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TF的呵護下,投資是不是太舒適了....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31 січ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52

  • @小黑鮪魚
    @小黑鮪魚 23 дні тому +17

    賣了ETF 投去美債後 才知道
    ETF 有多完美 那些老師有多渾蛋 !

    • @bookyang
      @bookyang 23 дні тому +6

      你這就是屬於有點偏向歐印派的,美債我也是有買,債券本來就是走長期,沒有個三五年你是看不出效果的,債券給的利息還是很香的,下次嘗試著不要賣ETF,拿額外的錢去買就好。

  • @zzz17t58
    @zzz17t58 23 дні тому +7

    看來好好了解「跳出舒適圈」要做什麼才是重點
    主要是跳出舒適圈,是以舒適圈向外延伸的壓力圈;這麼說太抽象,舉個例子就明白:比如投資台股etf進而增加投資美股etf這才是延伸;而跑去當沖玩期貨,那就跳進暴風圈了

  • @遊蕩的巴雷特
    @遊蕩的巴雷特 23 дні тому +6

    在股海行船時,在船底放點壓倉物(ETF),然後再放點高價易碎貨(風險個股),就可以快樂行船啦。
    買ETF降低波動然後再靠個股拉升波動,比例取決於風險偏好

    • @吼搭啦-h1u
      @吼搭啦-h1u 23 дні тому

      哈 這比喻不錯,那全部放在風險個股,如果沒做好的準備跟功課,隨波逐流,一個不小心就變成海洋垃圾了

  • @asoonchai
    @asoonchai 21 день тому +2

    這集文案好強,大量押韻耶

  • @徐美鳳-r5k
    @徐美鳳-r5k 23 дні тому +1

    製片用心、精良 🎉🎉🎉😊

  • @ACQ525
    @ACQ525 23 дні тому +6

    我都待舒適圈,又穩定,又爽領錢

  • @bookyang
    @bookyang 23 дні тому +12

    舒適嗎? 確實這樣說也不為過,但開始懂得投資之後,也更懂得什麼是風險,開始會有人不甘寂寞想要脫離照顧,進而轉買個股,所以我們還是要懂得部位的調整,很多年輕投資者不知道什麼叫做部位,說白了就是各項資產的配置,像我本身有房產、基金、股票(個股、ETF、債券)、現金,這六個部位在不同時機點要去懂得調配,這只是大方向的說,更細一點還要去講到持股的比例,現在行情不看好,我現金多持有一些,又或者債市看好,那我股票轉為債券多一些,諸如此類的操作都是叫做部位調整。

  • @chenjunting
    @chenjunting 22 дні тому +5

    太想跳脫了,但跳不開啊!手上去年的0050績效44%,其他個股做波段、看技術線型、玩籌碼面的,全都落後,選股贏過大盤本身就是很不舒適的事情

  • @maggiezhang4596
    @maggiezhang4596 11 днів тому +1

    去年跟著政策消息買的無一例外跌很慘,電線電纜,風力發電,水資源等等,都是看專家說以後每年幾百幾十億的預算投入,業績會飛起,股價也會飛起,結果下半年一直跌至此躺在谷底都未翻身…

  • @playgamenow
    @playgamenow 23 дні тому +4

    買了ETF想跳脫舒適圈,那可以開始研究ETF裡面的個股,然後自己另外拿一小部份的錢配置在這些個股的其中幾個,年後比比看投資績效有沒有贏過ETF。

  • @Eliminate_three_evils
    @Eliminate_three_evils 23 дні тому +5

    大部分的人適合平庸 卻因為別人的一句話 變成貧窮

  • @miku3920
    @miku3920 22 дні тому +4

    擴大舒適圈比起踏出舒適圈舒服的多

  • @莊振宇-w9c
    @莊振宇-w9c 22 дні тому +1

    我買太子建❤有一個買賣口訣:10元左右往下買;12元往上開始賣❤買賣很多次,都是賺。現在太子建在10元附近,可以買進了

  • @mattlin9677
    @mattlin9677 22 дні тому

    正確來說,走出舒適圈是一種高風險策略或許有高回報,但擴大你的舒適圈才是低風險加各種回報地都可能發生的策略。

  • @wsl520kimo
    @wsl520kimo 23 дні тому +3

    當別人貪婪時你破產,買個股就是賭,十賭11輸。

  • @大鈞哥
    @大鈞哥 23 дні тому +4

    引用[所謂離開舒適區,實則是舒適區已然不舒適,是為了尋找更適合自己的舒適區]😂😂共勉之

  • @吳皮蛋-x1p
    @吳皮蛋-x1p 22 дні тому +10

    買美債ETF就可以走出舒適圈.....🤣

    • @maggiezhang4596
      @maggiezhang4596 11 днів тому +2

      現在持續離舒適圈越來越遠了😂

  • @lschang2173
    @lschang2173 22 дні тому +2

    莫忘初衷,我為了領息慢慢投入Etf,不小心也享受了降低風險的好處,買個股勞心勞力賺少賠多,就全投Etf了。很舒適,不想再買個股。就是市值,主題,高息,美股, 隨心情買賣,但季配高息的只買不賣。

