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題韜《論開悟》禪宗的開悟。佛教 | 釋迦牟尼佛 | 教理 | 證悟 | 心無掛礙 | 成佛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0 січ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107

  • @淑伟陈
    @淑伟陈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6

    阿弥陀佛!🙏🙏🙏

  • @qiyuanweisan
    @qiyuanweisan Рік тому +11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落在眼前。

    • @qiyuanweisan
      @qiyuanweisan Рік тому +3

      就在眼前,还去何处找?舍近求远,舍本逐末。

    • @fgod999
      @fgod99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空花水月,沒有眼前

  • @唐卓立-x4b
    @唐卓立-x4b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7

    真是有緣分 福氣 能聽大師開示

  • @yangchaulan6305
    @yangchaulan6305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非常感谢感恩,能夠听到您深切的开示引导,真是今生的大幸,无須再到处觅法。

  • @songfengshuiyue777
    @songfengshuiyue777 Рік тому +5

    心无所住修行佛法

  • @李進來-l1q
    @李進來-l1q Рік тому +12

    若悟自性後,理事圓融時,則有無窮的受用。

  • @ningyangwang7512
    @ningyangwang7512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菩萨分享!🌹🙏

  • @dqrtpw7629
    @dqrtpw762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很棒🎉🎉🎉🎉

  • @qiqiushangdi
    @qiqiushangdi Рік тому +5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 @martinliu1010
    @martinliu1010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懷兔~非月有故!

  • @陳驥-o9n
    @陳驥-o9n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頓悟.~初悟在生死念之間.始能初悟.
    離一切取.即能.入悟之門
    入悟之門~心即光明.
    光明之心~即入悟門

  • @danny9833
    @danny9833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

  • @邱旭東-w4c
    @邱旭東-w4c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妙法蓮華經:
    開佛知見
    示佛知見
    悟佛知見
    入佛知見

  • @cctmbpw2
    @cctmbpw2 Рік тому +1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落在片处!处处片雪!🙏

  • @HuaXu-ve8tu
    @HuaXu-ve8tu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

  • @居士無學-d6p
    @居士無學-d6p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能離。
    前提是能断
    能捨。不夠要真的能丟.能甩。。
    不容易.不容易。20240306
    臺灣高雄。
    生活愈簡單.時間才會多出來
    有人易知易懂但做不了。。

  • @alpineatks
    @alpineatks Рік тому +7

    冷暖自知!大家一起像理葛藤一樣繼續討論這個問題‘葛藤’是禪宗習用的語言 是指說話太多像蔓草那樣糾纏不休:
    這里用來比喻人說話不完 或者講的不盡恰當 但是,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需要你自己去親證 單聽別人講是不行的,必須聞而思 思而行:行而親證,這是你自己的事 比如吃瓜 瓜是苦是甜還必須由你親口去嘗一嘗!

    • @alpineatks
      @alpineatks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它強調個人的修正自我行為,行善積德,消解惡意惡行,超脫命運綑綁,而開悟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賈題韜《論開悟》禪宗的開悟;心無掛礙成佛... ua-cam.com/video/6L709godG3Q/v-deo.htmlsi=sHUhGbsnlGFwlem4

  • @盧本至
    @盧本至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你的好聽語,我共鳴。
    金剛經,在須菩提。壇經在善知識。心經說的最精簡。
    佛在人心中,菩薩行是佛果,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古印度有三大教(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皆源婆羅門,為何現今印度幾亡?耆那僅存數百萬!知之乎?
    佛教入中土大乘以符儒、道之前哲言,發達至韓、日。Why?
    修佛有目地就即道之目的,𧫴慎而行曰德。道德經也。無相。
    我想達多王子知當國亡是很易產生,生老病死之苦,不當也吧!
    佛死遺言四問答,是悟。大迦葉(初祖活百餘歲)、阿難(活一百二十五歲)。
    惟悉達多吃乞食中毒而亡,悟「觀身不淨」。
    惠能道聽「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外得五祖觀愛,授衣鉢,傳授金剛經,修行獵戶中,以旗動心境動開始剃髪說法。
    金剛經,壇經,是後人所立之書,其中有添油加醋,惟真理尚可見。
    悉達多開悟,須菩提。精進(求學識,宜請教波羅僧)禪定(有所不得反求諸已)得菩提。
    符禮經之大學,要中庸。
    孟子曰:學問之道,在求放心。
    老子,無為(不符道德),而無所不為。
    惠能重懺悔,悟也。
    子貢曰:君子(孔子)之過如日月之食,過則勿憚改,
    孔子以鄉𢥧殊與其齊名的之言少正卯大夫。只有子貢疑問,孔子之答可議。
    孔子曰,食(生存)色(世代交替)性也,人之苦皆從而生,和尚去色.易去苦。
    直指人心,見(現)性成佛(成就菩薩行,成就佛道)

