己德行良善,也歡喜別人德行良善;自己有才能,也歡喜別人有才能。君子喜歡別人行善卻不催促逼迫,討厭別人作惡卻不嫉惡如仇,不先料想別人品行不好,不懷疑別人不守信用,不對別人的過錯感到幸災樂禍,而是成全別人的善心善行。
    (卷三十五 曾子)
    🏞度量
    漢高祖原是崤山以東的一個普通人,起兵之時,天下的英雄豪傑爭先恐後地歸順他,賢良之人群聚而樂於為他所用,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只因他法令簡略,心量寬大,能包容天下各類人才(讓他們各自發揮所長)。
    (卷五十 袁子正書)
    ❤仁義
    仁厚是德行的根本,忠誠是道義的要素。仁厚的人不會遺棄疏遠故舊,忠誠的人不會忘記領導(的恩德),這是高尚的品行。
    (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仁義
    所謂「仁」,就是愛人。愛人,是為人父母的品行。能像父母一樣愛護人民,所以能興辦有利於天下百姓的事。所謂「義」,是能辦別事物的道理。做事合情合理,所以能為天下百姓消除災害。興利除害,是賢人的事業。
    (卷五十 袁子正書)
    🍠戒貪
    天下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了,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身後的禍患。
    (卷十二 吳越春秋)
    🥬勤儉
    節儉是偉大的美德,奢侈是嚴重的惡行(因為節儉可培養愛敬之心,奢侈則產生很大後患)。
    (卷二十九 晋書上)
    🧊懲忿
    君子看到損掛,就知道應當善於掌控自己的憤怒,克制自己的欲望。
    (卷一 周易)
    🌈反身
    修養自己的德行,而不去責難別人,就會免於遭受禍難。
    (卷四 春秋左氏傳上)
    🍀立節
    子罕說:「我把 【不貪】看作寶物,你把玉石看作寶物。如果你把玉石送給我,我們兩人就都喪失了寶物,倒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
    (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
    ❤孝悌
    為人子之道,沒有比愛惜自己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品行,從而讓父母因子女賢德而得到榮耀更重要的了。
    (卷二十六 魏志下)
    ❤孝悌
    孝敬、仁義,是各種品行當中最重要的,也是為人處世的根本。能孝敬,則家族內部就會安定;有仁義,則會受到鄉親們的尊重。這就是德行養成於自身,好的名聲就會顯揚再外了。
    (卷二十六 魏志下)
    🍀為政
    因此,百戰百勝,稱不上是最高明的;不交戰而使敵兵降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卷三十三 孫子兵法)
    🌱慎始終
    有功勞而且懂得謙虛的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凡事都會吉利。
    (卷一 周易)
    🌲養生
    眼所喜歡看的,不可依從;耳所喜歡聽的,不可順應;鼻所喜歡聞的,不可放任;口所喜歡吃的,不可隨順;心所貪求的,不可恣意放肆。所以迷惑眼睛的,必是美貌華飾;迷惑耳朵的,必是艷歌俗曲、靡靡之音;迷惑鼻子的,必是芬芳馥鬱的香味;迷惑口舌的,必是珍饌佳餚;迷惑心靈的,必是權勢利祿與功名。五者全都被迷惑,就可能要遭遇災禍、危害生命,這不是確信無疑的嗎?因此他們仰制自己的欲望,比預防堤防崩潰還更認真嚴肅;他們制約自己的秉性,比用腐朽的繩索套著奔馬還更小心翼翼。所以內則能保持長壽,外則免除世上的禍患。
    (卷五十 抱朴子)
    🍒因果
    道德深厚的人一定會獲得吉祥美好的回報,與人結怨太多的人,一定會招來深重的禍患。所以說,沒有比仁慈更大的美德,沒有比苛刻更大的禍患。
    (卷四十二 新序)
    書名:群書治要
    作者:(唐)魏徵。褚遂良。虞世南。
    歡迎翻印°

  • @yanguniyoung8363
    @yanguniyoung8363 3 роки тому +5

    感恩 , 不思議,功德無量 !

  • @bob06110510
    @bob06110510 Рік тому +2

    感恩您,虔誠合十🙏
    祈願佛法長住世間🍀

  • @1一路飘花
    @1一路飘花 3 роки тому +3

    感谢不思议!南无阿弥陀佛

  • @許燕鳳-v3x
    @許燕鳳-v3x 2 роки тому +4

    感恩佛陀慈悲開示分享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 @그냥살자-p2e
    @그냥살자-p2e 3 роки тому +4

    感恩感恩!!

