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台灣的醫療不是特別便宜,是大家每個月都要付出健保費來共同維護這個體制,所以大家才會養成有病痛先去附近的診所看,不是每次都要跑大醫院,要把那些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還有醫生並不是服務業,他們是台灣最聰明的人然後願意貢獻自己的專業技能,所以不要把他們當成是在服務我們的服務人員,台灣今天能夠有這麼健全的健保制度,不是一年二年就能夠達到的,是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夠走到今天的,那些義工叔叔阿姨們,很多都是退休後來幫忙的,他們都是不想在家無所事事,這樣每天生活會很充實
一般小病在地方診所看病即可,而且醫生素質也經過醫學院取得執造並在大醫院訓練過。 需要特別醫療設備診斷才到大醫院,這樣可以平衡醫院資源與品質提升。
外科醫師最操,整個生活全給了醫院。 手術房~門診~病房查房~手術房⋯周而復始,相當辛苦勞累
醫療不是服務業,請大家千萬不要把醫療當服務業來看。台灣醫療就是太便宜了,以致於把群眾都寵歪了。便宜不光因為有健保,還包括壓榨犧牲了醫療從業者的薪酬。醫師受過這麼多年的職訓,看一個門診,健保給付60點,這些都是不合理的,還動不動遇到付一點錢就以為自己是老大的患者,甚至會攻擊醫護。強烈希望健保取消一般小病的看診補貼,把資源配置在國民生大病時的負擔減輕上,以免養出一堆台灣鯛。
會考試不代表最聰明!!醫生的專業知識 很多是靠記憶的.最聰明的人 是把物理知識學的好的人而不是醫學院!!所以不要再把醫學院的學生 說成是最聰明的人!!其實是物理系裡 學生學的好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健保的用意在於大病。如果只是小病你會覺得跟繳的保費並沒有特別省錢。但是如果遇到要花幾十萬或是幾百萬的大病會讓很多人看不起。這時健保能讓人命盡量的達到公平。
妳的觀察很仔細。我媽媽70几歲在馬偕醫院當志工,她曾經和我分享過,志工群滿滿的榮譽感,例如“遲到”是會彼此提醒、檢討,期待能做得更好。並不會說沒領工資就做事随便或随性的。這讓我們更尊敬他們!👍👍👍
一般小病在地方診所看病即可,而且醫生素質也經過醫學院取得執造並在大醫院訓練過。 需要特別醫療設備診斷才到大醫院,這樣可以平衡醫院資源與醫療品質提升。
對所台灣所有的志工. 僅致上最高的敬意 .台灣有你們的存在.堅定台灣價值的理念.
@@MikeScott-zl9ve 問題在於,你我認為的小病,有可能是重症的前兆,這在地方診所可能會被忽視或檢查不出來就以為我身為例老衲現年46歲十幾年前開始皮膚搔癢到去年開始骨頭疼痛到今年咳嗽不止看了皮膚科(診所)骨科(診所)胸腔科(台大醫院)直至台大醫院時才檢查出是罹患骨髓纖維化ua-cam.com/video/Go8GvhCqhqY/v-deo.html這些症狀都很像是人上了年紀會有的自然反應
某些地方的志工還要競爭證明你行才能當,例如:臺北故宮,誇張一堆人想加入人家還不見得收。
講到健保就很有感觸,我弟出生就有罕病當時也查不出來疾病,那時還沒健保我父母只能很有限度的讓我弟維持生命,然而他的病痛是持續的上學也很艱難,一年到頭有三分之二時間是待在家裡,因為痛的出不了門走不了路,手腳關節因為反覆發炎也變形了...為了我弟的病全家人既是心痛又無能為力。後來有了健保輾轉了幾間醫院終於查出來疾病且有相當好的治療,醫院也幫忙辦了身障手冊治療費用幾乎全免,我弟也花了好幾年持續手術治療變形的關節,現在他除了腳還是有點跛也能過上鬆快的生活了,雖然疾病會伴隨他一生...但能擺脫從前的痛苦對我們家來說就是光明的未來啊!!我想健保的存在就是避免了我們眼睜睜看著家人(自己)因為經濟關係得不到妥善的治療生生熬死的悲劇吧
健保就是佈施,欠健保的人實在要檢討..看到此文都覺得繳健保費都是種福田..
讓人感動的健保故事!
好感動+1
還好有健保,幫助有需要的人。
健保的最大優點 ,就是在醫療方面,能讓富有的人 幫到低收入的人們
我當過長庚醫院的急診室志工,家母也還是現役的台大醫院志工。其實有這樣的經歷,加上醫院都會進行培育養成與教育訓練,即使從志工退下後,自己對身體健康的照顧也增長了很多知識,檢傷分類的訓練讓我很淸楚有什麼毛病就該掛何種門診,誠所謂:施比受更有福。
謝謝您
謝謝您們的付出,想請問您也是因為退休後時間較充裕主動想去當志工嗎?一開始是從哪裡獲得資訊呢?最近聽了好幾位外國人提到台灣的志工,突然覺得我們台灣人真的很善良樂於助人,對志工的貢獻很敬佩!
@@appleyellow6384 其實志工的擔任不見得是得退休而為之,因為採排班輪值方式,而教育訓練也會安排在夜間或周六日為之。當然退休人士與銀髮族時間多由自己掌握,更能有效配合院方所安排的時間。只要有心為之院方都很歡迎,但是值班品質考核也是少不了的喔!
謝謝您對台灣的付出
辛苦你了👍
厲害! 這等的口才 精準的用詞 與描述事件和客觀的評析 這是台灣學生普遍的不足呀! 我們這邊表達能力要向彼岸多學習了 加油 !
同感+1
對岸很多口才好的人,我也很好奇是怎麼辦到的
可能是平常講話要斟酌用字吧
我也想表達清晰
我遇過一個陸配,口才很好,還去台灣的大專院校叁加演講比賽得了很多講牌,可能是中國人善於争辨,而練就一身會争辨的本領,就是不敢向他們的領導人,說半句話,我覺得不用去學他們那樣,做自己就好了。台灣人的特色是靜靜的做,不用去學中國人,就如同台灣企業界,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等企業 ,都是不是話很多,就世界第一,不用說太多,。
台灣的醫療環境,就醫 讓人 有了 自在的 信任感 和 安全感,還有 負擔的起的 費用... 台灣人民,對於 享有 全民健保的福利,是 相當地 從內心地 感恩的 !!!
要感恩當年有魄力和遠見的官員 推動實施健保
台灣醫療的另外兩個特點。一是沒有紅包文化,二是醫療技術非常好
早期有紅包文化,改掉了是好事。現在塞紅包會讓醫生失業。
我們這邊知名醫師的診,不似對岸的「專家號」一樣掛號費還要加費。
頂多就是從死門關被拉回來 或是重傷重病被救回來 事後會送給水果給醫生 表示自己真的很感謝(前提 別送到芒果啦 鳳梨啦等等的 因為會被“青”)
上一個收紅包的大概是18年前結果開腦開死了家屬抬棺抗議
讓人民《生得起病、免於被疾病給拖垮一家人》才是一個進步的文明社會應有的象徵!!!早期台灣人民也是《生不起病》!!!一旦家人有比較難以治療的疾病幾乎會傾家蕩產、負債累累、家破人亡!!!有了健保之後,等於是讓身強體壯、收入多一點的人來多交一點保費,替經濟困難的人多背負一些醫療上的費用負擔台灣的健保的中心價值就是個《互助的精神》
從王永慶先生建立長庚體系時,就建立規範,先就診看醫再談費用,慢慢的影響到台大、慈濟…等醫療體系
這就是台灣的文化,其實無私奉獻真的很快樂,這些事情也是長久累積來的。醫生跟護理師也不是特別要服務,是因為這個環境教育的對人禮貌而自然養成。台灣當然也還有很多不好的,但整體素質來說這幾十年也是緩慢進步當中,這就是這社會最棒的資產。
台灣都是厲害的醫生才會開診所 而且台灣轉診制度很發達
厲害的醫生有的是教授級出身,在大醫院服務好幾年,然後出來開診所.
台灣都是厲害的醫生才會開診所??不見得是很厲害的醫生才會出來開診所,台灣的診所之所以多,是因為台灣的公立醫院,允許醫生自己出來另外開業,或到私人診所兼職。所以公立醫院的醫生的薪資,裡面有一項,差不多是 2-4 萬左右的不開業獎金。有些病患因為要預約自己信任的醫生不容易,特別是在大醫院,所以會直接找醫生私人開的診所看病。
對啊,很多都是從大醫院自己出來開診所的,這樣也可以減少民眾去大醫院排隊的時間!
台灣厲害的醫生通常都很累
厲害的醫生才會開診所 +1
台灣醫院是有分級制。政府會宣導民眾配合分級制,但是遇到診所無法處理的,一般診所醫生是可以幫病患轉診到大醫院,轉診的反而比較容易掛到號 且轉診的醫生都很好,這是我的經驗
沒錯
確實,我有經歷過這個流程,很多年前的事,額外值得一提的事,從診所轉診到大醫院的話大醫院這邊的掛號費就不用繳了,記得診所的掛號費比較便宜,所以先去診所看是比較有利的事,反正診所醫生看不了或者設備不夠就會幫你轉診。
(1)感觉Beili的观察力满强的,台湾还有双向转诊制度,小病上小诊所,诊所解决不了,医生会开转诊单到大医院就诊,有优惠。大病上大医院,等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回诊所复诊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分流,减少医疗浪费,民众也可以省钱。(2)台湾还有很多社会福利等妳去发觉,从Beili怀孕要产检,生产,养小孩到年老,政府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照顾政策,还有针对身心障碍者,社会弱势族群都有照顾。希望妳在台湾生活愉快。(3)另外妳觉得医院已经是服务业,不只医院,警察,公务机关都是服务业。
谢谢您的鼓励!最后一点容我解释一下下,觉得工作人员真的是态度太好了,以至于觉得看病像是在体验一种“服务”(学习了网友的一些观点,觉得说的挺对,医院无论如何其实都不应该是服务业)
@@beili (1)在台湾学医,老师一定会教一句话叫做^视病如亲^,就是把病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生病那样对待。所以妳的观点并没有错,而我说的警察跟公务员都是服务业也是真的,有機會可以去體驗一下(当然也有少数服务不佳的坏份子,不过他们怕投诉)。(2)Beili,台湾是言论相当自由的地方,把妳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就对了,用实证逻辑来说服人,不需要擔心得罪粉丝(相互尊重)或当权者,加油。ua-cam.com/video/3wIH0XnUX7k/v-deo.html
診所開轉診單到大醫院不會有優惠,依照你就醫內容依健保收費,如果需要自費的部份醫生會告知。
@@CHC_Chloe 你可以google或上健保署查詢,經轉診,門診部份負擔均有優惠,一個月最多4次
@@CHC_Chloe ua-cam.com/video/72pLq2QjH8Q/v-deo.html
很多老人家到醫院,雖然不排除是去做檢查,但更多的可能是 "定期回診"。通常,老人家容易有 "三高" (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等慢性病,他們是需要每三個月到醫院 "定期回診" 的。而且,如果有依囑咐按時服藥的話,就可以控制得不錯,精神也會很好,不至於像個病人一樣。
1.謝謝你對台灣的讚美 2.台灣政府希望民眾有小病就趕緊去看病別拖 也別去買成藥3.另外 相信醫生 台灣的醫生都是依循一套體系上來的 所以水準都差不多 不必要去迷信專家 西醫有個好處 什麼病該用什麼藥 該怎麼治 都有一套標準
L0
@ka fai li 台灣就是有錢 台灣的錢就是大風刮來的 台灣有很多油礦 鑽石礦 台灣不差錢
從疫情爆發開始,就可以明顯觀察到,以往在各大醫院平時門庭若市的情況竟然因為民眾都在家躲疫情,瞬間門可羅雀,非急性必要的醫療全都自主停止了…原來平常一大堆人去醫院掛號看醫生,並不一定是真的有醫療需求,而只是沒事就去浪費醫療資源吧…台灣健保很棒,醫療品質頂尖,我們一同珍惜。畢竟健保連年赤字虧損,硬要撐住的原因,單純就是因為國民的健康就是這個國家的公共財,國民的健康符合整個國家與國人的最大利益。
我之前在藥局實習,有顧客來領藥的時候,一刷健保卡可以看到一年下來的就診挂號次數,我看過破千的。等於是說就算他每天都去醫院看醫生,一天起碼看3科。我就有點納悶了,他是真的需要看這麽多還是去醫院逛逛呢。。。
我曾經在高雄醫院做過義工,當時每天服務四小時,醫院會補給一份中午便當費給義工們,基本上大家會把這些錢再捐出來,不是外傳可獲得很好的報酬
台灣的義工有點被濫用了!很多機構是高獲利單位,也是一樣利用義工!
