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劇透。 當 Arthur 說「沒有小丑」時,Harley 和旁聽者都感到失望並離場,這與觀眾對電影的失望如出一轍,因為他們都只是想看瘋狂的小丑。觀眾的失望其實源自他們心中一直期盼著劇情能與《Batman》產生某種聯繫。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失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若以電影本身作為一個獨立的世界來看,且完全撇除超級英雄的設定,那麼這部續集其實相當精彩,不僅角色建構精妙,對前作的呼應也處理得十分到位。 以下是我的幾點觀後感: 第一,歌唱部分的隱喻。 如果音樂是一種語言,那麼 Harley 和 Arthur 便藉此擁有了共同語言。正因如此,兩人都認為彼此活在同一個世界中。Arthur 看到了一個能理解自己、讀懂自己內心的女孩,這是對於可能還是處男及沒有朋友的他一直以來渴望得到的(這點在電視節目訪談有提到他的轉變)亦透過歌曲for once in my life 表現出來。然而,Harley 愛慕的卻並非 Arthur 本人,而是那個「小丑」的形象。因此,在監獄中的情慾交鋒開始前,她要求先為 Arthur 化妝,將他轉變成「小丑」的模樣。都後來,在法庭上,當 Arthur 宣佈「沒有小丑」時,Harley 明顯地感到失望而離席,甚至在隨後 Arthur 逃脫時要求他不要再唱歌給自己聽。 第二,兩部作品之間的呼應與隱藏的反抗。 兩集的開頭都描繪了 Arthur 淒慘而頹廢的生活,直到最終他無法再壓抑內心的痛苦,轉而化身為「小丑」。但「小丑」的出現其實不是一個精神疾病的象徵,而更像是帶著面具掩蓋軟弱自我的一種反抗行為──是一個人對現實中過度壓抑和逼迫的強烈反抗與吶喊。Arthur 最難以忍受的不是貧困寂寞或痛苦,而是他一直被囚困在謊言編織的世界中。兩部作品中,都安排了女性角色利用謊言來操控 Arthur:母親告訴他,他是自己與富豪的私生子,而律師則將他歸類為精神分裂患者。然而,這些都只是謊言,他並非精神失常,只是被誤解和壓抑的人。當他最終無法再忍耐時,選擇「反抗」,將她們殺死或開除,以此尋求心中渴望的自由,此外今集joker 身份多了一個意義,就是為了迎合那個得來不易的女朋友。 第三,角色心理轉折點的暗示。 兩集電影中,這兩個謊言不斷在中段反覆出現,引發觀眾的猜測:他究竟是否真的是私生子?還是精神病患者?這樣的設定大大提升了故事的懸疑感,讓人不禁深入思考角色的內心世界。最終的轉折點在於 Arthur 覺醒後放棄「小丑」這個身份:可能是因為獄中那位因他而死的「好友」,讓他意識到自己扮演「小丑」的角色只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就如庭上的心理醫生所說,他的種種行為都只是在「表演」,而非真正精神失常。電影裡的一些情節也揭示了這一點,例如在警車中 Arthur 試圖做出「小丑」的笑聲,但卻未能如願,以及他與矮個子同伴的對話中,對方提及 Arthur 是唯一從未取笑過他的人,但變成joker 後給他帶來無盡恐懼,這讓 Arthur 一瞬間露出了情感波動。 最後的總結: 如果觀眾以超級英雄電影的標準來看,這部作品確實難免會令人失望。然而,若將其視為一部以漫畫角色和地名為靈感的寫實犯罪電影,又或者把它當作 DC 平行時空中另一個獨立的小丑故事,那麼這部電影無疑是出色的。最後,蜘蛛俠已經拍了三個版本,蝙蝠俠也數不清換了多少次演員,劇情橋段依然千篇一律,重複著大同小異的故事模式。觀眾真的還渴望看到第 45678 個類似橋段的無限翻拍嗎,無限被割9韭菜?
我超愛《Joker》,2019 上映震撼了我的內心,連續進戲院看了 3 次,站在 Arthur 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我們經歷了這些爛事都會變成 Joker? 《Joker 2》的劇情可以接受,我本就不希望有點弱智的 Arthur 成為 DC 裡面那個犯罪天才,一來是那個版本有個經典的希斯萊傑,二來是覺得這個 Arthur 辦不到 《Joker 2》最大的敗筆在尷尬的歌舞和混亂的剪接節奏,每當一個段落的情緒醞釀到最高點時,歌就來了,歌舞的目的都是銜接重要的劇情轉折或延續情緒到下一幕,但這裡突兀的歌舞很難引起觀眾共鳴,歌舞也沒到令人驚艷或達到情緒延續,唱完又回到監獄的中山室看電視,或是連集合場放風,更別說尷尬的獄警(莫名其妙去瘋人院只是為了唱歌??),這樣的循環重複至少 4 次,不管導演 Todd 是否有埋什麼伏筆或寓意,觀眾看了幾次只會想「麥擱唱啊!」(Do not sing it again!!) ,還好最後 Arthur 有阻止 Lee 唱歌,不然我就 @#$@#$....,唱沒幾次就發現旁邊的觀眾開始拿手機出來看... 導演 Todd Phillips 第一集就說過,這個 Joker 不是 DC 裡面那個 Joker,而是藉由這個 Icon 帶入 Arthur Fleck 的人生,所以第二集我期待的是 Arthur 的心境轉折,Lee 的出現極為尷尬且牽強,也沒有著墨她追隨小丑的心境變化,只用幾句話草草帶過,很難帶入小丑女的心境。在戲院看得當下只覺得 Todd 是不是想嘲諷現代社會?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花兩億多美金、玩爛票房與自己導演口碑的代價還真高,也辜負了 Joaquin 瘦回這種病態身體的努力與付出,所以我寧可相信《Joker 2》是剪接與歌舞的編排失誤,導致這次電影口碑的失敗。 #如果沒有尷尬的歌舞 #我相信會是神作 值得一提的是:小丑女的部分會不會都是 Arthur 的幻想?畢竟第一集就有幻想與女性歡愉的前科(?),因為她的出場方式都很不合理,像是:隨便出現在瘋人院、隨意進出關禁閉的房間、法院庭審一開始就說很多人旁聽搶席次但她卻可以直接進入、庭訊結束還可以去羈押處熱吻 Arthur 且警衛不阻止;再來是點菸是否為幻想狀態的訊號?因為即便菸害不普及的80年代,法庭上隨意點菸非常不合理,或是記者的專訪、初見面的 Lee 點菸、火柴放火的 Lee…等等突然拿出菸的環節,以及後來庭審 Joker 為自己辯護連腔調都變了,要知道 Arthur 在台上連話都講不好,狂笑症也消失,所以小丑女可能才是一開始動畫的影子,在煽動 Arthur 變成 Joker,在最後承認自己不是 Joker,Lee 的離開也代表 Joker 消失。
我自己是把這部當成一部藝術成分很高的音樂劇在看,音樂的部分很棒,唱的更不用說,是藝術饗宴,到服裝色彩鮮明的提示,但排除這之外,整部電影也是讓我人生跑馬燈,人生中遇過的承受憂鬱症、解離症、躁鬱症的朋友們,我不斷回想當時他們告訴我有另一個人格在他們身體裡,我在這部片裡不斷去感受他們的迷惘跟困頓,他們自己也不曉得是否真的有另一個人格在,寫著日記才發現另一個自己會抽煙,我看著這部片感受著他們的痛苦但又同時好像能感受到他們幻想中的世界。我甚至覺得小丑女其實是他的另一個人格。 說到有毒的關係,其實很微妙,這部片也讓我想到派特的幸福劇本,兩個瘋狂的人相遇才發現彼此是Soulmate這件事,一起瘋狂如果只是大呼小叫、盡情舞蹈,那大家會說天作之合,但如果瘋狂的兩人是上升到像bonnie and clyde,那到底是一個淒美的愛情劇還是悲劇?
小心劇透。
當 Arthur 說「沒有小丑」時,Harley 和旁聽者都感到失望並離場,這與觀眾對電影的失望如出一轍,因為他們都只是想看瘋狂的小丑。觀眾的失望其實源自他們心中一直期盼著劇情能與《Batman》產生某種聯繫。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失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若以電影本身作為一個獨立的世界來看,且完全撇除超級英雄的設定,那麼這部續集其實相當精彩,不僅角色建構精妙,對前作的呼應也處理得十分到位。
以下是我的幾點觀後感:
第一,歌唱部分的隱喻。 如果音樂是一種語言,那麼 Harley 和 Arthur 便藉此擁有了共同語言。正因如此,兩人都認為彼此活在同一個世界中。Arthur 看到了一個能理解自己、讀懂自己內心的女孩,這是對於可能還是處男及沒有朋友的他一直以來渴望得到的(這點在電視節目訪談有提到他的轉變)亦透過歌曲for once in my life 表現出來。然而,Harley 愛慕的卻並非 Arthur 本人,而是那個「小丑」的形象。因此,在監獄中的情慾交鋒開始前,她要求先為 Arthur 化妝,將他轉變成「小丑」的模樣。都後來,在法庭上,當 Arthur 宣佈「沒有小丑」時,Harley 明顯地感到失望而離席,甚至在隨後 Arthur 逃脫時要求他不要再唱歌給自己聽。
第二,兩部作品之間的呼應與隱藏的反抗。 兩集的開頭都描繪了 Arthur 淒慘而頹廢的生活,直到最終他無法再壓抑內心的痛苦,轉而化身為「小丑」。但「小丑」的出現其實不是一個精神疾病的象徵,而更像是帶著面具掩蓋軟弱自我的一種反抗行為──是一個人對現實中過度壓抑和逼迫的強烈反抗與吶喊。Arthur 最難以忍受的不是貧困寂寞或痛苦,而是他一直被囚困在謊言編織的世界中。兩部作品中,都安排了女性角色利用謊言來操控 Arthur:母親告訴他,他是自己與富豪的私生子,而律師則將他歸類為精神分裂患者。然而,這些都只是謊言,他並非精神失常,只是被誤解和壓抑的人。當他最終無法再忍耐時,選擇「反抗」,將她們殺死或開除,以此尋求心中渴望的自由,此外今集joker 身份多了一個意義,就是為了迎合那個得來不易的女朋友。
第三,角色心理轉折點的暗示。 兩集電影中,這兩個謊言不斷在中段反覆出現,引發觀眾的猜測:他究竟是否真的是私生子?還是精神病患者?這樣的設定大大提升了故事的懸疑感,讓人不禁深入思考角色的內心世界。最終的轉折點在於 Arthur 覺醒後放棄「小丑」這個身份:可能是因為獄中那位因他而死的「好友」,讓他意識到自己扮演「小丑」的角色只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就如庭上的心理醫生所說,他的種種行為都只是在「表演」,而非真正精神失常。電影裡的一些情節也揭示了這一點,例如在警車中 Arthur 試圖做出「小丑」的笑聲,但卻未能如願,以及他與矮個子同伴的對話中,對方提及 Arthur 是唯一從未取笑過他的人,但變成joker 後給他帶來無盡恐懼,這讓 Arthur 一瞬間露出了情感波動。
最後的總結: 如果觀眾以超級英雄電影的標準來看,這部作品確實難免會令人失望。然而,若將其視為一部以漫畫角色和地名為靈感的寫實犯罪電影,又或者把它當作 DC 平行時空中另一個獨立的小丑故事,那麼這部電影無疑是出色的。最後,蜘蛛俠已經拍了三個版本,蝙蝠俠也數不清換了多少次演員,劇情橋段依然千篇一律,重複著大同小異的故事模式。觀眾真的還渴望看到第 45678 個類似橋段的無限翻拍嗎,無限被割9韭菜?
