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說:人類飛機的設計 從開始就走錯路了 仿生學是未來飛機的最終形態 | 1K圖解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0 лют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541

  • @1kdoc
    @1kdo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95

    奧托 李林塔爾發明的機翼翼型(airfoil),至今都在被每一架飛機使用。包括直升機和多旋翼。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萊特兩兄弟之一的威爾伯對奧托的貢獻一直有著非常高的評價。非常有意思的是,萊特兄弟在1903年首飛成功後,並沒有申請飛機設計的專利,而是申請了一個控制方式的專利。
    19:40的章節名字應該是「全地形起降」, 百密一疏。特此勘誤。

    • @a58602064
      @a5860206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7

      萊特不是就是在那邊搞專利到處告人才倒的嗎
      感覺對飛行界沒啥貢獻

    • @1kdoc
      @1kdo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9

      @ 他們肯定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發明家。在他們之前已經有人成功載人飛行了,也有人做過有動力飛行,也有人做過可控飛行,他們是第一個完成有動力載人可控飛行的。

    • @Suzana_5
      @Suzana_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别这么对待动物

    • @royhsieh4307
      @royhsieh430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air foil其實有n種,NACA 的都已經很多

    • @jpddlam583
      @jpddlam58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royhsieh4307 烏克蘭壓制俄儸斯的無人機, 也不是用airfoil

  • @-IsaacLai-
    @-IsaacLai-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73

    沒有走錯路,這完全是關於飛行器物質的特點和機械的工藝,以及最關鍵的成本,從木材直到鋼鐵強度加大,但靭性卻似乎是大幅下降,更重要是現在飛機的物料之間更要鉚釘連接,發動機都受限於長期的高溫高壓或是寒冷形成損耗和疲倦,那就是天然條件限制創意,成本控制了方法…..

    • @ALEX5207919
      @ALEX520791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Yes

    • @yinxinma-dq1ls
      @yinxinma-dq1ls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1

      的確,只是根據或限於當時的材料質素作出的當時最佳設計而已,若將來反重力技術(類似UFO)得以發明出來,飛行器就根本無需似鳥類或昆蟲

    • @jimjim24680
      @jimjim2468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73

      我們不能假定模仿禽類的飛行方式就是世上最有效的飛行方法。
      應該說,人類就是嘗試模仿禽類飛行近千年失敗後,才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飛行方式。
      現在現代航空能實現的東西遠比禽類多了。
      你見過音速4倍,兩個月不降落地面, 載重自身10倍重量飛越平洋的鳥類嗎?
      這些東西現代飛行都一一實現了。

    • @-IsaacLai-
      @-IsaacLa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3

      @@jimjim24680 理論上鳥類飛行必然有其獨到的功能,人類未知的氣動學的應用,這就是仿生學的發展思想,但知道原理但飛行器的材質和技術,現階段都無法和生物的肌肉和羽毛一樣

    • @TrueNameless
      @TrueNameless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6

      生物的肌肉具有自我修复功能,才能支持这种不断挥动翅膀的运动。

  • @BusDV
    @BusDV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35

    所有飛行動物,都屬高耗能生物,能存活下來的,都需經過極端血腥演化淘汰下來...
    國家地理影片,影片說某款老鷹,如連續多次捕獵失誤,會大量損失自身能量,而無法再次捕食致死,如捕獵數量不足,養育幼鳥發育不良,離巢後立刻被淘汰。

    • @莊啟林
      @莊啟林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4

      。。。有沒有一種可能,所有生物都是這樣?😢

    • @TrueNameless
      @TrueNameless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

    • @jpddlam583
      @jpddlam58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莊啟林 除了習總違反定律

    • @s38773877387
      @s3877387738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所以私人飛機價格遠比腳踏車還貴啊😂😂

    • @美美-h7p6s
      @美美-h7p6s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jpddlam583 傻逼

  • @xicco056979
    @xicco05697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12

    要論飛行的專家應該是昆蟲,鳥類的翅膀是拿前肢換來的基本上鳥類沒有飛行器官,而昆蟲的翅膀是專屬於飛行的特化器官,不需要犧牲前肢,而且昆蟲的翅膀根本就不需沒有羽毛,不需合乎空氣動力學,大部分的昆蟲都翅膀都只是一張透明能折疊的平面構造,昆蟲不需要利用肌肉拉伸來產生動力,他們屬於液壓器官鳥類根本無法比擬,沒有任何一個飛行動物能跟的上昆蟲的飛行技巧,超長時間璇停與飛行某些昆蟲一輩子有8成的時間都在飛行 ,瞬間停止絲毫無須緩衝,爆發性起飛,90度轉彎,直上直下.而昆蟲的翅膀確連一根羽毛也沒有,而飛行技巧要越好,就要重量夠輕,推力比才越充足,技巧就越好,影片說到的一隻長達7米的鳥類體重僅僅只有20KG,也就是說人類發明的飛行器不但自身重量比例下遠遠大於鳥類,而且飛行器不只是為了飛行而是需要更大的負重,不但如此還需要更高速的飛行自然在材料上抗壓性就必須更強,而更強的材料又讓自身的重量更重,如果把人類飛行的"訴求"加到任何飛行動物身上,要能高負重還要高速飛行還要能長途飛行,可以說沒有動物連昆蟲也做不到

    • @oflasho1
      @oflasho1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8

      說的好,而且昆蟲能抵抗比自身重量大很多倍的強風😂

    • @zongshenglee4618
      @zongshenglee4618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最強的不是蜻蜓嗎?

