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物理 丨 《宇宙自然生命简史》第二十二集:推开量子物理的大门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6 жов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115

  • @superchetube
    @superchetube 3 роки тому +7

    这个节目真是太好看了 停不下来 算是圆了我当初想学物理学的愿望 目前是在搞IT 也会想如果当初从事了物理学的研究工作现在会怎样

  • @jeff-wang
    @jeff-wang 5 років тому +4

    爽!视觉效果一级棒!还能学东西。谢谢

    • @poynercarin2624
      @poynercarin2624 3 роки тому

      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文化久远,可通过八字推测人命运的事业财运感情祸福等。八字中“财星”代表着一个人的财运、理财能力、机遇等,同时也代表着父亲。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财星,就表明此人与父亲缘份浅,对于钱财没有概念,不会精打细算,求财缺乏机遇,比较吃力。如果是男命,则会与妻子缘分比较浅薄。如果是女命,则会与子嗣缘分浅薄。想知道自己八字中的五行缺失、感情事业运势自己与另一半八字合不合等,我推荐一位资深八字命理道长,他薇信:20882988

  • @叶孙础
    @叶孙础 4 роки тому +1

    波粒二象性需要两种因果关系,第一种因果关系需要两种条件,第一条件粒子与粒子之间无质量传递它具备的“即时性”,第二是同源同根,同根同源更具有对称平衡性,这也是量子纠缠的原因所在,是物质整体系统事件的第一种因果关系。光子和某种电子是质能转换而来的,电磁场不做功时候的性质是波,是一种交织着对称平衡的整体空间的一个系统,做功时候才产生粒子性质,波粒二象性就是这么来的,因此物质的最小单位与速度有关:达到光的速度质量的物质,就是最小的不可分物质也就是物质的最小单位,也是物质速度的最高极限,除此之外就是“即时性”的因果关系。原子是电子的“源”、太阳是地球的“源”。多年前波尔就的提出了互补原理事实上就暗示着相互嵌套的系统或暗示着有两种因果关系,但是不知道两种因果关系的转化原因和要素,当然更不知道,第一种因果关系需要两种条件,所以定域实在论无法解决。
    本文摘自:弥补两大理论裂痕的自然规律之二的一片段。

  • @丁家宝树
    @丁家宝树 5 років тому +14

    我记得大学量子老师说,宏观物体碰撞是由于电子的简并压存在,而不是电磁斥力。简并压不是四大基本力中的任意一个,所以,弹力压力其实不是力,三观顿毁!!

    • @zjh4758
      @zjh4758 4 роки тому

      他水平有限

    • @wintersliu3311
      @wintersliu3311 4 роки тому +1

      @@zjh4758 上过学吗?

    • @ibn5100_sg
      @ibn5100_sg 3 роки тому

      呃⋯⋯開心就好

    • @刘大锤-v9y
      @刘大锤-v9y 2 роки тому

      我们的物理老师也这么说过, 宏观物质不可互相穿透是因为电子云互斥。

  • @北條氏賢
    @北條氏賢 5 років тому +3

    科學進入量子力學階段,才有認識真理的可能性。雖然如此,科學也只能無限接近,卻永遠也無法到達真理。對於所有的科學家和科普人,我在尊敬之餘,還想說一句:「謙虛點。請永遠保持開放和質疑。」

  • @ymh1021
    @ymh1021 5 років тому +3

    這期講的好白話好懂!🤙🏻🤙🏻🤙🏻

  • @bigeye6525
    @bigeye6525 4 роки тому

    很好。我认真看,一遍到头

  • @Johnang8
    @Johnang8 4 роки тому

    能听明白汪老师所说的,基本上可以算是聪明人了。

  • @vabneak3113
    @vabneak3113 3 роки тому

    好節目,跟隨了。

  • @nobody9580
    @nobody9580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量子糾纏技術成熟的那天做出並發射出了一個帶有許多成對粒子其中一半作為資訊傳遞的基礎的觀測設備,,以不高於光的V速度,發射到了遠方某處A進行觀測,就能測出A比當下時間還早那些發射設備時間的資訊,假如可以使用兩個相同設備於兩處互相發射,更可以縮短互相對應的觀測時間,在觀測與信息傳遞的角度來說,確實是超光速了,但只是預知遠方在光傳遞到了信息的近端未來而已
    人類要觀測未來目前尚未有任何理論達成,要觀測過去,只有文字與影像,以及黑洞成形後視界紀錄的過去

