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博士如何看《三體》科幻劇】專訪 孫維新|欸!我說到哪裡了?2024.04.22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9 лют 2025
- 主題:天文博士如何看《三體》科幻劇
來賓:#孫維新
#王偉忠 #欸我說到哪裡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吃 喝 玩 樂 胡思亂講 都在 I like radio
現在就請訂閱中廣流行網官方UA-cam,直播節目即時通知、錯過節目可重聽
全頻道直播節目可鎖定
📍【蘭萱時間】:週一至週五早上七點、八點
📍【趙少康時間】:週一至週五早上九點
📍【幸福好時光】:週一至週五早上十點 (不定期)
📍【超級美食家】:中午十一點 (不定期)
📍【聽醫生的話】:週一至週五中午十二點
📍【理財生活通】:下午兩點 (不定期)
📍【綺麗世界】:下午三點 (不定期)
📍【媒事來哈啦】:週一、週四 下午四點半
📍【欸!我說到哪裡了?】:週一至週四 晚上六點
📍【人來瘋 江太來了】:晚上七點 (不定期)
收聽廣播 24小時不間斷 請搜尋🔎
▍中廣流行網收聽頻率 FM103
▍官網:www.bcc.com.tw/
▍線上收聽:www.bcc.com.tw/...
▍APP下載:
•APP Store:bit.ly/bcclike...
•Google Play:bit.ly/bcclike...
▍UA-cam頻道: / 中廣流行網ilikeradiofm103
▍Podcast:ilikeradiofm103.wixsite.com/ilikeradiofm103
任何疑問歡迎發訊息至【中廣流行網 i like radio】官方粉絲專頁: / ilikeradiobcc
《三体》三部曲看了两遍,除了科幻的宇宙想象,更有意思的是对人性的、历史的批判,绝对实至名归的作品!
看完這個訪談,我只能說一句,兩位既不了解大陸,也不了解三體小說😂辛苦啦
我觉得甚至不太了解科学,竟然会说出三体人不适应地球,三体才是homeland🤣
@@profhua3341 加一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profhua3341你比孫博士懂科學,閣下相比大有來頭。
沒辦法,可能就是國情不同,外國的概念有時在自己家說起來就是會有落差,真不了解吧?你說得很好
我只覺得孫博士的聲音和口音真好聽……😊
一個及理性的科學腦袋vs天馬行空的綜藝腦袋=平行線上 各自安好😁
孫維新老師推薦的三部科幻電影:接觸未來、火星任務、星際效應
這三部真的好看,我也都喜歡,都是神片
孫老師感覺是很有想法以及真的有了解 建議偉忠哥可以先了解一下故事才能比較接的住老師提到的點
大刘的《三体》为什么是经典,就是因为90年代的大陆的自我否定与河殇一代的风潮实在是压的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叶文杰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经历过文革对社会彻底的失望,希望从外星找到一个更好的文明来管理地球,和叶文杰相对应的一角色就是 三体监听者,这个三体监听者同样是对三体社会感到绝望的人,他告诉叶文杰不要回答,三体文明并不是叶文杰想象中的那样。
另一个和叶文杰对应的角色是汪淼,汪淼面对的是三体对地球的科技封锁,因为三体认为汪淼的研究对三体会产生威胁。那么汪淼最后是突破了封锁,发明了纳米飞刀,而纳米飞刀的作用是建造太空电梯和太空飞船。给人类一个突破点。
《三体》第一部讲的其实是90年代大陆各种思潮百态,当然还有国外的比如伊文斯的物种平等派,大刘是用一个特别夸张的设定怕别人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伊文斯的设定就是讽刺白左或者左派的无病呻吟跟脱离实际。
《三体》第二部其实就是在讲整个冷战时期的恐怖平衡状态。
最后说一下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中国讲的是“道可道,非恒道。”世界在不断变化,道法也随着变化,世界在变,道法也在变,世界上不会有历史终结与最后的人,世界在不断改变,面对不断改变的世界,道法也就会跟着不断改变。
而西方则是正邪,天堂与地狱,善恶二元对立,输了的就一定是错的。民主自由对独裁专制。
如果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冷战到底发生了什么,大洋彼岸的人民举着“应行人道而非行霸道”的牌子上街呐喊,用摇滚乐去控诉战争对人民的愚弄,当教堂崩塌的时候,所有人不会被普通的乡村民谣唤醒,需要给吉他插上电接上音箱,普通钢琴的声音不够大,要用鼓槌敲击架子鼓,用近乎嘶吼的声音告诉世界“教堂塌了,我们的教堂塌了,你们难道都看不见吗?”。法国的五月风暴,人民举着毛泽东和列宁的画像上街,几百个法国警察冲进大学校园。花旗人受够了战争,欧洲人受够了在两强的核武威慑下惶惶不可终日。
