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方很少臥床老人,中國卻很常見呢? - 【李學儒 旁白】 | 網絡文章 | A Loving World | 有緣相聚 | 有情天地 | 電台節目重溫【粵語】【廣東話】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7 лют 2024
  • 【有緣相聚.有情天地】是我李學儒最新,亦是「唯一」的頻道,希望能夠透過文章分享跟大家傳遞更多正能量。
    歡迎介紹「分享」📢給多些朋友知道,記得「訂閱」🔔我的頻道!還有「點讚」👍及「留言」📝。
    多謝你的繼續支持!💪👍🙏
    #李學儒 - 香港資深廣播界人士,身兼配音員及旁白等職務。1969年毛遂自薦加入「麗的呼聲 - 銀色電台」學習了播音一年,參與戲劇節目和綜合性節目,受到高亮先生和李平富先生的栽培。而高亮先生起了一個藝名「李明」。
    1970年代末,李學儒跟周永坤、周慶樑、陳曙光並為麗的電視配音組的台柱。同時,與其弟李學斌參與電影配音。曾一度轉職佳藝電視,佳視於1978年10月倒閉後於同年重返麗的,1982年繼續服務亞洲電視配音組,同時在香港電台聲演廣播劇,亦為1980-1990年代港英政府宣傳片的專用旁白以及多個電視廣告擔綱旁白,以「政府忠告市民 吸菸危害健康」最廣為人知。
    由於李學儒準備移民,於1991年1月離職並轉為自由身配音員,1994年移民澳洲並在澳洲中文廣播電台(2CR中文電台)出任主持與節目監制及一度退出粵語配音界,但於1996年因處理私人事務而返回香港,並再度任職自由身配音員。2000年重返澳洲中文廣播電台主持節目「有情天地」及「天地有情」並正式退出粵語配音界,於澳洲活躍至今。
    曾參與配音:
    《亡命天涯》《職業特工隊》《雄才偉畧》《玉面金剛》《脂粉雙雄》《幪面超人》《鐵漢俏佳人》《機靈小和尚》《金剛》《通天奇兵》I至V《唐山大兄》《精武門》《超人》《仙樂飄飄處處聞》《猛龍過江》《義犬報恩》《鐵面金剛》等
    電影配音包括《瘋劫》《投奔怒海》吳宇森導演的《帝女花》,許冠文導演的《半斤八両》,《雞同鴨講》和《摩登保鑣》等
    廣告:
    總督香煙,資生堂化妝品,本田汽車,匯豐銀行,渣打銀行 ,大家樂, 麥當勞,亞米加,政府新聞處等
    頻道概要:
    ✔️昔日配音重溫
    ✔️我的廣播生涯
    ✔️網絡文章分享
    ✔️電台節目重溫
    ➔ UA-cam : www.youtube.com/@alovingworld...
    ➔ Website : www.a-loving-world.com
    ➔ Facebook : / 2cralovingworld
    ➔ Google Podcast : bit.ly/3MUbR1G
    ➔ Spotify : bit.ly/3Aa2N0W
    ➔ Apple Podcast : bit.ly/43PAlzm
  • Розваги

КОМЕНТАРІ • 76

  • @ajoyce3284
    @ajoyce328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5

    英国到处都是养老院,卧床不起,需要全时护理的老人,苟延残喘多年的,大有人在。如果信息不全,不可妄下断言!中英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家庭护理更多,英国的养老院护理更多!而养老院的费用非常昂贵,医疗放弃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 @rubychung750
    @rubychung75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4

    在西方不會拖累子女、多數去老人院、也不積極冶療。中囯老人想子女照顧、養兒防老、但不體諒照顧一個不能自理的老人20年、太辛苦。我母親在香港、長期看醫生、每天食20粒藥、我不能多說、否則不孝。她不能自理20多年、不過香港請保姆便宜。我自己在外囯生活了50多年、己寫下living will 不醫冶、我不看醫生、如果有病就放棄。己告訴了女兒、千萬不要救我。我75 歲、每天跳舞、打麻將、最大願望是一睡不醒😂

    • @kumkwaichi8676
      @kumkwaichi8676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4

      贊成,我本人都係窵低好似您的指示,真係不要拖累任何人!

