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法華經序品第一 - 重視因緣會合 - 20191107 第19集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6 сер 2024
  • 時時感恩啊,因為這個時間,可以成就我們要說話,有人要聽話,講和聽,在這個時間,是最好的時刻。世間一切都要有緣,無緣,絕對無法來接受這個時間,也無法在大家聚會當中,願意來共同會合,這都是靠緣,無緣不受化。
    化緣若是淺,也無法很入心,過去的煩惱能夠放得下,人人聽經就是聽,但是習氣還是存在,煩惱還是一樣放不下。所以說來,緣要成就,無緣者不受化,而且緣若是淺,所說的話也無法很入心,所以叫做化緣淺亦不革心,也無法入心,各位,因緣成就,我們要好好把握。
    所以,我們前面講過了一本經的成就,從佛陀一生的說法,要結集,他要有遵佛遺教,還有要斷眾疑,還有異外道。
    前面用很多天的時間,跟大家分享,可以形成「如是我聞」,這個因緣,還有「一時」等等,總共有六成就。這六種的成就,缺一不聚會,意思也就是說,若是缺少一個緣,諸事不能圓滿成就,只要你缺少一項,就沒辦法。
    我們這個時候就是因為,前面所說過的遵佛遺教,來結集這個經典,所以我們現在才有佛法可聽,要結集經典,經過也很坎坷,所以破疑、立信、異外道等等。
    六種成就
    缺一緣不聚會
    亦即
    諸事不能圓滿成就
    如今遵佛遺教
    聚眾結集經教
    破疑 立信 異外道
    所以:
    六種成就:
    信成就 聞成就
    時成就 主成就
    處成就 眾成就
    這六種的成就,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因緣,記得在我開始修行,有了弟子的初期,在普明寺,我也曾經想要講《法華經》,但是因緣沒有成熟,不過有「如是我聞」,光是「如是」兩個字,不知道解釋了多久?真的它很深,但是我們現在比較簡單的來說,他有信的法體存在。
    什麼叫做法體呢?我們要說的人,要聽的人,這種的法體,有為、無為,諸法之體性,這叫做法體;大家聽起來覺得,這也是很深,是啊,是很深,所以才要用很長的時間去解釋,愈解釋是愈多,現在用比較簡單的,讓大家了解。
    有所作為,所以叫做有為,有所作為,本來沒有的東西,我們把它創造出來,用心去設計,那就「有」了;本來是沒有的,但是它的性存在。
    這個有所作為,光是說,大家在煮飯煮菜,飯,是不是本來就有呢?不管是要吃稀飯、吃飯,稀飯也是米,飯也是米,你怎麼去把它造作,多一點水,那就是清粥,水少一點,那就是乾飯,這就是法。
    這個飯是從米來的,米是不是原來就有的?也沒有啊,但是天下法,無為法,本來就是有,這個法性是永恆,這個法本來就是有的,種子,種子裡面那個「因」,本來就是有,但是「因」你看不到,就是要藉假的名詞,用這個名,有相,有相就有作為,所以叫做有為。
    無為,剛才說過了,就是無所作為,它本來就有了,為什麼要怎麼樣去作為呢?不用,你如果沒有緣,因就不會成果,這個稻穀本來不是稻穀,但是它有因的存在,所以有稻穀,有土、有水分、有空氣等等,就有秧苗出來。
    從這樣開始,有稻子、有稻穀、有米等等,這就是本來是沒有的,因,如果沒有緣來會合,那就沒有作為了;有因、有緣來會合,就會變成了法體,就是有體相出來。
    法,本來就存在,但是體,就是有作為,這就是叫做法體,那就是因為法體,我們就有六種成就,所以因緣很不可思議,所以佛陀說因緣果報,我們人人一定要信受奉行。
    要很重視這個因和緣,所以有了因緣會合,那就是這六成就,會合了,意思就是要跟你們說,有為、無為合在一起,法是無為法,但是我們聽跟說,是有為法,有為,因為眾生本來與佛同等的佛性,那就是,因為一念偏差,所以生了不斷不斷的三細煩惱。
    所以,無明煩惱不斷造業造業,所以變成了懵懵懂懂,佛陀才需要再來人間開示,也期待眾生能夠覺悟,能夠再入,我們原來的本性,所以都是因緣啊。
    這個六成就,第一就是「如是」:
    「如是」者
    舉所聞之法體
    有為無為
    諸法之體性也
    以有所作為
    故名有為
    有為是無常
    無所作為
    故名無為
    無為即是常也
    剛才說過,是真實法,我們要相信,這個法,就是原來天地萬物本有的法,這是真理,這是法,所以剛才跟大家說,幾十年前想要講經,從「如是」開始,這兩個字講了很久,怎麼講都講不完。
    因為,不斷都是很深的真理,不斷衍生出來的,都是讓我們分析,解剖不了的,一層再一層解剖不完。
    所以這種的甚深微妙法,實在是很深很深,真實甚深,所以大家要記得,「如是」這兩個字,就是真實妙法,我們要相信,這叫做信成就。
    能相信,你們才坐在這裡坐得住,就是能相信,你們才願意來出家,才願意慈濟人這樣合群起來。
    靜思,本來有沒有?沒有啊,但是就是有了這分因緣,我們有靜思法脈,靜思法脈勤行道,我們這個團體就是因為,我們大家有志一同,願意共同一處來修行,大家要修行,要法入心,要法入心,一定要靜思,時時反省。
    每一個時候我們都要在靜思中,我們的心若有靜思,我們才能靜寂清澄,我們的這個心願,才能心包太虛,那就是志玄虛漠,我們的心若沒有靜寂,若沒有很清澄很清淨,充滿了煩惱,我們心靈的境界,無法回歸佛的本性。
    但是,要到達真正回歸佛的本性,靜寂清澄,必定就要勤行道,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大道直,這條路,我們要很勤行,所以這就是靜思的法脈。
    我們大家有緣,才能共同在這個道場,在這個靜思的境界中修行,過去就是沒有嘛,就是後來我們的因緣成熟,所以才有這個靜思道場,大家有共同的心願,共聚一處,所以這就是法,在法,我們已經有這個團體形象出來,所以,這也就是法體。
    所以我們大家要很相信,這個不可思議的因緣會合,所以我們這個修行的團體成就,除了修行道場團體成就,我們還要入群,慈濟宗門已經開了,所以我們的心要入群去度眾生,所以外面要有一群,跟我們志同道合,慈濟的菩薩道,要入群,為苦難的眾生,解除苦難,這就是我們行菩薩道的因緣。
    本來是沒有的,我們現在有這個名相起來,所以我們大家應該要相信,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法,因緣成就,大家應該要相信,所以「如是」兩個字,就是要跟我們說,世間萬物很多道理的包含,都是因緣會合,有為、無為這樣會合起來的。
    所以我們要相信這個法,「如是」也是真理、也是法,眾緣會合的法,它有很深的道理。
    所以「我聞」,「我聞」就是能持的人,「一時」者就是聞持和合,是那個時候,佛陀那個時候,為什麼會說「一時」呢?其實佛陀的智慧在天文地理中,真的是智慧啊。
    在這個宇宙之間,星群裡面,地球、月球、太陽,有公轉、自轉,所以,不斷地在轉,時間都不同,所以稱「一時」,那就是光是說地球上面,時間就不同了。
    有的時候,我們的救災團,出去到哪一個國家,如果打電話回來,我就問說:「你們那裡幾點了?」所以說起來,到底要用哪一個國家的時間呢?所以,佛陀的教法,不是只在人間,是在六道,不只是在六道,是在宇宙無際的空間裡,所以就用「一時」概括。
    不管是在哪一個地方,就是一個時候,就像我們現在,距佛陀的時代已經二千多年,我們現在也還是說「一時」,如果要以我們現在,也是這個時候,這個時候,如果我跟你們說話,就是有月有日了,因為我們都是凡夫,如果是佛,已經超越時間了。
    佛陀的時代來說「一時」,如果我們現在的時代,今天是什麼時候?所以可以標日、時間,因為我們都是在凡夫界,可以有某年某月某日。
    但是佛的時間就沒有(限制),通稱「一時」,那就是,一個時候,沒有(標示)其他的時間,就是以「一時」統稱。
    「我聞」
    能持者之人
    「一時」者
    聞持和合
    非異其時
    佛就是大覺者,能說法者,那是「主成就」;王舍城耆闍崛山,這個地方是「處成就」;因為說話的人,聽的人,說法,法在這個地方說,所以王舍城,是講《法華經》的地方。
    佛陀在不同的地方講經,所以這個處和人有不同,但是時間都是稱為「一時」,所以雖然有這個時間,有這個地點,有我說話的人,但是沒有人聽,我也不會講,所以剛才說,緣缺一不可,如果缺了一個緣,凡事都無法成就了。
    各位,大家要用心,「如是」這兩個字,是包括了一切的真理,我們要相信,所以你們若相信,才叫做信成就,所以,請大家要用開闊的心胸智慧,來理解這兩個字,「如是」這兩個字,大家要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09年8月7日~