这一切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对冷战下了一个定论,自由市场经济战胜了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战胜了共产主义,自由阵营战胜了民主阵营,优秀的战胜了低劣的。最后简化成了正义战胜了邪恶。
于是《三体》这部小说的出现,让世界看到了 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过去几十年经历过的事,不是善恶二元对立视角,而是到底这个世界为了什么会这样?在中国的视角来看,彼此都在求生存求活。彼此都在为了保留自己文明的火种。不是善恶二元对立,我们都要生存下去,我们都要把文明延续下去,为了已逝之人也为了未生之人。
港台一直都宣称自己在追求国际化,事实上就像电影《私人订制》里说的民族的才是国际的。就算是亚伯拉罕诸教虽然理念大同小异,但是因为彼此框架不同也是纷争不断。国际从来没有唯一的标准,所以迎合国际也是徒劳无功的,国际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概念。
人的寿命最多不过百年,文明的生生不息需要不断出生的新人,新人会重新接收这颗星球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就像是中国的世界观“道可道非恒道”,当这颗星球上的年轻人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会怀疑会困惑,所以需要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视角产生了新的道,这就是为什么没有恒道,因为人类一代一代生生不息,道法也因为新人不断地变化。如果你们认为你们所谓的国际化是对一个标准的附和的话,不好意思,还是中国的世界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一就必然会有二,有二就必然会有三,这个世界必然是多元的,必然是不可能有唯一标准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礼制不会消亡,破坏礼制的行为也不会停止,无论是何种礼制。阴阳太极并不是互相否定对立,而是交互交融,彼此推动不停运转。
所以在我们大陆人的眼中的国际化,是我们用我们的视角看世界,独立去思考,向世界表达出我们根据自己耳濡目染思考判断出来的声音,80年代有了家用电子计算机,90年代有了互联网,00年开始大数据分析,现在我们有了AI,未来我们有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手段。 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视角更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而迎合一个不存在的所谓“国际化”的标准,在我们这边大多认为是没什么意义的。
字多给你点赞👍
分析的很透彻,必须赞一个。
這叫廻避政治改革,躲到外太空,三體嚴格說,不是科幻,是政治春夢,套了個科幻的皮.
以大陸情況,看再多有何用?碰到關鍵就跳開,不願面對歴史殘酷面,永遠只看光采面,飛到外太空也沒用
大陸問題是〔基本人格人性塑造有偏差〕,不是去不了外太空,不是資本主義,不是美國,不是民族被岐視
@@ccu8847 政治改革? 改革成什么样? 也跟你们一样,靠外部强权给某人背书让他获得内部权力?
@@ccu8847 關於極權和集權這兩個詞吧。首先民主本身就是集權制度,人權與生俱來,公民權是人權的一部分,政府權利原于公民權利的讓渡,你投票的過程就是集權的一部分,你投票就是將你公民權中的一部分讓渡給政府,政府才掌握公權力,如果公權力不是集權集來的,難道公權力是上天賜予天子的嘛?
再說極權,極權這個詞的描述的是政府用意識形態影響絕大多數民眾的社會形態,所以因為極權有了冷戰,因為極權有了越戰,因為極權有了阿富汗戰爭,因為民眾為了反抗極權所以有了搖滾樂,因為反抗極權60-70年代花旗的年輕人走向街頭手裏舉著“應行人道,勿行霸道”的標語。
如果一個詞不允許被討論,政府以這個詞為名操控大多數人為所慾為,那這就是極權,哪怕這個詞叫做“捍衛自由民主”,“民主對抗專制”(專制的意思是少數人操控大多數人) 這個就叫做極權。
In Germany, they first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but by that ti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up.