    • @oflasho1
      @oflasho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0

      @zongshenglee4618 抓過蜻蜓尾巴的人都知道,蜻蜓振翅的動力是真的強大🤣

    • @sl5239
      @sl523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zongshenglee4618 蜻蜓不是昆蟲嗎

    • @dulcetsoul
      @dulcetsoul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3

      就跟比賽要分量級。昆蟲的飛行方式可能無法應用在鳥類體型的大小;同理,鳥類的飛行方式也無法照搬到人類飛行器的大小,可能是材料、載重、效率或是其他問題。

  • @enchantereddie
    @enchantereddie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8

    其實萊特兄弟是現代(固定翼)飛機的鼻祖則沒有什麽問題,反倒是李林塔爾兄弟一心研製的是撲翼機,這在當時缺乏輕量化并且動力强大的發動機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實現,更何況撲翼飛行需要强壯且複雜的傳動機械,以現代科技手段實現起來都頗有難度。固定翼飛機本質上是在模仿大型鳥類翅膀靜止在空中滑翔的狀態,較爲節省動力也容易實現。所以説先實現固定翼飛機的設計,并且可以用來建造大型航空器。只有在特別有需要的場合下,可以建造較小的撲翼飛機。可是因爲人類的機械可以使用連續旋轉的旋翼,很多情況下更爲靈活,市場上對撲翼飛行器就沒有多少需求。只要有需求,肯定會有人設計製作對應的產品。

    • @Lifebackup168
      @Lifebackup16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旋翼的部分,我們同意的。
      仿生學這種工程學就是告訴我們不能硬抄,要透過不斷的實驗,才能印證轉移了多少,直升機的旋翼,其實可以看做鳥類翅膀的連續版,不斷的向後拍動,但是代價也是,向前拍動時(逆著飛行方向)會損耗一些動能,靠著比較連續的拍動(單向), 還是可以彌補一些損耗的。

    • @吳鴻琛3
      @吳鴻琛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那個時代沒有計算機
      現在有PID跟AI結合
      摔機機率應該可以降低
      風洞跟渦流模擬已經不是停留在大型機構實驗室了

    • @pbs0083
      @pbs0083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萊特 雖對於[起頭]有貢獻... 但跟 愛迪生 差不多都對科技的發展或同業之間做了不好的影響或行為

  • @Chris-jy2qe
    @Chris-jy2qe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86

    人類一直都希望能在天空中飛行,而鳥類就是實現了這一技術的生物;或者更深點說,可以在天空飛行的想法,可能也是看到鳥類後的啟發。單論仿生飛行的這個想法並不是超前的,因為學習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模仿已經存在並可行的事物
    真正超前的是能將鳥類飛行的技術以人類之姿復刻出來,並加之改造成可行的產物,而李林塔爾和萊特這兩對兄弟無疑對當代乃至未來的飛行界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 @shao-yuwang1440
      @shao-yuwang144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可以在天空飛行的想法,可能也是看到鳥類後的啟發"
      這什麼廢話,從幾千幾萬年前人類就想像鳥一樣飛行了

    • @ikanzasmo
      @ikanzasmo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也許是翼手龍

  • @虚幻湮灭
    @虚幻湮灭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46

    鸟的重量不过十几斤,再说大多鸟不需要负重。
    十几斤和几十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不是一个数量级没有可比性…让一个十几斤的东西飞起来和一个几十吨的飞起来是2种不同的路

    • @pensularnaseeare9531
      @pensularnaseeare953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民航飞机一般都是上百甚至几百吨

    • @bbkjust9172
      @bbkjust917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弱智洼地标题
      他可以和大象去比鸡巴长度。但是最爱和屎壳郎比吃屎能力。

    • @liema9905
      @liema990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动物也不需要那么大的油箱。

    • @Ice-jo4we
      @Ice-jo4w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最初是人想飛才玩的,算極限運動科研,商業是玩出來發展結果

    • @xiaasafoon9427
      @xiaasafoon942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材料的强度和比重,人工智能调整飞行的姿态,机械设计的复杂度都是限制仿鸟飞机的瓶颈。

  • @velhlkj
    @velhlkj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不是走错路,而是做不到后的妥协。
    以现在的电机、和材料强度、韧性等方面,根本不可能真正做到载人仿生飞机,灵活度和结构强度都达不到鸟类的程度(依比例计算)。
    所以只能放弃尽可能多的活动部件,采用动力滑行的原理配合固定翼或旋翼来提供升力,因为像鸟类那样用翅膀向下推气流所需的力实际上要比稳定的气流升力要大太多,以现在的材料很难承载这样的瞬间力,而且会加速金属疲劳。

  • @Siskon808
    @Siskon808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3

    在外面工作的時候的會看到
    燕子超喜歡貼地飛的
    與生俱來的神風

  • @amamiya-miuna
    @amamiya-miuna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5

    撲翼機不可能在保有相同負載裕度的情況下比定翼機輕。就算不考慮結構複雜程度,光是要承受拍動時產生的力就需要更強的機翼

  • @myoldfella
    @myoldfella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鸟类能负重多少倍自身重量的货物😂

  • @hxcheng
    @hxcheng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6

    影片中看到的渦流似乎都是透過一些技巧從現實中實驗得到的。我忽然好奇透過模擬可以多大程度事先知道這些設計的可行性。我本身專業是光學模擬,但公司內的旗艦產品之一是流體模擬。也許我應該找個同事問問哈哈。