其實義工有兩種,一種是完全自願性無償服務,另一種是有錢拿的
父早歿,家扶中心助養我到高中,高中開始打工時,母親便把助養名額讓出來,她說:要給更需要的人;高中開始~沒有錢,有力氣,便在家扶中心當義工。中年時~家中老小需要照顧,但有餘力,便在家服中心當助養人;我覺得臺灣人的善良是一種循環,小時候被社會照顧,長大後也願意付出一己之力。
@@mamayang4104 您很棒
我並不認為台灣的醫療應被視為服務業。您和家人良好的就醫經驗,應該是醫護人員對病人的同理心所產生的。當醫護人員在繁雜且高壓力的診療過程中,用同理患者因病而產生的不舒服、抱怨、擔憂,醫護人員用更體貼的態度來問診、進行治療行為,就能夠產生更好的醫病關係,我相信也會讓病人更感激醫護人員的辛勞。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體諒、同理的態度,而不是醫護人員把自己視為服務業的態度。提供參考囉~
同意!他們更像軍人,是保護大家健康的專業人員。
同意您的观点,我应该说成: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看病像是在体验一场服务的感觉
我們小學生的課本說醫療業是服務業喔XD
嗯嗯,我可以理解。可能的原因大概是行政院的「行業標準分類」,直中一類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另外就是醫師誓詞『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只是我們一般定義的服務業,常會用以客為尊的觀念來看待,盡可能滿足客戶的要求、達到客戶好的滿意度。我覺得若用這樣的單一標準直接放在醫療現場,就可能沒那麼適合了~個人意見簡單表述XD
@@nggfnnggfn 是服務於人民的那種服務精神,而不是伺候客人的那種服務業
診所的醫生是不輸醫院的,大部分都是待過大醫院的,但有些需要精密儀器檢查的病,診所醫師會請你去大醫院確認一下,以免擔誤病情。
說的沒錯.我認識大醫院的優秀醫師,出來開業.從此我転跑診所,一樣服務品質好更親切,謝謝台灣所有醫護.幸幸為台人.
台灣健保制度從1994年到現在已經20餘年,都已經上軌道,感謝前人的努力
對呀,以前除了靠勞保還有農保軍保公保和自己買保險,本來1994要開始的全民健保後來到1995年3月才施行。
台灣醫療並非服務業,而是台灣醫療人員都是自發性的對病患有愛心跟耐心,所以病患本身都更應該對醫護人員多加尊重才是..共勉之!
我也是陆配呢,老公也是台中人,12月和老公回台湾办理婚姻登记,未来希望在台中有机会见到你💗
歡迎新住民加入台灣生活的行列,祝妳在台灣生活幸福快樂,
拜託˙˙拜託˙˙˙˙除非在台灣娶不到老婆˙˙˙他幹嘛去娶中國女孩呢?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還要去娶呢
@HELL 我的情况比较不一样,我和我老公在泰国认识结婚,19年领了中国的结婚证,因为疫情一直没有入镜台湾,入台证延期了一次又重办了一次。所以我们是从泰国入镜台湾的,不知道你们状况怎么样,但也还是都要先办理中国结婚再去台湾登记
@@紅貓廣告 别人娶谁关你屁事!管好你自己吧!咸吃萝卜淡操心
@@紅貓廣告 兩岸政治人物在亂,台灣民間交流及貿易都是大陸地區都是台灣佔首位 .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是志工普遍的心態。國民素質很重要。
補充一個觀念醫療並不是服務業,醫師、護理師養成訓練時,有學習過醫療倫理這個科目,以同理心理解病患心理需求,學會溝通及安撫病患不安的情緒,增加彼此間的互信,有助於達成良好的醫療效果,這是一項極度專業且受人尊敬的職業,不宜稱之為服務業。
完全贊同,是因為出於同理心的出發
產業分三類,一級產業(農林漁牧礦),二級產業(工業),三級產業(服務業)。不管你是公務員、店員、教授、醫生、律師…統統是三級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在總統府中,上自總統,下到掃地的工友都是服務業。
是屬於血汗屬性的服務業………
我也給你補充一個觀念:所謂的服務業就是指,以自身專業技能,直接面對客戶,解決對方需求以賺取報酬的,即為服務業,我的親戚裡有刑警,醫師連他們都不敢說自己不是第三級產業,你說醫療不是服務業的憑據是什麼?再者你說醫療是極度專業且受人尊敬的職業,不宜稱之服務業,那請問你打掃家中環境能跟清潔公司這種服務業相若嗎?難道對方不專業嗎?還是你感覺清潔員很低賤?所以不是某某職業不宜稱之服務業,而是你對服務業的理解有偏差,而且有職業歧視,只是醫療屬於門檻較高的服務業,但是任何服務業都該被尊重好嗎!?我一個工業設備工程師可是對餐廳服務員或是清潔員之類特別尊敬的,每次偶遇我都會想:感謝有您。
臺灣的診所不一定比大型醫院差,有時候去診所看診,等待期間無聊時會去看看診所醫師的證照和醫療成就,常會被耀眼的證照和一串頭銜驚到。臺灣政府和醫療系統會定期宣導小病(如感冒之類)到診所就診,不要一窩蜂都衝到醫學中心去,以免對該地區大型醫院造成過大負擔。大型醫院的掛號費也會比一般診所高,就是為了讓病人分流到診所去,以免人潮過多擠爆醫院。
我覺得你的解讀可能不太正確。1.台灣人小病去小診所,大病才去醫學中心,是因為這樣可以減輕醫學中心的負擔,如果病情很嚴重,可以從診所轉診到醫學中心,2.老人愛看病,其實跟預防醫學不太相關,應該是老人慢性病比較多,需要常拿藥,且人老了難免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疾病
你真的看透很多事情的因果,一個進步的社會真的不是體現在房子有多新,蓋的有多高,鐵路有多長。相反地是反映在社會最底層基礎的行為跟人民道德文化水準上。基礎建設跟制度要真正以人為本才會方方面面體驗在每個人的生活上。
在妳的身上我思索到⋯大陸人民們應該多數是很有想法的⋯只是被壓抑‘,、。👍👍
這版主 嘿嘿 我覺得腦筋還學識都是很優秀的 只是他沒說罷了
@@pinechou1534 我感覺你們兩人把普遍大陸人都想得太壓抑、太笨了!
建議可以去看看知乎,其實跟台灣沒什麼差,有想法的人很多,也沒有說不能表達啊
@@teresa5832ify 我知道的-說話是自由的⋯表達是自由的⋯除了{敏感詞}!
@@pinechou1534 版主是說我嗎? 謝謝 你很優秀也很有智慧.
台灣,連捷運站都有志工!圖書館也有!宮廟裏也有!能付出,代表自己身體還行!還能幫助人 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為這樣的價值觀所以,台灣的志工非常非常多!每回碰到志工幫忙多數人也都會懷著感恩心滿滿的感謝!這是,最最喜歡台灣的地方!
你說我們追求的幸福比較多元,這個很重要,台灣其實也還在努力,很開心你看到了這一點❤我出生時還沒有健保,小時候生病真的搞得爸爸快傾家蕩產,所以很珍惜現在的醫療環境。醫師和護理師普遍都很辛苦,被寵壞的患者時常對他們要求太多了。
我住台中已經快六十年,在台中也住過三次院。兩次在中國醫藥學院,其中回診時是坐輪椅自己去的。我在家裏搭計程車去,先到急診中心。接著在地下室接駁車戴我到立夫看診,中途是志工協力把我弄到診間。真心感謝台灣的醫療體系~
在台灣各行各業裡都有一群的志工,她們無怨無悔的付出,長期造就了一個和諧的良性社會,讓需要服務的人都可以快速得到幫助,實在是太棒太感恩了。
應該是說“醫者父母心”.醫生和護理師他們態度好, 我想並不是為了要"服務"我們...而是他們能站在病患和傷者的角度, 來為我們做最有效的治療, 不管是生理或是心理上~
真的是這樣,所以每次到診所醫院我都覺得很感恩也很客氣,因為他們的良好態度和溫柔在我認為,都是額外的不需要這樣也能治療也能看診,其實在各行各業我也是這樣看的溫柔和客氣並不是必需的,這些都是額外價值需要我們珍惜
其實台灣志工是一些已退休然後身體還健康的長輩另一個社交平台.除了妳在各機構看到的志工.還有很多妳平常看不到的志工默默的在為這個土地付出.比如台灣街道為何如此乾淨?因為有一群志工在妳我還在睡覺清晨的時候會在路邊撿垃圾清掃路面(志工是完全無酬勞的喔)
志工並不是退休人士的專利,我身邊很多上班族,是利用假日或下班後的時間,去從事志工。
還有,清晨掃路者,應該都是約聘人員,是有領薪的,這份工作,政府應該給錢吧,這個要用志工,也太糟,該付錢給人的,還是付出酬勞,不然繳稅養這些高薪的公務人員,也說不過去吧!
@@tsaivikki3293 台灣真的有不少喜歡幫大家掃馬路和掃公園的人。我有個鄰居八十幾歲過世前每天都在掃馬路,我有個公園打太極的LINE群大家每天都在掃公園。
@@tsaivikki3293 有些的確是清潔志工,我們社區就有。
台灣以人為本,醫生病人之間互相信任,社會各角落都有很多義工,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以愛為初心,互相包容互相忍耐互相了解
「善」的循環所開出的果實,植善有厚果。我們一起加油
Beli 妳真的口條很好 看妳的影片真的很舒服
之前我家人做小手術住院3天+藥總共才付了2000多新台幣我也嚇一大跳還以為要個幾千上萬元健保真的救了很多人!大家要惜福啊!
我爸前幾個月在家小中風 請救護車送醫院 住了三天醫院 結果一毛錢也不用付 讓我驚訝到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看过你几次视频,一个大陆人深有体会,其实差距挺大,出去挺好。
1450😂
@@xiaobaowei4469 角落裡的韓粉
@@xiaobaowei4469 你可以去看看美國或中國的健保,台灣🇹🇼健保確實是世界第一。😁
@@xiaobaowei4469 ㄖㄨㄛˋㄓˋㄋㄠˇㄘㄢˊ
@@xiaobaowei4469 爛貨
台灣是個注重人權溫暖的社會,包括老弱病殘,包括生老病死,重新生兒的接生,孕婦產前產後的 生理及心理的照顧,老年人的長期照護,病者的醫療甚至死者的尊嚴,都在整個醫療與社會體系被照顧。至於大小醫院,小病去診所,診所醫生會判斷可醫治或必須轉診大醫院,以免浪費醫療資源。
小病在小診所,小診所的醫生都很有專也有分科的概念,那如果小診所的醫生認為,病需要往中型醫院,就會往區域醫院送,哪區域醫院如果認為它的設備不足以治療,就會往榮總.長庚.高醫.台大,等醫療中心轉診,因大醫院其實中病毒細菌比較多,有時反而容易被感染,所以只是一般的小病其實就在一般診所或區域醫院看就行~這就是所謂的台灣的醫療分類~因為生病時要花費的多所以台灣的全民健保,就是針對弱勢族群或經濟上較差者也可以享受很好的醫療制度~
六年級生路過。民國6.7.80年代,台灣也重行塞紅包跟掛名醫的文化,同樣也是盡量不去醫院,家附近西藥房能處理就處理,大病或大出血才會到醫院看診,當時的醫藥費也不便宜。直到1995年3月1日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發行紙卡六格的健保卡(蓋滿再補發,健保卡上有駐記,從A~Z)。初發行時,百姓也經常鑽法律漏洞,拿健保卡去附近西藥房或藥局,蓋一格健保卡印章換維生素或奶粉....等等。經由實行健保,漸漸補法律漏洞後,就如妳現在所看到的健保制度,紙卡也變成IC卡附大頭照來區分是否本人。健保IC還有其他好處,施打預防針跟電腦備註。新生兒在60天內需辦理健保卡,若在60天內生病可用父母的健保卡就醫。預防針可依照媽媽手冊施打蓋章,而後就會轉入健保卡。這樣可方便查詢幼兒到成年預防針施種情形。電腦備註則是醫院端可見資料,有無慢性病,麻藥或藥物過敏,有無傳染病,過往的疾病治療跟開藥......等等,算是電子檔的病歷資料。
是的,同是六年級的我很有感,記得小時候去診所看感冒也要好幾百塊錢,而且那時很流行吊點滴,跟大陸現在的輸液文化一模一樣!