by Rev. Martin Niemoller, 1945
這個they 是誰呢? 這個they 就是當時德國的大多數,而可笑的是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少數,沒有人是大多數,涉及到別人利益的時候是多數,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時候又變成了少數。今天的這個they又在做什麼? they在捍衛全球民主自由價值,所以烏克蘭人在全球民主國家里就當然是少數。菲律賓人是少數中的少數,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少數。苦於通膨的人不好意思還是少數,因為是they說的,they說是少數就是少數。they說的話不會被質疑,因為they在代表全球民主國家的民主自由價值。
少數服從多數就必然會走向極權,而在極權之下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少數。施暴的時候是多數,受害的時候又會變成少數。
互聯網科技本該讓人類的文明昂揚向上,因為互聯網打開了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壁壘。但是互聯網被全球民主國家的they用來做什麼呢?
孙博士的普通话口音很正。
臺灣外省第二代的標準口音,就是標準國語。王偉忠也屬於這一代,第一代是大陸各省口音
到第三代也有保留一些,到第四代幾乎不存在了
太好听了!I can listen to him all day! 😂
@@clived1120 听起来很优雅,感觉像普通话,但有一点不同。
几乎是北方标准普通话,比我讲得标准。
@@clived1120 现在反而有点像厦门口音,我去厦门玩的时候,听那些阿婆讲话感觉每家小店都是台湾人开的😂
太有趣的對話
孫老師超級酷🥰
有種老高與小茉的即視感
伟忠哥新眼镜很帅
可是你们讨论的所有在小说里都有讨论和解释啊,你们没看过小说而已,小说里的降维打击不只是高维打击低维,主要是他们的打击方式,把太阳系变成二维
孙博士说话字正腔圆,温文尔雅!
孙教授分析的还挺有道理,还真想看看他写出来的科幻小说是什么样的。
孫老師了不起!
确实了不起,没看过原著就能讲得口沫横飞。
@@Exp-se9rs 蹭流量裝一下自然要說的多顯得自己好像很懂
听他俩讲挺有意思的,孙博士冷幽默,我喜欢听合理的不同看法
孙老师治好了我的抑郁与焦虑。
科幻小说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埋下种子吸引更多的有兴趣的人去从事科学研究
教授您好您的考方式是笛卡爾辦證法讓我茅塞頓開從沒由您的觀點看問題即使小說也以嚴瑾態度值得年輕學習謝謝
结论:两人都没看过小说 哈哈哈哈哈
两个三体原著都没看完的,在这讲的口沫横飞。
偉忠哥就算了,人家是真的天文學家,你叫他去看小說?開什麼玩笑
@@mtfk3481 你去評論人家作品,沒先閱過就點評本就不合理吧。現在又不是要你去科普天文知識,而是去講評科幻作品,憑什麼沒看過就東扯西講呢..
@@mirageundertaker7741 我也沒說作品不好,三體情節我相信部分的確一定科學根據才有的事,會請天文學家來不就是好奇他們對這種科幻作品有什麼看法?平常他們我想不太會去看小說,從頭到尾都聽主持人敘述而已,天文學家對你來說是東扯西扯,憑什麼?就憑他講的一定是專業的角度,這種科幻小說對他們來說本來就聽聽、看看就好。
@@mirageundertaker7741他们评的是美剧版三体,为什么要看原著的厌女小说?
孫維新博士與偉忠哥對談令人如沐春風
孙博士关于三体人适应三体星的理论有道理啊!