覺得好看+1
也太多字...
15分 偶並不
認同小丑只是單
純低娛樂或是做壞
事而已 如真只是這
樣 第一集也不會受如
此多人歡迎 覺很多人喜
歡第一集是因為電影表達出
目前社會真實低黑暗面 人民
是在目前如此冷漠不公低世界才
被逼成變小丑低 所以偶覺第二集
其實有點矯枉過正 覺第二集電影可
以表達人民想看到小丑亂搞是不對低 但
不該把造成原因說成完全只是人民單純崇拜
錯誤偶像而已 變成人民只是單純想做壞事發
洩而已 覺如果目前社會真如此好 又怎會有這
摸多人想去做壞事冒著被處罰低風險呢@@O
寫得很好 認同
很同意
最後亞瑟的死我看到兩個導演隱喻的點
1. 殺死亞瑟的瘋子就跟當初亞瑟殺死莫瑞一樣,都是從原本瘋狂崇拜偶像到最後因失望跟憤怒而痛下毒手
2. 亞瑟最後死掉的姿勢就跟第一集一開始亞瑟扮小丑招牌被小屁孩搶走後在巷弄裡被擊倒的姿勢一樣,一個銜尾蛇的概念,暗示了其實亞瑟什麼都沒改變,跟一開始一樣始終都是沒人在乎的可憐底層
導演做到:大家只在意小丑好不好看但都不在意亞瑟
但也確實,大家花了幾百塊不是為了看一個脆弱的可憐蟲
那名叫亞瑟好了不要叫小丑😊
@@Rance-Superking 但他本來就是脆弱無助且善良的:) 沒滿足大家期待他成為的角色罷了。
看個小丑都要那麼哲學 😂 以後所有電影亂拍一通 再用哲學作遮醜布 就可以了 老铁們。
@@kaiboy234很後設😂
這個影評好讚,完全講出了我從看完的當下到後面一直回顧劇情畫面得到的感受一樣,導演直接預判了大家的預判,回頭看大家竟成戲中人
那以後每部電影都拍主演吃屎,觀眾是不是就會自行解讀,導演直接預判了大家的預判,回頭看大家竟成吃屎人?? 爛就爛在那瞎吹,就是有你這種瞎吹人,片商才有膽子成天給觀眾餵屎
有雷:
個人覺得有趣的事,反而是感覺最後殺死亞瑟的精神病人,才是DC漫畫裡頭的小丑(看電影時發現後面捅完亞瑟之後,這位精神病人把手中的小刀?玻璃?往自己的嘴上劃了兩刀,電影甚至特別給出皮肉被割裂的聲音。)
那這也就是說,小丑,本身是一個被傳承的概念,在莉身上、群眾身上、那位精神病人身上,都應證「雙重瘋狂」(共生性妄想症),其實是群眾帶給群眾的(乃至隱喻著,是觀眾帶給電影的),而「小丑」這個稱號、身份本身其實就是群眾在被亞瑟的行為鼓舞時才創造出來的形象,而亞瑟則順應這個形象飾演群眾要的「小丑」,而當亞瑟無法再匹配這個形象時,「小丑」這個身份所帶來影響力就會被「傳給」能夠「配得上」這個稱呼,或該說更認同「小丑」這個概念的人來繼承😢。
亞瑟只是在無意之中符合了群眾對於「救世主(小丑)」的想像,並將很多想像與意義強加在這個身份上,就像我們對於這部電影的想像,相信小丑一定會成為dc救世主、諷刺社會的代表作等等,但對於亞瑟這個角色、這個人而言,他只是被「小丑」這個身份、這個命運,推著走的普通人。
他有著愛與同情,這些「小丑」不應該有,但在現實我們所讚美的品質,只是作為強勢的小丑、理想中的救世主,愛與同情並不能感化他人,只會成為別人看不起他、踐踏的他機會。
(這麼一想,亞瑟最後答應聽那位精神病人講笑話,也是展現了他溫和友善的一面。......他到最後,都還是善良的亞瑟。完蛋,這麼一想,哭得更慘了😢)
终于找到同道中人了,我也是觉得最后的那个“彩蛋”最有意思。
整部故事的核心其实在开头五分钟的卡通就已表达:亚瑟为自己的悲剧人生寻找出口从而创造并带上了“小丑”面具后,他的人生首次得到注目和追捧,而人们爱的只是小丑,面具下的他其实依然只是仿佛从未存在过的亚瑟。但此时“小丑”精神已经不受他的控制了,甚至已经可以反噬亚瑟自己。
影片最后亚瑟找回了自己,但这也意味着他的人生重新变回了悲剧,他在死亡的过程中没有一丝笑意,反之那个神经病凶手却渐渐开始放声大笑,用刀给自己割开笑脸,把血腥和杀戮当作喜剧,继承了“小丑”,或者也有可能他才是由内而外真正具有小丑精神的小丑。
15分 偶並不
認同小丑只是單
純低娛樂或是做壞
事而已 如真只是這
樣 第一集也不會受如
此多人歡迎 覺很多人喜
歡第一集是因為電影表達出
目前社會真實低黑暗面 人民
是在目前如此冷漠不公低世界才
被逼成變小丑低 所以偶覺第二集
其實有點矯枉過正 覺第二集電影可
以表達人民想看到小丑亂搞是不對低 但
不該把造成原因說成完全只是人民單純崇拜
錯誤偶像而已 變成人民只是單純想做壞事發
洩而已 覺如果目前社會真如此好 又怎會有這
摸多人想去做壞事冒著被處罰低風險呢@@O
高譚影集的小丑 也是因為被過去有個小丑形象的犯罪者影響 才變成小丑 或許這個橋段安排有借鏡這個做法
@@一一一-o1i 好了啦 每個評論都來貼同一篇文煩不煩啊
@@angusdarven5420
這樣你才看低
到押 覺煩你也
可不看壓噗@@O
很高興有人注意到並敢講出來,我當時在電影院看到結尾就覺得很好看,然後燈光亮起就聽到有些人開始批評,我和同行男友講我注意這些地方,他才覺得這些解讀不錯。然後我一直在等有共鳴的影評。
有些人說為甚麼要安排一個底層的角色唱歌,Lady Gaga為甚麼唱歌這麼難聽?但這都是些演員和導演的刻意安排,首先亞瑟在電影裡沒有「真正」的唱歌,他唱歌都是心裡的幻想,而Lady Gaga在劇裡也刻意演繹真的在唱的蕾、和幻想中唱的蕾。這裡就已經塞滿了暗喻和意義。
也有人說哈蕾奎的角色很平板,不夠立體,和小丑的愛好像很片面。可是,這正是哈蕾奎這個角色在這部電影的意義。蕾和眾多小丑支持者都是在代表很片面地認同小丑,但根本沒有人了解亞瑟。蕾其中有一幕說自己只是「無名小卒」,然後說自己的背景都是假的。蕾的背景是甚麼、為何認同小丑根本不重要,她在電影內就是象徵虛假、幻想、片面而已。
還有一點,她被揭露自己家裡其實很有錢,其實也是在暗示很認同小丑的族群,可能當中真的有活在壓抑而因為第一集的小丑而覺得釋放的人,但更多不是生活得不錯、沒有甚麼生活負擔的人才會去電影院欣賞這種格調的電影嗎?這不是正好映照一下自己除了認同底層人士的反抗,有沒有真的去了解這些個體嗎?
一方面只要預算充足,要拍一部特效滿滿的反派爽片根本沒有不可能,同時導演和演員也在第一集充份反映他們的才能。真的有人期待小丑2是走這個路線嗎?期待用一集電影將第一集那個骨瘦如柴的亞瑟由只有瘋狂變成漫畫中的犯罪天才?這個角色真的需要這種成長曲線?
在亞瑟和哈蕾奎最後一次碰面前,哈蕾奎坐在公寓地上拿槍指著自己的頭,加上電影裡歌舞劇的部份都是幻想,感覺亞瑟最後和哈蕾奎的對話也可以是幻想的,可能哈蕾奎已經不存在。
不過,更重要的是,歌舞在電影裡就是象徵幻想,而且正好和最後亞瑟和蕾對話很呼應,他們沒有真正互相了解的「對話」,只有不斷的「對唱」,亞瑟希望有一個真正愛他的人,而蕾只是愛小丑。亞瑟請蕾不要唱,跟他說話,跟他遠走高飛,然後蕾一邊唱歌一邊離開,亞瑟的幻想正式落幕,他始終都是孤獨的。
我在進電影院之前就知道負評很多,在看的時候也一直覺得一定很多人不喜歡,但我還是很喜歡,我愛小丑,也愛亞瑟,更愛瓦昆,每個版本的Joker我都喜歡,但只有瓦昆的Joker讓我這麼心疼又心碎,真的非常優秀的演技。
我覺得其實比想像中好看很多 絕對沒有影評說得那麼差
@@Hetaera420 他不是小丑,電影都講了😏
但這是少有 我明知道負評也還會想要去看的電影 因為即使我喜歡第一部它給我的震撼不可思議的強烈 我不會想再看第二次☹️
亞瑟在面對那些糟到極點的人生時 我對於那位一直在他身邊的鄰居真的非常感謝
然後
那居然是幻想😢 哇 那瞬間我真的受不了了 直接哭😭 唉 受不了了
簡直是酸辣苦的泥沼裡成長出來的人😢
一點微光都沒有
完全不能全部帶入 不然我可能會窒息
隨便帶入一小部分我都感覺痛苦😢
@@thp973 不 他是 但他因為有良知拋下這個身份 但也因為這個身份產生的效應反噬
我從第一集就覺得這部小丑是DC裡面我唯一會喜歡的電影,第二集也並沒讓我失望,儘管影評很....