其實台灣推行的是醫藥分業/醫療分級,小病在家庭醫院(俗稱小診所)然後如要配合更高層次的檢查或醫療手術就有轉診制度。推行目的是希望病人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看診確保每一位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治療手段不激進(不隨意吊點滴/非必要不作侵入性治療/不隨意開藥)等,健保制度可以讓每個人民用少量的費用作最大化的治療,醫療均等不分貧富。人間最好不過身體健康但在必要的時後健保是維持健康最強有力的後盾,謝謝分享。
說個笑話:老王今天怎麼沒來醫院?老黃答:他早上打電話說身體不大舒服,今天就不來醫院了🥱
🤣🤣🤣
這是不是話說中國啊?
台灣的軍醫院榮民看病是免費的,所以有一群拿看病當社交的人存在。
而且還有人一天看三次(同一個病)換三家醫院,厄~我看到這報導時、也很想罵娘,一年看快一千次醫院,他自己來日不多沒關係,可他沒有子孫嗎?建保倒了 倒楣的不是以後的子孫嗎?
這個梗好久沒看到了XD
台灣的醫生在學生時期都是全國前幾名的,醫療能力不強也難只希望全民能好好珍惜所有的醫療資源就是
其實台灣老人愛上醫院…對健保來說是沉重的負擔,老實說不是好現象。有不少老人去醫院不是因為病痛受不了。而是醫院的醫護人員會對他們噓寒問暖,教他們注意身體,以此彌補老人心理的空虛而已。有時候多打電話給家鄉的老父母,關心一下他們的健康,最近有沒有吃得好睡得飽,讓老人覺得自己還是有人關心。那麼他們上醫院的次數也會減少。
大陸年輕人的關察,表達能力超強!要是我們一般是沒法說的那麼細膩的。
真的。他的咬字口條和撰稿都很專業。
台湾诊所其实更方便 一般都在家门口而已 我家经常去看的诊所 已经帮我们看了三代人了 医生都认识我家人 小病诊所看 大病可以问诊所医生要去那家大医院 找那个医生看 所以很方便
思路清晰,表達能力相當好喔!按讚~歡迎來臺灣生活!
“志願者”(義工、志工)大都是退休者!在家整天看電視很無聊!去當志工有被需要的“存在感”, 可以認識很多朋友!有事幹且有“ 盒飯”吃( 這點不重要)!尚且宗教家也很鼓勵!我就有家人中午去幫幼兒園煮一週一兩天中餐,認識很多抖出家事的幼兒,甚是有趣和快樂!
要珍惜台湾建保。这是对一般老百姓免于面对病痛无能力就医的一种尊严
把病人說為 "上帝" 太誇張了!醫生在台灣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他們是台灣最聰明、最會讀書的一群人。醫病關係良好,只是醫生與病人彼此尊重而已。
對,有些病人像魔鬼,鬧醫院打人的,新聞也有。
在台灣,已經不稱呼護士,而是稱為護理師,而在診間的護理師,她們被稱為(醫助)醫師助理,台灣的醫院,是全球排名裡,是最棒的,這是有非常多,外國人所評價的,祝福妳,在台灣能愉悅的生活。
不管是大醫院或是小診所都沒法插隊,網路預約會給妳一個號碼,現場掛號也會給妳一個號碼,小診所也是需要先通過工作人員掛號,也是一個號嗎。去大醫院,插入健保卡=告訴護士「我來了」。等妳的號碼出現,就進去診間,沒到妳的號妳進去會被「請」出來的。另外,台灣沒有「專家號」之說,先上網看看醫師的資歷,再決定要找哪一位醫師。至於沒拿藥可不可以落跑?想多了,健保局會追繳,跑不掉的
台灣醫療有很多免費的健康檢查項目,例如口腔,糞便潛血,子宮頸癌....等等,預防重於治療是不變的道理,因為很多疾病等到有疼痛感時,常常已經瀕臨末期了.
台灣人看病會先去附近的診所,也是大概在10幾年前我還在唸書的時候,我印象中有一段時間政府一直在電視上播放影片跟民眾宣導,小疾病先去小診所,醫生如果認為病情比較嚴重,再幫你轉診大醫院,提倡民眾要把醫療資源留給緊急有需要的人,從那之後大家才慢慢培養成了現在這樣的就醫習慣。我覺得很多志工真的很感謝他們,他們幫助了民眾,提供了親切又熱心的服務,尤其很多都是退休的叔叔阿姨們,他們願意奉獻出退休後的時間回饋社會,真的蠻偉大的。
不要小看一般小診所,小診所的醫生都是在大醫院經過很長時間工作經驗。
其實吧!個人覺得台灣的醫療體制下,長期固定在小診所就醫看診後,醫患關係比較容易形成一種類似家庭醫師與會員制的關係,患者有機會獲得比較優質而精準的診療安排,相較之下也有助於減少醫療、排檢等資源的重複耗費,迅速達到分流分治的效果。
你是社會環境觀察家...太厲害了....我自己有觀察到..長輩去醫院感覺是去找醫生聊天說說心事...就好像去上學的感覺,讓自己每天有一個目的目標然後去完成它
台灣好媳婦妳說得真好一級棒
醫院分級制也是經過政府宣導幾年才比較好的而且診所費用會比大醫院便宜除非比較嚴重不然都會在診所看
台灣也曾經是搶著去大醫院,負擔不低。我小時候,感冒去趟小兒科就要300~400台幣。後來為了讓民眾的醫療有保障,才有了全民健保這個制度。然後也用了一些不同規模的醫院,收費標準不同之類的規範,讓大家漸漸改變先去大醫院的習慣。
中国这么多年 医疗总体来说是尖端技术在进步 普及医疗水准在退步 普通人看普通病非常痛苦 其实解决乱象 稍微理智一点的都知道该怎么样 无奈 谁敢把盖着的锅盖揭开呢
看孫大午就知道了!中國向來不缺有志之士,與高端人才。就是被制度體制壓抑,難有盼頭。台灣對於中共 就是大號的 孫大午,不允許存在。
我在大陸自由行好多次,旅途中生病,真心體會醫療的「不便民」........確實沒人敢把那個鍋蓋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啊~
你自己連講都遮遮掩掩的!指望誰把鍋蓋掀開?
長庚不是過去了開醫院了 你們就請長庚盡量依照台灣模式運營 只是台灣是看完病才收錢 這在中國應該很難執行關鍵吧
@@pinechou1534 你想多了 你試想進入了一個紅包場 大家都做這相同的事情 而你卻不收紅包 還跟客人說 我表演 只是為了娛樂大眾 所以我不能收紅包 [下場會是如何 你因該知道]
如果生大病,我當然會選擇大醫院,如果只是小病,比方 感冒 洗牙 過敏 眼睛不舒服等,小診所就可以,至少不用排隊,除非小診所沒辦法,讓他們推薦到大醫院。基本上我盡量不去大醫院,太浪費時間了。
所以,像拔智齒這樣的小狀況,根本不需要到大醫院去,只要在一般的牙醫診所就可以,省時又省事,不去擠大醫院,把大醫院留給那些真正需要醫治的重大病患,確實做到病狀分級分流,這才是健保最重要的目的。
我六十歲,還沒到大醫院看牙齒過,都是家附近診所醫療。
拔智齒有些牙醫診所是不做的,我的智齒就是新光拔的,轉診去的。難易度吧!
不一定吧,我之前戴牙套要拔牙,診所的醫生叫我去大醫院拔欸😬
台灣人能夠無差別到大小醫院就診,這是長期生成的文化。背後的原因是醫生的素質很整齊。因為百年來台灣的大學醫學系每年都是台灣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的第一志願。醫師這麼多年來形成社會上高素質令人敬重的職業。這在世界各國的醫師素質上可能少見。大陸的醫學系是不是全國最頂尖的高中生的第一志願呢?
世界各國的高中畢業生選擇大學的優先意願各有因地制宜的不同。台灣當年在日治時代,日本帝國大學(今日的台灣大學)以日本人入讀為特權。並限制台灣人不得選讀理/工/法/文,而把醫學科系給台灣本地人開了一條縫。此後養成台灣人以就讀醫學院為第一志願的傳統,造成了今日台灣有質與量具豐美的醫生,成爲台灣醫學進步,健保制度能夠以跟上的主要原因。謝謝日本統治這種限制與功利性的開縫,其無心插柳而成蔭,讓在台灣的後人乘涼。//
診間除了醫師還得有護理師,其實有著一層法律思維,尤其有可能觸及性騷擾或收受賄絡的狀況之下,避免兩造雙方各說各話的情形。另外,在台灣幾乎所有專業人員的正式稱呼都是XX師,醫生護士是以前的叫法了。再者,醫院越大代表人流越多,享受服務的品質越低,所以除非急重病症,住家附近就醫是比較好的選擇
台灣健保最大的特色就是,有錢的人,健保費用會多交一些,而經濟不好的人,費用會比一般人交得少一些,甚至真正貧窮的人,可以不交健保費用。健保的原始用意,就是在幫助貧窮的人。當全部的人,都參加保險。這樣就會有多餘的金錢,來幫助弱勢族群。
三四十年前我小的時候無醫村落會有衛生所醫生進駐,一週來駐診兩天,現在公費訓練出來的醫生變少了,但有大醫院每月來巡迴駐診,和免費醫療專車載送看病,只要預約就會過來載你去看醫生,所以住無醫村其實也還滿方便的。
您好,分享身為台灣人的看法~1. 小病不往大醫院擠是落實政府宣傳多年的醫療分級的概念,讓大醫院的資源可以聚焦在急、重症的病患。而且有能力自行開業的診所,往往也是經歷過大醫院洗禮的優秀醫師主導,處理小感冒綽綽有餘。2. 台灣的醫療業不應被當成服務業,醫護的友善態度出自於同理心。醫病關係的互信以及病患自在的感受都有助於了解病情並提供適當的醫療協助。醫護的良好服務不是為了討好消費者,所以病患也別擺個大爺的架子,大家要相互尊重!
感謝您稱讚台灣的健保制度。台灣健保確實給了我們滿滿的幸福感,但是有一部分的人不會去維護及感謝這個制度,導致這個制度因為虧損造成許多醫療支出項目緊縮。健保制度雖然沒有到完美,裡面也是有很多缺陷存在,例如:醫護人員的待遇、醫材費用等等。這個制度確實給我們很多優點,希望大多數的台灣人能跟你一樣,一起努力去維護這個制度。
台灣的健保創造了一個相對平等的醫療環境先不說醫術、設備、費用這些問題大陸光體制就可能把好人逼成壞人剛好我老婆也是陸配舉個家裡面實際的例子1. 2歲姪子在台灣從三樓樓梯縫掉到二樓樓梯,送急診診斷頭骨有裂加輕微出血外加脾臟破裂,醫生趕緊用微創把脾臟血嘗試止住,如果止不住可能脾臟就要拿掉,術後住加護病房2天後轉普通病房觀察,7天出院回家觀察,社工來了家裡幾次要求樓梯裝防護網及詢問家庭情況,目前順利康復好像也沒什麼後遺症,小孩復原超快…….2. 大陸另一個侄子不到半歲外婆餵奶嗆到肺裡面導至嚴重窒息氣胸送醫,急救處理完又發現小孩大了血便,繼續住院五天亂七八糟b超都做了,抽了好幾管血說要檢驗,抽完血說小孩貧血又要加價輸血,然後再安排全麻照腸鏡,照不出所以然又繼續住院又要全麻照胃鏡一個小孩折騰成這樣,然後現在還在進行中已經花超過一萬rmb 的治療費還沒算住院費用等….老婆家裡面也有妹妹當護士的她說醫院上面一般都會設定部門業績業績要達成就要給病人多做一些檢查、推廣加價項目假設有個剛畢業滿懷志向的醫生來醫院本來好心治療病患可是上頭卻給業績壓力導致達不成就開除你大陸醫生根本不可能自己執業開私人診所,被三甲醫院開除大概職涯與人生也去了一半所以面對領導不可能不低頭….領導權力大過天就算你反抗也只是自找麻煩,有點像早期台灣當兵投訴8591反而會被整的更慘一樣這時候一個好人就會被環境逼迫成壞人大陸環境就是這樣惡劣與畸形……..
