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佛學講座_觀自在大悲行-2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5 сер 2024
  • #佛學講座 #法鼓山 #安和分院 #果慨法師 #觀音法門 #2021
    舉行日期: 4/4、4/11、4/18、4/25、5/2、5/16、5/23 實體課程線上同步直播

КОМЕНТАРІ • 6

  • @user-ft5oi3te2i
    @user-ft5oi3te2i Рік тому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 @cindy67328
    @cindy67328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因為法師很懂人性感覺課很實用

  • @emilylin3270
    @emilylin3270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本來不懂,慢慢一點點懂,再多一些懂,然後又開始不太懂,又更不懂...原來開始再不懂其實是擴大懂的再一個出口,真是不可思議。感謝果慨法師,阿彌陀佛!

  • @user-cl9xi2pu4q
    @user-cl9xi2pu4q Рік тому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
    (筆記)(上)
    -------------------------------------------
    聽課後,善思念之,並做定課,才能把法與生命做結合。
    -------------------------------------------
    #聞法四層次==》
    一、#歡喜適悅:繼續往前之動力。
    二、#增長善根:多聞熏習。
    聽聞佛法,最主要能夠#用。用即做定課,此可讓身心安定。
    三、#除遣惡病:重要階段。
    惡即煩惱。即用方法除煩惱。
    四、解#第一義諦:
    即回復到與佛一樣的#本性。
    佛陀有的,我們也都具足。不一樣的是,佛陀沒有的(貪瞋癡),我們有。所以現在要用方法,把本來佛陀沒有而我們有的,一樣一樣放下、遣除。
    所以修行是減法,不是加法。
    (八萬四千種法門)
    眾生各個不同,佛陀說法幾乎都是應機。針對眾生需要,對何種法門契機、相應,即為其說之,觀音法門、淨土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是好的。
    一個「法門」裡面包含了多部經,多種方法。
    依據各人身心狀況、層次,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
    娑婆世界三聖 ==》一佛二菩薩
    #觀世音菩薩
    •半個亞洲人的信仰
    •古佛---正法明如來
    •有求必應、聞聲救苦
    #開山觀音 --(定位在)
    #念、#求 觀音
    #側蒂蓮花
    開山觀音安座於法鼓山地理位置最高點,園區中心點。
    在法鼓大學北校門可看見法鼓山全貌,可看到何謂蓮花地,一層一層就像蓮花般,菩薩猶如坐在蓮花上。
    來到此處是念「觀世音菩薩」,先右繞三匝(瞻視),然後拜佛(頂禮)。
    -------------------------------------------
    #觀世音由來
    《悲華經》
    (菩薩在因地為太子,虔誠供養、護持寶藏佛三個月夏安居)
    •寶藏佛問太子有何行願?
    •太子答:「~ 我發願讓苦惱眾生離苦得樂。~ #持我名號,只要我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我定使一切苦難消除 ~」
    寶藏佛即為其取名「觀世音」
    ==========================
    《妙法蓮華經》卷7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
    在「回向」的當下,因為是用一個「無我」的態度,所以又產生一個更大的功德。
    #聞聲救苦(因地發願)
    觀世音菩薩,廣度眾生、化除苦惱,是其本願。亦是十方諸佛的本願。十方諸佛菩薩皆希望眾生能離苦得樂。
    在‹普門品›中,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是「等覺菩薩」。
    祂可以在“1的後面有42個0”的三千大千世界普門示現、化現。
    眾生跟觀世音菩薩有一個頻率,祂是無處不在,可是菩薩要與眾生相應,要有因緣。
    眾生有感,菩薩有應。即要
    #一心稱名,方能聞聲救苦。
    此處關鍵 :[ 一心念佛]
    平常在忙,散心念沒有關係。可是每天要有一段時間,讓自己身心安定下來,專心的念。即使時間很短,能真正的一心念佛號,這個佛號才有力量。未來面對所有狀況,佛號才提得起來。
    #永明延壽禪師,一天可以念十萬聲佛號,還可以做108件佛事。
    我們也有這個能力、也做得到,只是操作、訓練錯誤而已,所以看自己往那個方向走。
    -------------------------------------------