  • @林宏彥-f1n
    @林宏彥-f1n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春雷乍現

  • @foxlady898
    @foxlady898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別在佛學裡繞圈,佛法非是研究來的,佛法重在觀,向內觀,將靈性提昇,於世間修一切正法(善法),入妙觀察智,知法無我,法無高下,平等無分,直達大智圓覺真心妙明。
    只是回歸本性,大道至簡,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一點都不難,難在你不信。

  • @隨意-s1x
    @隨意-s1x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正人用邪邪亦正, 邪人用正正亦邪!

  • @eHgi6sOwUwj
    @eHgi6sOwUwj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果然是“說話太多如蔓草一樣糾纏不休”!

  • @TellLaura
    @TellLaura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開悟,業障重的不可能,消完業障就自然能開悟,問題人的業障很重

  • @陳志明-w3c
    @陳志明-w3c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禪宗講的"戒",是由自性發出的"自性戒",而不是外來強加的"道共戒" 或 "菩薩戒".

  • @WENRUAY
    @WENRUAY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禪宗有責任回答並直面這個問題:
    「禪宗究竟是「有我修」,還是「無我修」?」這是與三法印比對印證的第一疑問。

    • @謝惠子
      @謝惠子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動則修 不動 ……

    • @fgod999
      @fgod99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不落兩邊,動念即乖

  • @galaxymetta5974
    @galaxymetta5974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Modern research on Near Death Experience by Raymond moody, reincarnation memories by Ian Stevenson/Jim trucker and past lives regression by Brian Weiss all independently but coincidentally show that our consciousness survive death, we live many lives and our thoughts and actions matter in the hereafter.
    So be kind and helpful to others, be virtuous, meditate and cultivate ourselves to higher spiritual levels. Cheers.

  • @las3456
    @las3456 Рік тому +3

    【開悟心法】
    不執著:
    不住心(想開)→不住相(看開)→不住法(放開)。
    自渡:
    真心清静→明心(無我)→不執著→無為道心→見性(智慧)→開悟→真我。
    真心:
    想開→去六欲→看開→除三毒→放開→清靜。
    道心:
    不住心(三心不得)→不住相(斷.捨.離)→不住法(了因斷果)→無我.無為→開悟(智慧)→真我。

    • @張順憲
      @張順憲 Рік тому +1

      有契入喔!送你金剛經的四句偈和忍辱四句偈給你參考!
      金剛經的四句偈是:
      1.不住相而生清淨心、
      2.不分別而生平等心、
      3.不執著而生正覺心、
      4.不妄想而生慈悲心,
      相對應忍辱波羅蜜為:
      1.生忍、
      2.無生忍、
      3.法忍、
      4.無生法忍。

    • @las3456
      @las3456 Рік тому

      @@張順憲
      【金剛經四句偈釋義】
      一切有為法,生活中修為。(想開)
      如夢幻泡影,用無為智慧。(看開)
      如露亦如電,人生本無常。(放開)
      應作如是觀,了因斷果業。(清靜)
      不妄想執著,努力的奮鬥!(自在)

    • @fgod999
      @fgod99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張順憲 這出處在哪裡?法理不通。而且下面那四項跟忍辱沒有關係

    • @張順憲
      @張順憲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fgod999
      讀透整本金剛經、才會知道這四句偈:
      1.不住相(相空)而生清淨心。
      2.不分別(性空)而生平等心。
      3.不執著(法空)而生正覺心。
      4.不妄想(心空)而生慈悲心。
      這四句偈不僅符合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符合無量壽經、華嚴經的說法。也符合六祖惠能的何其自性說,心經的諸法空相等說…
      佛說大乘金剛論也提及的四句偈是:空身、空性、空心、空法!
      因一切法得成於忍故:
      生忍就是對於外在環境六塵所產生煩惱之忍。可分「世忍」及「出世忍」兩類。世忍就是忍饑、渴、寒、熱、苦、樂、勞、怨;而出世忍就是能忍信(願)、(持)戒、(布)施、聞(法)、智慧、正知見等謂之「相空」。
      無生忍即是要離五欲及脾氣等諸煩惱、且不再自生習氣謂之「性空」。
      法忍則是對於內心第七識所生的知見之忍(即法執)謂之「法空」。
      無生法忍即不再自生妄想、故已能離知見而不生法相謂之「心空」。
      觀經說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就是指脾氣及習氣不再生起、只要解脫煩惱就能上品下生成就為初住菩薩;得無生法忍就是指已心無妄想、而能上品中生成就為初地菩薩。