不敢执业开私人诊所?我认识有很多个医生自己辞职开诊所的。况且被开除只要不是被吊销医疗执照跑到私立医院照样活。
@@danbhdwei2014 大陸只有醫美、牙科、婦幼會自己開私人診所,一般人生病還是直奔三甲吧而且開醫院需要的資金跟人脈政治關係都不是一個普通醫生可以開辦的.....被三甲開除是有可能可以去一些私人的,但大陸醫生更像是員工高級工人,台灣看診基本上自己的診都看到完,有時候看到晚上十一二點都還在看,大陸看到一半下去繳費上來怎麼換了個醫生...,接替的醫生說那個醫生下班了,又把病情給重複說了一遍....還有之前老婆要回台灣待產,在重慶安琪兒開個能上飛機的證明待在大陸的產檢也是在該醫院作的,醫生不太願意開還言語閃爍各種迴避,最後硬給了兩千紅包+自費驗血B超才願意簽名蓋章回台灣給婦產科看,醫生搖搖頭說做一些沒必要的檢查不知道幹嘛
我的看法:大陸是資源集中在大都市,人群往都市集中,大小病都去醫院,大醫院人流太多,醫護人員工作太忙負荷過重,醫病關係就不會太好。台灣是相反的,城鄉資源分散,小病去診所,大病才去醫院,醫院負荷尚可,加上有志工體系,便會輕鬆許多
说起这个,医生和患者各有各的苦衷....根本还是医疗资源不足够充足以及分配不平均的问题
台灣衛服部一直推行(家庭診所制度),就是希望民眾從家週邊的專科診所建立穩定詳細的醫病關係,再藉由轉診制度一層一層往上推,改善過去民眾對於有病就要去大醫院的偏執觀念,以免造成大醫院醫療資源浪費。其實很多台灣診所甚至比大醫院更加知名,除了醫生本身的醫術,一樣的病,但不同症狀,不同體質,開立不一樣的處方簽,還有醫德及溫柔的看診態度。
老話一句,請大家善用醫療資源,有事沒事不用跑診所/醫院,藥不需要多拿亂吃。#醫療環境是很高壓請尊重醫療人員及其專業
台灣健保對人民的好,造成許多新住民覺得很讚~~這是錯覺 ! 台灣健保因為太好而被濫用,已經到了破產邊緣;若想要全民健保能維持不錯的運作,真的需要人民不去浪費醫療資源。台灣健保不是免費的,全民有健保的人,每個月都要繳健保費,等於是為自己、為他人存醫療保險的費用。我支持健保漲價、慢性藥物自費......等,只要讓健保能維持財務上的正常運作。台灣醫療系統順暢、醫護人員的友善,也是需要大家尊重的對待,那都不是他們「理所當然」一定要做的。華人都有個毛病「 給你方便,用久了,被當成隨便」,在健保系統、醫療系統中,亦然。一個體系的完善,需要全體群眾用心的維護,才能走得長遠。
通常小診所都是大醫院的高手自己出來開的,小診所處理不了,才會轉大醫院,因為大醫院才有那些器材能檢查。
看了幾期視頻……台灣真適合生活中愛遵守規則有素質的人在那生活。大陸人這個“叢林法則”的生活方式真讓那些生活中老實本分依章辦事得人吃虧。台灣當年也是亞洲四小龍,經濟經過快速的發展後,人也慢慢的沉澱下來,大家都懂得熱愛生活。
比較大的醫院都有自己的app,上面就有各診間即時看診號,所以可以根據你的診號,快到你的號再去診間等,這樣就不需要在醫院等太久,如果過號了,就要等5個人後再插入看診
其實這都是台灣的教育成功的地方!把禮,義,廉,恥做為基礎教育,不論在校在家都會即時糾正錯誤的觀念,出社會的學子們都有很強烈的(同理心觀念)觀念正確,社會才會和諧,有和諧行為,國家才能時時檢討循序進步,而您在醫院有各種好的體驗與感受 ,就是台灣人所共同塑造的台灣價值。感謝台灣人的付出也謝謝您。
台灣人有個習慣是看病盡量固定一位醫生 , 所以胃腸可能找陳醫師 , 循環系統找林醫師 , 皮膚科找某某醫師....每個專科都有熟識的醫生 , 我們家的孩子看病也多是某家珍所 , 好處是醫病關係更密切 , 醫生對病人的病歷比較了解 , 也可以更準確判斷病情
台灣連續好幾年醫療綜合評鑑都是世界第一,前三名台灣、南韓、日本,台灣一般小診所的醫生都非常專業厲害,不需要跑到大醫院來看病,反而大醫院會有實習生病人就會有被練習的狀況,每個縣市都有大型部立醫院和私人醫院,技術水平都很高,醫療中心是設備最多的醫院,台灣人很幸福。一堆人還是嫌棄的要命,這就是台灣不斷進步的其中原因之一。
完全不想去大醫院,覺得光是在裡面走路就累了(美食街真的很好逛)還有區域間還是花太多時間了,小病(感冒)或者需要長時間控制的(洗腎、或者身心科)都想找住家附近花個三十分鐘看病就好。其實台灣也花了很多時間宣導不要浪費醫療資源,不要都往大醫院擠的概念,疫情前成果不彰,疫情期間就都自然自制了啦啦啦對了,健保有補助半年一次的洗牙費用(只要掛號費)請多多利用,小地方顧起來,才不用花大條的。
非常喜歡妳的分享,也感謝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引以為傲的健保,不過我個人不太贊同妳說的醫療如同服務業,有點像是花錢理所當然接受服務,我認為台灣的醫患關係大部分不錯的原因是,醫者視病如親,而患者不會因為得來容易而不珍惜,反而是尊重且信任。我知道不見得每個台灣人都這樣,但我看得到的家人朋友都非常珍惜健保資源,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小診所,醫療分級,希望把珍貴的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其實我人暫時不住在台灣,但我依舊繳納健保,這是我支持台灣醫療的方法,也是愛台灣的表現。希望台灣高品質且珍貴的醫療資源可以永續經營。
這邊要提到一個觀念,不舒服就是就近診所,診所醫生處理不了會幫你轉診往更高層級去,這樣從小到大可以很好的分流,也不會造成醫學中心太多人壅擠&浪費醫療資源而且平常小病小痛什麼的,90%都在診所就能解決了,例如拔智齒,路邊找一間診所大多能處理啦,除非智齒埋很深,且是水平智齒,診所醫生自然幫你/建議你轉診
在台灣,我們從小就在家附近的小型診所看病,也相當於家庭醫生,他相當了解我的健康狀況,一有大問題,必須去大醫院,也是由小型診所來轉診,這樣也比較不會掛錯科別,可以節省時間及醫療資源,不需要大小病都往大型醫院去。
預防醫學越來越受重視 也是大家應有的正確觀念!
我外公是日治時代訓練出來的家醫/小兒科醫生,自行開業之前,在鄉下衛生所當醫生。祖父是養子,自學漢學 ,六旬翁拿下中醫師執照,懸壺以終。妳的經驗是我成長的縮影,感謝妳這麼細膩的描述。
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 大約要15年, 主治醫師做個8~10年, 如果沒能升上科室主任, 大多會離開大醫院, 自行開診所所以大醫院不斷有人出去開業, 也不斷補充新人, 而有多年經驗的都在開小診所
我是台灣本島人 建保真實的好 全本島人幫助你 小病自己花錢
平常的小病小痛都往公司或住家附近的私人診所就醫,不僅方便而且時間很好掌握,醫師有時也會根據你的病情輕重或是需要精密儀器檢查時,會建議或是直接轉診到大醫院做徹底檢查。在台灣能開私人診所的專科醫師,都是在各大綜合醫院累積相當多經驗的主治醫師,所以也得到台灣百姓相當程度的信任。
父母往生前,受到健保的照顧,花了很多健保資源,所以我們身邊的親友都非常珍惜台灣的健保制度,盡可能不浪費,社區診所都是非常優秀的專科醫生,就像鄰居守護神,一有問題,可以馬上協助你解決痛苦,安撫你的心靈,經過判斷,必須往設備齊全的大醫院,也會協助你馬上取得最快速度的醫療照護。願大家珍惜和保護我們台灣健康守護神,台灣健保。
老公也不教一下 XD 拔智齒這種小手術台灣很少人直接跑醫學中心,只有工序極其複雜的大型手術才會由診所開轉診到醫學中心。
台灣精英教育在醫學界已經深耕几十年了,才成為今天的樣貌
大醫院人多,看個病要很久,小病的話到診所就足夠了你的掛號費150元就是診所的價錢,大醫院掛號費可能要兩倍以上而且能夠出來開業(診所)的醫生,基本上都是在大醫院當到主治醫師才出來的雖然診所的設備器材上比不上大醫院,但醫師在醫術及經驗上都比普通住院醫師來的高現在健保也力推轉診制度,嚴重的病還是會開轉診單到大醫院來醫治(有掛號費減免)
社區診所常常臥虎藏龍,生意興隆
感謝分享,自己的看診經歷,在台灣各地區的診所,多是由大醫院的主治醫師出來開的,所以專業技術上與各大醫院的醫師是不會有差異。而且經由他們先作過濾判斷如果是重病,他們會立即開立“轉診單”轉往他們認為合適的醫院去就診,這是台灣的轉診制度,小病去小診所,大病轉送大醫院,可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台灣早期教育有句話:『助人為快樂之本』,無論我們身處哪一個行業,無論收入多寡,都能看淡自身利益,不計較得失,處處事事為他人著想,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愛,自然而然的在促成這個社會往良性正向發展。人人養德,與人為善,都願意無私快樂的付出,讓所有人受益,最大的回報就是我們與家人親友,自然而然也身在褔報之中。
在台灣習慣小病跑一般診所,除非大病才會往大醫院就診,不要去搶到真正需要治療的醫療資源,況且很多診所的醫生也都是從大醫院出來自己開診,所以技術跟大醫院比毫不遜色歐!
法規上,考上醫院的主治醫師,並且取得醫師執業執照滿五年,才能跟衛福部申請診所開業。但大多醫師都會當主治醫師至少3~5年,再考幾張專業證照(某手術、某療法),才有可能出來開業。
真的,我自己是耳道很小(多家醫院認證的小,他們的那種專業器具都伸不進去,也看不太到我的耳道深處),所以耳朵很容易出毛病,我是南投人,現在在別的縣市工作,但我每次耳朵有問題還是選擇回家看醫生,從我國小一直看到現在的醫生,他很了解我的問題是什麼,去了也不用特別解釋,之前幾乎是每個禮拜都回家看醫生。還有一個很暖心的事情,我從國小一直記到現在25歲,就是因為我的耳道太小了,每次醫生都看的很艱難,我下次再去看的時候,醫生就說他們之前特別新買了那種小的尺寸的器具跟棉花棒,雖然只是一件小事啦,現在想想有沒有可能是醫生之前準備的器材不夠充分?但是我還是覺得很感謝很開心
我慶幸當臺灣人.台灣最會讀書最聰明的都當了醫生.已4度醫療服務世界排名第一.服務又便宜又好.看病品質優,不像看病.醫護聲音溫柔.志工多,服務好,效率高.醫院像百貨公司但是人人安靜.素質文化高.也有美食街東西好吃便宜,台灣健保世界第一,萬歲.