  • @林秋月-q7b
    @林秋月-q7b 2 роки тому +1

    很棒.很想去理解😴量子似乎有聽沒能懂耶“👍🥰

  • @DrHe-kl3yr
    @DrHe-kl3yr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讲的非常好!

  • @54088...
    @54088... 5 років тому +3

    衷心的感謝分享

  • @teeweeseong4137
    @teeweeseong4137 2 роки тому

    真正让我们尊敬的事释迦摩尼佛,祂在3000年前就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張三豐-t7i
    @張三豐-t7i 3 роки тому

    電子其實是每個軌道上都存在的,但只有你觀查的時候才會出現,而且以超高述出現的,所以現有的觀查技術只能看到電子跳躍式的出現。

  • @爱我种花家
    @爱我种花家 5 років тому

    谢谢您的分享,近来正想补一补这方面的知识。上传辛苦了,祝愉快。

  • @Lee-vb6ib
    @Lee-vb6ib 4 роки тому

    做的非常好!!!支持!!

  • @juinyiEvan
    @juinyiEvan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两个纠缠的量子坍缩后,一边是阳,一边就是阴,在同个时间。
    如何解释这样的自然定律?
    请看下集

  • @YTCC-kb6ye
    @YTCC-kb6ye 5 років тому +4

    請問:波爾不是盧瑟福的學生嗎?怎麼變成同事了!?

  • @mingruian132
    @mingruian132 5 років тому

    讲得挺好。

  • @Edisonpan
    @Edisonpan 3 роки тому +1

    既然粒子運動是隨機的,那為什麼雲室還可以看到粒子運動的軌跡啊?

  • @Alex-uf1ls
    @Alex-uf1ls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感谢分享

  • @航海家-e2j
    @航海家-e2j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我可以尝试解决测不准原理的原理

  • @yumartin7445
    @yumartin7445 2 роки тому

    我就想问下最开始的轰击有没有在接收屏上得到原子核的投影???如果没有,为什么反弹的阿尔法射线就一定是原子核反弹的???

  • @云赵-n1p
    @云赵-n1p 4 роки тому

    佛陀在2700年就说了: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诟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易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 @Peter-xu5to
    @Peter-xu5to 2 роки тому

    很想知道从微观到宏观如何过渡。謝謝。

  • @李彥良-n8m
    @李彥良-n8m 4 роки тому +1

    感覺有點像飛碟的運動方式

  • @wangjialei1985
    @wangjialei1985 5 років тому +3

    您好,视频中并未解释清楚为何电子可以瞬间跃迁但不至于失去能量而坠向原子核,电子的能量为何在高速运动中没有损失呢?另外,原子核为何因为有中子存在而不会四分五裂呢?

    • @yagyu-onesword
      @yagyu-onesword 5 років тому

      對於量子力學的很多現象,目前都只有「觀察」和「假說」,要想進一步證明並給出正確的解釋,仍有待更精密的觀察儀器研發。印象中,日立實驗室研發的電子顯微鏡可以觀測到0.1奈米大小的粒子,但這也僅是原子級別的觀測而已,仍不足以觀測原子核內部的電子與質子、中子的運動。

