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那裏是大安文山的交界,想當30年前剛來台北時我就是負責送那片區域的郵差,從第二殯儀館經過自來水廠一直到整片台大校區都是我的責任範圍,記得在119巷差點被狗咬,還好沒咬到,倒是在舟山路台大學人宿舍有真的被狗咬過(現在舟山路已被併入台大校區了),後來考上升等就沒有再送過信了,有時還是挺懷念那對有甘有苦的送信日子。
啊~好有畫面哦~那段質樸而美好的舊日時光突然映入腦海……謝謝分享~(美好當然不是指您被狗咬的部份啦😅)
估計全台灣沒幾個人比你熟悉那塊地方了,即便是當地居民也一樣。
你應該是退休了
很難忘的回憶✨✨✨郵差先生您好👍👍👍
以前讀書時,在台大信件室打工。87~91不知道有沒有跟您交接過?
上周國慶去了煥民新村,以前唸民族時在操場看山是很像蟾蜍,但在操場圍牆後面,很少去走後面的巷子,上周去看得知那條巷子有打算把瑠公圳開蓋!!!蟾蜍山在兩個月前和同事走了“公墓縱走”,算是山前山後除了福興營區都走到了😂這周六要去大安水水節,要再更深入認識瑠公圳。台大博物館群很值得去看,但不忘台大鮮奶和花生冰棒!😊
瑠公圳在新店市部份😊殘留頗多喔~👉變成開放式大排水溝👈
最近因為Tony大的影片認識了很多台北不知道的景點、步道,這集還知道了很多對抗瘧疾的先人,真的非常感謝Tony
真的👍👍👍
35年前在蟾蜍山空作部海軍電台當兵2年半,前半年為傳令兵,每天要入洞當班,從洞口進入到天網戰情中心要走約10分鐘,有電聯車給上校以上軍官搭乘,內有許多通道有憲兵站崗,大的通道可供軍卡通行。整座山內應該是都挖空了,山內的通道真的是錯綜複雜。有趣的是我海軍電台的發射站在寶藏巖,由海陸看守(應該是我見過最爽的海陸),沒人會想得到在公館這個地方會有海軍艦艇兵的存在吧😂 至今還記得當年報到日,我著海軍乙式白制服,背水兵袋外掛鋁臉盆,下班時間學長帶我搭公車從北車到公館再步行至營區的情境😂😂
很有趣,感謝分享。
真巧,我爸也說那時他在公館當過最涼的缺,他現在七十歲每每經過公館就會說到他在公館服務的日子~
@@小小-t5x 那真的是超涼缺啊!聽學長說海陸的顧發射台大門,但大門根本都沒開過,無聊到都不知道該幹嘛🤣🤣
我祖父是空軍,外祖父是海軍。小時候暑假常去跟外祖母一起住。懷念小時候放假住在眷村的日子(左營海軍眷村),家家戶戶都彼此認識,也會互相幫助。雖不到夜不閉户,但也很接近禮運大同。
哇!這樣錯綜複雜的巷弄,曲徑通幽的階梯,還有質樸紅磚牆、、、真的很迷人,有機會上台北一定要去拜訪,感謝老師的介紹
老師早 "多少童年往事 盡在紅磚牆旁" 這句很貼切 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 😄
我是大陆人,一直对台湾的眷村很感兴趣,2007年曾经短暂出差台北,如果下次有机会到台湾,一定找一下眷村好好看看。。。谢谢博主的视频。
Tony都在各地作田野調查,探訪古跡,講解過去到現在的演變,物換星移,人去樓空,很有歷史感的嘆息。
最近才造訪過空軍三重一村,覺得這種保留下來的聚落好棒,9:20老房子好漂亮,謝謝tony大大
以前跟著大安社大導覽解說員從台大停車場往煥民新村走瞭解城南的瑠公圳眷村文化女里長再三強調陸配的特殊地位一直幫她們說話我義務辦過煥民新村走讀蟾蜍山大客廳為我們30人解說活化轉型後來換我帶著35位自由人走讀聚落室外區規模雖然比不上寶藏巖大但是嚴肅的軍事重要性更凸顯煥民新村的特色
居然還有眷村好懷念😢想念小時候跟爺爺奶奶相處的記憶了
感謝Tony老師帶我們來認識台北蟾蜍山古蹟!🥰🥰🥰
這裡是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正在整修的其中一戶就是我的老家,先父當時就任職空軍作戰司令部
佩服 細微歷史 平民百姓經驗 現今大眾多已忘懐 空眷子弟尤有感觸
幾十年前念大安國小的時候校歌裡就有提到蟾蜍山下 今天又看到蟾蜍山相關的話題格外的親切 感謝老師的分享🎉🎉
5:05 「注意安全」✨工作人員真的很體貼善良✨❤️👍原來蟾蜍山煥民新村尚未完工,改天有空想去走走逛逛,謝謝您的分享!👍👍👍
小時就住在空軍眷村裡,放學後(銘傳國小);台大農業實驗所就是我們的遊戲場,餵豬餵牛還有吃實驗所所種的水果😂😂😂
我也是銘傳國小,當時校園很大。😮在現在福和橋底,以前有一大片桑樹園,是台大農業實業所的。因為台大農業實驗所養了很多蠶,要給蠶吃的。親戚說,晚上當班時,蠶吃桑葉的聲音驚人。那蠶是淺藍色的,好肥大。
我是唸煥民新村前面的民族國中畢業的.那時來這眷村的同學家玩.坡道都還沒有水泥階梯.也已經是30年前的事了.好懷念
感謝Tony 您也是貢獻良多~
當初的苦地方,台灣人民要感念當初來台的無奈不得已,共同奮鬥。
很棒的節目!!!紅磚如此多嬌,能用多嬌描繪,真飽讀主席之詩書啊。
每天經過的蟾蜍山,說真的沒上去過,感謝Tony介紹,來去逛逛!