台灣的醫療不是特別便宜,是大家每個月都要付出健保費來共同維護這個體制,所以大家才會養成有病痛先去附近的診所看,不是每次都要跑大醫院,要把那些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還有醫生並不是服務業,他們是台灣最聰明的人然後願意貢獻自己的專業技能,所以不要把他們當成是在服務我們的服務人員,台灣今天能夠有這麼健全的健保制度,不是一年二年就能夠達到的,是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夠走到今天的,那些義工叔叔阿姨們,很多都是退休後來幫忙的,他們都是不想在家無所事事,這樣每天生活會很充實
一般小病在地方診所看病即可,而且醫生素質也經過醫學院取得執造並在大醫院訓練過。 需要特別醫療設備診斷才到大醫院,這樣可以平衡醫院資源與品質提升。
外科醫師最操,整個生活全給了醫院。 手術房~門診~病房查房~手術房⋯周而復始,相當辛苦勞累
醫療不是服務業,請大家千萬不要把醫療當服務業來看。台灣醫療就是太便宜了,以致於把群眾都寵歪了。便宜不光因為有健保,還包括壓榨犧牲了醫療從業者的薪酬。醫師受過這麼多年的職訓,看一個門診,健保給付60點,這些都是不合理的,還動不動遇到付一點錢就以為自己是老大的患者,甚至會攻擊醫護。
強烈希望健保取消一般小病的看診補貼,把資源配置在國民生大病時的負擔減輕上,以免養出一堆台灣鯛。
會考試不代表最聰明!!
醫生的專業知識 很多是靠記憶的.
最聰明的人 是把物理知識學的好的人而不是醫學院!!
所以不要再把醫學院的學生 說成是最聰明的人!!
其實是物理系裡 學生學的好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健保的用意在於大病。如果只是小病你會覺得跟繳的保費並沒有特別省錢。但是如果遇到要花幾十萬或是幾百萬的大病會讓很多人看不起。這時健保能讓人命盡量的達到公平。
妳的觀察很仔細。我媽媽70几歲在馬偕醫院當志工,她曾經和我分享過,志工群滿滿的榮譽感,例如“遲到”是會彼此提醒、檢討,期待能做得更好。並不會說沒領工資就做事随便或随性的。這讓我們更尊敬他們!👍👍👍
一般小病在地方診所看病即可,而且醫生素質也經過醫學院取得執造並在大醫院訓練過。 需要特別醫療設備診斷才到大醫院,這樣可以平衡醫院資源與醫療品質提升。
對所台灣所有的志工. 僅致上最高的敬意 .台灣有你們的存在.堅定台灣價值的理念.
@@MikeScott-zl9ve 問題在於,你我認為的小病,有可能是重症的前兆,
這在地方診所可能會被忽視或檢查不出來
就以為我身為例
老衲現年46歲
十幾年前開始皮膚搔癢
到去年開始骨頭疼痛
到今年咳嗽不止
看了皮膚科(診所)
骨科(診所)
胸腔科(台大醫院)
直至台大醫院時才檢查出是罹患骨髓纖維化
ua-cam.com/video/Go8GvhCqhqY/v-deo.html
這些症狀都很像是人上了年紀會有的自然反應
某些地方的志工還要競爭證明你行才能當,例如:臺北故宮,誇張一堆人想加入人家還不見得收。
講到健保就很有感觸,我弟出生就有罕病當時也查不出來疾病,那時還沒健保我父母只能很有限度的讓我弟維持生命,然而他的病痛是持續的上學也很艱難,一年到頭有三分之二時間是待在家裡,因為痛的出不了門走不了路,手腳關節因為反覆發炎也變形了...為了我弟的病全家人既是心痛又無能為力。後來有了健保輾轉了幾間醫院終於查出來疾病且有相當好的治療,醫院也幫忙辦了身障手冊治療費用幾乎全免,我弟也花了好幾年持續手術治療變形的關節,現在他除了腳還是有點跛也能過上鬆快的生活了,雖然疾病會伴隨他一生...但能擺脫從前的痛苦對我們家來說就是光明的未來啊!!我想健保的存在就是避免了我們眼睜睜看著家人(自己)因為經濟關係得不到妥善的治療生生熬死的悲劇吧
健保就是佈施,欠健保的人實在要檢討..看到此文都覺得繳健保費都是種福田..
讓人感動的健保故事!
好感動+1
還好有健保,幫助有需要的人。
健保的最大優點 ,就是在醫療方面,能讓富有的人 幫到低收入的人們
我當過長庚醫院的急診室志工,家母也還是現役的台大醫院志工。其實有這樣的經歷,加上醫院都會進行培育養成與教育訓練,即使從志工退下後,自己對身體健康的照顧也增長了很多知識,檢傷分類的訓練讓我很淸楚有什麼毛病就該掛何種門診,誠所謂:施比受更有福。
謝謝您
謝謝您們的付出,想請問您也是因為退休後時間較充裕主動想去當志工嗎?一開始是從哪裡獲得資訊呢?最近聽了好幾位外國人提到台灣的志工,突然覺得我們台灣人真的很善良樂於助人,對志工的貢獻很敬佩!
@@appleyellow6384 其實志工的擔任不見得是得退休而為之,因為採排班輪值方式,而教育訓練也會安排在夜間或周六日為之。當然退休人士與銀髮族時間多由自己掌握,更能有效配合院方所安排的時間。只要有心為之院方都很歡迎,但是值班品質考核也是少不了的喔!
謝謝您對台灣的付出
辛苦你了👍
厲害! 這等的口才 精準的用詞 與描述事件和客觀的評析 這是台灣學生普遍的不足呀! 我們這邊表達能力要向彼岸多學習了 加油 !
同感+1
對岸很多口才好的人,我也很好奇是怎麼辦到的
可能是平常講話要斟酌用字吧
我也想表達清晰
我遇過一個陸配,口才很好,還去台灣的大專院校叁加演講比賽得了很多講牌,可能是中國人善於争辨,而練就一身會争辨的本領,就是不敢向他們的領導人,說半句話,我覺得不用去學他們那樣,做自己就好了。台灣人的特色是靜靜的做,不用去學中國人,就如同台灣企業界,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等企業 ,都是不是話很多,就世界第一,不用說太多,。
台灣的醫療環境,就醫 讓人 有了 自在的 信任感 和 安全感,還有 負擔的起的 費用... 台灣人民,對於 享有 全民健保的福利,是 相當地 從內心地 感恩的 !!!
要感恩當年有魄力和遠見的官員 推動實施健保
台灣醫療的另外兩個特點。一是沒有紅包文化,二是醫療技術非常好
早期有紅包文化,改掉了是好事。
現在塞紅包會讓醫生失業。
我們這邊知名醫師的診,不似對岸的「專家號」一樣掛號費還要加費。
一般小病在地方診所看病即可,而且醫生素質也經過醫學院取得執造並在大醫院訓練過。 需要特別醫療設備診斷才到大醫院,這樣可以平衡醫院資源與醫療品質提升。
頂多就是從死門關被拉回來 或是重傷重病被救回來 事後會送給水果給醫生 表示自己真的很感謝
(前提 別送到芒果啦 鳳梨啦等等的 因為會被“青”)
上一個收紅包的大概是18年前結果開腦開死了家屬抬棺抗議
讓人民《生得起病、免於被疾病給拖垮一家人》才是一個進步的文明社會應有的象徵!!!
早期台灣人民也是《生不起病》!!!
一旦家人有比較難以治療的疾病幾乎會傾家蕩產、負債累累、家破人亡!!!
有了健保之後,等於是讓身強體壯、收入多一點的人來多交一點保費,替經濟困難的人多背負一些醫療上的費用負擔
台灣的健保的中心價值就是個《互助的精神》
從王永慶先生建立長庚體系時,就建立規範,先就診看醫再談費用,慢慢的影響到台大、慈濟…等醫療體系
這就是台灣的文化,其實無私奉獻真的很快樂,這些事情也是長久累積來的。
醫生跟護理師也不是特別要服務,是因為這個環境教育的對人禮貌而自然養成。
台灣當然也還有很多不好的,但整體素質來說這幾十年也是緩慢進步當中,這就是這社會最棒的資產。
台灣都是厲害的醫生才會開診所 而且台灣轉診制度很發達
厲害的醫生有的是教授級出身,在大醫院服務好幾年,然後出來開診所.
台灣都是厲害的醫生才會開診所??
不見得是很厲害的醫生才會出來開診所,台灣的診所之所以多,是因為台灣的公立醫院,允許醫生自己出來另外開業,或到私人診所兼職。所以公立醫院的醫生的薪資,裡面有一項,差不多是 2-4 萬左右的不開業獎金。
有些病患因為要預約自己信任的醫生不容易,特別是在大醫院,所以會直接找醫生私人開的診所看病。
對啊,很多都是從大醫院自己出來開診所的,這樣也可以減少民眾去大醫院排隊的時間!
台灣厲害的醫生通常都很累
厲害的醫生才會開診所 +1
台灣醫院是有分級制。政府會宣導民眾配合分級制,但是遇到診所無法處理的,一般診所醫生是可以幫病患轉診到大醫院,轉診的反而比較容易掛到號 且轉診的醫生都很好,這是我的經驗
沒錯
確實,我有經歷過這個流程,很多年前的事,額外值得一提的事,從診所轉診到大醫院的話大醫院這邊的掛號費就不用繳了,記得診所的掛號費比較便宜,所以先去診所看是比較有利的事,反正診所醫生看不了或者設備不夠就會幫你轉診。
(1)感觉Beili的观察力满强的,台湾还有双向转诊制度,小病上小诊所,诊所解决不了,医生会开转诊单到大医院就诊,有优惠。大病上大医院,等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回诊所复诊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分流,减少医疗浪费,民众也可以省钱。(2)台湾还有很多社会福利等妳去发觉,从Beili怀孕要产检,生产,养小孩到年老,政府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照顾政策,还有针对身心障碍者,社会弱势族群都有照顾。希望妳在台湾生活愉快。(3)另外妳觉得医院已经是服务业,不只医院,警察,公务机关都是服务业。
谢谢您的鼓励!最后一点容我解释一下下,觉得工作人员真的是态度太好了,以至于觉得看病像是在体验一种“服务”(学习了网友的一些观点,觉得说的挺对,医院无论如何其实都不应该是服务业)
@@beili (1)在台湾学医,老师一定会教一句话叫做^视病如亲^,就是把病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生病那样对待。所以妳的观点并没有错,而我说的警察跟公务员都是服务业也是真的,有機會可以去體驗一下(当然也有少数服务不佳的坏份子,不过他们怕投诉)。(2)Beili,台湾是言论相当自由的地方,把妳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就对了,用实证逻辑来说服人,不需要擔心得罪粉丝(相互尊重)或当权者,加油。ua-cam.com/video/3wIH0XnUX7k/v-deo.html
診所開轉診單到大醫院不會有優惠,依照你就醫內容依健保收費,如果需要自費的部份醫生會告知。
@@CHC_Chloe 你可以google或上健保署查詢,經轉診,門診部份負擔均有優惠,一個月最多4次
@@CHC_Chloe ua-cam.com/video/72pLq2QjH8Q/v-deo.html
很多老人家到醫院,雖然不排除是去做檢查,但更多的可能是 "定期回診"。通常,老人家容易有 "三高" (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等慢性病,他們是需要每三個月到醫院 "定期回診" 的。而且,如果有依囑咐按時服藥的話,就可以控制得不錯,精神也會很好,不至於像個病人一樣。
1.謝謝你對台灣的讚美
2.台灣政府希望民眾有小病就趕緊去看病別拖 也別去買成藥
3.另外 相信醫生 台灣的醫生都是依循一套體系上來的 所以水準都差不多 不必要去迷信專家 西醫有個好處 什麼病該用什麼藥 該怎麼治 都有一套標準
一般小病在地方診所看病即可,而且醫生素質也經過醫學院取得執造並在大醫院訓練過。 需要特別醫療設備診斷才到大醫院,這樣可以平衡醫院資源與醫療品質提升。
L0
@ka fai li 台灣就是有錢 台灣的錢就是大風刮來的 台灣有很多油礦 鑽石礦 台灣不差錢
從疫情爆發開始,就可以明顯觀察到,以往在各大醫院平時門庭若市的情況竟然因為民眾都在家躲疫情,瞬間門可羅雀,非急性必要的醫療全都自主停止了…
原來平常一大堆人去醫院掛號看醫生,並不一定是真的有醫療需求,而只是沒事就去浪費醫療資源吧…
台灣健保很棒,醫療品質頂尖,我們一同珍惜。畢竟健保連年赤字虧損,硬要撐住的原因,單純就是因為國民的健康就是這個國家的公共財,國民的健康符合整個國家與國人的最大利益。
我之前在藥局實習,有顧客來領藥的時候,一刷健保卡可以看到一年下來的就診挂號次數,我看過破千的。等於是說就算他每天都去醫院看醫生,一天起碼看3科。我就有點納悶了,他是真的需要看這麽多還是去醫院逛逛呢。。。
我曾經在高雄醫院做過義工,當時每天服務四小時,醫院會補給一份中午便當費給義工們,基本上大家會把這些錢再捐出來,不是外傳可獲得很好的報酬
台灣的義工有點被濫用了!
