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台灣更危險!?美國才是升級版行人地獄?台灣騎樓為何那麼難走?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1 бер 2024
  • |本集節目由【Future Salad 全清高纖新沙拉飲】贊助播出|
    阿淇博士專屬連結:fstw.pse.is/5pqssj
    3/20 14:00-3/31 23:59結帳頁面已帶入85折優惠
    若無優惠再輸入推薦代碼【achi1】
    推薦代碼:achi1(全小寫)
    Future Salad 全清不只是一杯滿滿膳食纖維可以喝的沙拉飲
    更是追求效率生活新型態的「未來食品」
    ⭐️ 一包=5碗傳統沙拉的膳食纖維量與營養
    ⭐️ 12種純天然蔬果成分製成高達25種營養素
    ⭐️ 32.7大卡,低熱量無負擔
    ⭐️ 全素、純天然、不含中西瀉藥及防腐劑
    ⭐️ 促進腸道蠕動,使糞便輕易排出
    台灣全清官網、屈臣氏、momo 購物網、蝦皮官方商城【熱賣中】⁣⁣⁣⁣⁣⁣⁣
    註:那隻企鵝/貓頭鷹是藏鏡人畫的,大名Pengowl貓頭鵝,Line上已有貼圖
    近期團購統整: portaly.cc/DrAchi
    Facebook: / hithisisachi
    Instagram: / hithisisachi
    LBRY: odysee.com/$/invite/@HiThisIs...
    For commercial collaboration / 廠商合作與試用請洽:
    dr.achi.studio@gmail.com

КОМЕНТАРІ • 293

  • @YenDenny
    @YenDenn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67

    身活在紐西蘭的我分享一下這邊的狀況。
    紐西蘭真的是交通以人為本的國家,人行道平整又連續,不會走一走突然沒路,而且不論市區或是郊區,都有很大的人行道,尤其奧克蘭的皇后街,人行道一直在變大,還有獨立的腳踏車道。
    然後駕駛人觀念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所有駕駛人遇到行人一定會停,不論是不是對的,連考駕照都特別強調,在路上是盡全力避免事故的發生,就算你是遵守交通規則。回台灣我都感覺會被撞死,就算我是行人綠燈也一樣。
    然後再來就是號誌設計,這邊的號誌基本上都是完全獨立,也就是現在車輛能右轉,對面就不能直行,然後行人綠燈的時候,所有車輛號誌都是紅燈,台灣的號誌我就懶得說了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
    還有道路設計也是,台灣的道路設計有時候是為了交代做的,根本不是注重交通安全,這點多到說不完。
    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大家會互相禮讓跟等待,很少或幾乎沒有聽到喇叭聲,大家能夠互相理解與體諒,多等個幾分鐘也沒關係,這點差距太太太大了,台灣人的時間好像一天只有10小時,可能時間比人家少,所以沒辦法等,行人過馬路時,車輛也一直步步進逼,這邊的規定是,行人過馬路的時候,車輛要在停止線後面等,等到人通過了車輛才能過,不是直接把車開到斑馬線等人過。
    總而言之,大家可以來紐西蘭看看,就知道差距在哪裡了。

    • @stranghead
      @stranghea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假如紐西蘭人口增長2倍或3倍,或許情況就會不一樣了

    • @OceanM3K
      @OceanM3K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stranghead
      日本都會區的人口密度跟台灣差不多,尤其是東京、大阪等的大城市,但台灣街道的步行友善度和道路硬體品質遠輸日本。

    • @poweiyu
      @poweiyu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stranghead問題就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其交通規劃是參照地廣人稀的美國,難怪行人車禍死亡率都偏高!

    •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聽起來很好呢~
      會想真的去看看。

    • @YenDenny
      @YenDenn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stranghead 奧克蘭目前人口大概170萬,人口還在快速增長,但是傷亡人口一直在控制中,政府也一直設法將死亡人數降至0。全紐西蘭2023年道路死亡人口數為341人,奧克蘭為47人,台灣在這部分的數字真的滿慘的(2023年全台灣3023人,桃園248人,高雄為156人)。從數據上來看你就知道差異有多大了。

  • @Yu-lw7gt
    @Yu-lw7gt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83

    終於不是台北看天下的觀點了,
    現在很多YT談論很多現象都是以台北為主,
    但台灣其實不只是台北。

    • @chencarlous9330
      @chencarlous933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南部自己要選擇落後的

    • @user-ot6xd7qo4c
      @user-ot6xd7qo4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阿淇提到騎樓的需要性我很贊同,台灣日照強,季節轉換時又多雨,騎樓給行人很好的遮擋庇護,有了騎樓的遮蔽,也能增加行人步行的意願.可是在台灣專家學者的眼中,歐美的沒有騎樓的建築才是理想的目標,在這些專家學者的影響下,現在的法規政策獎勵,都是鼓勵建商朝沒有騎樓的設計方向走,這幾年大家也能發現開始出現沒有騎樓的大樓,這些專家學者受到的都是西方的建築科學與美學,總覺得西方建築的觀點就是好的,完全忽略地理人文的重要性,很糟糕.

    • @poweiyu
      @poweiyu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user-ot6xd7qo4c可是台灣騎樓被各種佔用的慘狀,常常把推輪椅跟嬰兒推車的人逼上車道,增加弱勢用路人的風險😢

    • @cvbn1029
      @cvbn102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行人地獄這塊基本都是以台北以外來談吧?

    •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cvbn1029 台北算是比較好,但還是很多問題。
      有很多時候騎樓或人行道依然被過度佔用難以通行。

  • @user-vx1jb3ni3m
    @user-vx1jb3ni3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27

    很多人都大讚台中最宜居,我都懷疑他們是不是都是單身和機車族。因為,台中作為一直想和台北高雄比肩的大都會,明明人行道和人行道無障礙的部分都超級不友善輪椅和嬰兒車。但臺北市在過去十年來在這方面持續不斷地改進,像是統一騎樓高度、機車退出人行道、人行道邊緣斜坡化(不再有高低差)、甚至人行道拓寬、街道家具的美化(公車候車亭以及街邊公共座椅),使得人行道使用的舒適感提升很多。對我這個有小孩的人來說,台北比台中還宜居。曾經我小孩還不到一歲時我回娘家(台中),我背他出門逛百貨公司,要回家時下超級大雨,我想招計程車,但是我站在騎樓裡,騎樓裡面停一排機車讓人無法接近馬路(騎樓外無人行道),而且騎樓外的路邊又是一排機車,我實在無法站在超大雨的馬路上找計程車(身上還背著小孩),最後只好打電話請我媽開車來接我😢,那真是最糟糕的一次「人行道經驗」,以上基於台北(28年)台中(17年)兩地生活的經驗分享。

    • @zetacat.h
      @zetacat.h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6

      台中移居的部分是天氣吧
      兼具台北的都市化還有好天氣
      但論交通台北目前還是領先台灣其他縣市(雖然還是很落後)

    • @lingt9959
      @lingt995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我是台中人現在在台北生養小孩,台中真的只有天氣好不太下雨而已,但問題是空氣卻不好....所以要出門也很尷尬
      我帶小孩回台中推嬰兒車常常得走在馬路上,我本身又蠻怕被撞的,導致沒開車我根本不想出去...
      我記得台中幾年前也有要把騎樓清空,不知道推行到哪去了,唉

