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大師,嘔心瀝血修悟的精华:渡過人生3大劫,只需靠這短短3句話!看完無比震驚【曉書說】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1 вер 2024
  • #曉書說
    往期精彩视频:
    掃墓祭拜祖先時,千萬不能拿這3種水果!否則報應來得又猛又快【曉書說】
    • 掃墓祭拜祖先時,千萬不能拿這3種水果!否則報...
    美國超強通靈人死前預警:疫災將在這個時候結束,但世界末日將會開啟!【曉書說】
    • 美國超強通靈人死前預警:疫災將在這個時候結束...
    近一半人身染艾滋,卻每年集結10萬少女,半裸供國王挑選!這個被業障籠罩的國家,究竟有多荒唐?看完讓人大吃一驚【曉書說】
    • 近一半人身染艾滋,卻每年集結10萬少女,半裸...
    算命先生大驚失色!臉上有這個標記的人,命中福報巨大,閻王爺都不敢惹!【曉書說】
    • 算命先生大驚失色!臉上有這個標記的人,命中福...
    萬物有靈真實不虛!老牛臨死前痛哭下跪,肚子剖開後震撼了在場所有人!【曉書說】
    • 萬物有靈真實不虛!老牛臨死前痛哭下跪,肚子剖...
    免費訂閱曉書說:🙏🙏🙏
    / @user-qb4kd2dg9i
    讓閱讀走進生活,讓優秀成為習慣。大家好,我是曉書,讓我們一起通過閱讀,遇見更廣闊的世界。

КОМЕНТАРІ • 68

  • @kimsmile9353
    @kimsmile9353 2 роки тому +14

    1人生第一境,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人生恰若觀山水,煙雨重重境不同)
    2人生第二境,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人生第三境,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如果人人都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那麼我們整個世界就會,處於一片清靜與和諧之中了)

    • @maymeng8688
      @maymeng8688 2 роки тому +3

      不要起分别心,自然见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在事事时时都要保持本心,不容易!

  • @neocontan5116
    @neocontan5116 2 роки тому +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user-mu8kv2cz4m
    @user-mu8kv2cz4m Місяць том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cheongsiewkin5747
    @cheongsiewkin5747 2 роки тому +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mikezhou5711
    @mikezhou5711 2 роки тому +15

    讲的非常好,赞叹!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 @user-hb5yo9zh8d
    @user-hb5yo9zh8d 2 роки тому +6

    阿彌陀佛感恩分享🙏🙏🙏

  • @fungfung9605
    @fungfung9605 Рік тому +2

    願大家一起來都能親到 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 修學到 玄奘大師 所傳下來的佛法真實義及能親證 實相心。
    南無本師 釋迦牟尼佛!

  • @fil3344
    @fil3344 2 роки тому +3

    隨喜讚歎曉書說,,真理大道高深智慧永流傳。感恩分享。

  • @user-ih6kd3rv1d
    @user-ih6kd3rv1d 2 роки тому +2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 @camnhan9564
    @camnhan9564 2 роки тому +5

    感谢闡朋六祖之精華要點,。感谢法施。🙏

  • @user-oc5rd6ke3e
    @user-oc5rd6ke3e 2 роки тому +3

    隨喜讚嘆!阿彌陀佛!

  • @TheTyperrek4
    @TheTyperrek4 2 роки тому +3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

  • @leonardsoh6008
    @leonardsoh6008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阿弥陀佛

  • @張立樺
    @張立樺 2 роки тому +2

    南無阿彌陀佛🙏🙏🙏

  • @guaylayhua5653
    @guaylayhua5653 Рік тому +1

    🙏🙏🙏

  • @charlottek2032
    @charlottek2032 2 роки тому +7

    感恩顶礼慧能大师,阿弥陀佛🙏

  • @lishenlum107
    @lishenlum107 2 роки тому +5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 @user-gr9vn6re1w
    @user-gr9vn6re1w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自心淨!佛土淨!
    永恆中道不二行即是!

