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認真工作"這句話,我從小到大也是被媽媽洗腦,直到3 3歲左右,才知道這和收入是完全不成正比。真是錯的離譜。1. 人脈2. 理財3. 見識廣又深→選擇。這些才和收入成正比
謝謝你的思維分享~~
+1,超認同的
想部分投機者,超認同!
@@mayferalhindi7787 老實說,偏財遠比正財多的多。例如做美食老闆賺到錢比一般上班族多的多。做股票或房地產投資,比上班族多的多。而偏財則需要人脈、見識和選擇。選錯行業、選錯股票、選錯房地產,薪水、收入就差多了,比努力工作更加重要。走錯方向,努力走,愈努力愈多錯,不如躺平
很現實的一句話。也是上個世代常常說的話
不是不和父母談錢,而是他們根本不願意談錢,只想把財產全給兒子,等老了臥床每個月燒錢,無良兒子不拿錢出來你也沒輒,我問過律師,律師說兒子頂多是道德不好,但在法律上,女兒不能因拿不到財產,就能免除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可悲啊😢😢
其實很多人不會談錢或投資 可能覺得太現實 財商不同 就放它去吧
認同,這個訪談的根本是假設你是獨生子女兒子尤佳,有哥哥或弟弟的女兒跟父母談錢他們會覺得你想爭產罷了
我家正好相反、姐姐拿了父母的錢卻把媽媽趕出家門、現在我要獨自承擔母親的一切、錢我出也就罷了、問題是我人在海外、若安排母親住安養中心有個緊急狀況不知道如何是好、若去租房子房東一般拒絕、若買房子老人家獨居也不放心、非常苦惱!
芷娟主持超好超喜歡
對啊~芷娟主持超專業♥️有股魅力
感謝支持啦~
謝謝Dewi
也謝謝芷娟的分享
努力認真工作如果會有錢,那掃地阿姨跟清潔工應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族群.
存銀行利息都跟不上通澎.
這是辛苦他們了
財商很重要,但健康更是.很多長輩只會存銀行,因詐騙很多,也不相信基金/ETF會賺錢.不過我的認知,台美股大盤,長期一定是漲.
所以說財商很重要
「長期」投資對長輩來說是有問題的
哎
如果只是生活費3萬應該還夠如果有醫療支出就不好說了
但偏偏人老了,醫療費的支出機率就相對高
不要期望爸媽教你理財,因為他們也不會 跟他們學下場更慘。只能說慶幸他們生長在一個一路向上的年代,很適合呆呆賺錢就可活下去
的確,有的人只工作不理財,只不過跟年紀沒有關係。每一代人的境遇皆不同,相同的是有好也有壞,各代有自己的挑戰和機會。想法活脫一點會比輆好,不要人很年輕,心齡卻老化了。
每個時代環境都不同,所以只能看現在我們需要什麼,再自己努力囉
我媽和弟都說,投資就會賠錢,我說你們觀念錯的.定期買0050或SPY,2年會賠? 很難.但別人相不相信,不關我的事.
兩個辣妹
投資真的要趁早,我37才學,台股大盤已回不到以前的3千點,5千點.再過5年後,一定破3萬,更不可能回到2萬.基金只是愈買愈貴了.
"認真工作"這句話,我從小到大也是被媽媽洗腦,直到3 3歲左右,才知道這和收入是完全不成正比。真是錯的離譜。
1. 人脈
2. 理財
3. 見識廣又深→選擇。這些才和收入成正比
謝謝你的思維分享~~
+1,超認同的
想部分投機者,超認同!
@@mayferalhindi7787 老實說,偏財遠比正財多的多。例如做美食老闆賺到錢比一般上班族多的多。
做股票或房地產投資,比上班族多的多。
而偏財則需要人脈、見識和選擇。選錯行業、選錯股票、選錯房地產,薪水、收入就差多了,比努力工作更加重要。
走錯方向,努力走,愈努力愈多錯,不如躺平
很現實的一句話。也是上個世代常常說的話
不是不和父母談錢,而是他們根本不願意談錢,只想把財產全給兒子,等老了臥床每個月燒錢,無良兒子不拿錢出來你也沒輒,我問過律師,律師說兒子頂多是道德不好,但在法律上,女兒不能因拿不到財產,就能免除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可悲啊😢😢
其實很多人不會談錢或投資 可能覺得太現實 財商不同 就放它去吧
認同,這個訪談的根本是假設你是獨生子女兒子尤佳,有哥哥或弟弟的女兒跟父母談錢他們會覺得你想爭產罷了
我家正好相反、姐姐拿了父母的錢卻把媽媽趕出家門、現在我要獨自承擔母親的一切、錢我出也就罷了、問題是我人在海外、若安排母親住安養中心有個緊急狀況不知道如何是好、若去租房子房東一般拒絕、若買房子老人家獨居也不放心、非常苦惱!
芷娟主持超好超喜歡
對啊~芷娟主持超專業♥️有股魅力
感謝支持啦~
謝謝Dewi
也謝謝芷娟的分享
努力認真工作如果會有錢,那掃地阿姨跟清潔工應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族群.
存銀行利息都跟不上通澎.
這是辛苦他們了
財商很重要,但健康更是.
很多長輩只會存銀行,因詐騙很多,也不相信基金/ETF會賺錢.
不過我的認知,台美股大盤,長期一定是漲.
所以說財商很重要
「長期」投資對長輩來說是有問題的
哎
如果只是生活費
3萬應該還夠
如果有醫療支出就不好說了
但偏偏人老了,醫療費的支出機率就相對高
不要期望爸媽教你理財,因為他們也不會 跟他們學下場更慘。只能說慶幸他們生長在一個一路向上的年代,很適合呆呆賺錢就可活下去
的確,有的人只工作不理財,只不過跟年紀沒有關係。
每一代人的境遇皆不同,相同的是有好也有壞,各代有自己的挑戰和機會。
想法活脫一點會比輆好,不要人很年輕,心齡卻老化了。
每個時代環境都不同,所以只能看現在我們需要什麼,再自己努力囉
我媽和弟都說,投資就會賠錢,我說你們觀念錯的.
定期買0050或SPY,2年會賠? 很難.
但別人相不相信,不關我的事.
兩個辣妹
投資真的要趁早,我37才學,台股大盤已回不到以前的3千點,5千點.
再過5年後,一定破3萬,更不可能回到2萬.
基金只是愈買愈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