    • @fgod999
      @fgod99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張順憲 讀透?那我就問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的是什麼心

  • @WENRUAY
    @WENRUAY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涅槃是一種目標?還是一種架構?
    對於桃園、台中、高雄人,他們想「去」台北;對於台北人,他們「住在」台北,「享受」台北。

    • @謝惠子
      @謝惠子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是架構亦是理想,架.目不二。

  • @謝銘湖
    @謝銘湖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由意識指導五陰努力修行淨化自己,
    然後意根就可以漸漸地變清淨,
    漸漸地比前一世更能相應於如來藏中含藏的一切世間、出世間、出世間法十方三世種子。
    一者:流轉真如、謂一切行、無先後性。
    二者:相真如、謂一切法補特伽羅無我性及法無我性。
    三者:了別真如、謂一切行唯是識性。
    四者:安立真如、謂我所說諸苦聖諦。
    五者:邪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集聖諦。
    六者:清淨真如、謂我所說諸滅聖諦。
    七者:正行真如、謂我所說諸道聖諦。

  • @gimme5476
    @gimme5476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5

    感恩🙏 确实不是全空的,所以《心经》在讲完一切成空之后不忘强调一句,般若波罗蜜多咒。。。“真实不虚”。这四个字振聋发聩

    • @gimme5476
      @gimme5476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听的特别受教。老子曰“圣人行不言之教”;问到何为“禅”佛祖只拈花一笑;而谈及“无二”维摩诘亦默然不语 - 均为悟道之宗师啊。悟便悟了,一切言语随之苍白;但对于未悟之人用语言弘扬妙法,也不失为一份功德🙏

  • @WENRUAY
    @WENRUAY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開悟的四個問題,若不能被回答,那麼便難免訛誤:
    1,開悟的對象是什麼內容?懂了什麼是之前不明白的?
    2,開悟者的前後(感受、境界、實質上的)差異?
    3,開悟免除了什麼負面狀態?(例如因果報應……)
    4,一整個人體或意識能力的哪一部份主導了開悟,又有哪一部份阻礙著開悟?
    第一個問題就「妙難知」了。

  • @ericchang4598
    @ericchang4598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无二那知一。一如二妙…为三!人才长传…无为而动…喵…喵_妙也🙄🥴😎💤

  • @jeffli833
    @jeffli833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幽默,脑筋急转弯。

  • @探索-q5o
    @探索-q5o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聲音忽大忽小

    • @mind-abyss
      @mind-abyss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後期都有提升音量。謝謝

    • @探索-q5o
      @探索-q5o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謝謝,內容相當珍貴

  • @cctmbpw2
    @cctmbpw2 Рік тому +4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有位僧人要去找某位禅师理论佛法,他拿着青龙書抄(用来讲解金刚经)去,走到半路肚子好饿,正好有位婆婆在卖点心,僧人就要买个点心吃,婆婆就问他拿的是什么書?僧人答青龙書抄!婆婆问僧人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请问僧人要那个点心!你答对了我婆婆送,你若答不对,对不起点心不卖!结果僧人答不出来,哑口无言!在这请问各位你们又是要那个点心?吾有一物,此物无名无相,无头无尾,无来无去,非内非外,请问各位知道此物是什么吗?开经偈:有句无上甚深微妙法!请问诸位那个法是无上甚深微妙呢?若有修学者答出来,恭喜你!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你就快要入佛知见!🙏

    • @mind-abyss
      @mind-abyss  Рік тому +1

      🙏

    • @陳政宗-e8u
      @陳政宗-e8u Рік тому +2

      版主用心演禪門
      祖師大德借不完
      知主耗神誠殷實
      直指客認曹溪路
      是指近眼路遮了
      是客眼斜只見指
      契人契心契天機

    • @fgod999
      @fgod99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法無定法,實無一法可得

    • @FineDust-w2r
      @FineDust-w2r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我肚子好餓!別再問我了!

