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3康熙來了完整版(第四季第41集) 相聲新勢力-馮翊綱、宋少卿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8 лис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101

  • @ninawan123
    @ninawan123 3 роки тому +14

    2004馮翊綱40歲!!! 2021我40歲~~ 哇哈哈!!!! 好奇妙的感覺!! 但我真喜歡聽相聲瓦舍~!!!!百聽不厭~!!!!

  • @wen8791
    @wen8791 5 років тому +40

    馮大師真的有陝西血統,人高馬大的,很帥

    • @EmmaZzz8964
      @EmmaZzz896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祖籍陕西 都是汉人同一个race说什么血统你以为白人和黑人的血统区别?整个亚洲国家的汉人(华人)都是从中国过去的

  • @杜忠晏
    @杜忠晏 5 років тому +22

    小S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 @SyaNHs
    @SyaNHs 9 років тому +14

    冯翊纲先生真的十分有意思。

  • @oyajixiami3700
    @oyajixiami3700 3 роки тому +5

    惭愧。以前看表演,会感觉在旁边“搭腔”的那位相声演员应该没什么出众的才华(和主讲相比),没想到这不但是相声传统的分工,而且“捧哏”这么有学问。
    去查了字典,“哏”字念第二声(阳声)、前鼻音;“梗”念第三声(上声)、后鼻音。冯翎纲老师咬字清晰准确,字幕用词不当。这大概和台湾喜欢用“梗”指代“故事、包袱” 有关系,算是个有趣的错误吧。

    • @ago_dog
      @ago_dog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是的,是個有趣的錯誤,不過我想再提一嘴。
      近幾年我在逛b站看到的彈幕,或是一些大陸博主在油管上視頻的字幕,也都開始哏梗不分了,而且好像有越變越多的趨勢。
      我看到過用「哏」字的感覺不多,當然這也僅限我看到的,不代表全部。

    • @oyajixiami3700
      @oyajixiami3700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ago_dog 這挺正常的,「哏」算是比較古典的用法,知道的人少些,而「梗」更新潮,在各類電視節目、日常交流中出現頻率明顯高很多。還有像是中國大陸的南方地區(譬如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在說國語的時候其實很少有人能注意/準確發出前後鼻音,最近有部叫《我們一起搖太陽》的喜劇電影裡面甚至使用了前後鼻音念不准作為橋段。

  • @JinbaoMaster
    @JinbaoMaster 8 років тому +70

    整個節目從幕前的主持人到幕後的工作人員,整個文化水準都差兩位老師好大一截
    那個字幕真是夠了,多讀點書好嗎?

  • @BBarNavi
    @BBarNavi 8 років тому +16

    老宋瞎說手語看起來有點真實的... (看到人眾, 高興, 愛你)

  • @toyamayushi
    @toyamayushi 9 років тому +46

    瓦"舍",不是瓦社

    • @jeffreycfchu
      @jeffreycfchu 9 років тому +10

      +shaojunchen 還有 "翠"玉白菜 不是"脆"
      ..........這集我們已經蒐集三個錯字了

    • @readhistory0806
      @readhistory0806 9 років тому +5

      +jeffreycfchu 哏,不是梗
      滿口植物的莖? 也誤用成習到怪誕的地步了

  • @janaomega
    @janaomega 9 років тому +42

    哏,不是梗
    附註的字幕有點問題

  • @jungting01
    @jungting01 6 років тому +10

    別說瓦舍30年,連超人特攻隊都要出2了

  • @ansonchen8469
    @ansonchen8469 5 років тому +6

    最喜欢冯翊纲版本的袁老板!

    • @穹羽-w6o
      @穹羽-w6o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Anson Chen +1真的每看必笑

  • @vien303cat
    @vien303cat 9 років тому +38

    我覺得主持人講話對老師的興趣以及行為有點點沒有禮貌诶QQ

    • @andyshane30617
      @andyshane30617 4 роки тому +1

      這節目一直都是這樣

    • @2010padapon
      @2010padapon 3 роки тому

      這就是她的風格!而且就是這樣紅的!😅

  • @亨利爵士-v1n
    @亨利爵士-v1n 3 роки тому +5

    12:26 繞口令好猛==

  • @tvthree2000
    @tvthree2000 3 роки тому +1

    說人家亂扯,真的在亂扯的是兩位主持大人啊!

  • @josephwu9280
    @josephwu9280 6 років тому +5

    馮翊綱 这套甩手方法不知道是否有效,至少十多年过去人还显得很年轻

    • @冰晶神幻
      @冰晶神幻 5 років тому +2

      早睡早起才是真的保持年輕

    • @2010padapon
      @2010padapon 3 роки тому

      您可以搜尋梅門甩手功就知道了!