    • @wangjialei1985
      @wangjialei1985 5 років тому +2

      @@yagyu-onesword 我不知道您要表达的内容跟我说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哪,请恕我不是高能物理专业的学生,不是很清楚。但我想问的是,基于视频中的两个论点,主持人并未给出对应的清晰的结论,哪怕不要过程,把结论说给观众也好,并没有。电子云这个大家都知道了,能级跃迁也能理解,但是为何会能量不丢失,这个我并没听到。而这个是核心。还有为何原子核因为有了中子,所以可以不分裂,也没有讲。中子在这里起到的角色是什么?关于显微镜,是这样的,但是已经是暂时无能为力的事情了。因为目前还是在用电子显微镜,那么比电子更微小的层级你要怎么看呢?比如夸克是否存在这种。囿于研究手段,我们目前只能这样了。

    • @yagyu-onesword
      @yagyu-onesword 5 років тому

      @@wangjialei1985 我要表達的,就是你的疑問目前並沒有定論,只有一些猜想和假說。主持人只是提出問題,他自己也沒有答案。
      想要知道原子核裡面究竟是怎麼回事,只有等到電子顯微鏡進化到皮米甚至飛米等級的技術,才能藉由更進一步的觀察,破解這其中的奧秘。在這之前,對無法被觀察到的粒子,再厲害的物理學家也只能「想像」或提出一個假設的模型。

    • @wangjialei1985
      @wangjialei1985 5 років тому

      @@yagyu-onesword 你的意思是电子为何不损失能量,以及原子核为什么不会四分五裂,还没有定论么???这个尺度上的问题不算是亚原子问题啊,为什么会没有定论呢???如果是亚原子问题,您说的是对的,可是如果只是电子、质子和中子的问题,很多对撞实验不都已经给出结论了么?

    • @yukihotahime
      @yukihotahime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例如宏觀世界,電磁力和距離平方成反比,若是相吸的狀態下距離較近勢能(位能)較低,我們早已習慣也沒有問更深刻的原因。
      量子世界遵守另一套數學模型,呈現出另一種物理規則(像是強力在相吸下就未必距離近勢能低),至於更加根本的理由,只能寄望未來能夠解釋一切現象的統一場論。
      電子繞核運動不能用經典電磁學描述,只要薛丁厄方程允許,理論計算能夠和實際觀察自洽,那就代表微觀世界本就如此。

  • @lmsmution9188
    @lmsmution9188 4 роки тому

    波尔模型一开始是错的,他忽略了s轨道这种没有角动量的轨道,当然,按照一开始的波尔模型也没法解释\beta decay。另外测不准和二象性是两回事,前者应该从更加纯粹的柯西不等式出发就显而易见了。

  • @kjin1013
    @kjin1013 4 роки тому +1

    15:47 "波尔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这是爱因斯坦获奖的第二年"。。。。其实,爱因斯坦和波尔是同一天获奖。1921年的诺贝尔奖被拖延到1922年才决定和公布,发奖仪式也是在1922年的同一天举行。

    • @voice-of-science
      @voice-of-science  4 роки тому +1

      原来是这样,你对这段历史真是很清楚,赞

    • @kjin1013
      @kjin1013 4 роки тому +1

      @@voice-of-science 因为这有一大段故事,所以记得比较清楚。1922年初,正在诺贝尔奖委员会考虑奖前一年的物理奖授予爱因斯坦之前,爱因斯坦和柏格森就时间的实在性发生了一场辩论(这场辩论对今后100年物理和哲学的影响都不亚于爱因斯坦和波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的辩论)。柏格森当年的名气要高于爱因斯坦(比如当年民国文人几乎皆读柏格森,比康德名气都大),所以这场辩论让诺奖会临时改变了主意,最后决定拿爱因斯坦的另一个“家庭作业“光电效应理论拉来替补,等于裁判爱因斯坦在那场辩论中失利。爱因斯坦对此事耿耿于怀,所以在颁奖演讲中,闭口不谈获奖的光电效应理论,反而大谈未获奖的狭义相对论。柏格森也不是那场辩论的赢家,后来逐渐被主流遗忘,在英美甚至与声名狼藉的黑格尔的孔乙己哲学相提并论。罗素甚至讽刺地说:“柏格森的那些哲学思想只不过是些华丽和感性的文学辞藻而已”(后来村上春树甚至干脆让援交女口中说出来柏格森的名句)。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印证罗素,后来诺贝尔奖委员会令人哭笑不得地将文学奖授予了柏格森的哲学著作。然而,近100年后现在回头再看这场辩论,剧情似乎已经翻转。。。。。
      上个世纪初的三场大辩论实际上都与人们掌握的自然法则的客观实在性有关:相对论的时空法则的客观实在性(爱因斯坦VS柏格森),量子力学法则的客观实在性(爱因斯坦VS波尔),现代数学法则的客观实在性(希尔伯特VS布劳威尔)最后都先后令人们彻底反思,似乎验证了康德那句话,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