    • @1kdoc
      @1kdo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感謝打賞!我覺得他們早知道了,以前轟炸機戰鬥編隊的時候就知道要保持1.5海裡間隔來避免湍流。雖然編隊飛行有好處但是它也會給空管帶來難度。如果大家都成群結隊去機場降落,空域面積要擴大很多倍才能容納這麼多同時處在holding pattern 的大型客機,領頭的一架和最後降落的那架耗油可能還不如不加入編隊,以後哪架航空公司的飛機擔任這些角色,肯定一大堆扯皮。

    • @ox3870
      @ox387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1kdoc 或許可能編隊飛行只會發生在越洋航線上? 因為目前跨越太平洋的飛機都是跟隨著PACOTS的航線飛越,所以可能越洋之後就分散,各自飛往不同目的地

  • @wesims6632
    @wesims6632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非常有深度的影片 支持

  • @poikm302
    @poikm30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5

    不是...奧托那是滑翔機🤣
    萊特兄弟做的是"有動力飛行器"且完成了"可控的飛行"
    這兩項缺了一項,發明飛機的頭銜就會落到別人身上
    撲翼機對機械強度要求極高
    且人類自始至終無法克服材料疲乏的問題
    直到現在,避免材料疲乏的方法僅僅只有
    做大量實驗,測試他平均受力幾次以後會受損、會斷
    然後叫你在那個數量到之前換掉🤣

  • @城下一聚
    @城下一聚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4

    我還是那一句: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放在你這片裡面,就是適不適合『你的目的』。
    你的目的,如果就單純是飛行,那麼確實仿鳥是正確的選擇,因為它們就是盡量有效率且符合它們身體結構地去飛。盡管有個體差異,但就像人類在跑步或走路一樣,都是在我們身體架構的基礎上,盡量有效率地去做 (或者說負擔盡量少)。但鳥類飛行,並沒有特別針對什麼去做極致地強化,因為地球環境沒有這樣的生存要求,充其量就是有個別鳥類演化,在某些方向上很優秀而己。
    你的目的,如果是『長時間』飛行,那就會是另外的結果,結局很可能是研究材料的最輕量化、抗風及回穩能力 (即機體重新回控機制,類似船的舵螺儀)。
    你的目的,如果是『大載重』飛行,那麼研究怎麼像大黃蜂一樣的飛行機制,可能會比鳥類更實際,因為鳥類本身就是輕量化的代表。
    你的目的,如果是『極高速』飛行,那麼研究怎麼減少風阻,絕對比仿鳥實際,因為鳥類的高速飛行,沒有在等高度上執行的,都要靠爬昇和俯衝。
    你的目的,如果是OOXX.......
    人類飛機的設計,往往就是看需要什麼,就往什麼方向設計,沒有對錯,只有看適不適合『飛機設計者的需要』。
    最後說一下,仿鳥我認為現階段還太遠了,就像仿人類一樣,機構上的科技水準,還遠遠達不到能仿生的程度,也就是說去仿鳥,來達成像鳥一樣有效率的飛行器,最大的關卡不是鳥的飛行機制,而是要怎麼造出能模擬鳥運動機制的那些機構出來。說白一點,就跟造出仿人的鋼彈一樣,還早得很........

    • @pbs0083
      @pbs0083 Місяць тому

      飛機有其需要的用途和功能... 沒有仿生的必要或需要.... 要看 [用途] 而非意淫

    • @城下一聚
      @城下一聚 Місяць тому

      @pbs0083 是的,所以要看適不適合你的目的

  • @gazabert65
    @gazabert65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未知領域的先輩值淂尊敬,後人是受利於前輩的驗證經驗!別自大才能去修正

  • @Ryder3060
    @Ryder306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蒼鷹衝刺可達150km/h, 現代客機巡航約 900 ~ 1000 km/h. 這本來就是不同的需求, 自然應該有不同的解法.

  • @davidw6025
    @davidw602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1

    別忘了量變質變,體重是尺寸的立方,但接觸空氣提供升力的翼面積只是尺寸的平方。所以昆蟲結構只試合極輕重量,要運輸坦克升天肯定設計必須創新,不能與昆蟲鳥類相同。

  • @sh6061
    @sh606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如果机翼是扇动的,那么很可能会产生机械疲劳,不像固定翼那样结实吧?

  • @云建西Xiao
    @云建西Xiao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可鸟类进化了几千万年,却依然没有越过声速的屏障。。。

  • @huelee27
    @huelee2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謝謝!

  • @雷撅天
    @雷撅天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感谢分享 非常喜欢
    17:50 求出处 想多看几遍 😁

    • @1kdoc
      @1kdo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雷撅天 那上面有個網站試試? 或者搜flying with geese France

    • @雷撅天
      @雷撅天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 感谢 果然可以 👍👍

  • @svenwang3070
    @svenwang307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不是走錯路,是當時的科技無法讓人類把鳥類的飛行系統全部複製下來,發明飛機的人開始的參照物主要還是風箏而非鳥類…

  • @iloveyui00
    @iloveyui0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結尾以感動的方式❤
    回到了開頭😭

  • @chienjuihuang8965
    @chienjuihuang896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大型客機的平均時速是800-900公里/小時,哪怕是俯衝的遊隼連一半都達不到,更遑論負重跟維持高速的時間了,就代表鳥類的設計在負重/速度/續航上都不比飛機

  • @cloud51252
    @cloud51252 Місяць тому

    12:46 "揚"是舉高、抬手的意思。翅膀下揚真是絕了,究竟是如何同時向下又同時舉高的。

  • @AKA-VX
    @AKA-VX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很久以前都有在書籍看過現在的飛機根本不是真正的飛行,謝謝解答小時候的問題

  • @wongdaisy8787
    @wongdaisy8787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没有前人 何來後者
    失敗乃成功之母

