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故事:孔子的故事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7 сер 2024
  • 孔子,於公元前551年出生於中國的山東曲阜。 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人,他的名字穿越了半個中華文明的歷史風雲,伴隨著一代代中國人走過滄桑而又輝煌的歲月。孔子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從小就極為聰明好學,他年輕時曾做過管理糧倉,和看護牛羊的小官,到了二十歲,他的學識就已經非常淵博了,被當時人稱贊為 “博學好禮”。同時,孔子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英武,身高九尺,臂力過人。據說他的酒量超凡,從來沒有喝醉過,但他從不以自己的勇武和酒量為自豪。鄉裏人覺得孔子的容貌恭敬溫厚,平時不是太愛講話,可以談論起治國之事,他卻言辭明晰通達,態度謹慎。他每當出入宮門....

КОМЕНТАРІ • 5

  • @user-ve8pv7ty8d
    @user-ve8pv7ty8d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給看這留言的你♥️ 是俊美的你好 💯♥️祝福你健康平安 ♥️多福多壽 ♥️財源廣進 ♥️ 幸福快樂♥️事事順利 ♥️
    書名:群書治要
    1.孔子說:「君子必先使自己身心安穩,然後才可以行動;必先換個角度為人著想,使自己心平氣和,然後再開口說話;必先以誠信待人,建立信譽,然後才可以提出要求。君子能修養這三點,所以與人和睦相處,無所偏失。」
    2.對於賢德的人,應親近學習而又禮敬尊重,內心畏服而又孺慕愛載。對於喜愛親信的人,要了解他的短處;對於嫌棄憎惡的人,要了解他的長處,並且明白對方也有本性本善的良心。
    3.不尊重他人,隨意輕慢戲弄,就會喪失做人應有的道德;沉溺於所喜好的事物之中,乃至於不能自拔,就會喪失自己原有的志向。
    4.君子勤奮學習以積累學問道德,有疑難則虛心請教來明辨真諦,用寬恕厚道的存心來待人接物,用仁慈博愛的精神廣行於天下。
    5.將要叛變的人,說話時流露出慚愧;內心多疑的人,說話毫無條理,像樹枝一樣分散雜亂;吉祥善良的人,話少而且話好;性情浮躁的人,話多而且雜亂;誣害善良的人,言辭飄忽不定;失去操守的人,言辭表現出理虧。
    6.孔子說:「如果一個人有周公那樣的才華和辦事能力,但是驕傲而且吝嗇,不肯分享,其餘雖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觀了。」
    7.君子做到以禮治身,便能與一切人事物和諧共處,而內心平和毫無怨恨。
    8.仲弓請教如何實踐仁德。孔子說:「出門與人相見,像接待貴賓一樣恭敬,差遣民力像承擔重大祭祀一樣慎重。凡是自己不願接受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人。在諸侯的國家裡沒有人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沒有人怨恨,無論在哪裡做事,都不會使人抱怨,這便是仁德。」
    9.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10.孔子說:「要求自己要從嚴,要求他人要從寬,就能遠離怨恨。」
    11.孔子說:「我與他人的相處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讓我學習效法之處。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對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類似情況,則自我改正。」
    12.周公對兒子伯禽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族,不讓大臣抱怨不被任用。對老臣舊友,如果沒有惡逆等重大罪過,就不要遺棄他。不要對人事事要求做到完善無缺。」
    13.勤學不厭倦,這樣才能對治自身習氣,提升自身修養;教學不厭倦,這樣才能教育感化別人。
    14.見識高明的人在事情還未萌生前就能預見,有智慧的人在危險還未形成前就能避開;禍患大多藏在隱密細微之處,而在人們疏忽時發生。
    15.古人曾說,人難以做到的有兩件事,一難是樂於別人指出缺點並加以改正,二難是把別人的錯誤指出來告訴對方。
    16.聽任自己的好惡,就有不能明察人才的弊病;聽受外來的訊息,則容易造成彼此認知上的偏差。對認識的人,以自己印象的好壞,而不能客觀公平地對待;對不認識的人,容易以人情關係擾亂了原有的制度。
    17.孔子說:「人的本性本來是相近的,都是純淨純善的,由於個人後天的習染不同,差異就愈來愈遠了」。
    18.奸巧詭詐不如樸拙誠實。
    19.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深遠的思慮,他必然隨時遭遇不可預測的憂患。」意謂,就辦事方面,無論大小,目標要遠大,辦法要周詳,又要預防流弊;做人方面,也要有遠大的志向、長久的規劃,否則憂患就在眼前。
    20.能利益天下的人,天下人也會利益他;危害天下的人,天下人也會危害他……有仁德的人在位時,天下人都依附他,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他善於為天下人謀求福利罷了。
    21.君子有三種借鑒:明鑒於前事,明鑒於他人,明鑒於銅鏡。以前事為明鑒,可吸取教訓;以他人為明鑒,可效法賢德;以銅鏡為明鑒,可看清自我。
    22.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過於自滿,享樂不可沒有節制。