最後亞瑟在法庭扮成小丑嘲笑以前的侏儒症同事的名字,侏儒症同事很認真地跟他說他是過去唯一不會歧視他的人(他的幻想裡面跟莉結婚的片段同事還是伴郎),那段真的很難過,亞瑟這時候才被點醒自己根本不是小丑,但我覺得這部律師一開始說是亞瑟是因為小丑這個人格的出現才犯罪感覺對也不對,對的點是亞瑟真的有妄想症,妄想自己跟鄰居交往,覺得可能有點不對的點是他是被霸凌到受不了才犯罪,還是真的有第二個人格出現。因此律師在法庭跟精神科醫師的辯論其實很精彩,透過短短84分鐘不可能有辦法診斷到底有沒有妄想症,但精神科醫生說有亞瑟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也是對的方向。
感覺片頭動畫也有兩種隱喻,沒記錯的話有看到小丑的影子最後打爆了小丑,可能是在暗示結局,小丑粉絲(影子,或者說因為亞瑟而新誕生的小丑)會毀了小丑(最後刺殺亞瑟的人嘴角上割了兩刀,新小丑誕生?),也覺得是在講片名的共生性幻想症,更覺得是一開始律師說的亞瑟有雙重人格,小丑和亞瑟這兩個,而亞瑟最終被小丑人格(可能是他為了群眾演出的娛樂表演)而毀滅被判死刑,最難過的更是他連以為是真愛的莉都跟群眾粉絲、第一集的主持人莫瑞、後來在獄中被訪問的主持人、上法庭的法官、當證人的鄰居(他在法庭上直接說,亞瑟母親對亞瑟說綽號是快樂,是因為他誕生是為了給群眾歡笑,但這是謊言,這段對亞瑟來說超級殘酷,難怪他會聽不下去)一樣,大家都是只在乎小丑不在乎亞瑟的人。
看了超級難過,其實我覺得這部的歌舞音樂選老歌很優雅,也帶出亞瑟的音樂品味,我個人滿喜歡的,而且歌舞片段都是在幻想,也隱喻很多,像是他跟莉在臺上說給群眾想要的,跟開玩笑說對方只在乎自己,都是整齣電影要傳達的大實話。
其實精神疾病,障礙都會有醫療紀錄,現實很難發生這種再法庭上才在爭論犯人是否有疾病的狀況 , 但我也覺得這裡有在影射亞瑟因為經濟限制受到的醫療有缺陷 , 開頭那個動畫的影子應該就是就說他的雙重人格 , 但最後他的良善把他壓了回去 才說這裡只有亞瑟 沒有小丑。反而因為他拋棄小丑的身份 為高譚創造了真正的小丑 那個犯人出現的短短三四個鏡頭 每次都讓我印象深刻 他的形象更像我們過去認識的小丑
@@angusdarven54207
另外一個解說頻道的高數字點讚留言
「在颱風天去看小丑二的大家才是小丑」,《小丑:雙重瘋狂》進場囉,電影院服務員這麼喊
我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一直冒出:一定會有很多人不喜歡這部電影的想法,我自己是看得很累,但是演完之後感覺像是學了社會學一樣的課很充實但不能完全理解,之後隨著時間去想電影片段會越嚼越香,這部電影就像是藝術展覽中的一幅畫 ,精彩與否有沒有價值完全看觀眾的想像
第一集就有這種感覺了
這種感覺在我看幾乎每部金獎片時都會有類似感受,很多伏筆細節都是回頭才越嚼越香,但我看的當下只當音樂劇看還是覺得相當精彩
我原本對這個系列沒有興趣,以為是一個要洗白小丑或什麼小丑起源的故事(就像超英起源那樣的),結果看完影評後我突然對這個系列很有趣。
我沒有看過電影但對於這個影評內容,我的感想是明明已經拍出了「一個最糟糕的一天」會導致什麼樣的事情發生,但人們的重點卻不是「如何預防/改善環境/制度」,而是把焦點放在這個人的行為/個人魅力上。就像每次有連續殺人犯(或之前的捷運站殺人案)都會有崇拜者模仿,大家的關注點都只在這個事情上,卻不曾想要去做任何的改善措施,這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社會現象。人是不是只能關注一個重點而不能同時兼顧兩個重點呢?還是我們已經習慣被流量、輿論控制了?🤔人們只想要追求刺激跟八卦,但沒有想過解決問題🫨🫨
😮很感謝有人跟我觀後感一樣,我一直都覺得是一部人物悲劇文藝片,沒有華麗的打鬥,沒有強烈的英雄主義,是從悲劇小人物故事反映社會現實的暗黑面,所以我才喜歡這部電影,其實導演是創新且思維走得很前,而且每個畫面都拍得很有深度寓意和藝術感染力
我感覺是反英雄主義裡的反英雄主義
我跟你一樣
第一部的時候就在想亞瑟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延續到後面他說,根本沒有人在乎我、懂我😢
這部電影真的非常非常需要經過思考、沈澱,而且非常挑觀眾,我看完的當下,也是一頭霧水,一直找不到一個想法形容我的內心,後來想到「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但是它不好看」,在經過沈澱,慢慢了解背後涵義後,我發現這部電影非常有醍醐味,我現在給的評分是越來越高,原來這麼神,小丑2的不好看,不是電影難看,而是很難一下看懂,懂了以後,就覺得神片了。
裡面一堆幻想的場景,但是卻比多數電影更貼合現實。
@@blackjcerberus 我是覺得他不好看 但我喜歡這部電影
@@angusdarven5420 這部真的很不親民
@@blackjcerberus 我覺得兩部其實都不是面向大眾的作品 但第一集的結局煽動性太強 給他引來了很多非它受眾的觀眾。
@@angusdarven5420 第一集已經不太親民了,沒有想到,跟第二集一比,第一集好親民XDD
@@blackjcerberus XDD
或許導演就是要說不要把小丑作為偶像,看看電影裡那些將小丑捧為神的民眾,跟現實中的情況一樣,他們似乎都瘋了。
如果大家願意去多關心周遭的人,或許就不會有像小丑那樣的人。
或許這樣代入會比較好解讀
對
事實上9成9以上的人都能分辨娛樂跟現實的差異
人們會喜歡某個塑造成功的反派或是反英雄是普遍而且正常的
可是⋯⋯我沒有不在乎亞瑟阿🤔
只是在看電影的當下不知道為什麼要一直唱歌而已,多到甚至覺得真的太多了,現在看了幾篇影評後,我才覺得那種「為什麼一直唱」、「別唱了吧」的心情是不是要我們同理亞瑟自己不想再演小丑了,不想再當場外那些人想要的那個人了
其實如果再悲觀一點,連那位女律師也是一直鼓吹亞瑟要成為一個因幼小時期的創傷而有不只一個人格的人,也是一直想叫他變成她想要的樣子
但亞瑟說其實一直都只有亞瑟而已
為什麼喜歡他,非得是因為他是誰
所以小丑的一跟二都有打破
一是打破小丑並非超乎常人的超級英雄或超級反派,他只是一個被生活及環境造出來的普通人
當我看完二,即使它可能是厲害的片,但我還是不太喜歡,大概是那個感受吧,我因休閒進場,卻被嘲諷了🤔
因休閒進場,卻被嘲諷了......
為什麼這麼想?
如果你有看懂,你就不是那群戲裡戲外只想看小丑的吃瓜眾,而是跟導演靈犀相通了!
剛看完這部電影~很謝謝這個解析~讓我懂這部電影的含意~不然我看完只有覺得亞瑟好可憐 都沒有人喜歡他~看完解析有更喜歡這部片~~
只是最後那邊 我也有期待那個刺殺的人會不會是新小丑,因為亞瑟那時候剛好在說 他希望有個兒子~但這是最後一集了~所以應該是不會有
最後刺殺他的那個應該就是新小丑,因為歌也有唱出他有個son接替他,很明顯暗示有人會接替小丑這位置(只是不是真的亞瑟的小孩,英文son除了兒子,也有男性長輩對男性晚輩的稱呼),還有亞瑟被刺傷躺在地上後,注意後面那個人把刺傷亞瑟的武器往臉自殘看起來是要割出笑臉
消化後蠻喜歡的
第二集更凸顯亞瑟比悲傷還悲傷的人生
大家只想要他是小丑的代償瘋狂與邪惡
戲裡戲外都是
可是他是亞瑟,他只想被關愛、當個普通人
甚至無需用精神疾患掩蓋他亞瑟這個人的過錯,更別提用瘋癲的小丑形象抹去了他的存在
一直唱歌等於一直幻想真的把人逼瘋,音樂響起真的會超不爽的想打人😂
我也是,剛看完走出電影院當下覺得沒有很好看,但稍微沉澱消化,再重新回想電影很多的細節跟伏筆,是真的不錯,整部片算是後韻比較強的電影,尤其亞瑟幻想跟哈莉舞台表演那段(亞瑟說你為什麼都不看我,哈莉說我們要表演給觀眾看),當下沒有get到,現在想到後勁有夠強
太棒了❤我一直在等你們的評論來撫慰我的心靈😢看完電影的那一刻我看見好多觀眾馬上離席,有的面帶不爽的表情,我坐在椅子上,盯著螢幕發呆,我希望亞瑟沒有死,希望他被治好,希望他終於有人關心。沒有,大家只在乎小丑,只在乎他瘋不瘋狂,直到字幕已經開始往上捲動,我帶著難過的心情去查了好多的評論,依然看見沒有人關心亞瑟😢我好傷心。當我看見有觀眾提到「我走進電影院只是想透過電影發洩出口,不是要看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人」這時候我才明白,原來導演也真正要表達的就是「大家只關心小丑,根本沒有人會關心亞瑟」我是一個希斯萊傑小丑粉,當我五年前第一次看了瓦昆版的小丑時,我在亞瑟悶死自己母親那段,哭得非常慘烈,看完電影我的想法是,我喜歡的是瘋狂的小丑,但瓦昆版本的小丑,是一個悲劇,我雖然想看他瘋狂,但我更希望有人愛他。直到第二集的預告,我以為這一次😢終於有人愛他了…
@@惠宜-h9k 我們之前看過的小丑 或許就是承受了這些卻還活下來 才變成我們認識的小丑的
看完之後我組織不到語言去形容當下的心情;但冷靜下來之後,挺釋然的,因為亞瑟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我寧願他做一個普通人,也不想他做一個偶像。
可能我自己有解離症的朋友,我看著亞瑟我好像在體驗我朋友生前經歷的迷茫痛苦美好
今天剛進影廳看完,結果坐我旁邊的鄰坐大概到電影的前半一點的時候就突然跟他的朋友冒出一句:「所以現在他要殺人了嗎?」
這真的完美的展現了大部分觀眾進這個影廳,還有對於小丑這個詞希望跟期望看到的場景。
然而電影持續播下去,可想而知並沒有出現我鄰坐所想的精彩或刺激的畫面,然後他就無聊到頻繁看手機,就像是在確認這種沉悶的鬧劇還要花多久才會結束。
不過其實從第一集就有感受到,導演想要展現的並不是傳統的反派電影會出現的那種磅礡龐大的畫面,反倒是電影無論上一集或這一集,自始至終都只不過是在講一個可憐人的故事而已。
最後還是覺得亞瑟真的好可憐,日記被當眾唸出來、還被人家說你媽其實不愛你,多麼的讓人心疼🥲
完全同意二位說的, 真的是用反社會的想法去看這電影, 結局只是失望,但轉眼又覺得是隐喻社會,基本上可以跳脫DC的想去看這電影, 因為懂DC漫畫的人會失望, 宏觀去想這電影就會覺得是神作, 最後,菲尼克斯氣場太強~ DC宇宙沒法用他後繼小丑對上蝙蝠俠很可惜~
從過去的訪談來看 蝙丑對決應該不會是導演與鳳凰他們的期許 他們只想講好小丑這個概念的故事 亞瑟只是個可憐的凡人 因為我們都只期待他成為小丑的樣子 但他雖然死了 但小丑還活著
小丑在電視上跟莉唱歌表白時真的帥爆了…..