  • @Xinjingtu
    @Xinjingtu 2 роки тому +10

    凈土宗第十三祖師{印光大師}開示 -怎樣做才是真念佛人?
    所言念佛妄想多,當一心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心自歸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告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72頁 復拜竹居士書三)
    念佛人須知行住坐臥食語,無非自利利他之時。如是念佛之菩提心就會更為殊勝。其次須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吃素戒殺做起;須心心念念,對治自己習氣毛病;須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須將好體面的心完全放下。果能如是,方可謂為真念佛人。《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然亦不至過甚。多有只圖快圖多,胡口滑讀,故無效也。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84頁 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汙雜妄念,故名凈念。凈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凈念相繼。能凈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雲: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21頁 復修凈師書)
    念佛聲默,須視其地其境何如耳。若朗念無礙者,宜於特行念佛儀軌時朗念。然只可聽其自然,不可過為大聲。過為大聲,或致傷氣受病。倘所處之境地不宜朗念,則只可小聲念,及金剛持。其功德唯在專心致誌,音聲猶屬小焉者耳。除特行念佛外,若終日常念,固宜小聲念、金剛念、默念。以朗聲常念,必至於傷氣。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損耳。朗念費力,默持易昏,散持雖亦功德難思,較之攝心凈念,何啻天淵。(《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12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四)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19頁 復唐能誠居士書)
    心中默念,均須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一函徧複)
    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勿只滑口讀過。若再不能歸一,當依《文鈔》十念記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22頁 復朱德大居士書)
    印光大師十念記數念佛法
    "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壹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壹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壹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壹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壹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壹口氣為壹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壹句佛為壹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壹句佛,心知壹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壹至十,從壹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註壹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壹。"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壹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往生正因是什麼?
    凈業正因有三: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此四種屬世善(人天福)。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二乘福)。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大乘福)。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回向凈土,皆得往生。(‎印光大師文鈔)
    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 (續編·卷下·淨土指要)
    須信願行具足。信之既深,則發願必切。發願既切,則行持必力。但念彌陀,莫加他法。真信切願,執持名號。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心念耳聽,字字句句,念得分明,聽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印光法師文鈔)
    欲生凈土,當凈其心。欲凈其心,非持佛凈戒不可。念佛人如能嚴持佛戒以清凈身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故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02頁 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註節要跋)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皆法菩提心,同生極樂囯。

  • @鄭淑文-t8e
    @鄭淑文-t8e 2 роки тому +2

    讚!

  • @ROCCMC
    @ROCCMC 2 роки тому +11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若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師 佛』

  • @keaic3669
    @keaic3669 2 роки тому +1

    弟子临愿将后往老人院一边关怀老人.一边度众生!
    情欲却是带给与弟子.一生心声泪痕!一生足成千苦恨! 发尽了一生储蓄.用尽了一生精力与前途! 又待给下一代极大影响! 为何明知世间情欲又问题?又何必自投罗网! 并不一个比一个.情况跟可怕! 明知有三毒.总究更明了!
    至于孝道不敢当只是一却举手之劳罢了! 也从不以此为傲!感恩您的教诲弟子依然保持修清净心!再接再厉!

  • @user-zn2xm4lb8e
    @user-zn2xm4lb8e 2 роки тому +12

    感恩善知識者宣說真實意,分想借假悟真的道裡。烏雲遮月月還在,習氣遮我我無損,你我六輪不動尊,緣來你我佛無異。能得人身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願解如來真實意共勉之。

  • @user-ns9cn1vc5y
    @user-ns9cn1vc5y 2 роки тому +3

    南無阿彌陀佛 保佑弟子我余宗應有美好的人生 永遠運勢旺旺來 喜事來

  • @user-ig1he4wx7m
    @user-ig1he4wx7m 2 роки тому +3

    心本無語,因境緣而有。

  • @mikeho3469
    @mikeho3469 2 роки тому +1

    講得好

  • @monicalin6808
    @monicalin6808 2 роки тому +3

    太棒了!感謝有您

  • @user-rt5dr4fz9g
    @user-rt5dr4fz9g 2 роки тому +2

    感恩大師教悔!阿彌陀佛!

  • @user-bg3kc5ry1e
    @user-bg3kc5ry1e 2 роки тому +2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vs3qu9fd8x
    @user-vs3qu9fd8x 2 роки тому +2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chileungcheuk3813
    @chileungcheuk3813 Рік тому +1

    🌄🌄🌄🌄🌄🌄🌄🌄🌄🌄🌄🌄一)「眼山是山」是眼見於色下形成的「识見」,
    二)「見山不是山亅是人的意识所做出來懶醒的「断滅見」,
    三)「見山还是山」是見到山告訴人它们是山的「性空真色見」。
    整个世间的存在無異片中所说的山和水,以同一个道理去看見自眼前被見境中之真色,奧義內藏的真實,会從境裡直接回到人的內心。根本沒有去見这回事 !😄😄
    •••不要祇去聽人類對人類講的说话(所谓聽法),应学懂接收色境對人发出的说话來認知世界存在真實的一面,才是佛法告訴人類在世究竟要学的事目。•••
    🌈🌈🌈🌈🌈🌈🌈🌈🌈🌈

