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穿越《万历十五年》:揭开晚明王朝衰落的惊天秘密!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 жов 2024
  •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聚焦于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这一看似平凡的一年。通过对这一年中关键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作者深入剖析了明朝走向衰落的深层原因。
    核心内容包括:
    1. 皇帝的怠政: 万历皇帝朱翊钧长期不理朝政,对国家事务缺乏兴趣,导致中央集权的削弱和政治失灵。
    2. 官僚体系的僵化: 官员们因循守旧,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科举制度和官僚体制陷入腐败和低效。
    3. 思想的保守与束缚: 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保守思想主导社会,抑制了创新和改革的动力。
    4. 经济问题: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财政危机逐渐显现,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5. 社会矛盾的加剧: 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流动性降低,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6. 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通过对张居正、申时行、海瑞等人物的描写,探讨了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者的主要观点:
    • 大历史观: 黄仁宇提出了“大历史观”,强调从宏观角度理解历史事件,关注制度和结构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 制度缺陷: 明朝的制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
    • 历史的必然性: 明朝的衰落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积累的制度性问题所致。

КОМЕНТАРІ • 37

  • @davidlee-tiger
    @davidlee-tiger 2 дні тому +3

    以前看過這本書,但對大明王朝衰敗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一頭霧水。現在看了這個視頻才逐漸意識到,大明的僵硬體制與整個社會現實已經完全脫節,而作為王朝末期的君臣,無法找到一個可行的調和之道,只能眼睜睜看著王朝沉没。
    海瑞是體制的代表;張居正是改革體制迎合現實的代表;申時行等臣工是糊稀泥的代表,他們既沒有張居正全面革新的決心與能力,也不願像海瑞一樣嚴格遵從朱元璋制定的僵化體制。而萬歷既不敢違背祖制,又害怕變革將奪走自己的權力,乾脆做一個安逸的守江山庸主。所以明末的三代君主,都無法改變既定的王朝走向,躺平也好,奮起也好,都無濟於事了。
    無法調和的原因就是王朝上下從皇帝到平民的思想成見,左右為難,搖擺不定,這種成見既有體制的深刻影響,又有儒家的治國理念痕跡,還有對現實的不滿與騷動,就像一座破爛不堪的老房子,只想著天氣好時修修補補,以求得延續片刻,卻不敢抽梁換柱,怕牆倒房塌。怎奈1⃣️陣狂風袭來,再無僥幸

    • @hyhong1740
      @hyhong1740 2 дні тому

      没有认识到人性中的恶,纯以“道德”治国难支整个王朝

  • @賴永和-x4e
    @賴永和-x4e 7 днів тому +3

    版主能統整全書,結尾有自己看法,不容易啊

  • @hannibal1319
    @hannibal1319 15 днів тому +2

    不能拿農業時代的政府體制來看,隋朝政府高效率,隋朝只有十幾年。
    官員在皇帝面前是臣,在農民面前是土皇帝。絕大多數百姓是不敢動朝廷命官的,地方官只有幾個衙役也不敢太過份真的激起民變,但給地方官大量吏員就不同了,要養活這批人得加重稅,三餉可能要提早徵收。
    清朝沒有廢除明末三餉,問題是清朝地方官吏員也不多,養不起那麼多。
    清朝也沒辦法抑制土地兼併,現實上就是官員不下縣,朝廷需要地主鄉紳配合管理,官員是流官待不久,不可能直接得罪鄉紳。

  • @Taipei-1
    @Taipei-1 10 днів тому +3

    總結:全是紙上談兵,巧舌如簧的迂腐官僚,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直到改朝換代,持續輪迴~
    從未曾改變,也不想解決問題,才是中國人最奇葩的特性😢

    • @hyhong1740
      @hyhong1740 2 дні тому

      庆幸这样的奇葩,今已以法治国,对人性的恶渐有认识

    • @Taipei-1
      @Taipei-1 2 дні тому

      中國🇨🇳有法治?
      是啊~
      把國家憲法視為玩物,請到天安門說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5條⋯享受最好的「法治」😊
      🇰🇵金正恩笑了🤭