    • @謝惠子
      @謝惠子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若有真實法:南無阿彌陀佛

  • @cctmbpw2
    @cctmbpw2 Рік тому +1

    痛与不痛是缘起生灭吗,笑与哭是对立吗?那个从本本无生灭动静来去曾减二元对立的是什么?从文字上可以理解,不错啊!但力不足道!要真实怔悟那个不二法是什么才有力量可以起大做用!🙏

  • @fanfu945
    @fanfu945 Рік тому +4

    你想的越多,懂得越多,討論的越多,那你離開悟就會越來越遠,因為契入開悟是與你的想法見解完全無關。
    開悟是讓你展開心靈,進入徹底清晰純淨的覺察,而這是在完全沒有思維念想參與情況下突然發生的(狀態),所以只要剎那間徹底中斷念想,開悟(境界)便會在你面前發生(展開)。

    • @lewisliew6479
      @lewisliew6479 Рік тому +1

      同意你的看法,印度有些修行者也说,思想和灵性无关,但想请教的是你经历开悟了吗?

    • @fanfu945
      @fanfu945 Рік тому +3

      @@lewisliew6479 其實人人都一直在開悟狀態,只是你若堅持用你的腦子去識別是完全不能明了也不會知曉(因為腦子會用它所認定的標準來界定認定你是否開悟),所以你我本來就已開悟,就差能否明了。
      既然用腦子是不能明了何謂開悟?對於開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那豈不是就永遠都不能明了?非也!
      我們在每個瞬間片刻中都在開悟(剎那片刻都是開悟的契機),只是腦裡頭的念頭在那片刻間也來得迅速,因為念頭太多所以念頭會即刻堵上開悟的縫隙,所以正常人的念頭是一個接著一個(完全無法察覺),但對所謂的開悟者來說則是可以斷開擴大這個縫隙間格的時間,所以才能讓他清楚明白(開悟與非開悟之間)什麼是開悟罷了!
      開悟是千真萬確存在,並且開悟也絕非是少數天賦異稟的高僧大德才擁有的能力(權力),因為開悟跟你的身份,年齡,性別,道德水平,教育程度,……等都完全無關。

    • @lewisliew6479
      @lewisliew6479 Рік тому

      @@fanfu945 在其它视频里也看过你这样的论述,觉也,就是开悟的状态,了了分明的觉知,没有分别心的觉知,就是纯粹的觉知一却, 灵灵敏敏,又不受其影响,但要保持长时间不起思维是关键,请问这和你的知见是否一致?再,是否可以分享你第一次的开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发生的?

    • @fgod999
      @fgod99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這樣都還不是開悟,頂多算是一靈覺照,心經就是在描述開悟境界的,你看看有幾點符合

    • @lewisliew6479
      @lewisliew647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fgod999 两天前临睡时,想着想着忽有所悟,我现在和你交流用的是它,你在读也是用它,我们醒着时分分秒秒都在用它,睡着是它也不曾消失,万物因它而生,万物灭时它还在那里,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你只能知道它,但无法拥有它,你怎么能拥有影子,就如花朵的刹那芬芳,你只能通过它来体验,就如粪便的恶臭,也是只能通过它来知觉,它的功能就是如实显现,但你不能说所显现的是它

  • @upon6699正統禪修
    @upon6699正統禪修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要開悟必須過來人指導。

  • @iwgp571
    @iwgp571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所到的一切
    都是戲論、
    都是方便
    主要是要讓眾生
    醒過來!
    醒來吧!
    不要再睡覺了!

  • @劉世才-t2f
    @劉世才-t2f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雜阿含經經文「...無常.苦.空.非我」 與大乘經文「... 無常.苦.空.無我」
    看到最大差異了嗎?
    「非我」與「無我」的「非」與「無」,二者的字義似同卻不同,「非」的字義是形容「相背分離」不融合的狀態,「非我」就是五蘊中沒有我的主體,我不存在五蘊中,五蘊是自行組合運作,不是我在主宰五蘊運作,但是,五蘊運作時會出現伴隨「我的覺知」,「我的覺知」是現象而非主體,這就是原始佛教的「空性」觀,原始佛教是以當下觀察五蘊身心為修法的主體,若談及神變、宇宙、星系、星團、銀河、黑洞、前世及來生…都是無記,無記是佛陀所避談的;「無我」的「無」字是「亡」的不存在狀態,實修上會因為認定不存在而作意為動詞去清除使不存在,誤解「無我」法義的人會去消滅「我的覺知」,這是畫蛇添足,徒增困擾而已;實修上,「覺知我」與「五蘊身心運作」是共存的,本來就是如此的覺知現象,只要具備行、住、坐、臥都保持正念覺知「五蘊身心運作」是生命的主體,這就是「 空的智慧」!