很多機構是高獲利單位,也是一樣利用義工!
其實義工有兩種,一種是完全自願性無償服務,另一種是有錢拿的
父早歿,家扶中心助養我到高中,高中開始打工時,母親便把助養名額讓出來,她說:要給更需要的人;高中開始~沒有錢,有力氣,便在家扶中心當義工。中年時~家中老小需要照顧,但有餘力,便在家服中心當助養人;我覺得臺灣人的善良是一種循環,小時候被社會照顧,長大後也願意付出一己之力。
@@mamayang4104 您很棒
謝謝您
我並不認為台灣的醫療應被視為服務業。您和家人良好的就醫經驗,應該是醫護人員對病人的同理心所產生的。當醫護人員在繁雜且高壓力的診療過程中,用同理患者因病而產生的不舒服、抱怨、擔憂,醫護人員用更體貼的態度來問診、進行治療行為,就能夠產生更好的醫病關係,我相信也會讓病人更感激醫護人員的辛勞。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體諒、同理的態度,而不是醫護人員把自己視為服務業的態度。提供參考囉~
同意!他們更像軍人,是保護大家健康的專業人員。
同意您的观点,我应该说成: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看病像是在体验一场服务的感觉
我們小學生的課本說醫療業是服務業喔XD
嗯嗯,我可以理解。可能的原因大概是行政院的「行業標準分類」,直中一類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另外就是醫師誓詞『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只是我們一般定義的服務業,常會用以客為尊的觀念來看待,盡可能滿足客戶的要求、達到客戶好的滿意度。我覺得若用這樣的單一標準直接放在醫療現場,就可能沒那麼適合了~個人意見簡單表述XD
@@nggfnnggfn 是服務於人民的那種服務精神,而不是伺候客人的那種服務業
診所的醫生是不輸醫院的,大部分都是待過大醫院的,但有些需要精密儀器檢查的病,診所醫師會請你去大醫院確認一下,以免擔誤病情。
說的沒錯.我認識大醫院的優秀醫師,出來開業.從此我転跑診所,一樣服務品質好更親切,謝謝台灣所有醫護.幸幸為台人.
台灣健保制度從1994年到現在已經20餘年,都已經上軌道,感謝前人的努力
對呀,以前除了靠勞保還有農保軍保公保和自己買保險,本來1994要開始的全民健保後來到1995年3月才施行。
台灣醫療並非服務業,而是台灣醫療人員都是自發性的對病患有愛心跟耐心,所以病患本身都更應該對醫護人員多加尊重才是..共勉之!
我也是陆配呢,老公也是台中人,12月和老公回台湾办理婚姻登记,未来希望在台中有机会见到你💗
歡迎新住民加入台灣生活的行列,
祝妳在台灣生活幸福快樂,
拜託˙˙拜託˙˙˙˙
除非在台灣娶不到老婆˙˙˙
他幹嘛去娶中國女孩呢?
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還要去娶呢
@HELL 我的情况比较不一样,我和我老公在泰国认识结婚,19年领了中国的结婚证,因为疫情一直没有入镜台湾,入台证延期了一次又重办了一次。所以我们是从泰国入镜台湾的,不知道你们状况怎么样,但也还是都要先办理中国结婚再去台湾登记
@@紅貓廣告 别人娶谁关你屁事!管好你自己吧!咸吃萝卜淡操心
@@紅貓廣告 兩岸政治人物在亂,台灣民間交流及貿易都是大陸地區都是台灣佔首位 .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是志工普遍的心態。國民素質很重要。
補充一個觀念
醫療並不是服務業,醫師、護理師養成訓練時,有學習過醫療倫理這個科目,以同理心理解病患心理需求,學會溝通及安撫病患不安的情緒,增加彼此間的互信,有助於達成良好的醫療效果,這是一項極度專業且受人尊敬的職業,不宜稱之為服務業。
完全贊同,是因為出於同理心的出發
產業分三類,一級產業(農林漁牧礦),二級產業(工業),三級產業(服務業)。不管你是公務員、店員、教授、醫生、律師…統統是三級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在總統府中,上自總統,下到掃地的工友都是服務業。
是屬於血汗屬性的服務業………
我也給你補充一個觀念:
所謂的服務業就是指,以自身專業技能,直接面對客戶,解決對方需求以賺取報酬的,即為服務業,我的親戚裡有刑警,醫師連他們都不敢說自己不是第三級產業,你說醫療不是服務業的憑據是什麼?
再者你說醫療是極度專業且受人尊敬的職業,不宜稱之服務業,那請問你打掃家中環境能跟清潔公司這種服務業相若嗎?難道對方不專業嗎?還是你感覺清潔員很低賤?
所以不是某某職業不宜稱之服務業,而是你對服務業的理解有偏差,而且有職業歧視,只是醫療屬於門檻較高的服務業,但是任何服務業都該被尊重好嗎!?
我一個工業設備工程師可是對餐廳服務員或是清潔員之類特別尊敬的,每次偶遇我都會想:感謝有您。
臺灣的診所不一定比大型醫院差,有時候去診所看診,等待期間無聊時會去看看診所醫師的證照和醫療成就,常會被耀眼的證照和一串頭銜驚到。
臺灣政府和醫療系統會定期宣導小病(如感冒之類)到診所就診,不要一窩蜂都衝到醫學中心去,以免對該地區大型醫院造成過大負擔。大型醫院的掛號費也會比一般診所高,就是為了讓病人分流到診所去,以免人潮過多擠爆醫院。
我覺得你的解讀可能不太正確。1.台灣人小病去小診所,大病才去醫學中心,是因為這樣可以減輕醫學中心的負擔,如果病情很嚴重,可以從診所轉診到醫學中心,2.老人愛看病,其實跟預防醫學不太相關,應該是老人慢性病比較多,需要常拿藥,且人老了難免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疾病
你真的看透很多事情的因果,一個進步的社會真的不是體現在房子有多新,蓋的有多高,鐵路有多長。相反地是反映在社會最底層基礎的行為跟人民道德文化水準上。基礎建設跟制度要真正以人為本才會方方面面體驗在每個人的生活上。
在妳的身上我思索到⋯
大陸人民們應該多數是很有想法的⋯
只是被壓抑‘,、。
👍👍
這版主 嘿嘿 我覺得腦筋還學識都是很優秀的 只是他沒說罷了
@@pinechou1534 我感覺你們兩人把普遍大陸人都想得太壓抑、太笨了!
建議可以去看看知乎,其實跟台灣沒什麼差,有想法的人很多,也沒有說不能表達啊
@@teresa5832ify 我知道的-說話是自由的⋯表達是自由的⋯除了{敏感詞}!
@@pinechou1534 版主是說我嗎? 謝謝 你很優秀也很有智慧.
台灣,連捷運站都有志工!
圖書館也有!
宮廟裏也有!
能付出,代表自己身體還行!
還能幫助人
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因為這樣的價值觀
所以,台灣的志工非常非常多!
每回碰到志工幫忙
多數人也都會懷著感恩心
滿滿的感謝!
這是,最最喜歡台灣的地方!
你說我們追求的幸福比較多元,這個很重要,台灣其實也還在努力,很開心你看到了這一點❤
我出生時還沒有健保,小時候生病真的搞得爸爸快傾家蕩產,所以很珍惜現在的醫療環境。醫師和護理師普遍都很辛苦,被寵壞的患者時常對他們要求太多了。
我住台中已經快六十年,在台中也住過三次院。兩次在中國醫藥學院,其中回診時是坐輪椅自己去的。我在家裏搭計程車去,先到急診中心。接著在地下室接駁車戴我到立夫看診,中途是志工協力把我弄到診間。真心感謝台灣的醫療體系~
在台灣各行各業裡都有一群的志工,她們無怨無悔的付出,長期造就了一個和諧的良性社會,讓需要服務的人都可以快速得到幫助,實在是太棒太感恩了。
應該是說“醫者父母心”.
醫生和護理師他們態度好, 我想並不是為了要"服務"我們...而是他們能站在病患和傷者的角度, 來為我們做最有效的治療, 不管是生理或是心理上~
真的是這樣,所以每次到診所醫院我都覺得很感恩也很客氣,因為他們的良好態度和溫柔在我認為,都是額外的不需要這樣也能治療也能看診,其實在各行各業我也是這樣看的溫柔和客氣並不是必需的,這些都是額外價值需要我們珍惜
其實台灣志工是一些已退休然後身體還健康的長輩另一個社交平台.除了妳在各機構看到的志工.還有很多妳平常看不到的志工默默的在為這個土地付出.比如台灣街道為何如此乾淨?因為有一群志工在妳我還在睡覺清晨的時候會在路邊撿垃圾清掃路面(志工是完全無酬勞的喔)
志工並不是退休人士的專利,我身邊很多上班族,是利用假日或下班後的時間,去從事志工。
還有,清晨掃路者,應該都是約聘人員,是有領薪的,這份工作,政府應該給錢吧,這個要用志工,也太糟,該付錢給人的,還是付出酬勞,不然繳稅養這些高薪的公務人員,也說不過去吧!
@@tsaivikki3293 台灣真的有不少喜歡幫大家掃馬路和掃公園的人。我有個鄰居八十幾歲過世前每天都在掃馬路,我有個公園打太極的LINE群大家每天都在掃公園。
@@tsaivikki3293 有些的確是清潔志工,我們社區就有。
台灣以人為本,醫生病人之間互相信任,社會各角落都有很多義工,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以愛為初心,互相包容互相忍耐互相了解
「善」的循環所開出的果實,植善有厚果。我們一起加油
Beli 妳真的口條很好 看妳的影片真的很舒服
之前我家人做小手術
住院3天+藥
總共才付了2000多新台幣
我也嚇一大跳
還以為要個幾千上萬元
健保真的救了很多人!
大家要惜福啊!
我爸前幾個月在家小中風 請救護車送醫院 住了三天醫院 結果一毛錢也不用付 讓我驚訝到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看过你几次视频,一个大陆人深有体会,其实差距挺大,出去挺好。
1450😂
@@xiaobaowei4469 角落裡的韓粉
@@xiaobaowei4469 你可以去看看美國或中國的健保,台灣🇹🇼健保確實是世界第一。😁
@@xiaobaowei4469 ㄖㄨㄛˋㄓˋㄋㄠˇㄘㄢˊ
@@xiaobaowei4469 爛貨
台灣是個注重人權溫暖的社會,包括老弱病殘,包括生老病死,重新生兒的接生,孕婦產前產後的 生理及心理的照顧,老年人的長期照護,病者的醫療甚至死者的尊嚴,都在整個醫療與社會體系被照顧。
至於大小醫院,小病去診所,診所醫生會判斷可醫治或必須轉診大醫院,以免浪費醫療資源。
小病在小診所,小診所的醫生都很有專也有分科的概念,那如果小診所的醫生認為,病需要往中型醫院,就會往區域醫院送,哪區域醫院如果認為它的設備不足以治療,就會往榮總.長庚.高醫.台大,等醫療中心轉診,因大醫院其實中病毒細菌比較多,有時反而容易被感染,所以只是一般的小病其實就在一般診所或區域醫院看就行~
這就是所謂的台灣的醫療分類~因為生病時要花費的多所以台灣的全民健保,就是針對弱勢族群或經濟上較差者也可以享受很好的醫療制度~
六年級生路過。
民國6.7.80年代,台灣也重行塞紅包跟掛名醫的文化,同樣也是盡量不去醫院,家附近西藥房能處理就處理,大病或大出血才會到醫院看診,當時的醫藥費也不便宜。
直到1995年3月1日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發行紙卡六格的健保卡(蓋滿再補發,健保卡上有駐記,從A~Z)。
初發行時,百姓也經常鑽法律漏洞,拿健保卡去附近西藥房或藥局,蓋一格健保卡印章換維生素或奶粉....等等。
經由實行健保,漸漸補法律漏洞後,就如妳現在所看到的健保制度,紙卡也變成IC卡附大頭照來區分是否本人。
健保IC還有其他好處,施打預防針跟電腦備註。
新生兒在60天內需辦理健保卡,若在60天內生病可用父母的健保卡就醫。
預防針可依照媽媽手冊施打蓋章,而後就會轉入健保卡。這樣可方便查詢幼兒到成年預防針施種情形。
電腦備註則是醫院端可見資料,有無慢性病,麻藥或藥物過敏,有無傳染病,過往的疾病治療跟開藥......等等,算是電子檔的病歷資料。
是的,同是六年級的我很有感,記得小時候去診所看感冒也要好幾百塊錢,而且那時很流行吊點滴,跟大陸現在的輸液文化一模一樣!