  • @Mars.-yh8dp
    @Mars.-yh8dp 3 роки тому +5

    不可思議🙏🙏🙏

  • @wongcharpeng4908
    @wongcharpeng4908 Рік тому +1

    不可思议的讲解而做足功课而来, 赞叹不已👍😀

  • @kennysu1832
    @kennysu1832 3 роки тому +3

    南无阿弥陀佛!

  • @2C29-c8b
    @2C29-c8b 2 роки тому +4

    感恩頻主提供最正統的佛教知識

  • @杨舒语-c2x
    @杨舒语-c2x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古人素来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粕书。”“开悟、开智慧的楞严”。楞严经和楞严咒可都是大佛顶!最最精华的如来顶 菩萨心!十分珍贵稀有!百千万劫难遭遇!!希望有缘能听闻到此经此咒的众生都能信受奉持,得大利益!强烈推荐!!!

  • @進很棒的一首歌讓人印
    @進很棒的一首歌讓人印 2 роки тому +1

    南無阿彌陀佛

  • @oscarsoon1694
    @oscarsoon1694 3 роки тому +9

    感恩法布施 阿弥陀佛 功德无量🙏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摩诃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三世一切诸大圣僧🙏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有情无情众生🙏

  • @杨舒语-c2x
    @杨舒语-c2x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古人素来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粕书。”“开悟、开智慧的楞严”。楞严经和楞严咒可都是大佛顶!最最精华的如来顶 菩萨心!十分珍贵稀有!百千万劫难遭遇!!希望有缘能听闻到此经此咒的众生都能信受奉持,得大利益!强烈推荐!!!

  • @MrTommyblue1230
    @MrTommyblue1230 3 роки тому +4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耳根圓通法門)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又:近年來,曾遇數位學佛人,或因參禪、或因體究念佛而至無語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時,便將無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擔,便以「此心為我」呈善知識,善知識便以此印證為開悟 ,渾然不知此心乃是妄心。若「離語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則一切無語言妄想傍生之心皆離語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離語言文字妄想,彼等靈覺心亦應是真心;若謂彼為真心,則彼等對於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為何遲不現前?此微細處,務須真善知識始得明辨,並善導行者之見、以趣正道。莫以靈知心之無念為悟,莫以定境見花(心花)為悟,否則,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論進入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體究念佛時,最好有真善知識指導。所謂真善知識,是指此人已入實相念佛境界,親見佛性而不退失,於第一義諦真實了知;並有方便善巧,能教導念佛人從有相入無相,藉權巧入實相。此善知識未必有名氣,卻能引導念佛人之修行與前,能勘驗念佛人之境界於後;避免體究念佛者誤將妄心作為真心,免將妄覺誤作真覺。能使念佛人順次進入實相念佛境界,並消除念佛人對於聖境之執著。要緊的是我們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減慢心、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否則,即使善知識現前,亦恐當面錯過。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 @蘋果河豚
    @蘋果河豚 2 роки тому +1

  • @slomo4672
    @slomo4672 3 роки тому +3

    1)一部楞严经要用多大的白绢才够?这块绢埋在肉里可能吗?
    2)绢上的墨在肉里,和血液和体液混在一起,字一定模糊认不出来了。
    3)白绢藏在内裤里不行吗?或者藏在什么物品里......

    • @473834
      @473834 3 роки тому

      是用人乳去泡開的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3 роки тому

      達摩祖師所說的心就是-佛經所說的:心、識、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薩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阿賴耶、異熟、菴摩羅、無垢識、如、真如、實際、本際、涅槃、有分識、窮生死蕴、如來藏、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如來、我、真我、阿陀那、種子識、淨無漏界、法身、法性……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藏識,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心也,不可因有多名,便謂為多心也。如人有三名,不可謂三名為三個人也。

    • @slomo4672
      @slomo4672 3 роки тому

      @@許碧玥-j2x 你回答错地方了。

    • @BSYi
      @BSYi  3 роки тому +1

      很好的質疑,不過小編無法作答,但我從概率角度相信這個取經的傳說是真的。因為千年之中尚無人能證偽,還有許多高僧的傳述,況且這在佛教傳播歷史中還算不上太離奇的事情,所以小編相信確有此事。

    • @ttyutfhji7s
      @ttyutfhji7s 2 роки тому

      不止是胳膊還有大腿和小腹處,
      主要是肉多的地方,因為經書和血水結合在一起難以分開,丞相之女初為人母,獻上以人奶來化結

  • @sylarlee6296
    @sylarlee6296 3 роки тому +4

    隨喜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