  • @user-dn6tk5xz3s
    @user-dn6tk5xz3s 2 роки тому +1

    讚讚讚,如是,如是

  • @ray3271
    @ray3271 2 роки тому +1

    👍👍

  • @user-xu9nc8lc7b
    @user-xu9nc8lc7b 2 роки тому +7

    不要執著,要學會放下

  • @user-iu9os4ox1w
    @user-iu9os4ox1w 2 роки тому +1

    👍💐🌈

  • @111havea
    @111havea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一心念佛即是大福報」
    常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誠心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願此功德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迴向冤親債主
    迴向歷代祖先
    迴向法界眾生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user-dl3ej7wd2o
    @user-dl3ej7wd2o Місяць тому

    請問: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見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是什麼意思,謝謝。

  • @朱秀莲-x4z
    @朱秀莲-x4z 2 роки тому +1

    👍👍👍🙏🏻🙏🏻🙏🏻

  • @user-gr9vn6re1w
    @user-gr9vn6re1w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能般若者⋯永恆能是佛子行!
    也能永恆維摩詰居士行!

  • @user-gr9vn6re1w
    @user-gr9vn6re1w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六祖壇經棒!

  • @user-ym1ok8pz2j
    @user-ym1ok8pz2j 2 роки тому +1

    人生何只三大劫!慧能才三大劫他太幸運👍了

  • @audreychih9172
    @audreychih9172 2 роки тому +2

    禅即生活 生活即禅

  • @yanfeichen2781
    @yanfeichen2781 2 роки тому +1

    🙏🏻

  • @吳昭暉
    @吳昭暉 Рік тому +1

    為什麼要用“嘔心瀝血”四個字?

  • @petertan4969
    @petertan4969 2 роки тому +1

    Every days looking at the trees for one month. it tell me, hear that you doesn't hear, see that you doesn't see, know that you doesn't know. l am a playful boy who live the holy land and now l know where I am going.🙏

  • @user-yr7zt8yc9e
    @user-yr7zt8yc9e 2 роки тому +4

    一指當下明本心,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守本真心,是三世諸佛之祖。

  • @user-zd7fk9xf3e
    @user-zd7fk9xf3e 2 роки тому +2

    佛教立教的宗旨在跳出輪迴的執迷而解脫得真智慧,輪迴是無始以來人為施設的法術境界,充斥很難破解的幻象陷阱,覓得真實自性才能辨識真偽。
    開悟就如西洋童話小紅帽如何正確分辨祖母和大野狼的智慧。

  • @趙火
    @趙火 2 роки тому +6

    弟子規(1)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
    汎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易解: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須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易解: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懶卸責。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順從接受,不可頂嘴強辯,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冬則溫。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易解: 事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中,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親能安睡,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搧涼,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每天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傍晚回家後,要將今天生活上發生的事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父母放心。出門前,須告訴父母要去那裡,回家後也要當面稟報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生活起居要合乎常規,作息要保持規律,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心疑慮。

    事雖小。勿擅為。
    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
    苟私藏。親心傷。
    易解: 縱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如果因此而讓父母擔心,更是不孝的行為,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別人的物品雖小,也不可以私自藏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會傷父母的心。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易解: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親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輕易使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容易做到的事;可是當父母親氣惱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也要一樣孝順,而且還要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遷善,這種孝順的行為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易解: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婉轉勸諫使他們改過向善,勸諫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並且和顏悅色。
    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遇到適當時機,在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加以勸諫。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即使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被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藥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易解: 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沈重時,更要晝夜服侍,片刻不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應該戒絕酒肉,不能貪圖享受。
    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
    祭拜已經去世的父母時,應真心誠意,如同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易解: 當兄姊的要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說話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和怨恨就自然消失不會發生了。
    🍀❤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易解: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應該主動去詢問有什麼可幫忙的,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
    🍀❤
    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餘。
    易解: 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
    現解:不論騎車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若方便停車,應下車問候,並詢問是否需要搭便車。若長輩要離去,則目視長輩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這是敬老尊賢的表現。
    🍀❤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易解: 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座;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但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凊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找尊長時,應快步向前;離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易解: 對待叔叔、伯伯等父執輩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如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書名:弟子規圖說。歡迎翻印。
    ❤明倫教孝
    讀書千遍 。其意自現。
    落實生活 。確實做到。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 "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 @ongteelian8300
    @ongteelian8300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品格 对 就是人的作为因果 和 能 怎样做人做事 改进的地方 ( 人为因素之一 一 一 ) 🔍🔎 清清楚楚 知晓指向哦✌

