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ique customs of Chinese New Year in Malaysia. Here is the To-Do List! (Micropedia) [EngCC]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8 гру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122

  • @williamchai4792
    @williamchai479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8:45 在马来西亚大家熟知的贺岁专辑,比如龙飘飘,李茂山这些歌手出的贺岁专辑,他们的贺岁歌曲成名曲,多数都是由张平福John Teo谱写的,顺带一提,John Teo是新加坡人。

  • @yokelanyap6025
    @yokelanyap6025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Imlek di Singkawang, Kalimantan Barat

  • @kaiserlow652
    @kaiserlow65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1

    鱼生,是早年到南洋谋生然后落地生根的广东人,带到新马一带的。早在上世纪 20 年代,鱼生就出现在新加坡的大排档了,食客一般是将鱼生配粥吃。例如当时在小坡(新加坡河北岸)开的“龙弈记”,1937年从大排档发展成餐馆,就推出了“什锦鱼生”,可说是现在过年“发财鱼生”的原型。除了腌菜瓜果,还加入木瓜丝、椰丝、柠檬叶丝和辣椒丝等南洋食材,并以酸柑调味,已经和广东鱼生很不一样。
    当时的鱼生用的是西刀鱼,因为没有冰箱,用高挂风干的方式保鲜,上桌前用玉桂粉保鲜调味,洒上花生和芝麻,另加糖、醋、盐、油等调味。不过,早期在新加坡卖的鱼生,只是大排档的小吃。鱼生改良后作为年菜,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根据新加坡名厨许国威和冼良的说法,过年“捞鱼生”的灵感是在1964年的某一个晚上,他们和另外两位已过世的名厨谭锐佳和刘育培,在吃宵夜时想出来的。当时,他们正在讨论如何在过年期间增加酒楼的生意额,突然想到大排档的鱼生,于是决定引进酒楼来卖。
    为了让鱼生呈现新年感觉,他们将鱼生进行改良,例如加上红绿丝等不同颜色的配料,让鱼生看起来七彩缤纷,并且调配出酸甜的酱料,让顾客搅拌来吃。他们研发鱼生后便带回酒楼推出。为了增添气氛,他们也建议顾客边捞鱼生边喊吉利的话。冼良师傅说,捞鱼生并非一推出就广受食客喜爱,相反,很多人一开始并不能接受这一新口味。但师傅们硬是把这道菜加入新春套餐里,“强迫”顾客尝试,鱼生才渐渐被接受,甚至成为过年必吃的菜肴!但也有人将过年“捞鱼生”的来历,跟“人日”联系在一起。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把正月初七当作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在中国南方一带,人们习惯吃七样菜庆祝“人日”。其中五样是芹菜、蒜、葱、芫荽(香菜)和韭菜。芹菜的“芹”谐音“勤”、蒜谐音“算”、葱谐音“聪”、芫荽的“芫”谐音“缘”、韭菜的“韭”谐音“久”,“人日”吃这五种菜图个吉利。另外两种菜就按照各地风俗灵活搭配,当中鱼生是常用的食材,表示“年年有余”。
    鱼生版的“七样菜”逐渐演变成捞鱼生,而许多新加坡都把捞鱼生当作是“人日”的应节菜在广东,吃生一般是用鯇鱼,而在新加坡,因为西刀鱼较为常见,便以西刀鱼取代。后来在90年代,一些餐馆为了迎合年轻人对日本料理的喜好,开始以三文鱼制作鱼生。不过在2015年,因为新加坡发生多起B族链球菌感染病例,都是与食用中式鱼生有关,政府决定无限期禁止所有餐馆售卖淡水鱼生鱼。西刀鱼从此消失在新加坡人的过年鱼生中!
    原本只是赶潮流的三文鱼,后来成为过年鱼生的主流。另外,用鲍鱼片来捞鱼生更普遍了。曾几何时,捞鱼生已经不只是新加坡人的年菜,还是厨师们一年一度比拼创意的机会!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饮食,许多餐馆推出的鱼生也标榜健康,例如多放蔬菜水果,或以橄榄油、柠檬或葡萄醋取代传统酸甜酱等。据中新网报道,现在上海人民也开始玩捞鱼生了。

