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神化化...🕺🏻💃🏻【搵黎講】2023.02.21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3 лют 2024
  • 🕺🏻💃🏻【搵黎講】2023.02.21😵🥴神神化化...
    民國初期的知識分子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宗教是導致清末衰敗的主因,民間宗教活動被視為妨礙國家富強的不良風俗和迷信,所以他們大力推行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要改革傳統文化。當時的天乳運動,就是要破除要求婦女束胸的陋習,但進而標籤傳統文化和宗教為封建、迷信,然後去全盤否定就值得商榷了。
    1929年的民國政府在廣州成立風俗改革委員會,當時的官方觀點是,一切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人物都是迷信、虛構的,釋迦牟尼是一個歷史人物,是曾經存在的真實人物,所以佛教寺院內可以供奉釋迦牟尼佛,受民眾尊敬也是沒有問題的。由那個年代開始,部份知識分子就將佛教切割為兩部份,一是理性的哲學,是值得保留、提倡的;二是神化、虛構、不理性的,被視為與現代化相違背的「迷信」,就要大力剷除,包括不能供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不是真實出現過的歷史人物。其實釋迦牟尼佛和我們分享離苦的哲學,有偏重理性的學說,也有具實踐性的法門,法門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免出現不易為一般人所接受的超自然現象,例如在危難時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因菩薩顯靈而得救,如果因為這些事蹟有神化的成分就被視為迷信,而被禁止流傳,大眾就會損失一個有效的法門。
    👨🏻👩🏻菩薩為了度眾生,所以要和人互動,要在人的眼前示現看得到的相貌,這個示現的相貌可以是男身、女身,千變萬化,如《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因應眾生的根基因緣而示現不同相貌。又例如因地時的地藏王菩薩,除了示現女身--婆羅門女和光目女,也曾示現男身--發願度盡罪苦眾生後才成佛的大富長者的兒子和小國王。
    #法忍法師 #法性講堂 #法性 #佛法 #佛教 #釋法忍 #佛教節目 #搵黎講 #民初中國宗教 #封建迷信 #歷史人物 #三十二應身

КОМЕНТАР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