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浪漫》第五堂:蕭邦第1號敘事曲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 лют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25

  • @tracyhsu6045
    @tracyhsu6045 3 роки тому +6

    從「聽見音樂」開始,總是把最安靜、美好的時間留給音樂沙龍,並再三聆賞。這是一系列知性、感性的盛宴,感謝楊老師、江老師的努力與付出!

  • @IngridGuo
    @IngridGuo 4 роки тому +7

    楊照老師的講座,我先是泛聼,再第二遍細聽。有些還會聼第三遍。感謝不盡臺中國家歌劇院推出的這套音樂講座,尤其是新冠大流行時期🌹

    • @IngridGuo
      @IngridGuo 4 роки тому +2

      弗雷德里克·蕭邦敘事曲
      zh.wikipedia.org/zh-tw/%E5%8F%99%E4%BA%8B%E6%9B%B2_(%E8%82%96%E9%82%A6)

    • @NationalTaichungTheater
      @NationalTaichungTheater  3 роки тому +1

      能有您一路支持,我們也很感動😭

  • @chingwencheng8250
    @chingwencheng8250 3 роки тому +2

    楊照老師。👍👍👍

  • @lanwang1226
    @lanwang1226 4 роки тому +3

    在故事里,听见音乐,理解音乐。非常感谢🙏

  • @lilee2616
    @lilee2616 4 роки тому +4

    辛苦了,這首要彈好真不容易,非常重要的第二主題的音色很統一,要理解蕭邦真需要非凡的高度。

  • @psy7669
    @psy7669 2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兩位老師。

  • @jjq5993
    @jjq5993 4 роки тому +1

    谢谢分享

  • @teddertao2875
    @teddertao2875 Рік тому

    江老师弹琴的侧影很像年轻时的Martha Argerich, 超美。

  • @iVergilchiou
    @iVergilchiou 3 роки тому +6

    我覺得這個版本的導聆跟這首樂曲比較好連結起來,看完再去看 The Pianist(戰地琴人) 後面主角彈給德國軍官聽的那一段會更有感!
    ua-cam.com/video/Rf33JxlLSQM/v-deo.html

    • @aomeaome473
      @aomeaome473 3 роки тому +2

      我覺得彈的人和聽的人都知道敘事曲背後的故事

    • @lilee2616
      @lilee2616 3 роки тому +1

      說得太好了,台灣人什麼都知道!去查資料都知道,陽照先生不也是要查資料做功課?這位鋼琴家也彈得很好也知道,希望不要寄錄音就被刷掉,台灣鋼琴家的宿命總要有知道的人來扭轉。

    • @NationalTaichungTheater
      @NationalTaichungTheater  3 роки тому +2

      謝謝各位的分享~

  • @ziruizhou7558
    @ziruizhou7558 3 роки тому +2

    哈哈哈应该是1831-1835年创作的吧,虽然我很希望肖邦可以活到1935.。。

    • @fangxu8137
      @fangxu8137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也发现老师口误了 如果肖邦能活在20世纪又是有可以期待的音乐享受啦。

  • @patlim381
    @patlim381 2 роки тому

    李雲迪也說過他常每次都發覺不一樣,所以常要再一再讀譜的

  • @楊小姐-e4s
    @楊小姐-e4s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請問有人可以提供這首譜嗎

    • @nelson7673
      @nelson7673 5 днів тому

      implg直接找就可以了

  • @hehu9150
    @hehu9150 2 роки тому

    杨昭的书我看了不少,整体上写的不错,但这个讲座讲的实在是太差,太辣鸡,强忍着看完的。本身不是音乐人,偏要从音乐角度去分析。这首曲子哪里是纯音乐的,对波兰近三百年的历史不了解,对密兹凯维奇和肖邦个人经历不了解,对波兰这个民族和民族精神不了解,根本就理解不了这首曲子,连门都没进。这首曲子某种程度上是波兰民族的音乐史诗,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电影PIANIST里男主角(钢琴家)最后给纳粹军官弹这首曲子,不仅”波兰“”而且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