    • @NK_Khoo-Malaysian
      @NK_Khoo-Malaysian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芙蓉陸老在四十年代已开发七彩鱼生.除了来偷窃肉骨茶,小新也要来争七彩鱼生.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謝謝補充~ 其實傳統美食都離不開區域性的相互影響及改良,與其爭來爭去,不如一起共享~

    • @kaiserlow652
      @kaiserlow65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DJYinxHiLighter对啊,我也是这么想,希望马国的朋友不要再谴责新加坡抢你们的食物了。我们也没有要抢,也没有不承认某些食物是从马国传过来,但的确也有一些是从新加坡传过去的,不是一面倒的,而是大家互相影响。希望大家今后各自推广自己的美食,不要再争了。😊

    • @NK_Khoo-Malaysian
      @NK_Khoo-Malaysian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kaiserlow652 Nonsense, when Singapore Chinese did migrate to Malaysia in 40s?

    • @kaiserlow652
      @kaiserlow65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NK_Khoo-Malaysian Did I say that? In the 40s, M'sia wasn't even formed yet.

  • @ycsim1248
    @ycsim1248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现在很火的潮州青龙古庙游神,停办了六十余年。潮州在地人无意间听闻了新山古庙游神。多次来到大马实地考察讨教。在柔佛古庙理事帮助下。终于在2013复办了游神活动

  • @kasioz82
    @kasioz8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興啊旺啊發啊這些詞語只有南馬和新加坡一帶才常聽到,我從小到大在KL都沒聽過長輩們這樣叫,就算去北馬玩也不覺得有人會這樣講,所以confirm會這樣叫的明顯是南馬人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真的 小時候檳城都沒有,林冠英當首長後,才普及起來 😂

  • @HESHUI-g9k
    @HESHUI-g9k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5

    兹集萃撷马来西亚农历新年之风俗,溯其源流,探其演变,阐其多元,彰其特色。
    Kumpulan ini menghimpun berbagai tradisi Tahun Baru Imlek di Malaysia, menelusuri asal-usulnya, mengeksplorasi evolusinya, menjelaskan keragamannya, dan menyoroti keunikannya.

    • @HESHUI-g9k
      @HESHUI-g9k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我们中国的年味都快没有了,政府大力打击

  • @jessicalim1379
    @jessicalim137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客观反映:当 *和平的信仰* 与 *多元文化的传统美德* 结合在一起时,将会擦出一个美丽又漂亮的火花 🎆。 *Malaysia Truly Asia* 神是爱!佩(贝)玲笔。🙏🏻💞🌻🇲🇾🌏🌻💞🌈

  • @angjason8795
    @angjason8795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的确是特别的有年味🎉🎉

  • @leechongfatt92
    @leechongfatt9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谢谢你的分享❤

  • @thimchoonkwan1444
    @thimchoonkwan1444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確实!半个世纪前在吉隆坡广府人撈鱼生是从初人日才开始上市至新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他贯藉人士应该是没有这玩意儿,还有是客家人是不撈鱼生的😢原因是广府話说的🐟客家話是(唔)就是捞唔生的意思😂😂😂

  • @tuoxie_tongxie
    @tuoxie_tongxie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新加坡今年有一个很“特别”的活动,就是放led天灯(不会飞的那种)😂

  • @hioheiwong8082
    @hioheiwong808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新年快樂🧧

  • @Cubs3344
    @Cubs3344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

  • @HESHUI-g9k
    @HESHUI-g9k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Selamat tahun Baru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Selamat Tahun Baru Cina~ Gong Xi Fa Cai!

  • @mykaydenl1872
    @mykaydenl187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古代姑娘是不允许出街,只有在元宵节姑娘才有机会出街寻另一伴。元宵节也是灯会猜灯谜等。

    • @chongwang5107
      @chongwang5107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你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说的是三月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hioheiwong8082
    @hioheiwong808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5

    其實我會比較想在農曆年和開齋節重疊的那幾年過來。兩個節日碰撞在一起應該會很特別!雙重喜慶!