  • @336536
    @336536 4 роки тому +1

    真牛 希望未来都能发生在我们的实验室

  • @nennnennn
    @nennnennn 4 роки тому

    我一个文科生看完您的视频想重新学一次中学和高中的物理和化学…

  • @cloudlongwhite1476
    @cloudlongwhite1476 5 років тому

    感谢

  • @renpengsong2065
    @renpengsong2065 3 роки тому

    想象一下,西方在开始研究原子核的时候我们大天朝人在干什么?

  • @kz518
    @kz518 3 роки тому

    Chadwick 是不是在利物浦大学发现中子的啊?我在利大工作,我们这里有一栋楼叫做Chadwick Tower.

  • @hardlyconfused3541
    @hardlyconfused3541 3 роки тому

    此卡文迪许,不是彼卡文迪许,给李永乐老师纠错了

  • @tristanliu2683
    @tristanliu2683 5 років тому

    能不能再确认一下卡文迪许实验室名字的由来,维基百科里是这样说的:
    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即是剑桥大学的物理系,研究领域包括了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由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于1871年创立,1874年建成实验室,以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的名字命名。亨利·卡文迪许的亲戚、当时的剑桥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许私人捐款帮助了实验室的筹建。

  • @mytub9
    @mytub9 Рік тому

    看完了视频,我还是不知道量子是什么。

  • @chewang6427
    @chewang6427 5 років тому

    very nice 😄🔥👍

  • @杨洁-m9j
    @杨洁-m9j 5 років тому

    第二十四集呢

  • @xianwujiang3026
    @xianwujiang3026 2 роки тому

    贝克勒尔是法国的

  • @lin8869
    @lin8869 5 років тому

    一次出三集 看得真爽

  • @visualy5305
    @visualy5305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中间有一段没声音。

    • @voice-of-science
      @voice-of-science  5 років тому +2

      已修复, 剪辑师被批评了, 他保证下次不会再犯错, 哈哈

    • @visualy5305
      @visualy5305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这么快就解决了,给个大大的赞!一直很喜欢汪洁老师的科普。

    • @voice-of-science
      @voice-of-science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visualy5305 感谢支持

  • @楊聯賢-r1m
    @楊聯賢-r1m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還好沒把原子核給轟破!!!!!!不然啊GG....

  • @taycb3153
    @taycb3153 5 років тому

    您的每一个字我都听懂,但是串起来,就不明白讲什么!大概因我不是理科生。我是读商科的。但这视频让我很兴趣。希望有一天能听明白🤔

  • @linabass6995
    @linabass6995 4 роки тому

    费马大定理这本书讲数学历史,可以借鉴

  • @cameroonb4692
    @cameroonb4692 4 роки тому

    我觉得在教材中,用这些插画表示很有误导性。

  • @阿问
    @阿问 5 років тому

    位置与速度无法同时测得! --- 我想明白了。

  • @xianwujiang3026
    @xianwujiang3026 2 роки тому

    原子核大概是原子尺寸的10^4次方分之一,就算是视频中讲的苍蝇和教堂的尺寸比例,也去不到千亿分之一

  • @baiweichen7521
    @baiweichen7521 5 років тому

    频道改名字了 以前不是叫科学声音科学声音吗?