看完網飛的三體影集,趕快來聽聽孫教授的專業解讀
我期待有人訪問孫老師關於三體,期待很久了。我非常同意孫老師的觀點。
首先,三體作為一個小說,應該歸納為幻想類,而不是科學幻想類,因為他內容的科學基礎,只是酷炫名詞,而不是科學根據。考慮到作者寫作的年代跟當時的中國大陸媒體傳播,他能做出這樣的幻想已經很好了。
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在講人性,因為它假設外星人也是人。跟人類一樣的人性,基於這個基礎設計的。
作品得文學獎,是合理的。他內容就是探討人性,人的天性如果是邪惡的,那麼是不是應該消滅全人類。或是給人類一個機會,讓少數有良知的人,能活下來。但這評判善惡的標準又是什麼。
用文學角度來看,他是一部好作品,用目前人類的科學角度來看,他不科學。
觉得只是酷炫名词, 那是你的科学素养不够, 是你还需要多学习。请正视你自己的才疏学浅。
人類早就向宇宙發射訊號了,如果外星人真的這麼邪惡,我們遲早會被滅。
有點基礎物理常識的人看這個作品都會有違和感,遑論物理學教授,科幻可以有想像,但想像無法自洽就會出戲,這考驗作者的功力
非常同意,三體的科學很莫名,著重的也不是科學而是在有外星人體系下的故事。
@@joezhou5542 那你可以說說看三體哪邊解釋得非常好,值得拿出來探討,星際穿越光是時間的流逝就被大家探討多久了。
我覺得孫博士要出來科普的原因可能還包括了有些人還把三體的設定當真了,甚至當真理了。
左:我看到第一部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右:這種書我都是拿來當枕頭
然後讓我們來一起談談《三體》
一位裝傻扮丑角拋梗,一位“專業 幽默 自嘲”裝高級!
看過美國 法國以色列天文學家以及中國天文觀測站研究員對三體的評價 只能說 從專業角度來講都遠遠不如孫博士!
就是兩蹭熱度的
我也是第一步連一半就不看了,因為故事真的很莫名,告訴大家這本書邏輯有問題,也不行了!?
@@iridal 腦子沒邏輯的當然看不懂書的邏輯
@@iridal 紅樓夢我也看不下去,但是我不會說他無聊,沒有邏輯。我們不應該把無知當個性,更不能拿個人的理解去評價世界,否則這樣的一生會乏善可陳!
@@GWAWA000 你這麼急啊🤣
想聽深一點的內容~
謝謝孫教授,期待您的科幻小說!
大都多時候聽孫老師談話是挺有趣的,但因為是台大教授的關係,容易讓大家把他所有說的話在科學的角度上當真,就很容易想不透。
例如孫老師說時間就是空間這件事。在數學處理或許可以當成第四個空間維度,但時間維度跟空間維度在本質上仍是不同的概念。
看到孫維新老師就一定要按👍聽一下的啦😁
名士相談
太有趣了
三体实质是一部关于人性,思想价值观的哲学小说。
太好玩了,孙博士最开始就说了「较真」这词儿,没想到看评论真说中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人真的好玩~~
較真和槓精可不一樣
30:06 博士讲三体人表现出来的是人类的人性,太拟人化,认为这个不合理,但在我看来非常合理,首先生存和繁衍是宇宙中所有生命的本能,所以生命大体都是有共同性的,其次,因为地球上有宇宙中可以找到的所有元素(除了一种没有,但也可以在地球上人工合成,名字忘了),所以外星生物的形态和天性应该和地球上的生命体大差不差,没有太多违和感也是合理的
😁👍🌟🌟🌟🌟🌟
期待孙维信教授写一本长篇小说能获得雨果奖,加油哟~
你太抬举他了,连现实和虚拟文学都搞不清,能写什么小说
天文學家需要寫什麼小說!?!?你是沒看過GC訪問一堆專家來講評電影電視劇嗎!?當你的故事敘述是有問題的,不能被批評嗎?所以就會有一堆人被誤導,覺得物理科學就這樣那樣,很可笑。
一個老登能寫出優秀的小說早寫了,沒有那個能力而已,不然也不會專業領域毫無建樹只能做所謂的科普
三体原著真的很好看,虽然厚,但坚持读完第一本四分之三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看第一本一半就受不了了。
想象力很丰富,天马行空。文笔文学性差点
我覺得教授講得一點特別好,三體人適應了極端的環境,地球的環境未必適合他們。我老闆是一個生物學家,他都喜歡引用侏羅紀公園裡的一句話life finds a way. 生物總會找到適應環境的方法
大部分科幻都是把外星人拟人化,而且天文学家有一派也支持智慧生物的发展方向是人形。这个博士明显是看不起三体的作者,觉得人家不专业,其实他就是看了个概述没看原文,他说的那些bug作者在文中都有解释。