其實台灣推行的是醫藥分業/醫療分級,小病在家庭醫院(俗稱小診所)然後如要配合更高層次的檢查或醫療手術就有轉診制度。推行目的是希望病人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看診確保每一位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治療手段不激進(不隨意吊點滴/非必要不作侵入性治療/不隨意開藥)等,健保制度可以讓每個人民用少量的費用作最大化的治療,醫療均等不分貧富。人間最好不過身體健康但在必要的時後健保是維持健康最強有力的後盾,謝謝分享。
說個笑話:老王今天怎麼沒來醫院?老黃答:他早上打電話說身體不大舒服,今天就不來醫院了🥱
🤣🤣🤣
這是不是話說中國啊?
台灣的軍醫院榮民看病是免費的,所以有一群拿看病當社交的人存在。
而且還有人一天看三次(同一個病)換三家醫院,厄~我看到這報導時、也很想罵娘,一年看快一千次醫院,他自己來日不多沒關係,可他沒有子孫嗎?建保倒了 倒楣的不是以後的子孫嗎?
這個梗好久沒看到了XD
台灣的醫生在學生時期都是全國前幾名的,醫療能力不強也難
只希望全民能好好珍惜所有的醫療資源就是
其實台灣老人愛上醫院…對健保來說是沉重的負擔,老實說不是好現象。有不少老人去醫院不是因為病痛受不了。而是醫院的醫護人員會對他們噓寒問暖,教他們注意身體,以此彌補老人心理的空虛而已。有時候多打電話給家鄉的老父母,關心一下他們的健康,最近有沒有吃得好睡得飽,讓老人覺得自己還是有人關心。那麼他們上醫院的次數也會減少。
大陸年輕人的關察,表達能力超強!要是我們一般是沒法說的那麼細膩的。
真的。他的咬字口條和撰稿都很專業。
台湾诊所其实更方便 一般都在家门口而已 我家经常去看的诊所 已经帮我们看了三代人了 医生都认识我家人 小病诊所看 大病可以问诊所医生要去那家大医院 找那个医生看 所以很方便
思路清晰,
表達能力相當好喔!
按讚~
歡迎來臺灣生活!
“志願者”(義工、志工)大都是退休者!在家整天看電視很無聊!去當志工有被需要的“存在感”, 可以認識很多朋友!有事幹且有“ 盒飯”吃( 這點不重要)!尚且宗教家也很鼓勵!我就有家人中午去幫幼兒園煮一週一兩天中餐,認識很多抖出家事的幼兒,甚是有趣和快樂!
要珍惜台湾建保。这是对一般老百姓免于面对病痛无能力就医的一种尊严
把病人說為 "上帝" 太誇張了!醫生在台灣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他們是台灣最聰明、最會讀書的一群人。醫病關係良好,只是醫生與病人彼此尊重而已。
對,有些病人像魔鬼,鬧醫院打人的,新聞也有。
在台灣,已經不稱呼護士,而是稱為護理師,而在診間的護理師,她們被稱為(醫助)醫師助理,台灣的醫院,是全球排名裡,是最棒的,這是有非常多,外國人所評價的,祝福妳,在台灣能愉悅的生活。
不管是大醫院或是小診所都沒法插隊,網路預約會給妳一個號碼,現場掛號也會給妳一個號碼,小診所也是需要先通過工作人員掛號,也是一個號嗎。去大醫院,插入健保卡=告訴護士「我來了」。等妳的號碼出現,就進去診間,沒到妳的號妳進去會被「請」出來的。另外,台灣沒有「專家號」之說,先上網看看醫師的資歷,再決定要找哪一位醫師。至於沒拿藥可不可以落跑?想多了,健保局會追繳,跑不掉的
台灣醫療有很多免費的健康檢查項目,例如口腔,糞便潛血,子宮頸癌....等等,預防重於治療是不變的道理,因為很多疾病等到有疼痛感時,常常已經瀕臨末期了.
台灣人看病會先去附近的診所,也是大概在10幾年前我還在唸書的時候,我印象中有一段時間政府一直在電視上播放影片跟民眾宣導,小疾病先去小診所,醫生如果認為病情比較嚴重,再幫你轉診大醫院,提倡民眾要把醫療資源留給緊急有需要的人,從那之後大家才慢慢培養成了現在這樣的就醫習慣。
我覺得很多志工真的很感謝他們,他們幫助了民眾,提供了親切又熱心的服務,尤其很多都是退休的叔叔阿姨們,他們願意奉獻出退休後的時間回饋社會,真的蠻偉大的。
不要小看一般小診所,小診所的醫生都是在大醫院經過很長時間工作經驗。
其實吧!個人覺得台灣的醫療體制下,長期固定在小診所就醫看診後,醫患關係比較容易形成一種類似家庭醫師與會員制的關係,患者有機會獲得比較優質而精準的診療安排,相較之下也有助於減少醫療、排檢等資源的重複耗費,迅速達到分流分治的效果。
一般小病在地方診所看病即可,而且醫生素質也經過醫學院取得執造並在大醫院訓練過。 需要特別醫療設備診斷才到大醫院,這樣可以平衡醫院資源與醫療品質提升。
你是社會環境觀察家...太厲害了....我自己有觀察到..長輩去醫院感覺是去找醫生聊天說說心事...就好像去上學的感覺,讓自己每天有一個目的目標然後去完成它
台灣好媳婦妳說得真好一級棒
醫院分級制也是經過政府宣導幾年才比較好的
而且診所費用會比大醫院便宜
除非比較嚴重
不然都會在診所看
台灣也曾經是搶著去大醫院,負擔不低。我小時候,感冒去趟小兒科就要300~400台幣。後來為了讓民眾的醫療有保障,才有了全民健保這個制度。
然後也用了一些不同規模的醫院,收費標準不同之類的規範,讓大家漸漸改變先去大醫院的習慣。
中国这么多年 医疗总体来说是尖端技术在进步 普及医疗水准在退步 普通人看普通病非常痛苦 其实解决乱象 稍微理智一点的都知道该怎么样 无奈 谁敢把盖着的锅盖揭开呢
看孫大午就知道了!
中國向來不缺有志之士,與高端人才。就是被制度體制壓抑,難有盼頭。
台灣對於中共 就是大號的 孫大午,不允許存在。
我在大陸自由行好多次,旅途中生病,真心體會醫療的「不便民」........確實沒人敢把那個鍋蓋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啊~
你自己連講都遮遮掩掩的!指望誰把鍋蓋掀開?
長庚不是過去了開醫院了 你們就請長庚盡量依照台灣模式運營 只是台灣是看完病才收錢 這在中國應該很難執行關鍵吧
@@pinechou1534 你想多了 你試想進入了一個紅包場 大家都做這相同的事情 而你卻不收紅包 還跟客人說 我表演 只是為了娛樂大眾 所以我不能收紅包 [下場會是如何 你因該知道]
如果生大病,我當然會選擇大醫院,如果只是小病,比方 感冒 洗牙 過敏 眼睛不舒服等,小診所就可以,至少不用排隊,除非小診所沒辦法,讓他們推薦到大醫院。
基本上我盡量不去大醫院,太浪費時間了。
所以,像拔智齒這樣的小狀況,根本不需要到大醫院去,只要在一般的牙醫診所就可以,省時又省事,不去擠大醫院,把大醫院留給那些真正需要醫治的重大病患,確實做到病狀分級分流,這才是健保最重要的目的。
我六十歲,還沒到大醫院看牙齒過,都是家附近診所醫療。
拔智齒有些牙醫診所是不做的,我的智齒就是新光拔的,轉診去的。難易度吧!
不一定吧,我之前戴牙套要拔牙,診所的醫生叫我去大醫院拔欸😬
台灣人能夠無差別到大小醫院就診,這是長期生成的文化。
背後的原因是醫生的素質很整齊。
因為百年來台灣的大學醫學系每年都是台灣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的第一志願。
醫師這麼多年來形成社會上高素質令人敬重的職業。
這在世界各國的醫師素質上可能少見。
大陸的醫學系是不是全國最頂尖的高中生的第一志願呢?
世界各國的高中畢業生選擇大學的優先意願各有因地制宜的不同。
台灣當年在日治時代,日本帝國大學(今日的台灣大學)以日本人入讀為特權。並限制台灣人不得選讀理/工/法/文,而把醫學科系給台灣本地人開了一條縫。此後養成台灣人以就讀醫學院為第一志願的傳統,造成了今日台灣有質與量具豐美的醫生,成爲台灣醫學進步,健保制度能夠以跟上的主要原因。
謝謝日本統治這種限制與功利性的開縫,其無心插柳而成蔭,讓在台灣的後人乘涼。//
診間除了醫師還得有護理師,其實有著一層法律思維,尤其有可能觸及性騷擾或收受賄絡的狀況之下,避免兩造雙方各說各話的情形。另外,在台灣幾乎所有專業人員的正式稱呼都是XX師,醫生護士是以前的叫法了。再者,醫院越大代表人流越多,享受服務的品質越低,所以除非急重病症,住家附近就醫是比較好的選擇
台灣健保最大的特色就是,有錢的人,健保費用會多交一些,而經濟不好的人,費用會比一般人交得少一些,甚至真正貧窮的人,可以不交健保費用。
健保的原始用意,就是在幫助貧窮的人。當全部的人,都參加保險。這樣就會有多餘的金錢,來幫助弱勢族群。
三四十年前我小的時候無醫村落會有衛生所醫生進駐,一週來駐診兩天,現在公費訓練出來的醫生變少了,但有大醫院每月來巡迴駐診,和免費醫療專車載送看病,只要預約就會過來載你去看醫生,所以住無醫村其實也還滿方便的。
您好,分享身為台灣人的看法~
1. 小病不往大醫院擠是落實政府宣傳多年的醫療分級的概念,讓大醫院的資源可以聚焦在急、重症的病患。而且有能力自行開業的診所,往往也是經歷過大醫院洗禮的優秀醫師主導,處理小感冒綽綽有餘。
2. 台灣的醫療業不應被當成服務業,醫護的友善態度出自於同理心。醫病關係的互信以及病患自在的感受都有助於了解病情並提供適當的醫療協助。醫護的良好服務不是為了討好消費者,所以病患也別擺個大爺的架子,大家要相互尊重!
感謝您稱讚台灣的健保制度。
台灣健保確實給了我們滿滿的幸福感,但是有一部分的人不會去維護及感謝這個制度,導致這個制度因為虧損造成許多醫療支出項目緊縮。
健保制度雖然沒有到完美,裡面也是有很多缺陷存在,例如:醫護人員的待遇、醫材費用等等。
這個制度確實給我們很多優點,希望大多數的台灣人能跟你一樣,一起努力去維護這個制度。
台灣的健保創造了一個相對平等的醫療環境
先不說醫術、設備、費用這些問題
大陸光體制就可能把好人逼成壞人
剛好我老婆也是陸配舉個家裡面實際的例子
1. 2歲姪子在台灣從三樓樓梯縫掉到二樓樓梯,送急診診斷頭骨有裂加輕微出血外加脾臟破裂,醫生趕緊用微創把脾臟血嘗試止住,如果止不住可能脾臟就要拿掉,術後住加護病房2天後轉普通病房觀察,7天出院回家觀察,社工來了家裡幾次要求樓梯裝防護網及詢問家庭情況,目前順利康復好像也沒什麼後遺症,小孩復原超快…….