謝謝謝tony欣賞保留完整卷村和風景
讓我想到寶藏巖 但保留更完整聚落
想起以前國小的校歌「蟾蜍山下,黌社堂堂」,原來真的有這座山
很喜歡tony的旅遊結合歷史人文故事~讓建築有了溫度
Tony哥真的是名人,看來我又有一個假日可以去參觀探訪的好地方了,也可以多多吸收過去的歷史文化,謝謝分享!
真令人懷念,很多巷弄的樣子已經和記憶中的完全不同,我生於斯長於斯,直至30歲才搬離,至今又過去了20餘年,看到這影片發現我家的門牌還在(3'18"),感謝分享這影片.
珍貴回憶✨
看了全部的留言 沒想到這部影片 勾起多人的回憶 以及前後世代 讓人感動
滿滿的回憶,三十多年前我就租住在那裏,常常跑到技術學院(台科大)吃飯,時間過得真快!
2015年曾在台科大工作,蟾蜍山聚落就在後面,現在跟當時看到的景象差好大阿!
超喜歡看你的影片跟介紹,會讓人家有一種回到最真實單純的年代❤
謝謝感恩Tony, 我兒子在附近眷村租屋(我還沒去實地走訪,有你真好,讚喔!)
沒想到蟾蜍山有這段歷史,算有地緣關係的我,也不知道有眷村,可能都路過山腳下的道路公寓,說實話早期先民生活苦可是住的環境充滿自然綠意,和今日大不相同。雖然和寶藏巖的住宅大同小異,但在我眼中能有房子住已經是很好了。那年代的人情味也和今日不同。雖然我是六年級生,也沒住過眷村。真的要來散步看看體驗。樸實的小山。謝謝Tony介紹。
我是臺大植物標本館的研究員,也歡迎tony老師蒞臨植標館,有機會可以為您導覽!
謝謝你在疫情趨缓時拍了數個影片帶我們來段台北市人文慢遊深度之旅也讓我們走入許多台北市居民也未曾探索的所在
今天4/01 六~看了你的影片我也來到蟾蜍山煥民新村,這的居民回家都要練腳力階梯超多我佩服~謝謝你的影片讓我第一次能來這參觀
是煥“民”新村才對哦
景美在下雨,過了蟾蜍山師大分部之後,往中正區前行,很多時候都放晴了,奇異的大自然啊!!!
感覺繼續發掘,臺灣各時代被遺忘又有代表性的美麗記憶的景點。感恩@
原來台北還處處有古跡,隱藏在我們周遭,生活在台北幾十年,也不曉得有這些地方,tony大哥的影片,穿插了一些說明照片,時光瞬間就回到幾十年前,看到從前的荒蕪刻苦,慢慢奮鬥到如今的高科技社會,我們還不好好的愛護及感恩台灣這片土地嗎
三十幾年前在那邊念國中,混了三年竟然不知道學校後面有這麼有趣的地方......😅還常把蟾蜍山跟斜對面的寶藏巖搞混....真的慚愧呀~~
graduated from entomology department in 1978. In and out that entomology building daily but never gave it a serious retrospective view at that time. Thanks so much for the review.
想起多年前在空作部服兵役的記憶。👍
感謝YT推薦趕快訂閱很有意義很棒的頻道!