@@於果 有解釋是什麼解釋?一直叫人去看原著是不是出版社很想推書😝
@@於果 有一派支持人形,不就代表另一派不支持嗎?甚至也有不支持有外星生物的派耶,他用他的專業講有何問題!?!?不是靠故事裡的圓科學家就要接受好嗎。
@@iridal 科幻小说能堵上明显的BUG就够了吧,其本质还是文学作品。这位博士没人怀疑他的专业水平,只是他自己也说要写小说,那就应该多站在文学的角度讨论。主持人也是多次想把他拉回来但没用。就好像是“我说我杀人不眨眼,你问我眼睛干不干”,人家毕竟得了“雨果奖”耶,这位要写科幻小说的博士不应该这么没完没了的挑刺。
孫教授 愛因斯坦説過 Logic will get you from A to B. Imagination will take you everywhere. 邏輯會帶你從A點到達B點,想像力將把你帶到任何地方
我很擔憂你小説的銷量😂😂😂
放心,不用會有銷量好的憂慮,哪有人會浪費金錢和時間去看他的小說
終於有點明白三體電影的意思
搜 文曰小强 三体速读。
这是真大师,不卑不亢
以往是聽孫老師在張大春的節目裡介紹期刊,沒想到這邊也可以聽到孫老師。太有趣了。
三体小说的作者刘慈欣文笔的确很一般,他厉害的地方就是他的想象力。能得国际大奖多少和本书的英文翻译刘宇昆有很大关系。
大陆官方对文革的态度是这样的:可以批评文革,甚至否定,但是范围有限制,就是主持人讲的不能提到太多毛泽东的责任,不能批评到基础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也不鼓励去追根溯源,有些真相不允许发布。表现形式也是“不宜扩散”,局部表达就可以了。
大陆民间的主流态度是:很多人已经遗忘或者根本不记得了,所以大部分人不会去提。而文革的遗毒也会有人点赞,觉得对某些人和某些事就该下重手,用道德甚至政治批判的方式严惩,只要不针对自己。
但是这两年大陆民间越来越觉得当年的文革是真的正确,看看现在这些专家和官员的不接地气,真的应该在来一次知识青年再下乡运动。
对文革的解析,可以看看温铁军的十次危机的观点,有别于官方、民间的态度,不同于政治意识形态框架的解读,蛮有启发
凡事都是双面刃,权力容易腐化人性,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权力大了后面收不住了。
兩個都沒有看完小說原著的人,在這討論小說裡面合不合理,聽起來特別難受!!或許你是真才實學的博士,但是小說有小說的設定,小說裡面都有解釋,你沒看然後在這討論,有什麼意義呢?
期待孙老师的科幻小说
一個老登能寫出優秀的小說早寫了,沒有那個能力而已,不然也不會專業領域毫無建樹只能做所謂的科普
你去评论一个很火的餐馆,不是去店子里去吃,而是去旁边垃圾桶里翻出别人吃剩的吃,然后评价这饭不好吃。 这就是现在台湾媒体人面对大陆作品时的普遍意识。
我退回看標題,是評三體“劇”呀,您是不是不小心暴露自己的的敏感了😅
你想太多了吧,我對大陸應該超級友好的,但是跟「三體」關聯!?!?你硬要把三體是大陸的,所以大家批評,根本本末倒置。
@@ginoLin1104三體劇有二個版本,美版和大陸版。
时间即空间,非常有趣,如果你能超级望远镜看到星星上的外星生物活动,你所看到的不是此时此刻存在的外星生物,你看到是他的历史。
Contact(1997)
The Martian(2015)
Interstellar(2014)
😶🌫
都是好電影
马修演了其中两部,呆萌演了其中两部
小说里面开始就设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条,文明都是要生存的。因此逻辑威慑三体人的理论才成立。
不是不敬,但两个只是浅读过原著的人谈论起来有点贻笑大方,太多错误和误解了。比如文中是3个派系,降临派 拯救派 幸存派……听得很尴尬。至于这位博士,也没展现出多少天文专业……
"观众们知道较真这两字吗?"这位博士也太自负些了吧!整个聊天过程就让人感觉他自以为他的智力是远超众生可以理解的。
如果三體人長得像氣炸鍋XDDD
让他解释美国的科幻片不知道会是怎样较真法!😁😁😁
GC找過一堆專家探討耶~"~ 不只科幻,還有生存阿,警察辦案阿,一大堆都有探討。
老登肯定會說很科學啊,但其實Interstella中的枯萎病找的科學顧問討論下來都是不太可能能發生這種情況,但是為了電影需要就這麼寫了
孫博士點出了「三體」核心的謬誤,如果三體的天然環境是那麼惡劣,連根本生存都有問題,那哪來的高科技!
