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9 жов 2024
  • 「南管」與台灣
    南管,是泛指中國南方語系的戲曲音樂,而臺灣所稱南管戲,則指的是南管(南音、南樂、絃管…)所演唱的戲曲,包括福建梨園戲中之小梨園(七子戲)和九甲戲兩種。
    梨園戲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於福建泉州地區,主要流行於泉州和漳州、廈門一帶,後來流傳至臺灣跟閩南華僑聚集的南洋各地。
    臺灣南管自閩南傳入後,最初流行於澎湖地區,其次為嘉義,繼而在彰化、鹿港一帶相繼設館,聘請大陸來的南管藝師,傳授唱曲及樂器演奏。
    清康熙39(1700)年浙籍人士郁永河渡海來台,在所著《稗海紀遊》之〈竹枝詞〉乙篇中曾紀錄:「肩披鬢髮耳垂璫,粉面紅唇似女郎,媽祖宮前鑼鼓鬧,侏離唱出下南腔。」等語,所講的就是小梨園戲;而隨後乾隆年間的吳國翰,也曾在〈東寧竹枝詞〉中寫下「第一時行七子班」之描述。
    台灣目前最為人推崇的南管泰斗吳素霞老師,因自幼即受皆為南管音樂名師的祖父和父親所薰陶,從10歲開始學琵琶,16歲學梨園戲,20歲就擔綱成為臺灣第一位南管館閣的「女館先生」,曾榮獲台灣「民族藝術薪傳獎」和「重要傳統藝術南管戲曲保存者」等殊榮。

КОМЕНТАР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