好讚好棒👍🏿好喜歡知道這種歷史古蹟。
簡明扼要的講法,很讚
每天早上搭車都會經過,都不知道裡面竟然還有個眷村,謝謝你的介紹。
謝謝
上個月無意晃到蟾蜍山大客廳外面,看到蟾蜍山覺得名字真可愛,台北竟然有這座山房子都很復古,順著街道走進去晃晃,沒想到竟然很像縮小版的九份超驚訝北市內竟然有像小九份的地方。但卻都不知道有這地方的存在
蟾蜍山是蟾蜍精。
私の家の玄関に台湾の蝶の🦋を飾っています。後 台湾の方から頂いたお土産の包装も綺麗なので玄関に飾っています。
好棒的地方好有味道啊……😄
旁邊有軍營三軍聯合作戰中心,早年休假時常來找同學到公館看電影。
謝謝分享
很特別的分享!
我從小在眷村長大,很多很多就都拆除了,榮眷都移去「新村」的大樓住了,但更多在拆遷之前就都已經搬走了,老實說這些眷村都太破舊了,拆除以後蓋社宅或是文創基地還比較好。有在眷村長大的人都知道除了星星梅花官舍以外的眷村都是破敗又亂七八糟。
當兵時部隊分兩撥,一撥到蟾蜍山構工,一撥到圓山挖坑道,沒想,蟾蜍山巳經是過去的歷史了。
蟾蜍山應該還沒有成為歷史,我記得上次還有看到新聞蔡英文總統前往視察,作戰指揮中心在蟾蜍山的地底下。只有煥民新村因為搬遷而走入歷史。
@@tonyhuang38 沒錯我認識的導覽解說員台大地質所畢業的高傳棋老師曾在此地雷達站服兵役他說過此地的軍事位置很重要
不是歷史,是重要機密機關了
蟾蜍山服役過山頂的天線也是營區的一部分至於坑道以前好像是日軍的彈藥庫
童年時期就住在煥民新村上面的違章建築裏(Tony有經過)。現在的大客廳旁公廁是那時我們這些居民唯一的廁所(那年代山上沒有人家裏有廁所),上廁所必須要下來公廁上廁所。那時唸育才幼稚園,園址應該就在煥民新村或農試所範圍內。
要下來上廁所! 😄
我出生時住在60號風家直到3歲才搬到上面的眷村旁邊主。
謝謝Tony,長知識了
1994年唸台科大,住過山下(是台大校地)。 緩坡上面是一群退休老兵,改天再去走走
我民國81-82年讀台科大(那時叫工技院)時,就在這租房子,宿舍是老舊的眷村矮房子,房東是個中校還上校,忘了...
01:58 原來那座山叫蟾...山上的發射站還真好看.感覺比四獸山上那個南港山發射站還要「漂亮」
本人是飛虎260梯次 通校受訓完 分發到國防部 同期也有分發到公館作戰中心 就是Tony介紹的蟾蜍山那地方 經過您介紹那地方環境生態長得那樣 讓大家大開眼界.........
學長好!!飛虎566梯報到!!😁
二位學長好,我飛虎570梯,曾到空軍通校受訓。
各位是預士班囉?😂😂😂。常士班的經過。
難忘的陸軍通訊學校受訓回憶加一✨✨✨
35年前曾在空作部海軍電台服役2年半的海軍艦艇行政下士跟各位問好
我是生長在農試所的國中孩子,也在蟾蜍山活動。這裏有兩點疑問。首先,我跟著杜自強叔叔做過香菇堆肥,並包裝過太空包,香菇達人稱號應該是他。第二,在台大校史館中記載,台灣農業高等學校位置,應該在現在芝山岩國防部情報局位置,正是我童年生長眷村旁,印象中確實有大運動場,那時有牛棚改建衛勤學校停車棚。而照片上的農業高校位置,在記憶中似乎沒有操場。
第一個問題我不知道答案,第二個問題台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確實是在公館,日治時代的地圖有標示。
@@tonyhuang38 我代為回答第1個問題Tony 畫面上顯示的建築物內部是宋細福先生的住宅,是被尊稱為‘’金針菇之父‘’,非香菇之父。而畫面上第一棟(隔壁棟,有爬藤植物的牆壁)的建築物則是胡開仁先生的宿舍。胡先生則是‘’洋菇之父‘’的開創者。他們倆人都是台灣菇類真空包的創始者,兩人一同在農試所研發培育台灣洋菇/金針菇之類。後說:我是煥民新村的藝工隊志工歡迎大家每周六下午2:00/4:00前來聽導覽解說,更加認識煥民新村的前世今生。
@@h22027 謝謝解惑
歷史的軌跡記錄一個時代的記憶⋯⋯⋯
好精采的地方 台灣的眷村真的很棒
如果這裡做的好的話相信也是不錯的文創園區~
在眷村才會看到處處掛著國旗,紅磚牆是我兒時記憶與隔壁離居相隔的是竹籬笆中間壞掉的地方隔著一片門板兩家可以互相走動,家中的狗兒也不會對兩家人咆叫....現在拆光了
配音,漢字組合,口條訓練,音樂,加油。辛苦啦。
我也想到小時在左營北門龜山下的舊城巷義民巷(非列管眷村,所以未拆除)外婆家巷道探險爬城牆的樂趣,那個新建的見城步道開放後老師有計畫去拍那一區嗎?