  • @c8w-g2x
    @c8w-g2x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哪有走錯路,飛機又不需要捕獵,犧牲機動性和複雜度換來更快速安全的旅程才是正確的做法

  • @MosesMcVeigh
    @MosesMcVeigh Місяць тому

    空客那个仿生模型真是炫酷,仿生不仅是物理性能更好,而且更美观

  • @athomenotavailable
    @athomenotavailabl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鸟类好处是超长续航,坏处是无法单纯的以增大来达到加大承重。

  • @cgood983
    @cgood98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科技的研發其實沒有所謂正確與否的道路,因為都是眾多技術的累積,只是適不適合的差別而已...
    而仿生路線其實也只是其中一條借鑒的道路而已,要說它就是唯一正解那還言之過早😅

  • @王耕宏
    @王耕宏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10:30我想問這鳥失敗一次怎起飛........吃一次飯都是玩一次命 搞笑= =

  • @ssaadd13579
    @ssaadd1357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波音果然不干好事 還是airbus好😂

  • @Freeven
    @Freev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奧托 李林塔爾 你是個偉大的發明者
    向你致敬

  • @alexyoung6418
    @alexyoung6418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面对物理规律,鸟和人各有各的无奈。对于鸟而言,和很多动物一样无法演化出轮子和轴这样能够无限旋转的宏观生理结构(微观的鞭毛不提啊),因此所有的locomotion都只能利用铰接肢体的往复运动,这必然无法逃脱反复的加速与减速。鸟类虽然已经在这条路上把飞行能力推向了极致,但终归还是只能照顾好自己。而人类的无奈在于自己太大了。物体的质量与尺寸的立方呈正相关,而物体的转动惯量J=∑mi*ri² 相当于把质量再乘以尺寸的平方,也就是说与质量的五次方正相关。也就是说把一只鸟的翼展放大到2倍,它的转动惯量就变成了8倍,但它的肌肉力度却无法也增加到8倍,因此它无法以原先的敏捷程度扇动翅膀。这也是苍蝇可以嗡嗡飞,而鸟越大就越倾向于长时间展平翅膀滑翔的原因。像沙丘里那种扑翼机的振翅频率是违背我们世界物理定律的。飞机为了足够的载荷与各种安全性冗余,就完全无法考虑扑翼了。所以飞机再怎么学也无法完全发挥鸟类的所有优点,只能从效率优化方面做文章,大型飞行器的终极形态一定不是扑翼机,小型无人机倒是很有潜力。Festo的仿生设计一直很厉害,最近这些年随着微型动力元件和传动元件越来越小型化,好玩的小东西会越来越多。

  • @XiaoLin-k7k
    @XiaoLin-k7k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我在B呼(知乎)和人讨论, 古时候中国攻城使用滑翔机、巨型风筝,(墨家倾向于这种发明,可惜秦朝以后莫名其妙消失了。)对方说使用热气球,古城墙最高30米左右,普通的城墙15米左右高,100米左右进攻,大约需要飞行200米左右。我说用马力拉动滑翔机或使用竹条做大型弓弩进行弹射,譬如30度角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角度。单翼滑翔机不行就用双翼滑翔机,滑翔机50kg,人员50kg,一共100kg。要求飞过15米城墙,然后安全降落,或降落在城墙上... ... 巨型风筝采用分节设计,长度100多米,通过马拉动发风筝,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然后重量轻的人爬上去一段,通过绳子滑下去,通过这种方式空中运输作战人员过去,然后再图谋大事。 如果墨家再给力一点,古代中国攻城战必将全部改写。

    • @林文-z7d
      @林文-z7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那種纖細的發明需要開放而穩定的環境,再不然就是做為軍備競賽的項目。後者還有可能,但既然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統治者腦袋不靈光就不會想要發展。

  • @user-human0777
    @user-human077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这么飞乘客可受不了

  • @samwu8070
    @samwu807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內容很棒,奧托以大自然為師的概念也許可以讓飛行結省更多的能量。原來飛行還有許多可以突破的地方。

  • @MK-cj2eh
    @MK-cj2eh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斯坦福大学的那个仿鸟飞行器太厉害了,未来的无人机啊

  • @rexfok
    @rexfok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空巴機翼資料有補充
    機翼可以上下作一定移動是因為要把飛機遇到氣流時防止機翼過硬會折斷,另外機翼內飛行時可移動的小翼不是用作更正飛機仰角,而是用作飛機作高速飛行時對飛機進行翻滾的操控

  • @even1007
    @even100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2

    感动……!

  • @jsl336
    @jsl336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飞行技术最牛逼的是蜻蜓,古老的生物,堪称活化石。

    • @bucumoon
      @bucumoo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随启随停,速度快,缺点是载重不行

    • @你推倒我啦
      @你推倒我啦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同意你的看法,并且蜻蜓飞行的声音还特别小

    • @bucumoon
      @bucumoo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你推倒我啦 声音并不小

  • @沒有名字-y5k
    @沒有名字-y5k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看完你的解說,令我想起UA-cam上那些各式各樣,鬼斧神工,充滿未來感的千百種發明,最終可以量產到市場上的成品不足一成。那架鬼斧神工像 鳥 的飛機,由概念到上市會不會被採用,可能天差地遠

    • @JohnDoe0224
      @JohnDoe022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没记错的话今年中国完成了实用化扑翼机的验证,应该在试生产了

  • @winkao8048
    @winkao804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這真的是非常棒的視頻
    也許奧托的設計是符合時代的,但萊特兄弟卻透過這樣仿制的設計而超越了當時的時代......
    而人類的設計是永遠沒辦法超越大自然的😮‍💨

  • @khastw
    @khastw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1

    乾貨滿滿!有幾個仿生項目我也有搜尋但沒有找到答案,還是1K厲害!