  • @wawensa
    @wawensa 8 років тому +13

    冯翊纲 宋少卿 郭德纲 于谦 苗阜 王声 办个相声专场多刺激啊。

    • @冰晶神幻
      @冰晶神幻 5 років тому

      要看哪個有錢有品味有地位的人士來辦一場吧

  • @domchiu
    @domchiu 5 років тому +12

    在观众普遍素质比较高的台湾,确实用这种让观众成为众矢之的的办法行得通。但像郭德刚那种在观众鱼龙混杂的小剧场演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真是有旧社会艺人面对砸场那种机智灵活的处理方式,德云社的视频和录音经常可见

    • @peiik5060
      @peiik5060 4 роки тому

      而且感覺台灣人相較之下比較怕尷尬一點哈哈

    • @domchiu
      @domchiu 4 роки тому +1

      @@peiik5060 这也是平均素质比较高的体现之一吧,还比较要脸,哈哈

  • @jamiecheng5007
    @jamiecheng5007 9 років тому +12

    三隻羊念「ㄕㄢ」阿~羴(真有其字喔)

  • @乐游之翁赤傲
    @乐游之翁赤傲 3 роки тому +4

    04年,德云社还没开始火呢。。。

  • @蘇芳華-x7m
    @蘇芳華-x7m 4 роки тому +5

    難怪總覺得、馮侯是同一個人、太像了!
    都是一流人才精英!

  • @遠-z4h
    @遠-z4h 2 роки тому +1

    原來十幾年前就哏梗不分

  • @Jeff-wz3lb
    @Jeff-wz3lb 7 років тому +4

    對啊 為什麼就是有人不把手機關機

  • @t01811
    @t01811 3 роки тому

    杜甫是撐死的,不是餓死的。

  • @din598
    @din598 4 роки тому +3

    大炳真的自己是被毒品害慘了 不然真是全方位的藝人

  • @8989HOU
    @8989HOU 4 роки тому

    台灣每一個綜藝節目的背後音樂都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很吵)若不是有配上字幕,我想很少人能不看著字幕,可能也無法全盤聽懂内中敘述情節吧🤔

  • @a66070406
    @a66070406 2 роки тому

    手機響 我記得有 馮翊剛有直接生氣

    • @ago_dog
      @ago_dog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想請問當時那場戲你也在場嗎
      想知道後續

    • @a66070406
      @a66070406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ago_dog 我姐姐那時候在,vcd也有收錄到,但我忘記了…那時候年紀還很小
      我只記得宋少卿一直打圓場

  • @曹恒-i6o
    @曹恒-i6o 6 років тому +2

    不是角(jue)色吗

    • @0angeplume0
      @0angeplume0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台灣口語都念角(jiao)色,當然這是不對的念法,可是已經習以為常

  • @杨一刀
    @杨一刀 2 роки тому

    羴音山

  • @wuulouis
    @wuulouis 6 років тому +3

    六字"箴"言

  • @bobobobo-gy6rr
    @bobobobo-gy6rr 5 років тому

    那來的北京腔?

  • @Unser-Rommel-2023
    @Unser-Rommel-2023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真李白

  • @利雅純
    @利雅純 7 років тому +35

    主持人真的跟不上兩位老師⋯丟臉死了

    • @龍戰八荒
      @龍戰八荒 6 років тому +2

      跟不上做效果兩回事。。

  • @穹羽-w6o
    @穹羽-w6o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馮老師有在東廠僅一位裡面說明,[你覺得你在說相聲,你就是在說相聲]

    • @shinli8718
      @shinli8718 4 роки тому

      其實這說法說服力有點低。以東廠的例子來說,一個唱歌劇的人,他認為他在唱流行樂,他就是在唱流行樂嗎?
      喜劇有很多劇種,都是說笑話逗人笑,但是因為文化不同,有不同的特徵。如脫口秀﹑漫才﹑相聲等。相聲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特徵,否則與其它喜劇表演的獨特性就沒了