  • @hannibal1319
    @hannibal1319 15 днів тому +3

    問題是,永樂就已經很不尊重祖制了,他真要改,是改得動的。
    他動了朱元璋祖制中最重要的封王戍邊,改為遷都北京天子戍邊,戍邊的只剩下養子黔國公沐英後代。那同時取消掉那些王爺世襲俸祿不是太困難,畢竟永樂命長,而且我還真不覺得其他王爺有敢造永樂的反的。

  • @davidyeshua
    @davidyeshua 12 днів тому +4

    字幕是白色的,许多背景却是黄沙,令人痛苦,也无法用两倍速度来听看内容,请改进,谢谢!

  • @stoneliao2636
    @stoneliao2636 14 днів тому +1

    天子戍邊的國策並沒有錯誤,可惜的是從朱元璋開國之後,並沒有建置一套有效的出士抑豪的制度,豪強在過去的社為當中,都會走向土地兼併、社會貧富落差加大,而出士制度並沒有真正為國選擇真正的國士,換言之,有強人張居正的出現,卻免不了背後有一堆不能接受張居正變革的大量豪強士家。一旦社會底層上下流動力不足,加上經濟惡化的情況,貧富問題嚴重之後,匪患強盜就必然為了求生而起而反抗。權術並非王道,王道講求的是奠基於民,民本為國本,然而朱家的強勢崛起,一切都以朱家厚祿做著想,自然會扭曲很多應有的社會文化,建立公平是個目標,但是社會上能有朱家的特權權貴,自然就會有效法、依附者,自然衙門中的官吏運作就走不動了,小老百姓只能忍耐,忍耐到不能接受之後,反抗之心就必然醞釀推翻這個朝代。
    如果把漢唐宋元明清的衰亡因由來分析,幾乎都是社會崩潰、官僚系統也崩潰無效,外患或內亂就是必然而起的腳本。土地兼併即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現象,然而唯一能夠壓制這個人類社會毒瘤的條件,只剩下國家這個角色,一但這個角色失效,一切的社會問題就必然因運而生。經濟、國政是左右手,左右手一但失效,轟然倒塌只是必然。
    然而,明代後期皇帝怠政的情況相當嚴重,如果沒有張居正奮力拉回這個將倒的皇朝,恐怕更加速倒塌。

  • @UGYEN1128-pei-cheng
    @UGYEN1128-pei-cheng 10 днів тому +2

    穿到那代都是悲慘的,還是現在好😎珍惜當下是對的

  • @davidcheang6495
    @davidcheang6495 11 днів тому

    這是一本美國人寫的書. 我多年前看過. 很多都忘記了. 中文版是翻譯的. 其實是沒有什麼大事發生的十五年.

  • @多傑愛
    @多傑愛 10 днів тому

    從頭到尾都是用無關的西藏古格王朝遺址影片

  • @shaoshiyang7977
    @shaoshiyang7977 15 днів тому +1

    黃仁宇先生同名著作

  • @hannibal1319
    @hannibal1319 15 днів тому

    而且靖難塑造了新的一批世襲的功臣勳貴,張玉、朱能、王真等,這些朱棣可沒清除掉,而且是世襲的。土木之變的時候死了一大批。張玉的後代英國公張輔。朱能子朱勇也在土木之變戰死。
    邱福北征戰死,後來只好成祖親征。

  • @玲佳-x5b
    @玲佳-x5b 3 дні тому

    字白色,看得很累

  • @卅一
    @卅一 15 днів тому +1

    整篇文搞錯字連篇。

  • @YuanhuanChen
    @YuanhuanChen 15 днів тому +1

    李贽!

    • @johnsontsai9608
      @johnsontsai9608 10 днів тому +2

      是“李贄”,而非“李治”!