    • @leekuan2007
      @leekuan200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Did you ask ChatGpt?

    • @khastw
      @khastw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leekuan2007 Yes, but I don't think the answer is right. Maybe I asked incorrectly or misunderstood ChatGPT's answer. But after seeing this video, I think it's more logical.

    • @leekuan2007
      @leekuan200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khastw feel free to ask again with details and context. That model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werful day by day.

    • @khastw
      @khastw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leekuan2007 sure, thanks!

  • @jackh0
    @jackh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0

    19:06 反觀波音,只在乎股價財報...

    • @hydropunk5483
      @hydropunk548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還是歐洲浪漫優雅 Elegant!

    • @qopqpqop763
      @qopqpqop76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波音現在的高層全部都只在乎股價

    • @shunzhiluo6745
      @shunzhiluo6745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麦道快钱文化害了波音

    • @a58602064
      @a5860206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shunzhiluo6745 應該說華爾街文化害死的整個美國ˊ製造業

    • @ghettoracer
      @ghettoracer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是 DEI 害死

  • @黃金樹-r5d
    @黃金樹-r5d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其實最後那個就是只是紀念罷了....那個就是滑翔,甚至你拿一把超堅固的雨傘都可以比他飄的遠............

  • @nicholaslai
    @nicholasla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这不叫苍鹰,这个叫鶽。最简单的区别:鹰飞行时翅膀是W形(尖朝前方)的,鶽飞行时翅膀是M形(尖朝后方)的。

  • @Jigglypuff2025
    @Jigglypuff2025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波音出現很多問題 但跟大多大眾運輸一樣 遇壞不修 管理上很大的紕漏 事在人為也是無法根治的重大問題/空巴真的越來越佳 與對手拉開距離 但也希望管理不要腐敗 導致憾事

    • @1kdoc
      @1kdo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被幾個大股東和董事會劫持的公司,希望能夠扭轉吧,如果空客一家獨大未必是好事。

    • @oflasho1
      @oflasho1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敢搭飛機的人我真心佩服,飛機維修人員也是出現斷層

  • @mapviews6281
    @mapviews6281 24 дні тому +1

    說得輕鬆,易做一早就做了

  • @fancyleaf
    @fancyleaf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仿生鸟翼的飞行可能是有意义的,就是来自降低噪声的需求。未来城市内飞行器通行包括载人飞行或者用来做快递运输的飞行器如果是基于螺旋桨的,最大问题就是噪声太大,这是无解的。鸟类特别是猫头鹰的飞行方式将是人类可以参考的方式,或者说唯一方式。

  • @a0987856586
    @a098785658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鳥的身體結構: 輕 : 適合飛行
    鳥的某些骨頭:中空的 :適合飛行
    鳥:有羽毛 :抵禦寒冷跟攻擊跟保護
    鳥:流線型身體
    鳥:展翼大於身長2倍以上
    鳥:跟多數動物一樣有可自由彎曲的身體
    結論飛機為何無法靈活
    1.無神經
    2.無肌肉
    3.想要載重
    4.鳥類飛行目的並非為了載重 , 而飛機戰機是
    所以我們比較出來現有飛行器為何無法像鳥類般靈活
    如果我們想嘗試的話我個人認為必須進行以下實驗
    1.高效能電腦主機1台 此為大腦
    2.腦神經醫療連接器 1台 此為連結駕駛員神經網絡與電腦連線
    3.一個程式設計模擬人類與電腦的行為同動的一切
    4.數十萬條可承受熱漲冷縮不變質的繩線 這便是肌肉
    5.感應器大小設計為5MM 以每5.5MM裝載一顆 請自行計算顆數依照飛機大小
    6.駕駛艙位必須有特殊座椅 此座椅為透明並且有延展性就像包覆在身體的膠膜 上面1每3MM1個空氣噴頭 並且噴頭一樣是強化玻璃製作
    7.1個APP專門連接5傳達1並啟動6
    8.駕駛員必須全裸,並且得定義身體的哪個部位屬於飛機的哪個部分,頭髮也必須剃掉,畢竟鳥類的羽毛是有感知的
    9.機翼與機身必須淘汰玻璃纖維或者將玻璃纖維與合成塑鋼來做結合以期成為有延展性並且必須讓他有羽毛避免高空結冰問題材質必須實驗後決定
    10.一個程式設計負責由7的過程對1下命令指向4 此時我們需要無數個軸承及大量潤滑液或牛油
    11.由於科技進步目前已有AI成熟運行 於是這或許能輔導此時的駕駛員的意見 由每一秒與到的狀況進行對話與思考與思考建議
    12.畢竟這不是真實的動物我們依然需要很多電來完成這像維持於是機艙將可能變成不規則有縫隙的機艙 , 將能讓風進入產生側風加強風速推動微型風力發電
    而流線型非羽毛部分則用冷熱溫差(機艙內外)來生成電維持基本運作 , 油箱將淘汰改為2022新發行的微型核能發電 , 以減輕重量並增加電力與續航力
    13.這倉體將像卡通福音戰士裡的 朗努基斯槍 年份已久我已經忘記名稱
    14.整架飛機除了頭其餘皆有軟性可塑性高韌性抗冷熱材質作為包覆 , 以讓各種姿態呈現不同形狀符合該秒數之空氣力學主動與被動
    以上是大略 我從看了影片標題為20241123 11:00 內容沒看 20241131打完這篇陳述
    以不計成本下 或許能製作出來一個失敗品 但現今成熟的發明皆是嘗試出來的
    換過200份工作實驗觀察人類行為
    破解過方程式 開始考零分進行人類霸凌行為的觀察 與當主角
    高中被驗出反社會人格 智商被驗出150 校方不想相信反覆測驗4小時 包含醫生警察在場 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普通高職的歷年例行測試出現的插曲
    內容出場人物從一開始只有2個老師變成全校老師都來還有校長...
    好寫這段是說我可能不是正常人 我也荒廢學業知識很久 現年40 當時16
    但這個假設我想他是有可行性的 我並沒有資源 我貢獻了IDEAL 希望各位有錢人免費拿去使用嘗試
    7.8年前左右吧 我對公司某同事提出了漂浮概念的房屋及施蓋過程 並採用自然磁石 同事的老公是個富商 建築商 他看過我的設計簡圖後 表示承擔風險似乎太大 且可能成為違建 婉拒了
    3年後吧 美國有團隊做出了漂浮屋防止地震的測試版
    閃人來抽菸了^^