    • @穹羽-w6o
      @穹羽-w6o 4 роки тому +2

      @@shinli8718 這只是認知與定義的問題。如果你要說流行樂,那流行樂的定義是什麼?期限是什麼?以年限分還是以曲風分?今天走復古風還是流行樂嗎?又或者以聲樂唱腔唱來演繹又算是流行或古典?
      且馮老師是意指大方向定義,比如你今天不會說點心只能是甜食或鹹食。但除非你必要指鹽為糖,不然甜與鹹的分線仍在。當然區分模糊的還是有,糖醋類的你會說是甜食或鹹食?
      當然定義還有個人定義、群體認知以及公認或法定定義,而且都可能隨時間改變也未必全然正確。像我之前上網查詢過『煎餅果子』這個食物,他在大方向必然類似,但在用料等處會與地域、人文飲食習慣、當地盛產品等不一的原因而各有不同。雖然能說發源地的為『正統』但其實從發源處它的製作與餡料便不是全然一致的,且各處的發展也不能因個人好惡而被認為異端,此與獨裁何異?加上一些本質性問題,如我之前在某場脫口秀就聽到過“報菜名”的改版,難道你就要說它是相聲了嗎?有些時候表演會擷取各個不同的形式來作為呈現,然而這並不代表它就失去其根本狀態或定義。順便推一下 Hamilton,音樂劇,以嘻哈呈現。
      提一下,除非有絕對性的規範,如唐詩對仗等(雖然對仗有時候也沒太嚴),不然沒有固定限制的其實就是個人認知。而基於尊重個人意志與相互觀點之無專定性的問題,在認知問題上個人是傾向尊重對方觀點的。
      當然如果有人認為寸髮即長髮我會反對的,除非他是跟光頭比。

    • @shinli8718
      @shinli8718 4 роки тому +1

      @@穹羽-w6o 我隨便回。
      借定模糊的如你說的聲樂的方式唱流行樂,我會說他是流行樂沒錯。因為流行樂有它的`特徵´。簡單的和弦和曲式﹑商業包裝等等。反過來說,有人用歌劇的方式唱歌說是流行,我不會說他是流行。當兩種文化融合時,通常會產生新的文化,pop rock就是這樣出現的。
      你說在脫口秀中說報菜名,他就不是在說相聲嗎?我也反過來說,他覺得他在說脫口秀,他就是在說脫口秀嗎?
      我的觀點,他有包含相聲的元素,因為報菜名是相聲的傳統段子,它有相聲的特徵,貫口什麼的。如果他改編的太多,那也許可以說是相聲和脫口秀的融合。
      18年的瓦舍演出,有請達康一起表演,馮在接受訪問時是說他們可以證明相聲瓦舍的舞台劇可以不只相聲,漫才﹑脫口秀這種喜劇類型都可以在我們的舞台上呈獻.馮幹麻不說所有喜劇類型都是相聲?
      達康是說相聲嗎?我覺得不是,他們的表演有漫才的特徵,節奏快,一個吐一個裝傻,固定的演出模式等。
      我想表達的是,任何東西都應該有它是特徵。瓦舍的相聲劇有相聲的傳統元素,但是他們不斷的加新元素進去,讓人接受相聲的新面貌。但不代表是因為他覺得他在講相聲所以他在講相聲,而是因為大家接受了這是相聲,才產生了新的瓦舍式相聲劇。
      事實上,很多人覺得瓦舍的相聲劇應該跟傳統相聲分開來,它不是傳統相聲。
      最後,要用大方向說,個人認知說,把喜劇都當成相聲,我也不能說什麼,但相聲至此就失去它的特徵了,變成一個單統的喜劇集合辭。會不會以後沒了相聲的元素也可以叫相聲?以文化的角度來說,很可惜吧

    • @shinli8718
      @shinli8718 4 роки тому +1

      @@穹羽-w6o ua-cam.com/video/-e03fim0zC0/v-deo.html
      這utuber有提到我說的問題
      觀眾接受可以說它是相聲劇,不接受,它是什麼?

    • @shinli8718
      @shinli8718 4 роки тому +1

      @@穹羽-w6o 我覺得其實你中間那段跟我看法一致,不同文化是可以融合的。但不代表個人認知就可以當成你所說的群體認知或公認定義。你也有提到本質的問題,應該要有某些一定的特徵,它才會被歸在某類,而不是自我認知就算。
      我並沒有否定瓦舍說的不是相聲。我沒這麼獨斷

  • @tail8475
    @tail8475 7 років тому +1

    翠玉白菜?

  • @nickbbbi
    @nickbbbi 3 роки тому

    14:44
    he was hinting/ asking for more $ for performing...?

  • @stjk1104
    @stjk1104 3 роки тому

    冯老师十几年根本没变样子

  • @bobobobo-gy6rr
    @bobobobo-gy6rr 5 років тому

    如此智慧?
    你們已經再回應了!