除非原著裡有對三體星系得以發展文化、科技等等,有所著墨,不然就這樣只是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確實就難以說服看門道的人了...
说的很清楚啊,恒纪元发展科技,一乱纪元脱水等待,等到恒纪元继续发展,极度恶劣的乱纪元毁灭文明从零开始,从零开始了几百轮,这次终于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到高科技了。
刘慈欣不早就说了吗?
有技术爆炸存在,三体人为什么要用智子封锁人类,就是怕400年后人类科技超过三体人。
第三部里面更有意思,三体人和人类在宇宙“小纸片”面前都是虫子,连虫子都不如
戲裏有交待,惡劣環境只是每隔一段時間會消滅他們大部份生命,並非完全滅絕,所以當他們有能力之後,才會想方設法要離開原生星球。
地球已經歷五次生物大滅絕,但今天生命仍然活躍,以此來看三體,其實滿合理的。
两个三体原著都没看完的,在这讲的口沫横飞。
有介绍啊。他们有恒纪元,而且有时候恒纪元很久。并且他们有脱水技术,可以保存大量的生命。所以从剧情上来讲很多东西是可以逻辑自洽的
15:40 三体人是没办法”习惯“什么环境的,因为他们的环境不是周期的,在大尺度上永远不会重复。三体问题的周期解应该是有的,但是肯定要求某个特定的初始条件。那么什么样的生命(生命自有其周期)会适应未来无法预测的生活?只会惶惶不可终日。
这两个应该都没看过小说
太精彩了
这博士有点搞笑,他是来买房子的 挺幽默😃😃😃
这个孙的科幻小说,百分之百扑街
这。。。好歹是读过《三体》再谈吧!
“我只是了解了一点”,就能大谈特谈??
三体最好看的是第二部,目前还没涉及到。高潮在于即使人类科技被锁死,人类的百态以及不屈不挠。整本书的重点并不在文革,文革只是作者开启故事的一个引子。
另外大陆也没有说不能讨论文革,毛泽东也不是不能批判的,国内的定性就是毛主席是伟人,但晚年也犯了一些错误,不影响其伟大。总之文革会成为大陆一直的教训。
是講了人性
孙博士的疑问有点大专生水平了,或者是只看了电视剧没看书。三体人没有适应三体的乱纪元环境,他们用脱水的方式躲避了这个环境,恒纪元的环境和地球类似,所以三体人才要过来。大陆有非常多三体的解析,听你们两位聊的,真的是一言难尽
连电视剧都没怎么看,这人完全就是为了抬杠而抬杠。
小说里面应该有说吧,三体文明所处的环境不稳定,虽然三体生命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但是恶劣环境依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所以需要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我想着也是未来人类移居外星的理由之一。人类如果能够找到环境适宜,而且不存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星球,肯定也会想要去移居那里。
阿凡達講的是阿凡達語,只是用英文表達出來,要不你怎看的ㄉㄨㄥˇㄅ
我聽懂孫教授的難言之隱了:《三體》這本書科學理論不足,真的喜歡科學的人還是別看了,免得被誤導。🤣🤣🤣
期待孫教授嚴謹的科幻小說。
三体的前提就是,物理学不存在了。我们的科学基于物理学的,肯定会有冲突。
也有很多天文学家很喜欢三体啊,三体中的不符合现实的也早都被大家说过了,而且在他另一部小说流浪地球的目的地就是南门二啊,可见大刘是知道现实中南门二的实际情况的,而三体中的三星系统就是为了故事成立而设定的,就好比你看三国演义,诸葛亮也是作者心中的诸葛亮,而不是历史实际的诸葛亮,只要在一本书中逻辑自洽就好了
三体写的本来就不是科学,写的是人性!