  • @高瞻远瞩-q5k
    @高瞻远瞩-q5k 16 днів тому +3

    并非晚明衰落,而是天災頻繁,賊寇蜂起,天下大亂,外加女真崛起。即使太祖朱元璋在世,也是無能為力。看歷史,即要縱向看,也要橫向比較。朱元璋時期,那有天災頻繁和不可一世的”八旗鐵騎“?洪武大軍遇到”八旗鐵騎“,也是不堪一擊,別怪崇禎無能了。

    • @r13974682
      @r13974682 16 днів тому +3

      大環境 小冰河

    • @waffenss1234567
      @waffenss1234567 15 днів тому

      小冰河不只是發生在大明,全球都受影響,但很多民族仍方興未艾,所以小冰河只是明粉的藉口而已
      不管有沒有小冰河,明朝庫銀在萬曆中後期已經是虧空空虛了,所以被認為明朝之亡 實亡於萬曆(好大喜功對外征戰 廣徵稅銀)
      1577明朝萬曆太僕寺老庫(馬價銀) 有400萬兩
      1590太僕寺老庫 為征寧夏用去160萬兩
      1596太僕寺老庫 餘有10多萬兩
      1598太僕寺老庫(馬價銀) 援朝支出100萬兩
      1599戶部工部向太僕寺老庫借款,用於支應邊餉或宮殿工程
      1603太僕寺老庫(馬價銀) 只有120萬兩 被邊餉借支30萬兩
      1614太僕寺老庫(馬價銀) 只剩8萬兩 (年收98萬兩)
      萬曆時期邊餉借支總和953萬兩
      什麼是馬價銀?
      其實就是軍部保留在戰爭買戰馬的緊急預算
      相當於現在買飛彈買戰機的特別預算,是不能挪用在發薪水蓋宮殿
      萬曆親政後, 不想再如張居正或前朝的對外修養讓利收買策略,有任何爭執就用兵開戰
      導致軍事力量快速弱化 外強中乾 有更多軍隊要養, 但沒有戰馬軍費

    • @高瞻远瞩-q5k
      @高瞻远瞩-q5k 15 днів тому

      @@waffenss1234567 明朝類似今朝,藏富于官,貪污受賄橫行,雖有太祖反腐不斷,但后世皇帝睜只眼閉只眼,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從官宦家中搜出百萬兩銀餉,可見一斑。今朝貪官也是動輒上億元,這是農民政權共同的特點。終導致官員自保,無所作為,這是明朝敗亡的主要原因。可看崇禎帝媒山上吊時所寫血書:非朕無為,實乃官員害朕“。用”結黨營私,黨同伐異“形容明朝,再準確不過了。

    • @戰略忽悠局-f2w
      @戰略忽悠局-f2w 15 днів тому +3

      天災固然是因素之一,但人治才是一個國家興亡主因…崇貞是自己喪失中興大明的機會啊!

    • @高瞻远瞩-q5k
      @高瞻远瞩-q5k 15 днів тому

      @@戰略忽悠局-f2w 史書就是這樣,建國時,什么都是對的。亡國時,什么都是錯的。這就是“春秋筆法”。
      朱元璋建國時,就埋下滅亡的種子,官僚貪污、受賄、腐化。雖然太祖極力反貪打擊,但制度如此,無可奈何。幸運的是未遇見特殊情況,勉強維持。萬歷后,進入“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頻繁,災民暴動,天下大亂,外加女真崛起,侵犯中原。時事已非先前可比,即使崇禎有太祖之能,也難挽大廈傾覆。

  • @abbii1661
    @abbii1661 14 днів тому +2

    这个AI声音低音太重了, 不喜欢

  • @d8oe8298
    @d8oe8298 15 днів тому +3

    怎么看都是习近平

  • @詹大正
    @詹大正 15 днів тому

    還跳脫是非觀勒,鬼扯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