  • @huizhou5169
    @huizhou516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4

    一如既往的高质量

    • @1kdoc
      @1kdo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huizhou5169 謝謝🙏 現在的聲音效果有提升了嗎?

    • @huizhou5169
      @huizhou516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 有提升,可以再控制一下语速和换气,应该能更好的

  • @r1_anon
    @r1_anon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走对路的人有啊,但大都摔s了。你可能得去地下找他们)

  • @DragonSight_
    @DragonSight_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這影片做的真好 整理得很清晰條理

  • @168tomy
    @168tom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5

    走對路的人摔死了,走錯路的人發明了飛機,什麼是對錯呢?

    • @BENcsx
      @BENcsx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萊特兄弟也不算走錯路吧,算走錯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飛機了。人類的問題有千百種解決方法,千百種路,萬物不是只有黑白之分

    • @168tomy
      @168tom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BENcsx 走錯路是視頻主的說法,所以我才對他提問

    • @ooskomodo7379
      @ooskomodo7379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就是吸引你點擊的誇飾法,有什麼好問的?中文不好?

    • @168tomy
      @168tomy Місяць тому

      @@ooskomodo7379 我也只是吸引低能兒的反問法,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頭腦不好?

    • @168tomy
      @168tomy Місяць тому

      @@ooskomodo7379 就是 吸引臭嘴人的留言,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腦袋不好?

  • @林子弘-q3v
    @林子弘-q3v 18 днів тому

    最早探索飛行的那批技術人員確實是用振翅來嘗試飛行的,但後來發現沒有辦法像鳥類一樣振動翅膀,反而用固定翼滑翔比較能在天空停留,才確定固定翼。

  • @sknokaze
    @sknokaz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一開始就用鳥的構造做飛機的話,那就連飛字都寫不出來了。那時哪有啥碳纖維或奈米碳管這種又輕又強的材質,更別說鳥為了飛都把骨頭搞成中空、肌肉力量強大

  • @jninlove
    @jninlov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這影片真棒!

    • @1kdoc
      @1kdo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

  • @JinPingC
    @JinPing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說到雙翼飛機的設計,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大蟑螂😅

    • @盧柏翔-j7w
      @盧柏翔-j7w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蟑螂比較適合陸地載具,他飛行功能不好

  • @chenming3277
    @chenming3277 Місяць тому

    鳥翼蟲翼特點是高靈活低速度,符合生物生存的需求,定翼機的特點是低靈活高速度,符合長途旅行運輸的需求。

  • @修宏單
    @修宏單 27 днів тому

    機械沒有辦法做成那麼強勁的筋肉結構,能夠用翅膀搧動空氣直接克服體重而離地升空!

  • @jimlin1168
    @jimlin116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笑死人、這鷹的速度輸飛機✈️太多了….

  • @saberchang393
    @saberchang39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我也常常這麼想,人類到底在飛行的思維上角度有什麼樣的誤差才會導致現今的引擎飛機成為主流

    • @man_of_La_Mancha
      @man_of_La_Mancha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只要推力夠,板磚也能飛上天」的思維 😂😂

    • @Leader-th4dn
      @Leader-th4d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人類設計的飛行器能量轉換效率高,且適合高速飛行。鳥類、昆蟲是機動性高,但耗能。

  • @jllin9231
    @jllin9231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很棒的內容!
    訂閱了❤

  • @MrJohnathany
    @MrJohnathan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高質channel ❤❤❤❤

  • @terryterry8999
    @terryterry899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3

    先驅總是孤獨的

  • @fjusekai2131
    @fjusekai213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人畢竟不是鳥,沒有與生俱來的飛行條件及能力。
    萊特兄弟做出了最適合人類在空中移動的方式,是對於人體無法自行飛行非常好的改善,也不能說他們違背理念,他們只是選擇不同方式呈現而已,他們還是很棒,沒有他們的測試怎麼有現在的飛機?
    如果都按照最初的想法,都設計仿鳥翅膀,先說會需要對未知氣候隨時進行變化,先不說多難模擬(人不會飛,也更沒辦法知道鳥在隨機應變下的反應,何況都有可能失敗撞上),這樣隨時變化的設計是否會消耗更多能源呢?
    或許未來AI有可能模擬測試的出來也能降低消耗,但AI也不是鳥類本體,需要經過大數據不斷反覆測試,才可能有該效果。
    那距離完成最初的想法又會是多久了呢?何況那個年代根本沒有這麼厲害的演算法😂

  • @yuuuu_6
    @yuuuu_6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大雁的部分是學者協助訓練大雁熟悉沒落了幾百年的遷徙路線 不然野生鳥類看到人類能離多遠是多遠