    • @user-vx1jb3ni3m
      @user-vx1jb3ni3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zetacat.h 哈哈~我真的不羨慕台中的天氣,因為台北市(至少我住的行政區)從來不會缺水。

    • @svpotato
      @svpotato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機車族也不覺得宜居啊!
      每次騎車去台中遠百看電影都覺得嚇爛,尤其台灣大道那什麼極限狀況啊!🙃

    • @user-vx1jb3ni3m
      @user-vx1jb3ni3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lingt9959 對啊~騎樓高度經常有落差和障礙物,而人行道品質也不太好,常遇到破碎的地磚和水泥碎塊。在台北比較小的巷子至少「單側」會有人行道或是標線型人行道,台中明明降雨天數短,但是人行道(露天)比例卻很低,道路兩側都是(遮陽避雨兼障礙物集中)騎樓的比例卻很高。

  • @jeff7099
    @jeff709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3

    台灣的交通哦……台北跟其他城市完全兩回事
    身為一個剛搬到南部沒幾年的台北人
    動輒看到南部的各種社團整天罵檢舉達人不積陰德不得好死
    欸……我也偶爾會違停,被開單就乖乖去繳,可是不守法還理直氣壯覺得自己沒問題,這就是很大的問題了

    • @ken757588
      @ken75758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1

      一群人做錯事 不檢討自己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地方😅

    • @timwang6526
      @timwang652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讓民眾鬥民眾本身就是很爛的制度。共產專制政權才會這麼做。

    • @Kurisutaru9527
      @Kurisutaru952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timwang6526 如果你覺得檢舉是民眾鬥民眾的話 建議都不要報案:D

    • @eRIC-dm4ch
      @eRIC-dm4ch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timwang6526讓民眾隨意違規才是最棒的對吧

    • @timwang6526
      @timwang652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Kurisutaru9527 你這種說法簡直可笑,報案通常都是刑事案件。你這種想法就跟小粉紅一樣,殺人要坐牢就是不自由,假自由。無限滑坡,上綱上線。

  • @fallowking
    @fallowkin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交通改革的方法,就是要增加自駕車使用的成本,讓開車變成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這樣用車的人少了、塞車少了、大眾交通工具需求增加了,對環境和生活都是好事!

  • @WintelTang
    @WintelTan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台灣交通問題最優先解決先駕駛者的態度
    只要一日還有一些駕駛者認為只是行人不看好路,被撞是該死的心態,那台灣的交通絕對沒有可以改善的可能

  • @ching729
    @ching72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有一次去台南 走到崩潰 常常被逼走到馬路邊。
    可能因為太多人用機車,沒必要走路,所以沒有設計路給人走。
    我在走路走半小時都沒有其他路人😂

  • @horsema5249
    @horsema524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2

    北中南都會區我都住過
    個人的經驗是台北會覺得比較守規矩是警察密度真的高
    執法強度也高於其他縣市
    尤其是台北市
    騎車開車就遇到警察的機率真的是遠高於其他縣市
    如果你的中南部不守規矩的習慣帶到台北來
    被攔下或開單的機率真的是不小(真的別覺得自己運氣好跟荷包過不去)
    久而久之就被訓練成要多守交通規則了
    至於南投嘛.....
    身為跟淇妹一樣的南投人
    只能說台灣比較鄉下的地方狀況都是如此
    要營造出對行人友善的環境
    一定有很多人反對
    就如淇妹說的
    也有很多人追求的是方便 就是想直接把車停在店門口
    而且警察執法強度也不敢太高
    簡單舉個例
    之前在南部某個縣市因為該區附近有美食名店所以觀光客多
    附近常常被停滿車輛造成附近居民自己也難停車
    有時得停到路邊黃線
    警察依法去開單後
    居民受不了就去找該區的議員陳情
    因停車問題也不是短期有辦法解決
    警察後來就真的不大開單了
    再來停車費也是
    收費停車格空了好幾個
    停車格外的黃線卻停了好幾部車
    這種狀況相信也是每天司空見慣的日常
    當然這在台北市或其他縣市都會區比較重點拖吊或開罰的地區比較不會
    我老姊目前也在密西根州生活工作住10幾年了
    之前我爸媽去那邊住了一陣子的感想
    是真的覺得美國人對行人的禮讓真的比台灣人好太多了
    而且就算是晚上非市區沒什麼人車的路口紅綠燈
    一到紅燈車子就真的都乖乖停下來
    台灣這邊很多縣市就常常被調侃紅綠燈是參考用的
    美國行人遇害的比例高過台灣那麼多
    我相信就是淇妹說的狀況
    還有美國土地大
    路常常都是又寬又直的
    車子一開快又太大台的話一撞到人恐怕後果都不堪

    • @xohong9619
      @xohong961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新北>台北差一座橋 過了橋後啥叫遵守交通規則?基本上丟腦後去了 XD

  • @love_ping_00
    @love_ping_0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推嬰兒車的時候會更知道什麼是行人地獄😢過馬路一定要一直注意來車,因為隨時會有無視行人的轉彎車高速衝來(實在不懂轉彎那麼快幹嘛,轉彎後通常都是紅燈啊🤔)
    台灣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很多人不願意走路,太熱太濕,容易流汗又很難乾,比較舒服的天氣只有冬天的南部(比較少下雨溫度也剛好)

  • @thomasmu1879
    @thomasmu187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1

    台北市在大約十年前,做了一個專案,花了很長的時間,把所有騎樓都盡量整平了,之後真的比較好走。
    但是因為有些較老舊的建築地面實在差太多,所以還是會有高高低低,沒辦法完全平整。
    行人走路好多了,但是輪椅族還是常遇到障礙。尤其有些坡度,看似還好,但電動輪椅根本不敢走,一不小心會翻車。
    過了淡水河,只要我不必走上馬路與車爭道,就很高興了。

    • @choosin
      @choosi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我相信當時的用心良苦拉
      但花這麼多資源
      現在回頭想想
      當初應該要把資源花在
      直接把錯誤的路肩跟車道劃設成人行道的....
      尤其是現在超多騎樓到了路口
      形同人行道內縮缺一個角
      不然就是當初為了整平搞超斜的斜坡
      下雨天都擔心滑倒
      沒下雨也是很難在路口停等
      缺腳還直接變違停車位....

  • @as910bn920
    @as910bn92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謝謝阿淇博士分享台灣的交通問題,想補充一下騎樓難以完全取代人行道的原因,是路口視距的問題,如果只有騎樓沒有人行道,行人過馬路時一走出騎樓就會直接走到馬路上,而騎樓又很容易遮蔽到駕駛的視線,導致駕駛無法提早察覺到有行人要通過,一旦人行道蓋出來,行人過馬路之前都會先走到人行道上,駕駛一眼就能發現,進而提早減速停讓,雖然台灣的氣候確實常常讓人想要躲在騎樓下,不過人行道還是有很多不可取代的優點!