加上莉砸了玻璃拿走電視❤❤❤..
這是我最愛的一段…
我比較愛打爆法官那一段
我不知道爛不爛啦~我只知道我睡了一半。
尤其音樂劇的方式....對於一個應該是"小丑"主題的電影來說,個人是很難接受。
大娛樂家我就看得很開心。
你跟殺死亞瑟的小丑支持者一樣
同意
身為導演你該做的事情本來就是商業
還真以為自己是藝術家加入音樂劇的方式很不專業
你就是那個盲從的大眾
這是我目前看到就說最好的一片了
非常棒
雙重瘋狂不是在講電影,是在講觀影者
正解 剛剛看到才一半才想到 會不會Folie à Deux不是指哈利跟joker 而是指觀眾😮
我本身算是亞瑟迷,其實我在看個系列的小丑之前對於蝙蝠俠的小丑沒有興趣,我是被第一集他又慘又魯的人生吸引,所以非常喜歡第一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去看第二集,而且看之前我沒有爬文做任何功課,把自己全部投入到第二集裡,我完全沒有別人所謂的錯愕或是失望,從亞瑟的角度看這部電影,它是完全沒有錯的。亞瑟才是真正的主角,我真的很慶幸自己看得懂,而且我真的蠻喜歡的,雖然起承轉合上確實不如第一集,但是意義上是同樣強大的,甚至超越了第一集的意義性,因為這是導演拍完第一集收到觀眾反饋後的反思,所以在道德上的思想更加成熟。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導演說這一集想要說的是愛,因為他可能認為亞瑟終究沒有真的被任何人喜愛,包含觀眾。這個社會確實需要更多的愛。為這部電影我也做了一部無雷影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
我自己超級喜歡這部電影,但是看完真的很難過😭 除了侏儒朋友和律師有真的在意亞瑟,其他人都只喜歡小丑這層面具而不是亞瑟這個人,哈莉喜歡的也只是亞瑟小丑的身份、小丑帶來的鎂光燈效應和混亂,對真正亞瑟沒興趣😢
感謝你們製作這部影片,前幾天看到太多影評影迷們一面倒的說:不好看,這真的會影響大家進電影院看片的心情跟意願,但或許導演就是想傳達什麼給大家,儘管你看完會覺得失望,但或許那才是導演想傳達給大家的想法,至少我看這部的幾個片段默默的掉了幾滴淚😢
我覺得最恐怖的是 我竟然會希望亞瑟繼續瘋狂 而不是變好
對 我也是…覺得自己很恐怖
其實看完的當下,其實有一種很兩難的感覺,
一方面是覺得亞瑟很可憐,沒人願意關心真正的他,
但一方面卻覺得他很極端,因為他以瘋狂的方式帶出了社會瘋狂的那一面,
那身為觀眾的我,是該同情還是該討厭像他這樣的人? 其實很矛盾
感覺這部片似乎可以拿來形容最近的死刑釋憲爭議
我超愛《Joker》,2019 上映震撼了我的內心,連續進戲院看了 3 次,站在 Arthur 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我們經歷了這些爛事都會變成 Joker?
《Joker 2》的劇情可以接受,我本就不希望有點弱智的 Arthur 成為 DC 裡面那個犯罪天才,一來是那個版本有個經典的希斯萊傑,二來是覺得這個 Arthur 辦不到
《Joker 2》最大的敗筆在尷尬的歌舞和混亂的剪接節奏,每當一個段落的情緒醞釀到最高點時,歌就來了,歌舞的目的都是銜接重要的劇情轉折或延續情緒到下一幕,但這裡突兀的歌舞很難引起觀眾共鳴,歌舞也沒到令人驚艷或達到情緒延續,唱完又回到監獄的中山室看電視,或是連集合場放風,更別說尷尬的獄警(莫名其妙去瘋人院只是為了唱歌??),這樣的循環重複至少 4 次,不管導演 Todd 是否有埋什麼伏筆或寓意,觀眾看了幾次只會想「麥擱唱啊!」(Do not sing it again!!) ,還好最後 Arthur 有阻止 Lee 唱歌,不然我就 @#$@#$....,唱沒幾次就發現旁邊的觀眾開始拿手機出來看...
導演 Todd Phillips 第一集就說過,這個 Joker 不是 DC 裡面那個 Joker,而是藉由這個 Icon 帶入 Arthur Fleck 的人生,所以第二集我期待的是 Arthur 的心境轉折,Lee 的出現極為尷尬且牽強,也沒有著墨她追隨小丑的心境變化,只用幾句話草草帶過,很難帶入小丑女的心境。在戲院看得當下只覺得 Todd 是不是想嘲諷現代社會?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花兩億多美金、玩爛票房與自己導演口碑的代價還真高,也辜負了 Joaquin 瘦回這種病態身體的努力與付出,所以我寧可相信《Joker 2》是剪接與歌舞的編排失誤,導致這次電影口碑的失敗。
#如果沒有尷尬的歌舞
#我相信會是神作
值得一提的是:小丑女的部分會不會都是 Arthur 的幻想?畢竟第一集就有幻想與女性歡愉的前科(?),因為她的出場方式都很不合理,像是:隨便出現在瘋人院、隨意進出關禁閉的房間、法院庭審一開始就說很多人旁聽搶席次但她卻可以直接進入、庭訊結束還可以去羈押處熱吻 Arthur 且警衛不阻止;再來是點菸是否為幻想狀態的訊號?因為即便菸害不普及的80年代,法庭上隨意點菸非常不合理,或是記者的專訪、初見面的 Lee 點菸、火柴放火的 Lee…等等突然拿出菸的環節,以及後來庭審 Joker 為自己辯護連腔調都變了,要知道 Arthur 在台上連話都講不好,狂笑症也消失,所以小丑女可能才是一開始動畫的影子,在煽動 Arthur 變成 Joker,在最後承認自己不是 Joker,Lee 的離開也代表 Joker 消失。
沒錯!每次想要更深入看亞瑟的內心變化時,歌就來了,讓人出戲,後面覺得滿不耐煩,尤其歌詞很直白沒什麼寓意深度,出了戲院沒有對任何一首歌有印象。
再來小丑女喜歡亞瑟的小丑形象,也刻畫太草率,人們對小丑的瘋狂崇拜在亞瑟承認自己的脆弱時就瓦解,也很生硬,把唱歌的時間拿來更細緻刻畫每個人的故事性,會更完整飽滿
@@porkisme1022 那些曲子的含義跟時代背景 都是對應亞瑟當時的心境的 Todd故意塞很多 去呼應亞瑟最後要莉別唱了 他已經停止幻想了這場戲
我好爱你的点评,因为跟我看法一样!首先,那个你觉得那个尴尬的歌舞,还有不能延续情绪的感觉,我都觉得是导演故意的。我觉得这第二部导演很注重在带出亚瑟的精神状态。精神病人的世界和视角就是这么混乱,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我觉得真的是导演故意用的手法。还有,最重要的,我也觉得Lee小丑女是他幻想出来的!从她可以进入监狱(在那里跟亚瑟做爱)就很明显看出来这是亚瑟的幻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这么容易放火,她跟亚瑟说谎(他们来自同一区)结果被律师纠正。她怀孕(根本不可能这么段时间怀孕)等等,这些不逻辑的行为就可以解释了。你会发现亚瑟似乎很多逃跑的机会,可是到最后他都是回到监狱。因为这一切都是他的幻想!这个想法真的是我翻了很多少数看到有人和我看法一样的!真的很激动!😂
@@tsyee10 知音,我在網上也都沒看到跟我同樣想法的人
@@legitwo5566 其实这个想法是我男友提出的,过后我们讨论了细节发现他幻想的话,Lee的剧情比较合理。就像你说的,第一集导演已经告诉我们,他是有幻想症的人。而且你回想第一集结尾,貌似很多人拥戴他。第二集开头在监狱,连接第一集被拥戴的结尾的话,其实不难发现他的幻想症变严重了。再加上他后面自己停止吃药了。如果我们的猜测是真的话,那导演真的蛮大胆的。毕竟多数人根本get不到第二集,他的幻想症变严重了。
我每天都在唱The Joker is Me😂
首映日想給編劇寄刀片,
隔天開始狂聽原聲帶,
然後成功進入小丑妄想
(現在其實不叫人格分裂了,DSM5改成人格解離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IMDb 影評too harsh 5.3,我打7.5❤
我看到我期待的評論了
就像Arthur 在等一集說的,「我倒在地上,人們只會路過我而已」
我很喜歡請到兩位第一集相關角色來作證的安排,那兩段證詞就像是帶著觀眾從其他角度重新看了第一集,第一集的悲劇不是只對亞瑟發生影響,對其他角色亦是
然後剛好是女鄰居的證詞讓小丑發作,侏儒蓋瑞的證詞讓亞瑟醒來,這裡的安排真的很巧妙
我也很喜歡這裡的安排,這兩場戲是高潮,前者讓小丑覺醒,後著讓亞瑟覺醒,非常巧妙
Jon承認自己第一次沒看懂 這部分我蠻喜歡的哈哈哈哈❤
分析的蠻棒的 是提出可能的答案讓大家討論
而不是告訴大家就是🤡
我覺得最有趣的現象是 明明看完說很爛還是看各種影評的那種觀眾
還真是雙重瘋狂..😂
你們解析的很好👍
我自己個人觀點,可以唱歌,也可以像你們說的,用唱歌來代表幻想世界,但唱歌太多,有些時候覺得跟劇情沒有太大的關聯性。
我倒覺得,歌舞劇不只演出亞瑟的幻想,也演出了觀眾的幻想,並故意以非常惱人的音樂劇呈現,來嘲笑這些劇情的荒謬與虛假。
就像是在說:你看看你們的期待有多麼荒謬。否則導演只需要像第一集一樣,在虛實中交錯,糊弄觀眾即可。
@@unique1218 最後亞瑟自己說 別再唱了 證實這一點XD
真這是神作 不是一般的爽片 裡面的含義相當的多 看完的當下真的震撼
很喜歡你們的解釋!