    • @DJYin
      @DJYin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真的是很會選!!! 到時候是Gong Xi Raya 好久好久才會碰到一次!你哪裡人?為何會知道有這樣的時間點~ 讚啦

    • @kimilo7439
      @kimilo743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以前有过 少了 public holiday

    • @hioheiwong8082
      @hioheiwong808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DJYin 我澳門🇲🇴的,平常都很喜歡各地的民俗風情。

    • @sakagamiK16
      @sakagamiK16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我還是學生的時代就有過農曆新年和開齋節撞在一起歡慶的時刻,而且還是兩年!
      明年已經確定不會相遇,後年還不確定。

    • @chia3nnK
      @chia3nnK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029年开始三年就有kongsi raya @@sakagamiK16

  • @ck.y4o
    @ck.y4o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更正一下
    古庙游神口号 只有 兴啊 发啊(没有旺啊)

  • @jefferytan19870212
    @jefferytan1987021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5

    补充一下:柔佛古庙游神是喊兴啊发啊,有时还会喊5次5次,原因是5有尊神明,记得没有Ong哦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小編看到好多人都這樣說,看來杜絕馬來半島的種族政治是他少有的功勞?

    • @geoffreyketit
      @geoffreyketit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對,只有heng和huat. 沒有ong😄

  • @王漫妮
    @王漫妮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最近好像很勤力更新哈 好像每天都看到你们的影片

  • @irenecheong9500
    @irenecheong9500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Penang的元宵节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吃bubur cha cha。只有local penang lang 才有喔!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認真覺得摩摩喳喳是世界最偉大的甜品發明(個人喜好)🤣

  • @aliponsis
    @aliponsis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兴啊!旺啊!发啊! 是的。南方的。新加坡也叫到乱。

  • @darrelk5649
    @darrelk564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新年快乐!恭喜恭喜不是新年歌那段好让人惊讶。感谢优质内容的创作。加油!!!

    • @williamchai4792
      @williamchai479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还有一样是盈盈没有说的。你们大家熟知的龙飘飘,李茂山等人在马来西亚成名的新年歌,比如《祥祥都吉祥》,《今年要比去年好》,《富贵花开迎新年》,并不是马来西亚人写的新年歌,而是这首新年歌是别个国家的音乐人写,并且这首歌随着农历新年的热浪红到马来西亚。他就是来自新加坡的John Teo,张平福了。大家知道他的大名绝对就是这些歌。

  • @Chlim-qr9nu
    @Chlim-qr9nu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元宵节快乐,今天你有去拋柑吗

  • @stingyghost
    @stingyghost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6

    捞鱼生虽然寓意好,但是也很糟踏食物,常常看到很多人故意把鱼生捞出盘外把桌子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就放一边不吃全部拿去倒掉了。希望大家进行这项习俗时也做个文明人士,不要浪费粮食。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5

      小編強迫症 會很想幫忙打掃桌子 😆

    • @HenryOYC
      @HenryOYC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所以我不撈生,第一弄得很髒,第二我不喜歡吃

    • @qingyew9849
      @qingyew984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7

      我们捞生都会尽量小心,确定把全部的食物吃完。

    • @hammondchoo5966
      @hammondchoo5966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華人的餐桌禮儀還有一個“陋習”,尤其是品嚐著名的“肉骨茶”時,到時是吃 得滿桌骨頭,桌面油跡,飯粒滿佈
      ,一片狼藉😢
      既然號稱華族擁有五千年文化,又儒家傳承,難到店家不能置放一個空罐/碟來呈放骨頭
      ,以保持桌面的整潔,也省得讓收拾的人滿手油汙,外國人看了也汗顏!😢

    • @thimchoonkwan1444
      @thimchoonkwan1444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捞鱼生本来广府人的一种新年俗习,以前是初七人日到新十五,就好像福建人的初八拜天公,客人的天穿日,攝太歲,驚蛰打小人放鞭炮一样,要延续傳统就大家新年凑个热闹欢喜过了新年就要捱一年,不喜欢的就乖乖去吃你们喜欢的Roti canai 肯德鸡 Nasi lemak 自己满足就好😂說三道四Ajiajo华人新年是华人过的子传统日子😂

  • @ceahehehe
    @ceahehehe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興旺發三聲確實是古廟遊神透過網路蔓延全國的

  • @joving3634
    @joving3634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作為飄到新加坡的香港人,南洋過年是很 festival feel,超多舞會活動什麼的,在馬來西亞從晚上就開始放煙花非常熱鬧。反而在香港農曆新年就是 holiday,不是出國玩就是在家裡面打麻將,跟 Christmas 的差別大概就是 Santa 換成財神爺,和新馬比沒有醬 vivid 還有點 sien。這裡新年最不好的大概只有熱吧 🥵🥵 Btw 星期五新山遊神有什麼推薦的 view spot 之類想 reference 看看 🤤🤤

    • @NK_Khoo-Malaysian
      @NK_Khoo-Malaysian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天桥是好的位置,但神橋从天桥下走过前,天桥上的人群得閃開.