  • @roudolfchen4880
    @roudolfchen488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我覺得台灣問題真的是心態,當把違規當正常 還義正嚴詞去罵檢舉的人,真的該檢討的應該是政府道路設計和違規的人吧

  • @twgorillaman
    @twgorillama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我是社區保全 住戶去年暑假一群人去美國玩十幾個人一起過馬路被酒駕的衝進人堆裡想住戶的小孩 被撞到腦部重殘住加護兩三個月 開了很多次刀 出院剛開始還不能走都要抱進抱出,經過復健後現在才可以走 可是腦部重創現在連話都不會說,看了真的很難過😫

  • @Luia8617
    @Luia861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台北真的還算可以在人行道上順順的走回家
    其他縣市不行
    我去宜蘭看演唱會 要走去會場時就覺得很可怕
    但住其他縣市被迫害已久的朋友就覺得走在馬路上沒差...

    • @yiji000175
      @yiji00017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宜蘭人去雙北被禮讓覺得很突兀
      在宜蘭過馬路不能猶豫,確定沒車就要盡快通過,不能把命交到駕駛手上

  • @purintsai615
    @purintsai61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大推歐洲交通方式。台灣本來就不適合開車,真的是地小人稠道路設計規劃又爛,開車是為了遠距移動不是為了讓你趕時間,觀念要改變,太太太太太追求個人方便和快速很糟糕。
    山區和偏遠地區很多需要車輛移動,但往往都市更多車輛,不然內湖為何塞車總是無解??一堆人開車去上班不塞才有鬼,柵湖線運量又超低....
    其實多走路 騎腳踏車有非常多好處,對身體好又減碳省錢。但台灣的路真的太難走!大家都不愛走路
    美國再怎樣地獄都還是有停等行人的觀念,這是世界先進國家的基本,但我們都還在有人抱怨什麼行人帝王條款.......行人不能邊穿越馬路邊滑手機,行人要快速通行,行人過馬路要看左右來車......就車本主義沒別的。

  • @marinelu1525
    @marinelu152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阿淇講的是歐洲大城市吧? 在其他小鎮大家還是習慣開車, 所以德國肥的人很多, 我個人都是用腳踏車, 除非要買很多或很重的東西, 或是下大雨才會開車. 小鎮的公車一小時才一班, 火車是誤點出名的, 德國人自己說記憶中火車準點好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 在市區裡走路是很舒服, 但是如果你想要那種在小村莊或是小鎮之間走路的話也超級不便的, 是有腳踏車道, 但我們還被騎腳踏車的人兇過, 說那裡禁止行人走路! 義大利呢也是出了城市走路也不方便, 路超級小條, 車子都飆很快, 總覺得下一秒就要被撞了.

    • @joshuachang5210
      @joshuachang521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也可能是跟國家比較有關,像是荷蘭跟瑞士就真的挺香的,前者是單車天堂、後者火車準的跟瑞士鐘錶一樣

    • @User-vz4xm
      @User-vz4x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去了南法一次沒有租車,什麼景點都去不到!只能book tour,法國公共交通超差!

    • @YSC430
      @YSC43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歐洲郊區確實是行人地獄😂,我也去過,我走了4小時,才發現那天是聖人節11月1號😂,沒有公車😅。還好天氣涼爽,我又喜歡運動。
      但其實任何地方的郊外其實公共交通也是不方便的。
      我後來到了歐洲市區忘了付錢坐輕軌實在太方便了😂

  • @zedlee4563
    @zedlee456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完全認同, 嘗試在美國加州用腳走路的我, 我的腳表示, 美國的路是給車子開的, 人不太適合走;
    把特, 在阿姆斯特丹走起來就很舒服...可是會有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大麻館的錯覺
    停車費很認同啊...台灣真的便宜, 但是很多人都寧願多繞幾圈甚至違停...
    但是美國最不舒服的就是小費...去NY外帶個餐廳漢堡也在付小費...(倒地

  • @arlisanda
    @arlisanda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要高纖不能吃粗一點的蔬菜就好嗎?
    讓開車感到痛苦的確是一個改善車流的好方法。

  • @xanaduoverlandevery1352
    @xanaduoverlandevery135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阿淇今天的造型很好看喔~

  • @SunnySmile0420
    @SunnySmile042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0

    因為家人和自己都有被撞過好幾次的經驗(還好都沒有生命危險),所以對台灣的交通有很大的PTSD🥲
    讀書的關係在台北生活了幾年,在回南部時都會被不平整的騎樓和幾乎沒有人行道嚇到。一直以來都會對政府的無作為懷有很大的氣憤,但久而久之、再加上聽了阿淇的分析,發現也許除了人民的惰性佔了一大部分之外,台灣的氣候也有加成的效果,因為夏天太熱冬天太冷,所以其實大家也不太想要下車走路,想要快速的到達目的地,從而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沒有人行道、台北以外的公共交通不方便、天氣太熱等原因)大家想盡量避免當行人=>行人權利更弱勢=>民意也不支持鋪人行道=>更多人避免當行人...
    所以與其和氣候相對溫和的日、韓、歐洲相比,不如尋找有一樣天氣很熱、且人口分佈也沒有到非常密集(如新加坡/香港可能不適用)、卻具有良好人行道/公共交通規劃的其他國外城市/鄉村,我想更可以和台灣的情況做比對吧。
    By the way,每天看到好多人死於車禍真的都好難過,台灣人已經面臨少子化、高齡化、人才流失等等的問題了,交通再不處理好真的是在踐踏人命🥲

    • @No-iy9cx
      @No-iy9cx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大部分的台灣人在聽到對比之後就會用「國情不同」四個字來堵你
      大家攜手創造這個殺戮的空間 當然就是自己人負責人啦

    • @TOMis76
      @TOMis7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覺得蓋捷運可能是唯一解
      因為坐捷運可以避開你說的交通危險
      同時也會讓民眾減少買車的意願
      讓市中心不再塞車
      再加上蓋捷運幾乎是各縣市不反對的政見
      所以我真心建議每個縣市都蓋捷運吧😁

    • @brianshih3841
      @brianshih384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TOMis76 捷運成本太高,而且一旦蓋好就要一直用,不能像巴士,路線要增減都方便,而且捷運路網要夠密才能到可以使用,如果那條幾百億的路線一整天就幾隻小貓坐,不虧死才怪

    • @YSC430
      @YSC43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新加坡和香港真的值得參考,人多路小車多,維基數據我們倆都是儒家文化圈第一第二少的交通事故死亡率,而且天氣熱,又說中文。
      如果台灣人看到,建議去屯門和元朗學習。我們有輕鐵,就是很有趣的輕便短途交通。很像歐洲的市區輕軌。另外九龍港島流行的小巴,安全快速。值得引入台灣。

  • @blackgbaoops
    @blackgbaoops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汽機車停讓行人的狀態已經好很多了 至少在台北市感受到是這樣 但十幾年前在台中唸書時是真的蠻可怕的 行人號誌綠燈走在人行道上 還會被騎機車硬鑽 你不讓還會被瞪 實在讓我傻眼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善了..