感覺這部也許真的要自己去看更能感受到自己會不會喜歡或看不看的懂
第一部是被霸凌後,反殺霸凌者的劇情。但第二部突然變成歌舞藝術片了,確實第一時間轉不過來
@@happyiang 他在第一集的幻想 都是一段段的剪輯故事。第二集用歌舞詮釋他的心境變化 轉過來之後 整個故事順暢很多
我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這部電影當中唱歌的部分,每一個唱歌的位置都是當下角色的需要,是他當時的精神狀態,也是說明他想要做主角,想受人注目,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他的舞台
我很喜歡當中唱歌的部分
從電影外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部IP改編作品
但是導演以抽離原IP的形式去詮釋這部劇,自然會引起反感
撇除掉這些,單純看這部電影,感覺也缺乏一個主軸
亞瑟的善良、被推崇的小丑這些都是第一集就知道的事
反覆出現的歌舞幻想也就只是幻想,對劇情毫無影響
片名叫做雙重瘋狂,但就結局的演示兩個人都蠻清醒的
就單純只是可憐亞瑟悲慘的一生而已
題外話,原本我以為莉就只是亞瑟的妄想,為了把他推向小丑的妄想
結果從頭到尾都是真的,說實話有點失望
很多說爛的人指劇名不應該叫小丑。但小丑從來就不是一個人,反而是一種象徵不是嗎?所以劇名根本沒有問題啊,還是我理解錯誤?
你是正確的
第一集爛的部份 大家都拿他是小丑這個商業片IP來挺 現在第二部爛又要說不是指小丑這個IP
@@rosa-ik5ur 什麼大家?什麼是小丑的IP?小丑從誕生開始,有無數個版本,有無數個不同的小丑,你弄清楚再說吧。
@@aobang9652 無數個?
@@rosa-ik5ur 演過小丑的演員就將近10個了 更別說漫畫裏各個作者筆下的版本 , 且在劇中已概念來詮釋小丑的做法已經不是第一次 高譚這部影集就做過
听完你们的分析 对我来说是加分 我是看首映的😂看完的时候我也是问我夫人 你看懂吗 我是不明白在演什么
無雷的部分
1.劇本&故事
劇情平淡,故事邏輯不通,主題模糊混亂
2.角色刻劃
形象單薄、沒有成長弧線、觀眾無法"正常"建立情感連結
3.導演與視覺風格
電影前半部分讓觀眾無法得知到底哪些是現實,哪些是想像
這手法本身沒有好與壞,我就覺得第一集在這個部分處理得很好
而這部非常非常失敗,我只能用失敗來形容這個部分
讓人只感到困惑和焦慮,而非驚喜與思考
電影節奏拖沓,感到無聊和焦慮
視覺風格倒是不錯,算是少數與配樂的亮點
4.配樂與音效
女神卡卡唱歌的確厲害,瓦昆第一次聽他唱歌,也很厲害
兩位對氣泡音的掌握堪稱一絕,是能感受到情感的
我沒細數整部唱了幾首歌,唯一覺得好聽的是Gonna Build A Mountain
其他真的太拖太拖了
我覺得一部商業片(既然都要用dc小丑的ip了)
可以沒有邏輯、可以沒有好的角色塑照、可以沒有驚人的反轉、沒有視覺效果
甚至故事本身無聊
但是小丑2竟然完全沒有"娛樂性",甚至連主題都模糊不清
我可以說是這十年、甚至二十年來進電影院最失望的一部
重點是我在觀影前已經沒有抱很高期待了...
結果看完的感想就是被餵屎
以下我會提出幾個點討論
有雷預防
--------------------------------------------------------------------
1.劇本&故事
電影開頭的仿舊動畫"應該"是想探討雙重人格
亞瑟在第一集殺了五個人(實際六個)
律師想引導成亞瑟是生病了,如同在台灣:
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
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
但是在亞瑟認識哈莉前完全看不出來亞瑟對這件事上有任何想法或是選擇
就只是抽菸
給我的感覺就是 : 「我已經放棄了,隨便吧,我只想抽菸而已」
而在亞瑟認識哈莉後,故事更是走向一個完全沒有邏輯的世界
突然妹子送上門,然後就戀愛腦發作
也不是不行,但是行為跟表現手法極度讓觀眾無法共情,就算了!
電影的手法又讓觀眾感覺好像是亞瑟的幻想
邊逃獄邊唱歌,當下觀眾肯定覺得是幻想,或是一種表現手法
但是最後竟然是直接爬大門(或是後門)鐵網???
然後就是亞瑟被關緊閉的時候,哈莉突然出現幫亞瑟破處?
為什麼哈莉可以進去緊閉室?沒說
為什麼哈莉可以出去監獄?沒說
為什麼哈莉要打破櫥窗拿走小電視?不明
就只有這兩場感情戲,然後亞瑟就深深愛上哈莉了?
剩下全靠亞瑟自己腦補他們的交往互動
有沒有提到哈莉為什麼喜歡上"小丑"這個符號?沒有
為什麼哈莉相信亞瑟就能代表"小丑"這個符號而不是真的小丑神經病呢?沒交代
哈莉在審判階段質疑律師,認為亞瑟跟小丑不是雙重人格,導致亞瑟真的fire律師了
然後到最後,他也承認了沒有雙重人格,他就是亞瑟(小丑)
結果哈莉卻不滿意了????
我大概能理解一點點哈莉是想要亞瑟承認他自己是小丑,而不是平凡的亞瑟
但是這樣又能怎樣?妳到底想幹嘛
法院的爆炸完全沒任何鋪墊,就像機械降神般完全不想交代來龍去脈
最後的結局因為有了上面的無來由爆炸,反而完全沒有任何的驚訝
他是被一個路人小丑信徒捅死,還是走路走到一半摔跤跌死,都沒有任何意義
講了那麼多,主題呢?
點了一個雙重人格出來,也沒討論雙重人格,也沒討論精神病殺人是否有罪
似乎有提出了一些關於"眾所期待"的討論
但是不但沒刻畫好,甚至最後用暴力不講理的方式草草收尾
整個故事邏輯不通、充滿漏洞或不合理的轉折
整部戲就是抽菸、走監獄過場、抽菸、放風、抽菸、唱歌
搞得好像每個鏡頭語言都有背後含意,但是完全沒有
主題混亂,沒有明確的情感核心,讓觀眾不知道想表達什麼
2.角色刻劃
這部分是最讓我感到生氣的,如果故事不好,用優秀的角色刻劃
一樣可以讓觀眾產生共鳴,結果是故事爛就算了,更爛的是角色塑造
亞瑟 -
第一部的角色塑造堪稱完美,亞瑟的心理變化和對世界的絕望讓人感到深刻共鳴
而這部就只是讓他從一開始的絕望
->突然戀愛腦
->想當爸爸了
亞瑟在這部戲裡真的做的選擇只有
-> (1) FIRE 律師
(2)烙跑的時候選擇跑到長階梯去找哈莉然後被甩
沒了。
像個空洞的戀愛腦木偶,
從頭到尾都被拖著走來走去,然後抽菸
沒看到精妙的詭計,沒看到陰謀,沒討論到人性的善與惡
除了跟哈莉的互動以外,其他人的互動都完全莫名其妙,
你甚至把他跟戲份很重的獄警戲份全部拿掉也不會影響任何劇情
哈莉 -
整部戲最莫名其妙的角色
亞瑟會戀愛腦發作,是她的功勞
她為什麼喜歡上小丑 -> 沒說
她為什麼堅持要亞瑟當小丑 -> 沒說
她有什麼痛苦導致她這樣做? -> 不知道
她到底住哪? -> 不知道,反正她說謊
她到底看了幾次亞瑟難看的電影 -> 也不知道,反正她說謊
反正她就是愛說謊,跟愛唱歌
你甚至可以把她當作強制推動劇情的鬼,她想出現在哪,就能出現在哪,沒有邏輯
她能出現在監獄唱歌班、也能突然進去禁閉室化妝打炮、也能去旁聽、還能去懟律師
也能出現在亞瑟的幻想裡,總之就是一支鬼,想去哪去哪。
只有唱歌好聽一個優點,但是都唱一些難聽的歌,我真的是醉了
獄警 -
扁亞瑟
問亞瑟有沒有笑話
遞菸給亞瑟
整部電影沒有他會怎樣嗎?
不會。
其他人就不說了,都是些劇情導向的角色,本身沒有可討論的地方
3.導演與視覺風格
電影前半部分不斷讓觀眾分不清現實與幻想的界線
這種手法本身並非壞事,因為《小丑1》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然而在《小丑2》中,這種手法變得混亂而無效,
讓人只感到困惑和焦慮,而非驚喜與思考。
而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 完全沒有娛樂性 !
(最搞的就是裡面的歌還故意一直唱"娛樂性",故意提醒觀眾)
沒有驚人的反轉,沒有激動人心的時刻
甚至連基本的悲傷或快樂情感都無法帶給觀眾,只有滿滿的壓抑跟困惑。
我能夠共情第一部的小丑,我能感受到世界的惡、感受到亞瑟的慘
另一方面又覺得他很可憐也很可悲,這些情感都是第一部如此為佳作的原因
而這部呢?導演到底想要觀眾共情什麼?做自己?不要假冒精神病人?
還是不要好好說話盡量用唱的?
一部作品既無法得到娛樂、也無法共情或是被傳達到什麼特別的思想
只感受到編劇跟導演滿滿不知所謂的屎塞給觀眾而已
4.配樂與音效
上面已經說了。
結語
如果你覺得小丑1難看,小丑2難看,我能理解
如果你覺得小丑1好看,小丑2難看,那我們一樣,
相信大部分的觀眾應該都會在這邊,畢竟評分已經給出來了
如果你覺得小丑1難看,小丑2好看,我也能理解
但是如果你覺得小丑1好看,小丑2也好看,那我不知道你的基準點在哪裡
我甚至覺得這部根本跟看懂,或是看不懂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就是爛劇本、爛編排、爛角色塑造、外加把觀眾當智障
抱歉,說話比較難聽
但是這部真的是我出生以來進電影院看電影看得最不爽的一次
雖然觀影前已經降低期待了,但是心裡還是會有一個聲音:
『是小丑耶,再難看也是大IP耶,不可能太離譜吧』
『一定會有什麼反轉吧?會來個大的吧?』
唉
真不能怪漫威敢在第四階段亂搞一通,畢竟沒有對手阿
原本因為第一集的原因,無論如何都要買票入場明天看,但看了你詳盡的分析決定,決定放棄了
@@ivantse3680
等網路就好
真的不要浪費錢買票
真的,劇情讓人一頭霧水!就算不是想要著重小丑而是亞瑟,故事也沒有說完整。lady gaga的音樂很棒,但她真的不要再演戲了😅
唉 有人看電影也看出優越感了
「被餵屎」我笑了🤭
真的超愛這部電影 如此兩極的評論 跟話題不斷的討論 這部電影真的非常成功 也完全達到導演想要的
認同呀, 觀眾帶着不同的期望進場, 自然就有期望落差
這套電影的聲色畫都十分出色, 不過整體劇本是比較單薄
最後的還真是好消息, 請華納不要再消費粉絲的熱情和耐性
跟第一部反差太多,內心OS:還在唱啊
電影最後一幕,我自己的解讀
導演或許想透過殺死亞瑟,去讓觀眾理解「我們不應該去支持殺人的小丑」
觀眾都想看到小丑製造暴力場面,但只有最終暴力降臨在觀眾所在乎的主角時,
觀眾才有可能意識到,這其實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
而前面群眾們所支持的小丑,其實跟身後劃破自己嘴巴的精神變態沒有兩樣。
有網友說:
“亞瑟本來就不是♧小丑♧”
“導演在接受訪談時有講到”
“亞瑟只是影響了真正♧小丑♧的誕生♧”
#這個觀點我個人是可接受啦
#不過。。。
我們拿之前也很紅的
♡黑神話。悟空♡(以下簡稱“黑悟空”)
來對比一下好了~~
“黑悟空”開宗明義就告訴你
這不是 西遊記 沒有 唐僧取經
主角不是大家認為的那個 “齊天大聖”
而是另有其人。。。
#大家都是在明白這些以後才開始玩遊戲看遊戲
#對照小丑2導演的做法讓九成以上只看過預告就決定支持這部電影的人都帶著錯誤的期待進戲院
#個人認為這就已經是對廣大的只想看部電影爽一下的觀眾非常不友善
#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被預告騙了看完狂罵這不是應該預料得到的嗎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看完狂罵不就是他要的效果嗎~甚至可以理解為黑紅也是紅的奇怪社會現象,在神作與爛作之間的爭論此起彼伏中,熱度就有了
謝謝超級留言🥰🥰
如果有一部電影名字叫《蝙蝠俠》,
內容卻是布魯斯·韋恩如何商業運作,如何跟美女談戀愛,
最後男主角還跑去當廚師開拉麵店,
觀眾心裡做何感想........