@@JJ-zc2cu 不相信。真正的天文學家看《三體》是看不下去的。喜歡《三體》的個別人,要說其中沒有利益傳送,很難讓人信服ㄛ。因為它的底色就是反規律,反科學。我只需要舉一個例子,譬如說太陽電磁波的階梯性衰減。試問,如果光是這麼傳播的,我們如何研究太陽電磁波的屬性。隨便也解釋一下你所謂的三星系統,恒星上有生命力嗎?那必然有一顆圍繞著三星運行的行星存在,基本這一假設,就不是「三體」,而是「四體」了,而他之所以用「三體」問題,無非是借用天文學的一個經典問題來吊人胃口,看了后只會更失望。這種反科學的例子書中比比皆是。而你所認為的自洽,或許只是因為你不過是看個熱鬧而已。
@@penguineplus5612 这个问题反反复复国内国外都讨论过无数遍了,科幻小说不是科普小说 ,三軆的作者自己也说了,只是希望读者看过小说之后能够对真正的科学感兴趣,或在忙碌之余偶尔抬头看看星星,而且 ,你所说的批判三軆的角度,正式80年代大陆禁科幻小说把科幻小说定为毒草的说法之一,
在三體環境下能誕生出生命,這生命理應生來就能適應三體環境才能被誕生出來,因此就沒有離開的動機。
就像誕生在火山的生命到不了海裡,誕生在深海裡的到不了陸地,
離開就等同於自殺。
是的 感覺下面的一些人根本沒理解這位嘉賓的意思 他們一直在用地球思維想外星的事
@@mmmz1489 經常看所謂的專家,講出這類充滿BUG的言論,
幾十年下來,我都覺得專家跟笨蛋沒啥兩樣,
包含搞經濟跟房地產的,
就像多年以前說房地產是經濟龍頭的智障,
然後政府就帶頭炒房,
這論調直接就是導致貧富兩極化的元兇,
也是導致低薪、高物價罪魁禍首。
我們的政府裡面多的是這種有頭銜沒腦子的專家。
「火星人」基本上不能算科幻了,里面的情节都是有現實技術支持。我最愛的科幻電影是黑客帝國1和終結者2
火星人還不算科幻= =a
@@iridal 你看了就知道,里面所涉及的科技現在基本上都已經存在了。
高智商的对话,幽默风趣。
好糟糕 看不下去。。。
孙老师太幽默了,以后多请啊
期待这位教授写出一本,他认为符合他的知识范畴,符合他的逻辑的科幻小说。毕竟清华大学毕业的,他眼里都属于不学无术。这么TOP级别的科学家,写小说一定很厉害。
那你一定要好好支持~~
@@GWAWA000 没怎么读过教授写的优秀科幻小说,你推荐几本来看看?写小说不是写论文,教授连科普文都不一定写的好
講到科學的內容,主持人就罩不住了。
那就好好地聽來賓說就好了。
不須要硬講什麼出來,反而打斷來賓的思路及想講的話。
这个教授根本没看过三体,
老师 是说反了,拯救拍 是地球人希望通过解决主的三体问题,拯救主的世界 ; 降临派 是希望外星人来地球对地球人进行改造,拯救人类
可以听喜马拉雅的三体广播剧
應該體會到科普的重要性了
最后一段说的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嘛😂
其实枯萎病比黑暗森林更不严谨
虽然两位我都很尊重,但是两个没有看过三体的人,在煞有介事的讨论三体,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我讨论你,和我是否知道你没有关系。
想聽孫博士最後對那三部電影的感想~~!!
YT上面有他的這三部戲感想的演講, 你可以搜索一下.....