  • @jamesduncan07
    @jamesduncan07 22 дні тому +1

    不管投資什麼,建議都應「建立投資系統,啟動系統思維,讓系統運作」
    其中買進大盤的指數化被動ETF是最符合大眾的低門檻投資方法(注意,方法不等於系統)
    買個股絕對可以,搞不好你就是下一個股癌謝孟恭,甚至是股神巴菲特,只是必須建立一套交易系統

  • @大湖草莓酒
    @大湖草莓酒 23 дні тому +2

    待好待滿,再待幾年就不用上班了。

  • @RilaQma
    @RilaQma 22 дні тому +5

    你做文案的嗎? 寫文案、押韻、說故事、選畫面很厲害。最重要的是對於字型的選擇~ 神啊~(抱歉跟投資沒啥關係😂)我很享受看你選的字型~ (抱歉本人有病喜歡看字型-童年被新細明體綁架的後遺症😂)

  • @verachen8590
    @verachen8590 5 днів тому

    去年五月後亂買一籃子ETF確實結果不大舒適😅,但是買到台積以外個股更不舒適。

  • @easonlee7821
    @easonlee7821 22 дні тому +1

    一次買5張970的台gg~看著他噴到950~耐心等待回到978全數脫手
    結論:乾!我沒那個資產這樣歐印,我還是慢慢領ETF的股息~然後每個月定期定額2萬(都是用股息重複投入)
    從11月投報率一路都是綠到底(多環保),然後不痛不癢繼續保持😎

  • @willyfc5566
    @willyfc5566 22 дні тому +1

    很有意思 跳脫舒適圈 本來就不舒適了 怎麼跳脫XD

  • @user-yestaet
    @user-yestaet 19 днів тому

    厲害😂

  • @pandalee1803
    @pandalee1803 22 дні тому

    買營建個股那我選直接買2330好了,我相信2-3年後照法說公司展望,股價應該也會不錯

  • @ReckLessZ-ot8jc
    @ReckLessZ-ot8jc 23 дні тому +1

    但多數人沒辦法堅持

  • @newteddyhuang7619
    @newteddyhuang7619 23 дні тому +3

    確實,不再打房跟營建股飆漲是兩回事😂,人口與供給明顯不成比例,在可預見的未來房價已經是極度不穩定,是說把人住的東西當商品投資本質上很不可取。
    倒是一樣的大盤兩萬三,不一樣的台積電股價讓人非常焦慮,這不代表除了台積電其他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嗎,台灣未來極度堪憂,所以我走回舒適圈的做法就是拋下台股迎向美股回到舒適圈🎉

    • @similis_5526
      @similis_5526 8 днів тому

      真的,超堪憂的。。。

  • @ARMADLMON
    @ARMADLMON 23 дні тому +1

    什麼舒適圈跟暴風圈
    我實際看過有形體的就只有呼拉圈~

  • @mikechen2871
    @mikechen2871 22 дні тому +1

    還是買台積電吧,暴跌、暴漲和長期盤整,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 @seraskier.
    @seraskier. 19 днів тому

    如果已經穩定幹嘛自找麻煩,如果一開始就沒打算進入ETF,自己的策略也完成建構穩定成長,那也不必再離開,因為換個環境不一定能成功

  • @freddyli5356
    @freddyli5356 23 дні тому +2

    我十五歲時就是為了走出舒適圈,把儲了9年的零花錢經過媽媽的帳戶買了股票。

    • @playgamenow
      @playgamenow 23 дні тому +1

      然後現在漲了3倍?

    • @吼搭啦-h1u
      @吼搭啦-h1u 23 дні тому +1

      會想投入是因為家人還是什麼契機?好奇怎會把錢投入跟對於錢的認識為何?因為認知與行為不會是突然就有的

    • @freddyli5356
      @freddyli5356 22 дні тому +2

      @ 當時2010年買的港股建設銀行,主要就是為未來讀大學要用的資金做打算,沒什麼特別認識當時的認知就是一個交易工具嘛。

    • @freddyli5356
      @freddyli5356 22 дні тому +1

      @ 沒有,印象中2014年左右沽出時大約盈利2.5倍吧

    • @吼搭啦-h1u
      @吼搭啦-h1u 22 дні тому

      @@freddyli5356 原來如此,謝謝回應,因為有些人認為是賭局跟不能碰的東西,另外對於資金需求的想像會不同,有些沒有急迫感覺得家人會付,或是存下來而已。

  • @lovetacoma8604
    @lovetacoma8604 11 днів тому

    你有抖m體質?

  • @張茗宸-s1o
    @張茗宸-s1o 22 дні тому

    大衆湧入的;大多總爆雷,沒有足夠的韭菜;狼吃什麼?

  • @孫煥祥
    @孫煥祥 22 дні тому

    開始買00631L

  • @不想吃土的豬豬
    @不想吃土的豬豬 21 день тому +1

    版主要不要開個如何講故事的頻道😂

  • @WangKid
    @WangKid 22 дні тому +1

    多頭時期當然舒適囉
    只要不買到反向ETF什麼ETF都嘛賺錢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造就一堆阿貓阿狗都在當回測股神
    台灣第一支0050上市的時候怎麼都沒人出來吹ETF好棒棒
    國外不是早就發展一陣子了

  • @非洲統歪
    @非洲統歪 22 дні тому +1

    看完影片台塑中鋼台泥交我再加碼

  • @iverson4291
    @iverson4291 17 днів тому

    這集沒結尾 到底在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