好好笑 拍部來看看 🤣
你這種智商的人不適合看有深度的電影
@@rkwh9875 你的比喻後段證明你看不懂這部片 他並沒有脫離小丑的框架 他造就小丑這個概念 讓高譚陷入瘋狂
只是他不是與蝙蝠俠鬥爭的那個小丑
其實美漫很常這樣子演喔 透過不同連載演出角色不同的一面
而且每個連載的設定也都常常不一樣
當年漫畫演美國隊長是九頭蛇臥底也是一堆人跟電影宇宙在那邊搞混那邊吵😂
@@yutaikuo4175克拉克與路易絲就是掛著超人外殼的家庭劇。
作者做這部就是要故意來打大家臉的,說每個人都在乎自己想要的完全不管別人的感受。但是沒有人在乎亞瑟嗎?自私嗎?辯護律師不是挺關心他的嗎?這點不就是這部戲失敗的點嗎?反而變成大家都只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不願意接受真相或查詢真相,不論是亞瑟、小丑粉、檢察官、辯護律師還是影評。不論是亞瑟已經告白沒有小丑了,小丑粉還是崇拜他救他,亞瑟明知道小丑女不是愛亞瑟本人還是相信小丑女。還是影評即便明明辯護律師關心他,還是要說大家都是自私的。就是在諷刺大家並不在乎真相
「他已經沒辦法再去做真正的亞瑟。」好哀傷😢
我還在期待有沒有跟我一樣覺得整部片都是幻想,沒有法庭爭辯、沒有愛情、沒有小丑,一直都只有亞瑟和那支菸。
有菸的地方都是幻想。
幻想中開槍殺死亞瑟的是莉,現實中真正殺死亞瑟的是另一個想把笑話講給亞瑟聽的幻想症獄友。
亞瑟很可憐,讓他生存下去的永遠是內心的幻想,雙重幻想不是指小丑跟小丑女,是亞瑟困在幻想中的幻想,以為靠自己接納小丑是自己的一部份就等於從幻想中解脫,試圖得到世界的接納,但終究他看不出他依舊處在更大的幻想之中。
幻想中的律師只在乎人權、莉是代表支持小丑的群眾、節目和秀只在乎表面的樂趣和新聞價值,就連從前照顧的社工、同事、母親、路人,從來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過他,但是他都撐過了。
亞瑟:「我到底做了什麼?你們這麼討厭我?」
很棒的影評~我就是那個大家都說爛就覺得爛的人😂但其實心裡是覺得不太爛,真的需要深入了解省思才會知道這部片的重點
喜歡的是他人所扮演的角色,而不是他真正的本質
看了你們的影評後我好慚愧。原來我也只是想看小丑的。Arthur 太可怜了。🥲
我覺得這部更加反映現實社會問題吧。往往社會包括家人對我們有期望,我們應該要成爲怎樣的人,不然可能被他們抛棄。有一半人,在中學時期,叛逆期,會領悟到這個問題,但是也有大部分出來社會后,或者父母離去才領悟到自己是誰。心理學有個説法,socially-adapted mask。爲了在社會生存,幾乎每個人都帶面具做人,就是扮演一位別人期望他想扮演的人,擔心被社會排斥。
第一集比較好看,今年的這集直接打臉
我個人很喜歡這部!!今天寫完心得才來看你們的分享,想不到感受很多都很雷同,快樂
也謝謝你們分享
講得真好~
我在看電影期間一直皺眉頭😔
亞瑟的那些幻想源於第一集看到的他都只是想要被愛被關心…跟自己很好的獄友也被殺了,結果到最後也是沒有人在他身邊🥺
精闢的解說,讓我更加喜歡小丑2了
不像某方,講得太主觀了
某超?
如果「你不應該支持這個人才對」是拍第二集的原因。
那不鼓勵大家支持,不如不要拍,拍了會讓部分狂熱份子更狂熱吧。像是第二集的片尾,雖然不支持你(亞瑟),但我繼承了精神(小丑)。
不就是暗諷之後可能出現的"商業電影的小丑"嗎~粉絲的瘋狂催生了真正的瘋狂
@@talkjoker 不~ 拍第二集的原因 是片商金主逼他們再拍一部讓他們再賺100千萬~~
@@angusdarven5420 看來逼失敗了。拿到作文比賽第一名,一直被老師強迫寫下一篇參賽,直接糞而亂寫。
@@unique1218 以拍攝第二集的動機為前提進行討論,你的意思是拍第二集,是為了鋪陳第三集嗎?這佈局夠深!
@@talkjoker 沒有 拍典型的小丑電影一直都不是導演跟鳳凰兩人想要的。 這部電影在藝術史上能說是成功的 但在商業上是有爭議的 你說他失敗只是你用錯角度去看這部片 我跟你一樣剛看完都很錯愕。但冷靜下來解讀這部片能發現整個劇組的厲害之處 , 亞瑟的死造出了高譚真正的小丑 ,但我們進場時只在意他有沒有成為我們希望的那個小丑
本來打算上映當天去看,結果剛好遇到颱風(上次要看死侍與金鋼狼也一樣QQ),所以在看之前就有看到蠻多評價的,覺得評價好像不太好,但還是想要去看
個人是蠻喜歡,雖然說唱歌真的蠻多的,但真的很喜歡瓦昆的演技與情感的呈現,亞瑟或小丑都是,每個人都是戴著面具的,為了別人喜歡的樣子而戴上,當脫下面具之後可能就沒有人喜歡,最後可能只剩下自己,好喜歡這個影評,原本不知道要怎麼說為什麼喜歡這部電影,但看完就知道了
這系列的小丑一直都是在討論心理層面問題,一直都覺得亞瑟活得好痛苦好辛苦,直到犯罪了才有人真正注意在乎跟害怕他,一個從小想要愛的普通人一直沒有人可以給他愛,看到在監獄病院中被獄警暴力對待也好難過。導演想說的或許就是他就是一個犯了罪的普通人,雖然有很多苦痛造就他瘋狂的一面、吸引同樣性質的人們,但該受的懲罰還是要去執行,在法庭生氣離席的大家跟哈莉,導演也影射了正對小丑失望的觀眾們,究竟大家想要當希望他可以一直小丑下去的哈莉奎茵還是一直拉住亞瑟最後善良的侏儒同事蓋瑞呢?出一口氣的小丑是很帥沒錯但導演擔心第一集的效應可能影響到部分邊緣人士效仿,在真實世界中畢竟犯法還是嚴重的事。
而在法庭中跟蓋瑞的質詢是最讓人想哭的片段😢
最後在血泊中掙扎的亞瑟在內心與哈莉奎茵告知希望有個優秀的兒子可以當他繼承人,也是在暗喻被他催生出來的那位殺了他的真正的psychopath吧。
還是希望有人可以抱抱亞瑟😢
導演透過音樂劇巧妙區分出小丑與觀眾的需求。音樂劇中,小丑在法庭上殺人,而導演藉由不斷重複的音樂劇元素,讓觀眾感到厭煩,似乎在諷刺那些一成不變的英雄電影。電影的核心探討亞瑟的社會困境:有誰真的關心過亞瑟?即便是那些曾被他放過的人,也在證人席上指控他。女辯護律師只是在履行她的工作,當亞瑟拒絕她後,她便從此消失。沒有人堅定地站在亞瑟這個社會底層、精神疾病患者的角度上。正如現實生活中,辦公室或學校中的霸凌現象,人們往往選擇旁觀而非介入,誰都不願捲入這種麻煩。大家只是冷漠地觀看,就像看著這個無父、被虐待的精神病人的表演。一個小丑的表演,一個不被任何人關心的亞瑟,直到他孤獨死去,也沒有人在乎。如果你是亞瑟,你會怎麼想?🤡
Harley,場外的人,觀眾(我們)都渴望亞瑟成為小丑,
只有亞瑟從來不想成為小丑
看完影評後 我才想進戲院去看細節的呈現.那些貿然衝進去看 又不加思考的人 真的無法理解電影要表達的~
剛看完:爛片
幾天後:神片
律師是真的以為會構成sa人罪的原因,只有是環境造成的小丑第二人格,而完全無法想像"是環境造就可以是任何人的亞瑟所為此等破壞行為"的可能性。
有一說,沉溺喜劇(的人),是習慣逃避社會現實(的 甚麼勒??? 非不在乎的人,或"真的"看得懂的人,我真的要好好珍惜。
你們講的好棒哦
感謝你們精準的講中我的心聲,我在看的過程就已經知道這是在講arthur的故事了,我和arthur共情,我希望他好好的生活,但是結果並沒有如願,這一切都因為那些“群眾”。斗膽在這裡貼出我在看你們的影評之前寫的影評,望有志之士可以一同交流:
包場看完小丑2之後,我覺得,小丑2拍得比小丑1好。
網上看到很多人說不好看,說法諸如:
- 導演沒有給觀眾看到觀眾想看的
- 整體很抑鬱,沒有發洩的空間
對此,我想問的是,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像The Dark Knight裡的小丑那種角色?毀滅整個城市?無限的火光與爆炸,槍支與死亡?
電影就只能討論這些嗎?這樣的小丑類型還不嫌多嗎?