КОМЕНТАРІ • 13

  • @3650days
    @3650days Рік тому +1

    顶礼上人🙏🏻 凡夫无明,感恩上人开示🌷

  • @220655076
    @220655076 3 роки тому +3

    甚深微妙法,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修行要法入心,時時要反省,時時靜思心才能靜寂清澄,要靜思,要勤行道,過去沒有後來因緣成熟,共同一志一同共同一個法體,慈濟宗門成就要入群,為苦難眾生去解除苦難,本來沒有,因緣成就大家有相信,如是要告訴大家「有為」,「無為」會合也是真理,「我聞」是「能持」,一時,佛陀教法不止在六道,在宇宙天地間,所以為一時,佛的時代都說一時,我們在凡夫界,能標示出年月日,佛的時代統稱一時。處成就一王舍城, 如是是真理要相信,才能說是「信成就」說法要有人聽「眾成就」要多用心才能得成就,感恩師父開示。

  • @chowshanice1873
    @chowshanice1873 2 роки тому

    感恩上人开示 🙏

  • @shanshanjia6301
    @shanshanjia6301 3 роки тому

    感恩

  • @lewisng7082
    @lewisng7082 3 роки тому +1

    我懂了师姐,面壁思过去了

  • @elden9696
    @elden9696 3 роки тому

    🙏

  • @user-xq9pg4fx1b
    @user-xq9pg4fx1b 4 роки тому +1

    師父

  • @user-wt5in5mv5e
    @user-wt5in5mv5e 4 роки тому +3

    👍

  • @user-sc3lg9uv6q
    @user-sc3lg9uv6q 4 роки тому

  • @lewisng7082
    @lewisng7082 3 роки тому

    对不起师姐,可是白🐴王子非王子也非白🐴,这不对心啊

  • @royng133
    @royng133 3 роки тому

    感恩

  • @user-mh6cf1gi4q
    @user-mh6cf1gi4q 4 роки тому +2

    感恩

  • @user-li5ls4hj1j
    @user-li5ls4hj1j 4 роки тому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