    • @auleotravel
      @auleotravel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個人比較建議海南會館那裡,第一尊神會大約10點抵達那裡,如果你趕回新加坡(乘搭地鐵最後一班),那裡也是海邊,比較涼快些

    • @yukilee6681
      @yukilee6681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非常明白妳,大馬人香港住,如果無返鄉下過年,係香港幾乎日日都係屋企,希望快d假期完,正常返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可能是有很多種族,所以大家才會一直突出自己的文化特徵,一直維持年味。

    • @ryangoh1129
      @ryangoh112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如果你想看比较激烈的‘’表演“,福建会馆那边可以考虑

  • @ahchong17
    @ahchong17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在新山游神只是高喊 《兴啊!发呀!》。。。没有“旺啊”! 只有在槟城才喊 《兴啊!旺啊!发呀!》

  • @cksong6131
    @cksong6131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过完年初四,基本上大家都"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

  • @davidyong9497
    @davidyong9497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只有在槟城才喊 ...兴啊!旺啊!发呀!

  • @善惡賞罰
    @善惡賞罰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

  • @PenangStage
    @PenangStage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脑袋时间想起了10多年前988的贺岁专辑😂当时的你跟现在完全没变

  • @coolmax5230
    @coolmax5230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槟城蛇庙清水祖师请火和大伯公庙请火,古迹區庙会,年初八晚姓周桥拜天公,raja uda的万盏灯笼都没讲,还是盈盈要不要做一集penang lang怎样过华人新年方式?

  • @ffcats3096
    @ffcats3096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柔佛古庙游神时喊的口号只有heng和huat而已,没用ong的,有ong的是槟城那边的口号哦,因为有一年看古庙游神时,古庙的一个负责人用mic对群众善信们这样说,只有喊heng啊,huat啊,没有ong的😄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其實檳城也沒有這個文化,至少小編以前從沒聽過。如果沒錯,是林冠英帶起來的文化,當年他如日中天,華文報大量報導他的一舉一動,興旺發就這樣被帶起來。(小編的社會觀察,不負責真實度 😂)

  • @teohjc4897
    @teohjc4897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补充一下,游神文化发源地在福建和潮汕地区流传到全球各地,海外游神最热闹就在大马,后来流传出新山“小汕头”称号

  • @ashesfrombones
    @ashesfrombones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赌one up... 虽说21点但又有一点不同

  • @wengyuan93
    @wengyuan93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致:主编
    想修正一下information
    柔佛古庙游神没有ong….
    只有5次 5次 (gor bai gor bai)
    Heng ah heng ah heng ah heng ah heng ah (5次兴)
    Huat ah huat ah huat ah huat ah huat ah
    (5次发)
    并没有旺(ong)

    • @DJYin
      @DJYin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有耶 多年前還在電台的時候有隨988去那邊參與游神(是在“花車上”那種 很好玩的體驗😂) 一路上大家都是 Heng Ong Huat的叫,我也是那時候才學到興旺發,我覺得現在全馬都Heng Ong Huat是南馬傳上來的,你說的5次5次那個是不是在廟裡面有神明在的時候的叫法?

    • @wengyuan93
      @wengyuan93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根据一段与古庙主席的采访里面有一段说道:
      至于我们喊着「兴啊!发啊!」的传统口号,其实和中国原乡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义兴公司 “Ngee Heng”」所演变而来的,潮州人说的「兴 “Heng”」代表幸运,当你“Heng”的时候就一定也会「发 “Huat”」,但未必每一次“Huat”的时候都会“Heng”,所以我们要“Heng”了才能“Huat”,也许这是我们喊「兴啊!发啊!」的由来典故吧。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好棒啊!謝謝你的資訊! 超開心看到可以一起補充資料的留言~~~~~ 😍

    • @ericXl
      @ericXl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另一个说法是“ong”是旺,“heng”是兴,兴与旺寓意重叠了!所以没用ong!