甚至我覺得,導演已經使用了很巧妙的手法,透過電影的巧妙劇情安排預見並且諷刺了那些“希望小丑帶領我們翻覆整個世界!”的人。
(提醒:這篇有雷)
因為那些期望血流成河的人,就和電影裡面那些把自己不負責任的“小丑原型”投射給Arthur的瘋子們一樣,但是因為被說中了,就心生不滿。
任何原型本身都有其力量和適用場景,“小丑/愚者/欺詐者/詐騙家”人格,用得好的話,可以在生活中讓我們巧妙過關,或者迸發出創意與戲劇性的方法;
但是如果被投射在一個“救世主”身上的話,那既對這個被投射者來說不公平,也對我們自身沒有幫助。因為任何的投射和壓抑,都會導致陰影越壓越可怕。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的開頭有一段卡通,真的是卡通,題目就是Joker and the shadow within(之類的,還是Joker and my shadow之類的我忘了),這部電影開頭就點出了要討論的核心:Arthur與陰影人格的鬥爭,連電影的落幕都已經預演了。
而“正式”電影的前半場基本上就是一般的法庭劇,主要論述就在於:
- 如果可證明Arthur是在精神失常或Joker人格主導的情況下不清醒不自主的殺人,那麼他無罪
- 如果證明Arthur是在意識清醒且自主的情況下殺人,那麼他有罪
Arthur的律師也做得很好,該質疑控方證人的點都質疑得很清楚,事情原本也往這方面發展,只是,雷帝嘎嘎就出來攪局了。
當然導演也對嘎嘎的角色進行情感操控的戲份,還有她喜歡的是Joker而不是Arthur這點描寫得非常非常非常清楚,基本上有點社會常識的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一段情感操控的戲碼,所以沒什麼好說的。
而法庭劇的部分所探討的話題,也是哲學界有爭議的課題:精神病患殺人有罪嗎?
我先說我個人的結論:精神病患者殺人有罪,但需要的不是囚禁和懲罰,而是治療或者至少隔離。
可能,我對整部電影的預期,就是朝著這個結論去想的,所以沒看到什麼暴動混亂,我反而覺得不錯。
雖然有插曲(嘎嘎部分的戲份),但是總體還是朝著好的方向去的;但是這個插曲太過於強烈,導致Arthur還是妥協於“扮演大家想要的小丑”的思想,然後讓自己陷入更瘋狂且糟糕的境地之中。
而且因為思想(idea)的危險性、自我復製性於傳播性,Arthur身為一個精神信仰符號的身份越發明顯,其支持者就會越發瘋狂。
然後,在最後觸發Arthur找回良知的戲份,有主要的3個導線:
1. Joker在直播上怒嗆某個對他還不錯的獄警,回來之後被虐待
2. 在監獄裡看到Joker被虐待,有個人煽動獄友爆發動亂,卻被獄警勒死
3. 他以前的好友,他心中最溫柔的部分--侏儒者Gary Puddles,在作證的時候才點出,其實Gary在看到Arthur殺人後一直都睡不好、一直感到很害怕,Arthur明明是對他最好的人,是唯一一個不會嘲笑他身形的人,變成Joker的Arthur不是他認識的Arthur,這邊一度讓Joker閃現出Arthur的神態。
這三個導線連番的勾動了Arthur的良知,讓他在最後結案陳詞的時候,終於哭著,像個害怕的小男孩,說出那句話:There's no Joker.
然後,Arthur的支持者。。不。。。是Joker的支持者們憤然離席。
然後法庭發生爆炸,Arthur逃了出來,被一個Joker裝扮的人認出,把他帶上車,然後謀劃要帶著Arthur去執行“Joker應該做的事”--Burn the whole city down.
Arthur聽到這裡,他怕了,他害怕Joker帶來的毀滅性力量,他其實只是一個渴望被愛的小男孩而已,所以他棄車逃亡,臉上還帶著薄薄的小丑妝,逃離了屬於Joker的一切。
電影最後一幕,是Arthur在監獄裡看電視,然後被獄警叫去見訪客,路上有個獄友過來,問Arthur要聽一個笑話嗎,笑話的最後一句話是:You get what you fxcking deserve。然後Arthur的腹部被刺多刀。
畫面切換到Joker在歌舞劇的台上,在前面的幻想劇情中被Harley開槍射中腹部的傷口依然流著血,然後Joker和Arthur都唱出了最後的歌曲片段,歌詞的大概含義是他希望他能夠找到下一個無可挑剔的嬰兒之類的,我覺得這邊有2重含義:
1. Joker的部分希望找到接班人
2. Arthur的部分希望孕育出下一個善良的小孩(也是Harley騙他她已經懷孕了的小孩)
2個矛盾的內在部分,在死亡之前,共同傳達了他們自身想要的結果。
然後那個刺死Arthur的人,在背景模糊的畫面裡,我們隱隱約約看到他用刀割開自己的嘴巴希望成為Joker。
觀眾朋友們,你們要的Joker,割開自己雙頰的Joker,誕生了,你們要看那個人的電影嗎?
如果導演接下來讓那個刺死Arthur的人作為主角拍Joker 3,你要看嗎?
這不就是你們要的Joker嗎?也是電影裡無數的暴民想看到的Joker,這真的是你們想要的嗎?
隨便講個笑話來殺人,然後認為自己是毀滅與混亂的中級代表,毫無目的的去毀滅世界,這樣的Joker很屌?
關於最後一幕,我思量了許久,我才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
Yes, Ideas are bulletproof;(對,思想是防彈的/不死的)
But, ideas are also bullet-ful(但,思想也是很討子彈的/招惹死亡的)
導演當然確實可以拍出觀眾想看的東西,暴力、槍支、爆炸、死亡、殘忍、血腥。就如以前盜版DVD攤販會在DVD封面的電影海報硬是加入手槍,DVD銷量就會暴增一樣。
但,在第一部小丑在美國上映的時候有多家電影院都有大量警察守衛,因為就是怕發生暴動。
要知道,發生暴動是真的會死人的,活生生的生命,是會因此死去的,可能是你、我、他,可能是無辜的人,可能是你愛的人。
導演不需要盡社會責任嗎?
爆炸誰都會拍,諾蘭更是要用真的核彈來拍奧本海默(我到現在不知道他有沒有真的用核彈),但我們真的有必要為了發洩和宣洩不滿,而要看一部煽動暴力的電影,然後跑出電影院大殺四方嗎?
有個影評說,小丑2和小丑1都拍Arthur內心的Joker的原型與它自我的掙扎,所以看起來都一樣,沒必要多拍一部電影來講。
但我覺得不一樣,小丑1對我來說,談的是一個完美的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是如何造成6個生命的悲劇的,而這是“小丑原型”的陰暗面造成的後果。
而小丑2則是Arthur的自我救贖。
Part 2:
他先是被群眾和Harley利用,而展現小丑原型;
然後他被Harley告知她懷孕了,他思量許久,然後把臉對上Harley用口紅畫出的小丑笑臉弧線。(暗示他為了孩子,嘗試全身心的投入去當好Joker的角色)
他知道他要做爸爸了,Harley也不斷告知她要和他一起build a mountain,這種最模糊的夢想包含最多想象,他就嘗試看看。
既然Harley喜歡他作為小丑,群眾也喜歡他作為小丑,那他就做小丑。只要能好好生活,好好帶來完美無瑕的新生命就好。
因為他的人生太苦了,他希望給新的生命一個神聖美好的降臨。
結果遭遇上面提到的3個導火線,讓他見識到小丑原型的可怕。
神探他接著說了:Joker不存在。
這其實不是否定,其實是一種認罪宣言,但他不知道。
直到最後被刺殺,真正去接受並且看到被小丑陰影吞噬帶來的到底是什麼結果,他也只是笑著唱出最後的終曲。
這也呼應了開頭卡通片段裡他最後被小丑的陰影陷害,被警察活活打死的劇情一樣。
(小小題外話:在這邊呼籲大家,不要過於沉溺MBTI分析,榮格原本提出8維不是為了讓你透過一個形象去綁架自己的,過於認同自己的MBTI形象的話反而會被相應的原型吞噬。每個原型都有其正面的積極與消極部分,還有陰暗面的積極與消極部分。這個有機會再寫文談談)
這部電影是一個更深度的探討一個人如果被原型當中的陰影吞噬,需要面對的是什麼後果,是一部警世電影,不是給你看火光與爆炸的,也不是賣慘的。
Arthur確實蠻慘的,但是至少他心中的純真一直都在,他之所以不斷嘗試,不斷在Arthur和Joker之間來回跳躍,這其實需要多堅強的心智,你可知道?
Arthur身為一個總是害怕的人格,卻比劉青雲演的《神探》裡那個該死的屁孩人格勇敢太多了。
就是因為Arthur不只是代表了毀滅,他其實就正正代表了Joker的反面--孕育,所以這部小丑2,才讓我覺得拍得比小丑1還好。
胖獄警在Arthur出言攻擊後回到監獄,對Arthur實行折磨之前,領著Arthur的衣領告訴他:“你可知道,我們是花費多大的心力,才讓這個地方稍微多那麼一丁點快樂嗎?”
胖獄警說的一點點快樂,是其他人都要Arthur講笑話了才給他香煙,胖獄警卻會無償給他香煙吸;是主動申請帶領Arthur去B區的歌唱俱樂部給他見他的夢中情人,還識相的給他一點和女神嘎嘎的私人交流空間,這都表現了其實胖獄警其實對他很好的。
這一丁點的快樂,是胖獄警竭盡全力的結果。
毀滅很容易,但撫育卻很困難;
人格與自我的摧毀,只需要一個無法控制大笑的疾病、被虐待與性虐待的童年,還有給予一個虛妄的愛情,然後完全摧毀它。
但一個美好的自我,給他對世界帶有多一點希望與善意,卻屢屢受挫,就如Arthur的境遇一樣。
不要一直期望看血腥殘暴和死亡了,看看生命吧,無可挑剔的生命,不美嗎?
#小丑2
#影評
#陰影人格
#原型
慘慘~除了律師都沒有人關心亞瑟😂
獄警帶亞瑟唱歌因為自己想唱歌
肥獄警比書亞瑟簽名因為想賺錢
哈蕾因為喜歡小丑這個型象
強迫亞瑟做小丑💔🤡🥹😂😂😂
如果真有下一部作品的話
個人覺得謎語人或者雙面人都不錯喔🤣
更可悲的是
怕就連人權律師也只是為了蹭世紀大案的風頭增加知名度
認真覺得 整部戲 唱歌可以少一點😆 流程上會好一點
我的觀點都差不多,我只覺得不應該來看這部的...我只想看那個瘋狂的小丑,雖然看了這個反應現實殘酷的亞瑟也是一樣讓我看得津津有味,但本來就沒多開心了還看這個沉重的東西...聽完後我覺得更清楚一些沒理解到的地方,感謝研究室!
我也是颱風天自己去看,幾乎包場🎉非常喜歡gaga,有人說這是給gaga粉看的,但的確😂gaga粉體驗視覺的饗宴,真的太謝謝導演❤
每次看完漫威或者DC電影後 ,我一定會坐等你們拍影片解析,講到心坎💗!