    • @fgod999
      @fgod99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既不中,亦離遠
      建議你好好去了解一下佛法『為何』說無我
      其實金剛經裡有講,只是沒多少人看明白

    • @劉世才-t2f
      @劉世才-t2f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fgod999 能精進學佛的人,必是善人,請將所學結合身心落實於生活,這樣才能受佛法的利益!

    • @jyxu5337
      @jyxu5337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佛法是否能落实在生活中,在于见地发心🙏,智慧。仅有觉知是不够的。​@@劉世才-t2f

  • @張順憲
    @張順憲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 @fgod999
    你那麼懂佛法?
    那請教你:五蘊和五毒有何關聯?
    請直接回答、不要再烏龍踅桌!
    還有心經的咒語是甚麼意思?你還不想回答嗎?

    • @謝惠子
      @謝惠子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蘊毒本無, 何來心經

    • @張順憲
      @張順憲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謝惠子
      五蘊皆空!
      空是「非無非有」!

  • @ericchang4598
    @ericchang4598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科学…技也…成宗教了!可能分e太远,广且微…人e习与惯(方便)是一常也同另一困!困了…破法在梦中🥴😎💤

  • @penyuwang2564
    @penyuwang2564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所有的宗教都是[有神論],而不是無神論,如果是無神論,那何必要信仰宗教?而如果是[無神論],那麼佛教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修行是覺知
    開悟是放下

  • @林宏彥-f1n
    @林宏彥-f1n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那是講別人。不悟得很正常。凡人悟得即成 聖。悟無所悟,無所得即成佛。佛佛道同。佛道無上菩提。出言即乖。法爾本然。。。。由此加入頓入空門。朝聞道,夕死可以了。。。。。修。。。。

  • @fgod999
    @fgod999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一開始就只把佛陀當人,後面的全都不用說了,因為沒有『開悟的人』這回事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這是指示正觀。是頓悟一心的方法。意思是說:一真法界本來沒有色心,哪裡有五陰的眾生呢?就因為最初的一念不覺,也就是無明,以無明力的關係,就變一心而成為業識,依業識的「見」「相」這兩個部分,成為色心的和合,因此便有五陰的眾生,所以眾生和五陰,都是因一念而有。因此現在不要去計較眾生是真是假,只要觀照一念的生起之處,本來就是無念,無念就是無生,無生則眾生本來就無,又哪有色心諸法呢?所以教人 只要直觀無念,就當下頓入真如門了。
    這個「觀無念」的方法,是諸佛與祖師們指示修行的要訣。所以達摩西來,教二祖把心拿來,我給你安,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六祖說「本來無一物」,自六祖以下的諸位祖師,無不是都在指示離念的境界。因此如今在參禪的,不去明了無念的道理,反而升起種種玄妙的思量,這怎麼是祖師西來意呢?不是只有這部論,就是一大藏教,一干七百多則的道理,總歸是「無念」一句話,沒有其他的了,修學的人應該要明白才好。
    《大乘起信論》
    「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恒。從本以來。自性滿足一切功德。」
    這句話是說:十法界都是以「真如」為自體相,也就是所謂「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因為不論聖人或凡夫都是一樣的自性,不屬於迷悟的範疇,所以也沒有增減。以本自真常,無生無滅,廣博包含,染淨融通,所以說「滿足一切功德」。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經典,衪講的不只是萬法皆空而已,重要的是在講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心如來藏。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能見如來」是講,要見我們的自性如來藏,就要離色聲香味觸法才能見,也就是要離,見聞覺知心才能證得,禪宗所說的,離心、意、識,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前三句是講一切法空相,第四句「應作如是觀」也是講我們的自性如來藏,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不論是”無住生心”或是”離相布施” 或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都離不開如來藏為根本,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應作如是觀」 就是第二般若時 轉入第三方廣唯識時的內涵。(很多人都解釋錯誤) 如果能了解唯識系”第八識如來藏”的內涵,《金剛經》就很容易看懂。
      所以達摩祖師以唯識系的《入愣伽經》作為開悟的標地,表示離佛陀越近,法越濃純。
      《入楞伽經》卷九云:
      世諦一切有,
      第一義諦無,
      而實體無相,
      是第一義諦。
      見於虛妄法,
      是故說世諦,
      因於言語生,
      無如是實體。
      略釋:「佛法中之世俗諦,是說三界一切法有生住異滅等種種三界有的法相,第一義諦則非三界有的法相,祂是無相的法界本體,此真實而無相的涅槃實體即是第一義諦。世間人唯見三界有的種種虛妄法相的存在,因此為他們開示演說佛法中的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因為此文字語言的施設而有,無有像是第一義諦之涅槃本際一樣的實體自性存在。」佛弟子解釋佛法,不能像斷滅者那樣妄說,將「第一義諦無」斷句取義解釋為無有第一義諦的意思,因為這樣解釋的話,則接下來的「而實體無相,是第一義諦」就會說不通;並且以下一句「無如是實體」的世俗諦義開示來相比對,即能顯見應有「有如是實體,是第一義諦」的意義蘊含其中。所以,此段經文也沒有像斷滅者們妄說的「無有法界實相實體」之意涵。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涅槃是斷滅空:「認為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第六意識是斷滅空)
      學佛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這個如來藏心是要離見、聞、覺、知,才能證得;是故禪宗祖師教人參禪曰: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楞嚴經》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所修。
      阿難!汝性沉淪, 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馬鳴菩薩以止觀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方法如下:
      《大乘起信論》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的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脫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直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就是永嘉禪師所謂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楞伽經》卷一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往昔所種善根力故,於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為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内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咸出聲音:「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若異見者則是斷見;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修内行莫著諸見,莫墮二乘及諸外道,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三昧法;汝不應樂戲論談笑,汝不應起圍陀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實修行者行,能摧他論能破惡見,能捨一切我見執著,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能入如來自證之地,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善修三昧三摩缽底,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為勝樂,如凡修者之所分別,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而生取著,二乘見有無明緣行,於性空中亂想分別。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於我作諸異論,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維此義,如是思維乃是見佛。」
      《央掘魔羅經》卷二:
      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