可能要等一兩年以後了
軍事重地那個鐵門上面,以前是微波電台屬於國防部單位,小弟有幸在此服役
我以前是住在那裡,原先是日本宿舍,我國中讀旁邊的民族國中,國中同屆別班有一位女同學,後來是很有名的歌星。
請問您,她是哪位知名的明星呢?
張清芳
@@whlin2964 謝謝分享👍👍最近她要開演唱會了!
@@whlin2964 不會吧!張清芳讀古亭國小,通常是去螢橋國中的。
@@as4002 那應該是費玉清
看到蟾蜍山的建築 有像 寶藏巖
真棒
附近的三級古蹟義芳居也可順道去參觀
現在義芳居旁有黑道背景葬儀社進駐,環境已變惡劣。
讚讚讚
在高處地方中午拿一張躺椅躺在那静静享受中午的時光
好棒
之前有一部國片醉生夢死有在這邊取景過 是主場景
楊林主演的尼羅河女兒也有在蟾蜍山取景過,影片中楊林的住家就是蟾蜍山其中一戶
非常棒的電影
我居然被我小學校歌騙了好幾十年, 我大安國小的, 校歌第一句歌詞是[蟾蜍山下黌舍堂堂], 結果查Google地圖發現, 我的小學母校根本是在福州山下. 蟾蜍山下的小學是公館國小
蟾蜍芳蘭山蒼蒼 古雅學苑幼苗香 明日世界大棟樑 民國60年
Tony好像還沒去附近的寶藏巖藝術村及附近的步道,是嗎? 很值得去看看喔。
有去過哦ua-cam.com/video/iBsPFOgMdbM/v-deo.html
@@tonyhuang38 讚讚讚!!
我當兵的地方,每次採買都要從山上下來,到水源市場採買。
30年前在蟾蜍山當兵 晚上睡覺時一股天然冷氣都會蟾蜍山吹下來 夏天時都不會熱 但蟾蜍山上面是一大片墳墓 學弟晚上睡覺有時會被鬼壓 也有女士官說半夜看到電腦室有個老頭子在用電腦 但我個人是沒碰過怪事
二專的同學住在哪邊,去過一次,大約是民國81年左右
台灣很多老屋修復後的木材質料與色澤跟原貌實在相距太大,感到很遺憾。
真的顯得太新失去了那古樸的味道
山裡有其中一個戰時指揮中心!!
當地耆老傳說,蟾蜍山另一頭山腳處的萬盛街,當時為了開拓萬盛街,把山腳移除時,竟然流出了像血顏色的紅色水流。蟾蜍山古時舊名為拳頭母山。
👌
小時候有聽說蟾蜍山裡有軍事監獄不知道是真是假?
我不知道,附近景美有。
蟾蜍山裡沒有監獄
🦋🦋🦋👌
我記得之前有個租房頻道好像有介紹這裡的房租便宜,所以蠻多學生跟上班族在這邊租房
我的兵役對面 基隆路四段公館營區 國防部軍法局 以前是美軍基地 綺麗
👍♥️
64號在轉角是敢仔店( kám-á-tiàm ),62號是歐陽家,60號是風家我剛出生不久住的地方,住到三歲。大客廳是由三戶改成的,中間的那家姓夏,有個養女應該叫夏綠蒂,長得好漂亮。 試驗所的宿舍是在62弄往上走,右手邊有石階上山,上去後就可以看到了。好懷念當時的幼時玩伴,老三,老四,雷家的兒子,再再,瘦皮猴,甘嘉棠。
其實,那地方是空軍重地
這裡有個福興隧道 以前google地圖還有顯示 小時候跟著爸爸想去看看結果整個封住不能進去 後來google地圖就整個移除了
福興隧道在義芳居古厝附近的洗屍體葬儀社旁的巷子進去,現在隧道已封閉。
@@rogetchen5211😅洗屍體葬儀社❓️
Tony大哥接著去寶藏巖嗎😂
接著回家吃中飯
小時候住這裡
連日清教授~在國小六年級社會課內有提到
太棒了, 我們那個時代的課本沒教啊.
