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古知今|如果內心有無法釋懷的執著,應當如何處理??--專訪 慈山寺秘書長倪偲瀚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9 вер 2021
  • 佛陀在覺悟前一刻,發現原來人的煩惱是由自己內心而生,於是, 他用禪修而成的定力,去降服內心生出的煩惱......
    什麼是佛家所指的“淨、慈、行” ?
    普通人如何修心養性,親近佛法?
    菩提樹下,放下執著。讓我們一起聽一聽慈山寺秘書長倪偲瀚給出的答案。
    #鑑古知今 #慈山寺 #倪偲瀚

КОМЕНТАРІ • 20

  • @vivianw8473
    @vivianw847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短短1 7分鐘,充满智慧。謝謝!公德無量。

  • @Sally_Mu
    @Sally_Mu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因上精進,果上隨緣。

  • @badman119
    @badman119 Рік тому +6

    點都好, 由衷地真心感謝李嘉誠先生,祝李生得到諸神 庇佑,身體健康!

  • @helenmoy1727
    @helenmoy1727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阿隬陀佛!祝願更多人醒悟人生!世界和平!

  • @georginang6602
    @georginang6602 2 роки тому +2

    放下執着自然獲得平安

  • @lawrenceman8528
    @lawrenceman8528 2 роки тому +3

    世人多一點慈悲,世界會多一點和諧、正念。

  • @wongeddie8923
    @wongeddie892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慈山寺的硬件是一流的,这是李老先生的發心,可人才方面,什么人适宜當常住,甚或當住持等都必須是本港的教內人,才熟識那些是公認的教內大德。单憑学历請人是很错的,因为出家人要的是德行。

  • @marylee9278
    @marylee9278 2 роки тому +2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静 🙏🏻☸️

  • @wanse198644
    @wanse198644 2 роки тому +1

    慈悲心。

  • @frankiecheung6525
    @frankiecheung6525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佛法在人心,處處皆佛性,不必執著要到什麼寺,什麼廟!信佛不要信什麼,什麼高德大聖,人就是人,善恶在心。六祖名言:風動?幡動?心動!不要盲目捐獻,亦不必仰慕什麼寺廟高雅風尚。修行從來不是舒適玩意,世俗太多虚妄...一心不亂 ....無言自渡,欲道天涼好個秋!

  • @carollwong24
    @carollwong24 2 роки тому +1

    放下執念,擁抱更多

  • @user-di6hc5oe1h
    @user-di6hc5oe1h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宗教是迷惘的人想出來的,迷惘的人是怎樣能解釋迷惘的事的?當時令其迷惘的事和現今的你迷惘的事有各種不同和多元性,所以本身就講唔清楚,不能細分,但走進迷惘多爲控制欲造成的,矛盾爭奪在於控制和反控制,但在反控制過程中往往用控制的方法來解决,所以要擺脫控制無宗教及權力才能解决束縛。
    世界上的宗教和哲學都是迷惘的沉思,沒有自由思想就是無法思考的傀儡死物,所以思考一定要把所有羈絆放開,不要相信宗教和什麽主義,這些都是爲控制思想而制定的,用一切禮儀去美化繩索,政府及王權的産生是在社會手段控制別人而形成,比如在社會形成初期,人們會爲食物及保暖和性欲去爭奪,最後强壯者控制族群,當一個族群被另一族群侵霸或族群內部爭鬥,爲保障勝利和防衛和解决內部問題所需要的物質,就形成稅制財政系統的政府,政府就和黑社會一樣收取保護費,結果權力的控制欲使人腐化。
    宗教也一樣,迷惘的人一直思良,但沒有解决辦法就索性歸於神權控制,妄想出一個全能控制者,神佛就形成了,這些人死後,後面的人把前人所作的零散思緒歸納同時爲滿足個人控制欲而加以思想法則去操控別人,及加上儀式震懾,層層叠加發展出完整的思想控制系統,這就是那些宗教和主義的形成過程,請問上帝和耶蘇會想到把梵帝岡建造得如此金壁輝煌嗎?佛祖是因爲貪圖那金身佛像金寺廟堂寶殿而創立佛教?都是後來的人爲了斂財及神權而擺弄出來的反宗教原意的震懾信衆的攞設。

  • @benshenghuang3217
    @benshenghuang3217 Рік тому +4

    其实啊,什么佛,什么是寺庙,左拜拜,右边去拜拜。
    拜了几十年,
    哎,
    什么都拜拜了,什么得不到😅
    旅游观光看一下就是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诚心礼佛。阿弥陀佛。

    • @user-di6hc5oe1h
      @user-di6hc5oe1h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不去想,自得其樂,佛也

    •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在公案拈提裏有寫過元音老人,他就是以打坐到一念不生時,起一個心反觀;說反觀的心就是真如。其實,反觀的心,層次反而低了。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是四空定的最後兩個定境,哪一個境界高?是非想非非想定。可是大家要了解;非想非非想處之證得,是由於在無所有處定中,靈知心能夠反觀什麼都沒有,只剩下一個微細了知返觀的我;定中發覺知道有一個我,那又是多了一個返照的心;這樣不對,應該把知道自己的返照心給捨掉;他就想:「我這樣不了知自己,就是無想。」把返觀自己的心捨掉,進入非想非非想定裡面。可見定中返照的心,比安住定境而不動的心更粗,何況元音老人不離欲界覺觀的返照心?不過是常見外道。
      可是非想裡面為什麼又叫非非想?非非想就是表示非想之中還是有微細想陰;為什麼有想?因為定中還有個微細的覺知的自己存在,自己存在就是有知,知即是想蘊,所以還是沒有超出三界。
      人家是在無所有處中還要把這觀照的我捨掉,他是反而要將觀照的我再提起來,所以層次反而降低了,這也是一種錯誤的邪見,落於返照的心。

  • @raymondlaw3291
    @raymondlaw329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你能否深信不疑六祖的一句話:[本来無一物]?🙏佛法就是這樣簡單,完說了🙏🤗

  • @isabelwong884
    @isabelwong884 2 роки тому +4

    幾個月來,網上預約 = 日日 fully booked;有次揾到個期,差一步完成預約,點知忽然自動timeout 咗!😡
    只好放下執著:I give up。
    與佛無緣,放下自在。🙏🏻

    • @user-vq8eh4qz8l
      @user-vq8eh4qz8l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时而会有退出预约的名额,可以临近日期时去看看

  • @beatricekan4448
    @beatricekan4448 2 роки тому

    但係實在太難訂到個位去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