  • @jansenry
    @jansenr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3:24 騎樓跟人行道可以並存,但不能替代人行道,因為人行道可以增加開車的視距也能修飾道路線行。
    4:55 台灣的道路其實不小,而是道路沒有規劃導致雜亂無章。
    4:58 人行道的作用讓車輛的視野更開闊,從支道出來的時候更能注意的道路上的人車,且台灣的車道寬度其實太寬了一般道路基本上3.25m左右就很寬了,但在台灣車道寬度很多都超過甚至到了7m的寬度,且常常路側留了意義不明又寬廣的路肩,結果卻沒有人行道。
    車道瘦身的好處是多出來的空間可以規劃成人行及自行車空間,且會使駕駛人不自覺的減速,而不是像台灣路又寬又直,結果速限50,然後插滿測速照相區間測速,如果要設定50的速限,道路設計就應該設計的讓駕駛人經過該路段時不會一直看儀表板或是不自覺就超速,而是經過時就會自然的降低速度至速限範圍。
    台灣人行道也是有許多缺點,例如人行道已經不寬了(法規容許最小寬度為90公分),但上面卻有公有設施(路燈、號誌桿、變電箱、路樹等),甚至遭佔用或停車等情形,道路空間規劃應該要是
    自行車道+人行空間|設施帶+綠化帶|避車彎|車道|分隔島|車道|避車彎|設施帶+綠化帶|自行車道+人行空間
    (可參考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
    且也缺乏無障礙設施等,我們一般人在路上都寸步難行了,何況是身心障礙人士、老年人、推嬰兒車的人甚至是孕婦。
    而路口人行道外推能夠規劃出停車彎(最好的方式是限制私家車數量或是設置路外停車場,而停車彎僅提供臨時下客下貨使用),縮短行人站在道路上的時間,也能夠讓駕駛人清楚的看到有行人要穿越或是注意到有行人。
    而路口中行人庇護島也能夠導正駕駛轉彎時的不良習慣,讓駕駛依照轉彎輔助標線行駛(避免切西瓜轉彎),也能讓無法一次穿越路口的行人能有短暫的庇護空間,讓行人等待下個綠燈再通過。
    行穿線退縮則是能夠讓駕駛轉彎後能夠與行穿線保持正面視角面對行人通過,更能清楚察覺到行穿線上行人的動向。
    設置人行道的好處除了保護行人安全、改善行車視野,也能夠增加人流,增加人流商家生意就會比較好,但台灣大部分的商家都將成本外部化,開店本就應該自行提供車位讓消費者使用,而不是將道路空間當成自家客人的停車位,然後要建設人行道的時候在那邊喊不要人行道,蓋了人行道顧客沒辦法停車,生意會變差。😮‍💨
    配套就是大眾運輸要規劃好
    而改善行人安全的方式除了以上方法
    還有縮短行人穿越距離、轉角半徑縮小、增設行人觸動號誌等改善。
    交通3E(教育、工程、執法)缺一不可,而台灣的政府一直以來只著重於執法,如果著重於執法真的有用的話,台灣的交通事故件數及死亡人數就不會連年增高。
    韓國在2010年的每十萬死傷人數為11.1人只花了10年左右的時間,2021年已降低至5.26人
    而台灣2010年為14.3人,2021年為12.7人,乍看之下好像人數有下降,但那是因為死亡統計的方式有做更改,且事故件數並沒有降低。
    6:50 台灣去年死亡人數為3023人,且事故件數為歷年新高。

    •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分享~ ❤
      這個說明超完整詳細的~ 👍

    • @YSC430
      @YSC43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維基有資料:每十萬人交通事故死亡率,日本是4.1,新加坡3.6,不要以為香港路窄車多,我們只有1.5…😂
      香港垃圾政府只會宣傳國安😅
      其實我們的交通才是儒家文化圈第一🎉,才值得推廣道路設計,行人優先,駕照難度等優點❤
      #看資料才發現馬來西亞更嚴重😅

    • @sihmingfeng
      @sihmingfen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路窄車多的極致就是摩納哥,但是他們車禍死亡率是0%

    • @YSC430
      @YSC43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sihmingfeng
      算了吧,台灣大眾根本沒有國際視野,應該也一輩子也別想會超越新加坡…
      他們只想炒房炒地皮炒股炒加密B…

  • @user-rf3sf3kj1d
    @user-rf3sf3kj1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台中逢甲沒人行道 超可怕 車子都隨便違停 走路壓力很大

    • @forgivenguilty
      @forgivenguilt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我逢甲畢業的,在學期間,光學校大門麥當勞那個大十字路口,都不知道達爾文主義掉多少逢甲學生了
      常常聽到認識的同學,光摔車尻掉門牙就花了幾萬重做牙齒
      有個都市傳說是
      能在逢甲畢業又沒出過車禍的人,都是佼佼者
      更進階的挑戰還有
      畢業前,能夜衝到武嶺看日出、且平安歸來的,代表完成王者之成年禮
      但我俗辣,能跑48耐,夜衝武嶺太硬,不敢半夜上😂

    • @ginbei8223
      @ginbei822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最扯的是明明標示行人徒步區卻充滿各種車也沒人抓

    • @jarek2358
      @jarek235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逢甲還是國際觀光夜市
      有夠丟臉
      地上垃圾也超級多

  • @user-qq5rd1qq6i
    @user-qq5rd1qq6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不是禮讓行人,是「停讓」

  • @tina-jb7ux
    @tina-jb7ux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5

    我覺得澳洲真的是行人天堂 行人被趕還會有人跳出來幫你罵XD 不過開車的時候他們很容易比中指XD

    • @de1iahsiang
      @de1iahsian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好喜歡這種又禮貌又粗暴的人類😂

    • @c77425
      @c7742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幾個月前去雪梨跟墨爾本住三週 。過斑馬線走太慢(明明就還是綠燈)卻被要轉彎的車按喇叭不止一次欸。其中還有一次,一個駕駛直接搖下車窗大吼要我走快一點😢

    • @tina-jb7ux
      @tina-jb7ux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在墨二本生活好一陣子都沒遇到誒XD@@c77425 你好幸運XDD

  • @whaleking514
    @whaleking51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騎樓永遠取代不了人行道 因為駕駛會失去視線 行人容易被違停或騎樓遮擋 而且台灣過寬的車道就是要用人行道去修飾 縮窄車道寬度行車才有規矩 車速也自然放慢 機車也沒空間鑽

    • @homerchen4634
      @homerchen463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這是很蠢的想法。臺灣地狹人稠,根本不適合開車。所以該以機車/Kcar , 自行車,行人為主,而盡量廢掉小汽車才對。

  • @wanchou3257
    @wanchou325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當我在台中市的時候都是以走路為主,真的是很不方便!有認識的人停車直接停在殘障車位,此人非殘障人士⋯⋯還有人和我說開車很方便啊,若是車子開不出來往前和往後把其它車子撞開點就可以開出來了⋯⋯有駕照三十年的我在台灣依舊不敢開車。很想再說一次:台中港路那兒的路口真的對行人超級不友善!因為行人過馬路只能走地下道,而且只有樓梯!不明白無法走樓梯的人怎麼過馬路!!不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了改了嗎?
    我現在住在冬季會下雪也會積雪的地方。不止車庫前的車道要剷雪,家門口的人行道也要剷乾淨。若有人跌倒,屋主的責任啊!哪怕車道沒鏟乾淨,也要先把人行道鏟完加上一條通往郵箱的路,怕郵差摔了⋯⋯鹽也是要狂撒,怕結冰。開車的時候最怕遇到亂闖馬路的行人,因為哪怕行人錯,開車的駕駛也有麻煩。據某教授說他小時候每到夏季的市中心都不許車子進入,是行人的天堂,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這麼做了⋯⋯