  • @user-kk2bg3jp4g
    @user-kk2bg3jp4g 2 роки тому +4

    六祖暗開獵網!道證佛團傳燈!慈悲利物濟世!南無阿彌陀佛。

  • @user-gx1rr6st1q
    @user-gx1rr6st1q 2 роки тому +1

    无我就是不要去斤斤计较,无我就是不要去跟人家算账,我对你好 你对我不好,我今天对了你好,你为什么不来回报我,你为什么不对我好,这就是没有智慧。
    心量狭小的人烦恼多。气量越小,烦恼越多。心量广大的人,智慧非常的丰饶。

  • @鄧-y1c
    @鄧-y1c Рік тому +1

    惠能六祖啊,我在網路看過五祖影片,他是有真還是假,,記得五祖是,黃梅弘忍祖,一男一女,才對,為何一貫第十八祖又由第五祖來擔任,我也覺的奇怪,第十七祖以收回天命,不在點玄得道,第十八祖的將來以開始,但還在聽天由命,

  • @鄧-y1c
    @鄧-y1c Рік тому +1

    三句話能渡大劫,,
    我千言萬語難渡一劫,
    劫煞是用渡的嗎,,,,
    災難是由人心所成的,
    須先渡人才能渡劫煞,

  • @user-zt6fp7nx6y
    @user-zt6fp7nx6y 2 роки тому +4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user-mq2sl7zp1o
    @user-mq2sl7zp1o 2 роки тому +2