  • @angsiewnam4873
    @angsiewnam4873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I thought Yee Sang came from Singapore??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其實有些做食物考古的專家曾說過,食物是普世的。無論是何種菜餚或小吃,都會在某區域廣泛流傳,不該用國界來限制哪道菜是屬於誰。尤其以前星馬或更廣泛的南洋,都屬於同一區域,人的流動是如此自然,食物自然也會跟著流動,食物也會在不同的地方落腳,然後融入當地,因地制宜,採用當地的食材及習慣而出現變化。(小編不小心太認真了😂)

    • @kaiserlow652
      @kaiserlow65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yes you are right, the yusheng we eat during cny is a dish modified from the traditional raw fish dish, by our local chefs in the 60s.

  • @mohkoh7776
    @mohkoh7776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中国天津人说初一饺子初二面,不知其他地方有没有?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马来西亚都是中国南方移民居多,以前连找北方饺子都好难

  • @spkuan8427
    @spkuan8427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兴,旺,发,印象中还像是林冠英开始的,不是针对新年是在政治演讲完時都会对大衆一起喊兴啊,旺啊,发啊!當時是他的政治口号!!!!!!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小編也是這麼覺得!當年報紙頭版還是他的「興旺發」~

  • @wongbin3214
    @wongbin3214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马六甲鸡场街,舞狮闹元霄

  • @ReviveHF
    @ReviveHF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我來補充下撈魚生的由來:
    “撈魚生”的“魚生”膾最初的意思是指切細的生肉,《漢書·東方朔傳》:「生肉為膾。」《禮記·內則》:「肉腥細者為膾。」中國早於夏商周時期朝就已有吃生魚片(魚膾)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
    到了唐代,食用生魚片的高峰期,有不少詩詞反映魚膾的流行程度。但是到了清末時期,吃生魚片的風俗只僅限於閩粵和客家民系。後來,吃生魚片怎樣變成撈魚生就如這個影片所說的,我這裡就不補充了。

  • @jiann-1220
    @jiann-1220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沒聽過拋柑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來檳城拋~ 雖然小編也沒拋過 哈哈
      www.kwongwah.com.my/20190219/%E6%A7%9F%E9%87%8D%E7%8E%B0%E4%BC%A0%E7%BB%9F%E6%B5%B7%E4%B8%8A%E6%8D%9E%E6%9F%91-%E5%A4%A9%E5%AE%9A%E5%85%83%E5%AE%B5%E6%B5%AA%E6%BC%AB%E6%83%85%E6%80%80/

  • @shaw_ny1234
    @shaw_ny1234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4

    魚生是我吃過最難吃的新年菜,沒有之一,我每次就意思意思撈一下吃一口,都是商人們的伎倆🤭
    拋柑後會收到電話
    喂~你好,我撈到你的柑,請問你有聽過Amw_y嗎?😂
    古廟遊神好像只有興啊~發啊~沒有[旺]喔~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如果有人可以改良魚生,該有多好?不要一直走形式而已~好吃也很重要

    • @shaw_ny1234
      @shaw_ny1234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DJYinxHiLighter 有啊~自己弄,柚子,柑,蘋果絲,菜絲,紅蘿蔔絲,把蜂窩餅捏碎加下去等等,加和風醬或是芝麻醬,加幾片生魚片再去撈...
      我說的難吃是那些餐館批回來五顏六色的絲,尤其那個生魚片,為了壓成本,給的也不知道什麼魚肉,而且常溫下也不知道放多久,那個梅子糖漿我也不行...😅

  • @siewkeongau3427
    @siewkeongau3427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慶祝過新年,不是春節。

  • @johnsonjackson8078
    @johnsonjackson8078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penang Chinese community will eat bubur cha cha during Chap Goh May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Penang Chap Goh Meh is really a thing here~ especially for Nyonya & Baba, there are so many "new" local customs evolved from penang chinese community in the past.