    • @syau1636
      @syau1636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離開中國人地方的華人,大概就會有這種思維。

    • @chansam2675
      @chansam2675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西方教育是沒有 "家" 這個字, 有很多大節曰家都不回! 不過依幾年改變了, 單身三四十也搬回家住, 因為失業, 哈哈

    • @garycheung6780
      @garycheung678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chansam2675西方强调功能组織.睇大唔睇细,何以"家"族基金去晒新加坡? Wall Street, Silicon Valley, Taylor Swift, Starlink 來自那兒? 很快赤馬红羊後便知道那兒是吾家!

    • @thulam1865
      @thulam1865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2

      我也和你一樣住在外國四十多年.也寫了Living will. 我今年也七十二歲了.我對唯一的女兒說; 如果我昏迷不醒,不要插管,不要救我醒.我現在退休了,一切自理. 我很少去看醫生,很少吃藥,多數採取自然治療. 在家自己運動,唱歌,跳獨舞,玩方塊拼圖.我不很愛社交,空閒愛做飯,接孫放學.每年跟女兒和孫出去旅行兩,三次.不想弄到自己太累!

  • @karenly5469
    @karenly546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6

    谢谢分享 👍
    那位外国老人悠悠開心旅游过人生最後的日子,一切的消费金钱💰是從何來呢?另外传统习惯法律完全不同,病况体力亦有所差别。祈愿大家身心愉快,喜悦安康 🍊🍊🍊🍊

    • @rubychung750
      @rubychung75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外國老人死前賣了房、花了所有錢去開心、子女也很讚同的。

  • @ssyung8977
    @ssyung897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講得好🙏🙏🙏👍👍👍

  • @user-wu8hl9hr2s
    @user-wu8hl9hr2s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早晨❤️🙏☕李學儒先生❤️🙏👍多謝分享

  • @lctsang-dt9rf
    @lctsang-dt9rf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早晨李老師,多謝分享❤🎉

  • @mamachan6223
    @mamachan622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早晨,李老師,多謝分享得文章👍, 呢啲就係文化嘅差異呀!🙏祝工作順利🎉🎉

  • @charnhochan5444
    @charnhochan544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早晨!支持李學儒先生!謝謝妳分析,分享,非常喜歡聽,🤗🤗🤗👏👏👏🙏🙏

  • @haychan6790
    @haychan679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支持李先生正能量加油👍👍👍👍🙏🙏

  • @user-uu5hh2vr1d
    @user-uu5hh2vr1d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謝謝分享!👍🙏

  • @chihungchan5086
    @chihungchan508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為活而活、苟延殘喘=不是尊嚴的問題,而是折磨自己,也折磨了親人=何必呢!

  • @manageknox5447
    @manageknox544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

  • @syau1636
    @syau1636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8

    有親戚70多歲移民加拿大,因為8個子女中7個在哪裡,初時住在其中一個子女家中,說過得很開心,天天坐巴士去飲唐茶,只是3數年光景,就被送去老人院,因為說是老人福利,可以免費,聽到用這些理由就令人毛骨悚然。

    • @wlaw8803
      @wlaw880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老大院有人 照顧飲食。又有消閒活動,又可以同老友記傾計, 加拿大的老人院是單人房或雙人房佔多數,私人空間不錯 ,我老了都自己喜歡去老人院

  • @kennywong5857
    @kennywong585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 自當坦然面對, 順其自然. 但中國人一來太過保命, 二來家庭關係密切, 三來為利益支配. 所以你不醫治老人家, 變成「不孝」, 其他兄弟姊妹會以此為題, 阻你分家產. 但同樣都會為了保著金錢, 拒絕醫治老人的個案. 老人去世後, 中國人的爭產案例也特別多. 有錢的爭, 不太有錢的也在爭. 電視劇都同樣會傳播錯誤的價值觀, 例如「分給弟弟不分給我, 對我不公平」. 老人家的錢是自己掙回來的, 不是你掙回來的, 和你一點關係也沒有. 你自己掙的錢, 才是你值得擁有的, 才是正當地屬於你的. 在這方面, 西方人會有較為正確的價值觀. 中國人有的, 是較為自私的利益觀.