今天去看了這部電影,非常喜歡。對於很多人不喜歡這件事感到悲傷。目前看到的影評只願意聽你們說的
感覺很多說這部電影難看的人都是因為看過蝙蝠俠的小丑 看過希斯萊傑的小丑吧!所以會期待跟前面那些電影產生連結 看到跟上一任小丑一樣瘋狂的小丑 但並沒有 才會感到失望
但瓦昆的小丑是另一個小丑 他是亞瑟 也是小丑 不是高譚市犯罪王子小丑
不難理解為什麼一部分的人說是爛片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 我沒看過蝙蝠俠 也沒看過希斯萊傑版小丑 就看了瓦昆小丑這點上 我是很幸運的 不會被過往印象框架住
還有我很喜歡音樂的安排 都很符合角色當下的心境!但音樂劇本來就比較見仁見智了
🩷❤️🧡💛💚🩵💙💜🖤🩶🤎
我对这部电影第二季给个9/10,其实你们漏了一个点,其实Lee的存在只是小丑的幻想(她的存在就是小丑的快乐与勇气来源,是小丑创造出来为自己加油打气的方式)有一幕是有提到的是当在法院审判时,往往小丑(没上妆的时候)凡被问倒/不知所为 就会有一个小动作 - 返过头瞧了Lee一眼 (表示像小孩般无助时望着妈妈求救的模样) 当Lee给予反应鼓励,他又会感觉良好。后来,当他上了妆化为小丑在为自己辩解时,头脑是处于清醒及“做回自己”,留意到他再也没有在回头望Lee一眼,直到他承认了自己也接受了自己后,Lee很失望的离开法庭(也就是当小丑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Lee这个幻想人物就会因此消失) 。个人觉得其实整部电影很有可能只是一场”幻想”,这个“幻想”的开始是当小丑在看着电视时有人问他怎么看待自己将被处死的当下开始(就是那幕他吐了一口烟后演唱第一首歌开始)“幻想”就因此而展开,直到后来清醒过来时(故事将结束前)他其实一直还是坐在牢房那里和那一班人看着电视📺。后者,他被人刺杀的那一幕才是真真实实的现场呢!
我看得蛮清醒的😂可是朋友们都一头雾水😅…… 真心喜欢这部电影,也没什么好与第一季相比,因为它们都是不同路线的。我反而欣赏导演创新大胆以音乐剧形式来诠释“幻想”的情景,因为“幻想”往往都是完美色彩的。如果导演还因大众口味而拍这部电影,那么小丑2只会是大家一贯如往般的“小丑英雄系列”的“所谓一般”电影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ady Gaga真的值得被赞一下 因为个人觉得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诠释小丑女这个“之前已经被Margot Robbie演活并十分成功的角色”没有被比下去。反而让我觉得她的演技及唱功真的非常出色 值得大家的支持与关注呢!要突破不简单啊 ❤!哪怕只是一点点🤏😂
我個人認為就算不是神作,也是一套非常好的電影
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厲害,我看頭10分鐘已經覺得受不了,好沉重,默默流淚很多遍了
我真的覺得很多人在說難看之前,可以先想想會不會是自己看不懂...
這真的是一部神作! 完美的諷刺那些說是大爛片的人會做的事跟行為,電影跟現實完美的貼近!
防雷:
老實說,整部電影最讓人毛骨悚然的部分是,導演利用了辯護律師一次次的提醒所有人(包含觀眾),
我們應該要關注『亞瑟』這個人與他悲慘的過往,所導致的悲劇,
而實際上觀眾即便在這個時候也依然如後面的粉絲群眾,不斷鼓動,期待『小丑』被釋放,
我們渴望一場瘋狂來代替我們宣洩現實生活中的不滿,而當『亞瑟』說了自己只是『亞瑟』時,
我們也如同粉絲般暴跳如雷,意圖炸開法院這個電影主軸,讓『小丑』獲得釋放,
而且劇情到這邊,我們也如同救走『亞瑟』的粉絲所說,
我們願意接受這樣的不完美,到這邊我們也依然願意愛『小丑』,即便他袒露了太多的『懦弱與無趣』,
但『亞瑟』落荒而逃,令粉絲(觀眾)不解,莉(粉絲觀眾)從而在經典的樓梯與『亞瑟』訣別,
而從頭到尾,亞瑟尋求的只是愛與關懷,以及包容。
最終選擇被抓回去的亞瑟,令瘋狂的『粉絲』(觀眾)親自一刀又一刀的結束他的性命。
而最後結束『亞瑟』性命的,才是真的『小丑』,同時也就是我們觀眾。
(無論是網路上的差評、謾罵,都一刀又一刀的捅向「亞瑟」的肚子)
期待著小丑2能像商業爽片一樣宣洩生活不滿的我們,曾經的躁動瀕臨失控,終究親手殺死了『小丑』這個作品。
而我們的瘋狂,也讓真正完全失控的『小丑』得以誕生。
我自己是把這部當成一部藝術成分很高的音樂劇在看,音樂的部分很棒,唱的更不用說,是藝術饗宴,到服裝色彩鮮明的提示,但排除這之外,整部電影也是讓我人生跑馬燈,人生中遇過的承受憂鬱症、解離症、躁鬱症的朋友們,我不斷回想當時他們告訴我有另一個人格在他們身體裡,我在這部片裡不斷去感受他們的迷惘跟困頓,他們自己也不曉得是否真的有另一個人格在,寫著日記才發現另一個自己會抽煙,我看著這部片感受著他們的痛苦但又同時好像能感受到他們幻想中的世界。我甚至覺得小丑女其實是他的另一個人格。
說到有毒的關係,其實很微妙,這部片也讓我想到派特的幸福劇本,兩個瘋狂的人相遇才發現彼此是Soulmate這件事,一起瘋狂如果只是大呼小叫、盡情舞蹈,那大家會說天作之合,但如果瘋狂的兩人是上升到像bonnie and clyde,那到底是一個淒美的愛情劇還是悲劇?
我很慶幸我沒有因為影評而錯過這部電影,看完到現在過了一天了 從一開始的難過(對於電影訴說的部分)到後面我很想二刷
你們介紹完我知道我可以不要去看了哈😂
我能理解有些電影不需要續集,但是只要不要拍就好了不用為此拍續集殺掉主角,因為有好看的第一集會想看更多不是很正常嗎? 導演說人們不該支持小丑,但明明是導演把小丑塑造值得同情,基本上屬於反英雄跟反派之間. 我認為粉絲會不滿意的理由應該是覺得亞瑟變得不像小丑,因為片名是叫小丑,所以粉絲自然把亞瑟當成導演版的小丑起源故事,而顯然若是亞瑟死了他就不是小丑,他只是一個有精神病的衝動性表演型罪犯而已. 就好像拍了一部蝙蝠俠很精采結果第二集蝙蝠俠就被打死一樣. 不過小丑起源故事有種說法是小丑是不同人所以亞瑟可以被當成第一位小丑或是啟發別人成為小丑
导演说不应该支持小丑是因为人们支持的是他的疯狂
看片尾,確實就是起源,整部片就是一個嘲諷觀眾的『商業片型小丑的起源』,直到閉幕前的最後十分鐘才進入正題。您的不滿,正好是新小丑誕生的糧食,小丑既是我們,也是指商業片小丑。而小丑永遠不會真正死亡,總會以某種方式延續下去(就如同電影)
一百萬訂閱
恭喜🎉🎉🎉
這很反應現代社會,想被關注,裝成另個人,大家只是想在你身上找到自己可以聚焦的點,你想要找一個人真正了解你的人,其實沒人想在意真正你,所以還是自己了解自己比較重要
其實我個人覺得啦,那個辯護律師也不一定真心的幫亞瑟辯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利益,雖然我不知道亞瑟如果官司贏或輸了律師會不會有什麼,如果我是亞瑟的話我會這麼想,因為當一個人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傷害得很徹底的時候,就會不相信任何人…更何況小丑1~2的中間我們不知道過了多久…所以我再想或許亞瑟在那中間已經把”信任”這把火慢慢捏滅了…
@@邱聖佑 我不覺得不關心一個人會為淋雨的犯人蓋上自己的毛毯 , 她的存在跟哈莉奎因是相反的存在 但我們的目光都在後者身上
過了兩週今天才去看 並沒有其他先去看的朋友們看完那樣的生氣 有意識到導演想表達的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不太習慣歌舞劇的電影的關係 總覺得在看一個2小時被插了很多廣告的youtube影片🤣
好希望每個說不好看、看不下去的人都來看這部片
而不是離開後只會膚淺的無限批評
單純因為負評而沒去看電影的人真的很可惜
nikocado avocado
小丑2雙重瘋狂(×)
亞瑟的悲慘世界(o)
從來沒有人關心過joker背後的Arthur 是怎麼來的,大家只想看到鎂光燈下的joker,只想自己爽,只管自己開心
評價就很兩極啦~但我覺得拋開小丑這個身分 它其實就是一個很悲劇 不難看但期望漫畫那種風格的一定會失望🤔
我都喜歡啦!昨天還跑去看1989的小丑也很精彩
但我還是覺得小丑女戲份不多 看到結尾是有點愣住但可以理解 導演就是想要結束在這邊~
大家覺得失望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第一集更有張力 更多像小丑的樣子 但第二集就突然回歸現實
就當成是一個本來會小丑化的人因為愛上人 想試著變正常人結果失敗然後絕望的人~
這部分就跟漫畫一樣部分相反 我記得漫畫是剛開始是小丑女一直想過正常家庭生活 結果兩個都是瘋子🤣
我可以接受部分理解亞瑟的想法 就是莉讓他發現其實大家不是接受他是接受小丑 他就有點放棄求生意志了 放棄小丑這個身分
但我還是很好奇最後那個訪客是誰 如果是莉她想說什麼?
而且最後蓋瑞的喊話多少有點把他拉回現實🤔
總歸一句 沒那麼糟就是了~
(然後一些幕後花絮跟預告沒出現的畫面導演可不可以還我🤣)
只要這部電影主題不是美漫的小丑,是單純亞瑟小丑的話就沒有問題
但這是蝙蝠俠的小丑,這就是最大的致命傷
我們是來看joker的,不是來看clown的
額,導演從來沒說過
亞瑟是蝙蝠俠的小丑
第一集殺死瑪莎與湯瑪斯的另有其人,如果他同時又是殺死亞瑟的瘋子,這就說明了 真正的小丑。
另有其人。
這哪是蝙蝠俠的小丑 不要亂講
嗯他就不是
不要把自己的妄想當成事實好嗎?
你看得不是Joker也不是Clown,你看到是Auther😂
亞瑟依舊是亞瑟,觀眾則都變成了小丑~!😂
这部电影本来只是抱着普通看电影的心态去看的,但是剧情走到Arthur开始被宣布判死刑且看了他的内心剧场的时候就觉得气氛异常压抑。这时候就觉得导演非常会运用场景设计,画面,剧情和音乐带动整体的气氛,让我真的有被带动到哭出来😢
这部电影是我觉得能够反映各种社会或是个人的各种情景,且足够让人好好反思的一部神作!!!
大家只想看小丑、沒人在意亞瑟、戲內戲外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