有幸在大學時上過連日清老師的課
👍 👍 😊
那裏是大安文山的交界,想當30年前剛來台北時我就是負責送那片區域的郵差,從第二殯儀館經過自來水廠一直到整片台大校區都是我的責任範圍,記得在119巷差點被狗咬,還好沒咬到,倒是在舟山路台大學人宿舍有真的被狗咬過(現在舟山路已被併入台大校區了),後來考上升等就沒有再送過信了,有時還是挺懷念那對有甘有苦的送信日子。
啊~好有畫面哦~
那段質樸而美好的舊日時光突然映入腦海……
謝謝分享~(美好當然不是指您被狗咬的部份啦😅)
估計全台灣沒幾個人比你熟悉那塊地方了,即便是當地居民也一樣。
你應該是退休了
很難忘的回憶✨✨✨
郵差先生您好👍👍👍
以前讀書時,在台大信件室打工。87~91不知道有沒有跟您交接過?
上周國慶去了煥民新村,以前唸民族時在操場看山是很像蟾蜍,但在操場圍牆後面,很少去走後面的巷子,上周去看得知那條巷子有打算把瑠公圳開蓋!!!蟾蜍山在兩個月前和同事走了“公墓縱走”,算是山前山後除了福興營區都走到了😂這周六要去大安水水節,要再更深入認識瑠公圳。
台大博物館群很值得去看,但不忘台大鮮奶和花生冰棒!😊
瑠公圳在新店市部份😊殘留頗多喔~
👉變成開放式大排水溝👈
最近因為Tony大的影片認識了很多台北不知道的景點、步道,這集還知道了很多對抗瘧疾的先人,真的非常感謝Tony
真的👍👍👍
35年前在蟾蜍山空作部海軍電台當兵2年半,前半年為傳令兵,每天要入洞當班,從洞口進入到天網戰情中心要走約10分鐘,有電聯車給上校以上軍官搭乘,內有許多通道有憲兵站崗,大的通道可供軍卡通行。整座山內應該是都挖空了,山內的通道真的是錯綜複雜。有趣的是我海軍電台的發射站在寶藏巖,由海陸看守(應該是我見過最爽的海陸),沒人會想得到在公館這個地方會有海軍艦艇兵的存在吧😂 至今還記得當年
報到日,我著海軍乙式白制服,背水兵袋外掛鋁臉盆,下班時間學長帶我搭公車從北車到公館再步行至營區的情境😂😂
很有趣,感謝分享。
真巧,我爸也說那時他在公館當過最涼的缺,他現在七十歲每每經過公館就會說到他在公館服務的日子~
@@小小-t5x 那真的是超涼缺啊!聽學長說海陸的顧發射台大門,但大門根本都沒開過,無聊到都不知道該幹嘛🤣🤣
我祖父是空軍,外祖父是海軍。小時候暑假常去跟外祖母一起住。懷念小時候放假住在眷村的日子(左營海軍眷村),家家戶戶都彼此認識,也會互相幫助。雖不到夜不閉户,但也很接近禮運大同。
哇!這樣錯綜複雜的巷弄,曲徑通幽的階梯,還有質樸紅磚牆、、、真的很迷人,有機會上台北一定要去拜訪,感謝老師的介紹
老師早 "多少童年往事 盡在紅磚牆旁" 這句很貼切 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 😄
我是大陆人,一直对台湾的眷村很感兴趣,2007年曾经短暂出差台北,如果下次有机会到台湾,一定找一下眷村好好看看。。。谢谢博主的视频。
Tony都在各地作田野調查,探訪古跡,講解過去到現在的演變,物換星移,人去樓空,很有歷史感的嘆息。
最近才造訪過空軍三重一村,覺得這種保留下來的聚落好棒,9:20老房子好漂亮,謝謝tony大大
以前跟著大安社大導覽解說員
從台大停車場往煥民新村走
瞭解城南的瑠公圳眷村文化
女里長再三強調陸配的特殊地位
一直幫她們說話
我義務辦過煥民新村走讀
蟾蜍山大客廳為我們30人解說活化轉型
後來換我帶著35位自由人走讀聚落室外區
規模雖然比不上寶藏巖大
但是嚴肅的軍事重要性
更凸顯煥民新村的特色
居然還有眷村
好懷念😢
想念小時候跟爺爺奶奶相處的記憶了
感謝Tony老師帶我們來認識台北蟾蜍山古蹟!🥰🥰🥰
這裡是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正在整修的其中一戶就是我的老家,先父當時就任職空軍作戰司令部
佩服 細微歷史 平民百姓經驗 現今大眾多已忘懐 空眷子弟尤有感觸
幾十年前念大安國小的時候校歌裡就有提到蟾蜍山下 今天又看到蟾蜍山相關的話題格外的親切 感謝老師的分享🎉🎉
5:05 「注意安全」✨工作人員真的很體貼善良✨❤️👍
原來蟾蜍山煥民新村尚未完工,改天有空想去走走逛逛,謝謝您的分享!👍👍👍
小時就住在空軍眷村裡,放學後(銘傳國小);台大農業實驗所就是我們的遊戲場,餵豬餵牛還有吃實驗所所種的水果😂😂😂
我也是銘傳國小,當時校園很大。😮
在現在福和橋底,以前有一大片桑樹園,是台大農業實業所的。因為台大農業實驗所養了很多蠶,要給蠶吃的。
親戚說,晚上當班時,蠶吃桑葉的聲音驚人。
那蠶是淺藍色的,好肥大。
我是唸煥民新村前面的民族國中畢業的.