    心悟轉法輪

  • @趙火
    @趙火 2 роки тому +3

    論語的故事:白話文
    1.父母之憂:孟武伯向孔子請問孝道。孔子說:做父母的最擔憂的就是子女生病。因此為人子女應當照顧愛惜自己的身體,並且還要不為非做歹、不惹是非結仇家,才不會讓父母操心。
    2.不出遠門:孔子說:父母健在的時候,應當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出遠門,也一定要清楚交代去處,好讓父母安心。
    3.為孝之道:孔子說:子女事奉父母,當父母犯了過錯時。應該以委婉溫和的態度來勸解。若父母不願接受,還是應抱持恭敬而不違逆的態度。即使心中擔憂,也絕不有所埋怨。
    4.和顏悅色:子夏請問孝道。孔子說:難在子女以和顏悅色的態度侍奉雙親。假使只是做到;家中有事,由子女去代勞。有了飲酒飯食,讓父兄去吃喝。這樣怎能就算是盡孝了呢?
    5.為孝必敬:子游向孔子請問孝道。孔子說:現在人講的孝順,只是以飲食供養父母,就算是盡孝了。但人們也飼養狗和馬兒。如果侍奉父母只有奉養,而沒有恭敬的心,那跟養狗、養馬又有何不同呢?
    6.異端禍害:孔子說:研究偏離正道的學術、學說,這為害就嚴重了。因為研究異端邪說,不知不覺中,身心遭受污染,導致邪知邪見,禍害無窮。
    7.反躬自省:孔子說:一個人不要因為別人不了解我而感到憂慮。而應該憂慮我是否能發現或了解別人的長處。
    8.為官求祿:孔子的弟子,子張,向孔子學習如何為政做官。孔子說:多聽別人的言論,把你覺得有疑問的先擱置一邊。對於自己確信的事,也要謹慎發言,這樣便可以減少過失和外來的責難。再者,多觀察別人的行為作為,排除你內心認為不妥當的地方。對於其他有把握的部分,也要謹慎地去實行,能這樣做,就可以減少後悔的事情發生。如此一來,說話少過失,行事少悔恨,能做到這樣,做官為政的道理自然就在這裡面了。
    9.放利招怨:孔子說:如果只專挑有利於自己的事來做。其結果必定招來許多怨恨。
    10.公冶之賢:孔子說:公冶長這人是個好人,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曾受牽累而入獄,但我相信他是無罪的。後來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11.南容之賢:孔子說:南容這個人謹於言行。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他的建言必為上位者所用,不會被廢棄不用。國家亂世無道的時候,也不會被刑罰遭受禍害。因為南容的賢德,後來便把自己的姪女嫁他。
    12.巧辯何用:有人評論冉雍(仲弓)的為人。冉雍是個有仁德的人,可惜口才不好。孔子說:口才好有什麼用呢?用巧辯犀利的口才來對待別人,反而招人厭惡。我還不清楚冉雍是不是仁厚,但又何必要口才好呢?
    13.子產美德:孔子評論鄭大夫子產,說他有四種行為合於君子為人的道德。
    一是他待人的態度謙遜寬容。
    二是對待長上敬慎盡職。
    三是對待人民仁慈恩惠。
    四是役使民力適切合宜。
    14.大智若愚:孔子說:衛大夫甯武子,在國家太平時,就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當國家動亂時,則隱藏才華,假裝什麼都不懂。像他那種聰明,別人還可以趕得上;但是裝傻的能力,別人就不如他了。
    15.不念舊惡:孔子說:殷商時期的伯夷、叔齊兩兄弟,從不記掛別人過去的壞處。於是也少會招致別人的怨恨,而被人所尊崇。
    16.寬大誨人:互鄉這個地方的人不講道理,很難跟他們談論善道。有一個互鄉的小孩來求見孔子。孔子接見他,弟子們都感到疑惑。孔子解釋說:我讚許他求上進,不鼓勵他墮落,所以接見他,何必拒人太甚呢?人家潔身自好,有禮貌地來求見,我獎許他這種上進的精神,他過去行為的好壞,又有什麼相干呢!
    17.學無常師:孔子說:三個人同行時,除了我之外,其他兩人中必有可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長處,而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則自我反省並加以改正。
    18.慎言躬行:孔子說:古時候的人不肯輕易發言。因為怕自己做不到,反而成為一種恥辱。因此,只會滔滔不絕,口苦懸河的人,通常不能言行一致,不值得信任。孔子又說:君子說話要慎重,做事要敏捷勤快。
    19.省身慎行:曾子說:我每天都要自我反省三件事。替別人做事情時,是否怠忽隨便,而不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誠懇信實的態度?對於老師所教過的東西,有認真去溫習研讀嗎?
    20.約束節制:孔子說:能夠謹言慎行,自我節制約束的人,在做人處事上有什麼失誤,那是很少有的。
    21.知人之法:孔子說:觀察一個人,先看他作為是好是壞。再察看他做這件事的動機。然後,審察他做這件事後,是不是心安理得。用這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好壞真假,他怎麼掩藏得住呢!即使想隱藏也無所遁形啊!
    22.知易行難:子貢說:我不希望別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願讓它加諸在別人身上。孔子說:賜(子貢之名)啊,我看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啊!孔子的意思是要勉勵子貢知易行難。
    23.立志行仁:孔子說:一個人如果能立志以仁道為目標。就不會萌生邪念,也不會做出壞事來。
    24.勉人勤學: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道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的文物制度,勤快努力地學習才得來的。
    25.孔子自謙:孔子說:在努力追求學問上,我或者可以比得上別人。至於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我還沒能做到呀!
    26.夫子之憂:孔子說:對修養品德懈怠疏忽。對研究學問懶散不加研習。聽聞合宜的道理卻不能遵從實踐。知道自己的缺點,卻不能悔改,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呀!
    27.各言其志:有一天顏淵、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說:何不談談你們各人的志向?
    子路說:我願把自己的車馬和所穿的皮衣,與朋友共享,就算用破舊了,也不覺得可惜。
    顏淵說:我希望能做到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表揚自己的功勞。
    子路說:我們也想聽聽老師的志向!
    孔子說:我希望能讓所有的老年人都得到奉養,過著安樂的生活。朋友間都能以誠信相交往。年少的人都能得到關懷和照顧。
    28.夫子之道:孔子說:曾參(曾子)啊!我所講的道理雖然千端萬緒,但都能用一個學說貫通起來。曾子說:是的!說完話孔子便離開了。其他的弟子不解地向曾子問道:老師方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曾子說:夫子的道理,是秉持盡心盡力與體諒他人的原則行事,說起來也就是❤忠恕❤二字罷了。
    29.為學進德:孔子說:我十五歲時便立志求學。三十歲時能運用所學的道理,以立身行事。四十歲時能通達一切事理,沒有疑惑,不為邪說所動搖。五十歲時便能知道上天賦予我的道義與責任。六十歲時凡所聽到的都能明白貫通。七十歲時能隨順心裡所想的去做,隨緣自在,卻不會逾越規矩法度。
    30.祭在誠敬:祭祀祖先時,應當抱持好像祖先就在眼前一般,誠敬的予以祭祀。祭祀神明的時候,也應抱持同樣的心境,虔敬地祭祀。孔子說:我如果不能親自參加祭祀,雖然有人代我祭祀了,我還是覺得好像未曾祭祀過一樣。
    31.謹慎於禮:孔子任魯國大夫時,初次進入周公廟助祭,每件事都去問別人。有人便譏笑他。誰說這鄹邑的年輕人知禮呢?他到周公廟時,手足無措,什麼事都要問人呀!孔子聽到這個傳聞便告訴別人。孔子說:凡事謹慎,不懂就問,這樣才是禮的表現啊!
    32.好學過人:孔子說: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村落,也必定有天性像我這樣忠誠信實的人,但說到向學,就沒有人能像我一樣好學不倦了。
    32.不恥下問:子貢問道:衛大夫孔文子為何能夠獲得“文”這個美子的謚號呢?
    孔子說:這是因為他聰敏靈活,好學上進;而且不以向下屬請教為恥。所以才會獲得“文”這個字作為他的謚號。
    33.顏回美德: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誰比較優秀呢?
    子貢說:我怎麼敢與顏回相比呢!顏回只聞其一,就可以推知全貌;而我聽聞其一卻只能得知其二而已啊!
    孔子說:說的是,你是不如他,我也和你一樣不如他啊!
    34.君子好學:孔子說:把已經求得的學問,時時反覆的去溫習它。會有更深的理解,並能靈活的運用,不是很令人喜悅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一起研究學問,是多麼令人快樂的事啊!別人不知道我的才學,或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我也不會生氣。這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德行嗎?
    35.以德為本:孔子說:為人子弟,在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恭敬長上。言語應謹慎信實。更要博愛眾人,並親近有仁德的人。在實踐這些德行之後,還有餘力,然後再研讀學習詩書六藝。
    36.貧富之道:一天,子貢問孔子說:貧困能不卑屈諂媚,富有能不驕縱傲慢,這樣的人如何呢?
    孔子說:這算可以了。但還不如貧困而能悠然自樂,富有而節制守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上說:像處理骨角、玉石一樣,不斷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就是老師所說的意思嗎?
    孔子說:太好了!像這樣才可以跟你談詩了。只告訴你一些事理,你就能悟出我尚未說過的道理來。
    書名:論語的故事。❤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2 роки тому +1