  • @戴高樂-e3w
    @戴高樂-e3w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七八十年代新年才有氣氛,之後就感覺唔到。

    • @DJYinxHiLighter
      @DJYinxHiLighter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你是說香港嗎?感覺是香港來的朋友~

  • @YongShin-hd4ev
    @YongShin-hd4ev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古庙游神是已经有150多年历史了哦~正确年份不详,暂时无法考证

  • @taiwan1450number1
    @taiwan1450number1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selamat tahun baru cina
    反对的人请回避

    • @taiwan1450number1
      @taiwan1450number1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播主按给 ❤又收回😂
      播主不敢向政府说不喜欢tahun baru cina ?

  • @JH-kv8mt
    @JH-kv8mt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新加坡不会因单一种族文化而申请无谓什么遗产,毕竟肉骨茶,捞起七彩鱼生等等不是全国人民共同文化,只能说马来西亚部长格局做小了,没作为。

    • @kaiserlow652
      @kaiserlow65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新加坡在2021年,已经把捞鱼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美食的清单了。

    • @JH-kv8mt
      @JH-kv8mt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kaiserlow652 是马来西亚吧?

    • @kaiserlow652
      @kaiserlow65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JH-kv8mt 是新加坡

    • @JH-kv8mt
      @JH-kv8mt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kaiserlow652 以下是早报在2022三月其中一段报导在探讨捞鱼生一事
      2020年底,我国的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近,国家文物局选出10个入围名单,准备第二次申遗,我觉得当中农历新年捞鱼生深具申遗潜力。

    • @kaiserlow652
      @kaiserlow65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JH-kv8mt 2021年2月15日报道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去年第三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添加的项目中,包括捞鱼生、粿汁、印族花环制作,以及手工牌匾雕刻等。

  • @圣斗士
    @圣斗士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抛柑也不要太浪费东西。

  • @darrelk5649
    @darrelk564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 @vleeds88
    @vleeds88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大馬華人文化慎思明辨大反思:今天廣泛使用《文化》一词時各自表述,意義非常的笼统。其實我們所指的《文化》是什麽呢?而《文化》真正的定義又是什麽呢?
    文化反思,反思文化: 什麼是文化?什麼又是中華文化呢?大多數都只是人雲亦雲,不知所雲?
    難到民間肓目的鼓催「民間迷信」大雜燴「習俗」或「節慶」就是中華文化的體現嗎?
    撫心自問「華社五毒」:「嫖賭飲蕩吹」陋習依舊是華人文化嗎?
    誇大妄想的大外宣「皇帝統治」 --「中華思想」與「霸權主義」--的復甦就是「中國的傳統」嗎?
    「道統」或「盜統」乎?
    「法統」?
    憲政法制精神 或 天朝皇法奴才?
    卑賤又醜陋的中國人無他,其人文精神障碍正如號稱四大名著《三國演义》的爭權奪利與与陰謀詭計;《水浒傳》的打家劫舍與草菅人命;《红樓夢》的風花雪月與醉生夢死;更尤如《西遊記》衹要有足够硬的後台,再作孽也不會死,主子一定会來救你,被打死的,都是没後台没靠山的。盜統暴政,禍國殃民,週而復始惡性再循環,還不自知般的"自愚娛人"。如陳寅恪先生所言: “中國之人,下愚而上詐”。
    何爲 “德”,何爲 “能”?
    正本清源馬來西亞本土中華文化的實質内容又是什麼呢?
    承傳 ● 傳承
    其實我們所承繼的是什麼呢?
    我們要傳揚的又是什麼呢?
    反觀馬來西亞的華教,華社,華團若還不反省,集思廣益,在「中華思想」及「文化習气」上去蕪存菁更新根本無法真正提升優質的「民族素養」也無法建設馬來西亞人優質的「民主人文素養」健康文化。
    ++++++++++++++++++++++++++
    文化反思--反思文化: 余英時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的知識人。在余英時先生逝世一週年之際,聯經出版「余英時文集」,文集涵括四大類、28種書目、總字數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余先生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I】》,計有10種: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到思維之路
    .民主制度之發展
    .自由與平等之間
    .文明論衡
    .香港時代文集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余英時書信選
    系列特色
    ● 收錄了余英時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專書,寫作年代集中於1950年代前半,文章多發表於各類報章雜誌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 蒐羅余先生未集結出版的單篇論文,包括不同時期發表的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
    ● 特別訪求余英時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輯錄成冊。從中既展現了余先生溫暖而慷慨的人格本色,同時也看出他的淵博知識與思想脈絡。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Ⅱ】:治學經驗、社會評論與詩文交誼,再探史學泰斗的生命歷程》