  • @wailung19860208
    @wailung1986020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加拿大跟美國一樣,你走路會走到想哭,行人過馬路是很痛苦的事情。公車捷運不是脫班就是很難找車站,在冬天那-20 -30多的天氣根本等不了,所以最後還是要開車了…

  • @francistsai1527
    @francistsai152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歐洲有很多輕軌或路面電車直接開進鬧區街道與行人徒步區並存
    相比之下台灣還在討論行人路權,C行路權這種比較高階的議題在台灣還是望塵莫及

  • @unkownwriter
    @unkownwriter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與主題無關~想問阿淇最近換了底妝嗎?是用什麼產品呢 看起來特別細緻又高級的光澤感😍

  • @sad-fl9bs
    @sad-fl9bs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在香港騎樓是指陽台,而騎樓下的行人路是公有的且沒有柱子

  • @liaoant
    @liaoant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台灣地狹人稠,但車道和整條路都規劃太寬了,然後一堆違停,紅黃線有等於沒有。
    應該車道瘦身後多餘空間作人行道,外側會違停的空間乾脆作收費停車彎,並且在路口轉角外推,否則太多駕駛快速轉彎切西瓜不讓行人。

    • @mimicqneb
      @mimicqneb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沒救了😂😂😂

  • @sunnyliu1195
    @sunnyliu119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同意歐洲,我也是住過來一陣子才習慣走路40分鐘以下都很walkable的距離感,前兩年看完Ed Sheeran演唱會輕輕鬆鬆走兩小時回家,台灣朋友各種傻眼,但其實很多人攜家帶眷有小小孩一樣一起走回家根本很正常。也喜歡這裡小鎮再小,就算只有一兩條街那種,基本上還是會有藥局、便利商店,可能是比較貴但不會買不到東西。我自己位置愛爾蘭,當初搬離首都的時候還以為一定得買車了,但現在走路5分鐘到大超市,走10分鐘到有藥局、郵局、銀行、電影院、健身房的mall,走15分鐘到市中心,走路+坐公車共20分鐘內可以到公司,連同事都叫我不要考慮買車養車浪費錢了😂 然後去美國找朋友真心覺得去哪裡都要開車,每天不是在路上就是找停車位的路上,而且就是一直去mall真的好無聊⋯想自己走去朋友家附近超市真的是看不懂人類如何徒步前往,連習慣走路的我都感到心累啊!!!

    •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0分鐘以下都很walkable這真的很超乎我的想象耶~
      這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時間感 XD
      只有一兩條街的小鎮也有必要的設施這真的太強了! 👍

    • @shen9881
      @shen988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濕熱氣候下,要走那麼久真的很痛苦。但每次出國到較乾燥的國家,走再久都還好。清爽啊!

  • @ang9554
    @ang955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這部片分析太好啦 ! 比較各國不同的交通設計,身在美國真的有感受到,明明在對面或是可能前方的商家,但真的沒有行人道路可以過去,不然就是過馬路要很緊張,常常會碰到那個路口可能是highway下來的地方,汽車其實不容易看到有行人要過(有人行道跟斑馬線),然後下來又開很快。真心希望台灣的交通能有所改革 !!
    補充: 但我在美國也常常看到違規臨停耶,之前在DC很常看到並排臨停XD

  • @user-ot6xd7qo4c
    @user-ot6xd7qo4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阿淇提到騎樓的需要性我很贊同,台灣日照強,季節轉換時又多雨,騎樓給行人很好的遮擋庇護,有了騎樓的遮蔽,也能增加行人步行的意願.可是在台灣專家學者的眼中,歐美的沒有騎樓的建築才是理想的目標,在這些專家學者的影響下,現在的法規政策獎勵,都是鼓勵建商朝沒有騎樓的設計方向走,這幾年大家也能發現開始出現沒有騎樓的大樓,這些專家學者受到的都是西方的建築科學與美學,總覺得西方建築的觀點就是好的,完全忽略地理人文的重要性,很糟糕.

    • @sihmingfeng
      @sihmingfen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實際上騎樓是歐洲人發明的,因為當時他們很難適應亞洲的炎熱氣候所以建造出這種類型的建築

  • @JL-vk9fb
    @JL-vk9fb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在倫敦住的人都知道在市中心開車是自找麻煩
    因為市中心的歷史很悠久
    道路設計非常不利於現代汽車
    所以開車會比搭地下鐵甚至是比走路慢
    而且成本非常高
    在倫敦如果在市中心行車的話
    每天會被收取15鎊的入城費
    差不多600塊台幣多一點
    個人感覺還蠻不錯的
    市中心很有人氣
    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基本上都是順順的走
    不太需要擔心車子
    車子少了空氣也變好

  • @ichen3754
    @ichen375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5:00
    這還沒算上違停呢
    正好我今天行駛在路上,有輛車直接停在轉角,導致我完全看不到橫向的來車!
    真的超級不爽🙄

  • @runningcat3504
    @runningcat350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11:24 大陆也一样。一小时十块的停车费很多人都不想交,是在大城市,开几十万车的人,地下车库或者路边收费车位空空荡荡,人行道有路肩石的倒是停好多车。上下路肩对车胎损伤都赶上停车费了吧😂

  • @user-ch6qx5kl5n
    @user-ch6qx5kl5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之前去日本旅遊,東京腳踏車基本上都騎在人行道

  • @user-cg3cl1sb9z
    @user-cg3cl1sb9z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在台中生活的人+1,台中舊市區真的都不留人行道給人走,超誇張!
    至於騎樓這個設計雖然是好意,但是其實他沒辦法取代人行道,因為騎樓的柱子其實會擋到駕駛的視線而看不到行人,我在台中騎車確實有這種體會。
    另一方面,台灣也得好好發展大眾交通才行,足夠的公車、輕軌、捷運才能夠吸引人去搭乘,足夠的交通路網搭配上健全的人行道,才能減少大眾對私有交通工具的依賴。我本身很喜歡搭乘大眾運輸,但是有的時候明明只是短短幾公里遠的地方,卻連等公車都要半個小時,非常無奈。

    • @mimicqneb
      @mimicqneb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公共運輸使用率:新加坡90%,台北40%,台中10%,😂😂😂

    • @brianshih3841
      @brianshih384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私有工具好用啊,小摩托車到處都能跑,下班+買菜+接小孩=一台摩托車搞定,坐大眾運輸的話要轉好幾次,加上走路,可能要一個小時,而且小50碳排又少,比起一個人吹冷氣的2.0轎車要節能多了

    • @yiji000175
      @yiji00017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之前去台中跟當地親戚騎車,台中的車都沒再讓的,甚至停紅綠燈都巴不得趕快衝過去
      一個人衝出去後面就有一群人跟者盲催油門一起衝,看得都很傻眼

  • @chou7755
    @chou775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歐洲有沒有汽車旅館?