  • @countrygarden5135
    @countrygarden5135 Місяць тому

    记得一个视频显示一只猫咪可以轻易和高速飞行的鹰握手😅

  • @Bill-koz
    @Bill-koz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發現好節目,已訂閱

  • @user-index369
    @user-index36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6

    你的影片品質非常好 具啟發性
    13:31處框框內擺動的是由飛控制動的快速副翼(Fast Aileron) 並非由於遭遇亂流而擺動 相反的 飛行電腦控制其擺動是為了盡速協助飛行員們自亂流產生的顛頗中改出

    • @1kdoc
      @1kdo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是的你說的對。相比鳥可以精確的控制多根羽毛保持平衡,飛機能夠控制的氣動面還是太少了。

    • @user-index369
      @user-index36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6

      @@1kdoc 沒辦法啊 鳥是肉 這種最頂級的彈性高科技材料製作的 還有最頂級的名為神經系統的飛控 以及大自然千萬年的調教及優化
      我不認為人類用區區一百多年能超越如此完美的飛行器

    • @1kdoc
      @1kdo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 同意👍

    • @rice121714
      @rice12171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上揚、下撲。
      活動部件過多,產生的問題也會增加,整備保養時間也會拉長。

    • @user-index369
      @user-index36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rice121714 生物的細胞能夠再生修復 金屬哪來的這種彈性

  • @李小明-r8b
    @李小明-r8b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機械不是生物,實在很難比擬,正如跑車也不像獵豹,還是可以跑出時速300公里,何以飛機要像蒼鷹呢?

    • @ooskomodo7379
      @ooskomodo7379 Місяць тому

      跑車不是獵豹但是流線型是共通的,飛機不是蒼鷹但是也有翅膀和尾翼。科技追求進步,模仿不是照抄,觀察自然的設計取長補短就是很好的進步方式。你的思想為何如此狹隘?

  • @Isgostnort
    @Isgostnort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3

    是不是因为鸟儿都有复杂的飞控,有且能够操作足够多的翼面,才显得现代机器是垃圾?两者完全不在一个复杂度上呢。相反,能够对这些复杂事物提炼成这“简陋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却还能达到目的”的智慧,更能体现“大道至简”

    • @caoqifan8941
      @caoqifan894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没错,人类的智慧从来不是模仿自然,而是解构和重构自然。

  • @handelhan7264
    @handelhan726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人类的工具越复杂越容易坏

  • @porsche423
    @porsche42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弟:我怎就沒想到要去港口試飛呢?

  • @jefe_Chao
    @jefe_Chao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需要先进的飞控装置才能才能实现鸟类飞行

    • @1kdoc
      @1kdo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是的,現在的科技遠遠達不到。

  • @holidayla3840
    @holidayla384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这个频道也要起飞了😄👍

    • @1kdoc
      @1kdo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holidayla3840 還沒有接到通知耶

  • @henrychen6911
    @henrychen691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你叫鳥超音速飛行,久知道飛機發展有沒走錯路

  • @sina697alpha
    @sina697alpha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噴氣式飛機
    實際師法的
    是高速巡遊的海魚。
    理論上應該給
    海軍使用。
    【應該沒有船隻能衝贏鯊魚之類...】
    【無氣泡超級巡航自帶匿蹤。】
    渦噴/渦扇切換
    以及對應的氣動變形
    還需特用AI晶片攻關。

  • @jorquc9859
    @jorquc985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空拍機是個很理想的飛行器,而且已經可以載人了。

  • @jerryfrcc
    @jerryfrc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飛機能飛到鳥無法達到的速度和高度。飛機設計目標是既要快,又要高,又要飛得遠、還要考慮經濟效益、載重...等等,所以飛機不能參考鳥的設計。

  • @Flyingpony1470
    @Flyingpony147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这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看到的最有启发性、最有意义、最令人兴奋的科普视频。感谢作者!

  • @高天順-b3v
    @高天順-b3v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飛行仿生學的奧秘 :我們從鳥身上學到的 只是皮毛而已
    1K圖解
    646
    喜歡次數
    15,558
    觀看次數
    11月9日
    2024年
    傳説中,人類從鳥的飛行中獲得了靈感,才學會了飛行。埃及神話和古希腊神话的神都具有了一些鳥的特徵才能飛行。就連達芬奇手稿裏面的飛行器,也是鳥的形狀。但是,現代飛機的設計,似乎走上了一條和鳥類完全不相干的道路。
    鳥類的身上,到底還有多少秘密被人類忽略了?我們到底又能在鳥身上破解哪些驚人的秘密?他們又怎麽可以被應用到現代飛機上面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探討這個話題。
    00:00 - 神奇的飛行傢
    2:47 - 萊特兄弟和李林塔爾兄弟
    7:36 - 神秘的化石
    11:13 -真實的撲翼飛機
    15:07 - 無聲的殺手
    17:33 -群體行動
    19:38 - 全地形起降
    21:22 - 犧牲是必要的
    22:18 -重現奧托的最後飛行

  • @spencermax4394
    @spencermax439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只在意坐飛機票價能不能更便宜(或更舒適、安全)一點😂😂
    希望能從鳥類研究去研發更有效率的飛機機種

  • @testpeople
    @testpeople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14:51 很久以前有這種玩具,上發條會飛的,現在好像沒有了

  • @AppSu-s7fd
    @AppSu-s7fd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優質節目,內容跟文案都很棒,加油❤

    • @1kdoc
      @1kdo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AppSu-s7fd 謝謝🙏