    (蓮池大師)
    [#一心]分 :
    「#事一心」(#定心)
    •即一心不亂,心很安靜、很安定,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念念是佛號,但還有一「心」不亂。這是最淺的念佛三昧。(統一境)
    「事一心」即修止、修定。
    即心繫於一處,心中時時刻刻有一個方法,例如念聖號。
    可是止與定無法得解脫。
    (如窺基大師前世的例子)
    但是智慧要開,還是先要有定。
    身心安定,智慧才會開顯。
    #入流亡所,統一境。
    * 印光大師的《示念佛方法》
    •「當攝心切念......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身口意三業相應)
    ^心起口出耳入。
    所緣清楚,心很穩定,不易被外境帶著跑。
    -------------------------------------------
    「#理一心」(#明心)
    •是念到無佛可念,親見佛的法身,即見空性,也就是見佛性。此時煩惱、我執沒有了,身、心負擔也沒有了,雖然已經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但是因為還有#眾生需要度,#慈悲心、#願心出現,#就與佛的願力、#慈悲相應。
    明心才是真的進入聖位。
    (見道位)
    明心是果。(明即那個月亮)
    #反聞聞自性,即見到「#佛性」那個月亮。(悟)
    「理一心」即先藉由「事一心」讓心安定以後,保持覺照。
    簡言之,即#默照,即#覺。
    * #默=#不動 / #照=#清楚
    (繫心一處) (覺照自他)
    不動是因有事一心,繫心一處。
    其目的是為後面的覺照清楚。
    理一心修法就是默照(覺)。
    覺,即自覺覺他,使自己、他人皆不起煩惱。
    當覺行圓滿時,那個月亮就全部顯現了。
    不論修何種法門,目的皆是藉由事相進入解「第一義諦」;後面「理一心」是相通的。
    * #等持 = 平衡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月亮顯現)
    我們是都‘有差別’,沒辦法等持。
    修行最高的境界即「等持」。(找到平衡點)
    「理一心」即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況。
    ^心起口出耳入之外,多一個#覺。
    * #自心淨土
    -------------------------------------------
    #事(放鬆、專注、)
    + =》#一心稱名
    #理(清楚)
    -------------------------------------------
    #念佛,是
    #心繫於佛(心繫於覺),
    心繫於佛的相好、功德。
    聖嚴法師云:
    •我 ~ 是修觀音法門的;方式 ~ 只是#念觀音,#拜觀音,#心中恆常有觀音。
    •而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即是#利他。~ 稱為施無畏者。
    * #拜佛 --- 宗教起信、調身方法。
    《維摩詰經》
    起心動念皆為饒益眾生。
    聖嚴法師云:
    一句佛號三種淨土同時完成,
    [西方|人間|自心]淨土。
    智者大師云:
    去西方極樂世界是為#廣度眾生。
    (所以才會迴入娑婆)
    知識 ~ 常識 ~ 習慣(知見)
    生命才會有所提昇。
    -------------------------------------------
    #寧願短不能斷
    •僅是持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也是無上法門,重點在於
    #持之以恆、#深心相續、以覺證自我、自利利他,為究竟圓滿。如此,門門道道,皆是無上法門,皆是觀音手眼。
    #深心相續
    繫心念佛,習慣成自然。
    「深心」即是綿密的細心、踏實的定心、明徹的慧心。
    深心念佛即是一心念佛。
    -------------------------------------------
    #起信
    從信仰式的經典開始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持名
    #一心稱念
    + =》#感應道交
    #聞聲救苦
    仰信 ---› 正信
    ==========================

  • @htschai
    @htschai Рік тому

    ¥¥妹妹妹妹妹妹

  • @user-dj8fh8ft9q
    @user-dj8fh8ft9q Рік тому

    22:45 聞法四層次:(大智度論)
    一、歡喜適悅。
    二、增長善根。
    三、除遣惡病。(惡指煩惱)
    四、解第一義諦
    1:19:48 念觀音、拜觀音、心中恆常有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