  • @ARMADLMON
    @ARMADLMO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個人覺得最不能接受的是 騎機車逆向
    這就算了還逆向騎進人行道 而且這種景象經常出現

  • @shangcj
    @shangcj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生活在現代社會有一樣知識如果不知道是會致命的 就是內輪差 這真的很糟糕 可是有些阿公阿嬤很容易不知道的

  • @sonia1989_
    @sonia1989_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9:26 在台中相反 是因為當行人很痛苦 所以我騎機車🫠

  • @fredericc9858
    @fredericc985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50 雙北市府有在幾個主要市區標誌幾條“示範道路”,會串連各商家的騎樓,儘可能把騎樓的地面整平。如果沒辦法弄成同一高度、減少段差,也會弄成斜坡分化,讓它可以順利推輪椅、娃娃車,機車退出騎樓,成無障礙狀態,這一點是做的非常好,但還需要政府大力推動整合。

  • @shen9881
    @shen988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基隆可能因為常下雨,反而偏低。懶得出門,開快怕滑。

  • @speedypard
    @speedypar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說實話再怎麼說都得真的有共識才有辦法改阿,不然一堆人都喜歡走路5分鐘的距離就騎機車的話,基本上都不會有人行道不夠的體感。然後你走一小段路覺得很多路障了以後又會嫌各種障礙,就回去短距離也騎車的死循環。

  • @joshuachang5210
    @joshuachang521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對於美國的pickup truck有需求這點,UA-cam頻道Not Just Bikes就有深入解析過,其實根本是被marketing搞出來的需求。如果真的以空間的利用程度、甚至是能不能給被載的東西遮風避雨,現代的pickup truck都是直接被箱型車、甚至是休旅車海放。也由於新型的皮卡座位越做越大、載貨空間越做越小(因為被推銷成家庭用、而非產業用),所以那種真的需要載貨的商家往往都得找那種20-30年前出的、真正有性價比的皮卡。SUV就更不用說了,名目上是加蓋卡車、實際上只是車商為了賣大型房車的時候可以規避客車相關的能源消耗跟安全法規鑽漏洞的產物。
    道路的設計也是有執得討論的地方,感覺阿淇說美國設計比台灣好可能只僅限於城市(或是可能是西岸的文化差異?)之前住過一陣子中西部比較偏郊區的地方,沒車真的是萬萬不能。而空間規劃上大量的郊區不僅空間使用的效率偏低(怎麼樣都比不過垂直發展),對於住商混合的開放程度也是趨近於零。所以前面提到美國有那種得一次性大採購的需求,其實也是因為生活必須的各個點實在拉得太開了!而很多非市區的地方也往往都是在高速公路旁邊得穿過幾百公尺的停車場才能走到一個個巨無霸的商場,所有東西基本上都不是to the human scale。影片裡面提到的十五分鐘生活圈在白人郊區為典型的美國夢還是主流的一天,就永無翻身之日...
    另外其實擁車的成本雖然看起來高,但是考量到高速公路的維護成本只會隨著建造的年齡跟著滾雪球一般的增加,以及美國那跟薪水比起來低到不行的油價(台灣是靠腰其實不貴的停車費的話,美國就是靠腰比其他國家都便宜的油價),甚至可以說不開車的納稅人是當了幫四輪族擦屁股的冤大頭。而因為車商遊說、甚至是以前種族隔離政策淵源才流傳至今的美國urban planning,造成無車寸步難行的困境,比起對擁車所課徵的各種稅務,才是真的對低收入族群不友善的地方。
    而最後,「必須達到一定的人口規模才適合無車環境」也可以算是一個迷思。如果把地圖攤開來看,美國在二戰之前的火車站、街車系統,以及那些城鎮相應的人口數,怎麼看都像是傾舉國之力做賠本生意。然而「大眾路網能夠促進路過地點的經濟、已經是歷經幾百年考驗的事情,否則也不會幾乎所有國家都持續以政府的力量扶持帳面上賠錢的鐵路。只是美國身為現存最古老的民主政體,對「個人自由最大化可以成就總體最大利益」仍然深信不疑,所以在交通上也只有學美國那套的加拿大能夠與之匹敵(負面的那種)。

    • @icjantw
      @icjantw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非常同意,在人種多元的美國區域住過才能明白,所謂的前庭後院大房美國夢,是種族隔離住宅政策的行銷手法。

  • @stellalin894
    @stellalin89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中台灣大道很危險,每天上班騎機車時,根本像賽車,要集中注意力,在慢車道有2道,本來在右側車道,公車要停右邊載人時,機車被迫要換到左邊,公車載完人,還會隨意馬上變到左側車道,也不看後面有沒有直行車,公車完全不怕被撞到,很危險,機車還要常常騎在水溝蓋上,都被汽車擠到沒位置...

  • @sheep125
    @sheep12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02:35 等一下!南投有騎樓嗎?我怎麼都沒發現?騎樓不是都是自家停車格?

  • @pollexlin9266
    @pollexlin926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台灣人把車子房子當成地位象徵,不管有沒有那個等級的人都一定會趨之...所以~不可能少車,再貴都會拼命買

  • @aaaaa-yv1zr
    @aaaaa-yv1zr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至少在美國汽車遇到stop sign停下來是常態,台灣相反

  • @eliananeurontin14
    @eliananeurontin1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台中的紅綠燈真的很迷

  • @anna.l
    @anna.l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美國很多駕駛停stop sign還給你停在斑馬線上擋路,有夠討厭。還有紅燈右轉其實很危險,沒在看路的駕駛會直接撞上正要過馬路的行人🙄

  • @jing-yichen8182
    @jing-yichen818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妻奴AKA:「是妳教的好」。真的很受教!老婆的福音~

  • @a27938686
    @a2793868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澳洲也超讚 開車走路都很舒服

  • @samzheng5501
    @samzheng550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60%? 這是灌水吧,塗一塗綠漆就當作有人行道,結果行人跟車一起用。

    • @cicib6326
      @cicib632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那綠漆根本是停車格 笑死人的
      事情總是做半套
      只有越來越差 沒有越來越好的國家

  • @jetwater
    @jetwater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違規停車都取消檢舉了
    只要不被警察當場開單
    違規停車永遠是最划算的選擇

    • @user-vx1jb3ni3m
      @user-vx1jb3ni3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真的。我檢舉正路口的違停(待轉和停等轉入都打結了),結果警察說我沒有舉證我第一時間有叫警察來開單,所以不舉發。真是太過分了!! 臺北市耶

    • @ken757588
      @ken75758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鼓勵大家違停 這種政府想衝生育率 真的太可笑!

  • @mulicia
    @mulicia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大阪京都的腳踏車是要騎在人行道的

  • @aaaaaaaaa321
    @aaaaaaaaa32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你要好走的話,可以考慮白沙屯媽祖,不但好走之外,整路都有吃的

  • @comefromwest
    @comefromwest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用騎樓替代人行道前提是「無障礙」,如果行動不便的人無法順利通行那騎樓就沒有人行道的功能

    • @whaleking514
      @whaleking51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有騎樓也要有人行道 這不衝突 人行道是基礎設施 人行道有其他騎樓沒有的功能 人行道不是只拿來走路

    • @comefromwest
      @comefromwest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的確,人行道還可以修正路型、增加視野

  • @hsuehwen
    @hsuehw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以前晚上沒事會去路上散步走走,後來搬到台中住了一年,走在路上都在罵髒話,找不到一個可以連續走在人行道或騎樓超過50公尺的路

  • @ken757588
    @ken75758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住台中 白天出門基本上我都以機車為主 因為不想要找停車位又不想亂停 但昨天在路易莎咖啡 紅線區看到一個出家師傅直接把車位違停 我心裡就是覺得很好笑 這社會什麼人都有 外表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行為 違法的成本真的太低了 !