  • @jamiecheng5007
    @jamiecheng5007 9 років тому

    「蹺(ㄑㄧㄠ)」課

  • @孫航
    @孫航 8 років тому +4

    台湾是没有 犟 这个字吗

    • @raziel0112
      @raziel0112 7 років тому +6

      孫航 少見,幾乎不用,可能只有中文系的朋友們比較知道

    • @劉芮妤-z7k
      @劉芮妤-z7k 6 років тому +3

      基本上字是共同的,但只分常不常用。台灣基本上不會用,給一般人看,可能還認不得

  • @謝再發-i3i
    @謝再發-i3i 4 роки тому

  • @gunmenow
    @gunmenow 8 років тому +9

    冯的口音比较地道,宋不如冯的口音标准。

    • @Simon-bd3it
      @Simon-bd3it 8 років тому +15

      因為宋少卿有1/2的阿美族血統

    • @gunmenow
      @gunmenow 8 років тому +1

      蕭敦元 很难看出来阿美族的血统来

    • @nanpyn
      @nanpyn 8 років тому +14

      宋少卿是長大以後才與生母聯繫上,所以他平常說話的口音不是受血統影響,而是受成長環境影響。語言習得主要是靠環境,血統頂多稍微影響音感和構音機制。

    • @Simon-bd3it
      @Simon-bd3it 8 років тому +2

      nanpyn 原來如此,這我第一次知道

    • @劉芮妤-z7k
      @劉芮妤-z7k 6 років тому +9

      馮翊綱小時後似乎是住眷村的,不知道是不是。如果是就很好理解了。

  • @verawang-
    @verawang- 4 роки тому

    ua-cam.com/video/bbnMX6jwp1o/v-deo.html 15分40之后 就是节目里回顾冯大师做的连环泡节目,跟王玉玲合作的“报喜不报忧”单元

  • @lillianli3889
    @lillianli3889 4 роки тому +1

    感覺宋杯杯到中後段有點被小s和蔡康永惹怒了

    • @冠宏-k7r
      @冠宏-k7r 4 роки тому

      馮老師有點太搶戲了

  • @EmmaZzz8964
    @EmmaZzz896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德云社

  • @mindlesshqt7008
    @mindlesshqt7008 3 роки тому +1

    北方人都不恋爱的吗...好蠢的问题

  • @LetsTurnLeft
    @LetsTurnLeft 5 років тому +4

    11:50 恕我直言这个水平在大陆连学徒都不如

  • @Cremenium
    @Cremenium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以前看就觉得这两个说的时候身段太多,显得过于浮夸,实际上是日本搞笑艺人的路线,说着说着就演起舞台剧来了。相声并不是戏剧。
    相声和戏剧最根本的区别是,相声绝对不能缺少无角色的人。单口叙述者兼扮演角色,对口逗哏可以上台带角色,但捧哏定位是观众视角的代表,不能全程带角色。群口捧哏亦然。
    这是因为相声的起源滑稽的最初形式是一个人表演,表演者的师父混在观众中间与其应和。后来台下搭腔的固定成为捧哏。捧哏事实上是观众的一部分。
    不知道针对观众哪来的底气...在很多地方这样对观众是演不下去的。正因为此老演员的态度大都异常谦虚收敛,比如康熙吴兆南那一期。因为老艺人本身并不会把相声当作神圣的艺术,不认为是伟大的事,所以很少有傲气。

    • @李承恩-m3w
      @李承恩-m3w 5 років тому +2

      因為相聲藝術源於街頭吧…演員是跟觀眾走在一起的,能夠把觀眾的臨場反應融入表演中才是高竿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只能說相聲瓦舍的表演形式已經是舞台劇了,沒有對或錯,只是跟相聲的藝術形式離很遠了。

  • @user-Luca0910
    @user-Luca0910 4 роки тому

    這不是“並不太熟”的段子嗎
    馮翊綱 虧您還是碩士啊 一個風三個犬 念風
    宋少卿 虧您還是相聲演員 還在有邊讀邊

    • @andyshane30617
      @andyshane30617 4 роки тому +1

      哈囉~
      這是他們故意的……

    • @jerrychangwow
      @jerrychangwow 3 роки тому +1

      你認真嗎?拜託跟我說你再反串

  • @张三丰-n1p
    @张三丰-n1p 7 років тому +4

    宋少卿台湾口音太重了说相声有点怪

    • @劉芮妤-z7k
      @劉芮妤-z7k 6 років тому +8

      宋少卿口音是後天訓練,但馮翊綱因為成長環境影響,天生說話就是這樣

    • @Mooncat08
      @Mooncat08 6 років тому +9

      台灣口音怎麼嗎?口音就是特色!

    • @遠-z4h
      @遠-z4h 6 років тому +11

      殘體字最怪

    • @DogG87
      @DogG87 6 років тому +1

      @@遠-z4h 哈哈

    • @jeffw2672
      @jeffw2672 4 роки тому +3

      誰告訴你相聲一定要用什麼口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