那時來這眷村的同學家玩.坡道都還沒有水泥階梯.
也已經是30年前的事了.好懷念
感謝Tony 您也是貢獻良多~
當初的苦地方,台灣人民要感念當初來台的無奈不得已,共同奮鬥。
很棒的節目!!!
紅磚如此多嬌,能用多嬌描繪,真飽讀主席之詩書啊。
每天經過的蟾蜍山,說真的沒上去過,感謝Tony介紹,來去逛逛!
謝謝謝tony欣賞保留完整卷村和風景
讓我想到寶藏巖 但保留更完整聚落
想起以前國小的校歌「蟾蜍山下,黌社堂堂」,原來真的有這座山
很喜歡tony的旅遊結合歷史人文故事~讓建築有了溫度
Tony哥真的是名人,看來我又有一個假日可以去參觀探訪的好地方了,也可以多多吸收過去的歷史文化,謝謝分享!
真令人懷念,很多巷弄的樣子已經和記憶中的完全不同,我生於斯長於斯,直至30歲才搬離,至今又過去了20餘年,看到這影片發現我家的門牌還在(3'18"),感謝分享這影片.
珍貴回憶✨
看了全部的留言 沒想到這部影片 勾起多人的回憶 以及前後世代 讓人感動
滿滿的回憶,三十多年前我就租住在那裏,常常跑到技術學院(台科大)吃飯,時間過得真快!
2015年曾在台科大工作,蟾蜍山聚落就在後面,現在跟當時看到的景象差好大阿!
超喜歡看你的影片跟介紹,會讓人家有一種回到最真實單純的年代❤
謝謝感恩Tony, 我兒子在附近眷村租屋(我還沒去實地走訪,有你真好,讚喔!)
沒想到蟾蜍山有這段歷史,算有地緣關係的我,也不知道有眷村,可能都路過山腳下的道路公寓,說實話早期先民生活苦可是住的環境充滿自然綠意,和今日大不相同。雖然和寶藏巖的住宅大同小異,但在我眼中能有房子住已經是很好了。那年代的人情味也和今日不同。雖然我是六年級生,也沒住過眷村。真的要來散步看看體驗。樸實的小山。謝謝Tony介紹。
我是臺大植物標本館的研究員,也歡迎tony老師蒞臨植標館,有機會可以為您導覽!
謝謝你在疫情趨缓時拍了數個影片帶我們來段台北市人文慢遊深度之旅也讓我們走入許多台北市居民也未曾探索的所在
今天4/01 六~看了你的影片我也來到蟾蜍山煥民新村,這的居民回家都要練腳力階梯超多我佩服~謝謝你的影片讓我第一次能來這參觀
是煥“民”新村才對哦
景美在下雨,過了蟾蜍山師大分部之後,往中正區前行,很多時候都放晴了,奇異的大自然啊!!!
感覺繼續發掘,臺灣各時代被遺忘又有代表性的美麗記憶的景點。感恩@
原來台北還處處有古跡,隱藏在我們周遭,生活在台北幾十年,也不曉得有這些地方,tony大哥的影片,穿插了一些說明照片,時光瞬間就回到幾十年前,看到從前的荒蕪刻苦,慢慢奮鬥到如今的高科技社會,我們還不好好的愛護及感恩台灣這片土地嗎
三十幾年前在那邊念國中,混了三年竟然不知道學校後面有這麼有趣的地方......😅
還常把蟾蜍山跟斜對面的寶藏巖搞混....真的慚愧呀~~
graduated from entomology department in 1978. In and out that entomology building daily but never gave it a serious retrospective view at that time. Thanks so much for the review.
想起多年前在空作部服兵役的記憶。👍
感謝YT推薦
趕快訂閱
很有意義很棒的頻道!