  • @rebeccang6144
    @rebeccang614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永遠支持李先生的言論🎉❤

  • @user-cs4gg9xc6j
    @user-cs4gg9xc6j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早晨!多谢李老师的分享。每日返工前的课题就是听你的有情天地

  • @emaycheng
    @emaychen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送去老人院好淒涼呀!一定要好好保重身體,直至離去!😊

  • @chancorwincof
    @chancorwincof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謝謝李学儒老師的忠言教誨😢講起悲從中來,當曾照顧家中長者超过廿十多個秋後,感受頗多,卧病在床,不能進食,不懂自理,成個活屍的躺著,由不識護理都強迫自己不停的学習,过程相當痛苦;
    要工作也要求学,若不爭取一分一秒的提'升自己,要多学習,與患者家屬互相交流切磋,用愛去照顧,用平常心待之,可能已返回大宇宙;感恩感謝李老師的動人文章,不怕的,咁精靈,咁活力派的老師必定日日平安,歲歲精彩🧧🧧🧧👍🤩🥳

  • @thomaschiu7847
    @thomaschiu784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 👍

  • @whitefieldngkambiu4570
    @whitefieldngkambiu457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因人因家庭因社会制度等不尽相同,平衡考量。

  • @user-uw5lk2br1s
    @user-uw5lk2br1s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支持李生

  • @catharinatse7075
    @catharinatse7075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不覺得西方人不注重“家”的觀念, 我在丹麥住很久, 每逢節日總會約定與家人見面共聚。 他們更比港人有家概念, 客廳總有一幅牆放上不同年代的家族相, 所以當客人入屋,在相的展示大致上都知他們家族歷史

    • @user-qc1gm8rk1o
      @user-qc1gm8rk1o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家家都是如此嗎?😊中國人就是受了西方人影響才沒有了家庭觀念的

    • @vivetteji5987
      @vivetteji598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表面化。的确不如中国照顾的深入。声情并茂。

  • @hengtaiemb
    @hengtaiemb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外国很難见到医生

  • @chihungchan5086
    @chihungchan508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傳統的飲食=肯定不能讓我們得到全面的營養,
    而現在的我,寧可以各種健康的零食來替代正餐的飯和面,特別是面條!

  • @chansam2675
    @chansam2675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4

    西方很少臥床老人,中國卻很常見呢?見閣下只聚焦在一蛋丸之地! 上網看看別人的護老院, 老人屋, 這些便是老外等死之地囉。 大家是人, 機能衰退是慢慢來, 不會因他們是老外便粒聲唔出就走嘅。
    人地走得快, 只可用這兩個原因解釋: 1)心臓病, 2)是食懵仔丸, 年老體弱, 燕疏公司批醫病有個上限, 醫生給家屬藥丸, 快者一兩星期, 慢者一個月!!!

  • @sauyukmak6719
    @sauyukmak671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應該專重當事人的意向.🤔

  • @WaimingLaw-bc8rc
    @WaimingLaw-bc8r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美化了外國的老人了,在英美的醫療費很高,子女大多不在身邊,老人只想別拖累子女及自行解決!

  • @raymondqin2571
    @raymondqin2571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非常同意,本人就在澳洲华人养老院工作。很多卧床的老人,可以说延长生命的同时,也在延长他们的痛苦,毫无生活质量。相信,如果能让他们自己选择,估计99%的老人会选择放弃治疗甚至安乐死。家人其实是“害”他们😢。。。。

  • @rebeccang6144
    @rebeccang614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

  • @ayewinma3371
    @ayewinma3371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香港,澳門都和中國一樣

  • @007ling6
    @007ling6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安樂死是福音,可惜中國安老幕後的利益帶來效益.藥物另老人慢慢失去自理...