三体里面的科学幻想其实跟现实中的航天科技没有什么关系。
我平時聽喜歡聽兩位聊天的 但這次實在是聽不下去 兩位明顯不夠了解三體這部小説 就算網飛版三體也沒看得多深入
另外 文革在大陸不是不能提 毛澤東的錯誤在共黨1980年代早有定論:錯誤發動文革,被四人幫等人利用,毛澤東的整個領導生涯功勞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所以共黨還是供着他
聊科幻,谈科普,还是看窦文涛的圆桌派吧,精彩一百倍。
感觉两位都不太懂三体,没看过原著,第一,那个叫降临派不叫征服派,地球三体组织ETO内部有三个派别,拯救派、降临派、幸存派,第二,面壁者西恩斯的思想钢印成功了的(西恩斯的目的达到了,钢印族后面虽然并没有什么提及,当然有人认为褚岩就是钢印族),第三,嘉宾说三体人适应三体星系,依照当地环境演化来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来地球,因为三体文明被毁灭过多次,周而复始的毁灭,第一部三体游戏里面讲的就是这个,所以要来地球,第四,叶文洁的复杂性,网飞三体对叶文洁的描述远不如腾讯三体,第五,那个叫黑暗森林法则,不叫宇宙黑暗法则,第六,罗辑不是把信息藏在一个地方,而是雪地工程欺骗过了三体人,罗辑心脏链接了太阳轨道上的三千多枚核弹,核弹爆炸出来的油膜物质会让太阳成为一座灯塔,向全宇宙发送三体坐标。
对,只看了几分钟,就知道这两位其实都对原著不了解,还征服派....😂😂😂😂
这两就是蹭热度的
他講的是,三體環境這麼困難,怎麼會跑到適宜的地球!?!?就跟你把深海魚拿到更舒適的淺水區一樣。
@@iridal 你這腦子也就別看了
@@iridal 那得看不宜居到什么程度,如果是毁灭的程度呢,而且是无数次的毁灭呢,三体文明就是被无数次的毁灭,所以才会有逃离到地球的计划,书里面三体游戏讲的就是这个问题,三体为什么要来地球,你也是没有看书在这讨论没有意义
兩位小說都看不下去,因該是兩人都太極端了,綜藝與物理專家,雖然牛頭馬嘴但是講的好棒。
其中一個能先把小說看過一輪嗎😂
三体就是中国近代史啊😂
见过有人批评刘慈欣“理科男”、“冷血”,如果孙博士的小说面世,而且是纯理性、纯逻辑的角度书写,不知要受到多少批评。哈哈哈
这位博士肯定看过。不过太较真了。不过大博士有个观点挺对的,《三体》的核心不在科幻,在人文社会
两个都没看完小说的人在讲三体….,再做一期都看过书的嘉宾吧😅
天文學家怎麼可能去看,你就當作小說娛樂就好了。
@@mtfk3481歐美很多物理學家、天文和航天局的人都讀過,youtube上打英文名就能找出到
@@mtfk3481这个博士看个概述就来说三体里面有bug很不负责。
@@於果 天文學家你敢嘴?
@@mtfk3481 那天文學家完全可以不賺這個通告費呀
29:54 阿凡达里的外星人说英语是因为地球殖民者办了学校教原住民学会的😂
听唯物主义科学家讲课还不错😂
台湾人眼中的“三体”,真有意思
槍砲細菌與鋼鐵
两位很无趣,一个假装看过全书,其实啥也不懂。一个当论文在看,不了解科幻小说都有基本设定这件事,非要拿南门二来类比,小说的设定就是有那么一个三体星系。
沒有人假裝,開頭就講根本看不完
@@iridal 主持人一开始可是说自己看了,结果聊起来一问三不知。
@@tennisbear551 謊話連篇,沒一點專業素養
有些評論真可怕 一個文藝作品而已 還不許說不好了 莎士比亞都有人批評 聽聽不一樣的聲音有那麼難嗎😅
伟忠哥说的不错,你要是真的这么较真儿的话,那《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就没法看了,几十光年的距离说来就来,还有银河系议会🤭
请问博士 为什么光速不变?
因為這是意識處理器的上限。
光速目前實驗出來就是不變啊
博士是科学的,大刘是科幻的。不一样。。。科幻小说本来就是作家负责幻想负责写,科学家来负责实现!!!以现有的科学证明已有的情节是不合理的,但是这个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现有科学未知的部分。。科幻科幻。。幻才是关键!!!
科幻科幻 無視科學的幻只是幻想文學。
原來是講「漢鷹、唐鳳、麻雀」的 虛擬實境的故事,不就是「騙子、傻子、呆妞」的故事。聰明的人你就懂。
访谈一开始就应该定位为,三体中的物理问题,,,原作里并没有什么写错了,而是科幻本来就是有幻想的部分,并不需要严格的对天体物理负责
检查员发信息确实有点不合逻辑,因为按照设定,三体人不会说谎啊
那个三体人没有撒谎,只是他所在的站点几乎几个世纪都没有同类关注了,他孤独而绝望。但后来他回信息的事还是被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