2. 大陸另一個侄子不到半歲外婆餵奶嗆到肺裡面導至嚴重窒息氣胸送醫,急救處理完又發現小孩大了血便,繼續住院五天亂七八糟b超都做了,抽了好幾管血說要檢驗,抽完血說小孩貧血又要加價輸血,然後再安排全麻照腸鏡,照不出所以然又繼續住院又要全麻照胃鏡一個小孩折騰成這樣,然後現在還在進行中已經花超過一萬rmb 的治療費還沒算住院費用等….
老婆家裡面也有妹妹當護士的
她說醫院上面一般都會設定部門業績
業績要達成就要給病人多做一些檢查、推廣加價項目
假設有個剛畢業滿懷志向的醫生來醫院
本來好心治療病患可是上頭卻給業績壓力導致達不成就開除你
大陸醫生根本不可能自己執業開私人診所,被三甲醫院開除大概職涯與人生也去了一半
所以面對領導不可能不低頭….領導權力大過天就算你反抗也只是自找麻煩,有點像早期台灣當兵投訴8591反而會被整的更慘一樣
這時候一個好人就會被環境逼迫成壞人
大陸環境就是這樣惡劣與畸形……..
不敢执业开私人诊所?我认识有很多个医生自己辞职开诊所的。况且被开除只要不是被吊销医疗执照跑到私立医院照样活。
@@danbhdwei2014 大陸只有醫美、牙科、婦幼會自己開私人診所,一般人生病還是直奔三甲吧
而且開醫院需要的資金跟人脈政治關係都不是一個普通醫生可以開辦的.....
被三甲開除是有可能可以去一些私人的,但大陸醫生更像是員工高級工人,台灣看診基本上自己的診都看到完,有時候看到晚上十一二點都還在看,大陸看到一半下去繳費上來怎麼換了個醫生...,接替的醫生說那個醫生下班了,又把病情給重複說了一遍....
還有之前老婆要回台灣待產,在重慶安琪兒開個能上飛機的證明待在大陸的產檢也是在該醫院作的,醫生不太願意開還言語閃爍各種迴避,最後硬給了兩千紅包+自費驗血B超才願意簽名蓋章
回台灣給婦產科看,醫生搖搖頭說做一些沒必要的檢查不知道幹嘛
我的看法:
大陸是資源集中在大都市,人群往都市集中,大小病都去醫院,大醫院人流太多,醫護人員工作太忙負荷過重,醫病關係就不會太好。
台灣是相反的,城鄉資源分散,小病去診所,大病才去醫院,醫院負荷尚可,加上有志工體系,便會輕鬆許多
说起这个,医生和患者各有各的苦衷....根本还是医疗资源不足够充足以及分配不平均的问题
台灣衛服部一直推行(家庭診所制度),就是希望民眾從家週邊的專科診所建立穩定詳細的醫病關係,再藉由轉診制度一層一層往上推,改善過去民眾對於有病就要去大醫院的偏執觀念,以免造成大醫院醫療資源浪費。其實很多台灣診所甚至比大醫院更加知名,除了醫生本身的醫術,一樣的病,但不同症狀,不同體質,開立不一樣的處方簽,還有醫德及溫柔的看診態度。
老話一句,請大家善用醫療資源,有事沒事不用跑診所/醫院,藥不需要多拿亂吃。
#醫療環境是很高壓請尊重醫療人員及其專業
台灣健保對人民的好,造成許多新住民覺得很讚~~這是錯覺 ! 台灣健保因為太好而被濫用,已經到了破產邊緣;若想要全民健保能維持不錯的運作,真的需要人民不去浪費醫療資源。台灣健保不是免費的,全民有健保的人,每個月都要繳健保費,等於是為自己、為他人存醫療保險的費用。我支持健保漲價、慢性藥物自費......等,只要讓健保能維持財務上的正常運作。台灣醫療系統順暢、醫護人員的友善,也是需要大家尊重的對待,那都不是他們「理所當然」一定要做的。華人都有個毛病「 給你方便,用久了,被當成隨便」,在健保系統、醫療系統中,亦然。一個體系的完善,需要全體群眾用心的維護,才能走得長遠。
通常小診所都是大醫院的高手自己出來開的,小診所處理不了,才會轉大醫院,因為大醫院才有那些器材能檢查。
看了幾期視頻……台灣真適合生活中愛遵守規則有素質的人在那生活。大陸人這個“叢林法則”的生活方式真讓那些生活中老實本分依章辦事得人吃虧。台灣當年也是亞洲四小龍,經濟經過快速的發展後,人也慢慢的沉澱下來,大家都懂得熱愛生活。
比較大的醫院都有自己的app,上面就有各診間即時看診號,所以可以根據你的診號,快到你的號再去診間等,這樣就不需要在醫院等太久,如果過號了,就要等5個人後再插入看診
其實這都是台灣的教育成功的地方!把禮,義,廉,恥做為基礎教育,不論在校在家都會即時糾正錯誤的觀念,出社會的學子們都有很強烈的(同理心觀念)觀念正確,社會才會和諧,有和諧行為,國家才能時時檢討循序進步,而您在醫院有各種好的體驗與感受 ,就是台灣人所共同塑造的台灣價值。感謝台灣人的付出也謝謝您。
台灣人有個習慣是看病盡量固定一位醫生 , 所以胃腸可能找陳醫師 , 循環系統找林醫師 , 皮膚科找某某醫師....每個專科都有熟識的醫生 , 我們家的孩子看病也多是某家珍所 , 好處是醫病關係更密切 , 醫生對病人的病歷比較了解 , 也可以更準確判斷病情
台灣連續好幾年醫療綜合評鑑都是世界第一,前三名台灣、南韓、日本,台灣一般小診所的醫生都非常專業厲害,不需要跑到大醫院來看病,反而大醫院會有實習生病人就會有被練習的狀況,每個縣市都有大型部立醫院和私人醫院,技術水平都很高,醫療中心是設備最多的醫院,台灣人很幸福。
一堆人還是嫌棄的要命,這就是台灣不斷進步的其中原因之一。
完全不想去大醫院,覺得光是在裡面走路就累了(美食街真的很好逛)還有區域間還是花太多時間了,小病(感冒)或者需要長時間控制的(洗腎、或者身心科)都想找住家附近花個三十分鐘看病就好。
其實台灣也花了很多時間宣導不要浪費醫療資源,不要都往大醫院擠的概念,疫情前成果不彰,疫情期間就都自然自制了啦啦啦
對了,健保有補助半年一次的洗牙費用(只要掛號費)請多多利用,小地方顧起來,才不用花大條的。
非常喜歡妳的分享,也感謝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引以為傲的健保,不過我個人不太贊同妳說的醫療如同服務業,有點像是花錢理所當然接受服務,我認為台灣的醫患關係大部分不錯的原因是,醫者視病如親,而患者不會因為得來容易而不珍惜,反而是尊重且信任。我知道不見得每個台灣人都這樣,但我看得到的家人朋友都非常珍惜健保資源,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小診所,醫療分級,希望把珍貴的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其實我人暫時不住在台灣,但我依舊繳納健保,這是我支持台灣醫療的方法,也是愛台灣的表現。希望台灣高品質且珍貴的醫療資源可以永續經營。
這邊要提到一個觀念,不舒服就是就近診所,診所醫生處理不了會幫你轉診往更高層級去,這樣從小到大可以很好的分流,也不會造成醫學中心太多人壅擠&浪費醫療資源
而且平常小病小痛什麼的,90%都在診所就能解決了,例如拔智齒,路邊找一間診所大多能處理啦,除非智齒埋很深,且是水平智齒,診所醫生自然幫你/建議你轉診
在台灣,我們從小就在家附近的小型診所看病,也相當於家庭醫生,他相當了解我的健康狀況,一有大問題,必須去大醫院,也是由小型診所來轉診,這樣也比較不會掛錯科別,可以節省時間及醫療資源,不需要大小病都往大型醫院去。
預防醫學越來越受重視 也是大家應有的正確觀念!
我外公是日治時代訓練出來的家醫/小兒科醫生,自行開業之前,在鄉下衛生所當醫生。祖父是養子,自學漢學 ,六旬翁拿下中醫師執照,懸壺以終。妳的經驗是我成長的縮影,感謝妳這麼細膩的描述。
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 大約要15年, 主治醫師做個8~10年, 如果沒能升上科室主任, 大多會離開大醫院, 自行開診所
所以大醫院不斷有人出去開業, 也不斷補充新人, 而有多年經驗的都在開小診所
我是台灣本島人 建保真實的好 全本島人幫助你 小病自己花錢
平常的小病小痛都往公司或住家附近的私人診所就醫,不僅方便而且時間很好掌握,醫師有時也會根據你的病情輕重或是需要精密儀器檢查時,會建議或是直接轉診到大醫院做徹底檢查。在台灣能開私人診所的專科醫師,都是在各大綜合醫院累積相當多經驗的主治醫師,所以也得到台灣百姓相當程度的信任。
父母往生前,受到健保的照顧,花了很多健保資源,所以我們身邊的親友都非常珍惜台灣的健保制度,盡可能不浪費,社區診所都是非常優秀的專科醫生,就像鄰居守護神,一有問題,可以馬上協助你解決痛苦,安撫你的心靈,經過判斷,必須往設備齊全的大醫院,也會協助你馬上取得最快速度的醫療照護。願大家珍惜和保護我們台灣健康守護神,台灣健保。
老公也不教一下 XD
拔智齒這種小手術台灣很少人直接跑醫學中心,只有工序極其複雜的大型手術才會由診所開轉診到醫學中心。
台灣精英教育在醫學界已經深耕几十年了,才成為今天的樣貌
大醫院人多,看個病要很久,小病的話到診所就足夠了
你的掛號費150元就是診所的價錢,大醫院掛號費可能要兩倍以上
而且能夠出來開業(診所)的醫生,基本上都是在大醫院當到主治醫師才出來的
雖然診所的設備器材上比不上大醫院,但醫師在醫術及經驗上都比普通住院醫師來的高
現在健保也力推轉診制度,嚴重的病還是會開轉診單到大醫院來醫治(有掛號費減免)
社區診所常常臥虎藏龍,生意興隆
感謝分享,自己的看診經歷,
在台灣各地區的診所,
多是由大醫院的主治醫師出來開的,
所以專業技術上與各大醫院的醫師是不會有差異。
而且經由他們先作過濾判斷如果是重病,
他們會立即開立“轉診單”轉往他們認為合適的醫院去就診,
這是台灣的轉診制度,
小病去小診所,
大病轉送大醫院,
可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台灣早期教育有句話:『助人為快樂之本』,無論我們身處哪一個行業,無論收入多寡,都能看淡自身利益,不計較得失,處處事事為他人著想,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愛,自然而然的在促成這個社會往良性正向發展。
人人養德,與人為善,都願意無私快樂的付出,讓所有人受益,最大的回報就是我們與家人親友,自然而然也身在褔報之中。
在台灣習慣小病跑一般診所,除非大病才會往大醫院就診,不要去搶到真正需要治療的醫療資源,況且很多診所的醫生也都是從大醫院出來自己開診,所以技術跟大醫院比毫不遜色歐!
法規上,考上醫院的主治醫師,並且取得醫師執業執照滿五年,才能跟衛福部申請診所開業。
但大多醫師都會當主治醫師至少3~5年,再考幾張專業證照(某手術、某療法),才有可能出來開業。
真的,我自己是耳道很小(多家醫院認證的小,他們的那種專業器具都伸不進去,也看不太到我的耳道深處),所以耳朵很容易出毛病,我是南投人,現在在別的縣市工作,但我每次耳朵有問題還是選擇回家看醫生,從我國小一直看到現在的醫生,他很了解我的問題是什麼,去了也不用特別解釋,之前幾乎是每個禮拜都回家看醫生。還有一個很暖心的事情,我從國小一直記到現在25歲,就是因為我的耳道太小了,每次醫生都看的很艱難,我下次再去看的時候,醫生就說他們之前特別新買了那種小的尺寸的器具跟棉花棒,雖然只是一件小事啦,現在想想有沒有可能是醫生之前準備的器材不夠充分?但是我還是覺得很感謝很開心
我慶幸當臺灣人.台灣最會讀書最聰明的都當了醫生.已4度醫療服務世界排名第一.服務又便宜又好.看病品質優,不像看病.醫護聲音溫柔.志工多,服務好,效率高.醫院像百貨公司但是人人安靜.素質文化高.也有美食街東西好吃便宜,台灣健保世界第一,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