  • @Albert-nv7bg
    @Albert-nv7bg 3 роки тому

    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

  • @leonli2582
    @leonli2582 5 років тому

    之前半个月都不更 这几天一天一集😂

  • @bike4028
    @bike4028 5 років тому

    6,300镑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还有么? 我想捐一个,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voice-of-science
      @voice-of-science  5 років тому

      不妨捐赠给我们吧😄

    • @bike4028
      @bike4028 5 років тому

      @@voice-of-science 送红包不如送知识 。

  • @akirawang7350
    @akirawang7350 4 роки тому

    还是挺难的

  • @uaungthu6915
    @uaungthu6915 3 роки тому

    量子电脑 是高科技 是我兄弟发明 。想买就排队 。

  • @taycb3153
    @taycb3153 5 років тому

    为什么突然没了声音?

    • @voice-of-science
      @voice-of-science  5 років тому

      已修复, 剪辑师被批评了, 他保证下次不会再犯错, 哈哈

    • @taycb3153
      @taycb3153 5 років тому

      @@voice-of-science 谢谢

  • @SSS-de7sm
    @SSS-de7sm 4 роки тому

    草太烧脑了

  • @罪人-o9f
    @罪人-o9f 4 роки тому

    为什么都发生在欧洲

  • @webset53
    @webset53 5 років тому +2

    7:14 被消音

  • @matthewdiao6075
    @matthewdiao6075 5 років тому

    科学有声音也变得没声音了

    • @voice-of-science
      @voice-of-science  5 років тому +1

      已修复, 剪辑师被批评了, 他保证下次不会再犯错, 哈哈

    • @xjpwcnm
      @xjpwcnm 5 років тому

      @@voice-of-science 汪老师,请多上传一些视频到UA-cam上,感谢!另外微信上的资源好像都是音频吧?国内哪里能看到视频?还有 科学声音 和 科学有故事 两个公众号是重叠的吗?

  • @yuweifan1499
    @yuweifan1499 4 роки тому

    内容是不错,讲述的逻辑组织是非常混乱,概念纷多,却都没一样讲明白的。

  • @yuweifan1499
    @yuweifan1499 5 років тому

    错误有点多啊,继续努力

    • @luslmi
      @luslmi 5 років тому

      Yuwei Fan 指正……

  • @linyuanli220
    @linyuanli220 4 роки тому

    这个卢瑟福呀 长得是。。。。又勾勾又丢丢

  • @shaonanzhao1104
    @shaonanzhao1104 4 роки тому

    共济会

  • @junshang8648
    @junshang8648 4 роки тому

    冯巩????

  • @台灣心跳聲-u2n
    @台灣心跳聲-u2n 3 роки тому

    你嘛祖國 祖國 習維尼 你最遵從

  • @yuddsed1584
    @yuddsed1584 3 роки тому

    讲得好,听者水平低,万物突变,皆因量子跃迁

  • @彭晨曦
    @彭晨曦 5 років тому

    外國貪學探索精神真不是蓋的!!難怪能比以亞洲強許多........又敢投資!!

  • @BellsofbattlefieldZhu
    @BellsofbattlefieldZhu 5 років тому

    科学的神奇吸引每个求知若渴的人。您喜欢科学还是喜欢钱?我送上我的视频,欢迎订阅分享。

  • @張海鷗-t2t
    @張海鷗-t2t 5 років тому

    這部著作者必須中斷夥伴協議內容執政經商這部資料來源的營銷買賣出售。必須提交國際聯盟史記圖庫書館保育管束管理。提交終止服務隱私條款及服務權經營使用並列為國物財產權重責管理。

  • @uaungthu6915
    @uaungthu6915 3 роки тому

    别废话 ,买不买 ,要买就排队 。 这个不是白粉 要买白粉 就去公安局 不用排队 。

  • @dhjdjdjj
    @dhjdjdjj 4 роки тому

    科学就是扯蛋学,唯独比的就是谁扯的蛋更圆,更持久,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