好讚好棒👍🏿
好喜歡知道這種歷史古蹟。
簡明扼要的講法,很讚
每天早上搭車都會經過,都不知道裡面竟然還有個眷村,謝謝你的介紹。
謝謝
上個月無意晃到蟾蜍山大客廳外面,看到蟾蜍山覺得名字真可愛,台北竟然有這座山
房子都很復古,順著街道走進去晃晃,沒想到竟然很像縮小版的九份
超驚訝北市內竟然有像小九份的地方。但卻都不知道有這地方的存在
蟾蜍山是蟾蜍精。
私の家の玄関に台湾の蝶の🦋を飾っています。
後 台湾の方から頂いたお土産の包装も綺麗なので玄関に飾っています。
好棒的地方
好有味道啊……😄
旁邊有軍營三軍聯合作戰中心,早年休假時常來找同學到公館看電影。
謝謝分享
很特別的分享!
我從小在眷村長大,很多很多就都拆除了,榮眷都移去「新村」的大樓住了,但更多在拆遷之前就都已經搬走了,老實說這些眷村都太破舊了,拆除以後蓋社宅或是文創基地還比較好。
有在眷村長大的人都知道除了星星梅花官舍以外的眷村都是破敗又亂七八糟。
當兵時部隊分兩撥,一撥到蟾蜍山構工,一撥到圓山挖坑道,沒想,蟾蜍山巳經是過去的歷史了。
蟾蜍山應該還沒有成為歷史,我記得上次還有看到新聞蔡英文總統前往視察,作戰指揮中心在蟾蜍山的地底下。只有煥民新村因為搬遷而走入歷史。
@@tonyhuang38
沒錯
我認識的導覽解說員
台大地質所畢業的高傳棋老師曾在此地雷達站服兵役
他說過此地的軍事位置很重要
不是歷史,是重要機密機關了
蟾蜍山服役過山頂的天線也是營區的一部分至於坑道以前好像是日軍的彈藥庫
童年時期就住在煥民新村上面的違章建築裏(Tony有經過)。現在的大客廳旁公廁是那時我們這些居民唯一的廁所(那年代山上沒有人家裏有廁所),上廁所必須要下來公廁上廁所。那時唸育才幼稚園,園址應該就在煥民新村或農試所範圍內。
要下來上廁所! 😄
我出生時住在60號風家直到3歲才搬到上面的眷村旁邊主。
謝謝Tony,長知識了
1994年唸台科大,住過山下(是台大校地)。 緩坡上面是一群退休老兵
,改天再去走走
我民國81-82年讀台科大(那時叫工技院)時,就在這租房子,宿舍是老舊的眷村矮房子,房東是個中校還上校,忘了...
01:58 原來那座山叫蟾...山上的發射站還真好看.感覺比四獸山上那個南港山發射站還要「漂亮」
本人是飛虎260梯次 通校受訓完 分發到國防部 同期也有分發到公館作戰中心 就是Tony介紹的蟾蜍山那地方 經過您介紹那地方環境生態長得那樣 讓大家大開眼界.........
學長好!!飛虎566梯報到!!😁
二位學長好,我飛虎570梯,曾到空軍通校受訓。
各位是預士班囉?😂😂😂。常士班的經過。
難忘的陸軍通訊學校受訓回憶加一✨✨✨
35年前曾在空作部海軍電台服役2年半的海軍艦艇行政下士跟各位問好
我是生長在農試所的國中孩子,也在蟾蜍山活動。
這裏有兩點疑問。
首先,我跟著杜自強叔叔做過香菇堆肥,並包裝過太空包,香菇達人稱號應該是他。
第二,在台大校史館中記載,台灣農業高等學校位置,應該在現在芝山岩國防部情報局位置,正是我童年生長眷村旁,印象中確實有大運動場,那時有牛棚改建衛勤學校停車棚。
而照片上的農業高校位置,在記憶中似乎沒有操場。
第一個問題我不知道答案,第二個問題台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確實是在公館,日治時代的地圖有標示。
@@tonyhuang38
我代為回答第1個問題
Tony 畫面上顯示的建築物內部是宋細福先生的住宅,是被尊稱為‘’金針菇之父‘’,非香菇之父。而畫面上第一棟(隔壁棟,有爬藤植物的牆壁)的建築物則是胡開仁先生的宿舍。胡先生則是‘’洋菇之父‘’的開創者。
他們倆人都是台灣菇類真空包的創始者,兩人一同在農試所研發培育台灣洋菇/金針菇之類。
後說:
我是煥民新村的藝工隊志工
歡迎大家每周六下午2:00/4:00前來聽導覽解說,更加認識煥民新村的前世今生。
@@h22027 謝謝解惑
歷史的軌跡記錄一個時代的記憶⋯⋯⋯
好精采的地方 台灣的眷村真的很棒
如果這裡做的好的話相信也是不錯的文創園區~
在眷村才會看到處處掛著國旗,紅磚牆是我兒時記憶與隔壁離居相隔的是竹籬笆中間壞掉的地方隔著一片門板兩家可以互相走動,家中的狗兒也不會對兩家人咆叫....現在拆光了
配音,漢字組合,口條訓練,音樂,加油。辛苦啦。
我也想到小時在左營北門龜山下的舊城巷義民巷(非列管眷村,所以未拆除)外婆家巷道探險爬城牆的樂趣,那個新建的見城步道開放後老師有計畫去拍那一區嗎?