    ▍本套書計有六種(七冊):
    我的治學經驗
    余英時雜文集
    余英時序文集
    余英時時論集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
    余英時詩存

    ══ 本套書特色 ══
    ● 彙整余英時先生擔任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論,以及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臧否,對當代中國、香港與台灣的情勢與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出其觀察與見解。
    ● 收錄余先生治史、治學的經驗談,一窺其學思歷程的演變與養成。
    ● 集結余先生散佚各處,應各方請託的文章;亦蒐羅余先生追憶同輩學人的書寫,以及與文化和出版界的交往。
    ● 收集余先生與師長、親友,到同儕、門生之間的古典詩作、聯對,呈現其高超的文字造詣。

    ++++++++++++++++++++++++++
    文化來自於生活,却又歸於生活。T.S.艾略特在《基督教與文化》一書中,把文化界定爲:“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諸於該民族的藝術、社會制度、风俗習惯以及宗教之中。”
    慎思明辨我們如何藉着华人文化与基督教信仰真理的辩證, 在生活上實踐基督信仰價值的國度人生,愛神愛人,榮神益人。

    • @Mochi5065
      @Mochi5065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文化 = culture
      culture = phenomenon, ideas, customs, and social behaviour of a particular people or society

    • @JunJun04035
      @JunJun04035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文」者 錯畫也 象交文
      古時同「紋」多用於彩色交錯的紋理 如《周易· 繫辭下》:「物相雜,故曰文。」
      後來把刻畫在金石竹木等物體上的成段的內容 為「文章」
      又因為《周禮 · 天官 · 典絲》「其絲纊組文之物」等的影響 使得「文」成了禮節 儀式 等的意思
      「化」者 行也
      从二人 象二人相倒背之形 一正一反 以示变化
      後來衍生成往好的方面的變化 因此有了「教行於上,則化成於下。」的說法
      再後來 學者從《周易 · 賁卦》的卦辭中
      「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精煉成「文化」兩字 寓意為「人文教化」的意思
      說白了 就是以學問和禮節來影響人 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當然以「自己的文化」自居 當然就會覺得「自己的更好」 自然也就多少有點說教的意思了
      因此 中國因華夷之辨的影響而形成了獨有的「文化」意涵如下
      漢劉向《說苑 · 指武》:「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前蜀杜光庭《賀鶴鳴化枯樹再生表》:「修文化而服遐荒,耀武威而平九有。」
      清末民初之際 學者們大量翻譯西方思想以彌補中國思想之匱乏
      為了讓這些翻譯有這更好的接受度且更容易傳播 故採用了大量意義相近的詞句
      因此而生產的許多單詞 諸多如「中國文化」「西方文化」等的概念
      而有了梁啓超說的「文化者,人類心所能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等等的語句 強硬地扭曲了 「文化」的原本意思
      因此才會把culture翻譯成「文化」那本是無奈之舉 卻也種下了日後溝通障礙的意思
      這是因為「culture」這一詞 本質上為「培育」原用作「對靈魂的昇華」的意思
      為古羅馬哲學家Cicero在《Tusculanae Disputationes》中的「cultura animi」 也就是「靈魂的耕耘」
      乃是以農業暗喻哲學上所謂靈魂的發展即是人類發展的最高境界的意思
      這是一種需要不斷努力 不斷反省 讓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的功夫
      但「文化」原本就把自己定位成「更好的」沒有了向上發展的動力
      也因此也導致了「文化」相對而言就更為停滯而守舊
      因此「文化」兩字中「文」本來「先進」的本質被抹滅掉 久而久之只剩下「所代表的符號」之意義
      也就有了今時今日「文化」多指「傳統上的教導」意思了
      因此如若想回到「文化」的根本意思上
      除了要釐清何謂「先進」「更好的」等價值 傳播與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沒有什麼教育比現場觀摩更為深刻 更容易啟發一人對這些事情的思考與辨別
      也只有在這種思考中 我們才會慢慢的一步一步去蕪存菁 找到自身文化的瑰寶
      而不是瞥了瞥就眼就斷定 「不過是些自娛娛人的愚人節目罷了」 諸如此類貽笑大方的話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