  • @saitoichi
    @saitoich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4

    航太工程師:是喔,飛個超音速來看看?
    我不客氣的說,這是對飛行和空氣力學一知半解的才會用這種標題誤導

    • @Leader-th4dn
      @Leader-th4d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航太工程師同意你的說法👍

    • @snk8811
      @snk8811 Місяць тому

      超音速发动机贡献更大,常听说飞机有失速坠毁的,而没听说鸟失速的,觉得误导是自己认知不足而以

    • @saitoichi
      @saitoichi Місяць тому

      @@snk8811
      引擎會故障,鳥一樣有力竭衰落海中而亡

    • @snk8811
      @snk8811 Місяць тому

      @@saitoichi 杠精啊,引擎故障和力竭有关系吗?你是该说油箱没油吧

    • @saitoichi
      @saitoichi Місяць тому

      @stevenk8811
      槓精好意思說別人喔
      鳥力竭不管是沒力氣還是生病都一樣,沒力了就會摔下去
      你一開始鬼扯的就不干這主題任何屁關連
      只有你這天才才會把引擎和飛機拆開來看,人類的航空科學就是能辦到某些鳥辦不到的事情,各自有擅長的是很難懂嗎?

  • @neutronstar77
    @neutronstar7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如果將來的客機升降需要的跑道大幅縮短,那很多地方能建機場,科技令飛機耗油量大大降低,將來便不需要高鐵了。

    • @No03Kazehana
      @No03Kazehana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不一定,鐵路能大量貨運,還有受天氣影響的機率相對小

    • @neutronstar77
      @neutronstar7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No03Kazehana 我說替代高鐵,不是鐵路,高鐵是不能運貨的。

    • @No03Kazehana
      @No03Kazehana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neutronstar77 高鐵可以運貨,2020年就開始了:
      DJ5918次“复兴号”高铁动车组从汉口火车站开出,全列8节车厢共装运40吨电商快件,5小时10分后“一站直达”北京。与此同时,另外一趟高铁货运专列从北京西站始发,驶往汉口站。这是全国首次开通的高铁货运专列,从11月1日至12月28日,每天在汉口至北京西往返开行1对专列,服务于电商快件运输。

    • @Barza-RTTF
      @Barza-RTTF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neutronstar77 地面高速運輸還是有戰略意義 不太可能代替 且依舊要考量成本問題區間快多數時候仍比國內線還有性價比

    • @ox3870
      @ox387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以台北高雄為例,搭高鐵不用提前到機場報到,飛機在地面上滑行還有起降程序繞的遠路都使他不會比高鐵還要快

  • @calligraphytw
    @calligraphytw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 @林孟賢-g7m
    @林孟賢-g7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很簡單 鳥的羽毛 可以雖風漂流 但是飛機 直升機 是固定金屬 亂流在目前科技 是無法達成的 除非 人類發明可以隨風擺動的機翼 還能敵抗大自然的亂流

  • @mctakahashi1617
    @mctakahashi161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真的要惊叹生物的进化是怎样做到这些细致的演化选择

  • @top9108
    @top910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人太重所以比較適合看天鵝的飛法,天鵝太重必須從有起跑加速概念

  • @粉穗杏谷澤-b7h
    @粉穗杏谷澤-b7h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其實仿生機沒什麼必要吧,結構複雜、晃動大、還要有很強的飛控跟一堆傳感器,主要是效率也沒有傳統飛機高。其實飛機就是靠旋翼產生向前的力,這個力使飛機產生速率,然後空氣與飛機的速率差使主翼產生升力,一直都很巧妙。那為什麼鳥類不用?很簡單,因為鳥類生不出旋翼

  • @wbdd2500
    @wbdd250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看着鹰绕着热气流一动不动的慢慢上升真的很厉害

  • @安特地斯
    @安特地斯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其實 我覺得是人類發現到另外的飛行方式 而不是走錯路...想想! 人類靠觀察生物界各類動物延伸還發明了...
    車子(車輪類)火車.高鐵..快速持久的移動生物界沒有比他持久快速
    船.各種船體..浮在水面上.生物界沒有船這生物..
    潛艇..跟魚類移動又完全不一樣...但是也是相同 概念
    飛機.熱氣球.空挺 直升機..用的則是跟鳥類很像的升力 但是又加上強大的推力.跟鳥類也是完全不同 但是接近
    機器結構..我認為是學昆蟲.....
    雖然全部都是觀查周邊生物來模仿跟學習 但是卻沒有學的一個一模一樣的!
    沒錯 有仿生機器人 機器狗 機器鳥 機器魚... 但是還沒辦法完全可拿來...給人類服務..機器狗大家都知道 但是他能做的用途..你也是控制他去做事情...你要機器狗幫你承載貨品 你有卡車..這類工業裝置...
    很可能 這並非是只有鳥類的跟飛機設計...而是人類的科技走向 很可能現在的工業化 飛機 車子都是非常簡單的設計...要走到像是生物體生化機器人才是最難的...
    其實 越是探討就越會發現 人類發現到的這些物理定律.真的都是定好的.給他們數據就是為了好計算...這非常細思級恐阿....
    就好像有人刻意給了你公式 只是你還沒發現 但是等你發現 就全部迎刃而解.....

  • @Jamesbound407
    @Jamesbound40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使用人工智能训练端到端仿鸟模型,才是下一代人工飞行器的希望。

  • @君喆魏
    @君喆魏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其實家具也有參考鳥類的骨骼去設計結構強度更高也更節省材料與重量,桌子的桌柱空心設計,強度高重量也更輕

    • @luluha114
      @luluha11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傢俱並沒有參考鳥類

  • @shock0413
    @shock041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結尾太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