    今天佛教要不要無上正等覺釋迦牟尼佛這顆大樹🌳的庇蔭?誰會知道什麼🤔是菩提啊!這位爭議排名第六的後學者口氣真狂?一點感恩飲水思源的心都沒有!難怪被人家三更半夜連忙請岀寺廟,過了好幾十年見不得光的日子啊。南無阿彌陀佛

  • @IAM-kc9lq
    @IAM-kc9lq 2 роки тому +2

    七祖:如果以佛經中的說法般若的確是諸佛之母但實際上指的是父親才對喔!

  • @user-xd1bn4ud4f
    @user-xd1bn4ud4f 2 роки тому +1

    俏姐兒;啊~您也可成“其”~~
    “一代宗師”哦;祇因您“其”~~
    (時間點)尚未至嘛!對吼?
    沒“溫題”吧?

  • @user-uf9uo5mn3v
    @user-uf9uo5mn3v 2 роки тому +1

    請不要張冠李戴 那人生三重境界 是宋代青原惟信禪師說的話 六祖惠能大師是唐代禪宗六祖 你對惠能大師的六祖法寶壇經 不是很懂 不要上網來傳法 先弄懂自己的自心、自性 想要傳法說法再上來也不遲!

  • @user-bx1nu1el8i
    @user-bx1nu1el8i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不需要講的如此的複雜,你好囉嗦,重點講一講就好,

  • @user-pc3mo5gp6q
    @user-pc3mo5gp6q 2 роки тому +1

    xiaoshu 你说的不够清晰 不要引用经典 你用白话说出来

    • @caiyue2718
      @caiyue2718 2 роки тому

      您的要求很适合,不过不容易。六祖的功德之一是把禅平常化、去套路化。可是后世又把惠能大师的智慧变成了套路,我辈当学习六祖,修实实在在的智慧。

  • @K54443Y
    @K54443Y 2 роки тому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