  • @leontu6664
    @leontu6664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佛陀是為人開悟了生死而在2500年誕生,大道至簡,應該是很平易近人的學習方法,可惜被中國人習慣性的誇大裝神弄鬼搞的文字遊戲失掉原味,弄到近代沒有一個真正開悟見性的。

    • @正法久住-w9z
      @正法久住-w9z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變異生死的法身菩薩,佛之法性弟子持菩提信願,應化娑婆體相用皆為成就ㄧ切眾生。十方法界四聖六道同時存在,輪廻是真六道是苦。自性於外業內識習性的因緣生滅中,若無依止佛陀教法誰可脫免生死輪迴。南無阿彌陀佛!帶業往生,住佛淨土,成就法性,圓滿菩提,普度眾生,共成佛道。念佛念心念眾生~

  • @སེངགེ
    @སེངགེ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他搞了一辈子禅宗到老却去皈依了一個假活佛, 不過「不以人廢言」吧

  • @隆德建築師事務所
    @隆德建築師事務所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感覺在繞圈子,失望

  • @陳驥-o9n
    @陳驥-o9n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廢話太多.衆生越迷

  • @lkn5751
    @lkn5751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能說的
    都不是開悟

  • @林宏彥-f1n
    @林宏彥-f1n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是悟耶,非悟耶。參

  • @必榮許
    @必榮許 Рік тому +1

    .了幻=禅佛法.了離明十法界=禪悟.居士解悟幻在未了.外行.

  • @林宏彥-f1n
    @林宏彥-f1n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哈哈哈大笑起來。微三摩地梭哈,黃龍出現時如何。雲淡風清,哈哈哈。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眾生不空誓不成佛。眾生無邊我願無窮。。。。

  • @林宏彥-f1n
    @林宏彥-f1n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悟。不悟?不悟,得道成仙。悟也未悟。未悟得精髄。悟等同未悟。不悟得悟。干卿底事。。。。無所得。無所謂,不二法門。不是問題的問題。

  • @林宏彥-f1n
    @林宏彥-f1n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神龍飛天

  • @林宏彥-f1n
    @林宏彥-f1n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教外別傳即教室外面不要傳

  • @王小米-e7m
    @王小米-e7m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說了半天共外道法,明知道是偽經,還要引用,這是哪門子開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