可能要等一兩年以後了
軍事重地那個鐵門上面,以前是微波電台屬於國防部單位,小弟有幸在此服役
我以前是住在那裡,原先是日本宿舍,我國中讀旁邊的民族國中,國中同屆別班有一位女同學,後來是很有名的歌星。
請問您,她是哪位知名的明星呢?
張清芳
@@whlin2964 謝謝分享👍👍最近她要開演唱會了!
@@whlin2964 不會吧!張清芳讀古亭國小,通常是去螢橋國中的。
@@as4002 那應該是費玉清
看到蟾蜍山的建築 有像 寶藏巖
真棒
附近的三級古蹟義芳居也可順道去參觀
現在義芳居旁有黑道背景葬儀社進駐,環境已變惡劣。
讚讚讚
在高處地方中午拿一張躺椅躺在那静静享受中午的時光
好棒
之前有一部國片醉生夢死有在這邊取景過 是主場景
楊林主演的尼羅河女兒也有在蟾蜍山取景過,影片中楊林的住家就是蟾蜍山其中一戶
非常棒的電影
我居然被我小學校歌騙了好幾十年, 我大安國小的, 校歌第一句歌詞是[蟾蜍山下黌舍堂堂], 結果查Google地圖發現, 我的小學母校根本是在福州山下. 蟾蜍山下的小學是公館國小
蟾蜍芳蘭山蒼蒼 古雅學苑幼苗香 明日世界大棟樑 民國60年
Tony好像還沒去附近的寶藏巖藝術村及附近的步道,是嗎? 很值得去看看喔。
有去過哦
ua-cam.com/video/iBsPFOgMdbM/v-deo.html
@@tonyhuang38 讚讚讚!!
我當兵的地方,每次採買都要從山上下來,到水源市場採買。
30年前在蟾蜍山當兵 晚上睡覺時一股天然冷氣都會蟾蜍山吹下來 夏天時都不會熱 但蟾蜍山上面是一大片墳墓 學弟晚上睡覺有時會被鬼壓 也有女士官說半夜看到電腦室有個老頭子在用電腦 但我個人是沒碰過怪事
二專的同學住在哪邊,去過一次,大約是民國81年左右
台灣很多老屋修復後的木材質料與色澤跟原貌實在相距太大,感到很遺憾。
真的
顯得太新
失去了那古樸的味道
山裡有其中一個戰時指揮中心!!
當地耆老傳說,蟾蜍山另一頭山腳處的萬盛街,當時為了開拓萬盛街,把山腳移除時,竟然流出了像血顏色的紅色水流。
蟾蜍山古時舊名為拳頭母山。
👌
小時候有聽說蟾蜍山裡有軍事監獄不知道是真是假?
我不知道,附近景美有。
蟾蜍山裡沒有監獄
🦋🦋🦋👌
我記得之前有個租房頻道好像有介紹這裡的房租便宜,所以蠻多學生跟上班族在這邊租房
我的兵役對面 基隆路四段公館營區 國防部軍法局 以前是美軍基地 綺麗
👍♥️
64號在轉角是敢仔店( kám-á-tiàm ),62號是歐陽家,60號是風家我剛出生不久住的地方,住到三歲。大客廳是由三戶改成的,中間的那家姓夏,有個養女應該叫夏綠蒂,長得好漂亮。 試驗所的宿舍是在62弄往上走,右手邊有石階上山,上去後就可以看到了。好懷念當時的幼時玩伴,老三,老四,雷家的兒子,再再,瘦皮猴,甘嘉棠。
其實,那地方是空軍重地
這裡有個福興隧道 以前google地圖還有顯示 小時候跟著爸爸想去看看結果整個封住不能進去 後來google地圖就整個移除了
福興隧道在義芳居古厝附近的洗屍體葬儀社旁的巷子進去,現在隧道已封閉。
@@rogetchen5211😅洗屍體葬儀社❓️
Tony大哥接著去寶藏巖嗎😂
接著回家吃中飯
小時候住這裡
連日清教授~在國小六年級社會課內有提到
太棒了, 我們那個時代的課本沒教啊.
有幸在大學時上過連日清老師的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