  • @First_Republic_of_AI
    @First_Republic_of_A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灣高雄市的行人道一堆摩托車在行駛,還看過汽車在行人道上開!

  • @mikechen2871
    @mikechen287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灣不少汽車駕駛人喜歡切西瓜(未到路口中心處就轉彎),撞到行人再來說A柱擋到視線,政府增設行人庇護島,變成汽車撞行人庇護島造成車損,就說政府設置不當要求拆除,都不會覺得是自己駕駛方式有問題!

  • @user-dx4lw1ui9l
    @user-dx4lw1ui9l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台灣交通就是設了法規但一堆通融沒認真管制駕照又太好取得 就很奇怪為什麼都是只開車/給人載的人去規劃行人、機車的法規⋯

  • @yenpinghung447
    @yenpinghung447 Місяць тому

    要比較全國最高 也要先除以 常住人口比例 看起來各縣才是最高的 最高的好像是 新竹

  • @juliasummers7417
    @juliasummers741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歐洲城市的道路通常都不很寬, 尤其是老城, 走路又是比較快, 有捷徑可以走。現在的停車費太高了, 所以, 利用大眾運輸進市中心比較划算, 除非是一家人出動就開車。15分鐘步行只是WEF的幻想, 不可能成真的, 反正跑不遠的電動車現在也滯銷了。當大眾運輸員工罷工時, 還是得開車上班。

  • @omorihuang2125
    @omorihuang212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來新北看看 騎樓有幾家沒被擋住變成私用的

  • @taiwanallen3544
    @taiwanallen354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灣的交通,比如騎樓淨空,淨空人行道。我認為要公投,通過後,由中央政府主辦。
    地方縣市長,縣市議員的支持者,一些市中心的店面老闆,集體反對,做不來。政治勢力很大。從商,很會講很愛計較。愛錢。地方政客很怕

  • @leee8891
    @leee8891 Місяць тому

    聽到"65歲以上的長者"就覺得有點妙
    我是生活在台北,所以不清楚其他縣市的情況
    但以台北來講真的"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看到長者闖紅燈
    而且是在車速比較快的路,比如剛下橋附近的路口
    闖紅燈就算了,也沒有在看會不會隨時有車要來
    我也不是要討論誰對誰錯
    只是覺得這是可以避免的

  • @yiji000175
    @yiji00017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我爸是那種喜歡省小錢停車費,結果花大錢千里迢迢去贖回被拖吊的車的人(小孩常常吐槽這點)
    我都已經到了買車的年紀卻不想開車或買車,因為沒有私人停車位也不喜歡路邊停白線
    而且家裡也有車覺得不用另外買,再者汽車稅也是一筆不必要的開銷
    短程騎車機或腳踏車就好,長途搭車比較舒服
    真心覺得台灣的汽車太多了,我們鄉下這邊違停的亂象一堆
    鄰居就有那種買三台車,都不願停自家門口到處搶車位的存在,這種人分明自私又智障
    然後國小人行道還有天兵鎮長把人行道剷成平面,結果人行道變成大型住戶停車場

  • @isthiswhat3961
    @isthiswhat396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還是只能從源頭控管了
    必須先讓車子變少 才能解決違停亂象
    台灣地小小的 但家家戶戶車子都好幾台
    家裡其實根本放不下就丟在馬路邊(反正沒人抓)

  • @liaochei
    @liaoche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第一次去歐洲玩 不習慣...走到起水泡....

  • @2003212
    @200321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Pickup is infamous for "appropriate" driving.

  • @Youtubeoff381
    @Youtubeoff38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以前在香港生活的時候,常常聽到香港的朋友埋怨香港的道路不好走,開車也不好開,我通常都回他們有空來台灣走走可能你的想法會改變

    • @user-yh8nv9cq4f
      @user-yh8nv9cq4f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在台湾开车毫无乐趣可言,道路窄还要跟机车抢道,太难了

  • @user-hv8rz1og5l
    @user-hv8rz1og5l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灣人不喜歡停停車場有一部份原因是私人停車場停車費坐地起價(價差到三倍,即使以國外標準可能是便宜,但就是不想給黑心停車場坑),交通混亂則是標線亂畫,路小條硬要加機車道,路大條速限卻超低,然後莫名奇妙沒有實質幫助的限制一堆。

  • @sunearth26
    @sunearth2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台灣會行人難走路,感覺上跟政權的交替還有歷史因素有關。
    回去看早年日本時代的街道,是有騎樓且平整好通行,好做生意的。但可能是國民政府帶著百萬軍民撤退,再加上戰後嬰兒潮等等,人口爆炸,倍數成長,為了安置這些人,違建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長期不管理或者只做半調子,大家也就開始隨意亂蓋,騎樓也就很難平整。又因為人口激增,市區蓋滿房子,大馬路停車格都不夠用,小巷弄更是一位難求,家門前能停一輛就謝天謝地,誰還管得到騎樓?長此以往行人就越來越難走,出門對於車輛的需求就越來越大,大眾運輸使用率就相對低,惡性循換,要改善誰出錢?誰出地給大家停車?
    老美這種你要負責你家門前這塊,說真的有點鬼扯,感覺上是地廣人稀才會用這種凹你的方法。

  • @davidwu1234
    @davidwu123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灣建築法規有問題,有些有騎樓有些沒有,台灣不是建地都能蓋房子,造成混亂! 台灣騎樓應當設在都市計畫區,而且騎樓外面道路政府應統一設置人行道自行車慢道道,這樣才不會擁擠!,台灣道路太擠了斷斷續續亂七八糟!

  • @user-ti7nd5jz5h
    @user-ti7nd5jz5h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但事實是商家一堆基本都擋住,拿來擺東西 停車,賣東西,租給攤商

  • @barbarianh17
    @barbarianh1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覺得最主要還是政府不敢惹建商 把所有的規劃權都丟給建商
    或是說搞工程的都是那群人 大家都是好朋友
    舊市區真的就只能放給他爛沒辦法 但許多重劃區的人行道 也都做得超級窄
    法規的部分我就不了解了 但不用法規去規範新興重劃區的人行道寬度
    還有多高樓層之間的道路寬度 等通通蓋起來之後 就是新的交通地獄

  • @SakuraSakura8596
    @SakuraSakura859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美國是只要出了大城市就基本沒考慮到有行人這件事😂

  • @aaaaa-yv1zr
    @aaaaa-yv1zr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看外送這麼發達就知道台灣多少懶人

  • @user-kh7of9bd8n
    @user-kh7of9bd8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去過日本才知道以前被一些奇怪路權洗腦
    日本人行道一堆自行車飆車 鋪面下雨又超滑 只有平整度OK拉行李箱好拉而已
    道路設計根本也還好 高速公路一個小車禍 車流可以靜止一個半小時 車流量跟台灣完全不能比 台灣的車流量放在日本根本塞爆 路邊停車停爆
    台灣要學日本 首先汽機車數量要先砍3/4
    然後大家一起划 把台灣緯度划高一點 不然沒人要走路

  • @user-dg5vg2rd5u
    @user-dg5vg2rd5u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騎樓最大問題其實也就在不是共有地這問題上!你想一個問題因為騎樓是私有地你家房子若有一個騎樓你一定會把他設計成跟房屋是一體的樣子而且因為台灣人很迷信風水騎樓常常硬要蓋的比旁邊鄰居高這就導致騎樓常常高高低低若你們有機會來台南一趟隨便找一條有騎樓的路走一遍你夠會知道了爬高走低有時還大小階梯不斷根本沒辦法正常走路!