  • @muzhenli6969
    @muzhenli696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其实觉得中国老人比西方老人更喜欢运动

    • @yinmuiho2044
      @yinmuiho204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喜欢运動会延续身体健康与寿命、却逃脱不了面对老、病、死的存在。重要的是敢于直面死亡、走得潇酒些、不会带给自己和别人太多的痛苦。

  • @mikelaw9872
    @mikelaw9872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they haven't seen the nursing home. same

  • @c970
    @c97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中国是农业文明的传统,西方是商业文明的传统。农业文明是提倡百善孝为先,养老是子女的义务,商业文明是能用钱解决的,尽量用钱解决。中国在从农业文明的传统向商业文明传统过渡,以后指望儿女孝顺,那将是奢望了。那种三世同堂的家庭即将越来越少。大都市的特点更明显,行政高效,执法公平,各种服务周到,只要有钱自己可以搞定日常一切需要,甚至不需要家庭。

  • @tongchengdawang4500
    @tongchengdawang450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我们block有一个养老院。我在院子外面都能听到老人的哀叫声,猜测里面卧床老人一定不少。我猜你在中国看到的卧床老人多,是因为他们在家里有子女照顾,有的老人卧床以后还可以活很久。而所谓西方卧床老人少,要么是卧床以后没有子女照顾很快就死了,要么就是老了以后就去养老院,卧床的时候你看不到。

  • @user-we3pu7bo3b
    @user-we3pu7bo3b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生活好了,命長了。不健康飲食和習慣更多,受污水和土地更多不同病出現。無奈

  • @yinmuiho2044
    @yinmuiho204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2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太深了。我国内之老母親九十一岁哪年开始各种疾病使她成了医院常客。我们几姐弟歇尽所能、各种名贵营养品、药物给她用、甚至在她胃大出血时医院血浆供应不足时、发动家中年轻亲友给她献血、又把她抢救来了。可我们几姐妹全各居东西、身边只有弟弟在照顾她。后大家出钱替她请保姆、可她却对保姆是挑肥棟瘦、又嫌人家长得不好看、还开口赶人家走、还不要人家去碰她.、三年下来换了十多二十保姆、我弟累坏了、通过视频看他感觉老了十多岁。这是长照向题、我不能回国去、也做不到。让弟送她去老人院、可弟又愚孝、坚持带老母在身边、却经常累到精神几乎崩溃。我感叹、我母现九十四岁了、我们从没听她提死字、反倒是人家对她服侍不满意时、她还骂我弟死仔。我们几姐妹搜脂刮肠的、这几年等于不断烧银纸、最可怜的是陪伴她身边的我弟。我在国外是看不到这情景的。大多人对生死规律是看得开的、人老不能自理了、不是到养老院就是安宁院。生老病死是自然法规、怕的是频死边缘的人害怕死、觉得自己是长生不老的哪一位。我母年轻时是个善良人、对有困难人家会物资相助、从不骂人、更不会打骂子女、今天我弟如此孝她、也是她修来的福。可如今她性情大变了啊、我很感触、如我到这地步、我可不愿苟延残喘、连死后骨灰都不留.最好撒向江河大海。以上我说出的这段话、是我太痛苦了、不知该如何延续下去。

    • @khcheung5907
      @khcheung590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我也和你弟弟有相同處境,扛著失智卧床母親至自己患了精神病,家屬照顧者真的很痛苦

    • @w7806
      @w780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很多時是我們無法選擇的,衹能咬緊牙關面對。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們能夠堅持,很昰佩服! 希望你們能放寬心,忙裏偷閒、苦中作樂。人在做、天在看,你們的辛勞付出必定會有回報的。祝願平安順遂! 🌈❤️

  • @kaipenyap7376
    @kaipenyap737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印度臥床老人也不多。有人说归功于他们吃品中含有姜黄素。姜黄素对脑神经有帮助,避免脑神经,筋骨,关节,过早退化。

  • @tyrex1chan
    @tyrex1cha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你見唔到啫!