    23.我聽說忠誠善良可以減少人民的怨言和批評,沒聽說倚仗威勢能防止抱怨的。
    24.審慎面對事情的結尾,就像剛開始一樣,至始至終謹慎對待,那就不會失敗。
    25.調和精神氣息,克制憂慮,避免風濕邪氣的侵入,節制飲食,適當控制嗜好欲望,這些是長壽的良方。
    26.老子說:「不記仇恨,反而用恩德去回報傷害我們的人。」
    27.人的過失在於為死亡悲傷卻不珍惜有限的生命,常對過去的事情後悔卻不慎重考慮將來。總是常說:「既然已經如此」,又喜歡爭辯過去的往事,荒廢於今日,更懈怠於將來的時光,就這樣一直到老。
    28.聖人無私而不積藏,有德則教愚,有財則濟人,盡其所有來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天道是全然利益而不侵害萬物;聖人之道是遵循自然法則,幫助世人而毫不爭奪。
    29.老子說:我有三種法寶,要保持而且要永遠守住。一是仁慈,二是節儉,三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
    30.聖人待人守柔處下,就好像掌握左契,只給與人而不向人索取。有德者待人如同聖人執左契一樣;無德者待人就如同執掌賦稅,只向人索取而不給與人。天道毫無偏私,永遠降福給與而不取,完全合於天道的善人。
    31.曾子說:「在上位的人失去為政之道,民心離散已久。如果掌握了百姓犯罪的實情,就應該哀憐體恤他們,而不要因為自己的辦案能力沾沾自喜。」
    32.在童蒙時期培養孩子純正無邪的品行,這是一項神聖的功業。
    33.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通宵不睡覺,去冥思苦想,但毫無獲益,不如學習聖賢的經典。」
    34.孔子說:「君子有九個方面值得深思熟慮。觀看,要慎思看得明白;聽受,要慎思聽得清楚;臉色,要慎思表現溫和;容貌態度,要慎思謙恭有禮;發言,要慎思誠實不欺;做事,要慎思認真嚴謹;疑惑,要慎思請教提問;發怒,要慎思會有後患;每有所得,要慎思合於道義。」
    35.如作一年的規劃,沒有什麼事比種植五穀更為重要;如作十年規劃,沒有什麼事比栽種樹木更為重要;如作終身規劃,沒有什麼事比培育人才更為重要。
    36.孔子說:「身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恭敬長輩和上司,做事要謹慎小心,說話要言而有信,要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實行這六事以外,再學習古聖先賢的典籍。」
    37.能利益天下的人,天下人也會利益他;危害天下的人,天下人也會危害他……有仁德的人在位時,天下人都依附他,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他善於為天下人謀求福利罷了。
    38.勤學不厭倦,這樣才能對治自身習氣,提升自身修養;教學不厭倦,這樣才能教育感化別人。
    39.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善舉,不促成別人的惡事。小人相反,見人做善事就嫉妒、做惡事便贊成,這是天理所不容的。」
    40.君子為人必專心致力於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就會隨之產生。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啊!
    41.君子遮掩別人的過錯來長養自己的厚道美德,小人則詆毀他人的善心善行來標榜自己。
    42.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他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講究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同時也是自己將傳給學生的學問,是不是已經反覆溫習並身體力行了?」
    43.孔子說:「孝道,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從孝道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歡迎翻印。

  • @kslee6383
    @kslee6383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老師講的故事很有意思,能不能把出處告訴我們呢?謝謝。

  • @LinK-tf6zd
    @LinK-tf6zd Рік тому

    🤗🤗🤗🤗🤗

  • @user-gx9sx9kf3t
    @user-gx9sx9kf3t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孔子是魯國山東曲阜人 不是中國人 況且孔子的父親 姓叔梁名紇 母親姓顏銘徵在 他怎會姓孔?
    叔梁時 五十三歲兵敗逃到曲阜 住在姓顏的員外家 顏員外有五位女兒 欲將其一嫁之 惟
    長女嫌棄叔梁糟老頭 拒之 次女 三女 四女均拒之不嫁 唯有么女徵在從之 (孔子世家謂:
    野合)而生孔子 禱於尼丘 故名丘
    此過程顏徵在屬么女 縱使大姊二十歲仍未嫁 么妹頂多也僅止於十二~三歲 能生嗎?長毛了嗎? 所以 整個故事純屬

    • @rok5192
      @rok519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你都知道是山東曲阜人 了,怎不是中國人??
      用點智商吧,多獨立歷史吧~~
      當時的中國定義還沒統一,但孔子依然是中國人
      到了秦朝才有了對中國的統一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