  • @s2489436
    @s248943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停車費?現在紅線違停都不能檢舉了,就算報警警察來了也是先勸導,微罪不罰啊!
    所以幹嘛要去停車場,路邊隨便停啊

  •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桃園排名高我也不算太意外……
    桃園的道路規劃很奇怪,紅綠燈的設計也很浪費時間。
    北北基桃當中我最不愛的就是桃園的路,很難行駛。看似很大的路但很麻煩。
    「只要撞到行人就有罪」的這個部份能夠多說一點嗎?
    或者Podcast上面有講到呢?再找時間去聽看看。
    因為只看這句感覺容易有「行人隨便怎麼樣都可以」的錯覺。
    我自己對人車關係的理解目前是這樣子啦~
    當看到行人的時候,無論如何車子都要讓──因為如妳所說行人是相對脆弱的。
    但是有些時候會發生那種就算完全依規定但也閃不開的狀況。
    例如說突然從視線死角因為某原因衝出來的行人。
    如果完全把責任放到駕駛的這邊,那行人很容易忽略了「我至少應該遵守行人的規則」的這個基本的責任。
    那當行人大量的不守規則時,出意外的機率自然也會上升,駕駛們再小心也沒有用。
    但如果幾乎全部的行人都守規則,只有少數特例(例如失智、晃神或其他異常狀況)的行人非刻意的違規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道路上,那麼再配合上車子的禮讓整體的傷亡一定會比只是把責任壓在駕駛這邊來的低。
    聽妳描述的歐洲的那個畫面,我會覺得很好呢~
    雖然會有一些不方便,但是想一想其實有些時候是我們台灣人「太急躁」了。
    有些事情建立在自己/個人的方便上,但其實帶給整體的是混亂和不便。
    然後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另外關於車大、死角的事情,我覺得到了這個時代應該在這些死角更多的車子上有更高標準的安規要求。
    現在要做到更完善的、更無死角的設計是可以的。
    最簡單的就是更多且配置合理的鏡頭與螢幕。
    還有就是更完善的駕訓要求等等。

  • @anviarlos
    @anviarlos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日本人很少肥胖以及長壽好像就跟常常走路有關係

  • @leeelaine4968
    @leeelaine496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灣因為有午後雷陣雨,所以早期的建築設計才會有「騎樓」,這完全是因應特有氣候而出現的建築設計

  • @ILoveMalaysia831
    @ILoveMalaysia83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阿淇博士你好,希望你会做一集关于耐高温朔料(现在很多空气炸锅内壁都是耐高温朔料)真的安全吗?会污染食品吗?谢谢

  • @changcherub
    @changcherub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縣市行人死亡人數應該要除以該縣市的人口才對。
    因為前幾名本來就是人口最多的縣市,他們行人死亡人數多並不意外,單純就是因為人口多而已,並不一定是因為這些縣市的道路設計或駕駛素養不好。

  • @YSC430
    @YSC43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就算香港這麼小,但行人路還是可以走得,不會斷斷續續的。英國遺風還是可以的。
    中俄地大就不要比較了,但美國走小政府大市場路線,行人權很差也是預算之中。

  • @user-ri8jh1hd3p
    @user-ri8jh1hd3p Місяць тому

    其實台灣會被叫行人地獄並不只能光看死亡率還要看行人到底"能不能"走,
    而且台灣是機車族為主的居然能有那麼高的死亡率真的很驚人了,畢竟機車撞出車禍時造成衝擊的動量跟大車有差,很多時候是撞傷而不是撞死,但這不代表"比較安全"。
    台北以南有多少路段完全沒有騎樓跟人行道?只能走路肩的風險有多高我就不提了
    我根本還不用提過馬路的風險,光是講走直線都不遇交叉路就好。
    有人行道的地方上面又都是堆滿雜物跟腳踏車機車,還要扣掉電箱跟消防栓,可行寬度很多地方連50公分甚至30公分都不到,
    還有路面還有人行道高低差跟騎樓高低差的問題,根本是障礙賽道而不是人行道,
    還有一些是臨時從路上畫出來的綠線人行道緊鄰路肩,根本一堆人都不看就直接騎的,
    就連正常的人行道還有公園都一堆人直接把腳踏車甚至機車騎上去,差點撞到人還理直氣壯直接按喇叭,請問這是給人走還是給機車走的地方?
    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歷,我還是屬於年輕的族群,請問年長者或是行動不便還有推著小嬰兒車的人要怎麼走?
    還有交叉路口停滿車路肩停滿車行人連路肩都不能走,必須直接走上機車甚至汽車道的問題,這不是地獄什麼才是地獄?
    無論是道路設計還是用路人心態都已經出了很大的問題,當然行人就會痛苦。

  • @user-ty6yh7cs8n
    @user-ty6yh7cs8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覺得推娃娃車出門蠻辛苦的🥲

  • @Flyingstonez
    @Flyingstonez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藏鏡人的求生意志真的很強😅

  • @eRIC-dm4ch
    @eRIC-dm4ch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人行道如果有損壞應該是政府要負責吧?我只知道如果你家門前的雪沒鏟乾淨造成有人走路滑倒,路人是有可能對你提告,但是人行道的維護應該算是當地政府的責任

  • @Turkeycole
    @Turkeycol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沒去過歐洲,所以想問一下,因否因為台灣地形高高低低,會不會是因為這樣大家才想要開車?像我就住在市區近郊的山上,不可能每天爬山吧QQ歐洲也有這樣城市裡面地形多貌的狀況嗎(看影片大概只有中國的成都更誇張)

    • @icjantw
      @icjantw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歐洲很多山城喔,也很多城市都有高低起伏,尤其義大利、西班牙、希臘都很多

  • @b161310
    @b16131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

  • @BannyPan0701
    @BannyPan070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停車費真的不能理解
    住雙北真的覺得能不開車就不開車,停車也麻煩
    搬到新竹之後
    有些地方路邊停車費了不起半小時10元一小時20
    真的是一堆不想繳費,故意停在繳費車柱中間(收費死角)或紅線
    有錢買車沒錢繳停車費嗎??台北機車計次都20了
    停車費都已經收這麼便宜還...
    台北市已經算人行道比較完整的城市
    但人行道設計也不是說很優良
    變電箱路燈樣樣來
    出台北之後整個...乾脆走馬路上
    台北比較遵守交通規則我覺得是因為交通壅塞
    違停一下就會被叭爛,但不會擋到主幹道的地方
    還是會一直亂違停
    之前上班常常經過北車市民大道端
    那個公車專用道永遠停滿小黃或是其他車,最後非得要搬出科技執法才沒有違停
    台北以外的地方違停兩排根本稀鬆平常
    兩線道擋道只剩一線根本好像天經地義
    現在又微罪不罰、違停先勸導,變本加厲

  • @tat4340
    @tat434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感覺歐洲真的給人住的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